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二氯乙烷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239.50 KB
- 文档页数:13
1,2-二氯乙烷与二氯乙烷的关系1,2-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和二氯乙烷(dichloroethane)是两种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化学式非常相似。
它们都是由乙烷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而得到的。
然而,尽管它们的分子式相同,但它们的结构和性质却有所不同。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它们的结构。
1,2-二氯乙烷的化学式为CH2ClCH2Cl,也可以写为ClCH2CH2Cl,其中两个氯原子分别连接在乙烷分子的第一和第二碳原子上。
而二氯乙烷的化学式为CH3CHCl2,也可以写为CHCl2CH3,其中两个氯原子分别连接在乙烷分子的第一和第三碳原子上。
从结构上来看,它们的分子组成相同,但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
接下来,我们来比较它们的物理性质。
1,2-二氯乙烷是一种无色液体,有特殊的气味,密度为1.25 g/cm³,沸点为83-84 ℃,可溶于许多有机溶剂。
它的蒸气能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具有一定的毒性。
二氯乙烷也是一种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为1.23g/cm³,沸点为83.48 ℃,可溶于许多有机溶剂。
它的蒸气也具有一定的毒性。
从物理性质来看,两者在许多方面都非常相似,如颜色、气味、密度等。
然而,从化学性质上来看,它们之间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
1,2-二氯乙烷主要用作有机合成的溶剂和中间体,可以用于制备乙烯基氯、硫代硒酮和乙烯基醚等化合物。
它也可以用作金属表面的清洗剂和火药的成分。
而二氯乙烷主要用作溶剂和抽提剂,常用于涂料、清洗剂、化学制品和制药等领域。
另外,1,2-二氯乙烷还可以通过脱氯反应制备氯乙烯,而二氯乙烷则不能。
此外,两者的毒性也不同。
1,2-二氯乙烷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肝脏造成损伤。
长期暴露甚至可能导致癌症。
而二氯乙烷的毒性相对较低,但也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使用或储存这两种化合物时,需要注意采取安全措施,避免对健康造成损害。
1,2-二氯乙烷的产生
摘要:
一、前言
二、1,2-二氯乙烷的定义与性质
三、1,2-二氯乙烷的产生途径
1.乙炔与氯化氢的加成反应
2.乙烯与氯气的加成反应
四、1,2-二氯乙烷的应用领域
五、结论
正文:
一、前言
1,2-二氯乙烷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多种工业用途。
本文将重点介绍1,2-二氯乙烷的产生途径及其应用领域。
二、1,2-二氯乙烷的定义与性质
1,2-二氯乙烷,又称乙撑二氯,是一种无色、易燃、有毒的液体。
其化学式为C2H4Cl2,分子量为107.02。
它具有较强的溶解性,可以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三、1,2-二氯乙烷的产生途径
1.乙炔与氯化氢的加成反应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乙炔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
该反应通常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以提高产率。
2.乙烯与氯气的加成反应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
该反应条件较为温和,但需要注意控制反应速度,以防止过度反应。
四、1,2-二氯乙烷的应用领域
1.化工生产
1,2-二氯乙烷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领域,如生产聚合物、合成橡胶、染料、涂料等。
2.医药工业
1,2-二氯乙烷在医药工业中也有广泛应用,如用于生产药物中间体、消毒剂等。
3.农业
1,2-二氯乙烷可用作农业杀虫剂、杀菌剂等。
五、结论
1,2-二氯乙烷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其产生途径包括乙炔与氯化氢的加成反应和乙烯与氯气的加成反应。
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 码及CAS 号1,2-二氯乙烷(二氯乙烷(对称))1,2^dichloroethaneC2H4C12CAS 号:107-06-2 危险特性 本品为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有类似氯仿的气味。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反应,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接触后表现健康危害:对眼睛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吸入可引起肺水肿;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刺激胃肠道和引起肝、肾和肾上腺损害。
急性中毒:其表现有二种类型,一为头痛、恶心、兴奋、激动,严重者很快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而死亡;另一类型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发生肝坏死和肾病变。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 现场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洗胃。
就医。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身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浓度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 MAC(mg∕m 3):25 市消防队:119市人民医院:120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 消防队:119 人民医院:120危险性理化数据 熔点(℃): -35.7 闪点:13 沸点(e C ): 83.5 相对密度(水=1): 1.26 饱和蒸气压(kPa ): 13. 33(29.致皮肤脱屑或皮炎。
