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43.47 KB
- 文档页数:22
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引言小型火力发电厂是一种使用燃煤、燃气或其他可燃物质进行发电的装置。
它具有占地面积小、建设周期短、运行成本低等优势,适用于在偏远地区或无电网地区提供电力供应。
本文将介绍小型火力发电厂的设计规范,包括建筑规划、发电设备选型、安全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一、建筑规划1. 建筑选址:选址应考虑到附近燃料供应、电力传输等因素。
避免选择地势低洼、易受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
2. 建筑布局:建筑布局应合理安排,保证发电机组、锅炉房、燃料储存区等设施之间的相互配合和交通便利。
同时,考虑到日常维护和维修的需要,合理划分工作区域。
3. 环境保护:小型火力发电厂应采取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例如燃烧控制技术、脱硫装置等,减少环境污染。
4. 火灾防护:发电厂应配备完善的火灾防护设施,包括火灾报警系统、消防设备、安全出口等,以保障人员安全和设备的完好。
二、发电设备选型1. 发电机组:根据需求进行合理选型,考虑到负载需求、可靠性要求、燃料类型等因素。
2. 锅炉:选择合适的锅炉类型,考虑到高效燃烧、低排放和安全性能。
3. 辅助设备:如给水泵、燃气系统、烟气处理装置等,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型和配置。
4. 发电控制系统:应选用高可靠性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确保发电过程的稳定和安全。
三、安全措施1. 岗位安全培训: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岗位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 设备保护措施:对发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运行。
设立完善的设备保护系统,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
3. 消防安全:发电厂应设置合适的消防设备和灭火器材,并定期进行消防演习,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迅速响应和扑灭火灾。
4. 环境安全:小型火力发电厂应遵守国家的环保法规,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5. 人员安全:设立合适的安全通道和安全出口,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确保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撤离。
结论小型火力发电厂的设计规范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发电厂的安全运行和设备寿命。
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J 49—83(试行)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委员会试行日期:1983年6月1日关于颁发《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的通知经基[1983]72号根据原国家建委(78)建发设字第562号通知的要求,由水利电力部会同有关单位编制的《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J 49—83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三年六月一日起试行。
本规范由水利电力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水利电力部中南电力设计院负责。
国家经济委员会一九八三年一月二十七日编制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78)建发设字第562号通知,由水利电力部中南电力设计院会同有关设计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编制过程中,结合我国现有的技术经济水平,向全国有关单位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调查研究和必要的测试工作,总结了建国以来发电厂设计、施工和运行的实践经验,并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有关部门共同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九章和八个附录。
其主要内容有:总则、厂址选择、厂区规划、热机、电气、辅助设施、给水排水、建筑和结构及采暖和通风等。
在试行本规范过程中,希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若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武汉市中南电力设计院,并抄送我部电力规划设计院,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水利电力部一九八二年十二月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小型火力发电厂(以下简称发电厂)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结合发电厂的特点,应实行综合利用,充分利用热能,讲求经济效益,因地制宜地利用煤炭资源,节约用水,认真保护环境,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做到切合实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要求。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单台汽轮发电机的额定功率为750~6000kW和单台燃煤锅炉的额定蒸发量为6.5~35t/h的新建或扩建的发电厂设计。
第1.0.3条发电厂设计应考虑全厂的整体一致性。
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1. 引言小型火力发电厂是一种利用燃烧燃料产生热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的设备。
本文档旨在为小型火力发电厂的设计提供规范。
在设计过程中,应当考虑以下方面的因素:设计准则、技术要求、设备选型、安全措施等。
2. 设计准则小型火力发电厂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准则:2.1 节能减排设计应优先考虑节能减排的原则。
应选用高效的发电设备和燃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2 安全可靠设计应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各个设备应进行必要的安全措施设计,并保证设备具备自动保护功能。
2.3 经济合理设计应在保证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
应选择合适的发电设备和燃料,对设备进行合理的布局和配置。
2.4 灵活可调节设计应具备灵活调节的能力,以适应电网负荷的变化。
