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及其画学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5
宋徽宗及其画学美术学科课程教学方案《中国美术史》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并把握宋徽宗在绘画以及书法上的艺术特色及成就,进一步理解在文化大力发展的宋代宫廷美术在统治阶级干预下呈现的发展态势。
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宋徽宗创建的我国古代第一所属学校性质的美术教育机构所具备的教育理念及教育体制。
教学重点:1.宋徽宗花鸟画特色2.画学的建设、教育理念及制度教学难点:宫廷画院美术教育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片演示法讨论法视频资料演示法教学内容:宋代从建国之初就在五代、南唐画院的基础上建立了翰林图画院,画院在两宋时期十分繁荣,并在宋徽宗时期达到了鼎盛。
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1135年),神宗11子,哲宗弟。
北宋第八代皇帝。
在位25年,当政期间昏庸无道,重用蔡京、童贯、高俅等奸臣,横征暴敛,骄奢淫逸,激起了宋江、方腊等分农民起义,最终导致靖康之变,被金朝所虏,押解北上。
后死于金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在中国2000多年封建历史364位皇帝中,宋徽宗是最赋艺术气质、最才华横溢的皇帝。
一、宋徽宗的艺术成就宋徽宗赵佶本人在绘画史上就是一个杰出的画家。
赵佶初登基时,就对周围人说:“朕万几余暇,别无它好,惟好画耳”。
他在未作皇帝之前就经常与驸马王洗等人有所往来,对绘画情有独钟,且有一定造诣,以致青年时期便“盛名声誉在人间”。
在艺术方面他可谓是一代宗师,他精书法,能作诗填词,对于金石考古也有一定的研究,在绘画方面,能画人物、山水,花卉翎毛尤为专精, 元汤垕在《画鉴》中赞道:“历代帝王能画者,至徽宗可谓尽意”,他还运用权力推动和发展绘画艺术,使中国的绘画展现出辉煌的成就。
绘画成就:绘画方面,宋徽宗可算得上是全才,花鸟、人物、山水上均有成就,尤其是在花鸟上成就最高。
1、花鸟其画风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用浓丽的色彩精工绘制而成,极具“黄家富贵”的传统,一派艳丽富贵的情调。
他的这种风格对画院的画家影响很深,如韩若拙,每画一只鸟,自嘴到尾皆有名称,连鸟的羽毛都有一定数目。
宋徽宗绘画美学思想汇报人:日期:•引言•宋徽宗的生平与艺术成就•宋徽宗的绘画美学思想目录•宋徽宗绘画美学思想的影响•结论引言01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北宋时期宫廷文化画学兴起北宋朝廷重视文化教育,宫廷中收藏了大量书画作品,为艺术家提供了学习和创作的平台。
北宋时期,画学兴起,绘画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为绘画美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03时代背景0201通过对宋徽宗绘画美学思想的研究,深入了解其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研究目的宋徽宗的绘画美学思想对后世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其美学思想有助于理解中国绘画美学的演变和发展。
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宋徽宗的生平与艺术成就02生平概述赵佶(1082-1135),号宣和主人,北宋第八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君。
他在位期间,政治上腐败无能,导致金兵入侵,北宋灭亡。
赵佶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他的绘画作品上,尤其是花鸟画。
艺术成就赵佶的花鸟画风格细腻、生动,注重表现对象的内在情感和生命力。
赵佶的绘画美学思想强调“意在笔先”,即强调构思的重要性。
他提倡“以形写神”,注重对物象的精神气质进行深入刻画。
他主张绘画要“师法自然”,即要从自然中汲取灵感。
宋徽宗的绘画美学思想03宋徽宗将文学素养视为绘画创作的基础,尤其重视诗、书、画、印等文学形式的综合运用。
以文为本的创作理念强调文学素养他认为“文”是表达思想、传递道德观念的重要手段,提倡通过绘画来弘扬儒家传统思想和文化价值观。
以文载道宋徽宗认为绘画应该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而不仅仅是客观描绘物象,因此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强调情感表达宋徽宗提倡简约、含蓄的表现手法,主张去除繁复的细节,突出物象的内在精神特征,以简洁的画面传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简约含蓄尚意的表现手法他注重表现物象的神韵和内涵,主张抓住物象的本质特征进行刻画,以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追求神韵宋徽宗追求清雅、优美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常常呈现出清新、细腻、优雅的艺术特点。
