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拙政园植物配置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26.13 MB
- 文档页数:32
1、拙政园日常种植的植物:红梅、绿梅、腊梅、南天竹、火棘、枇杷、栀子花、松、竹、荷花、杉树、牡丹、芍药、江浙山茶、月季等乔木、灌木,以及以松、杉、柏为主体,配有冬红果、山楂、木瓜、杜鹃、榔榆、雀梅等品种的苏派盆景。
2、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海棠春坞、留听阁、听雨轩等,都是以植物作为景观主题而命名的,有的是直接以植物素材为主题,有的则是借植物素材间接地抒发某种意境或情趣。
3、其植物造景形式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局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乎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传统的山水画中得到启示,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
苏州园林植物概述廖星摘要:不论是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
苏州园林中运用的植物的造景,展现的是造园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它绿荫护夏,红叶迎秋,经霜雪而傲冬,抗寒冬以迎春。
“以景寓情,感物吟志”的花木精神是把诗情画意写入了苏州园林。
从“生境”到“画境”到“触景生情”,终于将情景相融推向了高潮,把“意境”的细细微微体现到淋漓尽致。
关键词:造境、风韵美、苏州园林植物是组成园景不可缺少的因素。
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植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得到启示。
而是人工美与自然美的融和。
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故与山石、水面、房屋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
不论是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
1园林植物的色彩美1.1观花类的色彩美。
因花色艳丽而芬芳,是园中主要观赏对象。
其中红色花系有山茶、月季、杜鹃、夹竹桃、红花牡丹、垂丝海棠、石榴、紫薇、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凤仙花、鸡冠花、蜀葵、秋葵、鸭趾草、。
黄色花系有金桂、迎春、金丝桃、蜡梅。
白色花系广玉兰、栀子花、含笑等;蓝色花系的有、紫荆、八仙花、木槿、毛泡桐、等。
红色能形成热情兴奋的气氛,黄色象征着高贵、白色象征着纯洁、蓝紫色象征着幽静。
1.2观果类的色彩美。
在树种园林中此类花木主要作为夏秋观赏之用,或作为冬季点缀。
橙黄色的有枇杷、桔、柚,红色或紫色的有南天竹、枸骨、珊瑚石榴、花红、柿、枸杞、枣等。
其中枇杷既能观赏,又可供食用,各园颇多采用。
南天竹亦称天竹,冬季结红果,常与蜡梅合栽,也是园中常用的重要树种。
1.3观叶类叶的色彩随着树种的环境不同而不同,有些还随着季节的交替变化而变化。
有的早春新绿,夏季浓绿,秋季红叶变化极为丰富。
在苏州园林中绿色类的有黄杨、桂花、广玉兰、枇杷、榕树、八角金盘、女贞、丝兰、棕榈等;春色类得有樟树、五角枫、茶条槭、秋色叶有爬山虎、卫矛、栾树、落羽杉、水杉、金钱松。
苏州拙政园六景点植物配置现状的群落学分析
拙政园是南宋末期张择端栽培的著名园林,其著名的六景点植物
配置现状的群落学分析,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见解,有助于合理
发展群落植物,保护拙政园的美景。
据统计,拙政园的六个景点,分别有梯云游廊、九曲桥、金谷园、拙政台、迎客苑和慈禧祠,共有35种不同的植物,主要是大叶紫薇、槐、蔷薇、香樟、紫薇和梅花等,大约占拥有植物群落的50%,其他较少的植物有杜鹃、木棉、银杏、柳黄、梅花、海棠等。
此外,拙政园还存在一些宿根植物以及藤本、草本植物,占
拥有植物群落的10%左右。
群落学研究显示,拙政园六景点植物配置群落中主要包含三种植
物类型:一是乔木,其中有大叶紫薇、槐、梅花等,占植物类型
的45%左右;二是灌木,有香樟、蔷薇等,占拥有植物群落的20%;三是草本植物,如杜鹃、木棉、银杏、柳黄等,占拥有植
物群落的35%。
结论:拙政园的六景点植物配置群落结构呈三类植物结构,主要由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大叶紫薇、槐、梅花、香樟、紫薇、柳黄等植物占据大部分,杜鹃、木棉、银杏和海棠等较少。