应选择具备调节性能的设备,并设计合理的控制系统。
3. 技术要求3.1 发电设备小型火力发电厂的发电设备应包括发电机组、锅炉和辅助设备。
发电机组应具备高效、稳定的发电能力,选择适当的容量和型号。
锅炉应具备高效的燃烧能力,选择适宜的燃料和燃烧方式。
辅助设备应设计合理,包括给水系统、燃料供应系统、排烟系统等。
3.2 排放标准小型火力发电厂应符合国家的排放标准,控制废气和废水的排放。
特别是对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应满足国家要求。
3.3 燃料选择燃料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经济性进行考虑。
可选用燃煤、燃油、天然气等作为燃料,具体选择应符合环境和经济的要求。
3.4 电网接入小型火力发电厂应能与电网进行可靠的连接。
在设计中应考虑电网的需求和发电厂的运行方式,并设计合适的接入装置。
4. 设备选型在小型火力发电厂的设计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设备。
设备选型应考虑以下因素:•发电设备的类型和参数•锅炉的类型和燃料适应性•辅助设备的配置和性能•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5. 安全措施小型火力发电厂的设计应考虑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设备安装:设备的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设备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GB5022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篇一: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961 总则1.0.1 为确保火力发电厂(以下简称发电厂)和变电所运行中的安全,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防止或减少火灾危害,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燃煤的3~600MW机组的新建、扩建发电厂以及电压为35~500kV、单台变压器容量为5000kVA及以上的新建地上变电所。
1.0.3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火设计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火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 发电厂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其耐火等级 2.0.1 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其耐火等级应符合表2.0.1的规定。
注:①除本表规定的建(构)筑物外,其他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及耐火等级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②电气控制楼(主控制楼、网络控制楼)、微波楼、继电器室,当不采取防止电缆着火后延燃的措施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2.0.2 建(构)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2.0.3 承重构件为不燃烧体的主厂房及运煤栈桥,其非承重外墙为不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25h;为难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5h。
2.0.4 汽轮机头部油箱及油管道附近的钢质构件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非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应为0.5h,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应为1h。
当汽轮发电机为岛式布置或运转层楼板开孔较大时,其对应钢屋架的耐火极限应为0.5h。
2.0.5 集中控制室、主控制室、网络控制室、汽机控制室、锅炉控制室和计算机房的室内装修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2.0.6 集中控制楼内的集中控制室、计算机室与其他房间的隔墙应采用不燃烧体,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h。
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1总则1.0.1 为了在小型火力发电厂(以下简称发电厂)设计中,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政策,优先实行热电联产,讲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节约能源,节省工程投资,节约原材料,缩短建设周期;因地制宜地利用煤炭资源,实行综合利用,节约用地、用水,保护环境,执行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等现行的国家标准的规定,做到符合国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运行安全可靠,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压力参数为次中压、中压、次高压、单台锅炉额定蒸发量20~130t/h、供热式汽轮机功率~12MW、凝汽式汽轮机功率3~25MW的新建或扩建的燃煤发电厂设计。
确定发电厂的类型,应符合下列规定:根据城镇地区热力规划,热电负荷的现状和发展,热力负荷的特性和大小,在经济合理的供热范围内,应建设供热式发电厂。
根据城镇地区电力规划,在煤炭资源丰富而交通不便的缺电地区或无电地区,以小水电为主的地区,解决枯水季节电源,具备煤炭来源条件时,应因地制宜地建设适当规模容量的凝汽式发电厂。
根据企业规划发展热、电负荷的需要,可建设适当规模的企业自备供热式发电厂。
供热式发电厂机组的选型,应依据“以热定电”的原则,并根据热负荷大小和特性,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确定。
发电厂机组压力参数的选择,宜近期、远期建设统一规划,并宜符合下列规定:供热式发电厂单机容量为的机组,宜选用次中压或中压参数;容量为3MW的机组,宜选用中压参数;容量为6MW的机组,宜选用中压或次高压参数;容量为6MW以上的机组,宜选用次高压参数。
凝汽式发电厂单机容量为3MW的机组,宜选用次中压参数;容量为6MW及以上的机组,宜选用中压或次高压参数。
在同一发电厂内的机组,宜采用同一种参数。
发电厂规划装设机组的台数,供热式发电厂不宜超过6台;凝汽式发电厂不宜超过4台。
发电厂应按规划容量做总体规划设计。
新建的发电厂根据负荷增长速度,可按规划容量一次建成或分期建设。
当发电厂主控制楼(室)、岸边水泵房土建部分分期施工有困难时,可按规划容量一次建成。