一、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史花鸟画与人物画、山水画一样,是我国古代绘画中三大画科之一。
追溯花鸟画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或者是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上看到先人留下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的图像。
这些图像遗存都是在审美意识作用下产生的,先辈们在给自己创造物质条件的同时也创造了艺术。
但彩陶、青铜器等一些早期的花草鱼虫还不能直接就称它为花鸟画。
因为它不是艺术品,它是依附在物质或事物基础上的,不是独立的绘画艺 术[1]。
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在人物画的背景上运用一些简单的花草树木去点缀装饰画面;至唐代,经济繁荣、社会稳佶是北宋倒数第二位皇帝,因为赵佶一生信任宦官,理政能力欠缺,加之穷奢极侈,百姓苦不堪言。
即便如此,赵佶在艺术史上却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艺术家。
赵佶自幼就受到艺术的熏陶,并真心热爱绘画,登基之后不仅自己投入到诗书画中,他还通过颁布一些倾斜政策去大力扶持花鸟画的发展,但也正是他的爱屋及乌,才会对一些只会书画的奸佞小人委以重任,造成社会动荡。
鸟画:(1)在五代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扩大翰林画院,并进一步加大宫廷画院的影响力。
两宋时期的花鸟画能够繁荣发展,除了受益于最高统治者的偏爱与重视,更主要的是得益于皇家“翰林画院”的建立。
宋徽宗赵佶上位之后,虽不理朝政,但因为酷爱书画,就在五代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扩大了翰林画院。
宋徽宗自幼学习绘画,所以他比以往的帝王都更为尊重画家。
(2)专门开设画学。
赵佶专门开设了画学,并还将其纳入科北宋 赵佶 腊梅山禽图81.5cm×52.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妙惟肖的神态和细节的处理手法中,可以看出赵佶是一个注重写生并且尊重自然界客观事物的画家,而且通过欣赏这张画,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赵佶的画源于生活但又高于 生活。
(2)对“形”“神”的追求。
对“形”和“神”的追求用现代语言词汇可以说是对写实的追求,它不再只是停留在对所描绘的客观事物表面的观察上,还要追求内在的流露。
宋徽宗画鸟的画法宋徽宗赵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名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还是一位杰出的画家。
他的画作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题,尤其以画鸟著称。
宋徽宗画鸟的画法独具特色,不仅技巧高超,而且富有灵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下面,本文就以《宋徽宗画鸟的画法》为题,对宋徽宗画鸟的画法进行深入探讨。
一、形神兼备宋徽宗画鸟,首先注重形神兼备。
他的画作中,鸟的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不仅刻画了鸟的外形,还表现了鸟的神态。
他通过对鸟的形态和神态的描绘,使画作更具生动感和立体感,营造出一种鸟儿在自然环境中自由自在的感觉。
例如,他在《鹧鸪图》中,画出了一只鹧鸪在草丛中寻找食物的情景,鹧鸪的羽毛、眼睛、喙、爪子等细节都被刻画得非常逼真,而且鹧鸪的神态也非常生动。
这种形神兼备的画法,使宋徽宗的画作更具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二、笔墨浑厚宋徽宗画鸟,其次注重笔墨的浑厚感。
他的画作中,笔墨厚重,线条流畅,能够表现出鸟的肌理和质感。
他擅长使用“骨法”和“皴法”等技法,通过粗细、深浅、轻重的变化,刻画出鸟的羽毛、纹理、肌理等细节,使画作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例如,在《鹧鸪图》中,他使用皴法表现鹧鸪的羽毛,使鹧鸪的羽毛看起来非常柔软而且有光泽,非常逼真。
这种浑厚的笔墨,使宋徽宗的画作更具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三、色彩丰富宋徽宗画鸟,还注重色彩的丰富性。
他的画作中,色彩鲜艳、明快、富有变化,能够表现出鸟的羽毛颜色和光泽。
他擅长使用水墨和彩墨相结合的技法,通过色彩的层次和对比,使画作更具丰富性和艺术感染力。
例如,在《鹧鸪图》中,他使用了红、黄、蓝等颜色,表现出鹧鸪的羽毛颜色和光泽,使画作更具生动感和立体感。
这种丰富的色彩,使宋徽宗的画作更具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
