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动机不当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5
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的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一、引言大学生是现代社会的主力军,他们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和建设的中坚力量。
现实中我们发现,许多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表现为对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动力有限、学习目标不明确等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将从大学生的个人情况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大学生个人情况对学习积极性不足的影响1.学习动力不足大学生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因为新鲜事物的刺激和对未来的期望,往往对学习抱有极大的兴趣和动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原有的学习目标逐渐模糊或得到满足,导致学习动力逐渐下降。
对策:大学生应该时刻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不断提醒自己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2.自律能力不强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独立性增强,没有了家长的监督和约束,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导致大学生容易懈怠和消极敷衍学习,缺乏自律能力。
对策:大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自律习惯,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充分利用时间,避免拖延和浪费。
三、外部因素对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的影响1.家庭环境影响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家庭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或家庭成员对学习不关心甚至消极怠慢,都会对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
对策:鼓励家庭成员对大学生的学习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他们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
2.教育体制因素影响当前传统的教育体制注重知识灌输和单一的考试评价,大学生在这种制度下过度追求分数和成绩,导致他们的学习目标局限于应试,忽视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对策:改革教育体制,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本质和意义。
3.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社会流行的娱乐文化以及各种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大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追求短期的刺激和快感,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
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的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议题。
有的大学生缺乏对学习的激情和兴趣,对知识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有的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缺乏坚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的大学生在面临社交压力时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放弃学业。
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
只有深入分析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的原因,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对策,才能帮助大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积极性,全面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本文将对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和帮助。
1.2 问题现状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学习压力,但却普遍表现出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
许多大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只是应付考试和完成作业,而没有真正深入思考和探求知识的渴望。
这种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影响了他们的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
现代社交网络的普及也对大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了负面影响。
大学生沉迷于社交媒体和网络游戏,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和学习动力不足。
社交影响也是导致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容易受到同学或朋友的影响,放弃努力学习,而追求和他人一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
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并制定有效对策,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发展。
2. 正文2.1 原因分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缺乏学习动力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有些学生可能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或者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导致缺乏动力去学习。
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的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那就是一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首先,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一些同学存在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不足,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学习方向缺乏明确的认识和目标。
第二,大学课堂教学方法相对传统,并不适应现代人的学习特点,学生在课堂上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而导致知识吸收效率低下。
第三,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作息不规律,习惯了熬夜和压缩睡眠时间,精神状态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第四,社交媒体和手机等工具对学生的影响已经愈发普遍,学生的注意力难以从其中解脱,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也可以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大学生应该加强自我认知,定下适应自己能力水平的明确目标,并寻求更多的自我成长机会。
其次,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与学生互动的授课方式,吸引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参与感和专注度。
