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戏剧理论》考核大纲(试卷类)

《戏剧理论》考核大纲(试卷类)

《戏剧理论》考核大纲(试卷类)
《戏剧理论》考核大纲(试卷类)

《戏剧理论》考核大纲

课程编号:J0105009

课程名称:戏剧理论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课时:64/56

考核对象:影视艺术学院2018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2018级戏剧影视导演专业

考核形式:试卷

大纲执笔人:卢路路

大纲审核人:岳文立

一、命题原则

1.本课程命题考试的广度和难度根据大纲的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以突出学生对中外戏剧的相关基础理论的运用与赏析、研究能力为侧重点。其目的在于指导和督促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检验其理解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考试目标不高于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的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学生对戏剧理论的相关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以及应用基本方法进行戏剧作品分析的能力。

二、考核内容

1.戏剧基础知识

知识要点:戏剧艺术的四大特征、戏剧的分类、戏剧的发生和起源等

2.文本与舞台上的戏剧

知识要点:戏剧的情节、结构、人物、语言、表演、剧场、观众、流派等

3.东西方戏剧

知识要点:西方戏剧、东方戏剧、中国戏曲等

4.导演与导演艺术

知识要点:导演的职责、舞台调度、演出节奏等

5.新时代的戏剧

知识要点:戏剧与影视、大剧场与小剧场等

6. 戏剧鉴赏(不含戏剧影视导演专业)

知识要点:戏剧欣赏、莎士比亚、易卜生、关汉卿、汤显祖等

三、课程考核实施要求

1.试题类型及分值:

一、填空(10分)二、名词解释(20分)三、简答题(20分)四、论述题(50

分)

2.考试时长:120分钟

3.卷面总分值:100分

4.考试方法:闭卷

四、成绩构成

学生期末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成绩综合构成为平时考核成绩30%,期末考核成绩70%。

平时成绩评分标准:考勤 30%、课堂表现 30%、平时作业60%

土木工程材料期末试题及答案

《土木工程材料》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亲水材料 2、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3、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4.合理砂率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25分) 1、水泥的水化反应和凝结硬化必须在()的条件下进行。 2、新拌砂浆的和易性包括()和()两方面。 3、Q235-A.Z牌号的钢中,符号Q表示()。 4、合理砂率实际上保持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和()的最小砂率。 5、钢材的热处理方法有()、()、()、()。 6、材料的耐水性用()来表示。 7、硅酸盐水泥适用于()的混凝土工程。 8、配制混凝土时,若水灰比()过大,则()。 9、砂浆的保水性用()表示。 10、普通碳素钢按屈服点、质量等级及脱氧方法分为若干牌号,随牌号提高,钢材 ()。 11、()含量过高使钢材产生热脆性。 12、材料的体积吸水率()与质量吸水率()存在如下关系:() 13、在100g含水率为3的湿砂中,水的质量为()。 14、普通混凝土破坏一般是()先破坏。 15、砂浆的强度主要取决于()。 16、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宜选用()水泥。 17、矿渣硅酸盐水泥与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比较,二者()不同。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常用的炼钢方法有转炉炼钢法,平炉炼钢法,电炉炼钢法三种。() 2.抗压性能是建筑钢材的重要性能。() 3.洛氏硬度一般用于较软材料。() 4、道路水泥、砌筑水泥、耐酸水泥、耐碱水泥都属于专用水泥。() 5、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以边长150㎜的正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其集料最大粒径为40㎜。() 6、混凝土外加剂是在砼拌制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善砼性质的物质,除特殊情况外,掺量 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 7、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含有少量游离氧化镁,它水化速度慢并产生体积膨胀,是引起 水泥安定性不良的重要原因() 8、凡细度、终凝时间、不溶物和烧失量中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时,称为废品水泥() 9、砼配合比设计的三参数是指:水灰比,砂率,水泥用量。() 10、按现行标准,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超过45 min。() 四、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在土木工程中普通混凝土有哪些主要优点?

康复评定复习题(有答案版)

2010年康复评定复习大纲(康复方向) 康复总论 康复概念、服务方式(机构内康复、社区康复、上门康复服务) 康复的目标、措施(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 康复医学概念、特点 康复治疗技术常用的方法 康复医学的原则、工作方式 三级预防的概念 康复的概念:1969年WHO :“康复是指综合地和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 的、教育的和职业的措施,对患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使其 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 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地 恢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会”。 1981年WHO :“康复是指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预防残疾的 发生、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 服务方式:机构内康复、社区康复、上门康复服务 康复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恢复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提高生存质量,重返社会。 措施: ①医疗康复 利用各种医学方法和手段(药物、手术、非手术)来预防和治疗病、 伤、残。如颅脑外伤手术 ②教育康复 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使病、伤、残者受到应有的教育 如专门学校,特教班 ③职业康复 对病、伤、残者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使其获得独立的经济能力。 如职业评定、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就业后的随访等 ④社会康复 从社会角度促进医学、教育和职业康复的实施 社会福利,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改造环境等 康复医学的概念:以促进功能恢复为目的的医学分支学科。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或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与保健、预防、临 床共同组成全面医学。