四、意境深远宋徽宗画鸟,最后注重意境的深远。
他的画作中,不仅表现出鸟的形态和神态,还表现出自然的美和生命的力量。
他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对鸟的生态习性的表现,使画作更具意境和哲理性。
宋徽宗与赵佶的艺术审美绘艺术的两个风格在中国历史上,宋徽宗和赵佶无疑是两位备受瞩目的皇帝,在文化艺术方面更是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艺术审美和绘画风格各具特色,不仅反映了时代背景和个人偏好,也代表了不同的艺术流派。
本文将以绘画艺术为主线,分析并对比宋徽宗和赵佶的艺术审美和风格。
一、宋徽宗的艺术审美和绘画风格宋徽宗,即赵佶,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化皇帝,也是一位卓越的文人画家。
他尤其注重绘画的艺术审美,倡导“痴迷于结构、深入搜索亲切”的艺术理念。
宋徽宗善于表现光影和颜色变化,注重细节描绘,对于画面的构图、细节和色彩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在绘画风格上,宋徽宗倾向于细腻搭配华丽的画风。
他喜欢以花鸟和人物为主题,尤其擅长描绘梅花、兰竹等寓意高洁的自然元素,并通过写意的手法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美感。
宋徽宗的画作在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上追求独特性和创新性,其作品常常给人一种精致、细腻、温婉的美感。
二、赵佶的艺术审美和绘画风格赵佶是南宋时期的皇帝,也是一位广泛涉猎绘画的艺术家。
相对于宋徽宗,赵佶更为注重笔墨的功力和绘画技法。
他以“笔墨重实”为原则,追求写实的效果,更加强调笔墨的力度和形体的准确性。
赵佶的绘画风格主要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
他擅长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和人物的神情,尤其喜欢表现山水景色中的宏伟和壮丽。
赵佶的作品在构图上多采用对景法和留白法,更加注重画面的整体感和气势。
他的绘画风格以雄浑、厚重、富有立体感的墨线和墨韵为特点,给人一种深沉、雄奇的美感。
三、宋徽宗与赵佶的艺术风格对比宋徽宗和赵佶的艺术审美和绘画风格存在明显的差异。
宋徽宗的绘画注重细腻和写意,强调色彩和情感的表达,追求一种温婉、细致的美感。
而赵佶则更注重实际和写实,他的绘画作品呈现出深沉、雄奇的特点,给人一种庄重、宏伟的感觉。
此外,宋徽宗更加重视艺术创新和个人风格的突出,他的绘画风格更加独特和个性化。
赵佶则更加注重传承与发扬,他以传统为基础,强调笔墨功力的训练和技法的运用。
宋徽宗花鸟写生集——妙体众形,兼备六法宋徽宗,赵佶,北宋第八代皇帝(1082—1135),是著名的书画家。
他的书与画均可彪炳史册。
其书,首创“瘦金书”体;其画尤好花鸟,并自成“院体”,充满盎然富贵之气。
赵佶倡导文艺,使承继五代旧制的“翰林图画院”又营运了一百多年。
《宣和画谱》记录了他收藏的花鸟画二千七百八十六件,占全部藏品的百分之四十四。
可见其偏爱之深。
《画继》记载赵佶曾写《筠庄纵鹤图》。
“或戏上林,或饮太液,翔凤跃龙之形,擎露舞风之态,引吭唳天,以极其思,刷羽清泉,以致其洁,并立而不争,独行而不倚,闲暇之格,清迥之姿,寓于缣素之上,各极其妙。
”这种赞誉赵佶花鸟画精致、生动传神的文字记载俯拾皆是。
流传至今题为赵佶的大量精美的花鸟画作,则证实了这种记载的真实性。
赵佶的花鸟画,以极其严谨的创作态度,既从形象上充分掌握了对象的生长规律,且以特有的笔调活灵活现地传达出对象的精神特质,达到了高度成熟的艺术化境。
北宋前期黄派画风一统画院,经过一百年的辗转摹拟而显得毫无生气之时,崔白、易元吉奋起改革复兴徐熙画法,黄派暂居下风,但并未退出花鸟画坛,因而使花鸟画得以蓬勃发展。
至北宋晚期,徐、黄两派实际上处于并行发展的势态。
凭赵佶深厚的艺术修养,他对徐、黄两派的技法特点的认识是清醒的。
因此,赵佶的花鸟画是学习吴元瑜而上继崔白,也就是兼有徐熙一派之长。
当然他也并非只学一家,而是“妙体众形,兼备六法”的。
如文献记载那样,时而承继徐熙落墨写生的遗法,时而“专徐熙黄荃父子之美”。
显然,就创作技法而言,徽宗既学吴元瑜、崔白也就是徐熙系统的用笔,又喜黄荃、黄居宷的用色,并力求使两者达到浑化一体的境界。
徐熙野逸,黄家富贵。
徐、黄两派又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趣味。
赵佶作为当朝皇帝,又是极力享受荣华富贵、纵情奢侈的人,对于精工富丽的黄派风格,有他根深蒂固的爱好。
同时,他又处在文人画蔚然兴起之后,必定受到时代风气的熏染。
他的周围又聚集着一群雅好文人生活方式的贵官宗室如王诜、赵令穰等,又与文人画的倡导者之一米芾关系颇为密切。
宋徽宗的书画艺术与主张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文化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出色的书画艺术家。
他的书画艺术兼具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堪称中国书画史上的一朵奇葩。