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1总则1.0.1 为了在小型火力发电厂(以下简称发电厂)设计中,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政策,优先实行热电联产,讲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节约能源,节省工程投资,节约原材料,缩短建设周期;因地制宜地利用煤炭资源,实行综合利用,节约用地、用水,保护环境,执行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等现行的国家标准的规定,做到符合国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运行安全可靠,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压力参数为次中压、中压、次高压、单台锅炉额定蒸发量20~130t/h、供热式汽轮机功率1.5~12MW、凝汽式汽轮机功率3~25MW的新建或扩建的燃煤发电厂设计。
1.0.3 确定发电厂的类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0.3.1 根据城镇地区热力规划,热电负荷的现状和发展,热力负荷的特性和大小,在经济合理的供热范围内,应建设供热式发电厂。
1.0.3.2 根据城镇地区电力规划,在煤炭资源丰富而交通不便的缺电地区或无电地区,以小水电为主的地区,解决枯水季节电源,具备煤炭来源条件时,应因地制宜地建设适当规模容量的凝汽式发电厂。
1.0.3.3 根据企业规划发展热、电负荷的需要,可建设适当规模的企业自备供热式发电厂。
1.0.4 供热式发电厂机组的选型,应依据“以热定电”的原则,并根据热负荷大小和特性,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确定。
1.0.5 发电厂机组压力参数的选择,宜近期、远期建设统一规划,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0.5.1 供热式发电厂单机容量为1.5MW的机组,宜选用次中压或中压参数;容量为3MW的机组,宜选用中压参数;容量为6MW的机组,宜选用中压或次高压参数;容量为6MW以上的机组,宜选用次高压参数。
1.0.5.2 凝汽式发电厂单机容量为3MW的机组,宜选用次中压参数;容量为6MW及以上的机组,宜选用中压或次高压参数。
1.0.5.3 在同一发电厂内的机组,宜采用同一种参数。
1.0.6 发电厂规划装设机组的台数,供热式发电厂不宜超过6台;凝汽式发电厂不宜超过4台。
总则1.0.1 为了在小型火力发电厂(以下简称发电厂)设计中,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政策,优先实行热电联产,讲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节约能源,节省工程投资,节约原材料,缩短建设周期;因地制宜地利用煤炭资源,实行综合利用,节约用地、用水,保护环境,执行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等现行的国家标准的规定,做到符合国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运行安全可靠,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压力参数为次中压、中压、次高压、单台锅炉额定蒸发量20~130t/h、供热式汽轮机功率1.5~12MW、凝汽式汽轮机功率3~25MW的新建或扩建的燃煤发电厂设计。
1.0.3 确定发电厂的类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0.3.1 根据城镇地区热力规划,热电负荷的现状和发展,热力负荷的特性和大小,在经济合理的供热范围内,应建设供热式发电厂。
1.0.3.2 根据城镇地区电力规划,在煤炭资源丰富而交通不便的缺电地区或无电地区,以小水电为主的地区,解决枯水季节电源,具备煤炭来源条件时,应因地制宜地建设适当规模容量的凝汽式发电厂。
1.0.3.3 根据企业规划发展热、电负荷的需要,可建设适当规模的企业自备供热式发电厂。
1.0.4 供热式发电厂机组的选型,应依据“以热定电”的原则,并根据热负荷大小和特性,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确定。
1.0.5 发电厂机组压力参数的选择,宜近期、远期建设统一规划,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0.5.1 供热式发电厂单机容量为1.5MW的机组,宜选用次中压或中压参数;容量为3MW的机组,宜选用中压参数;容量为6MW的机组,宜选用中压或次高压参数;容量为6MW以上的机组,宜选用次高压参数。
1.0.5.2 凝汽式发电厂单机容量为3MW的机组,宜选用次中压参数;容量为6MW及以上的机组,宜选用中压或次高压参数。
1.0.5.3 在同一发电厂内的机组,宜采用同一种参数。
1.0.6 发电厂规划装设机组的台数,供热式发电厂不宜超过6台;凝汽式发电厂不宜超过4台。
1 总则1.0.1为确保火力发电厂(以下简称发电厂)和变电所运行中的安全,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防止或减少火灾危害,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燃煤的3~600MW机组的新建、扩建发电厂以及电压为35~500kV、单台变压器容量为5000kVA及以上的新建地上变电所。
1.0.3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火设计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火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 发电厂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其耐火等级2.0.1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其耐火等级应符合表2.0.1的规定。
注:①除本表规定的建(构)筑物外,其他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及耐火等级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2.0.2建(构)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2.0.3承重构件为不燃烧体的主厂房及运煤栈桥,其非承重外墙为不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25h;为难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5h。
2.0.4汽轮机头部油箱及油管道附近的钢质构件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非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应为0.5h,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应为1h。
当汽轮发电机为岛式布置或运转层楼板开孔较大时,其对应钢屋架的耐火极限应为0.5h。
2.0.5集中控制室、主控制室、网络控制室、汽机控制室、锅炉控制室和计算机房的室内装修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2.0.6集中控制楼内的集中控制室、计算机室与其他房间的隔墙应采用不燃烧体,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h。
2.0.7主厂房中电缆夹层的外墙及隔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1h的不燃烧体。
电缆夹层的顶棚为外露钢梁时,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h。