因此,为了保护拙政园的美景,需要加强对拙政园的植物群落的综合管理,以及采取补偿性护林措施,扩大拙政园的植物群落种类,保护拙政园六景点植物的美景。
苏州拙政园的植物色彩分析
苏州拙政园位于苏州市西郊,是苏州园林中规模最大、古风最浓厚的一座园林。
拙政
园以明清时期古代江南式园林的景观来增加江南气息,保留了苏州园林一贯的开阔性。
拙政园的色彩来源于园林花草的自然颜色,园中植物颜色有绿芽、粉红、红木、红枫、灰绿、玄葱、墨黑和黄色等。
绿芽、玄青是拙政园最多见的颜色,因此赋予园林清新的
空气。
走在拙政园里,会看到低藩藤绕柱、藤蔓在石佛侧ful临洒落,苍蝇翠柳新夏,游
客不禁被芳草与嫩叶所吸引,迎接一片绿油油的景色。
拙政园园内还有许多红色的植物,包括红木、红枫、粉红色的叶子和花朵,让游客比
起绿色的世界更能感受到拙政园的独特色彩花哨。
另外,灰绿、墨黑和黄色也是拙政园的
重要色素,这些颜色的植物可以与绿色和红色的植物相互补充和点缀,为拙政园的园林景
观带来更多色彩。
总之,拙政园植物的色彩丰富且古朴怡人,让游客一路走过拙政园时也能体味到隐秘
的江南风情。
在拙政园里,游客可以欣赏到绿色与红色的和谐统一,以及其它颜色植物融
合在一起的奇妙景象,这是拙政园独特的审美体现。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0620350203浅谈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收稿日期622作者简介李进选(52),男,助理工程师,洛阳市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河南洛阳 付晓渝(2),女,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研究生,北京 83李进选 付晓渝摘 要:介绍了苏州古典园林植物,从其植物的选用特点及配置特点两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苏州古典园林充分发挥出了自身的地域特色,创造出了风格鲜明的江南园林,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私家园林的代表流派。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 苏州古典园林是江南私家园林最突出的代表,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从五代时期开始至清代中叶以后,苏州古典园林逐步发展成型,形成规模。
它们以其精致、淡雅的风格闻名于世,其中尤以拙政园为最著。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占地5.4万m 2,是苏州园林中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名园。
它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私屋,元朝改为大宏寺。
明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辞职回乡,买下寺产,改建此园,并借用晋代潘岳的《闲居赋》中“拙政”二字为园名,沿用至今。
拙政园的园区面积较大,在植物方面不仅品种丰富,而且数量很多。
园内植物的栽植非常巧妙精湛,历史上该园即以“林木绝胜”而著称。
虽有林木、花卉近千株,但多而不乱,经营得颇有章法,花木与山水建筑紧密结合,形成了这个“乔木参天,有山村杳冥之歌”的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对植物的利用更是遵循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选择植物题材上,则采取了许多传统的手法。
总的来说,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并无固定模式,但总是取法自然,因地制宜进行,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
1 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选用特点1.1 注重地方风格和传统观念提供绿化面积外,还要把最高层的屋顶建成“开放式”,将整个屋顶连成一片,使之变成广阔的高空场地,居民可随意在屋顶栽花种草。
4 楼顶绿化的可行性分析屋顶被称为城市建筑的“第五面”,业内人士指出,屋顶绿化是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提高绿地率最有效的方式,有利于保护生态、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遮荫覆盖、降低室温和城市热岛效应、节水节能,环保效益巨大。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特点苏州位于长江之南,西滨太湖东临金鸡、独墅及黄天荡等湖泊,大运河流经南北;气候温和,对园林植物配置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特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特点苏州园林主要由山、水池、建筑和植物四大素材所组成,于山、水池和建筑的周围,以各种植物和多种方式进行配置,在相互的衬托与掩映下,能创造出许多美丽的画面,使人神往。
