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7
高中地理试题人文地理一、选择题1. 东南亚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以下国家中,宗教人口最多的是:A. 马来西亚B. 泰国C. 印度尼西亚D. 菲律宾2. 以下国家中,人口密度最高的是:A. 中国B. 印度C. 孟加拉国D. 日本3.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以下哪种作物是其主要粮食作物?A. 小麦B. 玉米C. 大米4. 欧洲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以下哪座城市被誉为“百塔之城”?A. 伦敦B. 巴黎C. 威尼斯D. 布鲁塞尔5. 以下国家中,属于北美洲的是:A. 巴西B. 墨西哥C. 阿根廷D. 秘鲁二、判断题6.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由岛屿组成的国家。
A. 对B. 错7.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它位于中国。
A. 对8.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它是非洲的母亲河。
A. 对B. 错9. 南极洲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A. 对B. 错10.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A. 对B. 错三、问答题11. 请简要概括谈论亚洲地区的主要宗教和宗教分布情况。
____________12. 请列举非洲地区的重要河流,并简要说明其意义。
____________13. 解释大洋洲的岛国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14. 简述南美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和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____________15. 促进亚洲国家间合作的区域性组织有哪些?请列举两个例子并简述其作用。
____________四、综合题世界各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人文地理的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地域的文化现象和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请以中国和印度作为例子,分别探讨两个地区的主要文化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上为示例试题内容,实际试题以学校或教师为准)。
七年级地理人文地理练习题及答案2023答案如下:一、选择题1. 人口数量的多少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自然环境B. 经济发展C. 政治制度D. 文化传统答案:B. 经济发展2. 下列城市中,哪一个具有“世界金融中心”的称号?()A. 巴黎B. 伦敦C. 东京D. 上海答案:B. 伦敦3. 以下哪个国家是人口最多的国家?()A. 美国B. 俄罗斯C. 中国D. 日本答案:C. 中国4. 下列哪个国家是人口最少的国家?()A. 直布罗陀B. 圣马力诺C. 摩纳哥D. 美属维尔京群岛答案:C. 摩纳哥5. 以下哪个城市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城市?()A. 上海B. 新加坡C. 纽约D. 汉堡答案:A. 上海二、填空题1. 靠近海洋的地区通常有较(少)的降水量。
2. 北京是哪个省级行政区的省会?(北京市)3.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4. 东京是哪个国家的首都?(日本)5. 金融业发达的城市通常都有很高的(人口密度)。
三、问答题1. 请简述人文地理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答: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活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关注人类文化、历史、经济、政治等方面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研究内容包括人口分布、城市发展、交通运输、农业、工业等。
2. 什么是人口迁移?请举例说明。
答: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现象。
例如,农民工从农村迁往城市寻找工作机会,这是一种典型的人口迁移现象。
3. 请列举一些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
答: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有多种多样,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等。
经济因素如城市的产业结构、投资环境等;政治因素如政府政策、行政管理等;社会因素如人口迁移、文化传统等。
四、案例分析某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人口分布也不均衡。
大部分人口集中在沿海城市,而内陆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这种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现象对该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人口集中在沿海城市意味着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更为快速。
初一人文地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是:A. 哈萨克斯坦B. 蒙古C. 瑞士D. 尼泊尔答案:A2.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G7成员国?A. 美国B. 德国C. 俄罗斯D. 法国答案:C3.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A. 中国B. 印度C. 美国D. 印度尼西亚答案:A4. 以下哪个国家是非洲最大的经济体?A. 南非B. 尼日利亚C. 埃及D. 肯尼亚答案:B5.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A. 撒哈拉沙漠B. 阿拉伯沙漠C. 戈壁沙漠D. 卡拉哈里沙漠答案:A6. 以下哪个城市不是中国的直辖市?A. 北京B. 上海C. 重庆D. 广州答案:D7. 欧洲最长的河流是:A. 多瑙河B. 莱茵河C. 伏尔加河D. 泰晤士河答案:C8. 以下哪个国家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A. 巴西B. 阿根廷C. 秘鲁D. 智利答案:A9.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A. 格陵兰岛B. 新几内亚岛C. 马达加斯加岛D. 冰岛答案:A10. 以下哪个国家是亚洲最大的经济体?A. 中国B. 日本C. 印度D. 韩国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________。
答案:尼罗河2.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
答案:苏必利尔湖3.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________。
