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键联接
- 格式:ppt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36
第7章键、花键、销、成形联接一、填空题1.普通平键用于______连接,其工作面是______面,工作时靠______传递转矩,主要失效形式是______。
【答案】静;两侧;侧面受挤压和剪切;工作面被压溃2.楔键的工作面是______,主要失效形式是______。
【答案】上、下面;压溃3.平键的剖面尺寸通常是根据______选择,长度尺寸主要是根据______选择。
【答案】轴的直径;轮毂长度4.导向平键和滑键用于______连接,主要失效形式是______,这种连接的强度条件是______。
【答案】动;磨损;耐磨性条件P≤[P]5.同一连接处使用两个平键,应错开______布置;采用两个楔键或两组切向键时,要错开______;采用两个半圆键,则应______。
【答案】180°120°布置在一条直线上6.在平键连接中,静连接应校核______强度;动连接应校核______强度。
【答案】挤压;耐磨7.平键连接工作时,是靠______和______侧面的挤压传递转矩的。
【答案】键;键槽8.花键连接的主要失效形式,对静连接是______,对动连接是______。
【答案】齿面压溃;齿面磨损9.______键连接,既可传递转矩,又可承受单向轴向载荷,但容易破坏轴与轮毂的对中性。
【答案】楔10.平键连接中的静连接的主要失效形式为______,动连接的主要失效形式为______;所以通常只进行键连接的______强度或______计算。
【答案】较弱零件的工作面被压溃;磨损;挤压;耐磨性11.半圆键的______为工作面,当需要用两个半圆键时,一般布置在轴的______。
【答案】两侧面;同一母线上12.花键联接的主要优点是______。
【答案】齿数较多且受力均匀,承载能力高;槽浅,齿根应力集中小,对轴和毂的强度削弱较轻;轴上零件与轴的对中性好二、问答题1.普通平键有哪些失效形式?主要失效形式是什么?怎样进行强度校核?如经校核判断强度不足时,可采取哪些措施?答:(1)普通平键的失效形式有工作面被压溃,个别情况会出现键被剪断。
《机械设计手册软件版2008》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图书,机械设计手册用于常用的连杆结构设计制作,简单实用,是创新制作中不可缺少的助手。
平面连杆机构设计与分析的功能包括文件管理、机构选型、平面连杆机构设计、平面连杆机构运动分析、平面连杆机构运动仿真。
第1章软件系统概况与安装方法11.1 软件系统概况11.2 软件系统安装需求21.3 软件系统安装步骤31.4 添加《机械设计手册(新编软件版)2008》81.5 卸载《机械设计手册(新编软件版)2008》81.6 注册《机械设计手册(新编软件版)2008》81.7 启动《机械设计手册(新编软件版)2008》9第2章主界面介绍102.1 功能划分102.2 菜单区112.2.1 “文件”菜单112.2.2 “视图”菜单112.2.3 “常用公式计算”菜单122.2.4 “常用设计计算程序”菜单122.2.5 “帮助”菜单132.3 工具栏132.4 导航器142.4.1 目录导航功能142.4.2 索引导航功能172.4.3 模糊导航功能182.4.4 书签导航功能192.5 资料显示区19第3章主要功能使用介绍22 3.1 数据保存223.2 数据查询233.3 数据检索243.4 查询结果输出25第4章公差与配合查询28 4.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28 4.2 操作注意事项294.2.1 公差查询操作注意事项30 4.2.2 配合查询操作注意事项33 4.3 查询实例364.3.1 公差查询实例364.3.2 配合查询实例37第5章形状与位置公差查询39 5.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39 5.2 操作注意事项405.3 查询实例42第6章螺栓连接设计校核6.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456.2 螺栓连接设计和强度校核计算方法476.2.1 受轴向载荷-松螺栓连接强度校核与设计476.2.2 受横向载荷-铰制孔螺栓连接强度校核与设计47 6.2.3 受横向载荷-紧螺栓连接强度校核与设计486.2.4 受轴向载荷-紧螺栓连接-静载荷强度校核与设计49 6.2.5 受轴向载荷-紧螺栓连接-动载荷强度校核与设计51 6.3 程序使用方法和设计实例526.3.1 受轴向载荷-松螺栓连接526.3.2 受横向载荷-铰制孔螺栓连接526.3.3 受横向载荷-紧螺栓连接536.3.4 受轴向载荷-紧螺栓连接-静载荷546.3.5 受轴向载荷-紧螺栓连接-动载荷54第7章键连接设计校核567.