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

最新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

最新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
最新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选用、仿用和变

换句式

全国各地高中历年模拟试题分类精编

第四部分:语言运用

4.2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

1、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浪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例子。(6分)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2、根据例句仿写两句话(4分)

如果你是阳光的朋友,就会有红润的面庞和明朗的心境;

如果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如果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如果不用任何修辞格,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

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这句名言的意思可以怎样表达?(限20字内)(4分)

4、下列各句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A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

B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

C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无疑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

D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

5、阅读下面的文字,以“锯子”“尺子”为陈述对象,各写一句话。(6分,每句3分)

工具哲学

镊子将我心底那些最细小最隐秘的坏念头拈出来。

砧子让我懂得,能持续承受打击的,都是强者。

钳子将每个问题抽丝剥茧,露出真相。

答:(1)

(2)

6、下面是中学生中流行的咏物诗,请仿照其写法,从“月亮”“玫瑰”“杨柳”等对象中,选取一种事物,写出两句话。上下句字数要大致相等。(6分)

示例:对象:竹

(1)褒扬:每攀登一步,都要做一次小结;

(2)批评:过分地虚心,终不能成为栋梁。

对象:___________

(1)褒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将下列三个句子改写成符合要求的长句。(4分)

奥组委将于2007年8月1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将在北京奥运新闻中心召开。会议将公布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安排。

①强调新闻发布会的召开地点:

②强调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

8、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生态文明”作解说。(可适当增删

词语,不得改变原意,50字以内。)(3分)

①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作为行为准则。

②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文化成果的总和。

③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④生态文明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

9、仿照下面划线语句的句式,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不要求字数相等)(3分)

多少次的回眸,渴望着四年一次的相遇;多少次的飘泊,终在今日又回故乡。

多少次的渴

望,;,。

10、老刘想与某保险公司签订合同,可合同中有一项很长的条款。请你帮他解读,告诉他被保险人出险时需同时具备哪五个条件才能获得赔付。(5分)被保险人于本合同有效期内,以乘客身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因遭遇外来的、突发的、非疾病所导致的意外事故,并以此意外事故为直接且单独原因导致其身体伤害、残疾或事故的可获得赔付。

答:

11、请抓住下面语言表述特点仿写一段话(4分)

例句:校门外,失学少年求知若渴,你默默资助他一笔钱,不,这不是一笔钱,是一颗

心,一颗火热的心。

12、十几年的语文学习生活中,你学习并牢固记住了许多课文。请选择你记忆最

深刻的一篇

课文,在网上写几句感言。句式不必仿照示例。(不少于50字)(4分)

示例:初读《阿Q正传》,觉得阿Q很幽默好笑;再读《阿Q正传》,觉

得阿Q很无聊下流。阿Q率真、质朴、自尊,任性、愚昧、自贱,几乎集

合了所有中国人身上的奴才特征。多次阅读,发现《阿Q正传》就像一面人

生的镜子,从中可以寻找到自己的身影。

【答案及解析】

1、(6分)

四个例子分为前后两组,每组3分。每组中,写出一个内容和句式都符合要求的句子,给1分;写出两个,给3分。

2、国际、顶级(顶级学术杂志)、封面标题、首次。(共4分,答对一个得1分)

3、(4分)教师体罚、轻视的学生中有未来的人才。

(学生可能会有另一方面的错误理解:“教鞭”下,“冷眼”中会出人才。此处应注意让学生体会“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附带的限定意义)

4、A

5、(1)锯子锯掉我的坏念头和坏想法。(2)尺子让我明白,正确的判断基于客观标准,而非主观好恶。

6、(6分)(答案略。只要褒贬合适,语意恰当,语句通顺即可。)

7、(1)奥组委在2007年8月1日下午召开的将公布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安排的新闻发布会的地点是北京奥运新闻中心。(2分)(2)奥组委将于2007年8月1日下午在北京奥运新闻中心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内容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安排。(2分)