康复医学的特点: 一、功能障碍为主导 器官水平:病损(impairment) 个体水平:残疾(disability) 社会水平:残障(handicap) 2001年WHO发布的ICF称为身体结构与功能受损、个体活动能力受限、社 会参与能力局限三个水平 二、强调患者主动参与 康复医疗的目的是摆脱患者对他人的依赖,提高个体活动能力和获得 生活独立。患者功能的恢复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患者本人直接参与的功 能训练,尤其是患者的个体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三、依赖团队协作 康复医学涉及多个学科,要靠多个学科的跨科性合作而实现全面康复 目标。同时采用协作组式工作方法(team approach) 康复治疗技术常用的方法: 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 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 语言治疗 (Speech Therapy)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 康复工程(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康复护理(Rehabilitation Nursing) 文体治疗、中国传统治疗、社会服务等。 康复医学的原则: 康复医学的工作方式: 三级预防的概念: ①一级预防旨在防止致残性病损的发生,是通过各种措施预防各种原因造成的病损、意外 事故、传染性疾病、发育缺陷、生育缺陷、精神创伤等的发生。 ②二级预防旨在限制或逆转由损伤造成的伤残。当病损已经发生后,尽量将病损的影响控 制在最低水平,防止残疾(失能)发生。 ③三级预防旨在预防残疾转化为残障。当残疾已经发生,应积极采取康复治疗,减轻残疾 的影响,防止残疾加重并发展为残障。

(完整版)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系别:工商管理系 课程名称:连锁经营管理原理 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连锁经营方向) 学时:其中,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学分: 一、设课目的: 连锁企业是现代商业组织与先进管理思想和科学技术结合所产生的新型商业组织形式。本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连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国内外连锁经营的发展历程,熟悉连锁经营的实质与特征,掌握连锁经营的模式、主要业态和组织结构设计,在案例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国内外优秀的连锁企业的宝贵经验和经营特色,为以后连锁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连锁经营的实质与特征、连锁企业的基本模式和主要业态。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掌握连锁经营模式的优点,熟悉国内外优秀的连锁企业的宝贵经验和经营特色。 三、改革前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 、学生对课程的理论知识掌握较扎实,但理论实践结合不紧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仅限于机械的记忆,不能在实践中应用已学习的理论知识。 、学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意识不强。 、学生对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不足。 、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四、课程考试改革方案: 、考核内容:连锁经营管理原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分析方法和实践操作能力。 、评分标准:考核项目包括平时成绩,实践调查和综合测试三部分,具体评分标准详见后附的考核标准分解; 、考核方法: ⑴平时成绩由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三部分构成;在平时 授课过程中逐日、分项、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测评。 ⑵实践调查内容是连锁企业主要特点、基本模式和业态特点的调查;要求

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1.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2. 课程编码:01011205 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4. 课程要求:必修 5. 课程属性:课中实验 6. 课程总学时:50 学时总学分:3 学分 7. 实验学时:12 学时学分:1 学分 8. 应开学期:第4 学期 9.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10. 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材料 11. 编写人:张华夏编写日期:2004 年12 月16 日 一、实验课程简介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是土木工程材料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的任务,不仅是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丰富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熟悉试验设备、操作技术及有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并获得对主要土木工程材料试验和设计方法的技术技能训练。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要求对几种常用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标准试验方法有所了解,并掌握鉴定材料技术性能的试验原理、步骤和常用试验仪器设备、仪表的操作方法,了解试验结果的精度要求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要求学生认真作实验,如实观测记录,独立作出实验报告。 三、本实验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本实验课程基于基本理论有:油泵加压测力、杠杆作用、偏心轮引起振动、振动引起物料流态化、浮力阻力与重力的平衡、负压吸力;基于的实验技术知识有:按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正确运用相应的工具、设备制备出规定数量的试样,在规定龄期对试样进行破型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结果对样品的质量下结论。 四、实验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实验教学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1. 基本操作技能正确掌握天平、台秤、磅秤、量筒、拌铲、搅拌机、振动台、试件模具、液压压力机、抗折试验机、水泥负压筛细度仪、水泥标准稠度测定仪等的使用,学会各种材料试样的制备与测定。验证所测材料的质量等级,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了解。 2. 综合性实验 运用混凝土回弹仪、电钻、酚酞试剂对一批混凝土试件或构件进行非破坏性推定抗压强度实验。 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和教师的指导,按照行业技术规范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验证所学的科学 知识、客观规律,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了解,学会对一批混凝土构件进行非破坏性抗压强度推定。 综合性实验就是把学生学过的多方面知识、多学科内容、多因素影响,统筹考虑、综合应用开展实验,从而培养学

