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园林植物配置分析-2018年0322
- 格式:pptx
- 大小:131.07 MB
- 文档页数:100
1、拙政园日常种植的植物:红梅、绿梅、腊梅、南天竹、火棘、枇杷、栀子花、松、竹、荷花、杉树、牡丹、芍药、江浙山茶、月季等乔木、灌木,以及以松、杉、柏为主体,配有冬红果、山楂、木瓜、杜鹃、榔榆、雀梅等品种的苏派盆景。
2、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海棠春坞、留听阁、听雨轩等,都是以植物作为景观主题而命名的,有的是直接以植物素材为主题,有的则是借植物素材间接地抒发某种意境或情趣。
3、其植物造景形式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局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乎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传统的山水画中得到启示,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
拙政园园林构成要素
拙政园是中国苏州市的一座古典园林,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山水:拙政园以水池为中心,以山为背景,形成了山水相依的景观。
2. 建筑:拙政园内有各种类型的建筑,如亭、台、楼、阁、轩、榭等,这些建筑造型精美,风格独特。
3. 植物:拙政园内种植了大量的植物,如松、竹、梅、兰、菊等,这些植物不仅起到了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营造出不同的意境。
4. 小品:拙政园内还有许多小品,如假山、石峰、水池、石桥等,这些小品不仅增添了园林的趣味性,还能起到点缀和衬托的作用。
5. 道路:拙政园内的道路曲折有致,宽窄不一,有的是小径,有的是长廊,这些道路不仅起到了连接各个景点的作用,还能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感。
6. 文化元素:拙政园内还融入了许多文化元素,如诗词、书画、雕刻等,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园林的内涵,还能让游客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上是拙政园园林构成的主要要素,这些要素相互协调,共同营造出了拙政园独特的园林景观。
苏州拙政园六景点植物配置现状的群落学分析
拙政园是南宋末期张择端栽培的著名园林,其著名的六景点植物
配置现状的群落学分析,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见解,有助于合理
发展群落植物,保护拙政园的美景。
据统计,拙政园的六个景点,分别有梯云游廊、九曲桥、金谷园、拙政台、迎客苑和慈禧祠,共有35种不同的植物,主要是大叶紫薇、槐、蔷薇、香樟、紫薇和梅花等,大约占拥有植物群落的50%,其他较少的植物有杜鹃、木棉、银杏、柳黄、梅花、海棠等。
此外,拙政园还存在一些宿根植物以及藤本、草本植物,占
拥有植物群落的10%左右。
群落学研究显示,拙政园六景点植物配置群落中主要包含三种植
物类型:一是乔木,其中有大叶紫薇、槐、梅花等,占植物类型
的45%左右;二是灌木,有香樟、蔷薇等,占拥有植物群落的20%;三是草本植物,如杜鹃、木棉、银杏、柳黄等,占拥有植
物群落的35%。
结论:拙政园的六景点植物配置群落结构呈三类植物结构,主要由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大叶紫薇、槐、梅花、香樟、紫薇、柳黄等植物占据大部分,杜鹃、木棉、银杏和海棠等较少。
因此,为了保护拙政园的美景,需要加强对拙政园的植物群落的综合管理,以及采取补偿性护林措施,扩大拙政园的植物群落种类,保护拙政园六景点植物的美景。
苏州拙政园的植物色彩分析
苏州拙政园位于苏州市西郊,是苏州园林中规模最大、古风最浓厚的一座园林。
拙政
园以明清时期古代江南式园林的景观来增加江南气息,保留了苏州园林一贯的开阔性。
拙政园的色彩来源于园林花草的自然颜色,园中植物颜色有绿芽、粉红、红木、红枫、灰绿、玄葱、墨黑和黄色等。
绿芽、玄青是拙政园最多见的颜色,因此赋予园林清新的
空气。
走在拙政园里,会看到低藩藤绕柱、藤蔓在石佛侧ful临洒落,苍蝇翠柳新夏,游
客不禁被芳草与嫩叶所吸引,迎接一片绿油油的景色。
拙政园园内还有许多红色的植物,包括红木、红枫、粉红色的叶子和花朵,让游客比
起绿色的世界更能感受到拙政园的独特色彩花哨。
另外,灰绿、墨黑和黄色也是拙政园的
重要色素,这些颜色的植物可以与绿色和红色的植物相互补充和点缀,为拙政园的园林景
观带来更多色彩。
总之,拙政园植物的色彩丰富且古朴怡人,让游客一路走过拙政园时也能体味到隐秘
的江南风情。
在拙政园里,游客可以欣赏到绿色与红色的和谐统一,以及其它颜色植物融
合在一起的奇妙景象,这是拙政园独特的审美体现。
苏州拙政园的植物色彩分析
苏州拙政园是苏州名胜古迹的典范之一,由东晋时期的苏东坡设计而成,入驻于滨湖上的小而舒适的拙政园,木雕、砖雕、石雕各式各样精彩纷呈,可以说令人叹为观止。
同时,它也以水榭、园林、池塘、庭院等景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极大愉悦。
此外,拙政园的植物色彩也是它的一大特色,拙政园内的树木、花草等植物,常常以多彩而绚丽的姿态注入园中,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从植物色彩来看,拙政园内的植物分为几类。
首先是绿色植物,如松树、梧桐树等,这些植物有着青翠的色彩,把整个园林环境染成翠绿,给人们以无穷的宁静之感。