第三,学生应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生活习惯,并且需要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
最后,大学生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使用社交媒体和手机等工具,保证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并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总体来说,解决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建立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来加强学生对于自身发展的认知,并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大学资源和机会,全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同时,改善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办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需要在人、环境、制度等方面全面优化和提升,让大学生在得到更好的知识素质和人格培养的同时,也能够更加积极地进入社会并为之奉献自己的力量。
请用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解释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请用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解释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一、学习动机及与学习的联系学习动机是一定的社会和教育对人的学习的客观要求和社会意义在人脑中的反映。
它属于人的精神需要的一种心理状态,对人的学习活动有推动和维持作用。
主要解决人愿不愿学、勤不勤学等的心理矛盾,是个体的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与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学习动机对学习有推动作用。
实验证明,学生学习成绩不佳的原因之一,往往在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
而注意范围狭窄、不稳定,往往是由于学习动机未得到充分发展使然。
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主要就是以注意的加强、思维积极性的提高为中介的。
另一方面,学习成绩对动机也有促进作用。
二、目前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与原因分析(一)目前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主要表现:1.懒惰行为:动机不足的学生不愿上课,不愿动脑,不完成作业。
学习上拖拉、散漫,怕苦怕累。
2.容易分心:动机不足的学生注意力差,不能专心听课,不能集中思考,兴趣容易转移。
3.厌倦情绪:动机不足的学生对学习冷漠、畏缩,常感厌倦,对学校与班级生活感到无聊。
4.缺乏方法:动机不足的学生把学习看成是奉命的、被迫的苦差事,因此不愿积极寻求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5.独立性差:动机缺乏的学生在学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学习行为往往表现出从众与依附性,极少有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学习动机缺乏的原因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
学生所学专业与个体的爱好兴趣相去甚远时,容易使其在学习时感到疲倦和厌倦,从而减弱学习动机。
其原因主要为: (1)部分学生屈从于家长的意志,填报社会热门专业,但事实上,本人对家长所选的专业并不感兴趣。
(2)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因缺乏了解而具有盲目性,进大学后,才发现对本专业并不感兴趣,从而消极悲观,随意缺课。
2.个体因素。
“自我价值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现象分析常常听到大学生说这样一句话:“若我们把高中时学习劲头的一半用在大学学习上就好了”。
与初高中时相比,大部分大学生其实并没有把“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付诸于实践。
学习动机是促进学习活动的主要因素,同时,学习活动又可激发、增强甚至巩固学习动机。
可见,大学生学习活动不积极必然与学习动机不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通过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表现,浅析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成因并利用自我价值理论探索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控制策略。
一、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表现(一)不愿学习不愿意上课,上课无精打采,不能积极思维;课后很少继续学习,常把主要精力放在打游戏、下棋、上网聊天、逛街等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经常旷课和睡懒觉。
(二)学习注意力分散学习动机缺乏会使注意涣散、兴趣转移,易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因而上课时听课不专心,不能集中精力思考问题,作业不认真,学习肤浅,满足于一知半解,对学习采取敷衍态度。
(三)学习缺乏成就感学习动机缺乏导致对学习的冷漠、厌倦情绪,对学习生活感到无聊,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很少享受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
(四)学习没有适宜的方法学习动机缺乏的学生由于对学习总体上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因此不会去注意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能力弱、效率低、效果差,最终造成学习动机的进一步缺乏,形成恶性循环。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分析(一)没有明确的大学学习目标。
在高中阶段,学生以考上大学为唯一的学习目标,目标明确,学习充满动力。
考上大学,目标实现,许多学生就产生了松懈心理,希望先在大学里好好放松一下,没有意识到新的学习阶段需要新的学习目标的问题,由此导致学习随波逐流,生活空虚无聊。
(二)不喜欢所学专业。
大学生都有自己主攻的专业,但是很多同学却不喜欢自己所选的专业——有的同学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缺乏了解,往往到校开始学习后才发现对所选的专业并不喜欢;有的同学是家长从就业目的出发为其填报了所谓好找工作又挣钱多的专业,但是学生本人并无兴趣。
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的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习动力不足。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可能会因为缺乏目标、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不高以及缺乏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认知等原因,导致对学习的动力不足。
二、学习方法不当。
大学生在高中阶段所习得的学习方法在大学中不一定适用,但很多人没有对学习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导致效率低下、学习效果差。
三、外部环境干扰。
大学生在校园中面临的各种干扰,如手机、社交媒体、社团活动等,都可能使他们分心,无法专注于学习。
四、压力过大。
大学生面临的学术压力、就业压力、社交压力等都可能使他们感到压抑和困惑,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提高学习动力。
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对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学生自身可以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感受到学习的实用性和价值。
二、改进学习方法。
