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移动开发者调查分析报告DCCI
- 格式:pdf
- 大小:2.68 MB
- 文档页数:54
洞察网络I nternet I nsight移动开发者解决方案研究报告——中国开发者生存状况调查2011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占整体互联网用户数的69.3%,但有70.5%开发者尚未盈利。
2011年底APP增长202.5%,AGM三大平台APP总量超过135万……“创业失败论”已经成为移动互联中最常讨论的话题之一。
DCCI观点,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最主要问题是短时间内没有盈利,但本质问题是对用户需求缺乏了解,缺少外界资源的支持。
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避免“创业失败论”的关键。
2012,传统互联网巨头涌入移动互联网,各自开辟属于自己的滩头阵地。
然而,移动互联网并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
对于移动互联网创业者来说,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生存状况究竟如何?他们如何面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他们应该怎样利用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针对这些问题,DCCI和百度共同针对开发者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访问专家及研究移动互联网开发者的具体案例深入分析现状背后的原因,我们希望帮助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看清楚移动互联网创业的特点和所面临的困难,同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向和办法,给移动互联网创业者有所启发。
目录Content1. 研究背景及目的2. 移动互联网创业市场环境3.移动互联网创业关键问题4.移动互联网组织成长模型1. 项目背景及项目目的项目背景☐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及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创业成为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巨大潮流。
同时移动互联网商业化逐渐成熟,创业团队的规模和数量上升趋势明显。
不过,由于目前移动互联网创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跨平台技术发展不完善、开发者推广应用方式单一、开发者盈利困难等问题。
对于移动互联网创业者来说,一方面需要业界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和资源,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创业者也需要关注团队组织成长,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012年,开放平台向移动化发展,逐渐形成了开放的商业生态系统。
《2010年中国移动应用开发者/团队研究报告》节选根据易观国际最新公布的《2010年中国移动应用开发者/团队研究报告》,我国移动应用开发领域目前呈现团队新、规模较小、地点集中、内容同质化严重等特点,预计年内开发团队并购将爆发。
手机系统平台则向集中化趋势发展,其中九成开发者选择Android、苹果iOS成长稳定,Symbian与OPhone将迅速被开发者冷落。
我国移动应用开发团队整体规模较小内容同质化严重数据显示,63%的应用开发团队成立在2年以内,其中36%时间仅为一年;团队规模整体较小,10人以下的开发团队整体占比达到43%,个人独立开发者、100人以上开发团队占比均为17%;地域分布则相对集中,其中北京位列第一,集中了41%的开发团队,广东、上海分列二、三位。
在应用开发类型中,手机游戏被超过半数的开发者看好,未来一年内占比将达56%。
基于LBS的相关应用服务、移动SNS和移动支付紧随其后,分别占到45%,43%和41%。
伴随LBS和其他应用的进一步融合,将有机会催生出LBS+游戏、LBS+商务等其他模式应用。
从开发周期来看,移动应用开发速度都较快,48%的游戏开发周期在3个月以内。
工具类应用则开发周期更短,有37%的开发都在1个月以内。
游戏类开发面临高运营成本、低回报,以及被盗版的风险,这点从去年“植物大战僵尸”被腾讯克隆抄袭为“葫芦娃大战群妖”、“愤怒的小鸟”变身为“愤怒的熊猫”等都已成为范例。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扒皮”的模仿模式虽然可以缩短了至少一半的游戏开发周期,但也直接造成扼杀应用创新能力、冲击了中小开发者成长机遇、应用同质化严重,难以吸引用户的结果。
九成开发者选择Android平台对Windows平台投放下降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有93%的开发者会选用智能手机平台,平板电脑占比27%,仅有12%的应用开发者涉及电子阅读器,这也符合当前终端普及趋势。
在系统平台选择上,Android目前以87%遥遥领先其他平台,苹果的iOS紧随其后,占44%。
移动通信的调查报告
移动通信的调查报告
简介
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通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报告旨在调查移动通信的发展状况、影响因素以及趋势,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发展状况
移动通信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早的移动通信系统是1G网络,仅支持语音通信。
随着技术的进步,2G网络出现,使得数据传输成为可能。
之后,3G和4G网络分别提升了数据传输速度和用户体验。
目前,5G网络已正式商用,可以提供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影响因素
移动通信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是技术的进步,如通信协议的改进和移动设备的升级。
是市场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高速、便捷的通信方式的需求也变得更加迫切。
