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药麻醉与联合用药麻醉在胃镜检查中的对比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丙泊酚芬太尼联合麻醉在无痛胃镜中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丙泊酚、芬太尼联合麻醉在胃镜检查时对循环、呼吸功能及麻醉效应的影响。
方法:将本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
对照组单用丙泊酚麻醉;观察组合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麻醉。
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量、平均动脉压(MAP)、SpO2。
结果:观察组丙泊酚的给药总量明显减少,检查结束后患者的清醒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MAP、SpO2下降幅度比观察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使用可产生镇静、镇痛协同作用,减少丙泊酚用量,患者清醒时间早,呼吸循环功能亦较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丙泊酚;芬太尼;无痛胃镜胃镜检查目前是上消化道疾病诊断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普通胃镜检查常常给患者造成咽痛、胃胀及剧烈恶心、呕吐等痛苦,令人感到紧张、恐惧等心理上的不良后果。
随着麻醉学科的日益发展和患者对诊疗需求的提高,无痛胃镜技术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本院麻醉科联合消化内镜中心开展了丙泊酚芬太尼联合麻醉下的无痛胃镜检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100例患者,具有胃镜检查指征,无用药禁忌并征得患者同意。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
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6~70岁,平均(55.3±4.5)岁;体重43~71 kg,平均(57.3±4.1)kg;ASA分级为I~Ⅱ级。
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7~71岁,平均(51.7±4.8)岁;体重44~77 kg,平均(59.7±4.7)kg;ASA分级为I~Ⅱ级。
两组性别、年龄、体重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胃镜检查常规禁食8 h,禁饮4 h,患者入胃镜室后,行左侧卧位,建立静脉通道,经鼻面罩吸氧2 L/min,采用监测仪测定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SpO2),常规准备好必要的抢救设备和抢救药品。
【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芬太尼联合丙泊酚与单用丙泊酚在胃镜检查中减轻患者痛苦应用。
方法 120例胃镜检查者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静注0.5 μg/kg芬太尼2 mg/kg 丙泊酚,对照组2.5 mg/kg丙泊酚静注。
结果两组效果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单独使用丙泊酚和少量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是可行的,但少量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效果更满意。
【关键词】胃镜检查丙泊酚芬太尼胃镜检查是诊治上消化道疾病的有效方法。
胃镜检查时患者常有咽喉不适、屏气、恶心、呕吐、咳嗽甚至躁动不安等痛苦感,部分患者难以接受胃镜检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检查、治疗疾病手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减少患者痛苦,我院胃镜室联合麻醉科于2007年开展了无痛苦胃镜检查术,此方法是通过麻醉药物让患者处于麻醉状态,然后进行胃镜检查,国内外已有不少有关有效镇静镇痛药物在内镜检查中应用的探讨。
近期我院采用小剂量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应用于胃镜检查,现将观察结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120例胃镜检查患者,男72例,女48例,年龄18~72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常规禁食,术前心电图无异常。
心肺功能正常,检查前监测hr、spo2值,开放上肢静脉,鼻导管吸氧(2 l/min)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
观察组:丙泊酚诱导前1 min静注0.5 μg/kg芬太尼,再给予2 mg/kg丙泊酚静注。
对照组:2.5 mg/kg丙泊酚匀速输注,术中必要时追加丙泊酚0.5~1 mg/kg。
1.3 观察项目监测hr、spo2,记录两组丙泊酚的用量,询问患者对检查过程有无知觉,有无头晕,嗜睡,困倦,咽喉不适,是否愿意再接受无痛胃镜检查,并以优、良、差三个等级行效果评估。
优:检查时无肢体活动,无咳嗽及恶心、呕吐;良:检查时有轻微肢体活动或恶心、呕吐反应;差:检查时挣扎不合作。
咪达唑仑单用和联合应用丙泊酚在胃镜检查中的效果比较廖日斌;苏燕波;唐建光;潘旻n;刘晓敏【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小剂量咪达唑仑单用和其与丙泊酚联合应用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对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静脉注射(联用组)100例与单用咪达唑仑静脉注射(单用组)100例.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结果:联用组流延、恶心、呕吐、躁动、咳嗽、咽部不适较单用组显著减少(P<0.05).胃镜检查后联用组HR、MAP、RR均显著低于单用组(P<0.05),2组SpO2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小剂量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效果优于单用咪达唑仑.联用组能消除患者的痛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虽然HR、MAP、SpO2、RR有所下降,但均在安全范围,无需干预治疗,可顺利完成操作.