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567.2 键连接强度校核计算方法577.2.1 平键连接强度校核计算方法577.2.2 半圆键连接强度校核计算方法597.2.3 楔键连接强度校核方法597.2.4 切向键连接强度校核计算方法607.2.5 矩形花键连接强度校核计算方法617.2.6 渐开线花键连接强度校核计算方法62 7.3 程序使用方法和设计实例647.3.1 平键连接647.3.2 半圆键连接657.3.3 楔键连接657.3.4 切向键连接667.3.5 矩形花键连接677.3.6 渐开线花键连接68第8章弹簧设计708.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708.2 设计方法718.2.1 螺旋弹簧718.2.2 碟形弹簧868.3 设计实例938.3.1 压缩弹簧938.3.2 拉伸弹簧978.3.3 扭转弹簧1008.3.4 碟形弹簧102第9章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1059.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1059.2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方法106 9.2.1 转矩与功率1069.2.2 传动比i的计算1079.2.3 圆柱齿轮传动简化设计计算公式1079.2.4 齿轮疲劳强度校核公式1079.2.5 计算中的有关数据及各系数的确定1099.2.6 外啮合变位斜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计算公式118 9.2.7 圆柱齿轮极限偏差、公差计算公式1209.2.8 齿厚极限偏差1219.2.9 中心距极限偏差值1229.3 设计实例1229.3.1 设计信息1229.3.2 设计参数1239.3.3 布置与结构1249.3.4 材料及热处理1249.3.5 确定齿轮精度等级1259.3.6 齿轮基本参数1259.3.7 疲劳强度校核1279.3.8 程序用数据维护129第10章滚动轴承设计与查询13110.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13110.2 滚动轴承承载能力计算方法13310.2.1 滚动轴承承载能力的一般说明13310.2.2 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13310.2.3 温度系数ft 13310.2.4 当量动载荷13410.2.5 载荷系数fp 13410.2.6 动载荷系数X、Y 13410.2.7 成对轴承所受轴向力13710.2.8 成对轴承当量动载荷13810.2.9 修正额定寿命计算13810.3 设计实例13910.3.1 单个(角接触球轴承)轴承设计界面13910.3.2 成对(角接触球轴承)轴承设计界面143第11章平面连杆机构设计与分析14811.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14811.2 平面连杆机构设计方法15311.2.1 按两连架杆对应位置设计15311.2.2 按两连架杆对应位置呈连续函数关系设计铰链四杆机构15511.2.3 按从动件的急回特性设计15611.2.4 按从动件的近似停歇要求设计15811.2.5 按传动角设计15911.3 平面连杆机构设计与分析运行流程与实例161第12章平面凸轮机构设计16912.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16912.2 设计方法17112.2.1 设计流程17112.2.2 设计步骤17112.2.3 凸轮设计公式17212.3 平面凸轮机构设计运行实例176 第13章普通圆柱蜗杆传动设计184 13.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184 13.2 设计方法18513.3 设计实例190第14章摩擦轮传动设计19514.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195 14.2 设计方法19914.2.1 圆柱摩擦轮设计19914.2.2 槽形摩擦轮传动设计计算202 14.2.3 端面摩擦轮传动设计计算204 14.2.4 圆锥摩擦轮传动设计计算206 14.3 设计实例208第15章带传动设计21715.