《土木工程材料》期末复习题_4447142681579354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土木工程材料》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增大材料的孔隙率,则其抗冻性能将( )。 A. 不变 B. 提高 C. 降低 D. 不一定 2. 孔隙率增大,材料的( )降低。 A. 密度 B. 表观密度 C. 憎水性 D. 抗冻性 3. 下列四种材料中属于憎水材料的是( )。 A. 花岗岩 B. 钢材 C. 石油沥青 D. 混凝土 4. 建筑结构中,主要起吸声作用且吸声系数不小于( )的材料称为吸声材料。 A. 0.1 B. 0.2 C. 0.3 D. 0.4 5. 钢材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称为( )。 A. 塑性 B. 弹性 C. 冲击韧性 D. 硬度 6. 选择承受动荷载作用的结构材料时,要选择下列( )。 A. 具有良好塑性的材料 B. 具有良好韧性的材料 C. 具有良好弹性的材料 D. 具有良好硬度的材料 7. 两只钢种,若甲钢5δ=乙钢10δ,则甲钢的塑性( )乙钢的塑性。 A .小于 B .大于 C .等于 D .不确定 8.下面四种岩石中,耐火性最差的是( )。 A. 花岗岩 B. 大理岩 C. 玄武岩 D. 石灰岩

9.以下水泥熟料矿物中早期强度及后期强度都比较高的是( )。 A. S C 2 B. S C 3 C. A C 3 D. AF C 4 10. 水泥安定性是指( )。 A .温度变化时,胀缩能力的大小 B .冰冻时,抗冻能力的大小 C .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是否均匀 D .拌和物中保水能力的大小 11.水泥熟料中水化速度最快,28d 水化热最大的是( )。 A. S C 2 B. S C 3 C. A C 3 D. AF C 4 12. 坍落度所表示的混凝土的性质为( )。 A .强度 B .粘聚性 C .保水性 D .流动性 13. 为配制高强混凝土,加入下列( )外加剂为宜。 A .早强剂 B .减水剂 C .缓凝剂 D .速凝剂 14. 理论上,木材强度最高的是( )。 A .顺纹抗拉强度 B .顺纹抗压强度 C .横纹抗压强度 D .横纹抗拉强度 15. 按热性能分,以下( )属于热塑性树脂。 A .聚氯乙烯 B .聚丙稀 C .聚酯 D .聚氯乙烯+聚丙稀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性质中属于基本物理性质的有( )。 A .硬度 B .耐蚀性 C .密度 D .耐水性 2. 材料在吸水后,将使材料的( )性能增强。 A .耐久性 B .密度

《操作系统》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施方案

《操作系统》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施方案 一、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 学时:48学时 学分:3学分 开课对象:**班 《操作系统》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描述了对物理计算机怎样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在管理和控制中的技术和方法,以达到高效且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资源,是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之一。通过这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结构和各功能模块对软硬件资源进行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使学生对计算机是怎样协调一致的工作原理有清楚的认识,对计算机系统中各功能模块有更明确的认识,为学生今后从事计算机的研究、设 计、开发和制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必要性 《操作系统》课程是******专业本科生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掌握操作系统的结构和各功能模块对软硬件资源进行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使学生对计算机是怎样协调一致的工作原理有清楚的认识,对计算机系统中各功能模块有更明确的认识,学好该课程,对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大学生能否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需要通过考核来进行评价,考核方式在考核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考核方式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传统的考核方式较偏重理论,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采用笔试的方式,也不能充分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考查,不能达到最终的考核目的。因此,有必要在考核方式上进行一定的改革。根据教务处“关于开展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本门课程往年实际教学情况,经过认真研究 之后,特制定《操作系统》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施方案。 三、基本思路 本课程考核方式分期末考试、实验报告、平时考勤和平时作业四部分。 四、基本方案与实施细则 本课程考核采用结构成绩,即总成绩由以上四部分组成。期末考试成绩70分,占70%;实验报告成绩15分,占15%;平时考勤5分,占5%;作业10分,占10%。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学习目的 1、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 是直接为土木工程实际问题服务的一门重要的学科。 《土木工程材料》是研究土木工程用材料结构、性能、标准及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并且研究如何选用和组配复合材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材料内部组成、结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合理选用和组配新型复合材料的能力。 2、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砂石材料、水泥、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其关系;掌握矿质混合料、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熟悉石灰、沥青及钢材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技术要求; (3)了解各种外加剂的性能;了解部分新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及发展趋向; (4)了解石灰、水泥凝结硬化原理;沥青混凝土强度理论;集料的级配理论;沥青乳化机理。 (5)了解土木工程中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制品及应用、了解建筑功能材料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 应学完《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力学》、《工程地质》等课程,以便同学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过去学过的知识。它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二、本课程学习和考核的内容 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土木工程材料发展概况,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明确本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重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概况。 难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 (一)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2学时) 教学内容: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 教学目标:了解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掌握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掌握材料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重点: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难点:材料的物理性质。 (二)天然石料(2学时) 教学内容:岩石的组成与分类、岩石的力学性能与测试方法、常用石料品种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材料期末复习资料讲诉