学校和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学生需要自主学习,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学习区域,提供安静、舒适、适合学习的场所;学生可以自觉将手机等干扰因素与学习环境分离,保持专注。
四、缓解压力。
学校和教师可以提供心理辅导和职业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应对压力;学生可以培养兴趣爱好,寻找情感支持,通过适度的放松和娱乐缓解心理压力。
对于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同时需要学校和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帮助,学生也需要自身的努力和调整,以提高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完成学业和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浅析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成因分析论文•相关推荐浅析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成因分析论文(通用6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析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成因分析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析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成因分析论文篇1摘要:在我们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中,学生可能为了不同的学习动机而学习,而这些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很多,有的来自社会,有的来自学校,有的来自家庭等。
而了解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动机变化的成因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远大的理想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学习动机;远景目标;就业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占了大多数,因此大多数人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父母娇生惯养的日子,可以说当代大学生是生活在顺境中的一代,其中多数在上学期间学习较好,成为了学校和家里的双重保护对象。
但是一旦离开父母,踏入大学校园后,就会感到莫名的失落,周围都是高层次高素质的人群,学习成绩也是好坏相当,不再有老师和家长每天鼓励表扬的环境下,有些学生开始手足无措,甚至感到生活失去了方向,再加上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处理上的没有经验,使大部分学生一时难以适应,面对挫折的应对经验和承受能力也极度缺乏,加上一些学生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能主动应对,积极克服,从此一蹶不振,进而产生悲观和厌学、厌世的情绪,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地进取心。
1 据统计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现状1.1 近景动机过多远景动机模糊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近景动机主要有为了报恩、找好工作、获得高收入等等。
这些动机具有直接性和短期性,并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目的。
在多年进行学生工作的过程中,通过谈话了解到的学生变化中,近几代大学生首先考虑的就是就业问题,他们认为现代社会,高等教育不断普及,许多人越来越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因此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教育因此高素质的人才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含金量也是大不如前了,因此面对当前大学文聘贬值、社会竞争压力上涨的情况下,生存问题应该是首先要考虑的头等大事,那些所谓的理想、报负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解决就业和生存问题才是当前所面临的头等问题。
学生学习动机不稳定反思学生学习动机的稳定性对于其学业成就和学习态度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现实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学习动机的不稳定性现象,即学生在不同时间和场景下对学习的动机水平可能出现波动。
在本文中,我将对学生学习动机不稳定的原因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原因分析:1. 外在奖励过多:学生学习动机的不稳定性一大原因是过多依赖外界奖励。
当学生习得奖励的时候,他们的动机水平会相对较高,但一旦奖励消失,他们的学习动机也会随之下降。
2. 迷失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就很容易失去动力。
他们会感到学习缺乏意义,从而降低学习的动机水平。
3. 学习环境不良:学习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果学校或者家庭环境不良,缺乏积极的学习氛围和激励机制,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受到重大冲击。
二、解决措施:1. 培养内在学习动机:为了解决学生过度依赖外在奖励的问题,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探索知识、培养学习兴趣等方式,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对学习的渴望。
2. 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为了帮助学生保持稳定的学习动机,学校和教师应该给学生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知道为何要学习,从而增加学习的动力。
3.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例如,学校可以提供充满学习氛围的图书馆和自习室,家庭可以提供安静的学习空间和良好的学习支持。
4. 激发学习兴趣:学校和教师可以尝试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入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等,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动机的稳定性。
5. 提供个性化支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不同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校和教师应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鼓励他们坚持努力。
三、总结:学生学习动机不稳定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通过合适的解决措施,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稳定的学习动机。
OCCUPATION 2019 10THEORY理论研究编辑 王 雪浅谈高校学生学习动机不足问题文/邓 静摘 要:现今高校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
本文认为高校学生学习动机不足主要有个人和学校两方面的原因,可以从这些原因入手,寻找加强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学生 学习动机 教学质量2018年10月8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
这一文件的发布说明了我国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能力愈加关注。
高校培养人才的能力集中体现在高校的教学质量上,要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高校学生学习动机是首要而关键的。
一、高校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个人价值观、态度、志向水平、外来鼓励、学习后果(如学位、待遇及社会地位等)以及客观现实环境的要求(如考试、竞赛和升学)等诸多因素紧密联系。
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人都有一种天生的求知愿望。
虽然对天生的学者这种动机已经足够,但对今天的广大学生来说这种动机是很不够的。
