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8年版》新课标的主要变化
- 格式:ppt
- 大小:367.51 KB
- 文档页数:27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心得01| 新课标指向下的教学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将会带来小学、初中阶段一场很深刻的教学改革。
这场改革,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新课标将会引领未来10年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这也要求教研员、教师、校长等,真正学习、领悟、落实新课标,需要不断学习,反复实践。
这次新课标的主要变化是:1)修改了课程目标。
从三维目标走向素养目标。
2)调整了课程内容。
各学科都减少了一定比例的知识型、技能性内容;各学科都增加了体现素养要求的能力内容,如实践能力;各学科都增加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占总课时10%。
3)增加了学业质量、命题建议内容。
4)突出了课程实施要求。
提倡真实性、实践性、综合性。
新课标的关键内容解析(一)大观念1、大观念的核心是关注碎片、零散知识背后的结构、联系、规律。
现在的教学太碎片化,太零散化了,要通过零散的知识来看背后的结构、联系和规律。
2、追求知识能力的应用和迁移。
只要是观念上的东西,就有应用和迁移的可能。
如果是停留在碎片上的知识点,就很难有根本性的迁移。
3、大观念追求的是知识能力、道德价值和力量升华。
这一点太重要了,如何让学生把知识和能力转变为一种价值观和力量,就是大观念所要追求的东西。
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认为不一定,如果知识没有通过深化,就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力量,只有转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念、追求,知识才能变成力量。
(二)大任务有了大观念就有大任务,大任务是大观念的承载体,所以大单元教学应运而生,将来小学、初中的教学改革也会是走向大单元、大任务、大观念的路子。
什么是大任务?1)将学习内容统整在一件事,一个问题,一项任务中。
我们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很多,知识点也好,技能点也好等等,要想方设法地把一个环节,一个单元,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统整在一件事情或一个任务中,这是老师备课中的首要工作,即能够用大任务囊括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生物新旧课程标准的对比-教育文档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生物新旧课程标准的对比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初中生物课程是帮助学生接触和理解生物学科本质的重要课程,生物课程应体现学科自身的特点及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
为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建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生物课程知识体系。
本文罗列了课程标准的几大部分,逐条对初中生物新旧课程标准进行比较研究,力求了解新课程的特色和准确掌握相关标准,为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参考方向。
新课程标准重要概念生物学科评价方式课程内容一、初中生物新旧课程标准相同内容的对比解析1.新旧课程标准描述生物学科本质上的不同首先是用词的精准度不同,新课标在“前言”中对生物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的实例做了更深刻具体的描述。
比如旧课标中的“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新课标描述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不仅明确地指明知识点的准确涵义,同时隐含了科学研究成果艰辛的探究过程和重要的科学意义。
其次是新课标对生物科学的时代定位不仅仅是“在解决人口问题、资源危机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方面发挥作用越来越大”,同时强调“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
新课标更能从社会需求和历史使命的角度吸引学生,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2.新课程标准对生物课程性质的不同理解新课标强调为适应学科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生物学科与其他自然科学具有相同的性质,不仅要求一个逻辑性强、结构完整统一的结构体系,同时也包括揭示学科本质规律的一切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
新课标比旧课标更加凸显生物科学探究的延续性和持续性,这些都是影响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新课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课程性质进行了更加深刻和详细的剖析,要求学生既要获得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要领悟生物学家的研究观点及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规律同时获得生物学知识,养成思维习惯,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研讨会心得感悟2022年5月23-26日,我报名参加了陕师大中学生物学编辑部主办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研讨会,本次研讨会虽然是在线上举办的,但也使我更加准确地理解了新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要求。
__教授以“素养导向-学科实践-综合学习-因材施教”为题,深度阐述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与意义、主要变化、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及课程内容特点与教学要求。
x主任作了“义务教育生物学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必要性与整体性”专题讲座,在深入解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与核心素养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核心素养落地的原则: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生物学概念为基础,以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以情境创设为依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x主编作了“2022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标学习与交流”专题讲座,在简要阐述课标编写文本框架与逻辑思路及学习要点的基础上,深度解读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教学实施建议:要研读课标,明确方向;遵循学习科学、科学教育的基本规律;开展跨学科实践教学;开展情境化教学;开展大单元教学。
x教授作了“初中生物学‘教学过程重实践’的理念及案例”专题讲座,解读“教学过程重实践”的内涵并运用丰富的案例进行阐明,在具体教学中可运用操作定义、角色扮演、模拟活动、虚拟仿真实验、微课、模型建构、跨学科实践等方式进行。
通过讲座的学习让我对新的课程标准有了整体的认识。
课程理念由2011版的3个变为6个,课程理念围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加的具体全面。
课程目标阐明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体现。
课程内容的主题也有所改变,将原来的十大主题进行了整合和精简,优化了课程内容的结构,设置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关联。
新增了学业质量说明,有助于引导帮助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由此可见新的课程标准更具有指导性。
在我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充电,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修养,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更加努力实践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立足于生物学科,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通过生物学科的学习,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的学生,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生物教师。