苏州园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造园意境,植物配置随着园中各个景点主题的不同要求而展现出不同内容,现将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综述如下。
一、植物配置与诗情画意有密切联系苏州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创造一座富于诗情画意的“城市山林”,是自然山水风景的艺术提炼与概括,所以植物配置的要求比较高,山与水池是山水园中的主要内容。
于山水之间或在园林一角,布置一些建筑,在建筑物内大都是悬有名称的匾额,和描绘附近景色的对联。
如拙政园中部主山上的“雪香云蔚”亭,亭内的匾额上写着“山花野鸟之间”,山上林木葱郁,浓荫蔽日,坡上灌木花草丛生。
游人至此,仿佛置身于丘壑林泉之间,山林野趣油然而生。
亭前挂有文征明的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把这一景点的意境,充分描绘出来。
拙政园西部的“留听阁”,东侧池内栽植荷花。
当时园主取李商隐诗句:“秋阳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故题名为“留听阁”。
使人联想到深秋天气,一池残荷,秋雨落在荷叶上,发出淅淅沥沥的雨声,耐人耐味,意境深远。
苏州园林面积有限,所以布局紧凑,迂回曲折,引人入胜,确有步移景异之趣。
植物是造景的主要素材之一,它与山、水池、建筑物构成各种不同的画面。
例如留园的“揖掌轩”、网师园的“殿春簃”、“看松续画轩”等建筑物,后墙设窗,以竹石(蕉石或松石等)为绘,夏日绿荫满窗,令人乐而忘暑,隆冬时节天竹红果累累,腊梅满枝黄花,生动如画。
大空间内植物配置另有一番景象,如沧浪亭土山上的古树三、五成丛,形成一片深山老林,遍地箬竹,苍古入画。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研究摘要:苏州园林以其精湛的建筑工艺,巧妙地空间处理手法,以及富有神韵的山水情怀而独步世界。
园林植物配置是指植物材料在园林中适宜的种植位置。
就是指植物与周围,或局部小环境的合宜配合,植物能长大形成景观。
受文化影响的苏州古典园林,适宜的植物配置,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内容,另一是适地适树。
现代园林的植物景观配置不一定适用于古典园林的配置,但是研究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却可以给我们现代公园的建设以启迪。
本文将从苏州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和适地适树的原则分析其植物配置。
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 文化,适地适树中国古典园林园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以及独到的意趣在世界园林中拥有重要的地位,而苏州园林作为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在植物景观营造方面拥有极高的地位,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苏州园林甲天下”, 不仅表现在其精湛的建筑工艺而且与其植物景观的营造也密不可分。
1、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适地适树原则中国很早就认识到适地适树在植物造景中的重要作用.如西汉刘安《淮南子》中说:“欲知地道,物其树”指出了树木生长与自然条件的密切关系。
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对此进一步的阐述:“地势有良薄,山泽有异宜。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精辟的说明了适地适树的意义和重要性.明代王象晋著《群芳谱》中,对此认识更有所发展:“在北者耐寒,在南者喜暖。
高山者宜燥,下地者宜湿.此物性之固然,非人力可强致也。
诚能顺其天,以致其性,斯得种植之法矣.”现代人将适地适树解释为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适应,是选择造林树种的一项基本原则.依据生物与其生态环境的辩证统一这一生物界的基本法则提出.1。
