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发展的SWOT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12
开封调查报告开封调查报告近期,我们对开封市进行了一项调查,旨在了解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问题以及人民生活状况。
通过对开封市的实地考察和深入访谈,我们对该地区的情况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一、经济发展开封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经济发展表现出了良好的势头。
城市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交通设施不断完善,给人一种繁荣的感觉。
特别是开封的旅游业,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然而,我们也发现在经济发展的背后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城市化进程过快,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城市垃圾处理、空气质量等问题亟待解决。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的红利并未完全惠及所有居民,城乡差距较大,一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二、社会问题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开封市也面临一些社会问题。
其中之一是教育问题。
尽管开封市有一些优质的中小学和高等教育机构,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一些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同时,教育质量的提高也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改革。
另外,我们还发现在城市中存在一些社会安全问题。
尽管开封市的治安相对较好,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一些小偷小摸、诈骗等犯罪行为也有所增加。
这对于城市的社会稳定和居民的安全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三、人民生活状况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开封市的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较高。
城市中的居民享受着较好的医疗、教育和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生活质量相对较高。
同时,农村地区的农民也在逐渐受益于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然而,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方面,城乡差距较大,一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一些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仍然较为困难,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结论综上所述,开封市在经济发展、社会问题以及人民生活状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开封市房地产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房地产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同时也牵动着投资者和居民的关注。
本文将对开封市房地产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开封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是河南省的重要城市。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城市建设的加快,开封市的房地产市场也呈现出一定的发展态势。
首先,开封市的房地产市场整体呈现出供需平衡的态势。
截至目前,开封市的供应量较为充足,新房项目不断涌现。
然而,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和资金压力,市场需求相对疲软。
这导致开封市的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趋于稳定,供需趋于平衡。
其次,开封市的房地产市场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开封市的房地产项目包括住宅、商业、办公等多种类型。
与此同时,开封市也积极推动房地产与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房地产项目,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然而,尽管市场结构多元化,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市场竞争激烈、项目盈利能力不稳定等问题。
再次,开封市的房地产市场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开封市房地产市场面临土地资源有限、集中开发难度大等问题。
另一方面,市场对于房地产政策的调整、政策风险等也存在忧虑,这对投资者信心造成一定的影响。
同时,开封市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着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恶性竞争、过度投资等问题,这对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展望未来,开封市的房地产市场有着一定的发展潜力。
首先,开封市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将不断完善与优化。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市将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形象。
同时,开封市将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升居住环境和城市品质。
其次,开封市将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与调控。
随着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不断加强,开封市将积极响应并贯彻执行相关政策,有效防范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实现市场的平稳发展。
此外,开封市还将积极推进房地产与旅游、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
开封未来5年发展趋势开封未来5年发展趋势开封是河南省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原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河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努力,开封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未来5年,开封将继续迈向现代化城市的步伐,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首先,开封将加快居民消费水平提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封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会更高。
未来5年,开封将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开展更多的文化活动和旅游项目,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选择。