2.0.8主厂房的地上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建筑面积不宜大于6台机组的建筑面积;其地下部分不应大于1台机组的建筑面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small-size power plantGB 50049-9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5年7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4〕670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9〕30号文的要求,由电力工业部负责主编,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修订的国家标准《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94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原国家标准《小型火力发电站设计规范》GBJ 49-83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电力工业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五日1 总则1.0.1 为了在小型火力发电厂(以下简称发电厂)设计中,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政策,优先实行热电联产,讲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节约能源,节省工程投资,节约原材料,缩短建设周期;因地制宜地利用煤炭资源,实行综合利用,节约用地、用水,保护环境,执行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等现行的国家标准的规定,做到符合国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运行安全可靠,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压力参数为次中压、中压、次高压、单台锅炉额定蒸发量20~130t/h、供热式汽轮机功率1.5~12MW、凝汽式汽轮机功率3~25MW的新建或扩建的燃煤发电厂设计。
1.0.3 确定发电厂的类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0.3.1 根据城镇地区热力规划,热电负荷的现状和发展,热力负荷的特性和大小,在经济合理的供热范围内,应建设供热式发电厂。
1.0.3.2 根据城镇地区电力规划,在煤炭资源丰富而交通不便的缺电地区或无电地区,以小水电为主的地区,解决枯水季节电源,具备煤炭来源条件时,应因地制宜地建设适当规模容量的凝汽式发电厂。
1 总则1.0.1为确保火力发电厂(以下简称发电厂)和变电所运行中的安全,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防止或减少火灾危害,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燃煤的3~600MW机组的新建、扩建发电厂以及电压为35~500kV、单台变压器容量为5000kVA及以上的新建地上变电所。
1.0.3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火设计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火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 发电厂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其耐火等级2.0.1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其耐火等级应符合表2.0.1的规定。
注:①除本表规定的建(构)筑物外,其他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及耐火等级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2.0.2建(构)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2.0.3承重构件为不燃烧体的主厂房及运煤栈桥,其非承重外墙为不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25h;为难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5h。
2.0.4汽轮机头部油箱及油管道附近的钢质构件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非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应为0.5h,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应为1h。
当汽轮发电机为岛式布置或运转层楼板开孔较大时,其对应钢屋架的耐火极限应为0.5h。
2.0.5集中控制室、主控制室、网络控制室、汽机控制室、锅炉控制室和计算机房的室内装修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2.0.6集中控制楼内的集中控制室、计算机室与其他房间的隔墙应采用不燃烧体,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h。
2.0.7主厂房中电缆夹层的外墙及隔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1h的不燃烧体。
电缆夹层的顶棚为外露钢梁时,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h。
2.0.8主厂房的地上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建筑面积不宜大于6台机组的建筑面积;其地下部分不应大于1台机组的建筑面积。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gb50660-20XX,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篇一:20xx年已实施和20xx20xx年已实施和20xx、20xx年即将实施标准清单篇二:20xx发输电规范20xx年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规范及设计手册一.规程、规范:1.《标准电压》gb/t156-20xx;2.《绝缘配合第1部分:定义、原则和规则》gb311.1-20xx;3.《电力变压器第1部分总则》gb1094.1-20xx;4.《电力变压器第2部分液浸式变压器的温升》gb1094.2-20xx;5.《电力变压器第3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隙》gb1094.3-20xx;6.《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t6451-20xx;7.《电信线路遭受强电线路危险影响的容许值》gb6830-1986;8.《隐极同步电机技术要求》gb/t7064-20xx;9.《同步电机励磁系统》gb/t7409.1~7409.3-20xx;10.《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12325-20xx;11.《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12326-20xx;12.