8、绵阳2009一诊,略

句式杂糅病句专题讲解

句式杂糅病句专题讲解 句式杂糅,是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句式杂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的混乱。通过对今年来全国高考试卷和各地模拟试卷中此类试题的梳理,可以发现,出现频率较多的句式结构杂糅情况主要有以下十类: 一、表被动 【典型结构】被(受)……所。如: 1.这办法既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 【修改意见】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二、表原因 【典型结构】原因是……造成(引起、诱发、作怪);由于……结果;之所以……的原因;“关键在于……”与“……决定性作用”“……的原因(起因)”“由……诱发(所致)”2.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纠正,其根本原因是不正之风在作怪。 【修改意见】或说“原因是执法作风不正”,或说“是不正之风在作怪”。 3.这些蔬菜长得这么好,是由于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修改意见】或说“由于社员们的精心管理”,或说“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4.一个人之所以变坏的原因,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他自己没有把握住自己。【修改意见】或说“之所以变坏”,或说“变坏的原因”。 5.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性作用。 6.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 7.被誉为世界空间静电领域“奠基人”的张丰认为,印度洋大地震起因是由宇宙场空间静电变异所致,而静电变异“边缘”就在甘肃兰州。 三、表目的 【典型结构】把……达到;供……之便;防止……不再……。如: 8.我们要下决心,花大力气,争取在本世纪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先进水平。 【修改意见】或说“把我国的教育事业提高到先进水平”,或说“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先进水平”。 9.其实,胡适先生英文文章也写了不少,连同这一百几十件信礼,都应该收集成书,供中外学者阅读之便。 【修改意见】或说“供中外学者阅读之用”,或说“以便中外学者阅读”。 10.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 【修改意见】或说“防止这类事故的再度发生”,或说“使这类事故不再发生”。 四、表条件 【典型结构】需要……不可;非……才行;“根据……状况”与“从……状况出发”。如:11.当然,要搞好跨学科渗透和综合,并非易事,需要下一番功夫不可。 【修改意见】或说“需要下一番功夫”,或说“非下一番功夫不可”。 12.专家认为,军队建设要根据国家的现实经济状况出发,控制军队员额及武器装备的数量,努力建设一支精干的,机动灵活的现代化军队。 五、表意图 【典型结构】从……为出发点;本着……为原则。如: 13.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修改意见】或说“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或说“以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

高考英语一轮总复习 语法专项突破 真题分类 特殊句式(1)

特殊句式 【2013新课标全国卷II】12.Only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doctors by 50 percent ________ properly in this hospital. A.can be the patients treated B.can the patients be treated C.the patients can be treated D.treated can be the patients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只有把这家医院医生的人数增加50%,病人才能得到适当的治疗。”“only+状语”位于句首时,句子须用部分倒装语序。 【答案】 B 【2013福建卷】34.Not until he went through real hardship ________ the love we have for our families is important. A.had he realized B.did he realize C.he realized D.he had realized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直到他经历了真正的困难,他才意识到我们对家人的爱的重要性。”由题干中句首的关键信息Not until可知此处要用部分倒装,排除C、D两项;而A项用了过去完成时,表示“realize表示的动作发生在从句谓语went through表示的动作之前”,这显然不合逻辑,所以排除A项;而B项无论从语序还是从时态上讲,都是非常正确的。 【答案】 B 【2013辽宁卷】26.At no time ________ the rules of the game.It was unfair to punish them. A.they actually broke B.do they actually break C.did they actually break D.they had actually broken 【解析】句意为“实际上他们从来没有违反比赛的规则。惩罚他们是不公平的”。at no time意为“决不;从不,任何时刻都不”,当其位于句首时,句子应该用部分倒装结构,故排除A项和D项;根据第二个句子的时态可知,此处应该用过去时态,故排除B项。 【答案】 C 【2013江苏卷】27.“Never for a second” the b oy says,“________that my father would come to my rescue.” A.I doubted B.do I doubt C.I have doubted D.did I doubt 【解析】句意:这个男孩说:“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爸爸会来救我。”当否定副词或具有否定含义的短语置于句首时,句子常用部分倒装。本题中,Never for a second置于句首,所以句子要用部分倒装。再根据would come to...可知,是在讲过去发生的事情,故应用过去时。故答案选D。 【答案】 D 【2013湖南卷】35.Not once________to Michael that he could one day become a top student in his class. A.occurred it B.it did occur C.it occurred D.did it occur

