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学生环境保护教育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初中地理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的融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教育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话题。
初中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与环境保护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从地理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初中地理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的融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地理学科的特点与环境保护教育的联系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基础学科,它涉及自然、人文、经济等多个方面,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实践性的特点。
环境保护教育是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环保技能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与环境保护教育的融合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如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将环境保护教育与地理教学相结合:1.课堂导入: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兴趣。
2.知识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点,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例如环境污染的危害、可持续发展理念等。
3.案例分析: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危害以及解决措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如参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初中地理教学方法与环境保护教育的融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教学方法与环境保护教育相结合:1.探究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环境污染的原因、危害以及解决措施,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环保意识。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围绕环境保护的主题展开交流和讨论,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提升的策略
随着环境问题不断加剧,地理教学也逐渐提升了环境教育的内容。
初中地理课程作为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如何提升环境教育的效果,是当前地理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几个提升初中地理环境教育的策略:
1. 强调环保意识教育
以“生态文明、绿色低碳”为主题,强化初中学生对环保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环保的相关知识。
通过讲解有关垃圾分类、节约能源、重视生态保护等内容,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 培养环境观察能力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通过实地调查、野外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接触自然环境,感受自然风光,培养学生的环境观察能力。
让学生去实地探索自然风光,了解自然环境中各种事物的联系和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与环境,养成环境保护的好习惯。
3. 强调珍惜自然资源
珍惜自然资源是保护环境的基础,初中地理课程中应强调对自然资源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宝贵性。
通过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资源利用的方式和策略,以及如何保护和避免浪费自然资源。
环境教育不仅仅是认识、了解环境问题,更应该是引导学生行动起来,采取实际措施来实现环保。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小的行动开始,从日常节约能源、水资源、垃圾分类等小事入手,逐渐养成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环境教育不仅需要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环保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行动力。
教师要以开放、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了解自然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环境兴趣,营造积极向上的环保氛围。
地理教学中学生环境保护教育对策地理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因为地理教材蕴含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不少地理知识本身就是环境知识。
根据多年来在地理教学中遇到的环境问题,例如在校园随处乱扔垃圾、摘花和践踏草坪现象仍然存在,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浪费水电和浪费粮食等,本人认为,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可以实施以下策略进行环境教育。
策略一:把握教材内容,有机渗透环境知识初中地理教材中蕴含很多丰富的地理环境教育内容,所以我们应该立足教材内容,把握和运用课本现成的知识,在课堂上合理地渗透环境知识教育,使学生自觉地养成环境保护意识。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水资源》一课时,在完成我国水资源的特点这个环节的教学后,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一组讨论:①在学校应怎样合理用水?②家庭中有哪些节水措施?③农业生产有哪些节水的方式?这些问题跟学生的亲身经历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会有话可说,也非常感兴趣。
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在热烈的讨论中,让学生明白节水的重要性以及应该怎样才能更合理地利用水资源。
策略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环境教育在信息时代,现代化教育也应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要多利用互联网搜集丰富的环境保护资料,制作优美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这样既可以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又可以使环境教育更形象生动,学生更易于接受。
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水资源》一课时,我先出示几组“闹水荒”的图片,然后用了一段感人的视频并配上抒情的音乐对学生进行节水教育,其中有一个画面出现一条正在垂死挣扎的小鱼。
接着另一幅感人的画面又出现了,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跃然而出,突然,美丽的小女孩挣脱父母的大手,把旁边正在滴水的水龙头轻轻关上,父母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小女孩又奔向那片干涸的大地,把那条垂死的小鱼轻轻捧起,放进了一个盛水的容器中,鱼儿又畅游水中了。
学生在观看这组画面时,内心已经被深深地震撼了,有的学生甚至流下了热泪。
至此,环境教育的目的就水到渠成了,不用教师再多说什么,真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收到了非常理想的教育效果。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策略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我国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策略。
一、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的内容有很多,例如水土保持、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例如,在讲解大气污染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身边的环保问题,例如雾霾、水质恶化等,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该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宣传活动,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植树造林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场所,让学生了解环保的实践过程和环保设施的重要性。