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217 15.2 设计方法22115.2.1 V带传动设计22115.2.2 平带传动计算22315.2.3 同步带传动计算225 15.2.4 圆弧齿同步带传动计算226 15.2.5 多楔带传动计算228 15.3 设计实例23015.3.1 V带传动设计23015.3.2 平带传动设计23215.3.3 同步带传动设计235 15.3.4 圆弧齿同步带传动设计237 15.3.5 多楔带传动设计240第16章链传动设计24316.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243 16.2 设计方法24816.2.1 滚子链传动设计248 16.2.2 齿形链传动计算250 16.3 设计实例25216.3.1 滚子链传动设计实例252 16.3.2 齿形链传动设计实例254 第17章螺旋传动设计25717.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257 17.2 滑动螺旋传动设计262 17.2.1 设计方法26217.2.2 滑动螺旋传动设计实例26717.3 滚动螺旋传动设计27417.3.1 设计方法27417.3.2 滚动螺旋传动设计实例279 第18章轴的设计28718.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287 18.2 设计方法29418.3 设计实例303第19章机械工程常用公式计算316 19.1 列表公式的计算31619.2 数学计算器31719.3 用户自定义公式的计算318 19.4 用户自定义公式的保存319 19.5 用户自定义公式的删除320 19.6 组合公式的设计32019.7 组合公式的计算32219.8 组合公式的删除32319.9 组合公式的修改32319.10 计算结果的保存、查阅324 19.10.1 保存32419.10.2 查阅324第20章机械工程常用英汉词典327 20.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32720.2 使用方法328第21章机械设计禁忌查询系统33321.1 功能简介和界面构成33321.1.1 功能简介33321.1.2 界面构成33321.2 机械设计禁忌查询系统操作334 21.3 退出系统336第22章用户自定义数据管理33722.1 功能说明33722.2 数据文件准备33722.2.1 网页数据文件准备33722.2.2 表格数据文件准备33822.2.3 图像数据文件准备33822.3 数据导入33822.3.1 数据分类节点建立33822.3.2 导入网页数据33922.3.3 导入表格数据34222.3.4 数据节点的删除34522.3.5 数据分类节点的删除34622.4 用户自定义数据保存、恢复及共享346 22.4.1 用户自定义数据保存34622.4.2 用户自定义数据恢复34622.4.3 用户自定义数据共享346附录《机械设计手册(新编软件版)2008》软件目录348 ……[看更多目录]第1章软件系统概况与安装方法1 1.1 软件系统概况11.2 软件系统安装需求21.3 软件系统安装步骤31.4 添加《机械设计手册(新编软件版)2008》81.5 卸载《机械设计手册(新编软件版)2008》81.6 注册《机械设计手册(新编软件版)2008》81.7 启动《机械设计手册(新编软件版)2008》9第2章主界面介绍102.1 功能划分102.2 菜单区112.2.1 “文件”菜单112.2.2 “视图”菜单112.2.3 “常用公式计算”菜单122.2.4 “常用设计计算程序”菜单122.2.5 “帮助”菜单132.3 工具栏132.4 导航器142.4.1 目录导航功能142.4.2 索引导航功能172.4.3 模糊导航功能182.4.4 书签导航功能192.5 资料显示区19第3章主要功能使用介绍22 3.1 数据保存223.2 数据查询233.3 数据检索243.4 查询结果输出25第4章公差与配合查询28 4.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28 4.2 操作注意事项294.2.1 公差查询操作注意事项30 4.2.2 配合查询操作注意事项33 4.3 查询实例364.3.1 公差查询实例364.3.2 配合查询实例37第5章形状与位置公差查询39 5.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39 5.2 操作注意事项405.3 查询实例42第6章螺栓连接设计校核45 6.