重点初中文言文固定句式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一、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词做谓语的句子.往往不用判断动词“是”,但翻译时要加上,如“……,是……”. (一)“是”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指示代词,常用做判断句的主语. 1 . 2 3 (二) (三) (四) 1 (五)“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1.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六)“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1.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 3.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逢李龟年》) 4.日暮乡关何处是?(《黄鹤楼》)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7 8 9 10 (七) 1 2 (八) 1 2 3 4 5 6.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 7.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九)“……,……者也”. 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十)“……者,……也”.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醉翁亭记》)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醉翁亭记》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 4.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醉翁亭记》) 5.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 6 7 8 下也 9 10 11 ( ( 1 ( 二、被动句 (一)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感其诚”即“被……所感动”,这里指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 (二)有标志词语.

高考英语特殊句式试题

高考英语特殊句式试题 第十三节特殊句式第一部分六年高考题荟萃 2010年高考题 1. (10安徽27) It was from only a few supplies that she had bought in the village _______ the hostess cooked such a nice dinner. A. where B. that C. when D. which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强调句型。解析:迷惑点在于强调部分中含有一个定语从句that she had bought in the village。 2. (10湖南25) John's succes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good luck. It is years of hard work has made him what he is today. A. why B. when C. which D. that 答案:D 考点:考查强调句型。解析:题干为强调句型,被强调部分为years of hard work,故选D项。 3. (10全国Ⅰ26) I have seldom seen my mother _______ pleased with my progress as she is now . A. so B. very C. too D. rather 答案:A 句意:我很少看到妈妈像现在一样为我的进步如此开心。解答:此题考察so…as….的固定结构,题干中的关键词是as,译为“像…..一样,正如….. 一样”。因此选择A。 4. (10江苏31)―I have tried very hard to find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but in vain. w_w w. k#s5_u.c o*m ―why not consult with Frank? You see, _________. A.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B.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C. 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 D. it’s better to think twice before doing something 答案:B. 解析:B 表示三个臭皮匠凑成诸葛亮./ A 英雄所见略同./C 一鸟在手胜于二鸟在林./ D.三思而后行. 5.(10四川19) If you have a job,yourself to it and finally you’ll succeed. A.do devote B.don't devote C.devoting D.not devoting 答案:A 考点:考查谓语动词的强调及“祈使句+and+将来时句子”的固定搭配。解析:此处应是祈使句,又有谓语动词的强调要借助助动词do,故选A。句意为:“如果你有了一份工作,付出努力去做它,最后你定能成功。” 6.(10陕西17) . John opened the door . There _____ he had never seen before. A. a girl did stand B. a girl stood C. did a girl stand D. stood a girl 答案:D. 解析:考查特殊句式。Here, There, Thus, Then等副词位于句首,

高考句式杂糅类病句常见类型例

高考句式杂糅类病句常见类型例解 句式杂糅,是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句式杂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的混乱。 通过对近年来高考试卷中此类试题的梳理,发现出现频率较高的句式杂糅结构形式有以下八类: 一、表示原因的杂糅 【2004福建卷】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说明:本句划线部分是“……由……决定”和“……由于……影响”两种格式的杂糅。划线部分可改为“这是由……决定的”,或“这是由于……外因影响”。 【2006四川卷】那几天阴雨连绵,造成他家住的平房因年久失修而大面积漏雨,屋内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妻子只在这时才写信向他发一两句牢骚。 说明:本句划线部分是“造成……”和“……因……”两种格式杂糅。划线部分可改为“造成他家住的平房大面积漏雨”或“他家住的平房因年久失修而大面积漏雨”。 【2008宁夏海南卷】为了露出琉璃瓦深蓝色的瓦体,去年盖的办公楼没有在屋檐外设墙体遮挡,这是成为楼顶覆冰融化时容易整体滑落砸到过路人的原因之一。 说明:本句划线部分是“是……的原因”和“成为……的原因”两种上格式的杂糅。划线部分可改为“这是……原因之一”或“这成为……原因之一”。 二、表示依据的杂糅 【2004江苏卷】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其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说明:划线部分是“……来源于……”“……来自……”两种格式的杂糅,可改为“其经费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或“其经费只能来源于国家财政”。 【2007浙江卷】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比阅读率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说明:划线部分是“根据…”和“……显示”两种格式的杂糅。 可改为“‘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或“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 【2008广东卷】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说明:划线部分是“……靠的是……”和“……利用……”两种格式的杂糅。 可改为“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或“都是靠电磁力来实现的”。 三、表示组成的杂糅 ?【2000年全国卷】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说明:划线部分是“……还有来自……”和“……参加了学习”两种格式的杂糅。 ?可改为“还有来自……科技工作者”或“清华大学等……也参加了学习”。从句意看,以第一种改法为好。此外“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并列不当。 ?【2004湖南卷】山鸡椒的花、叶和果实均含芳香油,从油中提取的柠檬醛,为配制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的主要原料,都离不开它。 ?说明:划线部分是“……是……原料”和“……离不开它”两种格式的杂糅。 ?可改为“从油中提取的柠檬醛,为配制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的主要原料”或“从油中提取的柠檬醛,配制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都离不开它”。 ?四、表示目的的杂糅 ?【1993年全国卷】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 ?说明:划线部分是“为了……”和“使……不再……”两种格式的杂糅。 ?可改为“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再次发生”或“为了使这类事故不再发生”。

