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内容摘要:先天性心脏病已经不分年龄和时间的在每个人身上显现,作为抵抗力最软弱的婴儿只能被动的感受心脏病所带来的苦楚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时刻警惕,苛刻煎熬成了这些婴儿父母的不幸,对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国内外专家学者曾提出了很多治疗方案,也曾从起因、表现等等方面追根求源、孜孜不倦的进行了研究,但是至今为止心脏病的治疗与研究依然是小儿医生的心病依然是威胁新生儿性命的刽子手。
在此,我将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起因,变现状况,日常护理和术后护理方面进行浅显地分析。
关键词:起因、变现形态、日常工作、术后护理Abstract: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has extent all over anyone,but the weak baby has to fall into it feiiing pain and bear all kinds accident .Parents enduring afrid torment. With regard to congenital Heudart disease,all home and abroad specialist come up with a lot of therapeutic regimens and stud y it from reasons、expressions persevereing .However,so far ,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lways imperil babys lives.Here I anylist it from cause 、daily nurse、postoperative careKey words: origin、expressive style、daily nurse、postoperative care 正文:小儿先心病(别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英文:Children with)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畸形,发病率0.7%左右,因病情严重、畸形复杂,在出生后1月夭折,1/3发展为肺高压等并发症失去手术或介入治疗机会。
1.小儿,6个月。
健康查体时在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诊为房间隔缺损。
行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A.左房明显增大B.主动脉弓抬高C.左室增大D.肺门舞蹈征E.心脏外形无改变【答案】:D【解析】:考察房间隔缺损辅助检查。
X线检查示心脏外形呈现轻、中度扩大,以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为主,肺动脉段突出,肺野充血,主动脉心影缩小。
可见肺门“舞蹈”征。
2.某新生儿,出生后医生告知家属该小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
该疾病合适的手术年龄为A.1~2岁B.3~5岁C.5~9岁D.9~12岁E.12岁以后【答案】:C【解析】:考察法洛四联症外科治疗。
绝大多数患儿可施行根治术。
轻症患儿,手术年龄以5~9岁为宜。
根治有困难可做姑息手术即体肺分流术。
3.患儿女,1岁。
消瘦,哭闹时青紫,平静后青紫消失,查体: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并固定分裂。
则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A.室间隔缺损B.房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法洛四联症E.主动脉狭窄【答案】:B【解析】:考察房间隔缺损临床表现。
缺损小者可无症状。
缺损大者,由于体循环血量减少而表现为气促、乏力、喂养困难,当哭闹、患肺炎或心力衰竭时,出现暂时性青紫。
查体可见生长发育落后,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心浊音界扩大,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见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或亢进,并呈固定分裂。
该患儿符合房间隔缺损临床表现。
4.2~3岁小儿的正常心率为每分钟A.120~140次B. 110~130次C. 100~120次D.80~100次E. 70~90次【答案】:C【解析】:考察小儿心率。
新生儿时期,心率120~140次/分,1岁以内110~130次/分,2~3岁100~120次/分,4~7岁80~100次/分,8~14岁70~90次/分。
5.小儿,5岁。
患有法洛四联症。
其母带其健康体检时顺便咨询,该小儿行走过程中常有下蹲动作是否为病态,护士解释法洛四联症患儿喜蹲踞主要是由于蹲踞A.缓解漏斗部肌肉痉挛B.减少心脑等重要脏器的氧耗C.使劳累及气促缓解D.增大体循环阻力,减少右向左分流及回心血量E.增加静脉回心血量【答案】:D【解析】:考察法洛四联症临床表现。
护士资格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考点护士资格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考点先天性心血管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
今天店铺为大家提供了护士资格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考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心脏胚胎发育2~8周为心脏形成的关键期,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形成主要在这一期。
出生后心脏位置随年龄而变化,新生儿心脏位置较高并呈横位.心尖搏动在左侧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外,心尖部分主要为右心室,2岁以后,小儿心脏由横位逐渐转成斜位,心尖搏动下移至第五肋间隙,心尖部分主要为左心室。