危化品MSDS-1-2-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1,2-二氯乙烷化学品英文名称:1,2-dichloroethane中文名称2:二氯乙烷(对称)英文名称2:Dichloroethane(symmetrical)主要用途:用作蜡、脂肪、橡胶等的溶剂及谷物杀虫剂。
2. 危险性概述2.1 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
2.2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2.3 健康危害:本品毒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及肝、肾。
麻醉作用尤为突出。
对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2.4环境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2.5燃爆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 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主要成分CAS RN 含量(%)1,2-二氯乙烷107-06-2 99.04. 急救措施4.1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4.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4.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4.4食入:饮水,禁止催吐。
就医。
4.5急性和迟发效应,主要症状:急性中毒接触反应:短期接触较高浓度二氯乙烷后,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伴恶心、呕吐或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脱离接触后短时间消失。
轻度中毒出现步态蹒跚、轻度意识障碍、轻度中毒性肝病、轻度中毒性肾病。
重度中毒出现中度或重度意识障碍、癫痫大发作样抽搐、脑局灶受损表现(如小脑性共济失调等)、中度或重度中毒性肝病。
吸入高浓度尚可引起肺水肿。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出现头痛、失眠、乏力、腹泻、咳嗽等,也可有肝损害、肾损害、肌肉震颤和眼球震颤。
皮肤接触可引起干燥、皲裂和脱屑。
5. 消防措施5.1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1.2-二氯乙烷MSDS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回目录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1,2-二氯乙烷≥99.0%107-06-2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回目录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回目录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回目录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1,2-二氯乙烷≥99.0%107-06-2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回目录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回目录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车间空气中1,2-二氯乙烷卫生标准(GB 11723-89),规定了车间空气中该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及检测方法。
二氯乙烷1,2-dichioroethane;ethylidene chloride1,2-二氯乙烷,即邻二氯乙烷,化学式为C2H4Cl2,是卤代烃的一种,主要用作氯乙烯(聚氯乙烯单体)制取过程的中间体,也用作溶剂等。
它在室温下是无色有类似氯仿气味的液体,有毒,具潜在致癌性,可能的溶剂替代品包括1,3-二氧杂环己烷和甲苯。
简介国标编号:32035中文名称:1,2-二氯乙烷。
英文名称:1,2-Dichloroethane;Ethylidene chloride别名:乙撑二氯,亚乙基二氯,二氯化乙烯。
CAS No.:107-06-2。
分子式:C2H4Cl2;Cl(CH2)2Cl。
分子量:98.97。
RTECS号: KI0175000HS编码: 2903191010UN编号: 2362危险货物编号: 32035IMDG规则页码: 3205危险标记:7(中闪点易燃液体)。
包装方法: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1,2-二氯乙烷在常温常压下为具有类似氯仿气味和甜味的无色透明油状剧毒液体。
难溶于水,可与乙醇、乙醚、氯仿等各种有机溶剂混溶,能溶解油和脂。
对水、酸、碱稳定,具有抗氧化性。
不腐蚀金属。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高热、明火、强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有类似氯仿的气味。
味甜。
能缓慢分解变成酸性,颜色变暗。
主要用途:用作溶剂及制造,三氯乙烷的中间体。
用作蜡、脂肪、橡胶等的溶剂及谷物杀虫剂。
熔点: -35.7℃沸点:83.5℃相对密度(水=1):1.26相对密度(空气=1):3.35折射率:1.4448,[ 2]折射率:1.4167饱和蒸汽压(kPa): 15.33/10℃溶解性: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在水中沉底,基本不溶。
溶解性溶于约120倍的水,与乙醇、氯仿、乙醚混溶。
能溶解油和脂类、润滑脂、石蜡。
临界温度(℃): 261.5临界压力(MPa):5.05 折射率:1.4167燃烧热(kj/mol):1244.8危险特性避免接触的条件:防护服燃烧性:易燃建规火险分级:甲闪点(℃): -10自燃温度(℃):458℃爆炸下限(V%):5.6爆炸上限(V%):16.0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