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 例1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 2."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 2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3."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例3 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 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例4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4."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 例5 非字而画。 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 5."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6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6."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例7 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 7. "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例8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译文:拿了我的璧玉,不给我城,怎么办 例9 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 译文:(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 8."如(奈、若)……何"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怎么样"。 例10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文:凭你衰老的年纪和余力,还不能去掉山上的一草一木,能把土和石头怎么样呢9."何……之有"连用,是"有何……"的倒装,"何"是宾语。"何……之有"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 例11 宋何罪之有 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 10."得无……乎(耶、邪)"连用,表测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例12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耶 译文:成名一次又一次地思素,这莫非是指给捉蟋蟀的地方吗

病句——句式杂糅(解析版)

句式杂糅 【高考金脉】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湖北卷4题)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C项句式杂糅,“确保”和“为……奠定坚实基础”两种句式杂糅。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山东卷5题) C.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C项属于结构混乱类语病,前半部分的主语是“人们”,最后一个分句出现了“被”字,反客为主,主语被偷换成了“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去掉“被”,应是“人们对训练忽视”;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四川卷4题) 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解析】:A句式杂糅,“是设在……”和“是在……举行的”,两种句式糅杂在一起;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河南卷14题) C.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C、结构混乱。应为“这类形象会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新课标2卷14题) 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 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解析】A结构混乱,偷换主语,“依旧热情不减”的是“北京市民”。 9(2014新课标卷Ⅰ) C.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人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解析】C项句式杂糅,“但就其……方面”句式杂糅,应改为“但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方面……”或“但就其……来说”。 【2013?北京卷】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2013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的原因,主要由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

2021届新高考版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训练:第二部分专题十一 特殊句式

专题十一特殊句式 题组1 限时模拟 1.[2020安徽黄山一模,61]High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高原) (lie)China’s "water tower" Sanjiangyuan. 2.[2020天津七校期中联考,19]Fear is one of the many enemies hidden inside us, and if (leave)uncontrolled, it can destroy our lives. 3.[2020山东潍坊期中,62]Evidence suggests that you can remove more germs(病菌)from your hands for this amount of time while (wash)your hands. 4.[2020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开学考,65]It’s in th is magical world Miguel gets to discover the truth about his great-great-grandpa. 5.[2020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9]Psychologist Adrian North from Curtin University in Australia says there (be)two groups of possible explanations as to why we enjoy listening to sad music. One is from social psychology, and the other is from cognitive neuroscience(认知神经学). 6.[2020内蒙古奋斗中学高三考试,24]She opened it and let out a deep breath. Inside it two sharp knives. 7.[2020黑龙江哈尔滨六中考试,52]Not until he retired from teaching two years ago he consider having a holiday abroad. 8.[2019陕西商南县高级中学高三二模,69]It was he first set up private schools and received student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without consideration of their social status. 9.[2019江苏南通高三模考,8]—What did she want to know, Tom? —She wondered when it was we could complete the experiment. 10.[2019江苏徐州第一中学高三检测, 19]Some of you may have finished the text. so, you can go on to the next. 11.[2019广东深圳耀华实验中学检测,15] (keep) a clear head when in danger and you’ll protect yourself from serious harm. 题组2 精选真题 1.[2018北京,8]In any unsafe situation, simply (press)the button and a highly trained agent will get you the help you need. 2.[2015湖南,31]Always (keep) in mind that your main task is to get this company running smoothly. 3.[2015北京,31]If (accept)for the job, you’ll be informed soon. 4.[2015湖南,24]Video games can be a poor influence if (leave) in the wrong hands. A专项语篇型填空(特殊句式) Only when Tom reached his home 1 he realize that he had left his keys in the office. 2 upset he was! He knew that the only way was to go back to the office to fetch his keys, though he hated 3 . Though 4 (live) near the office, he knew no one was in the office, 5 would it be convenient to call anyone for help at this time. 6 was on second thought that he decided to wander along the street to kill time, and 7 he did. At a bookshop, he came across a book. It was the very book 8 he had been looking for, one written by J.K. Rowling. He was crazy about Harry Potter series and 9 a great joy it was to