三、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环保参与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环保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赛,让学生就环保问题进行辩论,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参与度。
通过这些互动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德育教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该注重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在环保方面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从而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初一地理环境保护对策分析地理环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涉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尤其在如今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我们更加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保护地球的环境。
本文将对初一地理环境保护对策进行分析,并提出实施方法。
1. 提倡环保意识要解决地理环境保护问题,首先需要提倡环保意识。
学校可以开设环境课程,教育学生关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此外,可以组织地理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自接触和体验自然环境,从而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 推广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地理环境问题的关键。
学校可以开展节能减排的宣传和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能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
同时,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如太阳能、风能等,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
3.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建立环境监测站点,对空气、水质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公开。
监测结果可以作为环境治理的依据,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地理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4. 加强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地理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
学校可以建立生态公园或植树绿化基地,供学生参观和学习。
同时,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禁止乱捕滥猎和非法横插,保护地理环境中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5. 推广环保技术和产品环保技术和产品的发展和推广可以有效解决地理环境问题。
学校可以举办环保科技展览,展示和推广环保科技成果,并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
此外,可以在学校内部使用环保产品,如节水设施、环保材料等,引导学生从小养成环保的习惯。
6. 加强国际合作地理环境保护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开展与其他国家学校的交流活动,分享环保经验和成果。
此外,可以加强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共同研究和实施环保项目,为全球的地理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初一地理环境保护对策的分析主要包括提倡环保意识、推广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加强生态保护、推广环保技术和产品以及加强国际合作。
初中地理教学: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一、引言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地理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活动等方面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突出环保地理学科是一门与环境紧密相关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实际,突出环保主题,让学生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例如,在讲授“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时,可以引入当前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荒漠化等,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的严重性。
同时,也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注重互动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环保问题的讨论中来。
同时,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环保问题。
四、实践活动:开展环保活动,增强体验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应该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和体验。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环境治理设施,了解环境保护的实践操作;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如植树造林、清理河道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关注环保问题。
五、结语初中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如何通过地理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当今时代,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
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至关重要。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地理教育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一、利用地理教材中的环境知识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知识,是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资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例如,在讲解“气候”这一章节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增多等。
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以及保护气候环境的紧迫性。
在“自然资源”的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利用现状,让他们明白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同时,通过分析一些因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资源而导致的环境问题,如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短缺、森林减少等,使学生树立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意识。
二、开展实地考察和调研活动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开展实地考察和调研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河流、湖泊、森林等地进行考察,观察水质状况、植被覆盖情况等。
在考察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措施。