%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ow dose of midazolam alone and midazolam combined with propofol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less gastroscopy. Methods:A total of 20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midazolam in low dosage combined with propofol intravenous (the alone group) of 100 cases with midazolam in low dosage (the combination group) of 100 cases. Adverse reactions,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heart rate (HR), respiratory rate (RR) and oxygen saturation (SpO2) were monitored. Results: Nausea, vomiting, restlessness, cough and throat discomfort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in the alone group (P<0. 05). HR, MAP, RR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alone group (P<0. 05) after gastroscopy, SpO2 of the two groups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s: Midazolam in low dosage combined with propofol in painless gastroscopy superior to a midazolam in low dosage in patients, it can eliminate pai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lthough the HR, MAP, SpO2, RR decreas, but are safe without intervention, successfully complete the operation.【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年(卷),期】2011(018)003【总页数】3页(P355-357)【关键词】胃镜检查;咪达唑仑;丙泊酚【作者】廖日斌;苏燕波;唐建光;潘旻n;刘晓敏【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西桂林,541002;广西桂林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西桂林,541002;广西桂林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西桂林,541002;广西桂林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西桂林,541002;广西桂林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西桂林,54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近年来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应用无痛胃镜检查。
不同联合用药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对比研究林光燕;庄小强【期刊名称】《现代医院》【年(卷),期】2012(012)001【摘要】目的探讨联合芬太尼-丙泊酚、舒芬尼-丙泊酚和依托咪脂-舒芬尼、依托咪脂-丙泊酚-舒芬尼四种静脉药物组合在老年患者胃镜检查中的镇静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 160例接受胃镜检查者随机分为四组,即芬太尼-丙泊酚组(Ⅰ组,40例)、舒芬尼-丙泊酚组(Ⅱ组,40例)和依托咪脂-舒芬尼(Ⅲ组,40例)、依托咪脂-丙泊酚-舒芬尼(Ⅳ组,40例).观察记录各组受检查前中血压、心率、各种术后不良反应和麻醉药物的用量.结果Ⅰ组,Ⅱ组在术中血压、心率比Ⅲ组,Ⅳ组明显下降,Ⅲ组术中清醒后恶心呕吐明显大于其他三组,有显著性差异(p<0 05 ) Ⅳ组比Ⅰ、Ⅱ、Ⅲ组的依托咪脂和丙泊酚的用量明显减少(p<0 05 ).结论依托咪脂-丙泊酚-舒芬尼联合用药,起效快,恢复时间短,对老年患者血液循环系统稳定,不适反应少,适合门诊老年患者胃镜检查.【总页数】3页(P25-27)【作者】林光燕;庄小强【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广东广州,511495;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广东广州,511495【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麻醉药物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 [J], 王一鸣;张春霞;郑国荣;熊毅敏;徐维田2.不同联合用药在镇静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研究 [J], 黄文柱3.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麻醉药物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 [J], 沈大川4.不同配比的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效果评价 [J], 孔维健;林学武5.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体征及并发症的影响 [J], 王晶;张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镜检查中麻醉与非麻醉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目的对比分析胃镜检查过程中麻醉与非麻醉的效果。
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4年1月,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3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6例,对照组在非麻醉状态下进行检查,观察组则在麻醉状态下进行胃镜检查,比较两组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及血流动力学状态。
结果两组检查前后心率、呼吸、血压水平等均无明显差异,但在检查过程中,对照组心率、呼吸明显增快,血压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无波动不明显(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6%(P<0.05)。
