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266.5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九年级 16.3 电阻一、单项选择题(共13小题)1. 现代生活照明多采用低碳节能的LED灯,其核心元件的主要材料是A. 导体B. 纳米材料C. 超导体D. 半导体2. 下列关于超导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超导材料的电阻与温度无关B. 超导材料可用来制作输电线C. 超导材料可用来制作电热丝D. 超导材料可用来制作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丝3. 手电筒的小电珠电阻约为A. 1欧B. 10欧C. 100欧D. 1000欧4. 如图所示的电子体温计通过流过半导体制成的感温头的电流来反映人的体温,这利用半导体A. 良好的导电特性B. 良好的绝缘特性C. 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D. 电阻随光照变化而变化的特性5. 物理量的单位常用科学家名字命名,下列物理学家中,其名字被命名为电阻单位的是A. 安培B. 欧姆C. 库仑D. 伏特6. 2012年9月,德国莱比锡大学的研究人员宣布了一项研究进展:石墨颗粒能够在室温下表现出超导性。
利用超导材料电阻为零的特性,你认为超导材料最适合用来做A. 输电导线B. 白炽灯丝C. 电炉丝D. 保险丝7.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实验中通过电流表示数大小反映电阻大小,电流表示数越大,则接入M、N间的电阻越大B. 在M、N间分别接入1、2两电阻丝,发现两次电流表示数相同,说明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无关C. 在M、N间分别接入2、3两电阻丝可以探究电阻与材料的关系D. 在M、N间接入一根电阻丝后发现电流表有示数,但是灯泡不发光,说明灯泡断路8. 下列关于导体的各项中,跟导体电阻大小无关的是A. 长度B. 电流C. 横截面积D. 材料9. 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导体导电说明它对电流没有任何阻碍作用B. 导体的电阻越大,说明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C. 导体的电阻由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决定D. 相同条件下,铜导线比铁导线的导电性能好,说明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有关10. 用实验研究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对电阻的影响时,供选择的导体规格如下表:你认为下面对导体选择最合理的一组是A. ③④⑤⑥B. ②③⑥⑦C. ①⑤⑥⑦D. ⑤⑥⑦⑧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通过导体的电流为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B. 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一定越小C. 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D.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12. 选一选。
电阻计算练习题电阻是电路中常见的元件之一,用于限制电流的流动。
在电路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电阻的数值,以便正确设计和操作电路。
本文将提供一些电阻计算的练习题,以帮助读者巩固和提升电路计算能力。
练习题一:串联电阻的计算假设有两个电阻R1和R2,其数值分别为10欧姆和20欧姆。
请计算它们串联连接后的总电阻。
解答:串联连接的电阻可以通过将两个电阻的数值相加来计算。
因此,总电阻为:10欧姆 + 20欧姆 = 30欧姆。
练习题二:并联电阻的计算假设有两个电阻R3和R4,其数值分别为30欧姆和40欧姆。
请计算它们并联连接后的总电阻。
解答:并联连接的电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1/总电阻 = 1/R3 + 1/R4。
将R3和R4的数值代入公式中,可得:1/总电阻 = 1/30欧姆 + 1/40欧姆。
计算得到总电阻的倒数为:1/总电阻 = 1/30 + 1/40 = 7/120。
将倒数转换为总电阻的数值,则有:总电阻= 120/7 ≈ 17.14欧姆。
练习题三:混合连接电阻的计算一个电路中有三个电阻元件:R5、R6和R7,它们的数值分别为10欧姆、20欧姆和30欧姆。
R5和R6是串联连接,R7与R5和R6是并联连接。
请计算这个电路的总电阻。
解答:首先计算R5和R6的串联电阻,根据串联电阻的计算公式,有:R5和R6的串联电阻 = 10欧姆 + 20欧姆 = 30欧姆。
然后,计算R7与R5和R6并联连接后的总电阻,根据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有:1/总电阻 = 1/30欧姆 + 1/30欧姆 = 2/30。
将倒数转换为总电阻的数值,则有:总电阻 = 30/2 = 15欧姆。
因此,这个电路的总电阻为15欧姆。
练习题四:复杂电路的电阻计算考虑以下复杂电路,其中有多个电阻连接在一起:---(R8)----(R9)----(R10)-----| |---(R11)---(R12)---(R13)---(R14)---其中,R8的数值为40欧姆,R9的数值为50欧姆,R10的数值为60欧姆,R11的数值为30欧姆,R12的数值为40欧姆,R13的数值为50欧姆,R14的数值为20欧姆。