答案:阿拉伯半岛4. 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_。
答案:俄罗斯5.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________。
答案:东京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列举三个世界上著名的旅游胜地。
答案:巴黎、纽约、悉尼2. 请简述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答案: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和谐共处,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描述一下你对“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的理解。
答案: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等。
人文地理学试题(正文)一、简答题1.什么是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旨在探讨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适应,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2.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城市化、产业布局、农业发展等;-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与文化的影响:包括气候、地形、资源分布等;- 地理空间中的人类行为:包括人口迁移、城市发展、交通网络等;- 城市规划与管理:包括城市设计、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3.请简要解释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区别。
人文地理学关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的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文化的影响;而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理环境的形成、演变和自然过程。
两者相互关联,但侧重点不同,人文地理学更强调人类的角色与影响。
4.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人文地理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 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资料研究: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文献,探讨人类活动的模式和变化;-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人类行为和态度,揭示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统计分析:利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研究地理现象的规律性;- 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
5.请简述人文地理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人文地理学在城市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人口和社会结构:通过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城市人口和社会结构的特点,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研究土地利用的空间模式和城市发展的趋势,为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指导;- 城市设计与环境保护:考虑地理环境对城市设计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城市布局和环境保护措施;- 交通规划与城市交通:研究人类行为与交通网络之间的联系,为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支持。
人文地理试题及解析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自然地理环境B. 人文地理环境C.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D. 地理信息系统2.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不包括:A. 人口向城市集中B. 城市面积扩大C. 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D.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3. 以下哪项不是文化景观的表现形式?A. 建筑B. 语言C. 宗教D. 气候4.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包括:A. 经济因素B. 政治因素C. 自然灾害D. 所有以上选项5.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拥有者?A. 中国B. 印度C. 美国D. 巴西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快于________的增长速度。
8. 文化扩散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9.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________数量。
10. 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的是________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城市化对环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12. 描述文化景观在人文地理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
14. 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五、案例分析题(20分)15. 以一个具体的城市为例,分析其城市化过程中的人文地理特征。
解析答案一、选择题1. 正确答案:C.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2. 正确答案:C. 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3. 正确答案:D. 气候4. 正确答案:D. 所有以上选项5. 正确答案:D. 巴西(注:此题答案可能随时间变化而变化,需根据最新数据判断)二、填空题6. 正确答案:定性研究、定量研究、GIS分析7. 正确答案:城市用地8. 正确答案:扩散、迁移、传播9. 正确答案:人口10. 正确答案:经济活动三、简答题11. 城市化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土地资源紧张、城市热岛效应等负面影响。