《土木工程材料》期末复习资料以及相关习题(东南大学) 第1章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 (1)当某一建筑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强度、吸水率、抗冻性及导热性下降、上升还是不变? 材料的孔隙率和空隙率的含义如何?如何测定?了解它们有何意义? 答:孔隙率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百分比; 孔隙率指材料在散粒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百分比; 了解它们的意义为:在土木工程设计、施工中,正确地使用材料,掌握工程质量。 (2)亲水性材料与憎水性材料是怎样区分的?举例说明怎样改变材料的变水性与憎水性? 答:材料与水接触时能被水润湿的性质称为亲水性材料; 材料与水接触时不能被水润湿的性质称为憎水性材料。 例如:塑料可制成有许多小而连通的孔隙,使其具有亲水性。 钢筋混凝土屋面可涂抹、覆盖、粘贴憎水性材料,使其具有憎水性。 (3)塑性材料和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其形变有何改变? 答: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能产生变形,并保持变形后的尺寸且不产生裂缝;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当外力达到一定限度后,突然破坏,无明显的塑性变形。 (4)材料的耐久性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材料在满足力学性能的基础上,还包括具有抵抗物理、化学、生物和老化的作用,以保证建筑物经久耐用和减少维修费用。 (5)建筑物的屋面、外墙、甚而所使用的材料各应具备哪些性质? 答:建筑物的屋面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及隔热性能;外墙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外性、抗风化性及一定的装饰性;而基础所用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及良好的耐水性。 第2章天然石材 (1)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哪几类?举例说明。 答:可分为三大类: 1)岩浆岩,也称火成岩,是由地壳内的岩浆冷凝而成,具有结晶构造而没有层理。例如花岗岩、 辉绿岩、火山首凝灰岩等。 2)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由地表的各类岩石经自然界的风化作用后破坏后补水流、冰川或风 力搬运至不同地主,再经逐层沉积并在覆盖层的压力作用或天然矿物胶结剂的胶结作用下,重

07《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 课程编码:204016 课程英文译名: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开课对象:土木工程专业开课学期:3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理论课学时:36学时实验学时:12学时;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普通化学,材料力学 教材:土木工程材料,陈志源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6,第二版 参考书:[1] 高性能混凝土,吴中伟,廉慧珍编著,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9,第一版 [2]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Jackson N, Macmillan Education, 1988, Second edition. [3]《土木工程材料》,钱晓倩,詹树林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8, 第一版 [4]《土木工程材料》,黄政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 [5]《土木工程材料概要·习题·题解》,吴芳等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9 [6]《土木工程材料典型题解析及自测试题》,张德思主编,西北工大出版社,2002.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与公共基础课及专业紧密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质、用途、制备和使用方法以及检测和质量控制方法,并了解土木工程材料性质与材料结构的关系,以及性能改善的途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针对不同工程合理选用材料,并能与后续课程密切配合,了解材料与设计、施工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学时分配、重点、难点 1、课程基本内容 1绪言 1.1 概述 1.2 材料的基本状态参数 1.3 材料的力学性质 1.4 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1.5 材料的热性质 1.6 材料的耐久性 2气硬性胶凝材料 2.1 石灰 2.2 石膏 2.3 水玻璃