结论麻醉状态下进行无痛胃镜检查有利于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检查成功率,有利于临床诊断,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麻醉;非麻醉;胃镜检查;疗效胃镜技术是目前临床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在插入胃镜过程中可能刺激咽部而引起恶心、呕吐反应以及胃肠痉挛等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产生极大的恐惧以及不适感,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严重时甚至可诱发心血管意外[1]。
国外在胃镜检查与治疗中广泛应用静脉麻醉,获得了满意疗效,近年来,国内也开展了无痛胃镜检查。
芬太尼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麻醉性镇痛药物,起效较快,经静脉给药即可镇痛,镇痛效果显著,且可维持患者的心血管状态稳定。
丙泊酚是一种作用快、药效维持时间短、苏醒快、恢复平稳的静脉麻醉药物。
但其镇痛作用相对较弱,与芬太尼配伍能够有效提高镇痛作用以及麻醉效果,还可减少芬太尼用量[2]。
我院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应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技术,有效确保了胃镜检查的顺利进行,减少了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7月~2014年1月,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312例,患者均自愿并知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跟踪调查。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6例。
观察组中,男80例,女76例,年龄20~68岁,平均为(43.5±4.2)岁。
芬太尼与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效果的比较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芬太尼与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操作的临床效果。
方法:50例行无痛胃镜操作的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b组)地佐辛组(d组),每组各25例。
芬太尼组(b组),给予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地佐辛组(d组),给予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
观察两组患者在操作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记录术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麻醉效果。
结果:芬太尼组(b组)麻醉效果优级率84%与地佐辛组(d组)88%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
芬太尼组(b组)意识恢复时间于地佐辛(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检查时hr均降低,检查后mbp 均降低,与检查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芬太尼组(b组)呕吐率与地佐辛组(d组)呕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操作镇静效果好,苏醒快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但呕吐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芬太尼地佐辛丙泊酚无痛胃镜【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78-02胃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系统疾病最为直接的检查手段,但由于其具有侵入性,多数患者检查过程中有恶心、呕吐,疼痛等痛苦感觉,且常常伴有紧张、恐惧的情绪,因此许多病人畏惧甚至拒绝检查,以致延误了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机。
近年来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麻醉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无痛胃镜检查,可以克服以上的缺点,使患者在适度镇静的状态下,无痛苦地完成胃镜检查。
芬太尼具有镇痛,异丙酚具镇静,起效快,恢复快等优点,常联合应用于无痛胃镜手术麻醉[1],地佐辛是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镇痛效果强,呼吸抑制轻,呕吐率低等优点[2],本实验的观察比较芬太尼与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操作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过患者同意并签订书面同意书。
小剂量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运用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对麻醉效果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小剂量芬太尼+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52例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并将这152例患者平均分为2组,即:单独组76例,联合组76例,其中,单独组仅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联合组则使用小剂量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进行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
结果:本次研究中,单独组体动的发生率为26.32%,呛咳的发生率为13.15%,联合组体动的发生率为7.04%,呛咳的发生率为6.57%。