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456.2 螺栓连接设计和强度校核计算方法476.2.1 受轴向载荷-松螺栓连接强度校核与设计476.2.2 受横向载荷-铰制孔螺栓连接强度校核与设计47 6.2.3 受横向载荷-紧螺栓连接强度校核与设计486.2.4 受轴向载荷-紧螺栓连接-静载荷强度校核与设计49 6.2.5 受轴向载荷-紧螺栓连接-动载荷强度校核与设计51 6.3 程序使用方法和设计实例526.3.1 受轴向载荷-松螺栓连接526.3.2 受横向载荷-铰制孔螺栓连接526.3.3 受横向载荷-紧螺栓连接536.3.4 受轴向载荷-紧螺栓连接-静载荷546.3.5 受轴向载荷-紧螺栓连接-动载荷54第7章键连接设计校核567.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567.2 键连接强度校核计算方法577.2.1 平键连接强度校核计算方法577.2.2 半圆键连接强度校核计算方法597.2.3 楔键连接强度校核方法597.2.4 切向键连接强度校核计算方法607.2.5 矩形花键连接强度校核计算方法617.2.6 渐开线花键连接强度校核计算方法627.3 程序使用方法和设计实例647.3.1 平键连接647.3.2 半圆键连接657.3.3 楔键连接657.3.4 切向键连接667.3.5 矩形花键连接677.3.6 渐开线花键连接68第8章弹簧设计708.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708.2 设计方法718.2.1 螺旋弹簧718.2.2 碟形弹簧868.3 设计实例938.3.1 压缩弹簧938.3.2 拉伸弹簧978.3.3 扭转弹簧1008.3.4 碟形弹簧102第9章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105 9.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1059.2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方法106 9.2.1 转矩与功率1069.2.2 传动比i的计算1079.2.3 圆柱齿轮传动简化设计计算公式1079.2.4 齿轮疲劳强度校核公式1079.2.5 计算中的有关数据及各系数的确定1099.2.6 外啮合变位斜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计算公式118 9.2.7 圆柱齿轮极限偏差、公差计算公式1209.2.8 齿厚极限偏差1219.2.9 中心距极限偏差值1229.3 设计实例1229.3.1 设计信息1229.3.2 设计参数1239.3.3 布置与结构1249.3.4 材料及热处理1249.3.5 确定齿轮精度等级1259.3.6 齿轮基本参数1259.3.7 疲劳强度校核1279.3.8 程序用数据维护129第10章滚动轴承设计与查询13110.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13110.2 滚动轴承承载能力计算方法13310.2.1 滚动轴承承载能力的一般说明13310.2.2 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13310.2.3 温度系数ft 13310.2.4 当量动载荷13410.2.5 载荷系数fp 13410.2.6 动载荷系数X、Y 13410.2.7 成对轴承所受轴向力13710.2.8 成对轴承当量动载荷13810.2.9 修正额定寿命计算13810.3 设计实例13910.3.1 单个(角接触球轴承)轴承设计界面13910.3.2 成对(角接触球轴承)轴承设计界面143第11章平面连杆机构设计与分析14811.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14811.2 平面连杆机构设计方法15311.2.1 按两连架杆对应位置设计15311.2.2 按两连架杆对应位置呈连续函数关系设计铰链四杆机构15511.2.3 按从动件的急回特性设计15611.2.4 按从动件的近似停歇要求设计15811.2.5 按传动角设计15911.3 平面连杆机构设计与分析运行流程与实例161第12章平面凸轮机构设计16912.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16912.2 设计?? 18413.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18413.2 设计方法18513.3 设计实例190第14章摩擦轮传动设计19514.