许多高校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着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在笔者看来,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个人和学校两方面导致的。
1.个人方面(1)学生缺乏长期人生目标。
当一名学生清楚地了解到所学课程对什么有益时,激发兴趣的任务就已然完成了一半多。
遗憾的是,部分高校学生并不能体会到课程的益处,他们完成课程的学习、社会活动的实践是为了得到学分以取得相应的学位,选择选修课基本上只是从考试是否容易通过这一方面考虑,几乎不会考虑学习这些课程是否会对以后的学业或者事业有所帮助。
许多研究表明,拥有长期人生目标的人一定会比其他人更成功,因为他们会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并持续向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
缺乏长期人生目标、盲目选择专业及课程的学生学习动机自然不足。
(2)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在进入大学之后,没有了教师和家长的直接监督与催促,相当一部分学生变得自由散漫,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大学生学习动机不当原因剖析与对策研究Cause Analysis of Students' Improper LearningMotiv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CHEN Xiaolei(College of Teachers' Education, Kunming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14)Abstract To learn the statu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roblems, this paper uses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methods Kunming 246 college students conducted research related to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motivation Students propose improper mainly reflected in two aspects: lack of motivation and motivation is too strong for the problems do cause analysis, and propose feasibl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1 问题提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是推动学生学习或认知内部动力。
通俗来讲,学习动机表现为学习志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指是学生想不想学,愿不愿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大学生提出四个要求: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学习。
其中,学会学习就包括有良好学习动机、掌握正确学习方法与策略等。
大学生学习动机不当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作者:陈晓蕾来源:《科教导刊》2015年第11期摘要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采用问卷与访谈的方式对昆明市246名大学生进行了学习动机的相关调查研究,提出大学生学习动机不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动机不足与动机过强,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原因分析,并提出对应的切实可行的研究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动机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 DOI:10.16400/ki.kjdkz.2015.04.080Cause Analysis of Students' Improper LearningMotiv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CHEN Xiaolei(College of Teachers' Education, Kunming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14)Abstract To learn the statu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roblems, this paper uses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methods Kunming 246 college students conducted research related to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motivation Students propose improper mainly reflected in two aspects: lack of motivation and motivation is too strong for the problems do cause analysis, and propose feasibl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cause; countermeasures1 问题的提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是推动学生学习或认知的内部动力。
通俗来讲,学习动机表现为学习的志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指的是学生想不想学,愿不愿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大学生提出的四个要求: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学习。
其中,学会学习就包括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等。
而现代教学也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情感体验,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强调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过程。
我们知道,学习是每个人获得全面自由发展、提升生命价值的途径。
在这个高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有适当的学习动机,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习早已成为终身进行的事情,它必将贯穿我们每个人的始终。
2 学习动机的分类(1)近景性学习动机和远景性学习动机。
所谓近景性动机,是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而远景性动机是指动机行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
例如,学生在选择选修课程时,有的学生是考虑到今后就业的需要,而有的学生可能只是考虑眼下是否容易通过考试,他们的择课或学习动机的差别会导致学习效果与个人发展的本质差别。
(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学习动机的来源主要在于对学习自身的因素,如对知识的兴趣,获得知识的内在需求,探索知识过程的乐趣等。
如有的学生喜欢研究计算机,他便在课上认真听讲,课下自主的刻苦钻研;相反,外部动机是指动机的满足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比如找到工作、虚荣心得到满足、获得奖励等)感兴趣。
3 大学生学习动机不当的表现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我们随机选取了昆明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师大文理学院四所学校大一到大三的学生共300名参与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46份,还与部分学生进行了面谈。
发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不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动机不足和动机过强,而这两种都会导致一些问题。
也正如心理学研究证明,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学习效果(倒u型曲线)。