电阻练习题及答案电阻练习题及答案电阻是电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程度。
在电路中,电阻起着控制电流大小和方向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阻,我们需要进行一些练习题来加深对电阻的认识。
练习题一:并联电阻的计算1. 在一个并联电路中,有三个电阻,分别为R1=10Ω,R2=20Ω,R3=30Ω。
求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解答: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计算公式为:1/Rt = 1/R1 + 1/R2 + 1/R3。
代入数值计算可得:1/Rt = 1/10 + 1/20 + 1/30 = 1/6。
因此,总电阻Rt = 6Ω。
2. 如果将上述并联电路中的R2更换为R2' = 40Ω,求新的总电阻。
解答:同样使用并联电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值计算可得:1/Rt' = 1/10 + 1/40 + 1/30 = 1/4。
因此,新的总电阻Rt' = 4Ω。
练习题二:串联电阻的计算1. 在一个串联电路中,有四个电阻,分别为R1=5Ω,R2=10Ω,R3=15Ω,R4=20Ω。
求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解答: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的计算公式为:Rt = R1 + R2 + R3 + R4。
代入数值计算可得:Rt = 5 + 10 + 15 + 20 = 50Ω。
2. 如果将上述串联电路中的R3更换为R3' = 25Ω,求新的总电阻。
解答:同样使用串联电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值计算可得:Rt' = 5 + 10 + 25 + 20 = 60Ω。
练习题三:电阻的功率计算1. 在一个电路中,有一个电阻R = 10Ω,通过该电阻的电流为I = 2A。
求该电阻消耗的功率。
解答:电阻消耗的功率计算公式为:P = I^2 * R。
代入数值计算可得:P = 2^2 * 10 = 40W。
2. 如果将上述电阻的电流增加到I' = 4A,求新的功率。
解答:同样使用功率的计算公式,代入数值计算可得:P' = 4^2 * 10 = 160W。
15.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一、单选题1.关于3Ω和6Ω的两个电阻说法正确的是( )A .3Ω和6Ω的两个电阻,并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长度,等效电阻为9ΩB .3Ω和6Ω的两个电阻,并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横截面积,等效电阻为2ΩC .3Ω和6Ω的两个电阻,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长度,等效电阻为2ΩD .3Ω和6Ω的两个电阻,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横截面积,等效电阻为2Ω2.将电阻R 与5欧的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小于1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R 一定小于 1 欧B .R 一定大于 1 欧C .R 可能大于 1 欧D .R 不可能为 1 欧3.将一只阻值为数千欧的电阻R1和一只阻值为千分之几欧的电阻R2并联起来,则总电阻( ) A .很接近R1而略大于R1B .很接近R1而略小于R1C .很接近R2而略大于R2D .很接近R2而略小于R24.两个完全相同的电阻,他们串联后总电阻为1R ,并联后总电阻为2R ,则12R R 为( ) A .4B .3C .2D .15.如图所示电路,电阻110R =Ω,闭合开关S ,电流表A 1的示数为0.3A ,电流表A 2的示数为0.5A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电阻2R 的电流为0.5AB .电阻2R 的阻值为15ΩC .电源电压为4.5VD .电阻2R 的阻值为20Ω6.如图所示,图象1和图象2分别是电阻R 1与R 2的U ﹣I 图象,分别是图中的1,2,则R 1与R 2的大小及两电阻串联和并联后的U ﹣I 图象所在的区域分别是( )A .R 1<R 2,两电阻并联后图线在区域ⅠB .R 1<R 2,两电阻串联后图线在区域ⅠC .R 1>R 2,两电阻并联后图线在区域ⅢD .R 1>R 2,两电阻串联后图线在区域Ⅲ7.电阻1R 和2R 并联,当通过1R 的电流为1I 时,则通过干路的电流为( )A .1211R R I R +B .1212R R I R +C .1112R I R R +D .12112R R I R R +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S 闭合,甲、乙两表是电压表时,两示数之比U 甲∶U 乙=5∶3,当S 断开,甲、乙两表是电流表时( )A .R 1与R 2的电阻之比R 1∶R 2=5∶3B .R 1与R 2的电阻之比R 1∶R 2=3∶2C .两表的示数之比I 甲∶I 乙=3∶5D .两表的示数之比I 甲∶I 乙=2∶5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S 闭合后下列各种情况不正确的是( )A .如果甲、乙、丙是电压表,当S 1闭合后U 丙=U 甲+U 乙B .如果甲是电压表,乙、丙是电流表,S 1断开形成并联电路C .电路中甲表和乙表可以同时是电流表D .如果电路是并联电路,则乙表的示数大于丙表的示数10.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相同且不变,电路元件均完好,电流表A 1的示数比A 2大,下列方案中有可能使两电流表示数相同的有方案:①用一个更小的电阻替换R 3; ②将图(a )中的R 2与(b )中的R 1互换;③用一个更大的电阻替换R 2;④将图(a )中的R 1与(b )中的R 3互换。