还可以让学生对当地的垃圾分类、能源使用等情况进行调研,了解社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调查,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理环境和环境问题,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美丽的自然景观和遭受破坏的环境场景。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初中地理作为一门与环境息息相关的学科,在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初中地理教学入手,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一、加强地理教材的生态环境保护内容初中地理教材是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编写教材时,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例如,可以增加有关气候变化、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二、注重实践教学,开展生态环保活动初中地理教学应该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开展生态环保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场所,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和治理方法;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植树造林、清洁海滩等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地理知识竞赛、环保主题班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三、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和行为。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思考如何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同时,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带头践行环保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
此外,还可以通过家庭作业、社会实践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培养他们的环保习惯。
四、加强环境教育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媒体、社区等应该加强环境教育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例如,可以通过宣传栏、电视、网络等途径,宣传环保知识和政策;可以在学校、社区、公共场所等设立环保宣传牌或标识,提醒人们关注环境问题;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如环保演讲比赛、环保知识讲座等,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提升的策略环境教育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环境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行动能力。
下面是一些提升环境教育的策略:1.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环境教育。
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环境问题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对环境问题有更直观的了解,引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2.开展环境保护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如植树、清洁卫生、垃圾分类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行动。
3.开展环境保护主题班会。
利用班会的时间,组织学生讨论和学习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习惯,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碳排放等。
4.利用案例分析进行环境教育。
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一些重大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环境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5.开展环境保护知识竞赛。
通过举办环境保护知识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环境保护知识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和热情,在竞赛中学习和交流环境保护的经验和方法。
6.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的环境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等,指导学生了解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并鼓励学生传播环境保护的知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7.设立环境保护角。
在学校内设立环境保护角,展示学生的环境保护作品和研究成果,让学生在这个角落里交流和分享环境保护的经验和心得,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8.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的关系,激发他们主动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10.加强家校合作。
教师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让家长参与到环境教育中来,共同关心和保护环境,形成合力,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持续接受环境保护的教育。
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提升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建立环保意识。
我们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他们认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比如通过观察
周围的污染状况、垃圾分类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是人人
有责”的理念。
二、增加授课实例和案例分析。
授课内容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地形地貌等开始学习,
增加授课中的实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和自身所能做出
的贡献。
三、开设环境保护社团或集体活动。
学生是参与环保行动的主体,我们可以通过开设环境保护社团或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来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组织环保公益活动、参加垃圾分类、种植绿化或植树造林等环保
行动。
四、鼓励学生采取行动措施。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采取具体行动措施,如少开车、少浪费水、垃圾分类等,鼓励学生把环保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
五、将环境教育融入现有课程和学科。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将环境教育融入到现有课程和学科中,通过多学科关联、交叉教
学等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课程中了解环境问题,达到全方位的环境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提升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
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态环境观念,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地理教学中学生环境保护教育对策地理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因为地理教材蕴含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不少地理知识本身就是环境知识。
根据多年来在地理教学中遇到的环境问题,例如在校园随处乱扔垃圾、摘花和践踏草坪现象仍然存在,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浪费水电和浪费粮食等,本人认为,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可以实施以下策略进行环境教育。
策略一:把握教材内容,有机渗透环境知识
初中地理教材中蕴含很多丰富的地理环境教育内容,所以我们应该立足教材内容,把握和运用课本现成的知识,在课堂上合理地渗透环境知识教育,使学生自觉地养成环境保护意识。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水资源》一课时,在完成我国水资源的特点这个环节的教学后,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一组讨论:①在学校应怎样合理用水?②家庭中有哪些节水措施?③农业生产