一、宋徽宗的书画艺术宋徽宗被誉为“书画双绝”,他的书法从“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到“四家”(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怀素),他都有所涉猎,取长补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他的书法刚柔并济,结构严谨,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标志性的楷书“徽熙体”更是被誉为“绝世之作”。
宋徽宗的绘画也同样不可忽视。
他的画风洒脱、灵动,常以碧绿的山水和孤鹤为主题,着重描绘山水之胜,强调画面气势恢宏之感,表达着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宋徽宗的主张宋徽宗的政治理念将文治合于武功,他主张在保持皇权不受侵蚀的同时加强文化教育,提高民众素质,他曾说过:“盖文化者,纲常之柄也。
纲常一失,奸宄必多;练武者,保家卫国之实也。
实一弱,妨礼弊史,恶人必起。
”与传统的封建王朝的以武为主的思想不同,宋徽宗更加重视文化的作用。
此外,宋徽宗也十分注重教育,重建了太学、中书省、东坡书院等文化机构,为数千名士子提供了充分发展的平台。
他还注重敦煌文化、佛教文化等的传承,他亲手藏书、编书、制画,大力倡导书画艺术,让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
三、宋徽宗的影响宋徽宗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书画艺术家,在政治和文化领域也有重大的影响。
他的主张让中国文化得到保护与发展,他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普及教育,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人才。
其主张和作为政治家的实践,不仅得到了当时人民的拥护和赞誉,更是在文化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宋徽宗是一位在历史上拥有深远影响的文化名人,他的书画艺术承袭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他的主张也让中国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在今天仍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
㊀㊀Array赵佶工书画,擅长写瘦金体,尤工花鸟画.他喜欢为自己的绘画作品题诗,现存的带有题画诗的画幅有: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芙蓉锦鸡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祥龙石图»«瑞鹤图»;藏于台北 故宫博物院 的«腊梅山禽图»;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五色鹦鹉图».赵佶现存的题画诗还有«题修竹士女图»«题芭蕉仕女图»«题涤砚士女图»«题团扇士女图»,见于«郁氏书画题跋记»,其画今已不传.要考察赵佶在融通诗画方面的成就,首先应该考量他改革题画诗的书写方式,创造性地作出 三自 的艺术举措.我国唐五代㊁北宋前期的题画诗,都是另纸书写的,并不题在画面上.画面题款,只用小字书写画家姓名于画象间.米芾«画史» 李昇山水一帧 条云: 松有三十余株,小字题松身曰: 蜀人李昇. 又, 范宽师荆浩 条云: 因重背入水,于左边石上有 洪谷子荆浩笔 字,在合绿抹石之下. 清人钱杜«松壶画忆»说: 画上款识,唐人只以小字藏树根石罅,大约书不工者,多落纸背. 赵佶继承我国民族文化优秀传统,也汲取域外文化艺术的营养,首次将题画诗书写在自己的画幅上.他选取自己画幅的空白处,用瘦金体书写一首自己创作的题画诗.像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芙蓉锦鸡图»,在画幅右部双蝶和芙蓉画之间,正好有一方空白,赵佶的诗便题写在那里.赵佶这种自画㊁自己写诗㊁三自 艺术举措,在我国诗画融通史上,第书㊁画这三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构成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起着两大艺术功能:一㊁便于诗画,一边读诗,运用诗画对读的审美方法,观照诗,深入体味诗与画的相互补充和渗透,,读画人自然会有更多的㊁更深的心灵㊁情..不同的字体㊁笔意,不同的题写方式,造成不.题诗与画面的具象㊁笔墨㊁色彩㊁布局㊁意产生齐整美㊁平衡美㊁参差美和灵动美,题诗的笔法与画幅的笔意和谐统一,真正达到书画艺术的融合与渗透,营造水乳交融㊁和谐调合的美学境界.其次,赵佶在画院考试中,创导诗画融通的风气,他以唐诗为试题,考试绘画人的技能,选拔画学人才.邓椿«画继»卷一 圣艺 有这样的记载:始建五岳观,大集天下名手,应诏者数百人,咸使图之,多不称旨.自此以后,益兴画学,教育众工,如进士科,下题取士,复立博士,考其艺能. 所试之题,如 野水无人度,孤舟尽日横 ,自第二人以下,多系空舟岸侧,或拳鹭于舷间,或栖鸦于篷背.独则不然,画一舟人,卧于舟尾,横一孤笛,其意以为非无舟人,止无行人耳,且以见舟子之甚闲也.