人文地理试题集试题一名词解释:1.人口合理容量2. 美国苏尔提出的“文化景观”3.“世界岛”4.“历史地理学”(侯仁之的观点)5.国界及其三种职能简答:1. 试述“中心地”理论的主要观点2. 影响城市内部区域分化的主要因素及关于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学说3. 地缘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及对其的评价4. 试述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综合:1. 试述人文地理学的三种基本理论,并对它们进行评价2. 试述可持续发展思想与人文地理学的关系试题二名词解释:1.人本主义2.区位论3.地缘政治学4.可持续发展5. 城市化简答:1. 试分析人口迁移产生的原因、类型和影响2. 如何分析城市的地域结构3. 试述文化地理研究的领域4. 试述你对行为地理学的认识5. 旅游地和客源地之间相互作用的三个条件是什么综合:如何理解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从人地关系的内涵、人文地理学的对象内容等方面分析)试题三名词解释:1.文化景观2.行为空间3.政治地理单元4.人口移动5.城市体系简答:1.简述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2.简述旅游开发对区域的社会影响3.简述影响人们购物活动行为空间的主要因素4.试述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异同点论述:1. 论述并评价地缘政治学的基本理论2. 运用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试题四名词解释:物质、精神文化文化扩散、整合人才资源、劳动资源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工业化与城市化1简答、论述:1. 流动人口动因及效应2.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3. 城市发展与演化的动因机制4. 郊区化的地域表现5. 传统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区别及存在问题6. 旅游经济活动的社会文化影响7. 当代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特征及发展趋势我国战略安全的措施8. 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子,中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9. 世界遗产地开发与保护问题试题五名词解释:1.旅游活动与旅游业2.文化扩散与文化区3.政治地理单元与政治地理格局4.工业化与城市化5.人口承载量与适度人口简答:1. 简述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2. 简述城市地域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3. 简述科学技术在国家实力中的地位与作用4. 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有何区别?你认为生态旅游在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举例说明论述:1. 试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子,你认为我国现阶段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为什么?2. 试运用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世界遗产地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地理人文地理测试题一、选择题1. 人类最早的出现地点是:A. 东非大裂谷地带B. 欧洲地中海沿岸C. 亚洲黄河流域D. 美洲亚马逊流域2. 以下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A. 印度尼西亚B. 日本C. 澳大利亚D. 格陵兰岛3.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哪个国家?A. 尼泊尔B. 印度C. 中国D. 不丹4. 下列哪个国家是南美洲的最大国家?A. 巴西B. 阿根廷C. 秘鲁D. 哥伦比亚5. 以下哪个城市被誉为“东方威尼斯”?A. 上海B. 香港C. 东京D. 新加坡二、判断题1. 沙漠气候的特点是年均降水量丰富,气温波动较小。
(正确/错误)2. 人居住的最高海拔为珠穆朗玛峰海拔。
(正确/错误)3. 巴西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占南美洲总面积的50%以上。
(正确/错误)4. 地球上70%以上的水面被大西洋覆盖。
(正确/错误)5. 亚马逊河流域是全球雨林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正确/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世界上六大洲的名称及其位置特点。
2. 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有何影响?请列举至少三个方面。
3. 简述地图的三种投影方式,并谈论它们分别的应用场景。
4. 请解释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并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5. 请简要介绍世界上五大洋及其面积排名。
四、论述题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关系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其中包括物理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分支。
物理地理研究自然地理现象,如地形、气候、水文等;而人文地理则关注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迁移、经济、文化等方面。
地理与人文地理相辅相成,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人类的行为和活动受到了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如人类聚居的地区通常具备较好的自然条件,如水源、气候等;而地理环境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改变,如城市化、工业化对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等的影响。
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也离不开地理的基础,比如人类的定居点选择、农业发展与土壤类型相关,城市规划与自然地理条件息息相关。
初一人文地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赤道周长大约是()。
A. 4万公里B. 8万公里C. 12万公里D. 16万公里2. 世界上最大的洋是()。
A. 大西洋B. 太平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3.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高原是()。
A. 巴西高原B. 青藏高原C. 东非高原D. 墨西哥高原4.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