电阻练习题及答案电阻练习题及答案电阻是电路中常见的一个概念,它是指电流在通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程度。
在电路中,电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控制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阻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练习题来加深对电阻的理解。
练习题一:串联电阻的计算1. 三个电阻分别为10欧姆、20欧姆和30欧姆,它们串联在一起,求总电阻。
答案:总电阻为10 + 20 + 30 = 60欧姆。
2. 两个电阻分别为15欧姆和25欧姆,它们串联在一起,求总电阻。
答案:总电阻为15 + 25 = 40欧姆。
练习题二:并联电阻的计算1. 三个电阻分别为10欧姆、20欧姆和30欧姆,它们并联在一起,求总电阻。
答案: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即1/总电阻 = 1/10 + 1/20 + 1/30。
计算得到总电阻为6欧姆。
2. 两个电阻分别为15欧姆和25欧姆,它们并联在一起,求总电阻。
答案: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即1/总电阻 = 1/15 + 1/25。
计算得到总电阻为9欧姆。
练习题三:电阻的功率计算1. 一个电阻为20欧姆的电器,通过2安培的电流,求功率。
答案:功率等于电流的平方乘以电阻,即功率 = 2 * 2 * 20 = 80瓦特。
2. 一个电阻为30欧姆的电器,通过1安培的电流,求功率。
答案:功率等于电流的平方乘以电阻,即功率 = 1 * 1 * 30 = 30瓦特。
练习题四:电阻的色环识别电阻的色环是用来标识电阻值和精度的。
常见的电阻色环有黑、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和金、银两种金属色环。
其中,金色环表示精度为5%,银色环表示精度为10%。
例如,一个电阻的色环为棕、黑、红、金,求其阻值。
答案:根据色环识别规则,棕色环对应1,黑色环对应0,红色环对应2,金色环对应±5%。
所以,阻值为10 * 10^2欧姆,即1000欧姆。
练习题五:电阻的串并联组合1. 两个串联电阻分别为10欧姆和20欧姆,它们并联在一个电路中,求总电阻。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能力提升第十六章 第3节 电阻一、单选题1. 在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将一根粗细均匀的导体截成两段后分别接入电路,这是用来研究( )A .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B .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C .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D .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2. 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绝缘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但能够带电B .导体能够导电是因为内部有正电荷能够自由移动C .能够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D .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子3. 给你一根镍铬合金线和一根铜线(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一个电源、一只电流表、一个开关、若干根导线,现需要研究的课题有:①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横截面积的关系;②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的关系;③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材料的关系。
利用上述实验器材,可以完成的研究课题是( )A .只有③B .②③C .①和③D .①、②和③ 4. 甲和乙是同种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的导体,若长度L L >甲乙,则R 甲、R 乙的大小关系是: A .R R >甲乙B .R R <甲乙C .R R =甲乙D .无法确定5. 下列关于导体的各选项中,跟导体电阻大小无关的是A .长度B .材料C .电流D .横截面积6. 一根长1m 的导线,电阻为R ,先把它剪去一半,再将剩下的一半拉长到1m ,此时它的电阻( )A.大于RB.等于RC.小于R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7. 要使一根镍铬合金线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将导线拉长后接入电路B .将导线对折后接入电路C .减小导线中的电流D .增大导线两端的电压 8. 在甲、乙两根导线的两端加相同的电压,甲导线中的电流小于乙导线中的电流,不考虑温度的影响,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当它们的材料、粗细都相同时,甲导线比乙导线长B.