是政策环境,不同国家对移动通信的发展政策有所不同,有些国家更加重视移动通信的发展,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趋势
移动通信的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是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升级,如6G网络的研发和商用化。
是物联网的发展,移动通信将与各种物联设备结合,形成更加智能和便捷的生活方式。
是应用场景的拓展,移动通信将在医疗、交通、工业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移动通信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输方式,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移动通信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的发展中持续创新。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调研报告陇东学院赴镇原县太平镇席兰小学文化支教服务队二O一一年七月二十九日内容摘要:自1987年中国开办移动通信业务以来,在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下,中国移动通信在网络建设与优化、业务开发和拓展、服务质量提高与改善、加快技术进步等各个方面均有了显著进步。
回顾过去,历史记载了中国移动通信12年的光辉历程;纵览今昔,中国移动通信正投身于电信改革的滚滚浪潮中;历望未来,中国移动通信正阔步向世界一流电信运营商迈进。
关键词:网络规模用户规模业务种类通信特点通信责任一、中国移动通信概况1.中国移动通信的网络规模至1999年9月底,中国移动通信交换机总容量超过6000万户,长途网和No.7信令网覆盖28个省,智能网已覆盖东中都12个省,GSM网覆盖全国31个省会城市、300多个地市、2000多个县市,24个省市实现了县以上城市覆盖,中部、东部地区覆盖范围达到乡镇,主要交通干线实现了连续覆盖,GSM900/1800双频网建设正在中部、东部一些省会城市加紧进行。
2.中国移动通信的用户规模从90年代以来,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数年均增长率超过160%。
至今年9月底,中国移动通信用户已达到3405万户,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其中GSM用户占全球GSM用户总数的七分之一。
3.国际漫游目前,中国移动通信已与48个国家与地区的80家境外运营公司开通了国际漫游业务。
4.中国移动通信的业务种类除了基本的话音业务外,中国移动通信还开办了主叫号码显示、呼叫等待、语音信箱、呼叫转移、三方通话、遇忙前转、短消息、低速数据传真、IP电话接入业务、信息点播、“神州行”预付费卡智能网业务等一系列新业务。
5.中国移动通信的用户服务目前已速成全球最先进的移动通信实时计费网,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话单;通过综合业务网的建设,使用户实现即买即通;提供1860、1861客服中心查询、多媒体查询、免费打印、划卡查询、人工查询、网上查询等服务,方便了用户查询、咨询、申告,贴近了与用户的距离,大力发展社会代销代办点,方便用户就近购买;与银行等企业合作及通过网上交费,广开交费窗口,方便了用户;加强终端维修中心的建设,解决用户修机难问题。
移动调查报告范文移动市场是十分庞大的,那么移动市场的调查报告是怎么样的呢?下面由我去给你们带来一些关于移动调查报告的文章!1.关于中国移动通信业市场状况的调查报告1999年,对于中国移动通信业而言,无疑是经历着产业深刻变化,进一步走向成熟的一年.无论是从移动通信业资费的大幅下调、手机设备的市场演化、服务项目的调整、服务质量的逐步改善,还是移动通信业运营体制改革的深化及加入wto脚步的临近等方面,移动通信业在取得良好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的不足之处。
表现在市场发展上,移动通信用户进一步快速增长,运营企业市场竞争态势更趋合理,为中国移动通信业跨入新世纪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本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通过对北京市城八区302位普通消费者的调查,就1999年北京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水平、发展状况以及消费者对1999年移动通信市场重大事件的认知、态度和市场现状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可推论北京城八区18-50岁的普通消费者,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发展状况、市场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999年末移动通信市场现状手机普及状况。
调查显示,北京市18-50岁的人群中,有略超过半数(52.2%)的被访者使用手机,可见至1999年底,北京市场手机的发展水平是比较高的,占经济活动型人口的一半左右。
不同年龄消费者手机的拥有率存在较大差异(见表1),调查显示,18-29岁,30-39岁,40-49岁手机拥有率分别为43.4%、68.2%和43.2%,假定50-54岁年龄组与40-49岁相同,以北京市三年龄段人口年龄结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则大致可推算1999年底北京市城八区手机普及率约为30%,即每10个人约拥有3部手机。
以北京城八区拥有650万人口计,城区手机用户达195万。
消费者特性。
就消费者而言,除年龄外,不同性别、学历、职业和以往的人群手机的拥有情况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
调查显示,就性别而言,男性拥有率要明显高于女性,近六成(59.7%)男性被访者拥有手机,女性被访者则为四成强(43.2%);就年龄而言,30-39岁的中青年消费者拥有率最高,超过2/3,18-29岁,40-49岁组拥有率要低得多;就学历而言,随学历升高,拥有率显著升高,特别是以高中与大专学历为分界点,差异明显,即手机拥有者主要集中在大专以上学历人群,高中以下学历较少;从收入水平看,随收入升高,手机拥有率明显升高,以月收入3000元及1500元为分界点,月收入3000元以上者拥有率高达90%左右,1500元以下者为12-30%,低于平均拥有率,1500-3000元者为65%左右,亦高于平均拥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