单独组体动、呛咳的发生率远高于联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水平皆优于单独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单独组的麻醉总有效率明显比联合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进行无痛胃镜时采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作为麻醉剂,能够降低两种药的副作用,提升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小剂量芬太尼;丙泊酚;无痛胃镜;麻醉效果;影响胃镜检查在治疗胃肠道疾病的检测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该技术是一种侵入性的手术,病人的喉咙会因反射而引起的痉挛、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导致患者对于检查的依附性较低,进而导致耽误治疗,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和身体健康都有严重影响[1]。
有研究表明,使用适量的镇静麻醉剂实验无痛胃镜,不仅能够减轻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不适反应,而且能让患者消除害怕、紧张等不良情绪,提升其对于胃镜检查的依从性,最终达到提升治疗效果的目标[2]。
鉴于此,为分析小剂量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运用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对麻醉效果的影响,选取在我院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1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进行分组,各组治疗效果及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15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法将这152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单独组76例和联合组组76例。
胃镜检查中麻醉与非麻醉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摘要:目的,为了探究胃镜检查时,使用麻醉与不使用麻醉的对比。
将胃镜的准确率和患者的舒适度不断提高。
方式,调查一些胃镜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别是:第一组,在胃镜检查前的常规准备工作结束后,进行麻药的摄入,使患者在入睡后进行检查;第二组,在胃镜检查前的常规准备工作结束后,不进行麻药的摄入,直接进行胃镜检查。
观察两组患者的情况,得出对比结论。
结果,我们发现,使用麻醉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不用麻醉的患者。
总结,在做胃镜前,使用麻醉进行胃镜检查,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能够提升临床的人性化。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我们还要参考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对待。
关键词:胃镜检查;麻醉;非麻醉;临床疗效;对比研究在医院中,进行诊治消化系统疾病,我们通常会用到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经喉咙插入管子,这会对咽喉产生一定的刺激,会引起患者的呕吐与不适,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
近几年来,临床上常用的麻醉药有两种,分别是,静脉麻醉药(如:丙泊酚)与麻醉镇痛药(如:芬太尼)。
其中我们应用静脉注射可以产生麻醉与止疼,在配合配伍芬太尼,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麻醉的效果。
【1】这篇文章,将对本医院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进行调查,从而得出麻醉与非麻醉的效果,这样能够不断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与胃镜检查的准确率。
给胃镜检查提供了一些可靠的根据。
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
我们选取了本医院84名胃镜检查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我们采取随机的方法,将84名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为42名患者。
两组分别是:第一组,在胃镜检查前的常规准备工作结束后,进行麻醉药的摄入,使患者在入睡后进行检查;第二组,在胃镜检查前的常规准备工作结束后,不进行麻醉药的摄入,直接进行胃镜检查。
第一组的42名患者中,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数量相同,都占据患者中的一半;年龄范围在:20~60;身高范围在155~180厘米;体重范围在:40~80千克;第二组中的42名患者,男女比例同样相同,各占百分之50;患者的年龄范围在:20~65;身高范围在:150~185厘米;体重数值在:40~90千克。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观察目的:了解地佐辛与丙泊酚联合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对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接诊的76例无痛胃镜检查患者进行临床比较观察。
对照组38人单独接受地佐辛或丙泊酚等药物的麻醉镇痛;实验组38人接受地佐辛与丙泊酚联合镇痛。
比较观察两组的镇痛时间、不良反应等情况。
结果:对照组优11例、良18例、差9例,麻醉有效率=76.3%;实验组优15例、良20例、差3例,麻醉有效率=92.1%。
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8例、疼痛5例、伤口出血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4%;实验组发生恶心呕吐3例、疼痛5例、伤口出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6%。
结论:地佐辛与丙泊酚联合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效果较为理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地佐辛;丙泊酚;无痛胃镜检查;麻醉镇痛无痛胃镜检查在胃肠科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胃镜检查的效果对于各类胃肠疾病的诊断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无痛胃镜检查中,镇痛药物的效果关乎检查效果的准确与否,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在本次研究中,重点考察了地佐辛与丙泊酚联合进行麻醉镇痛的效果,发现两种药物联合具有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的特性,麻醉安全性较高,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择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接诊的58例无痛胃镜检查患者进行临床比较观察。