又如 乱山藏古寺 ,魁则画荒山满幅,上出幡竿,以见藏意.余人乃露塔尖或鸱吻,往往有见殿堂者,则无复藏意矣.南宋人陈善的«扪虱新话»亦曾记述过一例,说:旧时以唐人诗 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之句试画工, 众工竞于花卉上妆点春色,皆不中选.惟一人于危亭缥缈㊁绿杨隐映之处,画一美妇人,凭栏而立,众工遂服. 邓椿«画继»卷六 战德淳传 云: 战德淳,本画院人,因试 蝴蝶梦中家万里 题,画苏武牧羊,明人唐志契«绘事微言 名人画图语录»画学人才的故事,云: 政和中,徽宗立画博士院,每召名公诗句试之.尝以 竹锁桥边卖酒家 为题,唐但于桥头竹外,挂一酒帘,上喜得其 锁 字意.又试 香,众皆画马画花,有一人但画数蝴蝶飞逐马后,上亦喜之.赵佶借帝王之力,倡导用唐人诗意作画,既可提高人艺术的审美意念,又可培养画家融诗意入画的创作能力.我国画家大都喜欢以诗意(特别是唐诗)作画.易图»,取唐高骈«步虚词» 清露研朱点得易 诗意入画;秋色图»,取刘长卿«陪王明府泛舟» 山含秋色近,画;元倪瓒«新雁题诗图»,取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 诗意入画.还有些画家,直接标明自己取唐诗意作画,如邵僧弥画«唐人诗意图»,盛茂烨«唐诗山水图册»等等,其例实在太多,不胜枚举.我国画家融诗意入画的自觉精神极高,这不能不归功于赵佶.再次,赵佶用自己的创作实践,画出许多 画中有诗 的绘画作品,又写了不少题画诗,贯彻自己的画学思想,自觉地融通诗画艺术.汤垕«画鉴»: 徽宗性嗜图画,作花鸟㊁山石㊁人物入妙品,作墨花墨石,间有入神品者.历代帝王能画者,至徽宗可谓尽意. 赵佶现存画幅«腊梅山禽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祥龙石图»,妙想天成,富有诗意.邓椿记载他画过不少鹤画,翔凤跃龙之形,警露舞风之态,祥光瑞气浮动于缥缈间, 使览之者欲跨汗漫,登蓬瀛,飘飘焉,峣峣焉,若投之合而隘九州也. («画继»语)他的题画诗,更是处处体现出他的融通诗画艺术的画学思想.«题芙蓉锦鸡图»诗云: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题诗先写画面景物,紧扣画题,具体而细致地摹写画面上芙蓉盛开和锦鸡艳丽的形象,很有真实感.诗的第三句,由画面宕开,论说鸡的 五德 ,体现出 比物以德 的自然审美观念.古人认为鸡有五德,»说: 首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鸡有此五德. 结句更是借着,宣扬北宋王朝五德俱全,可以与周朝 成康盛世 相媲美.«诗经 大雅»中的篇名,«毛诗序»说它是歌颂周成王 守,后世用它代称太平盛世.本诗先写画面具象,再写观感,,诗意不是赞美画艺,却是借画寄意,表达出画家.«题腊梅山禽图»,诗云:,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写画上的花鸟.赵佶不是简单地描写它们的形态㊁色泽,他用 矜逸态 的诗歌意象,传神地表现山禽白头翁停留在清香的腊梅枝上,自由安详,闲情逸态,颇有点自负的样子,读画人仿佛听到了它的鸣叫声.画面上腊梅初绽,粉蕊呈露,摆弄着轻柔的身姿,散发着清馨的香气,诗人着一 弄 字,境界全出,将腊梅的风韵,逼真地传达出来.诗的下半首,由鸟名 白头翁 生发立意.阮籍«吟怀»诗: 丹青着明誓,永世不相忘. 赵佶藉阮诗诗意,说朋友间已经有坚贞不渝的信约,因此指着丹青上的白头翁,表白千年不变的心志.这里,巧借双关语意,含蕴深秀,表达自己画作这幅«腊梅山禽图»构思立意的初衷.画里有诗意,诗里有画意,两者相互渗透,融合无垠.赵佶首次在画面题诗,开一代风气;他创导以唐诗诗意作画,选拔画学人才,开创画学新局面;他作画题诗,努力融通诗画艺术.赵佶为我国诗画艺术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他在我国诗画融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艺术品知识北宋赵佶柳鸦芦雁图“柳鸦”段上海博物馆藏北宋赵佶五色鹦鹉图波士顿美术馆藏(传)北宋赵佶芙蓉锦鸡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余辉兼探《五色鹦鹉图》卷宋徽宗赵佶的统治思想是以儒家为表、道教为本,他尊崇道家的谶语、听信乱臣的谗言。
他一生都沉溺于掌管宫廷各类艺事,并将大量的精力花费在书画创作上。
他的绘画,有一些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产物,有一些是以艺术手段进行政治祈祷,这必然与宗教发生了联系。
宋徽宗赵佶的统治思想是以儒家为表、道教为本,他尊崇道家的谶语、听信乱臣的谗言。
他一生都沉溺于掌管宫廷各类艺事,并将大量的精力花费在书画创作上。
他的绘画,有一些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产物,有一些是以艺术手段进行政治祈祷,这必然与宗教发生了联系。
崇道为本的统治思想赵佶(1082-1135年)出生于元丰五年的宋宫里,其生日正是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
其母在怀他之前,其父神宗曾去秘书省赏阅南唐李后主的肖像,生赵佶时,神宗又梦见李后主前来拜谒,使后来的宋徽宗“文彩风流,过李主百倍”。
这虽然是带有迷信色彩的传说,但却暗示了赵佶的命运与李煜何其相似。