病句之句式杂糅病句专练78句

句式杂糅病句专练78句【教师解析】 1“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再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中华民族能有今天的荣耀,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 【解析】句式杂糅,可以说“靠的是……共同奋斗”,也可以说“是……所取得的”。 2《哈利?波特》中文版一经出版,便深受广大中学生读者所欢迎,在短短的九个月时间里,该书便重印了九次。 【解析】杂糅,将“所”改为“的”; 310月31日麦当劳宣布它在冰岛的三间餐厅要撤出,其原因是冰岛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进口食品成本太高造成的 【解析】“其原因是冰岛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进口食品成本太高造成的”句式杂糅 410月份以来,江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叶飘舞,满地金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解析】“来自”“慕名而至”杂糅,可改为“全国各地的游客游客慕名而至”或“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5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和”字为核心创意,既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彰显了奥运新理念,获得了群众的好评如潮。

【解析】“获得了群众的好评如潮”杂糅,应该只保留“获得了群众的好评”或“群众的好评如潮”一说 62010“春兰杯”全运会选拔赛资格赛在江苏无锡正式拉开战幕,这次比赛云集了全省市20多支代表队的200多名运动员参加。 【解析】云集……运动员参加”句式杂糅; 7奥巴马在大选前18个月就开始接受特勤局保护,比之前任何总统候选人都早,部分原因就在于许多带有种族色彩的言论都是针对他引起的。 【解析】杂糅“原因……引起的”。 8北大招生办公室公布了2011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办法明确,获得推荐的高中生须“综合素质全面、学科成绩突出、志向远大、具备发展潜能、社会责任感强”。【解析】句子杂糅,将“了”改为“的”。 9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创作。 【解析】句式杂糅、结构混乱。 10表现纪检干部事迹的话剧《瑞雪长歌》,除了加入少许艺术手段作为剧情衔接外,所有故事都取自真人真事、真实案例进行创作。

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15 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尤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无乃??乎? 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 如:①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 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 2.??孰与?? 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它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如下面的例子: 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②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 ③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

3.??之谓也其??之谓也 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请看下面例句: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 ②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诗经》上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猜测得到它。”说的就是夫子这样的人啊!)③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说:“《论语》上说:‘他自身端正,不下达命令人民就会行动;他自身不端正,即使下达命令他的百姓也不会听从。 '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这样的人吧!”) 4.得无??乎?得无??耶? 这是一种表揣测疑问语气的固定格式,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应译为现代汉语的下面三种格式:恐怕??吧;莫非??吧;该不会??吧 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看到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思想感情,恐怕不一样吧?) ②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莫非告诉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③ 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你们恐怕被穷困所苦吧?)5.奈??何 如??何若??何 这三个格式的用法是一样的,都表示怎样对待或处置某人某事。需要强调的是,“奈”如“”若“”是动词,含有“对付”、“处置”、“办理”一类的意思;而“何” 则是补语,作“怎么”、“怎样”讲。 先看下面例句:

高考英语特殊句式专练100题带答案

高考英语特殊句式专练100题(带答案) 1. Only after Mary read her composition the second time _____ the spelling mistake. A.did she notice B.she noticed C.does she notice D.she has noticed 2. _______, who was happy to be bathed in the warm sunshine. A.Lying on the grass was a boy B.On the grass had lain a boy https://www.doczj.com/doc/8010245578.html,in on the grass was a boy D.On the grass did a a boy lie 3. China's development can't continue without lawmakers, nor _______ move forward without scientists. A.it can B.can it C.can't it D.it can't 4. You might find the people who made complaints about our services unkind, but at no time _______ they were unreasonable.

