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十三项现代医院管理制度52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4.27 MB
- 文档页数:52
医疗十三项核心制度1、首诊医师负责制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修改)4、会诊制度(更新)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6、手术分级治理制度7、术前讨论制度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选择原有的)9、分级护理制度10、查对制度11、病历书写差不多规范与治理制度12、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13、临床用血制度(更新)首诊医师负责制(一)、凡经挂号的病人,各科医护人员不得推诿,做到“谁首诊,谁负责”。
(二)、首诊大夫应认真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认真地进行诊治,做好病历记录。
(三)、首诊大夫经认真检查发觉该患者疾病不属本科范畴,由该大夫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检查,做出初步诊断,提出处理意见,做好病历记录转相关科室诊治。
(四)、首诊大夫经认真检查发觉该患者的病情属多科情形兼有,或病情较为复杂需其他科室会诊时,由首诊大夫或科主任及时组织会诊工作,确定治疗方案及主管科室。
(五)、对急、危、重或疑难的病例,应赶忙请上级大夫会诊或请相关科室急会诊,对不宜搬动或危重的患者,应就地组织抢救并报告科主任,待病情稳固后再护送入病房。
对需要赶忙施行手术的患者应及时施行手术。
首诊大夫应向病房主管大夫或手术大夫直截了当交班。
如需转科,由首诊大夫与转入科室联系并做好转科的护送及交接患者工作。
(六)、如遇重大抢救的病例,应赶忙报告上级大夫、科主任和院领导。
凡涉及司法、纠纷的病人,在积极抢救的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七)、对需要转院的病例,需经科主任同意,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清晰,待病情稳固后与同意医院联系,取得对方同意才能转院。
专门情形上报医务部。
(八)、如发觉推诿病人而延误病情或造成不良后果者及导致对传染病误诊、漏诊者,要追究首诊大夫责任。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制度1、科主任查房一样每周一次以上,主任、副主任医师每周二次以上。
重点解决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断、治疗,决定重大手术及专门检查治疗,抽查新入院或一般病人的诊断治疗打算,抽查病历质量,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
---一、课件概述本课件旨在为医院管理人员提供一套全面、系统、规范的医院管理制度框架,以保障医院各项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二、医院管理制度体系1. 组织架构管理- 明确医院组织架构,包括院长、副院长、各部门负责人等岗位设置及职责。
- 规范医院内部沟通机制,确保信息流畅。
2. 人员管理- 制定招聘、培训、考核、晋升、奖惩等人事管理制度。
- 建立员工档案,规范员工行为。
3. 医疗质量管理- 制定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 规范医疗操作流程,降低医疗风险。
- 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维护患者权益。
4. 药品管理- 制定药品采购、储存、使用、退库等管理制度。
- 规范药品采购流程,确保药品质量。
-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及时处理药品问题。
5. 设备管理- 制定设备采购、验收、使用、维护、报废等管理制度。
- 规范设备使用流程,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 建立设备档案,方便设备管理。
6. 财务管理- 制定医院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收支。
- 建立财务审计制度,确保财务透明。
7. 信息管理- 建立医院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 规范信息安全管理,保障患者隐私。
8. 环境卫生管理- 制定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医院环境整洁、安全。
- 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具体管理制度1. 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操作流程规范:明确各项医疗操作的步骤、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标准。
- 医疗纠纷处理机制:设立医疗纠纷处理委员会,规范医疗纠纷处理流程。
2. 药品管理- 药品采购管理制度:规范药品采购流程,确保药品质量。
- 药品储存管理制度:明确药品储存条件、有效期管理、过期药品处理等。
3. 设备管理- 设备采购管理制度:规范设备采购流程,确保设备质量。
- 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4.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收支、报销、审计等流程。
医院十三项核心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三、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四、会诊制度五、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六、手术分级治理制度七、查对制度八、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九、大夫交接班制度十、护理分级制度十一、病历治理制度十二、病历书写规范十三、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晰,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专门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医疗机构应建立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实行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1次。
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
(三)、对急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应随时观看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临时检查患者。
(四)、对新入院患者,住院医师应在入院8小时内查看患者,主治医师应在48小时内查看患者并提出处理意见,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应在72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提出指导意见。
医院十三项核心制度目录、首诊负责制度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 、会诊制度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危重患者抢救制度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 、术前讨论制度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 、查对制度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医生交接班制度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新技术准入制度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 、病历管理制度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 、病历书写规范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首诊负责制度【制度】首诊负责是指第一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对所接诊病人特别是对急、危重病人的检查、诊断、治疗、转科和转院等工作负责到底。
首诊医师除按要求进行病史、体格检查、化验的详细记录外,对诊断已明确的病员应积极治疗或收住院治疗;对诊断尚未明确的病员应边对症治疗,边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诊断明确后即转有关科治疗。
诊断明确须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病员,必须及时收入院,如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按转院制度执行。
如遇危重病员需抢救时,首诊医师首先抢救并及时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急诊科主任✆主持抢救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和拒绝抢救。
对已接诊的病员,需要会诊及转诊的,首诊医师应写好病历、检查后再转到有关科室会诊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