A. 撒哈拉沙漠B. 阿拉伯沙漠C. 戈壁沙漠D. 塔克拉玛干沙漠5. 以下哪个国家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A. 澳大利亚B. 俄罗斯C. 加拿大D. 英国6.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
A. 尼罗河B. 亚马逊河C. 长江D. 密西西比河7. 以下哪个国家拥有最多的火山()。
A. 印度尼西亚B. 日本C. 美国D. 菲律宾8.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
A. 五大湖B. 贝加尔湖C. 维多利亚湖D. 里海9. 以下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
A. 沙特阿拉伯B. 俄罗斯C. 伊朗D. 委内瑞拉10. 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是()。
A. 大堡礁B. 马尔代夫珊瑚礁C. 红海珊瑚礁D. 加拉帕戈斯珊瑚礁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________小时。
2. 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是________。
3.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__。
4.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________。
5.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________。
6.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
7.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________。
8.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
9. 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是________。
10. 世界上最大的洋是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地球的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2. 描述一下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征。
3. 阐述一下撒哈拉沙漠的气候特点。
4. 说明一下亚马逊河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论述题(20分)1. 论述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读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土地、运输和劳动力等成本曲线图。
其中土地成本和运费都只与距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回答32~33题。
1.表示土地成本、运费、劳动力成本的曲线依次是A.a、b、cB.c、a、bC.c、b、aD.b、a、c2.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②与④两处运费的差异主要由交通通达度造成B.交通通达度是影响①和②两处土地成本差异的主要因素C.距城市中心远近对劳动力成本影响最小D.该城市东侧交通通达度比西侧高【答案】1.B2.B【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城市土地利用)。
1.土地成本的基本分布规律:市中心最高,之后向外递减,且交通便利的地方,地价较高,故判断为c线;运费的分布特征:距市中心最近,运输距离最近,故运费最低,逐渐向外递增,故判断为a线;2.B项①②两处地价的差异主要由于距市中心的远近而导致的。
3.图表示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发展对我国贸易的有利条件。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贸易伙伴依次是()A.欧盟、日本、东盟B.日本、东盟、欧盟C.东盟、日本、欧盟D.欧盟、东盟、日本【答案】A【解析】欧盟是发达国家集中地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所以经济互补性强;中国与东盟在位置上接壤,所以区位上有很强的互补性。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中国福娃”被亲切地称作“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泥”(如图)。
它们分别以鱼、熊猫、奥运圣火、藏羚羊、京燕为创意。
据此回答1—5题。
4.贝贝代表奥运五环中的蓝色一环,其头发纹饰使用了中国新时期时代的鱼纹图案,判断以下地区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5.晶晶代表奥运五环中黑色一环,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以下气候适合大熊猫生活的是6.欢欢代表奥运五环中红色的一环,其头部纹饰来自敦煌壁画中火焰的纹样。
敦煌附近的酒泉成为我国“神舟”六号在载飞船发射地点的有利条件是A、纬度低,有利于摆脱地球引力B、晴天多,利于飞船的发射与跟踪观测C、距离大城市近,科技发达D、基础工业雄厚,工业联系紧密7.迎迎代表奥运五环中的黄色一环,其头部纹饰融入了青藏高原和新疆等西部地区的装饰风格,关于两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位于我国地形的第一级阶梯上B、限制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均是水资源短缺C、两地区的光照条件均比较丰富D、两地区均以发展黑色经济(石油)著称8.妮妮代表奥运五环中的绿色一环,其创意造型来自于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
人文地理高中试题### 人文地理高中试题一、选择题1.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 A. 撒哈拉沙漠- B. 阿拉伯沙漠- C. 戈壁沙漠- D. 卡拉库姆沙漠2. 以下哪项不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内容?- A. 人口分布- B. 语言分布- C. 气候变化- D. 宗教信仰3.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 A. 中国- B. 法国- C. 德国- D. 俄罗斯二、填空题1.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位于北美洲。
2.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被称为“两河流域”的是______和______。
3.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______半岛。
三、简答题1. 简述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的区别。