随着消费需求的释放,开封的商业街区和购物中心将会迎来更多的机遇。
其次,开封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未来5年,开封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培育并吸引更多的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落户。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开封将加大创新力度,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再次,开封将持续加强城市规划建设。
未来5年,开封将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在建筑风貌的规划设计上,开封将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恢复传统建筑风格,打造更具特色的城市风貌。
同时,加大对城市公园和绿化带的建设力度,提升居民的生活环境。
最后,开封将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
未来5年,随着中原城市群的形成和交通建设的不断完善,开封将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
通过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开封将更加紧密地融入中原城市群,进一步提升对外交往和经济合作的便利性。
综上所述,开封未来5年的发展趋势将是聚焦居民消费需求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城市规划建设以及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
开封将通过持续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看到开封的美丽和潜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居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2008年2月第22卷 第1期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 OU RNALOF XIN XIANG UN IV ER SI TY Feb.2008Vol.22No.1开封文化旅游竞争力的SWO T 分析3高新伟(河南大学产业经济与农业发展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4)摘 要:开封作为七朝古都,旅游景点众多、文化内蕴深厚,具有发展文化旅游的先天优势。
但是,开封在旅游资源利用方面尚有诸多不足,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竞争优势,因而有必要对其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介,以提出对策,实现开封文化旅游产业的复兴。
关键词:开封;文化旅游;SWO T 分析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334(2008)01-0066-0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是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开封作为七朝古都,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封市就提出了以旅游促开放的发展思路。
在实践中,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诸多不足。
笔者拟对开封文化旅游产业进行SWO T 分析,对开封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特点、潜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确立开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并结合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探索提升开封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开封文化旅游的SWO T 分析SWO T 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最早由美国学者St ei ner 提出。
SWO T 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 rengt h )、劣势(Weakness )、机会(Op 2port unit y)、威胁(Threat)。
所谓SWO T 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开封发展现状
开封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封正逐渐崭露出新的面貌。
首先,开封的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
传统的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仍然是开封经济的支柱,但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也开始崛起。
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河南开封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入驻,为开封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
其次,开封的交通便利性逐渐提升。
开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枢纽发达,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得人们更加便利地来往于开封和其他城市之间。
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港的建设也进一步提升了开封的物流水平,促进了开封与国内外的贸易和往来。
再次,开封的城市建设正不断加快。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
开封古城区保留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
同时,在城市规划方面,开封也注重环保和生态建设,积极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此外,开封的教育和文化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开封拥有一流的高等教育机构,如河南大学和开封大学等,在教育和研究领域有着显著的影响力。
开封文学院以及一系列的艺术节和文化活动,使得开封成为文化艺术交流的热点城市之一。
总之,开封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正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
求,并迅速崭露出新的发展面貌。
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便利性的提升、城市建设的加快以及教育文化事业的进步,都使得开封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
开封文化旅游产业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作者:王婷婷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3期【摘要】本文把河南省开封市的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开封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八朝古都,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本文先对开封的文化旅游现状进行概述,再运用SWOT分析方法,深入了解开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最后,针对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开封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开封;文化旅游产业;SWOT分析;对策一、开封文化旅游现状概述开封历史悠久,是国务院首批公布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称大梁,又称汴梁,简称汴。