有哪些节水的方式?
这些问题跟学生的亲身经历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会有话可说,也非常感兴趣。
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在热烈的讨论中,让学生明白节水的重要性以及应该怎样才能更合理地利用水资源。
策略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环境教育
在信息时代,现代化教育也应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要多利用互联网搜集丰富的环境保护资料,制作优美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这样既可以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又可以使环境教育更形象生动,学生更易于接受。
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水资源》一课时,我先出示几组“闹水荒”的图片,然后用了一段感人的视频并配上抒情的音乐对学生进行节水教育,其中有一个画面出现一条正在垂死挣扎的小鱼。
接着另一幅感人的画面又出现了,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跃然而出,突然,美丽的小女孩挣脱父母的大手,把旁边正在滴水的水龙头轻轻关上,父母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小女孩又奔向那片干涸的大地,把那条垂死的小鱼轻轻捧起,放进了一个盛水的容器中,鱼儿又畅游水中了。
学生在观看这组画面时,内心已经被深深地震撼了,有的学生甚至流下了热泪。
至此,环境教育的目的就水到渠成了,不用教师再多说什么,真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收到了非常理想的教育效果。
又如,教学八年级上册《工业的发展》一课时,为了引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的学习,我先设计了这样一个讨论活动:我国是否已经成为“世界工厂”?我国是否需要成为“世界工厂”?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总结自己的看法,可能有两种观点:①需要。
因为可以引进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解决人们的就业问题,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②不需要。
因为农村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涌到城市工厂打工,导致城市人口压力增加;污染了我国的环境;消耗了大量的资源等。
在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先不作任何评价,接下来给学生播放了一段flash动画视频,这段视频的内容生动有趣,画面中有一大
一小两条可爱的鱼儿在水中飞快地向远方游动,大鱼说:“咪咪,快点!水脏了,我们要走了。
”小鱼儿问:“爸爸,我们又要搬家呀?”“是呀!这回要搬到很远的地方。
”“为什么我们总要搬家?”“因为垃圾占满了我们的屋子。
”“哪来的垃圾呢?”“唉!都是人类丢弃的。
”“人类不是我们的好朋友吗?”“他们的眼睛和心灵已经被垃圾污染了。
”通过大鱼儿与小鱼儿通俗而生动的对话,不仅丰富了课堂知识,而且也容易使学生明白:工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很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这时,教师再进行归纳:“快速发展工业不能以污染环境、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为代价,工业发展还应与保护环境相协调。
”这样就很自然地导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的学习,同时,学生通过对“世界工厂”话题的讨论与探究,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的观念,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与责任感。
策略三:做好环境保护知识宣传
由于农村学生阅读面窄,知识面明显狭窄,特别是环境知识缺乏,从而导致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所以在平时的地理课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挖掘环境知识内容,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如进行一两节地理环境专题课堂教学,出版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手抄报或黑板报,有条件的可以举行全校性的“环境知识”竞赛等,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正确看待环境问题,自觉参与到环境的保护中来。
例如,地理课堂可以进行一些环保主题的学习。
如关于“地球
环境日”,我搜集近年来“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内容,然后跟学生学习、交流、讨论,教育学生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内容附录如下。
2005年: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2006年: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2007年: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2008年: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2009年:减少污染,行动起来;2010年:低碳减排·绿色生活;2011年: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2012年: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
另外,在地理课堂中经常利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漫画来渗透环境保护知识。
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以迫切的心情去寻思其中深刻的道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
例如,在讲述《水资源》中有关水污染的内容时,可以选用《就地取材》这样一幅漫画,画面的内容是一个学生用毛笔直接取小河里的水当作墨汁练习书法。
然后启发学生,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学生很快就进入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认真思考分析当前的水污染现状,引导学生应注重环境保护。
当然,有关环境知识的漫画还有很多,如《小草的哀求》这幅漫画的内容描画了几只绵羊正在啃着稀疏的青草,画面上方还写着“请你们嘴下留情吧!”不难看出,漫画所反映的情况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还有《怪圈》《小鱼的哀求》等,用这些漫画来渗透环境知识教育,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策略四:让学生尝试做环境保护的主人
在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拥有一定的环境知识后,在地理课上还应该多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如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张纸等。
鼓励学生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尝试做环境保护的主人,如亲手栽一盆花、种一棵树,并定期向老师反馈相关信息。
教育学生多关注社会环境,及时发现身边的环境问题,如浪费及污染等现象,通过亲身感受各种环境问题,增强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信心和责任感。
我们学校就曾经发起过“我为校园添点绿”的主题活动,得到很多学生的响应,有的学生给学校带来了一盆自己亲手栽种的花,有的学生给校园的绿化带和花圃浇水、施肥,大家真正行动起来,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人。
为引起大家对“低碳生活”的重视,学校拉出了一些宣传标语:“倡导低碳,呵护地球。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班级开展“请你针对‘校园中乱扔垃圾、摘花和践踏草坪等现象’写一份呼吁大家自觉参与保护校园环境的倡议书”等活动。
地理学科作为实施环境保护教育的主要学科,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人是我们地理教师的重要职责,只要我们地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向学生传授环境知识,多讲解环境保护的意义,以各种形式和方法渗透环境教育内容,重视让学生在环境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就不会是一件难事。
所以,大家应积极行动起来,做到持之以恒,并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一定能使环境保护
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作者单位:兴业县城隍镇第一初级中学,广西兴业,537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