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195 14.2 设计方法19914.2.1 圆柱摩擦轮设计19914.2.2 槽形摩擦轮传动设计计算202 14.2.3 端面摩擦轮传动设计计算204 14.2.4 圆锥摩擦轮传动设计计算206 14.3 设计实例208第15章带传动设计21715.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217 15.2 设计方法22115.2.1 V带传动设计22115.2.2 平带传动计算22315.2.3 同步带传动计算22515.2.4 圆弧齿同步带传动计算226 15.2.5 多楔带传动计算22815.3 设计实例23015.3.1 V带传动设计23015.3.2 平带传动设计23215.3.3 同步带传动设计23515.3.4 圆弧齿同步带传动设计237 15.3.5 多楔带传动设计240第16章链传动设计24316.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243 16.2 设计方法24816.2.1 滚子链传动设计248 16.2.2 齿形链传动计算250 16.3 设计实例25216.3.1 滚子链传动设计实例252 16.3.2 齿形链传动设计实例254 第17章螺旋传动设计25717.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257 17.2 滑动螺旋传动设计262 17.2.1 设计方法26217.2.2 滑动螺旋传动设计实例267 17.3 滚动螺旋传动设计274 17.3.1 设计方法27417.3.2 滚动螺旋传动设计实例279 第18章轴的设计28718.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287 18.2 设计方法29418.3 设计实例303第19章机械工程常用公式计算316 19.1 列表公式的计算31619.2 数学计算器31719.3 用户自定义公式的计算318 19.4 用户自定义公式的保存319 19.5 用户自定义公式的删除320 19.6 组合公式的设计32019.7 组合公式的计算32219.8 组合公式的删除32319.9 组合公式的修改32319.10 计算结果的保存、查阅324 19.10.1 保存32419.10.2 查阅324第20章机械工程常用英汉词典327 20.1 功能简介与界面构成327 20.2 使用方法328第21章机械设计禁忌查询系统333 21.1 功能简介和界面构成333 21.1.1 功能简介33321.1.2 界面构成33321.2 机械设计禁忌查询系统操作334 21.3 退出系统336第22章用户自定义数据管理33722.1 功能说明33722.2 数据文件准备33722.2.1 网页数据文件准备33722.2.2 表格数据文件准备33822.2.3 图像数据文件准备33822.3 数据导入33822.3.1 数据分类节点建立33822.3.2 导入网页数据33922.3.3 导入表格数据34222.3.4 数据节点的删除34522.3.5 数据分类节点的删除34622.4 用户自定义数据保存、恢复及共享34622.4.1 用户自定义数据保存34622.4.2 用户自定义数据恢复34622.4.3 用户自定义数据共享346附录《机械设计手册(新编软件版)2008》软件目录348《机械设计手册(新编软件版)2008》是一种支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集成基础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手册软件,由机械设计常用基础资源数据库、常用设计计算和查询程序、机械工程常用公式计算、机械工程常用英汉词汇、用户自定义数据等模块组成。
第七章--第三讲键及其连接一、知识要点1.普通平键联接2.半圆键联接3.钩头楔键联接4.花键联接5.测绘轴二、教学方法本讲在教学中要注意教会同学查阅有关的手册图表,采用课件和模型演示键联接的装配图画法。
将轴类零件的测绘和螺纹、键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化解零件图的难度,并和生产实际相联系,对培养学生的测绘能力有好处。
三、课前准备准备各种键、销的产品实物,熟悉课件,准备一套平键联接、半圆键、花键连接的教学模型。
选择几张比较好的、以往同学绘制的轴类零件图作业。
四、重点、难点重点:普通平键的连接、画法、查手册及相关的国家标准。
难点:花键的连接、画法。
五、教学内容1.普通平键连接键是一种标准件,常用于连接轴和装在轴上的传动件(如齿轮、皮带轮等),使轴和传动件一起转动,起到传递力和运动的作用,如图7—24所示。
图7—24 键连接普通平键连接的画法见图7—25所示。
图7—25 普通平键连接普通平键的基本尺寸:键宽b、高h和长度L。