《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285-20xx;1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1993;14.《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15543-20xx;15.《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16.《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gb/t17468-20xx;17.《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19963-20xx;18.《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19964-20xx;19.《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gb/t26218.1-3-20xx;20.《光伏发电站无功补偿技术规范》gb/t29321-20xx。
2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xx;22.《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20xx;2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xx;2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xx;25.《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xx;26.《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20xx;27.《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20xx;28.《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2-20xx;29.《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3-20xx;30.《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t50064-20xx;3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20xx;3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xx;33.《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xx;34.《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20xx;35.《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xx;36.《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20xx;37.《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xx;38.《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660-20xx;39.《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xx;40.《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gb51096-20xx;4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xx年版)42.《高压直流架空送电线路技术导则》dl/t436-20xx;43.《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静止整流励磁系统及装置技术条件》dl/t583-20xx;44.《高压架空送电线无线路电干扰计算方法》dl/t691-1999;45.《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dl/t723-2000;46.《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dl/t755-20xx;47.《光纤复合架空地线》dl/t832-20xx;48.《大型汽轮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条件》dl/t843-20xx;49.《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5002-20xx;50.《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5003-20xx;51.《330kV~750kV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tl5014-20xx;52.《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20xx;53.《输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危险和干扰影响防护设计规程》dl/t5033-20xx;54.《火力发电厂厂内通信设计技术规定》dl/t5041-20xx;55.《电力工程直流电源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044-20xx;56.《火力发电厂职业安全设计规程》dl5053-20xx;57.《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056-20xx;58.《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dl5061-1996;(废止20xx-3-1)替代(nb35074-20xx)59.《水力发电厂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技术导则》dl/t5090-1999;(废止20xx-3-1)nb/t35067-20xx60.《水力发电厂接地设计技术导则》dl/t5091;(废止)nb/t35050-20xx61.《35kV-110kV无人值班变电站设计规程》dl/t5103-20xx;62.《火力发电厂、变电站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5136-20xx;63.《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t5147-20xx;64.《220-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149-20xx;65.《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dl/t5153-20xx;66.《220kV~500kV变电所所用电设计技术规程》dl/t5155-20xx;67.《水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规程》dl/t5164-20xx(废止);nb/t35044-20xx68.《水力发电厂机电设计规范》dl/t5186-20xx;69.《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202-20xx;70.