此外,拙政园内还有许多花草,它们绽放出五颜六色的花朵,仿佛一片五彩斑斓的绚烂世界,灿若夏日的星空,让人们目不暇接,有如神仙之地。
另外,拙政园的植物种类也千奇百怪,苍山派的古松,武夷派的红梅、含笑花,阳澄湖的江南梅,东湖的叶兰花,再有苏州的翡翠竹等,拙政园种植的植物不仅种类齐全,而且还有各自独特的色彩,有鲜艳的红色,有酷帅的紫色,有婀娜多姿的黄色,更有无穷无尽的绿色,加上拙政园内部复古的风格,现代的景观,使整个园林更显端庄大气。
总之,拙政园的植物色彩是苏州名胜古迹之一,令人叹为观止。
它以水榭、园林、池塘、庭院等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植物种类也千奇百怪,色彩丰富,加上复古的风格和现代的景观,使拙政园成为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绝美之境,给游客们带来无尽的审美享受。
苏州拙政园建筑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
而苏州拙政园又是苏州各个园林之中的经典之作。
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公元15世纪初的明代,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山地相间,开阔疏朗,天然野趣。
中部山光水影,花繁树茂,厅楼榭,曲径通幽,是全园的精华所在。
西部水浪起伏庭院错落,水波倒影,清幽恬静。
在这里主要对中园和西园作主要分析。
对于拙政园,可以从空间的对比,仰视与俯视,渗透与层次,堆山理水等多个造园设计原则来分析,因为拙政园符合了私家园林的众多造园手法。
拙政园中的每一个建筑如果经过仔细推敲,其实做得都非常有意思。
下面就对拙政园的建筑和景观依依做一个分析。
私家园林多位于市井之中,所以相对的园林面积不会太大。
而在这种小的空间中展示各种空间,就必须采用对比的手法,其实从整个造园手段上来分析,又无处不用到了对比的手法。
欲扬先抑就是其中一种。
从平面图上看,可以发现,拙政园的入口位于中园的南面。
入口做的很低调,通过一个狭小的走廊之后,暂时在空间上放一放,出现一个相对较缓的空间进入腰门。
利用腰门前的小庭院空间种植黄杨,门左右分别植桂和竹,营造园林幽静恬远的氛围。
园门虽与外界直接相通,但处理的小巧,朴素,淡雅。
进入腰门后,映入眼帘的是用土石垒成的山,在山上大面积种植乔木,花草而形成一个天然屏风来挡住园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
当从游廊绕过土山后,空间就豁然开朗起来,园中大片大片的湖景,筑景顿时袭来,使人从空间上获得愉悦感。
在此用土山代替了常用的影壁,务使人不能一览无余地看到全园的景色。
从入口的处理上不难发现,拙政园的入口采用的也是园林中常用的手法,欲扬先抑——从而在极有限的空间来营造极佳果。
(拙政园入口平面)远香堂不但是中园的主体建筑,而且是整个拙政园的主体建筑,其中中部的诸多建筑都是围绕着远香堂来为中心来展开的。
精心整理苏州拙政园空间布局分析作为江南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苏州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
拙政园不仅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而且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拙政园的建园风格,构园要素,布局设计等方面都极具特色。
我们通过写生实习对拙政园进行考察分析,研究拙政园和谐的空间布局,丰富的空间层次以及园内丰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从这三个方面说拙政园整体的空间布局如、留园、沧浪亭、东园为主。
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
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
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
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
中园是全园的精华之所在,园林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
其面积现约为18.5亩,其中水面面积就占了大约三分之一。
水面有分有聚,临水建有形体各不相同、位置参差错落的亭台楼榭。
西园面积约为12.5亩。
该园以池水为中心,有曲折水面和中区大池相接。
有塔影亭、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宜两亭等景观。
又新建三十佗罗花馆”和景观并非工整对称,而是通过景区的划分建立空间系统的层级关系,而无处不在的对称和拟对称构图,同步加强着整体和局部的“身份”属性,以达到整个园区的平衡。
(1)远香堂与雪香云蔚亭构成拙政园中部园区的南北轴线。
雪香云蔚亭对远香堂,几乎对称、分别为北南两侧的中心建筑,前者占据竖向的制高点,后者占据体量之最。
从南北轴线上分析拙政园的建筑分布如下:两侧绿漪亭与海棠春坞相对,同位于水边退后于视线界面;待霜亭与绣绮亭相对,同位于山上,前者有植被映衬,后者体量较大;荷风四面亭与倚玉轩相对,同为两侧中心建筑的陪衬,皆可四面观景;见山楼与香洲相对,均为二层临水建筑。
在南北轴线上,南半确的节奏感。
(2)在立面上,(3一、拙政园中园空间布局分割方法从整体看中国古典园林在其造园的空间布置上,一个大空间由若干个小空间组合而成,个个空间即独立又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