例如b = 8,h = 7,L = 25,A型平键。
则标记为:键8×25(GB/T 1096—2003)。
轴上键槽的深度t和轮毂上键槽的深度t1可由相关手册中查出。
2.半圆键连接半圆键的基本尺寸:键宽b、高h、直径d1。
例如b = 6,d1 = 25,则标记为:键6×25(GB/T1099—2003)。
轴上键槽的深度t可由相关手册中查出。
半圆键连接的画法见图7—26所示。
图7—26 半圆键连接的画图步骤3.钩头楔键钩头楔键的基本尺寸:键宽b、高h和长度L。
例如b = 18,h = 11,L = 100,则标记为:键18×100(GB / T 1565—2003)。
头楔键连接的画法见图7—27所示。
图7—27 钩头楔键连接图4.花键外花键的画法和螺纹相似,大径用粗实线绘制,小径用细实线绘制,但是,大小径的终止线用细实线表示,键尾用与轴线成30°的细实线表示。
§7-2 键、销连接一、键连接键是标准件,它通常可以用来连接轴和轴上的传动零件,如齿轮、皮带轮等,起传递扭矩的作用。
通常在轮和轴上分别加工出键槽,再将键装入键槽内,则可实现轮和轴的共同转动,如图7-20所示。
图7-20 键连接图7-21常用键的型式1. 常用键的型式和标记常用键有普通平键、半圆键、钩头楔键和花键,如图7-21所示。
其结构形式、规格尺寸及键槽尺寸等可从相应国标中查出。
普通平键应用最广,按轴槽结构可分为圆头普通平键(A型键图7-22a)、方头普通平键(B型图7-22b)和单圆头普通平键(C型图7-22c)三种型式。
普通平键的标记为:标准代号名称公称尺寸例如:键宽b=18mm、键高h=11mm、键长L=100mm的B型普通平键(图7-22a),其标记为:GB/T1096 键B18×11×100 (A型不标注,B、C要加标注)图7-22 普通平键的三种型式2. 键连接的画法采用键连接轴和轮,其上都应有键槽存在。
图7-23a是轴上键槽的画法,图7-23b是轮上键槽的画法。
普通平键连接画法如图7-24。
在主视图中,键和轴均按不剖绘制。
为了表达键在轴上的装配情况,主视图又采用了局部剖视。
在左视图上,键的两个侧面是工作面,只画一条线。
键的顶面与键槽顶面不接触,应画两条线。
图7-23 键槽的画法和尺寸标注图7-24 普通平键连接画法图7-25 半圆键连接图半圆键的连接画法如图7-25。
钩头楔键的底面和轮毂的底面都有1 :100的斜度,连接时将键打入槽内,键的顶面与毂槽底面接触,画图时只画一条线,两侧面不接触画成两条线(图7-26)。
图7-26 钩头楔键连接图二、销连接销是标准件,常用的销有圆柱销、圆锥销、开口销等(图7-27)。
圆柱销圆锥销开口销图7-27销的型式圆柱销和圆锥销主要用于零件间的连接或定位;开口销用来防止连接螺母松动或固定其它零件。
表7-4为以上三种销连接的标记和画法。
第6章 键、花键、销联接一 选择题(1) 图6-1所示零件1和2采用了 B 联接。
A. 平键B. 楔键C. 切向键图6-1(2) 传递轴向力可用 C 联接。
A. 普通平键B. 半圆键C. 楔键D. 切向键(3) 与平键联接相比,楔键联接的主要缺点是 D 。
A. 键的斜面加工困难B. 楔紧后在轮毂中产生初应力C. 键安装时易损坏键D. 轴和轴上零件对中性差(4) 轴上键槽用盘铣刀加工的优点是 C ,这种键槽应采用 F 键。
A. 装配方便B. 对中性好C. 减小应力集中D. 圆头E. 单圆头F. 方头(5) 型面曲线为摆线或等距曲线的型面联接与平键联接相比,下列中不是型面联接的优点是D 。
A. 对中性好B. 轮毂孔的应力集中小C. 装拆方便D. 切削加工方便(6) 当轮毂轴向移动距离较小时,可以采用 C 联接。
A. 普通平键B. 半圆键C. 导向平键D. 滑键(7) 普通平键联接的主要用途是使轴与轮毂之间 C 。
A. 沿轴向固定并传递轴向力B. 沿轴向可作相对滑动并具有导向作用C. 沿周向固定并传递转矩D. 安装与拆卸方便(8) 某变速齿轮需在轴上频繁移动,拟采用矩形花键联接,若两联接表面硬度均大于50HRC ,该联接K U S T宜采用 B 定心方式。
A. 大径B. 小径C. 齿侧D. 任意(9) 键的长度主要是根据 B 来选择。
A. 传递转矩的大小B. 轮毂的长度C. 轴的直径(10) 确定普通平键剖面尺寸h b ×的依据是 B 。
A. 轴的转矩B. 轴的直径C. 轴的材料(11) 已知铸铁带轮与轴用平键联接,则该键联接的强度主要取决于 A 的挤压强度。
A. 带轮材料B. 轴的材料C. 键的材料(12) 已知普通平键键宽为b ,键长为L ,其强度校核公式为][102p 3p σσ≤×=kldT , 对于A 型平键式中l 为 B 。
A. LB. L –bC. L –b /2(13) 平键是(由A 、B 中选1) A ,其剖面尺寸一般是根据(由C 、D 、E 、F 中选1) D 按标准选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