当它们的材料、长度都相同时,甲导线比乙导线粗C.当它们的长度、粗细都相同时,材料一定不同D.它们的材料、长度、粗细中,至少有一项是不同的9.如图所示,AB和BC是由不同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电阻大,电流小B.BC段电阻小,电流小C.AB段电阻一定大,电流与BC段相等D.BC段电阻可能大,电流与AB段相等10.下列关于电阻的说法正确的是()A.绝缘体中几乎不存在电子,所以它的电阻非常大,不容易导电B.导体容易导电说明它对电流没有任何阻碍作用C.导体的电阻随电流的增大而减小,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D.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管有没有电流通过,导体的电阻都存在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用导线把电池、小灯泡和一段粗细均匀的电阻丝连接起来.当金属夹从电阻丝的某点,沿电阻丝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小灯泡亮度逐渐变暗.这表明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_____有关.12.如图所示,AB、BC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中,比较这两段导体的电阻的大小:R AB R BC,通过它们的电流大小:I AB I BC。
物理电阻练习题电阻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电路中起到控制电流的作用。
通过练习电阻的计算和应用,我们可以加深对电阻的理解。
下面是一些物理电阻练习题,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可以提高对电阻的应用能力。
1. 问题一一个电阻为3欧姆的电视机和一个电阻为5欧姆的灯泡并联接在一个12伏的电源上,请计算电视机和灯泡中的电流。
解答: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等于电压(V)除以电阻(R)。
对于电视机,电流为 I1 = V/R1 = 12伏 / 3欧姆 = 4安培。
对于灯泡,电流为 I2 = V/R2 = 12伏 / 5欧姆≈ 2.4安培。
2. 问题二在一个电路中有一个电阻为10欧姆的电灯和一个电阻为15欧姆的电视机并联,如果电源的电压为120伏,请计算电路中总电流。
解答: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等于电压(V)除以电阻(R)。
对于电灯,电流为 I1 = V/R1 = 120伏 / 10欧姆 = 12安培。
对于电视机,电流为 I2 = V/R2 = 120伏 / 15欧姆 = 8安培。
由于电灯和电视机是并联的,所以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流之和,即 I总 = I1 + I2 = 12安培 + 8安培 = 20安培。
3. 问题三一个由电阻为2欧姆的导线连接的电路中,通过导线的电流为3安培。
请计算电源的电压。
解答: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等于电压(V)除以电阻(R)。
根据上述问题,电流(I)为3安培,电阻(R)为2欧姆。
因此,电压(V)等于 I × R = 3安培 × 2欧姆 = 6伏。
4. 问题四一个电路中有三个电阻,分别为4欧姆、6欧姆和8欧姆,这些电阻串联连接在一个电源上,请计算电路中的总电阻。
解答:根据串联电阻的计算公式,总电阻(R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所以 R总 = R1 + R2 + R3 = 4欧姆 + 6欧姆 + 8欧姆 = 18欧姆。
5. 问题五一个电路中有三个电阻,分别为10欧姆、15欧姆和20欧姆,这些电阻并联连接在一个电源上,请计算电路中的总电阻。
高二物理电阻率的练习题1. 问题描述: 一根长度为1m的电线的电阻为10Ω,现将此电线剪成10段相等长度的小段,将这些小段以相同的方式连接起来,求连接后电线的总电阻。
解析: 首先,我们可以将原电线分成10段小段后,假设每段小段的长度为l,那么每段小段的电阻可以表示为R = ρ * (l/A),其中ρ为电阻率,A为截面积。
由于每段小段以相同方式连接,故总电阻可以表示为R_total = 10 *R = 10 * ρ * (l/A)。
2. 问题描述: 一根电线的电阻为R,长度为L,截面积为A。
若将此电线拉长为原来的2倍,求拉长后电线的电阻。
解析: 根据公式R = ρ * (L/A),可知电阻与长度和截面积成正比。
当电线的长度拉长为原来的2倍时,即L_new = 2L,根据比例关系,拉长后电线的电阻可以表示为R_new = ρ * (L_new/A) = 2 * ρ * (L/A) = 2R。
所以,拉长后电线的电阻为原来电阻的2倍。
3. 问题描述: 一根电阻为R的电线的长度为L,截面积为A。
若将此电线的截面积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减小后电线的电阻。
解析: 根据公式R = ρ * (L/A),可知电阻与长度和截面积成正比。
当电线的截面积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时,即A_new = A/2,根据比例关系,减小后电线的电阻可以表示为R_new = ρ * (L/(A/2)) = 2 * ρ * (L/A) = 2R。
所以,减小后电线的电阻为原来电阻的2倍。
4. 问题描述: 一根电阻为R的电线接入一个电源,通过这根电线的电流为I。
若将电源的电压V变为原来的一半,求变化后通过电线的电流。
解析: 根据欧姆定律可以知道,电流I与电压V和电阻R之间的关系为I = V/R。
当电源的电压变为原来的一半时,即V_new = V/2,带入欧姆定律公式可得 I_new = (V/2)/R = V/(2R) = I/2。