赵佶是宋代第八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第五代孙,神宗赵顼的第十一子、哲宗赵煦的弟弟。
元丰八年(1085年),三岁的赵佶被封为宁国公,后又被封为遂宁郡王。
元祐八年(1093年),赵佶被封为端王,时年十一岁。
《宋史》贬斥他为人“疏斥正士,狎近奸谀”,为政“怠弃国政,日行无稽”,为艺“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从政治到艺术,给予彻底否定。
事实上,宋徽宗在历史上的作用,唯一积极的一面是客观地推动了宋代宫廷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这时的宫廷绘画获得了空前的业绩,妥善保存、著录了一大批历代先贤的法书名画。
作为一个宫廷文化的管理者和一个艺术家,他充满了睿智和才情,是中国历史上罕有的艺术家。
从历史的高度来看,宋徽宗重在管理宫廷文化机构而忽略掌管国家社稷,以宫廷艺术的进展代替民族兴旺,必定会走向事物的反面,而这正是宋朝长达一个半世纪片面“文治”的结果,“文治”的极端化必然会出现弊端,即“艺治”削弱了政治。
宋徽宗画鸟的画法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皇帝,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领袖,还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家,善于绘画。
他的画作以山水、花鸟为主,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他画鸟的技巧。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宋徽宗画鸟的画法。
一、研究鸟的外形和特性宋徽宗画鸟非常注重对鸟类外形和特性的研究。
他经常观察鸟类栖息、飞翔、觅食、啄木等行为,因此他的画作往往非常细腻、传神。
在画鸟之前,他会先对所要画的鸟类进行认真观察和研究,包括鸟的外形、身体构造、羽毛特点、姿态习性、飞翔方式等方面,这些研究非常有利于他准确地、生动地描绘鸟类。
二、运用线条描绘鸟的造型在描绘鸟的造型时,宋徽宗非常擅长运用线条,他会将线条起承转合地运用,用线条的起伏、粗细、长短来表现鸟的形体特点、羽毛纹理和轮廓线条。
宋徽宗的鸟画线条多呈波浪状,给人以柔和、流畅的感觉,同时也能表现出鸟类柔软的羽毛和丰满的肌体。
三、色彩运用的技巧宋徽宗的鸟画往往在色彩运用上非常注重自然和真实,他运用中性颜色,如灰色、棕色、黑色等来描绘鸟类的羽毛、亮面以及行动轮廓线,同时在适当的位置上运用适量的鲜艳的颜色。
在画画过程中,他经常使用淡彩法,通过透明的颜色附着在已经画好的基色上,来表现出鸟类的轮廓和羽毛的层次感。
四、注意背景的处理宋徽宗的鸟画在背景的处理上非常考究,他认为一个好的背景能为鸟类的画面增添生动和韵味。
他通常会在画作的左右两侧,为画中的鸟物营造一个自然舒适的环境,如会在画作中描绘树和花等植物,或是湖水或云彩等自然景象,来营造出整个画面的气氛。
以上就是宋徽宗画鸟的画法,他在画鸟方面的技巧和成就令人钦佩,他对鸟的研究和描绘,使得他的画作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和艺术价值。
宋徽宗的绘艺术南宋的文人派南宋时期,绘画艺术在文人雅士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重视。
作为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宋徽宗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出色的绘画家。
他的绘艺术形成了南宋时期文人派的特点。
徽宗皇帝的绘画作品无疑是他在艺术领域的杰作之一。
他精通绘画技巧,对中国绘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徽宗皇帝擅长山水画,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观。
他运用写意的手法,以简洁、含蓄的线条勾勒出山水景色,寓意深远且意境优美。
徽宗皇帝的作品以山水为主题,通过富有个性的构图和独特的笔墨技法,展现出他的情感表达和世界观。
他的作品具有清新、纯净的艺术风格,给人以超脱尘俗的美感。
除了徽宗皇帝,南宋时期还有许多其他的文人艺术家,他们同样在绘画艺术中有着卓越的成就。
南宋时期的文人派,强调个性和情感的表达,以及注重自然和虚实的结合。
他们不拘泥于传统的绘画规范,注重充分发挥个人的创作能力,追求自由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南宋时期的文人艺术家们善于通过绘画作品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他们常常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法和细致入微的描绘,传达出自己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理解。
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出对自然美和人文情感的追求,体现了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的理念。