土木工程材料考试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 、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堆积密度:散粒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既包含了颗粒自然状 态下的体积既又包含了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 3、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4、抗渗性: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称为抗渗透性,用渗透系数或抗渗等级表示。 5、抗冻性:材料在水饱和状态下,经过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能保持强度和外观 完整性的能力。用抗冻等级表示。 3、孔隙率:指材料内部孔隙体积(Vp)占材料总体积(V o)的百分率 4、空隙率:散粒材料颗粒间的空隙体积(Vs)占堆积体积的百分比。 6、吸水性:材料在水中能吸收水分的性质。 7、吸湿性:亲水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8、耐水性:材料长期在饱和水作用下不被破坏,强度也无明显下降的性质。材料的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 10、软化系数:指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和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的 比值。 11、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恢复到原始形状的性质。 弹性模量是衡量材料抵抗变形能力的一个指标。 12、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取消外力后,有一部分变形不能恢复 的性质。 13、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当外力达到一定限度后,材料突然破坏,而破坏 时无明显的塑性变形的性质。脆性材料的抗压强度远大于其抗拉强度。14、韧性:材料在冲击、振动荷载作用下,能过吸收较大的能量,同时也能产生 一定的变形而不被破坏的性质。 15、硬度:材料表面抵抗硬物压入或刻画的能力。测定硬度通常采用:刻划法、 压入法、回弹法。 16、耐磨性:材料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 17、伸长率:指钢材拉伸试验中,钢材试样的伸长量占原标距的百分率。是衡量钢材塑性的重要技术指标,伸长率越大,塑性越好。 18、冲击韧性:钢材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 19、钢材的时效:随着时间的延长,强度明显提高而塑性、韧性有所降低的现象。 20、时效敏感性:指因时效而导致钢材性能改变的程度的大小。 21、钢材的硬度:表示钢材表面局部抵抗硬物压入产生局部变形的能力。 22、屈服强度:钢材开始丧失对变形的抵抗能力,并开始产生大量塑性变形时所 对应的应力. 23、冷弯性能:钢材在常温条件下承受弯曲变形的能力,并且是显示钢材缺陷的 一种工艺性能. 24、疲劳性:在交变荷载的反复作用下,钢材往往在应力远小于抗拉强度时断裂 的现象。 25、含泥量:集料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 26、泥块含量:粗集料中原始尺寸大于4.75mm,但经水浸、手捏后小于2.36mm 的颗粒含量。 27、压碎值:反映集料在连续增加的荷载作用下抵抗压碎的能力。

福师考试批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同时掷两个骰子,出现11个点的概率为() A、1/6 B、1/12 C、1/18 D、1/36 2、复本信度和重测信度这两种方法的最大差别是()。 A、不是同一批被试 B、计算误差大小 C、不是同一份测验 D、计算方法 3.之所以中学校长不能直接用高考各科原始分数来评价各科教师教学质量,是因为( ) A.考试信度不高 B. 原始分可比性差 C. 考试内容不同 D.考试效度不好 4、测验蓝图设计是关于()。 A、测验内容和试验题型的抽样方案 B、测验内容和考查目标的抽样方案 C、试验时间和测验题目的抽样方案 D、测验时间和考查目标的抽样方案 5、若根据题目答案的范围和评分误差的大小,可以把测验题目分为()。 A、选择题和填空题 B、选择题和供答题 C、客观题和主观题 D、论文题和操作题 6.简单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它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 A. 分布范围 B. 差异大小 C.整体取值水平 D. 离散程度 7.标准分数Z与百分等级之间关系()。 A、可以互相推出 B、没有关系 C、百分等级PR大于Z分数 D、在一定条件下Z分数和PR值一一对应 8、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46百分位数是64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64分的考生人数 比例为()。 A、36% B、46% C、54% D、64% 9.下列分类是属于按照解释结果的参照点划分的() 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 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 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 10.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P(0<Z≤1.96)=0.4750,试问:概率P(Z>1.96)的值为()。 A、0.9750 B、0.9500 C、0.0500 D、0.0250 答案: 1.C 2.C 3.C 4.B 5.C 6.C 7.D 8.C 9.C 10.B 二、绘制统计图(共10分) 组别组中值次数(f)相对次数 55—59 57 2 0.04 50—54 52 3 0.06 45—49 47 2 0.04 40—44 42 6 0.11 35—39 37 13 0.25 30—34 32 11 0.21 25—29 27 7 0.14 20—24 22 6 0.11 15—19 17 2 0.04

“跨文化交际”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试点方案

“跨文化交际”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试点方案 (2010年秋季学期使用) 一、课程说明 “跨文化交际”是开放教育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计划统设课中开设在第三学期。成绩合格者可以获得4.5个学分。 本课程通过典型实例分析、模拟交流练习、交际失误分析、英汉双向练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认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提供在处理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微妙问题时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使学生意识到在同外国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中会因文化差异引起种种误解,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质量。 二、考核方案制订依据 考核改革方案的设计以“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大纲”、“考核说明”以及本课程目前所使用的多种媒体教材为依据。这些教材包括:文字教材《跨文化交际》(顾曰国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跨文化交际导学》(杜亚琛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高级英语系列录像–视听指南》(诺尔曼?普里查德、刘黛琳等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年出版)、录象教材《跨文化交际》,(诺尔曼?普里查德主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社1999年出版发行。共4讲,每讲25分钟);以及《跨文化交际》个人助学版光盘和网络版光盘(徐琰设计并主要制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2004年出版)。 三、考核方式改革方案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两个部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二者均采用基于网络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考核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进行,终结性考试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网上考试系统”进行。 形成性考核旨在促进学生平时的自主学习,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加强对地方电大辅导教师教学过程的指导和管理,重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进行的指导和检测;同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训练和提高。终结性考试旨在检测课程结束后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处理能力。 本课程总成绩为百分制,形成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60%,终结性考试占课程综合成绩的40%。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均采用百分制,60分及格。学生必须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个部分中分别达到合格要求,才能达到该课程的合格要求。