2. 描述城市化对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全球化对不同地区文化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阅读以下关于某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资料,分析该城市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并讨论其对周边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资料:某城市位于河流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和贸易中心。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该城市逐渐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引入,该城市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分析:- 城市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 该城市的发展对周边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六、地图分析观察下列地图,根据地图上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 指出图中A、B、C三个城市的位置,并简述它们在地理上的特点。
2. 假设你是一位城市规划师,你将如何规划图中所示的区域,以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地图:(此处为示意,实际考试中应提供具体地图)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C二、填空题1. 苏必利尔湖2.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3. 阿拉伯三、简答题1. 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而自然地理学则侧重于研究自然环境的物理和生物特征。
广州大学2006~2007 学年第 1 学期考试卷课程人文地理学考试形式(闭卷,考试)学院地理科学系地理专业班级学号姓名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英国地理学家第一个将全球作为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2.美国人文地理学家主张地理学者应致力于探讨人类文化与景观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文化景观学派。
3.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哲学方法论主要包括、、和。
4.文化的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三类,即、和。
5.世界三大宗教中,信奉人数最多的是,该宗教的源地是。
6.人口密集区也称为人类大陆,世界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即东亚和东南亚、、欧洲和。
7.世界最大的语系是,主要分布在、美洲和亚洲部分地区。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5分)文化适应——人口转变——世界宗教——心理图谱(mental map)——国家中心性区域——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以我国方言分布为例,简述影响语言分布的地理环境要素。
2.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3.以基督教为例,说明地理环境与宗教景观特点之间的关系。
4.简述领土形状的类型及其政治地理意义。
四、论述题(共1题,20分)1.试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及其相互间的有机联系。
06-07第1学期人文地理学答案A卷一、填空1、麦金德2、索尔(苏尔)3、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本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4、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5、基督教,巴勒斯坦地区6、南亚(次大陆)、北美洲7、印欧语系,欧洲二、名词解释文化适应——人类在环境适应过程中,除去体质发生变化外,还出现另一种变化,就是对工具的利用和制造,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技术等,即主要依赖工具、技术、组织等物质或制度文化来适应环境,所以叫文化适应。
人口转变——人口转变是指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变化和过渡,即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
它不是一个独立自生的过程,而是与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
世界宗教——从流传范围来看是世界性的,影响到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从教义上来看是面向全人类的。
世界宗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非其他所能相比,就迄今存在的宗教来说有三种,即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心理图谱——又叫意境地图、智能图,是人们的大脑通过环境信息刺激而幻想出的心理图片或通过大脑回忆出的地理事物图像。
或它是以个人地理物象为基础,把人们对地理环境中的地理事物的认识重现在空间图式上。
国家中心性区域——是国家政治地理结构的重要组成要素。
任何国家都有标志着该国起源、发展以及政治经济核心地位的中心性区域。
这些中心性区域对国家的统治、发展、安全,乃至国际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般来说有两类:首都和核心区。
三、简答题1.答:南繁北齐(南方六大方言,北方一大方言)。
影响因素有: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历史发展、人口迁移、经济活动变迁等。
2.答:主要表现为:1)劳务输出流向: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低收入到高收入,如美国、西欧;人口结构特征:中青年、单身、男性为主,近年女性比重上升;社会经济影响:总体来讲是有积极影响的。
2)难民原因:动乱、战争和自然灾害等现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3.答:1)宗教景观的主要表现;2)地理环境对基督教宗教景观特色的影响;如建筑景观中的建筑材料、布局等。
3)总结。
4.答:形状主要有:(1)狭长型国家:如挪威、瑞典、意大利、智利、越南等(2)紧凑型国家:如乌拉圭、比利时、波兰、苏丹、柬埔寨、肯尼亚等(3)蝌蚪型国家:如泰国、扎伊尔、南非、缅甸等(4)松散型国家: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5)穿孔型国家:如圣马力诺被意大利包围、莱索托被南非包围等(6)飞地:如美国的阿拉斯加州等政治地理意义为:紧凑型国家便于管理和控制;延伸型国家延伸部分一般难于管理和控制;狭长型及松散型国家多因联系不便而使国家管理及防务较为困难;穿孔型及飞地型国家也因两国关系容易产生摩擦而给国家外交制造麻烦。
四、论述题1.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人地关系,文化在其中的作用?2)人地关系的具体表现——五大主题,主要内容;3)研究框架的特点及其严密性分析、总结。
说明:上述问答题答案均为要点。
由于本科目主要涉及到人文社会问题,可以允许考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路来说明问题。
因此当考生没有完全按标准答案答题,但思路新颖、分析有依据、论述有深度时,可酌情给分。