开封文化遗存丰厚、城市布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具有“古(都)、人(名人)、文(宋文化)、水(黄河、湖)、食(传统美食)、花(菊)”等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为开封发展文化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开封文化旅游资源包括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44处,市级25处,县级244(包含兰考)处,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0项。
据统计,截止到2018年7月份开封市共接待游客488.6万人次,同比增长14.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2亿元,同比增长19%。
全市接待入境的游客2.9万人次,同比增长12.4%,旅游接待创汇779.52万美元。
二、开封文化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在SWOT分析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挑战)。
(一)优势分析开封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开封是首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八朝古都,这些都为开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开封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包括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还有民风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等。
开封是享誉中国的著名民间艺术之乡,享有“中国木版年画之乡”、“中国汴绣之乡”、“中国菊花之乡”等美誉,境内有汴绣、官瓷、朱仙镇木板年画等精美的工艺品,现存有庙会、灯会、花市、夜市、盘鼓、舞狮、盘鼓、舞龙、高跷板、划旱船、吹唢呐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这些都为开封发展文化旅游业提供了巨大的优势。
开封市场调研报告调查时间:3月20日至3月23日调查对象:开封市区(鼓楼区、龙亭区、顺河回族区、禹王台区金明区、)以及所辖四个县市 (杞县、通许县、尉氏县、兰考县) 和其中4个乡镇的二批、零售终端及餐饮终端。
调查方式:先对市场进行区域划分,之后进行重点抽样,然后进行数据统计调查目的:了解市场特点、渠道特征和消费习惯。
为我司产品融入市场提供相关依据地域特点:开封是北宋时的国都,简称汴,现为河南省地级市,是我国七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中国中部,海拔69米至78米。
开封市土地总面积为628,240.26公顷,开封所辖区域地下资源已探明的有石油和天然气,预计石油总生成量为5.6亿吨,天然气储量为485亿立方米,现已大量开采利用。
煤炭资源埋藏较深,预测可靠储量为77.9亿吨。
此外,地下还有丰富的石灰岩、岩盐、石膏等矿藏。
开封优越的地理位臵使其成为北上南下、西进东出的枢纽城市,同时又是沿亚欧大陆桥东西双向开放、外引内联的对外开放中心城市,具有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进行大规模经济开发的广阔前景。
一、区域概况鼓楼区:面积 58.68平方千米,人口16.13万人。
龙亭区:面积 91.51平方千米,人口11.6万人。
顺河回族区:面积 86.73平方千米,人口24.11万人。
禹王台区:面积 57.05平方千米,人口14.83万人。
金明区:面积252.38平方千米,人口18.2万人。
杞县:面积1258平方千米,人口105万人。
通许县:面积767平方千米,人口60万人。
尉氏县:面积1257平方千米,人口87万人。
兰考县:面积1116平方千米,人口76万人。
二、酒水市场情况1、香型:此市场主流香型浓香型(有少量淡雅型品牌)。
2、主流品牌:高档:宋河中档:鹿邑、古井、泸州、姚花春低档:老村长、鹿邑、古井大曲这六类品牌在南阳市场已运作成熟,并且是区域强势品牌,消费者点名购买率较高,终端认可度也很高。
开封市今后发展方向如何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本文进行修改:开封市,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古都,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面临着转型与升级的巨大挑战。
作为这座城市的一员,我深入思考了开封市今后的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一、产业发展方向1. 文化旅游产业开封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未来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具体措施如下:(1)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如“大宋文化”、“包拯文化”等,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提升开封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包括改善景区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提高导游素质,优化旅游环境。
(3)发展智慧旅游,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游客提供个性化、便捷化的旅游服务。
2. 高新技术产业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开封市应抓住机遇,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具体措施如下:(1)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2)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3)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
二、城市建设方向1. 优化城市布局(1)加强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城市发展目标,优化空间布局。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2.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利用(1)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修复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历史风貌。
(2)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3)加强城市形象宣传,提升开封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社会事业发展方向1. 教育事业(1)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推进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
(3)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
2. 医疗卫生事业(1)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2)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开封灌汤包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企业战略工具,用于评估公司的优劣势以及机会和威胁。