《土木工程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 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本课程是土木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属专业技术基础课,其知识是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今后工作的基础,因而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本专业的学生掌握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主要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品种规格、适用范围、检验方法及贮运知识,并了解有关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基本生产工艺,从而使学生能在今后正确、科学、合理地选材用材,并为后续课(如建筑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等)提供基础知识。 二、教学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章: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了解建筑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发展概况,建材与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建筑工程质量的关系;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和标准化。 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深入理解材料组成结构对基本性质的影响,掌握有关性能的测试方法。 第章:建筑钢材 了解钢的组织结构、分类、冶炼过程对质量的影响。深入理解钢材的机械性能及影响因素、各类钢材的牌号含义及选择,了解钢材热处理、冷加工强化、时效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意义及基本原理,了解钢材腐蚀的原因及防治。 第章:无机胶凝材料 掌握胶凝材料的分类及几种主要气硬性胶凝材料的技术性质、水化、硬化的基本原理、 应用范围及应用中注意的事项。 以硅酸盐系列通用水泥为主,了解其生产过程、矿物组成,水化、硬化,掌握水泥的国家标准、技术性质、验收规则及有关性质的检测方法,同时对高铝水泥、白水泥、膨胀水泥等其它水泥的技术性质和应用作一般了解。 第、章:水泥混凝土及砂浆 了解混凝土的分类及基本特性,掌握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的质量要求及在混凝土中的作用。熟练掌握普通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及影响因素、硬化混凝土的主要性能、强度等级的判定,改善和控制混凝土质量的方法和措施。深入了解混凝土外加剂的作用机理和应用方法,掌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配制。 理解建筑砂浆的组成、主要技术性质,掌握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方法。

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重点内容与习题

学易网提供新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资格考试大纲》变化 以2003年第一版考试大纲为基础,作了以下调整、补充和修改: 一、新版考试大纲注重检验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综合运用工程咨询理论、政策、规定、方法和手段,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新版考试大纲体现了4年多来国家有关新方针、新政策、新规定精神,吸收了已推广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加重了国际规则和管理的考核内容; 三、新版考试大纲的所有内容均体现了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准入岗位的职业能力,取消了掌握、熟悉、了解3个层次的划分。 本考试大纲是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资格考试的国家标准和命题依据,是测评专业技术人员能力的依据。新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资格考试大纲》从2008年起使用,2003年第一版考试大纲自动失效。 本大纲是考试命题、考前辅导和考生学习的参考用书。新版考试参考教材分为4册,将原教材之五《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的内容,分别并入另外4册的相关章节。2007年10月,新成立的全国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组织编写了2008年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资格考试大纲》,已经人事部审定。从2008年起,新的考试大纲将成为考试命题和能力测评的依据。为便于广大考生按照新的考试大纲学习有关知识和应对考试,中国工程咨询协会重组了全国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资格考试参考教材编写委员会,组织业内数十位资深专家、知名学者,修订了2003年出版的《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执业资格考试教材》。 具本章节变化如下: 《工程咨询概论》变化如下: 概述、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工程咨询单位、工程咨询服务的内容(一)、工程咨询服务的内容(二)、现代工程咨询方法和信息化手段、工程咨询服务的采购、中国工程咨询行业组织和管理、国际工程咨询行业组织和管理、工程咨询的法律责任,并附工程咨询相关法律法规目录。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变化如下: 科学发展观概要、宏观经济管理、投资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财税体制与财政政策、金融体系与货币政策、规划体制与规划方法、“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专项规划、资源节约及科技文化发展专项规划、区域规划。 《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变化如下: 概述,工程项目主要参与方的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综合管理,工程项目范围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工程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工程项目费用管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程项目健康、安全、环保管理。 《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变化如下: 概述、市场分析与市场战略、建设方案研究、资源利用分析与评价、环境影响与安全预评价、投资估算、融资方案研究、资金时间价值与方案经济比选、财务分析、经济分析、经济影响分析、社会评价、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