对照组38人,其中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龄为27~63岁,平均为38.6±4.5岁。
实验组38人,其中男性19例、女性19例,年龄为31~61岁,平均为41.3±4.1岁。
两组患者均为ASAⅠ级到Ⅱ级,不存在麻醉禁忌症或相关药物过敏症状,无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或高血压、糖尿病等症状。
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麻醉过程均有指定医务人员完成。
患者在术前进行禁食,肌注阿托品0.5mg之后进入手术室并进行心电图、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监测[1]。
胃镜检查不同用药方法局麻效果的观察【摘要】探索胃镜检查局部麻醉药物的最佳用药方法,达到局麻药的最佳效果。
将696例胃镜检查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32人。
观察胃镜插入过程中患者反映,对比各组间局麻药物疗效的差别,分析讨论病理缘由。
【关键词】胃镜检查;局麻药;利多卡因胶浆;丁卡因胶浆目前,消化内镜已成为上消化道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1]。
但在检查过程中镜身对咽部产生刺激而引起的呛咳、恶心、呕吐等症状,使病人承受着巨大痛苦[2]。
有的患者因为使用局麻药方法不当带来的巨大痛苦,而拒绝再次检查,或选择全身麻醉。
然而全身麻醉下的胃镜检查不但有一定的风险(心肺功能不全、70岁以上的老年人、过度肥胖、重症病人等不宜做全身麻醉),而且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目前临床常用的胃镜检查前局麻药有2%利多卡因和1%丁卡因胶浆,我们为2011年7月—2012年3月来我院进行胃镜检查的696例病人选用不同的局麻用药方法,对两种局麻药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筛选出最佳的局麻用药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抽取本院2011年7月—2012年3月接受胃镜检查与治疗患者696例,男415例,女281例;年龄17—80岁。
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232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胃镜检查经历及胃病史无显著差别(P > 0.05)。
1.2方法1.2.1不同药物咽麻方法:三组病人检查前均采取禁食水6—8小时以上,保持空腹状态。
胃镜检查固定人员操作。
A组:检查前口服含有祛泡剂的2%利多卡因胶浆(江苏济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10880008,含利多卡因200毫克)10毫升,含1分钟咽下后间隔5—7分钟,嘱患者仰头举颌将1%盐酸丁卡因胶浆(西安利君精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61022993.8克/支含盐酸丁卡因0.08克)2毫升滴在患者的舌根部,1分钟后嘱患者咽下,间隔5—7分钟,丁卡因同样方法共3次(共用丁卡因胶浆6毫升)病人上检查床,余下2毫升病人检查前涂在镜身前10厘米处。
芬太尼论文静脉麻醉论文无痛胃镜论文:药物联合静脉麻醉对无痛胃镜检查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无痛胃镜检查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无痛组和常规组。
观察其麻醉前、中、后心率、血压、spo2变化的情况。
结果:无痛组病人痛苦反应性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少,术后咽痛发生率低,病人接受率高。
常规组病人的血氧饱和度检查中有所下降,血压、心率较检查前明显升高且与无痛组检查中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均无明显麻醉禁忌症,签定知情同意书。
1.2 观察指标观察麻醉前、中、后三个阶段患者的心率、血压、spo2变化、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两组镇痛情况比较见表13讨论以前,做胃镜检查时的痛苦反应,往往使患者望而却步,害怕检查,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患者即使勉强接受检查,其痛苦的感觉令人心有余悸。
现在,使用无痛胃镜诊治新技术,由麻醉医生用一种新型麻醉药物,让患者在短暂的睡眠状态下安全地进行胃镜检查,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及不良后遗症,检查完毕很快就能苏醒。
减少了患者因痛苦而不自觉燥动引起的机械损伤,避免了因刺激植物神经,造成屏气、血压、心率改变等带来的机体影响。
使许多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在胃镜下治疗就可以了。
即免受手术之苦,又节省了医疗费用,缩短了治疗时间[2]。
普通胃镜检查由于检查时病人绝大多数有恶心、呕吐痛苦感觉,且心理上常伴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因此许多病人往往拒绝检查,以致延误了诊断和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让病人在安全、无痛苦的状态下进行胃镜检查和治疗,已成为医学界人士一种追求,无痛胃镜就是在这种要求下诞生的。
无痛胃镜就是在普通胃镜检查的基础上,配合异丙酚、芬太尼药物静脉注射。
研究单药麻醉与联合用药麻醉在胃镜检查中的效果发表时间:2015-10-23T14:28:34.18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5期作者:冉会仁[导读] 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 154002 传统的胃镜检查不利于诊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导致耽误病情,治疗困难等不足[1],目前较普遍的应用无痛胃镜技术.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 154002摘要:目的研究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丙泊酚单药麻醉与联合芬太尼麻醉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差异。
方法整理收集我院近3年内内镜室检查的无痛胃镜患者294例,根据麻醉用药情况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单用丙泊酚麻醉)及观察组(丙泊酚联合芬太尼)。