下面是针对开封灌汤包的SWOT分析:
Strengths(优势):
1. 传统制作技艺:开封灌汤包有着独特的传统制作技艺,能够保持特色和口感。
2. 知名度高:开封灌汤包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品牌知名度非常高。
3. 特色口感:开封灌汤包的口味独特,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有着广泛的市场认可。
Weaknesses(劣势):
1. 生产效率低:制作开封灌汤包需要手工操作,生产效率低于速冻饺子等快餐产品。
2. 单产品限制:开封灌汤包只有一种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容易被其他品牌替换。
3. 产能瓶颈:受制于传统制作工艺,开封灌汤包的生产能力有限。
Opportunities(机会):
1. 市场需求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高品质的传统美食有更多的需求。
2. 品牌推广: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开封灌汤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品牌推广,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3. 产品创新:开拓新品类或是差异化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Threats(威胁):
1. 竞争加剧:随着其他品牌的涌入,市场竞争加剧,压力不断增大。
2. 消费者追求便捷:消费者更加注重便利性和高效性,去传统市场购买包子灌汤的消费者数量逐年下降。
3. 原材料成本上涨:面粉、肉类等原材料成本上涨,影响了开封灌汤包的成本控制。
开封发展的“SWOT”分析发布时间: 2010-12-01 来源:开封市统计局2010年4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了《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开封作为三线城市也是河南省唯一一个省辖市入选“未来十年最具竞争力城市”。
开封入选的理由是“乘天时地利之势,再现古都之繁华。
开封地处城市群中心区,产业布局优化,成本洼地优势明显,一体化进程加速。
此外,全省工业化提速,开封乘势而起”,这既是开封入选的理由,也是对开封的综合评价,这样的评价给予了开封客观的定位和发展的信心。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封如何抓住有利时机、找准定位,对于开封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运用态势分析法也即“SWOT”分析法,具体分析开封经济发展的优势、弱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开封经济发展的现状2009年,开封市实现生产总值(GDP)778.72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68.58亿元、345.80亿元、264.3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2%、14.3%、14.6%,三产结构为21.7:44.4:33.9;人均GDP为16571元,位居全省的第14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234元,位居全省的第12位;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695元,位居全省的第13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18元,位居全省的第15位。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开封部分人均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处于中等偏下的位次。
当前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快速转变,加速发展,才能实现开封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成为拉动中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成为郑汴一体化的重要一“翼”。
二、开封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根据开封的发展现状,我们不妨综合看看开封发展的“SWOT”,即:优势(Strength)、弱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威胁(Threat)。
开封历史文化悠久、水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劳动力资源富足、产业基础稳固,这些都是开封的比较优势,这些“S”可以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得以彰显:1、开封发展之“天时”政策向来都是一个城市兴旺发达的前提和推手。
如今,开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政策优势,从2003年7月河南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实施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 2004年提出“郑汴一体化”设想,到2005年10月郑汴城市通道开工启动,再到2006年,把“郑汴一体化”作为重大发展战略写入河南“十一五”规划,这一系列政策举措让开封的发展获得了巨大支持,而这种良机无疑是开封改变城市面貌、发展经济的“天时”。
2、开封发展之“地利”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中原地区扮演了祖国交通心脏的角色,境内公路、铁路、航路四通八达。
公路方面,开封是新亚欧大陆桥沿桥重要城市之一,横有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纵有日南高速公路和阿深高速公路。
这4条交通大动脉呈不规则“井”字形贯通开封全境,又在市区东边勾勒出一个三角地带,这是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的理想位置,是难得的“金三角”。
4条大动脉、1个“金三角”,充分体现了开封的区位优势。
开封公路密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并以运输半径短、综合运营成本低成为发展现代物流的理想之地。
铁路方面,陇海、京广两大干线在郑州交汇,开封与郑州铁路畅运;航路方面,从开封市区到达华北地区唯一的“全国八大区域枢纽机场”——新郑机场只需一个小时。
另外,随着郑开大道的畅通,郑汴融城不断深化,开封区位和交通优势更加凸显,如此“地利”可谓占尽先机,必将为开封经济、社会发展增光添彩。
3、开封发展之“人和”先说“人和”之“人”: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用工荒”,沿海产业相继向内陆转移,更多的企业愿意在开封投资建厂;另一方面开封一大部分人受传统思想影响,不愿意背井离乡,而愿意选择在周边地区进行短期的打工,如果开封有就业机会他们更愿意留在开封。
“人和”不单说的是“人”,更体现为“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封人深刻认识“发展才是硬道理”,古城开封不再固步自封,而是逐渐敞开心胸,努力将开封这片土地打造成为开放的经济平台。
开封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让无论是开封市委市政府还是老百姓,渴求开封经济腾飞的愿望愈发迫切。
(二)弱势(Weakness)从18个省辖市来看: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的是周口市(三产结构为29.9:44.7:25.4),其第一产业占全省第一产业的11.5%;第二产业比重最大的是济源市(三产结构为5.1:74.3:20.7),其第二产业占全省第二产业的1.9%;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的是郑州市(三产结构为3.1:54.0 :42.9),其第三产业占全省第三产业的24.9%。
那么,我们不妨选取这三个典型城市与开封市做下比较,以便更好地看清开封发展中各产业的“W”。