《35kV-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定》dl/t5216-20xx;71.《220kV~500kV紧凑型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17-20xx;72.《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dl/t5218-20xx;73.《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t5222-20xx;74.《高压直流输电大地返回运行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5224-20xx;75.《发电厂电力网络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226-20xx76.《35kV~220kV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t5242-20xx;77.《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352-20xx;78.《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dl/t5390-20xx;79.《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429-20xx;80.《水力发电厂照明设计规范》nb/t35008-20xx;81.《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sd325-1989;82.《水利水电工程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sl311-20xx;83.《大中型水轮发电机基本技术条件》sl321-20xx;注:以上所有规程、规范以考试年度1月1日以前实施的最新版本为准。
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一、选址与环境1.火力发电厂应选址在附近有充足燃料供应的地区,同时远离人口密集区和环境敏感区。
2.发电厂周边环境应平整、稳定,并具备充足的用地空间以容纳设备和基础设施。
3.设计应充分考虑降低噪音、震动和大气污染,采取有效的降噪、减震和防尘措施。
二、机组选型与布置1.根据燃料类型和发电需求,选择适当的燃料燃烧技术和发电机组类型,以实现高效、稳定的发电。
2.发电机组应按照可靠性、运维便捷性和局部泄漏控制等要求进行布置和排列,以确保设备可靠运行和生产效率。
三、燃料供应系统1.设计燃料供应系统时应考虑到燃料存储、卸料、输送、燃烧等环节的安全和可靠性。
2.建议采用多套燃料供应系统,以备份和平衡供应。
3.对于固体燃料,应设置防尘、防爆、防火安全措施。
四、烟气处理与排放1.设计应充分考虑烟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使用高效的烟气处理装置,如除尘器、脱硫装置、脱硝装置等。
2.烟囱的高度、直径等参数应满足国家相关规定,并进行抗风、防腐蚀等设计措施。
五、供排水系统1.设计应充分考虑供水、循环水、消防水等供水系统和废水、污水、雨水等排水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2.应选用先进的水处理装置,以保证水质符合相关标准,并循环再利用。
六、电气系统1.设计应考虑电气设备的规模、可靠性、安全性。
2.电气系统应具有适当的保护和自动化装置,以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3.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电气系统的稳定性和容量扩展。
七、辅助设施与专业化管理1.设计应充分考虑发电厂的辅助设施,如车间、办公楼、仓库等。
2.应根据发电厂的规模和特点,建立适当的专业化管理机构,实施科学、系统的运行管理措施。
综上所述,小型火力发电厂的设计规范主要包括选址与环境、机组选型与布置、燃料供应系统、烟气处理与排放、供排水系统、电气系统、辅助设施与专业化管理等方面的考虑。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安全可靠性、高效节能,同时遵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
只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计,才能确保小型火力发电厂的运行安全和经济效益。
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一、总则1.1 本规定适用于火力发电厂的土建结构设计。
1.2 火力发电厂的土建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二、建筑物布置与结构选择2.1 建筑物布置应满足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供应的要求,同时便于设备、管道安装和维护。
2.2 建筑物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根据场地情况和工程要求进行选择。
三、基础设计3.1 建筑物基础应采用深基础或浅基础,根据场地土质和荷载要求确定。
3.2 基础的设计应满足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
四、建筑物结构设计4.1 建筑物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框支剪结构,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抗震能力。
4.2 结构设计应考虑火力发电厂的特殊要求,如高温、高压和振动等。
五、楼层、墙体和屋面设计5.1 楼层设计应按照相应的荷载要求,确定楼板厚度和结构形式。
5.2 墙体设计应满足建筑物的抗震和隔音要求,采用适当的结构形式和厚度。
5.3 屋面设计应满足防水、保温和抗风要求,采用适当的材料和结构形式。
六、设备基础设计6.1 设备基础应满足设备安装和运行的要求,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6.2 设备基础的设计应根据设备的重量、工作方式和振动特性进行确定。
七、管道、通风和排水设计7.1 管道设计应满足供应和排放的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密封性。
7.2 通风设计应保证建筑物内部的良好通风,并满足有害气体排放的要求。
7.3 排水设计应保证建筑物内部的排水畅通,并满足排污的要求。
八、安全设施设计8.1 建筑物应配置适当的消防设施和安全疏散通道,确保人员的安全。
8.2 设备设施应具备相关的安全保护措施,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九、施工与监管9.1 施工过程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进行,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和安全措施。
9.2 监管部门应对土建施工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设计的实施质量。