对两组患者生命体征、不良反应等因素在麻醉前、中、后的出现情况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中不良反应的出现率女性占男性的1.5~2.1倍,对照组为用丙泊酚剂量为(143.20±43.72),观察组为(117.30±23.34)mg(P<0.05),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组患者中呼吸、循环抑制率明显低于单用丙泊酚麻醉组,联合用药组麻醉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有所减少(P>0.05)。
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联合麻醉提高无痛胃镜患者的痛域,减少操作时体动、烦躁等不良反应,减少苏醒后消化道不良反应。
关键词:丙泊酚;芬太尼;无痛胃镜;联合用药传统的胃镜检查不利于诊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导致耽误病情,治疗困难等不足[1],目前较普遍的应用无痛胃镜技术,我们根据近3年内门诊胃镜室联合麻醉医师进行的无痛胃镜技术应用,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12月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294例,男169例,女125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7.34~2.4)岁;体重46~91kg,平均(61.2~3.6)kg;ASA分级I~Ⅱ级。
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反酸、恶心、呕吐、黑便等消化道症状,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无药物过敏史;其中159例用丙泊酚单药麻醉,135例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ASA分级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单纯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电子胃镜的效果对比目的探讨单纯应用丙泊酚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静脉麻醉在无痛电子胃镜检查中对患者呼吸、循环的不同影响。
方法将本院2009年8月~2010年3月300例接受无痛电子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
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辅助行胃镜检查,对照组采用单纯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辅助行胃镜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胃镜检查术前、术中、术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同时记录胃镜插入和检查完成时间、患者耐受程度,检查中是否有恶心、呕吐、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术后患者完全清醒后询问其对胃镜检查的记忆缺失及感受等情况。
结果两组术中SBP、DBP、HR比较无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胃镜检查后患者恶心、呕吐、呃逆等不适明显减少,患者检查依从性较好。
结论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镇静、镇痛效果优于单纯应用丙泊酚,且无明显增加抑制呼吸、循环的副作用。
标签:丙泊酚;芬太尼;电子胃镜;麻醉胃镜检查是常用的上消化道检查方式之一,但在其操作时,常因刺激引起患者咽喉部不适及恶心、呕吐,诱发呛咳,甚至躁动等不良反应,甚至出现心血管意外,尤其对于老年患者风险更大。
近年来要求在监护镇静与全身麻醉下实施胃镜检查与治疗的患者逐渐增多,无痛电子胃镜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减少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在操作时患者依从性较好,操作时间明显缩短。
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无痛电子胃镜检查的麻醉药物为丙泊酚[1]。
大量文献报道,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术前麻醉可明显降低患者术中呼吸抑制及术后恶心、呕吐不适的发生[2-3],但对术中、术后循环系统的影响无明显增加[4]。
本院从2009年8月起在无痛胃镜检查中使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复合麻醉,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8月~2010年3月在本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300例,年龄20~75岁,平均(41.6±2.3)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
单药麻醉与联合用药麻醉在胃镜检查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照分析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丙泊酚单药麻醉与联合芬太尼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内新疆自治区人民院内镜室检查的无痛胃镜患者294例,根据麻醉用药情况的不同分为A组(单用丙泊酚麻醉)及B组(丙泊酚联合芬太尼)。
对两组患者生命体征、不良反应等因素在麻醉前、中、后的出现情况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中不良反应的出现率女性占男性的1.5~2.1倍,A组为用丙泊酚剂量为(143.20±43.72),B组为(117.30±23.34)mg(P <0.05),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组患者中呼吸、循环抑制率明显低于单用丙泊酚麻醉组,联合用药组麻醉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有所减少(P>0.05)。
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联合麻醉提高无痛胃镜患者的痛域,减少操作时体动、烦躁等不良反应,减少苏醒后消化道不良反应。
标签:丙泊酚;芬太尼;无痛胃镜;联合用药
近几年,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胃镜检查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胃镜检查首先在喉部3 次喷射1%的利多卡因,在喉部被麻醉的情况下进行,但是许多患者仍然会出现恶心、咽喉不适等症状,因此造成患者术中恐慌心理。