最新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8年修订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最新修订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标研制组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1)课程性质 (1)基本理念 (2)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4)(1)学科核心素养 (4)(1)课程目标 (5)三、课程结构 (6)(1)设计依据 (6)(2)结构 (7)(3)学分与选课 (8)四、课程内容 (9)(1)必修课程 (9)模块 1 分子与细胞 (9)模块 2 遗传与进化 (14)(2)选修Ⅰ课程 (18)模块 1 稳态与调节 (18)模块 2 生物与环境 (22)模块 3 生物技术与工程 (26)(3)选修Ⅱ课程 (32)五、学业质量标准 (54)(1)学业质量水平 (54)(2)说明 (59)六、实施建议 (60)(1)教学与评价建议 (60)Ⅰ. 教学建议 (60)Ⅱ. 评价建议 (66)(1)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67)(2)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69)Ⅰ. 学业水平测试 (69)Ⅱ. 高考命题建议 (70)附录 A :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94)附录 B :教学与评价案例 (98)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性质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生物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
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生物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
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
生物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
生物学的学科属性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高中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是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其精要是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考试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小题3分,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在答题卡上)1.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包括(B)个学习主题。
A.6B.7C.9D.102.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注重(D),以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展现人们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思维方式及探究过程,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
A.观察与探究B.观察与实验C.探究与实验D.探究与实践3.开展学业评价要高度关注生物学科的特点,将评价重点放在(A)活动上。
A.学生的学习B.教师的教学C.学习的方式D.素养的形成4.生命观念对认识生命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是科学自然观和世界观的有机组成和重要基础,以下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生命观念的是(D)。
A.结构与功能观B.物质与能量观C.进化与适应观D.运动与相互作用观5.探究实践活动包括以下环节,其中顺序正确的是(B)①制订方案;②发现问题或提出任务;③实施方案;④获得证据或形成初步产品;⑤得出结论或物化成果;⑥分析证据或改进设计;⑦进行表达、交流或展示。
A.①②③④⑥⑤⑦B.②①③④⑥⑤⑦C.④②①③⑥⑤⑦D.①②③⑤④⑥⑦6.培育学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B)A.培养生命观念B.发展科学思维C.勇于探究实践D.培育态度责任7.(D)关系到知识和能力的正确运用,是生物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
A.生命观念B.科学思维C.探究实践D.态度责任8.(A)对认识生命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是科学自然观和世界观的有机组成和重要基础。
A.生命观念B.科学思维C.探究实践D.态度责任9.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教学,在课时安排方面,“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约占总课时数(C)A.5%B.8%C.10%D.12%10.(D)对学生学完相应主题的内容后在核心素养方面的表现提出具体要求;A.教学提示B.内容要求C.教学要求D.学业要求11.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聚焦大概念,生物学新课标中大概念有(D)个A.6B.7C.8D.912.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呈现出了概念体系,生物学新课标中次位概念有(D)个A.70B.77C.80D.8813.“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这一概念,属于课程内容的中(A)学习主题。
2022年版《义务教育生物新课程标准》试题(含答案)一、填空题。
1.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具有高度复杂性、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生物界。
2.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注重探究和实践,以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展现人们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思维方式及探究过程,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
3.生物课程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立足于坚实的生物学科内容基础,密切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等教育领域新成果,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4.依据生物学的特点、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生物学课程以学习主题为单位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5.生物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追求“少而精”的原则,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提炼大概念,精选学习内容,突出重点。
6.生物学课程重视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重视评价的诊断、激励和促进作用。
7.生物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8.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9.生命观念是从生物学视角,对生命的物质和结构基础、生命活动的过程和规律、生物界的组成和发展变化、生物与环境关系等方面的总体认识和基本观点10.生命观念对认识生命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是科学自然观和世界观的有机组成和重要基础。
11.科学思维是指在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尊重事实证据,崇尚严谨求实,基于证据和逻辑,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建模等方法,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
12.探究实践是源于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现实需求,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或完成实践项目的能力与品格。
13.态度责任是指在科学态度、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自我要求和责任担当。
14.生物课程内容选取以下7个学习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植物的生活”“人体生理与健康”“遗传与进化”“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