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

  • 格式:doc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7月31日,省政府正式批复了《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苏政复〔2011〕50号文)。现将规划成果方案的主要内容摘要如下:

第一章总则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9年-2030年,其中:

近期:2009年-2015年;

中期:2016年-2020年;

远期:2021年-2030年。

规划区

淮安规划区范围包括淮安市辖区,面积为3171平方公里,以及涟水县陈师镇在宁连高速公路以西、空港部分地区,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规划区总面积约为3186平方公里。

规划层次

本规划分为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1、市域,指淮安市辖清河、清浦、淮阴、楚州4区和涟水、洪泽、盱眙、金湖4县,面积为10072平方公里。

2、规划区,指市辖区、涟水县陈师镇在宁连高速公路以西、空港部分地区,面积为3186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指西、北至高速公路环、南至苏北灌溉总渠以南102省道、东至京沪高速公路以东235省道。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二节市域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预测

市域总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530万人,中期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560万人,远期2030年市域总人口为585万人。

市域城市化水平

近期2015年市域城市化水平为53%,城镇人口为280万人;中期2020年市域城市化水平为60%,城镇人口为335万人;远期2030年市域城市化水平为70%,城镇人口为410万人。

第三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空间结构

市域形成“一主四副多点网络化”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推动“多节点—网络化”空间结构的形成。

1、一主:即淮安中心城市,通过聚合区域高端职能,辐射带动市域发展。

2、四副:即涟水县城、洪泽县城、盱眙县城和金湖县城四个市域次中心城市。

3、多点:即其他城镇。

4、网络化: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铁路等交通设施为骨架,以市县域中心城市和重点镇为节点,构建开放的网络化空间格局。等级规模结构

市域城镇形成四级等级规模结构。

1、市域中心城市:即淮安中心城市,规划城市人口220万人。

2、市域次中心城市:包括涟水县城、洪泽县城、盱眙县城和金湖县城等4座,规划城市人口20—30万人。

3、重点镇:共13座,规划城镇人口2—7万人。

4、一般镇:共40座,规划城镇人口0.5—2万人。

第四节产业布局规划

工业产业布局

1、中心城市以经济开发区、淮安工业园、淮阴、楚州、盐化工等5个工业片区为载体,分类整合现状工业用地,鼓励城市中心区工业逐步向外搬迁。在巩固提升传统大型主导产业的同时,吸纳符合环境要求和投资强度的大型工业企业,逐步建立根植于本地的工业体系。

2、在中心城市以外规划16个工业集中区作为工业发展载体,鼓励各区县、镇探索统一招商、集中建设、产业协调、财税分成的体制改革。

第五节综合交通规划

市域铁路网规划

1、新建淮(安)宿(州)铁路、淮(安)连(云港)铁路、蚌(埠)盐(城)铁路等3条铁路和淮(安)扬(州)镇(江)、宁(南京)淮(安)、徐(州)淮(安)沪(上海)3条城际铁路客运专线。

2、新长铁路既有线保留不变,2015年前完成电气化改造和复线改造。远景新长铁路货运功能外移至京沪高速公路东侧。

3、远景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徐淮沪支线。

市域铁路枢纽规划

1、铁路枢纽:淮安北站和淮安南站。

2、铁路站场:淮安东站、淮安西站、袁北站、季桥站、朱桥站、和平站、涟水站、洪泽站、马坝站、金湖站、盱眙站。

第八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大运河遗产保护

保护集中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大运河水利工程及相关文化遗产、其它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运河聚落遗产、大运河生态与景观环境和大运河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镇古村保护

1、古镇古村共11个,其中古镇9个,分别为淮阴区码头古镇和渔沟镇,涟水县高沟镇,金湖县金沟镇、塔集镇、涂沟镇和吕良镇,洪泽县岔河镇和仁和镇;古村2个,分别为淮阴区杨庄村和金湖县夹沟村。

2、保护镇村选址和生长的历史环境和自然环境;保护古镇村内部街巷格局;保护传统风貌及传统文化;修缮更新历史建筑,维持原有风貌;对新建建筑进行适当引导,减少对老建筑及现有传统面貌的建设性破坏。

3、积极推动码头古镇申报省级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第四章规划区城乡统筹

空间发展策略

1、极化中心城市,强化区域服务职能

中心城市应强化交通枢纽、商贸流通和生产性服务职能,提升中心城市的区域辐射和带动能力。

2、拓展一轴两翼,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1)一轴,通过整合各区发展动力,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淮安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向北发展空港新区,带动涟水县城的发展;向南以发展盐化工业区为主体,带动洪泽县城的发展。形成涟水—淮安—洪泽的规划区城镇空间发展主轴。

(2)两翼,即由京沪高速以东、徐宿淮盐高速公路以南的城镇乡村构成的东部发展翼,和由宁连高速公路以北、以西的城镇乡村构成的西部发展翼。东部发展翼重点发展车桥镇,强化培育钦工、范集

等重点镇的综合功能和朱桥、平桥等镇的特色职能。西部发展翼重点发展徐溜镇,强化培育渔沟、南陈集等重点镇的综合功能,和码头、赵集、刘老庄等镇的特色职能。通过增强小城镇的设施服务能力,带动其各自周边乡村地区整体协调发展。

产业发展

规划区内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主。

1、现代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

2、先进制造业主要分布在规划区内的10个工业片区和工业集中区,分别为淮安经济开发区工业片区、淮安工业园区工业片区、淮阴工业片区、楚州工业片区、盐化工工业区、空港(陈师)工业集中区、车桥工业集中区、钦工工业集中区、徐溜工业集中区和渔沟工业集中区。

3、现代农业主要以观光农业和都市农业为主,分布在规划区内的农业生产地区。

规划区四区划定

根据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建设用地条件评价、资源环境保护、城市组团间生态隔离等要求,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已建区范围,并加强对四区的空间管制和建设引导。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旅游城市,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城市人口规模

1、近期2015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145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2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