2.心率小儿的心率相对较快,主要是由于新陈代谢旺盛,身体组织需要更多的血液供给,只有增加心脏的搏动次数,才能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
新生儿时期,心率120~140次/分,1岁以内100~130次/分,2—3岁100~120次/分,4—7岁80~100 次/分,8~14岁70—90次/分。
3.血压新生儿收缩压平均60~70mmHg,l岁70~80mmHg,2岁以后小儿收缩压可用(年龄×2+80)mmHg或(年龄×0.27+10.67)kPa公式计算,小儿的舒张压=收缩压x2/3。
二、先天性心脏病人的护理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导致的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发病率为活产婴儿的5%一8%。
左右。
(一)病因可分为两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①遗传因素:特别是染色体畸变;②环境因素:重要的原因有宫内感染、大剂量放射线接触、药物影响、患有代谢性疾病或能造成宫内缺氧的慢性疾病。
(二)分类:根据左右心腔或大血管间有无分流和临床有无青紫,可分为3类:1.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在左、右心之间或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问具有异常通路,平时不出现青紫。
当剧烈哭闹或任何原因使肺动脉或右心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时,血液自右向左分流,可出现暂时性青紫。
当分流量大或病程较长,出现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可产生右向左分流而呈现持久性青紫,即称艾森门格综合征。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内容摘要:先天性心脏病已经不分年龄和时间的在每个人身上显现,作为抵抗力最软弱的婴儿只能被动的感受心脏病所带来的苦楚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时刻警惕,苛刻煎熬成了这些婴儿父母的不幸,对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国内外专家学者曾提出了很多治疗方案,也曾从起因、表现等等方面追根求源、孜孜不倦的进行了研究,但是至今为止心脏病的治疗与研究依然是小儿医生的心病依然是威胁新生儿性命的刽子手。
在此,我将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起因,变现状况,日常护理和术后护理方面进行浅显地分析。
关键词:起因、变现形态、日常工作、术后护理Abstract: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has extent all over anyone,but the weak baby has to fall into it feiiing pain and bear all kinds accident .Parents enduring afrid torment. With regard to congenital Heudart disease,all home and abroad specialist come up with a lot of therapeutic regimens and stud y it from reasons、expressions persevereing .However,so far ,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lways imperil babys lives.Here I anylist it from cause 、daily nurse、postoperative careKey words: origin、expressive style、daily nurse、postoperative care 正文:小儿先心病(别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英文:Children with)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畸形,发病率0.7%左右,因病情严重、畸形复杂,在出生后1月夭折,1/3发展为肺高压等并发症失去手术或介入治疗机会。
《一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护理的个案研究》一、疾病概述先天性心脏病是指胎儿时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具有多种心脏畸形、病情严重、手术难度大、预后相对较差的一类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等。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1. 遗传因素: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具有遗传倾向,家族中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2. 环境因素:孕妇在孕期接触某些有害物质,如病毒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癫痫药物等)、放射线等,可能增加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
3. 其他因素:孕妇患有糖尿病、苯丙酮尿症等疾病,孕期营养不良、高龄孕妇等也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有关。
(二)发病机制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在胎儿心脏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心脏及大血管的发育异常。
具体机制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脏发育过程中的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发育。