南宋时期的文人艺术家们对高古绘画风格有着深刻的研究。
他们追求笔法的精妙,善于运用墨色和构图的技巧,使作品更具艺术感和观赏性。
他们通过对古代绘画作品的学习和模仿,将自己的创新与传统相结合,形成了独特而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
文人派的绘画艺术不仅展现了南宋时期的文化和艺术水平,也对后来的绘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们的作品融入了诗词、音乐和书法的元素,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魅力。
南宋时期的文人派绘画,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人文理念的体现。
总之,宋徽宗作为南宋时期的重要文人艺术家,他的绘艺术与南宋的文人派共同构成了南宋时期绘画的重要风格。
他们注重情感表达、追求自然美和人文情感的和谐共生,同时承袭了高古绘画的传统,形成了独特而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
宋徽宗赵佶的10幅传世名画宋徽宗赵佶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才华横溢的皇帝,他不仅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还对绘画艺术有着极高的造诣。
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传世名画,今天我们来介绍其中的10幅作品。
第一幅是《溪山行旅图》。
这幅画描绘了一位文人背着书包,手持拐杖,沿溪而行,身后是起伏的群山和流动的溪水。
整幅画色彩鲜明,笔触细腻,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突显了徽宗皇帝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闲逸生活的向往。
第二幅是《清溪带石图》。
这幅画以水墨为基调,画面以清澈的溪水和嶙峋的奇石为主要内容。
徽宗皇帝通过这幅画展现了他对于自然山水的独特见解和对石头的痴迷。
画面精心安排,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如同亲临其境的感觉。
第三幅是《唐宫春色图》。
这幅画绘制了一幅极具气势的唐宫春色,画中有花团锦簇、楼阁亭台的繁华景象,给人一种豪华壮丽的感觉。
徽宗皇帝通过这幅画展示了他对唐代文化的向往和对历史的追溯。
第四幅是《鹿鸣图》。
这幅画以景物为主,在画面中描绘了数只鹿在林间田野中奔跑嬉戏的场景。
徽宗皇帝以生动的线条和细致的描绘,将鹿的自然活泼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幅是《木兰诗卷》。
这幅画描绘了木兰从军的英勇事迹,在画中可以看到木兰骑马穿行在战场上,英姿飒爽。
徽宗皇帝通过这幅画赞颂了木兰的英勇和女性的的坚毅。
第六幅是《云岭图》。
这幅画以云岭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自然山水风光。
徽宗皇帝通过这幅画以自然山水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安逸的向往。
第七幅是《冰轮图》。
这幅画以冰轮为主题,描绘了冰雪覆盖的湖泊上游人戏冰轮的景象。
徽宗皇帝通过这幅画展示了对冬季景色的独特审美和对寒冷气候下的人们娱乐活动的关注。
第八幅是《双鹤图》。
这幅画以两只白鹤为主要内容,画面布局合理,给人一种和谐平静的感觉。
徽宗皇帝通过这幅画展示了对白鹤的喜爱和对和平、祥和的向往。
第九幅是《桃花源图》。
这幅画以桃花为主,描绘了一幅桃花盛开的乡村田园景色。
徽宗皇帝通过这幅画展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乡村的喜爱。
【千古⼀帝】宋徽宗绘画全集(100幅⾼清)80G原图发放(最全版本)【汉唐书院内部⾼清资料】向汉唐成员发放(第九期)详情请见⽂章结尾赵佶(1082-1135),北宋徽宗皇帝,在位⼆⼗五年,(1082-1135)。
在他主政时期,奸⾂当道,穷奢极欲,国库空虚,民不聊⽣,内忧外患,纷⾄踏来。
宣和七年(1125)⾦兵南下,年底,传位与赵桓(钦宗),⾃称太上皇。
靖康⼆年(1127)被⾦兵所俘,与⼉⼦⼀起沦为亡国之君,最后后死于五国城(今⿊龙江依兰)。
本⽂主要收录了⽬前宋徽宗存世所有作品(包括存疑作品)本⽂⽬录:宋徽宗赵佶芙蓉锦鸡图北京故宫博物院宋徽宗赵佶瑞鹤图辽宁省博物馆北宋赵佶花鸟图绢本宋徽宗赵佶桃鸠图⽇本东京国⽴博物馆藏宋徽宗赵佶听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徽宗赵佶(传)梅⽵聚禽图台北故宫博物院宋徽宗赵佶⽂会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宋徽宗蠟梅⼭禽台北故宫藏传宋徽宗溪⼭秋⾊圖軸台北故宫藏宋徽宗赵佶⽔仙⼩禽图北宋宋徽宗(传)红蓼⽩鹅台北故宫藏宋徽宗赵佶梅花绣眼图页故宫博物院藏宋徽宗赵佶写⽣珍禽图卷宋赵佶鸲鹆图轴纸本⽔墨南京博物馆藏赵佶腊梅双禽图页四川省博物馆藏宋徽宗摹张萱捣练图波⼠顿美术馆藏宋徽宗摹张萱虢国夫⼈游春图卷辽宁省博物馆宋徽宗赵佶四