这不利于诊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导致耽误病情,治疗困难等不足[1]。
为了缓解患者的痛苦、焦虑情绪以及提升患者检查的依从性,目前较普遍的应用无痛胃镜技术,我们总结近3年内门诊胃镜室联合麻醉医师进行的无痛胃镜技术,以下总结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3年12月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294例,男169例,女125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7.34~
2.4)岁;体重46~91kg,平均(61.2~
3.6)kg;ASA分级I~Ⅱ级。
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反酸、恶心、呕吐、黑便等消化道症状,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无药物过敏史;其中159例用丙泊酚单药麻醉,135例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ASA分级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准备工作及麻醉患者胃镜诊疗前1w所有患者均常规行免疫四项、心电图等检查,麻醉实施前签之情同意,诊疗前禁食、禁水8h;观察组患者于诊疗前建立静脉通道,常规吸氧,流量2~3L/min。
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A组单纯给予丙泊酚麻醉,B组患者给予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
麻醉起效,即患者语言和睫毛反射均消失后,再进行胃镜检查。
1.3麻醉方法A组先静注2%利多卡因2ml,接着静注丙泊酚2~
2.5mg/kg,在30s~40s注完,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置镜;B组先静注2%利多卡因2ml,接着依次静脉慢注芬太尼lug/kg和丙泊酚1.5~2mg/kg,待睫毛消失后开始置镜。
根据胃镜检查时间的长短及患者反应可酌情追加丙泊酚,胃镜退至胃体时停止给药。
检查结束后3~10min患者清醒,30min后由家属陪同离开医院。
1.4观察和记录诊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观察术中躁动症状,注射部位疼痛、麻醉结束后恶心、呕吐、嗳气、丙泊酚用量及苏醒时间,询问患者感觉(包括酣睡、兴奋、欣快、愉悦及多言、悲伤感)等。
1.5统计学方法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指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两组在注药后HR、SBP、DBP均有下降趋势,在注药3min时,SBP、DBP、HR比注药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注药后3min,A组SBP、DBP低于B组(P<0.05)。
但HR无明显差异;两组在注药后3min时SpO2均有下降但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丙泊酚总用量:A组为(143.20±43.72)mg,B组为(117.30±23.34)mg,两组患者用药量有显著差异(P<0.05);注药后A 组有21例(13.2%)出现体动,16例(10.1%)出现呼吸抑制,麻醉结束后4例(2.5%)出现恶心呕吐不适,嗳气7例(4.5%),躁动9例(5.8%),其中女性患者副反应的出现率为70%(14/20);B组有5例(3.7%)出现体动,5例(3.7%)出现呼吸抑制,3例(2.2%)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嗳气2例(1.5%),躁动3例(2.2%),其中女性患者占63%(5/8)。
A组副反应明显高于B组(P<0.05)。
麻醉效果B组优于A组(P<0.05),A组在置镜时有呛咳需追加丙泊酚0.5mg/kg 后完成检查。
两组清醒时间相仿,A组1例患者记忆麻醉过程。
3讨论
随着内镜技术及患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痛胃镜开始广泛应用,已经越来越被广大患者认可,由于其在检查中具有无痛等优点,患者出现紧张、焦慮情况也较少。
丙泊酚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麻醉剂,具有操作简单、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快,麻醉深度与血药浓度呈正相关一,广泛用在无痛胃镜的麻醉中。
临床剂量时,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镇静、催眠效应。
并能抑制咽喉反射,对循环系统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压下降,外周血管阻力降低等作用[2]。
我们发现患者丙泊酚维持麻醉期间出现明显的血压、氧饱和度降低等反应,单药物麻醉量明显大于联合芬太尼联合用药剂量。
麻醉后出现烦躁、嗳气等不良反应的出现几率明显大于联合用药组,原因考虑为单药麻醉丙泊酚用药量大,麻醉后扔体内蓄积的药物不良反应有关,本研究结果符合文献报道结果[3]。
本研究发现单药丙泊酚麻醉患者胃镜检查中出现体动,而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应用,可加强镇痛,减少丙泊酚的用量,达到镇痛、镇静、苏醒迅速及不良反应少等有点。
文献报道[4],芬太尼作用于阿片受体,特异性抑制起源于咽喉部的孤束核传人神经的冲动传导,同时也抑制第9、第10对颅神经的兴奋,阻断插管等伤害性刺激向中枢的传人,减少丙泊酚引起的呼吸抑制,丙泊酚的镇痛作用较差,对呼吸循环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我们的结论与文献报道一致。
4结论
两组患者胃镜检查麻醉实施过程中生命体征基本维持平稳,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联合芬太尼麻醉减少单用丙泊酚麻醉引起的体动、烦躁等不良反应,并减少因麻醉需要追加的丙泊酚的剂量,减少术后丙泊酚体内蓄积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陆京京,周丽雅.门诊胃镜检查患者临床特征的初探[J].中华消化杂志,2013,6(23):380-385.
[2]曲宝戈,冯燕.镇静剂在无痛性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07,13(1):46-50.
[3]Arikpe Propofol:therapeutic indication and side-effect[J] Current Pharm Des 8,2004,10:3639.
[4]徐福涛.内镜术的镇静与麻醉[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9(6):325.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