2. 孕妇在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干扰了胎儿心脏的正常发育过程,导致心脏畸形的发生。
3. 胎儿心脏发育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如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等,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导致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
三、临床表现(一)紫绀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口唇、指甲床等部位呈现青紫色。
紫绀的程度与心脏畸形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有关。
(二)呼吸困难患儿在活动后或哭闹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三凹征等。
严重者可出现端坐呼吸、大汗淋漓等症状。
(三)生长发育迟缓由于心脏功能不全,影响了全身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患儿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表现为体重不增、身高增长缓慢等。
2020第四节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一、A11、房间隔缺损患儿如需外科手术,手术时机一般选择在A、<1岁B、1~3岁C、1~5岁D、3~5岁E、出现持续青紫后2、先天性心脏病在活产婴儿中的发病率为A、1‰~2‰B、3‰~4‰C、5‰~8‰D、7‰~8‰E、9‰~10‰3、房间隔缺损患儿如行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A、左房明显增大B、主动脉弓抬高C、左室增大D、肺门舞蹈征E、心脏外形无改变4、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不正确的健康宣教是A、以休息为主,适量活动B、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C、注意保暖,防止受凉D、按时接种疫苗E、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5、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说话声音嘶哑的原因是A、扩大的左心房压迫喉返神经B、扩大的右心房压迫喉返神经C、扩张的主动脉压迫喉返神经D、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喉上神经E、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6、法洛四联症患儿青紫轻重取决于A、主动脉骑跨程度B、卵圆孔是否关闭C、室间隔缺损大小D、右心室肥厚程度E、肺动脉狭窄程度7、2~3岁小儿的正常心率为每分钟A、120~140次B、110~130次C、100~120次D、80~100次E、70~90次8、法洛四联征患儿缺氧发作时,使用普萘洛尔(心得安)进行治疗的目的是A、控制惊厥B、减慢心率C、减少水钠潴留D、抑制呼吸中枢E、纠正代谢性酸中毒9、7岁患儿,出生时即被诊断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平时生活中多有乏力、气短、生长发育缓慢,为保证其营养需要,应给予A、高热量、高蛋白B、充足能量、蛋白质、维生素C、低热量、低蛋白D、高热量、低蛋白E、低热量、高蛋白二、A21、患儿,2岁,室间隔缺损,发热、咳嗽、呼吸困难1天,以“肺炎”收入院。
查体:患儿全身发绀、精神差。
其发绀的主要原因是A、肺炎致气体交换受损B、体循环血流量减少C、肺炎致肺循环血流量增多D、肺动脉高压致血液右向左分流E、室间隔缺损致血液左向右分流2、患儿男,1岁,诊断为室间隔缺损8个月。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治疗的护理要点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对先天性心脏病患霆临床治疗过程中护理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36例患者经治疗均治疗效果满意出院。
结论:通过临床治疗及护理,患儿能耐受活动,活动后无心悸、气促等表现,学会掌握活动量。
获得足够的营养与能量。
不发生心力衰竭、感染、脑血栓或发生时能被及时发现,保持情绪稳定。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2-8602(2014)03-0189-01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胎儿时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畸形,是危害婴幼儿健康与生命的残酷"杀手"。
对临床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6例临床护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3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16岁,平均6岁,体重18~32kg,平均22kg。
均经过临床心电图、胸部X线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其中室间隔缺损13例,房间隔缺损6例,
动脉导管未闭6例,法洛四联症4例,肺动脉狭窄2例,肺动脉闭锁1例,伴肺动脉高压1例。
1.2 方法:采用心导管介入治疗法,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介入治疗过程简单,多利用导管经下肢的股动脉、静脉将扩张或封堵的器具送至心脏的先天性病变处,创伤小、不留瘢痕、操作简单、痛苦少、成功率高、安全、并发症低[1]。
36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均治疗效果满意均痊愈出院。
2一般护理
2.1 环境与休息:保持病室环境安静,阳光,新鲜空气,室内温度,湿度。
床铺干净,舒适,床上用品,服装合适。
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根据与疾病治疗的儿童不同程度的差异对待,轻度无症状者应与正常孩子的生活,有症状的儿童应受到限制,避免情绪和剧哭,以免加重心脏负担;重症卧床休息的孩子,妥善照顾生活。