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方案

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提高学生体育健身的能力、意识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健康观念,促进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发展,客观的评价每一位参加体育课学习的学生,使其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进步程度、健身能力等多方面情况得到全面、客观、准确、统的评价,现将公共体育课的考试评价标准统一制定,使教师考有所据,学生应试有章可循。 同时,也为了更好的检查每位公修体育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避免考试中教师的主观意念过重的现象,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状况,实行教、考分离,体育课学生学习行为成绩由任课教师评定,体育课技能考试成绩则由其他教师进行考试评定,最后二者成绩之和就是字生的体育成绩。 客观准确地对学生体育成绩评价,可以让学生们给自己的体育健身能力、健康状况准确定位,可以纵向、横向的和全校的每位学生进行卜匕较,及时发现不足的地方,以敦促学生努力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整体提高我校学生的健康水平。 1学生成绩组成(100分) 1.1体育课学生学习行为成绩(30分) 1.2技能成绩(70分) 2体育课学生学习行为成绩评价标准(共30分) 2.1出勤状况

1、个学期中每迟到、早退一次扣5分,累计四次和四次以上者,体育课学生学习行为成绩为0分。 2、一个学期中每旷课一次扣20分,累计二次和两次以上者,体育课学生学习行为成绩为0分。 3、一个学期中体育课缺席(含事假、病假)次数占实际总授课时数的三分之者,体育课学生学习行为成绩为0分。 4、没有上述行为者,体育课学生学习行为成绩不扣分。 2.2课堂学习的态度、遵守纪律情况(20分) 1、优秀(20-18分)上课学习态度箝、目的明确、练习主动积极,能吃苦耐顽强进取,服从指挥、遵守课堂纪律,尊敬师长、善于与他人合作,学习效果十分显著。 2、良好(17-14分)上课字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练习较为主动积极,较能吃苦耐劳、顽强进取,服从指挥、遵守课堂纪律,尊敬师长、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效果显著。 3、一般(13-8分)上课学习态度般,能按照要求完成练习,但不够主动积极,不太能吃苦耐劳,遵守课堂纪律,尊敬师长、与他人合作能力一般,学习效果一般。 4、不好(7-0分)上课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目的不明确,练习不主动积极,不能吃苦耐劳,不服从指挥或不能遵守课堂纪律,不尊敬师长、不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效果显著。 2.3学习的进步程度(20分)

土木工程材料复习提纲

材料的物理性质 各种物理性质的概念,计算方法、计算公式 材料的密度:指材料单位体积的质量。 真实密度:指材料在规定条件的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ρ=m/v 表观密度:在自然状态在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水的闭口孔隙,但不包括能吸水的开口孔隙在内的体积,ρ0=m/v0 堆积密度:指粉状.粒状或纤维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亲水性与憎水性 亲水性:材料被水润湿的程度用润湿角θ表示,角越小,则材料能被水润湿的程度越高,θ≤90°憎水性:θ>90°,该材料不能被水润湿,则为憎水性材料。 无机气硬性胶凝材料 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也只能在空气中保持或继续提高其强度,如石灰,石膏水玻璃等。 各种类型气硬性胶凝材料的定义,硬化机理、特性,以及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合格产品的界定方法以及不合格产品可能产生的危害。 过火石灰与欠火石灰分别是怎样得到的,有什么特点(不足或危害)? 煅烧温度较低,碳酸钙不能完全分解,为欠火石灰。降低了石灰的质量,影响了石灰石的产灰量。 过火石灰:煅烧温度较高时,石灰石块的中心部位达到分解温度时,得到的石灰石晶粒粗大,遇水后熟化反应缓慢,称其为过火石灰。表面有一层深褐色熔融物,水化代谢慢。过火石灰熟化十分缓慢,可能在石灰应用之后熟化,其体积膨胀,造成起鼓开裂,影响工程质量。石灰的主要技术性质和应用范围 一、良好的保水性 二、凝结硬化慢、强度低 三、吸湿性强 四、体积收缩大五、耐水性差六、化学稳定性差 应用范围;石灰乳和砂浆,用于砌筑或抹灰工程。灰土三合土,广泛用作建筑物的基础、地面的垫层及道路的路面基层。硅酸盐制品,常用的有灰砂砖、粉煤灰砖 建筑石膏的主要成分和凝结硬化机理 主要成分为硫酸钙,属于气硬性胶凝材料。 凝结硬化机理:与水拌合后,建筑石膏溶解,形成具有可塑性的石膏浆体,随后逐渐变稠,失去可塑性,但无强度,为凝结。进而浆体变成一定强度的固体,称为硬化,硬化:水化,凝结,硬化。 建筑石膏硬化过程的显著特征和主要技术性质:浆体逐渐变成具有一定刚度的固体。(一)凝结硬化快(二)强度较高(三)(三)体积微膨胀(四)防火性好(五)保温性能好,耐水性,抗渗性,抗冻性差。 水泥 水硬性胶凝材料的定义: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凝结和硬化,且在水下也能够凝结和硬化并保持和发展其强度的胶凝材料。 硅酸盐水泥的组成: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