十、验收与验收标准10.1 土建工程竣工时应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基础、建筑物结构、设备基础、管道、通风和排水等。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篇一: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_gb_5004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codefordesignofsmall-sizepowerplantgb50049-9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5年7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4〕670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9〕30号文的要求,由电力工业部负责主编,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修订的国家标准《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94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原国家标准《小型火力发电站设计规范》gbj49-83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电力工业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五日1总则1.0.1为了在小型火力发电厂(以下简称发电厂)设计中,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政策,优先实行热电联产,讲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节约能源,节省工程投资,节约原材料,缩短建设周期;因地制宜地利用煤炭资源,实行综合利用,节约用地、用水,保护环境,执行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等现行的国家标准的规定,做到符合国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运行安全可靠,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压力参数为次中压、中压、次高压、单台锅炉额定蒸发量20~130t/h、供热式汽轮机功率1.5~12mw、凝汽式汽轮机功率3~25mw的新建或扩建的燃煤发电厂设计。
1.0.3确定发电厂的类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0.3.1根据城镇地区热力规划,热电负荷的现状和发展,热力负荷的特性和大小,在经济合理的供热范围内,应建设供热式发电厂。
1.0.3.2根据城镇地区电力规划,在煤炭资源丰富而交通不便的缺电地区或无电地区,以小水电为主的地区,解决枯水季节电源,具备煤炭来源条件时,应因地制宜地建设适当规模容量的凝汽式发电厂。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篇一: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_gb_5004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codefordesignofsmall-sizepowerplantgb50049-9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5年7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4〕670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9〕30号文的要求,由电力工业部负责主编,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修订的国家标准《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94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原国家标准《小型火力发电站设计规范》gbj49-83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电力工业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五日1总则1.0.1为了在小型火力发电厂(以下简称发电厂)设计中,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政策,优先实行热电联产,讲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节约能源,节省工程投资,节约原材料,缩短建设周期;因地制宜地利用煤炭资源,实行综合利用,节约用地、用水,保护环境,执行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等现行的国家标准的规定,做到符合国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运行安全可靠,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压力参数为次中压、中压、次高压、单台锅炉额定蒸发量20~130t/h、供热式汽轮机功率1.5~12mw、凝汽式汽轮机功率3~25mw的新建或扩建的燃煤发电厂设计。
1.0.3确定发电厂的类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0.3.1根据城镇地区热力规划,热电负荷的现状和发展,热力负荷的特性和大小,在经济合理的供热范围内,应建设供热式发电厂。
1.0.3.2根据城镇地区电力规划,在煤炭资源丰富而交通不便的缺电地区或无电地区,以小水电为主的地区,解决枯水季节电源,具备煤炭来源条件时,应因地制宜地建设适当规模容量的凝汽式发电厂。
1.0.3.3根据企业规划发展热、电负荷的需要,可建设适当规模的企业自备供热式发电厂。
1.0.4供热式发电厂机组的选型,应依据“以热定电”的原则,并根据热负荷大小和特性,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确定。
1.0.5发电厂机组压力参数的选择,宜近期、远期建设统一规划,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0.5.1供热式发电厂单机容量为1.5mw的机组,宜选用次中压或中压参数;容量为3mw的机组,宜选用中压参数;容量为6mw的机组,宜选用中压或次高压参数;容量为6mw以上的机组,宜选用次高压参数。
1.0.5.2凝汽式发电厂单机容量为3mw的机组,宜选用次中压参数;容量为6mw及以上的机组,宜选用中压或次高压参数。
1.0.5.3在同一发电厂内的机组,宜采用同一种参数。
1.0.6发电厂规划装设机组的台数,供热式发电厂不宜超过6台;凝汽式发电厂不宜超过4台。
1.0.7发电厂应按规划容量做总体规划设计。
新建的发电厂根据负荷增长速度,可按规划容量一次建成或分期建设。
当发电厂主控制楼(室)、岸边水泵房土建部分分期施工有困难时,可按规划容量一次建成。
1.0.8企业自备发电厂的辅助设施、附属生产设施、生活福利设施,由企业统筹规划建设时,发电厂不应设置重复的系统、设备或设施。
企业自备供热式发电厂补水量较大时,原水预处理系统宜由发电厂进行规划设计。
1.0.9发电厂的机炉配置、主要辅机选型、主要生产工艺系统及主厂房布置,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在满足发电厂安全、经济、可靠的运行条件下,系统和(或)布置可作适当简化。
企业自备发电厂装置水平,结合发电厂设备特点,宜与该企业工艺要求相协调。
1.0.10发电厂的煤尘、废水、污水、烟气、灰渣及噪声等各类污染物的防治与排放,应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劳动卫生与工业卫生方面标准的有关规定,达到标准后,方可排放。