A.I had felt B.had I felt C.I felt D.did I feel 5. Word has come _______ some American guests will come for a visit to our college next week. A.what B.that C.whether D.when 6. It is about ten years _______ I met you last time. A.since B.for C.when D.as 7. _______ back made her parents angry and sad. A.Not her coming B.your coming C.Her not coming D.Her no coming

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练习

文言固定句式分类归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记忆固定句式的类型。2、会翻译各类型的例句。 一、表示疑问 1、何所…… 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倒装和压缩。可译为“所……的(人、事、物)是什么”。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译文: ②卖炭得来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 译文: 2、奈何……若何……如何…… 可译为:“……怎么办” 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译文: 还可译为:“为什么……” 例: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传o襄公二十六年》) 译文: 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何如同义结构还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 (1)代词性固定结构。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可译为“怎么样”。 例: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译文: (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可译为“比……怎么样”。 例:王以为何如其父 译文: 4、如……何奈……何可译为:“拿……怎么样呢”“对……怎么样”、“把……怎么样” 例: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译文: 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译文: 5. "何(奚)以……为"、"何(奚、曷)……为" 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前者可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文: 例: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 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译文: 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文: 6、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谁)……” 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病句句式杂糅经典错误

常见累赘词语,对此考点作简要分析。 1. 报刊杂志。刊意即杂志,删去杂志两字。 2. 互相厮打。厮已含有互相的意思,删去互相。 3. 这其中.这其间。其即这,删去这。 4. 见诸于.付诸于。诸是文言中的一个兼词,是之于的合音,应删去于字。 5. 否则不这样。否则就有不这样之意,删去不这样。 6. 大好良机。良即很好,故应删去大好。 7. 十分万恶。万恶就是极端恶毒,删去十分。 8. 亲眼目睹。目睹即亲眼看到,故应删去亲眼。 9. 共同协商。协意思是共同合作,因此,应删去共同。 10. 非常嗜好。嗜好即极度爱好,故删去非常。 11. 十分炎热。炎热指天气十分热,再用十分修饰,纯属蛇足。 12. 过度酗酒。酗已包含无节制之意,删去过度。 13. 一致公认。公即共同的,一致意思为相同无分歧,两者重复,删一致。 14. 前来光顾。顾就是到来的意思,删去前来。 15. 到此光临。临也是到来。故删到此。 16. 开始启动。启动指(仪器仪表等)开始工作,所以不必再用开始修饰。 17. 十分优异。优异就是不一般.很好,故删去十分。 18. 十分罕见。罕意为十分,故直说罕见即可。 19. 无故旷课。旷课即无故缺课,再以无故限制,实属多余。 20. 热切渴望。渴望就是迫切地希望,删去热切。21. 悬殊很大。悬殊即相差很大,故删去很大。 22. 国际间。际就是彼此之间,因此,应删去间或将际改为家。

23. 多余的废话。废就是无用多余的,删去多余。 24. 多年的夙愿。夙的意思是一向有的,旧有的,删多年。 25. 初开先河。先河已包含了初开的意思,再用初开修饰,纯属蛇足。 26. 过高的奢望。奢即过分的,与过高的意思一样,语意重复。 27. 无数莘莘学子。莘莘即众多,用无数修饰多余。 28. 葱绿的大葱。葱绿就是像葱那样绿,与大葱重复,应将葱绿改为碧绿。 29. 值得可歌可泣,值得可歌可泣。可在此词中的意思为值得,故值得一词就是多余。 30. 胜利凯旋归来。凯即胜利;旋即归来,胜利凯旋归来岂不是叠床架屋?只保留凯旋即可。 31. 可堪称。堪已有可以,能够之意,删去可。 32. 致信给。致已有给之意,删去给。 33. 更加至关重要。更加与至关重复,保留其中一个即可。 34. 使人民生灵涂炭。生灵涂炭的意思是使百姓陷入泥沼。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已含使人民的意思,故删去使人民。 35. 留下的遗毒。遗毒中的遗已有留下之意,连用累赘。 36. 至少……以上。至少含有最底的意思,后面搭配的应是确数,无须再用模糊语以上。 37. 万一若。万一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与若重复。 38. 切忌不要贪睡。切忌不要均表示否定,修饰贪睡不当,删去其中一个。 39. 迷人的魅力。魅力就是迷人的,此词在课文《米洛斯的维纳斯》中出现过,亦当是累赘。 40. 涉及到。涉及中的及就是到的意思,删去及。 41. 被……所接受。文言句式为……所\\\'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被。句中用了被字后,再用所字,多余。 42. 年轻的小伙子。小伙子岂不是年轻人?用年轻修饰小伙子,纯属多此一举。 43. 并非是。非是文言色彩较浓的一个词,不是的意思,因此,其后不必再加是。 44. 从心里由衷感谢。由衷就是从心里,故该词累赘。