土木工程材料期末试卷a及答案

****大学2009—— 2010学年第一学期 《土木工程材料》(A )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课程代码:060213001) 试卷审核人: __________ 考试时间:2012年12月24日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适用于2009级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本科 学生使用。 2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班级: 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道小题,每小题1 分, 共 15分) 1. 材料的耐水性的指标是 (D ) A. 吸水性 B. 含水率 C. 抗渗系数 D. 软 化系数 2. 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掺入过多的 (C ) A. Ca (OH* B. 3CaO ? AI 2Q ? 6HO C. CaSO ? 2HO D. Mg (OH 2 2. 试拌调整混 凝土时,发现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较差,应 (A ) A.增加砂率 B. 减少砂率 C.增加水泥 D. 增加用水量 4. 砂浆的保水性的指标是 (B )

A.坍落度 B. 分层度 C. 沉入度 D. 工作度 5. 普通碳素钢随牌号提高,钢材

A. 强度提高,伸长率提高 B. 强度降低,伸长率降低 6. 引起钢材产生热脆性的元素是 7. 在碳素钢中掺入少量合金元素的主要目的是 8. 当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大于设计要求时, 应采用的调整方法为 C. 保持砂率不变,增加砂石用量 D. 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越大越好,故不需调整 9. 普通砼轴心抗压强度 fcp 和立方体抗压强度 fcc 之间的关系为 A.fcp = fee B .聚氯乙烯 C. 强度提高,伸长率降低 D. 强度降低,伸长率提高 A. 硫 B. C. D. A.改善塑性、韧性 B. 提高强度、硬度 C.改善性能、提高强度 D. 延长使用寿命 A. 保持水灰比不变,减少水泥浆量 B. 减少用水量 C.fcpfcc A. 聚乙烯

H专升本改革_关于推进本科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通知

关于推进本科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部): 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学校试点本科课程考试方式改革。请各 二级学院(部)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各二级学院(部)应高度重视本科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成立课程 考核方式改革领导小组,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制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 案及实施细则,各教学单位必须选定1-2门课程精心设计,试点改革。 ?结合实际,稳步推进改革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目标应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 一致,坚持学习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遵循基本教学规律并符 合学校实际。 课程考核改革可以通过多途径、多形式进行,如创新考核方式, 构建多元考评体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精 选考试内容,科学命题,优化题型设计和评分标准等。无论采用何种 途径与方式,都不得降低教学要求。 ?申报与实施程序 1.实施考核改革的课程,须经过该课程基层教学组织成员充分讨 论通过后,填写《湖北民族大学课程考核改革申请表》(附件1),

交所在院(部)审批,于2019年9月27日(第5周星期五前)报教务处备案后实施。 2.经审批通过后的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应于开课后公布给学生,具体执行中如有调整或变更(变更程序同申报),任课教师应及时告知学生(包括课程考核形式变化及取舍、频次增减、时间调整及每次考核成绩的权重调整等)。同时,相关书面课程考核方案须留存课程所在学院(部),以便日常教学管理和检查。 ?加强监督管理 各二级学院(部)应对参与考核改革的课程加强跟踪指导和过程管理,对其实施方案、考题内容、试卷及成绩分析报告等情况要进行严格审查,对其考试改革实施方案的科学性、执行情况和教学效果要进行客观评价,避免改革流于形式。参与考试改革的课程,应在考试结束后,及时进行考试分析及总结,形成总结材料。 附件: 1、湖北民族大学课程考核改革申请表 ?《××》课程考核改革实施方案 湖北民族大学教务处 2019年9月6日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规划

.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建设规划 一、目的意义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在土木工程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土木工程的理论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在人才科学素质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开设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可以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熟悉常用的土木工程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质;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土木工程实验课的教学体系及教学质量、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华锐学院有必要尽快建设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 二、指导思想 1.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的、长期的工作,既要考虑现阶段的教学任务,又要考虑长期的发展;既要考虑硬件的建设,又要考虑软件的建设;既要考虑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又要考虑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 2. 精选项目,优化配置。通过科学分析并依照国家标准规范,力求使实验室布局合理、实验科目设置科学、实验功能齐全,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建设出具有先进水平的实验室。

三、建设目标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宜达到以下目标: 1.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的管理;制定土木工程. . 实验课程教学条例,规范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的教学环节。 2.提高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培养及建立一支动手能力强、教学和科研双过硬、专尖结合的师资队伍。 3.完善实验学科基本建设,包括: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指导书和实验教材;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及其使用说明书;实验室管理人员基本情况和实验室管理制度。 四、建设规划 1. 拟建设实验室 依照国家教委要求,结合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所开设的课程,拟建设6个实验室,1个办公室。6个实验室分别为: 材料实验室(一):建筑材料基本性质试验 材料实验室(二):水泥的基本性质试验 材料实验室(三):混凝土用集料试验 材料实验室(四):普通混凝土试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