各种医疗护理操作要轻,速度快,可同时完成,以避免过多打扰孩子。
2.2 给予合理饮食与喂养:由于患儿生长发育大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应予患儿充足的能量,保证营养(可选择含蛋白质、维生素与钾、铁丰富的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以增强体质。
为防止钠潴留致血容量增加而加重心脏负担,应适当限制食盐摄入;给予适量的蔬菜类粗纤维食品,以保证粪便通畅;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及品种的调换,以增进患儿
的食欲。
患儿宜少食多餐,防止因饱食致膈抬高,影响肺扩张,加重缺氧。
喂乳前最好先吸氧,斜抱位间歇喂乳,每次喂乳时间适当延长,乳头孔宜稍大,以免患儿吸吮费力,使氧耗增加。
同时,须防止呛咳、窒息,对吸吮困难者,可采用滴管滴入。
对于重症患儿喂养困难,应更加耐心与细心喂养,必要时从静脉补充营养。
2.3 心理护理:当患儿家长或患儿本人得知患了心脏病后,常产生焦虑、悲观的情绪。
医护人员应满腔热情地关心患儿,帮助他们积极应对。
首先,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理解家长及患儿对检查、治疗、预后的期望心情;其次,应主动介绍本病的有关知识,以及同类疾病治愈的个案,使他们了解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与心脏外科的进展,先天性心脏病大多能通过手术治愈或部分矫治,不少患儿可以正常成长、学习与工作,而且部分小型房间隔缺损与室间隔缺损等能自然闭合,即使不能闭合,由于分流量小,对患儿生长、学习与工作影响不大,不必过虑[2];再者,应鼓励患儿进行适当的活动或游戏,鼓励患儿与正常儿童接触,以建立正常的社会行为方式,使患儿保持精神愉快,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此外,在对患儿进行各种诊疗措施之前,应向患儿及家长做好解释工作,使其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密切配合,确保诊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密切观察病情,按时测量患儿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青紫程度及变化,必要时使
用监护仪监测。
密切注视法洛四联症患儿在哭闹、活动、吸吮及排便等增加耗氧的情况下,有无脑缺氧发作。
通过细致观察,尽早发现危重情况及并发症,及时处理并通知医师。
一旦患儿脑缺氧发作应立即使患儿胸膝卧位,以增加体循环阻力,使缺氧得到改善;同时给予氧气吸入,备好一切抢救用品及药物(吗啡和普萘洛尔),配合医师做好抢救工作。
2.4 对症护理
2.4.1 保持适度的活动量:患儿应动静适度,限制剧烈的活动,以减少耗氧;每天测脉率或心率2~4次;除重症患儿应在医护人员或家长监护下进行适当活动,但运动量不能过大。
应注意休息、活动交替配合,即以减少过多的能量消耗,又能增强对活动的耐受力;在活动或游戏期间,护士应注意对患儿耐受程度的评估[活动前测量生命体征,包括脉搏(速率、节律)、血压、呼吸(速率、节律、费力程度)];患儿进行活动时密切观察其有无缺氧的表现;活动后即刻测量生命体征,休息3分钟再测一次生命体征,若血压、呼吸恢复至活动前水平,脉率增快每分钟不超过6次,则说明活动适度;若患儿活动时出现苍白、精神恍惚、青紫、眩晕、胸闷、心悸等症状时,应及时记录其程度,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抬高床头,并通知医师;法洛四联症患儿在行走或活动时,常出现蹲踞现象,这是机体耐受力低的表现。
此时,不能强行拉起,应让患儿自然蹲踞和起立,并劝其休息。
2.4.2 预防感染:本病患者机体抵抗力弱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易发感染性疾病,除严重的心力衰竭,接时接受各类的疫苗接种,以防止各种传染病;做好病房管理,与传染性疾病患儿分室居住,避免交叉感染;应避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根据温度的变化随时更换衣服,避免受凉,预防感冒,防止肺部感染;做好皮肤和粘膜护理;在有如拔牙、扁桃体切除术手术操作前应该由你的医生给予足够的抗生素,避免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3];适当增加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2.4.3 预防心力衰竭:患儿童应采取半卧位,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避免隔膜升降有利于呼吸;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数量;保持安静,不要哭闹以减少氧耗;严密观察病情,如心率(脉率)的速度,节奏的变化,或是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烦躁,面色苍白,水肿,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吸氧,氧的方式,并通知医生。
2.5 介入治疗的护理:术前向患儿及家长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紧张情绪。
术前3日给予抗生素治疗,术前1日备皮,告知患儿禁食时间,进行碘过敏试验,备好术中用药;术前30分钟肌注鲁米那钠、阿托品,建立静脉通道,备好急救仪器及药品;术后密切监护,注意体温、呼吸、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术后穿刺侧肢体制动12
小时,穿刺处砂袋加压4~6小时,观察足背动脉搏动、肢体末端血运情况及穿刺处有无出血。
注意小便颜色及量的变
化,及时碱化尿液。
给予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变化。
参考文献
[1] 孔祥清.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3:302.
[2] 左焱.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3-205.
[3] 杨茹.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