广州大学2005~2006 学年第 2 学期考试卷课程人文地理学考试形式(闭卷,考试)学院地理科学系专业班级学号姓名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可以明显地划分为三个时期:、和现代的人文地理学。
2.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新的研究方法的广泛使用包括60年代的、70年代的以及今天广泛使用的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方法。
3.文化的结构由、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所构成,宗教、道德观念属于。
4.文化扩散可分为、两大类型。
5.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之一是东南地区人口稠密,西北地区人口稀少。
早在30年代我国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就提出了一条从黑龙江到云南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6.世界最大的语系是。
7.世界政治地理结构可分为:、。
8.海洋国土包括领海和所组成。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汉语有六大方言B、汉语有五大方言C、汉语有三大方言D、汉语有七大方言2.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特点不同,下列特点中不属于文化适应()A、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B、在新的取代旧的过程中,通过竞争与选择而实现。
C、具有动态性,处于不断演化中。
D、传递和继承方式是纵向的,具有遗传性。
3.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是()A、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整合、文化景观。
B、自然环境、人口、宗教、语言、行为。
C、人口数量、分布、迁移、增长、构成。
D、地理现象、地理结构、地理单元、地理扩散、地理整合。
4.下列学者是人文地理学文化景观学派的代表人物()A、拉采尔B、白吕纳C、苏尔D、巴罗斯5.影响首都定位的主要因素有()A、人口、军事防御、科技B、自然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历史文化因素C、民族分布、国家安全D、地理环境6.在城市中,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可以称之为()A、民族岛B、民族邻里或隔坨(ghetto)C、民族自治区D、民族省7.下列文化文化区属于典型的功能文化区()A、佛教文化区B、印度教文化区C、基督教文化区D、儒教文化区8.行为地理研究的主体方法论属于()A、经验主义B、人本主义C、实证主义D、结构主义9.组成国家的四要素是()A. 人口、领土、政府、主权B. 领土、核心区、国力、经济C. 人口、经济、科学技术、军事D. 领土、领空、领水、海底10.基督教的三大教派是()A、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B、天主教、新教、东正教C、犹太教、天主教、东正教D、什叶派、逊尼派、原教旨主义三、名词解释和辨析(每个5分,共20分)文化景观——综合国力——心理图谱(mental map)——民族和种族——四、问答题(每小题9分,共45分)1.举例说明我国地名景观的类型有哪些?2.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人口迁移的特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简述领土形状的类型及其政治地理意义。
4.什么叫地理物象?它有什么特点?。
5.民居不仅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化特征,而且也反映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试分析之。
05-06第2学期期末考试答案一、填空1.古代的人文地理学、近代的人文地理学2.计量方法及数学模型、心理分析方法3.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4.扩展扩散、迁移扩散5.瑷珲、滕冲6.印欧语系7.政治空间结构、政治实力结构8.可管辖海域二、选择踢1.D2.D3.A4.C5.B6.B7.C8.B9.A10. B三、名词解释和辨析文化景观——在地理学中,景观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现象的综合体。
文化景观是指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即“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人类活动形态”(苏尔)。
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国家的总体力量。
包括:⏹物质因素(硬国力):资源、人口、领土、经济、军事⏹精神因素(软国力):政府质量、政治体制、外交关系国力是国家的基本内涵。
心理图谱(mental map)——又叫意境地图、智能图,是人们的大脑通过环境信息刺激而幻想出的心理图片或通过大脑回忆出的地理事物图像。
或它是以个人地理物象为基础,把人们对地理环境中的地理事物的认识重现在空间图式上。
民族和种族——种族是指在自然体质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如肤色、眼色、发色、发型、身长、面型、鼻型、血型等)的人群,也称人种。
属于人在生物学方面的属性。
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群共同体,是一种文化现象。
三、问答题1.答:1)反映自然环境方面山水地名、示位地名地名主要是反映地点的相对位置。
我国自古就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水南为阴,水北为阳”。
2)反映历史方面许多地名反映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如:北京的霍州营、长子营、河津营等(山西移民)。
移民地名:如海南地名--17%历史政区:地名是历史政区的穿承3)反映经济活动方面反映商业、集市贸易特点的地名有:茶店、酒店、牛街、马街、柴树店等。
--有语源差异反映自然资源的有:金沙江、锡矿山、铁岭、盐田、盐城、葡萄沟等。
反映水运的有:天津、孟津、风陵渡、通辽。
以店、铺、驿站为名的:驻马店、三十里铺、二站、三站等。
4)反映少数民族文化方面如在壮侗语族分布族地区,称“田”为“那”,以“那”作地名的在广西、广东、云南均有。
——那陈、那琴、那岭;那务、那霍;那洒、那街等。
——据统计,粤西徐闻56个,海康30个,阳江65个。
傣族中“勐”代表村,蒙古族“浩特”代表城、“塔拉”代表草场、草原、草甸。
5)反映祥瑞或祈福意愿方面如:陕西的长安、绥德、安康、靖边。
青海的平安、共和、同德、贵德等。
现已成为人们最喜爱的一类地名,在许多城市的小区、道路、开发区多贯之以好听、好意的名称。
2.答:改革开放前——从人口稠密的东南半壁向人口稀疏的西北半壁迁移,政府组织和调控。
改革开放后——发生逆转。
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所致:政策、经济、历史等。
3.答:形状:(1)狭长型国家:如挪威、瑞典、意大利、智利、越南等(2)紧凑型国家:如乌拉圭、比利时、波兰、苏丹、柬埔寨、肯尼亚等(3)蝌蚪型国家:如泰国、扎伊尔、南非、缅甸等(4)松散型国家: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5)穿孔型国家:如圣马力诺被意大利包围、莱索托被南非包围等(6)飞地:如美国的阿拉斯加州等政治地理意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