污染物的防治工程设施及劳动卫生、工业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严禁将灰渣排入江河、湖海水域。
1.0.11发电厂的抗震设计,必须执行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1.0.12发电厂的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执行现行国家有关的标准、规范的规定。
2热、电负荷与厂址选择2.1热负荷和热介质2.1.1区域性供热式发电厂的热负荷,应在城镇地区热力规划的基础上经调查核实后确定。
企业自备供热式发电厂的热负荷,应按企业规划要求的供热量确定。
2.1.2供热式发电厂的规划容量和分期建设的规模,应根据调查落实的近期和远期的热负荷确定。
2.1.3供热式发电厂的经济合理供热范围,应根据热负荷的特性、分布、密度、热源成本、热网造价和供热介质参数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蒸汽管网的输送距离不宜超过4km,热水管网的输送距离不宜超过10km。
2.1.4确定设计热负荷,应调查供热范围内的热源概况、热源分布、供热量和供热参数等,并应符合下列要求:2.1.4.1工业用汽热负荷,应调查和收集各热用户现状和规划的热负荷的性质、用汽参数、用汽方式、用热方式、回水情况及最近一年内逐月的平均用汽量和用汽小时数,按各热用户不同季节典型日的小时用汽量,确定冬季和夏季的最大、最小和平均的小时用汽量。
对主要热用户尚应绘制出不同季节的典型日的热负荷曲线和年持续热负荷曲线。
2.1.4.2采暖热负荷,应收集供热范围内近期、远期采暖用户类型,分别计算采暖面积及采暖热指标。
应根据当地气象资料,计算从起始温度到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各室外温度相应的小时热负荷和采暖期的平均热负荷,绘制采暖年负荷曲线,并应计算出最大热负荷的利用小时数及平均热负荷的利用小时数。
当采暖建筑物设有通风、空调热负荷时,应在计算的采暖热负荷中加上该建筑物通风、空调加热新风所需的热负荷。
采暖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的规定。
注:采暖起始温度,一般为室外日平均温度+5℃。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d的日平均温度。
2.1.4.3生活热水的热负荷,应收集住宅和公共建筑的面积、生活热水热指标等,并应计算生活热水的平均热负荷和最大热负荷。
2.1.5供热式发电厂在非采暖期,当供热参数合适时,可供热力制冷负荷。
制冷热负荷,应根据制冷建筑物的面积、热工特性、气象资料以及制冷工艺对热介质的要求确定。
2.1.6经过调查核实的热用户端的在不同季节的最大、最小和平均用汽量及用汽参数,应折算成发电厂端的供汽参数、供热蒸汽流量或供热量。
采暖热负荷和生活热水热负荷,当按热指标统计时,不应再计算热水网损失。
2.1.7对热用户进行热负荷叠加时,同时率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2.1.7.1对有稳定生产热负荷的主要热用户,在取得其不同季节的典型日热负荷曲线的基础上,进行热负荷叠加时,不应计算同时率。
2.1.7.2对生产热负荷量较小或无稳定生产热负荷的次要热用户,在进行最大热负荷叠加时,应乘以同时率。
2.1.7.3采暖热负荷及用于生活的空调制冷热负荷和生活热水热负荷进行叠加时,不应计算同时率。
2.1.7.4同时率数值宜取0.7~0.9。
热负荷较平稳的地区取大值,反之取小值。
2.1.8供热式机组的选型和发电厂热经济指标的计算,应根据发电厂端绘制的采暖期和非采暖期蒸汽和热水的典型日负荷曲线,以及总耗热量的年负荷持续曲线确定。
2.1.9发电厂的供热介质,应按下列原则确定:2.1.9.1当用户主要生产工艺需蒸汽供热时,应采用蒸汽供热介质。
2.1.9.2当多数用户生产工艺需热水介质,少数用户可由热水介质转化为蒸汽介质,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宜采用热水供热介质。
2.1.9.3单纯对民用建筑物供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的热负荷,应采用热水供热介质。
2.1.9.4当用户主要生产工艺必须采用蒸汽供热,同时又供大量的民用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时,应采用蒸汽和热水两种供热介质。
当仅供少量的采暖通风、空调热负荷时,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采用蒸汽一种介质供热。
2.1.10供热介质参数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2.1.10.1根据热用户端生产工艺需要的蒸汽参数,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择最佳的汽轮机排汽参数或抽汽参数。
2.1.10.2热水热力网最佳设计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应根据具体工程条件,综合热电厂、管网、热力站、热用户二次供热系统等方面的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当不具备确定最佳供水温度、回水温度的技术经济比较条件时,热水热力网的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可按下列原则确定:(1)通过热力站与用户间接连接供热的热力网,热电厂供水温度可取110~150℃。
采用基本加热器的取较小值;采用基本加热器串联尖峰加热器(包括串联尖峰锅炉)的取较大值。
回水温度可取60~70℃。
(2)直接向用户供热水负荷的热力网,热电厂供水温度可取95℃左右,回水温度可取65~70℃。
2.1.10.3用于制冷的供热介质参数,应根据制冷工艺的技术要求确定。
2.1.11蒸汽热力网的用户端,当采用间接加热时,其凝结水回收率应达80%以上。
用户端的凝结水回收方式与回收率,应根据水质、水量、输送距离和凝结水管道投资等因素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2.2电力负荷2.2.1建设单位应向设计单位提供建厂地区近期及远期的逐年电力负荷资料。
2.2.1.1电力负荷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1)现有及新增主要电力用户的生产规模、主要产品及产量、耗电量、用电负荷组成及其性质、最大用电负荷及其利用小时数、一级用电负荷比重等详细情况;(2)地区工业生产发展逐年用电负荷;(3)地区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建设发展逐年用电负荷;(4)地区市政生活发展逐年用电负荷。
2.2.1.2电力负荷资料,应详细说明负荷的分布情况。
2.2.2对电力负荷资料应进行复查,对用电负荷较大的用户应分析核实。
2.2.3根据建厂地区内的电源发展规划和电力负荷资料,做出近期及远期的地区电力平衡。
必要时做出电量平衡。
2.3厂址选择2.3.1发电厂的厂址选择,应结合热力和电力系统规划及地区建设规划进行。
并综合热力和电力负荷、燃煤供应、水源、交通运输、除灰、出线、供热管线、地形、地质、地震、水文、气象、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企业自备发电厂的厂址,宜靠近企业的热力和电力负荷中心。
并应与企业的各分厂厂址同时选定。
区域供热式发电厂的厂址,宜靠近用户的热力负荷中心。
2.3.2企业自备发电厂的规划与布置,应与企业各分厂车间相协调,并应满足企业的总体规划要求。
区域供热式发电厂或凝汽式发电厂,应与周围其它企业及所在城镇的规划相协调。
2.3.3发电厂的总体规划,应符合下列要求:2.3.3.1以厂区为中心,使厂内外工艺流程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