1.苏州古典园林的立地条件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端,太湖平原的东侧,地势平坦开阔.苏州平原属流水地貌,由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而塑造成堆积平原。
其中散落着一些孤立低矮的丘陵,这些丘陵的存在,提供了一定的园林植物资源条件.苏州的土壤中的自然黄棕土类中的黄刚土属的各项理化性能,最适宜树木生长,太湖沿岸以自然黄棕土为主的丘陵,园林植物资源丰富[1]。
苏州拙政园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
而苏州拙政园又是苏州各个园林之中的经典之作.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公元15世纪初的明代,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山地相间,开阔疏朗,天然野趣。
中部山光水影,花繁树茂,厅楼榭,曲径通幽,是全园的精华所在。
西部水浪起伏庭院错落,水波倒影,清幽恬静。
在这里主要对中园和西园作主要分析.对于拙政园,可以从空间的对比,仰视与俯视,渗透与层次,堆山理水等多个造园设计原则来分析,因为拙政园符合了私家园林的众多造园手法。
拙政园中的每一个建筑如果经过仔细推敲,其实做得都非常有意思。
下面就对拙政园的建筑和景观依依做一个分析。
私家园林多位于市井之中,所以相对的园林面积不会太大。
而在这种小的空间中展示各种空间,就必须采用对比的手法,其实从整个造园手段上来分析,又无处不用到了对比的手法。
欲扬先抑就是其中一种。
从平面图上看,可以发现,拙政园的入口位于中园的南面.入口做的很低调,通过一个狭小的走廊之后,暂时在空间上放一放,出现一个相对较缓的空间进入腰门.利用腰门前的小庭院空间种植黄杨,门左右分别植桂和竹,营造园林幽静恬远的氛围。
园门虽与外界直接相通,但处理的小巧,朴素,淡雅.进入腰门后,映入眼帘的是用土石垒成的山,在山上大面积种植乔木,花草而形成一个天然屏风来挡住园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
当从游廊绕过土山后,空间就豁然开朗起来,园中大片大片的湖景,筑景顿时袭来,使人从空间上获得愉悦感。
在此用土山代替了常用的影壁,务使人不能一览无余地看到全园的景色。
从入口的处理上不难发现,拙政园的入口采用的也是园林中常用的手法,欲扬先抑——从而在极有限的空间来营造极佳果。
(拙政园入口平面)远香堂不但是中园的主体建筑,而且是整个拙政园的主体建筑,其中中部的诸多建筑都是围绕着远香堂来为中心来展开的。
拙政园的植物配置拙政园位于日本富山市,为日本第一位御花藩主拙政圭忠宣不幸于1714年去世时所建,并由他留传至今。
拙政园气势磅礴,种植林立,以花卉、植物、山水、石林、建筑为主要组成,景色优美,被誉为“金枝玉叶”。
拙政园种植的植物多不胜数,其中有许多需要特殊照料的,比如桂花、竹子、柳树、木兰、杜鹃、杉木等等。
拙政园的植物配置有山水园林式的、鸟类植物类的、花木园林式的、湖泊池塘式的、森林式的,而拙政园中特别有名的就是曲江苑。
它位于拙政园的中央,以木兰和桂花为主,还有群峰环绕,流水环绕,景色迷人,极富艺术意境。
拙政园植物的配置,有计划也有组织的。
比如,路边的绿植苗木,是按照计划来种植的,根据季节和温度的变化来种植,使它们有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现象。
同样的,位于拙政园中间和周围的花木植物,也是按照计划和组织来安排的,使它们看上去更加融合和美观。
另外,拙政园还创新性地采用了草木搭配的方式来改善空气质量,使其兼顾生态环境和空气清新美丽。
例如,种植的草木植物都精心挑选,其中大多数是含氮的,可以吸收空气中一些有害物质,并且还能保持空气清新,使拙政园的环境更加优美。
在拙政园内,植物配置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这些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
比如,其中一个区域是以腊梅、椴树和樱花为主的,这些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可以给人们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另外,还有一个区域是以水景和花园植物为亮点的,其中充满了许多喷水和景观的设施,给人以非常悠闲的感觉。
这些区域的植物配置都相互交错,从而给拙政园带来如此迷人的景色,它们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拙政园植物配置有其精心设计的特色,让其成为日本古典园林的典范。
其花木植物的配置艺术独特,将拙政园的景观一点一滴的体现出来,也成就其声名在外。
拙政园的植物配置更是它最大的特色,它的植物生态环境也是它的一大礼物,无论你想要安静的沉思,还是想要欣赏山水的美景,拙政园都可以满足你的一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