1、与农业大市——周口市相比2009年,周口市总人口为1090.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9%,是全省的人口第一大市。
周口市的乡村人口769.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0.5%,高于全省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62.3%)8.2个百分点;城镇化率为29.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 2009年,周口市实现GDP为1065.4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18.2亿元、476.5亿元、270.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3%、14.3%、12.0%。
周口和开封两市相比,周口市人口结构以农民为主,农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是比开封市更为典型的农业大市、人口大市。
从绝对量上来看,周口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开封(168.6亿元)的近一倍,二、三产与开封相近;从增速上来看,第一产业增速仅比开封高出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与开封持平,第三产业落后开封2.6个百分点;从人均程度来看,周口市人均GDP为10648.7元,增速为10.1%;而开封人均GDP为16570.6元,增速为11.8%。
开封与“粮仓”周口相比,开封一、二产业增加值“量弱速平”、三产增加值“量平但速高”。
周口和开封同作为农业大市,周口比开封农业有优势,开封比周口三产较为领先。
2、与工业强市——济源市相比“济水之源”的济源,建有黄河上最大规模的水电站——小浪底水利枢纽和河南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华能沁北电厂,因而电力工业是整个城市的经济支柱,机械、冶金、纺织等工业发展也具有一定规模,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铅锌基地和煤化工基地,济源“市虽小,工业强”, 是典型的工业化城市。
一看其“优”。
济源富足的资源和能源为其工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目前济源已探明矿藏有40余种,煤、铁、铜、铝、磷、铝矾土、石英石、大理石、石灰石等储量可观,这些先天的资源优势,给济源工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成就了其铁、铅锌、能源、化工、建材五大支柱产业。
较之济源的五大支柱产业,开封的五大支柱产业(农副产品加工、纺织、化工、医药、机械制造),主要是以加工制造为主,对资源依赖程度不高。
二看其“强”。
目前,济源市有济源钢铁、豫光金铅、豫港焦化、沁北电厂4家企业跻身河南省工业企业百强;济源钢铁公司、豫光集团公司更是迈入中国企业500强行列;而开封虽然工业基础较好,但是工业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至今还没有一家企业进入全省百强,这中间的差距不言而喻。
三看其“发展”。
作为工业强市,济源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于工业税收,近年来,一方面济源市在“三农”方面的投入连年增长,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城乡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另一方面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济源市的第三产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其三产贡献率逐年提升。
济源市在始终坚持“工业强势”主战略的同时,第一、三产业也得到了同步发展。
曾几何时,开封一直处在“旅游兴市”还是“工业强市”的矛盾中,自2002年市八次党代会把“工业强市”作为六大战略之首以来,开封工业发展逐渐走出低谷,迎来新的发展。
经过近年来坚持不懈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环境、项目带动,开封一大批重点骨干企业在经济运行中显现出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强大爆发力,开封工业无论总量还是增速在全省的位次都有明显提升,事实证明开封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市”的道路,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同时辐射带动服务业,从而实现开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3、与省会——郑州市相比先说郑州,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是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和中原崛起的龙头城市,更被称为“火车拉过来的城市”。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郑州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作用,其商贸、旅游、金融、文化等相关的第三产业也因此而蓬勃发展。
近年来,郑州市不仅做大了郑东新区CBD 商圈,还大力提升传统商圈的硬件条件,并大力招商吸引外地零售业巨头进入,发展购物、餐饮、娱乐产业,甚至还提出了“夜经济”的消费理念,种种举措都旨在将郑州打造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
2009年,郑州市实现生产总值3308.5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18.9亿元,增长了11.5%,拉动生产总值增长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41.3%。
再看开封,2009年,开封第三产业增加值264.34亿元,增长14.6%,拉动生产总值5.0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41.6%。
从数据上看,开封第三产业对经济的影响正在加大,而开封想要在“量”上赶超郑州市仍需时日。
通过与三市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开封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W”:一方面经济总量与其他地市存在较大差距。
2009年开封GDP仅占全省GDP总量的4.0%,比比重最大的郑州市(17.0%)少了2529.78亿元。
另一方面开封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一产比重明显偏高,而二三产业比重略微偏低且没有明显优势。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在深刻了解到开封的“W”之后,才能从中汲取经验、扬长避短,更有效地带动开封经济的飞速发展。
(三)机遇(Opportunity)回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开封发展史,首先,1954年河南省会西迁郑州,开封就从河南的巅峰城市位置上衰落了,郑州取代其地位,作为省会迅速发展了;其次,“一五”时期国家将对河南投资的重点放到了洛阳,洛阳崛起了;再次,河南的焦作、平顶山、濮阳、济源等城市依托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了;这以后,改革开放使漯河以“内陆特区”的身份吃了政策“小灶”,快速发展起来了;商丘凭借“大京九”的优势也迅猛“膨胀”起来了……50多年过去了,开封在错失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机遇(“O”)后,终于迎来了新时期属于自己的“O”。
1、中原城市群建设河南省发改委在《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中将郑汴一体化定位为“优先推动”。
这“优先推动”四个字可以说“力重千钧”。
因为,“优先推动”就意味着郑汴一体化是中原城市群发展的突破口,还意味着中原城市群的发展重点是郑汴一体化,更意味着开封今后的发展将会得到更多的“政策倾斜”,更多的投资将会注入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