所以,变化后通过电线的电流为原来电流的一半。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6章《电压电阻》第3节电阻(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材料的电阻值,按从小到大排列的是()A.超导体、绝缘体、半导体、导体B.绝缘体、半导体、导体、超导体C.超导体、导体、半导体、绝缘体D.绝缘体、超导体、半导体、导体【答案】C【解析】解: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性质,超导现象是当温度降到一定程度,电阻为零的现象,导电性能最强,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故材料的导电性能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超导体、导体、半导体、绝缘体。
故选:C。
2.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导体的电阻越大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C.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D.导体的电阻只由导体材料和长度决定【答案】C【解析】解: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不变,故A错误。
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说明导体两端电压越小,导体的电阻不变,故B错误。
C、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还和温度有关,跟电压、电流都无关,故C正确。
D、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数是材料、长度、横截面积,还有温度,故D错误。
故选:C。
3.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导体的电阻越大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C.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V时,导体的电阻为0ΩD.导体的电阻与电压和电流无关【答案】D【解析】解:A、电阻是导体的特性,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无关,故A错误。
B、电阻是导体的特性,与导体中的电流大小无关,故B错误。
C、电阻是导体的特性,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无关,所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V时,导体的电阻不为0Ω,故C错误。
D、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电阻串联并联分压练习题一、选择题1. 在电阻串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各个串联电阻之间的关系是:A. 总电阻小于任一串联电阻B. 总电阻等于任一串联电阻C. 总电阻大于任一串联电阻D. 无法确定2. 在电阻并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各个并联电阻之间的关系是:A. 总电阻小于任一并联电阻B. 总电阻等于任一并联电阻C. 总电阻大于任一并联电阻D. 无法确定3. 两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后,总电阻是单个电阻的:A. 1倍B. 1/2倍C. 2倍D. 4倍4. 两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后,总电阻是单个电阻的:A. 1倍B. 1/2倍C. 2倍D. 1/4倍二、填空题1. 在电阻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上的电压之和,即 U = __________。
2. 在电阻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相等,即 U = __________。
3. 电阻串联时,电流处处相等,即 I = __________。
4. 电阻并联时,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 I =__________。
三、计算题1. 已知电阻R1 = 10Ω,R2 = 20Ω,它们串联接在电压为30V的电源上,求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及电压分配。
2. 已知电阻R1 = 10Ω,R2 = 20Ω,它们并联接在电压为30V的电源上,求总电流及各支路电流。
3. 在一个串联电路中,有三个电阻分别为R1 = 5Ω,R2 = 10Ω,R3 = 15Ω,求总电阻及各电阻上的电压分配(电源电压为30V)。
4. 在一个并联电路中,有三个电阻分别为R1 = 5Ω,R2 = 10Ω,R3 = 15Ω,求总电阻及各支路电流(电源电压为30V)。
四、作图题1. 请画出两个电阻 R1 和 R2 串联的电路图。
2. 请画出两个电阻 R1 和 R2 并联的电路图。
3. 请画出三个电阻 R1、R2 和 R3 串联后再与 R4 并联的电路图。
4. 请画出两个电阻 R1 和 R2 串联后,再与 R3 并联的电路图。
练基础·达标检测
1.(2014·南京月考)关于电阻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中有电流时,导体才有电阻
B.导体中的电流为零时,导体没有电阻