文言固定句式分类归纳(学生版)

文言固定句式分类归纳 一、表示疑问 1、何所……?译为:“所……的(人、事、物)是什么”。 卖炭得来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 译文: 2、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怎么办?” 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译文: 还可译为:“为什么……?” 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译文: 3、何如同义结构还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 (1)代词性固定结构。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可译为“怎么样”例: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译文: (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可译为“比……怎么样”。 例:王以为何如其父? 译文: 4、如……何?奈……何?可译为:“拿……怎么样呢?”“对……怎么样”、“把……怎么样” 例: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文: 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译文: 5. "何(奚)以……为"、"何(奚、曷)……为" 前者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文: 例: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 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译文: 6、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谁)……”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 二、表示反问 1、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不也是……吗?”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安……哉(乎)?可译为:“怎么……呢?“哪里……呢?”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 3、宁……耶?可译为:“哪里……呢?”

中考病句修改句式杂糅讲解练习.doc

句式杂糅 一、定义: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式不同、结构各异的短语或句子混杂、纠缠在一起,造成关系套叠表意不清,这就犯了句式杂糅的毛病。句式杂糅,往往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二、造成的原因 造成句式杂糅的原因,主要有: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1、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这是由于……的缘故”和“这是由……决定的”套在一起而成。改“由于”为“由”即可。例2、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壮举是……表现”“壮举背后是……”两种句式套在一起了。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2、藕断丝连 此类语病的特点是,把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 例1、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民间力量”在前部分作宾语整个句子已经完整,但加上“在舆论……的作用”部分,又使它做了后部分的主语,整个句子的结构乱了。 例2、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句式杂糅。我们可以说“学员除……外,还有……教师、学生科技工作者”,也可以说成“短训班除…-参加外,来自…-也参加了学习”,如果将这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使用,必然造成结构上的混乱,现在说成“……学员除……外,还有……也参加了学习”,显然就是犯了这类毛病。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1、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观摩……庭审”的主语无疑是“我们”(省略了),但接下来的“对我们……”的主语显然不是“我们”,这种中途更换主语造成了结构的混乱,删去“对”。) 例2、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认为他是......”。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 4、反客为主 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1、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了,歼灭了无数匪军。 (“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闪待。应该把末一分句改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历年高考真题特殊句式

1.(13大纲realized the task before him was extremely difficult to complete. A. when B. that C. which D. what 2.(13大纲32 Only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doctors by 50 percent properly in this hospital. A. can be the patients B. can the patients be treated C. the patients can be treated D. treated can be the patients 3.(13福建34Not until he went through real hardship _____the love we have for our families is important. A. had he realized student in his class. A. occurred it come to my rescue.‖ A. I doubted B. do I doubt C. I have doubted D. did I doubt 6.(13江西25Only when he apologizes for his rudeness ____to him again. A. I will speak. B. will I speak. C. do I speak. D. I speak. 7.(13辽宁26 At no time _______the rules of the game. It was unfair to punish them. A. they actually broke B. do they actually break D. they had actually broken C. did they actually break B. it did occur C. it occurred D. did it occur 5.(13江苏27 ―Never for a second ,‖the boy says,― that my father would B. did he realize C. he realized D. he had realized 4.(13湖南35 Not once ________ to Michael that he could one day become a top 8.(13天津11 It was not until near the end of the mentioned her own pla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