(1)学习动机不足:表现为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或不知道为什么学,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得过且过,甚至出现讨厌所学专业或科目而不得不中止学业,中途退学等现象。
研究数据表明,在所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学习动机充足者仅占36.5%,而有43.5%的学生处于动机不足的状态,其中,完全没有动机者占3.1%。
(2)学习动机过强:表现为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容易产生挫败感,加重自卑和压力;考试容易焦虑,一到考试就发挥不好,形成更大的压力,恶性循环;过多的自我加压,长期超负荷学习,过度用脑,不注意劳逸结合,导致身心异常疲惫,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变差等,对学习有一种无助感。
经研究表明,有14.3%的学生对学习感到有一定压力,6.5%的学生对学习感到压力过大。
4 大学生学习动机不当的原因分析(1)长期的应试教育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
在进入大学之前,学生已经历了十多年的学习,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很多学校为了保证升学率采取的应试教育的手段,学生长期处于填鸭式的上课、考试的循环中,考试成绩成了唯一衡量学生的标准。
还有一些高中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努力考上大学,把大学描绘成“天堂”一般,好像只要考入大学,就已经是天之骄子,就再也不用努力学习了。
这些种种原因会给刚进校的大学生就抱着“可以歇歇”的思想,造成学习动机不足。
经研究表明,有35.7%的学生对学习有一定的消极情绪,其中20.1%的学生觉得学习枯燥乏味。
(2)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而茫然的被动学习。
研究数据表明,58.2%的学生学习目标模糊,感觉迷茫。
很多学生都把考上大学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所以一旦考入大学就认为是学习目标已经达成,殊不知进入大学后才是重新树立人生目标的重要开始。
由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很多学生都感到迷茫,在大学里就是混日子,从而造成学习动机不足。
(3)所学专业并非自己喜欢而导致的学习动机不足。
有一部分学生高考填报志愿是家长或老师让填的,并不是本人意愿,或是录取时服从专业调配;还有一些学生高考志愿虽然是自己填的,但由于缺乏对所填专业的深入了解,进校读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并非自己喜欢的专业,但又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而不能任意调换专业时,从而导致了学习动机不足。
(4)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当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
部分大学教师不注重提升自我,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用老一套教学,死板毫无热情,对教学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有的教师只会照本宣科,不能按照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教学枯燥乏味,使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5)对自身期望过高导致的学习压力和不良情绪。
这部分学生属于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追求,对学习也保有热情,但由于不能客观正确的评价自己而出现对自身期望过高的情况,一旦现实达不到或不能满足,就会产生很大的学习压力,出现自暴自弃,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这些学生属于学习动机很强,很想学,但找不到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不理想,同样出现学习或考试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也是不利于学习的。
5 研究对策5.1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和成就动机戚戚相关,成就动机越高的人,学习动机也越强。
具有高成就动机的学生更渴望获得成功,能刻苦努力,战胜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更易取得优良成绩,他们强调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奖励。
成就动机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培养和提高的。
具体来说,可通过让学习目标明晰化、让学生完成一些能够胜任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来增强成功体验进而来提高大学生成就动机。
5.2 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当代的大学教师应该明白,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要比直接给他们知识结果或结论更重要和有意义。
学生并不只是接受知识的被动者,尤其是大学生,已经有了能独立思考、思辨、探索知识的能力,优秀的老师能够善于启发、激发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
具体来说,可通过创设情景教学、注重课堂互动性、增加实践教学等方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5.3 引导学生做合理归因韦纳是当代著名的归因理论家,他把归因和动机结合起来,认为不同的归因会对将来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把成功归于内部因素,如自身的努力、能力等则会产生自豪感,会强化学习动机;而把成功归于外部因素,如运气等则对学习动机无益,学生表现出无所谓。
反之,把失败归于不稳定因素,如努力不够,则会产生内疚,进而激发学习动机;而把失败归于能力不足,则会产生无能感,对学习动机无益。
所以,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成败做合理归因,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目前的研究认为,努力归因是一种良性的归因策略,是一种理性的成熟的归因倾向。
此外,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失败归因于努力的质量而非努力的数量上,当学生通过策略性的方式进行努力时,就相当于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5.4 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远景性学习动机引导大学生做学业规划,制定学习目标,建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会使学习具有稳定和持久的动力。
明确的目标能激发实现目标的动机,跳起来得到的果子是最甜的。
但目标的设立要做到具体明确,可以量化,可以达到但有一定的挑战性,目标要具有一定的意义、有价值、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又可以控制。
5.5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学习经研究发现,13.7%的大学生无法摆脱高中填鸭式的学习方式,不习惯大学学习方式,虽然很努力,但效果却不好。
主要表现为:平时课程太多,不会分配时间;不讲究学习方法,死记硬背,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
有了适当的学习动机,但如果没有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或策略,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时间一长会影响对自我的评价,造成更大的困扰和压力。
所以,学会学习也是一个需要学习的过程。
5.6 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具有内部学习动机的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好奇心,喜欢挑战,在解决问题时具有独立性,而如果学习只是为了满足外部因素,或一些功利性的条件,那么学生一旦达到那个外在的目的(比如找到工作、虚荣心得到满足、获得奖励等),学习动机便会迅速下降;从另一方面来看,为了实现这些功利性的目标,他们往往采取避免失败的做法,或是选择那些没有挑战性的任务,一旦失败,或没有达成目的,便会备受打击,一蹶不振。
所以,从学习动机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来说,应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