C.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表明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D.导体的电阻越大,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2.如图所示是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是否与导体材料有关的电路。
其中除了AB、CD导线的长度相同外,还应
满足的条件是( )
A.横截面积不同,材料不同
B.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
C.横截面积不同,材料相同
D.横截面积相同,材料相同
3.为了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某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对市场上电线产品进行抽查,发现有一个品牌电线中的铜芯直径明显比电线规格上标定的直径小,引起电阻偏大。
从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来分析,影响这种电线不符合规格的主要原因是( )
A.电线的长度
B.电线的横截面积
C.电线的材料
D.电线的温度
4.(2014·济宁附中期中)“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现在人们发明了测量蚁穴的仪器,以了解隐患的性质和范围。
在坝面或水面,布设电极,利用仪表测量时,有蚁穴的地方的电阻会发生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材料结构
B.横截面积
C.温度
D.长度
5.(2013·南充中考)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大量实验表明,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
和横截面积。
6.小雨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他对实验做了如图所示的改进,用酒精灯给线圈加热。
(1)观察到随着线圈的温度升高,灯泡渐渐变暗,
电流表的示数。
(2)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
的升高而。
7.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
明设计了如图电路。
(1)在连接电路时发现,还缺少一个元件,他应该在电路中再接入的元件是。
(2)为粗略判断a、b两点间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观察。
(3)另有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对小明的电路做了如下的改进:甲把灯泡更换为电流表;乙在原电路中串联接入电流表。
你认为同学的改进更好一些,理由是。
【试题备选】如图所示为“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电路。
A、B之间接导体。
(1)本实验通过比较导体电阻大小。
(2)小明发现手边只有一根较长的金属丝,他可以探究导体的电阻是否与
和有关。
【一点通】找找你容易错在哪里
有一根合金丝的电阻是4Ω,把它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求它的电阻。
1.滑动变阻器实现变阻是利用了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 )
A.电压
B.电流
C.长度
D.材料
2.(2014·广西绿珠期末)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变小的是( )
3.如图所示电路中,a、b两点间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d端移动一段距离时,下列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会变小的是( )
4.如图是电灯和滑动变阻器所组成的电路,那么在选项中的各图与上图连接相同的图是( )
5.(2013·龙岩中考)如图所示的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是Ω。
6.滑动变阻器(如图)是通过改变来改变电路中电阻的。
滑动变阻器的
“铭牌”上有两个重要数据,是选用滑动变阻器的依据。
如“50Ω 1.5 A”,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50Ω”表示该电阻器 ,
“1.5 A”表示是1.5 A。
7.如图是大型电子地磅的电路图。
当称重物时,在压力作用下滑片P向下端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电流表的示数(均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这样把电流对应的重量刻在电流表的刻度盘
上,就可以读出被称物体的重量。
【试题备选】如图所示是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的未完成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电路连接。
要求:灯L1和L2并联,开关同时控制两灯,滑动变阻器只控制L1的亮度,导线不能交叉。
【一点通】找找你容易错在哪里
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电流表示数变,灯泡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