禽图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北宋赵佶(宋徽宗)五⾊鸚鵡图卷宋徽宗赵佶祥龙⽯图北京故宫博物院宋徽宗赵佶⽵禽图美国⼤都会艺术博物馆宋徽宗赵佶柳鸦芦雁图上海博物馆藏宋徽宗池塘秋晚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徽宗赵佶雪江归棹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以下为宋徽宗存世所有作品(包括存疑作品)宋徽宗赵佶瑞鹤图辽宁省博物馆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局部)辽宁省博物馆宋徽宗赵佶芙蓉锦鸡图北京故宫博物院宋徽宗赵佶芙蓉锦鸡图(局部)关于绘画创作,赵佶在注重对被描绘对象细致⼊微的再现的同时,还要求画⾯蕴含诗歌的意境,令⼈观之有回味⽆穷的艺术体验,《芙蓉锦鸡图》⽆疑完美地体现出这位极具艺术修养的皇帝的美学思想。
全图所⽤双钩法线条细劲,不仅花卉枝叶和锦鸡造型准确,芙蓉为锦鸡所压的低垂摇曳之态也能如实体现,加之⾊彩晕染得层次清晰,浓淡相宜,富丽堂皇中蕴涵端庄典雅的⽓质,堪称“形神兼备,曲尽其妙”。
美术学科课程教学方案《中国美术史》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并把握宋徽宗在绘画以及书法上的艺术特色及成就,进一步理解在文化大力发展的宋代宫廷美术在统治阶级干预下呈现的发展态势。
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宋徽宗创建的我国古代第一所属学校性质的美术教育机构所具备的教育理念及教育体制。
教学重点:1.宋徽宗花鸟画特色2.画学的建设、教育理念及制度教学难点:宫廷画院美术教育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片演示法讨论法视频资料演示法教学内容:宋代从建国之初就在五代、南唐画院的基础上建立了翰林图画院,画院在两宋时期十分繁荣,并在宋徽宗时期达到了鼎盛。
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1135年),神宗11子,哲宗弟。
北宋第八代皇帝。
在位25年,当政期间昏庸无道,重用蔡京、童贯、高俅等奸臣,横征暴敛,骄奢淫逸,激起了宋江、方腊等分农民起义,最终导致靖康之变,被金朝所虏,押解北上。
后死于金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在中国2000多年封建历史364位皇帝中,宋徽宗是最赋艺术气质、最才华横溢的皇帝。
一、宋徽宗的艺术成就宋徽宗赵佶本人在绘画史上就是一个杰出的画家。
赵佶初登基时,就对周围人说:“朕万几余暇,别无它好,惟好画耳”。
他在未作皇帝之前就经常与驸马王洗等人有所往来,对绘画情有独钟,且有一定造诣,以致青年时期便“盛名声誉在人间”。
在艺术方面他可谓是一代宗师,他精书法,能作诗填词,对于金石考古也有一定的研究,在绘画方面,能画人物、山水,花卉翎毛尤为专精, 元汤垕在《画鉴》中赞道:“历代帝王能画者,至徽宗可谓尽意”,他还运用权力推动和发展绘画艺术,使中国的绘画展现出辉煌的成就。
绘画成就:绘画方面,宋徽宗可算得上是全才,花鸟、人物、山水上均有成就,尤其是在花鸟上成就最高。
1、花鸟其画风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用浓丽的色彩精工绘制而成,极具“黄家富贵”的传统,一派艳丽富贵的情调。
他的这种风格对画院的画家影响很深,如韩若拙,每画一只鸟,自嘴到尾皆有名称,连鸟的羽毛都有一定数目。
《瑞鹤图》《芙蓉锦鸡图》另一种是用水墨渲染而成,崇尚清淡的笔墨情趣,这是从徐熙、易元吉、崔白等人处接受来的画法。
在他绘事启蒙的时候,深受王晋卿、赵大年以及吴元瑜、黄庭坚等人的影响,特别是经过吴元瑜的传授,继承了崔白的风格。
《柳鸦芦雁图》《腊梅山禽图》两种画法又各有粗细、工拙、繁简的不同。
他的创作“独于翎毛尤为注意,多以生漆点睛, 隐然豆许,高出纸素,几欲活动,俗史莫能也”。
同时运用工整研丽的作风,表现出花和鸟的精神特质,给人以优美高贵和愉快的感觉。
因而形成自己一种独特的风格。
折枝花鸟以小见大,以少胜多,淡墨勾勒,用色柔和,“具天纵之妙、有晋唐风韵”。
2、山水赵佶的山水画传世极少,但有相当的造诣,如《雪江归棹图》是一幅非常美丽的山水画长卷,是他山水画中的代表作。
3、人物《文会图》《听琴图》让学生总结概括宋徽宗绘画的艺术特征?宋徽宗绘画的艺术特色:a.提倡形似、格法创作上提倡“形似”、“格法”,具有相当的写实功底,对物象作尽精入微的描绘,力求表现出对象的自然形态。
b.构思上讲求含蓄巧妙,达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在构思上讲求含蓄巧妙,达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在笔墨技巧上重视传统但又不泥守古法。
“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 给后来的传统绘画以良好影响;当然其绘画也有局限性,“萎靡柔媚之处当舍”(鲁迅语)。
书法成就赵佶除了一些传世的名画外,还有一定数量的书法作品,其作品有《楷书千字文》、《草书千字文》、《草书团扇》、《禾农芳诗贴》、《欲借风霜二诗贴》、《牡丹诗帖》、《怪石诗帖》、《夏日诗帖》、《闺中秋月帖》以及《详龙石图序并诗》、《瑞鹤图序并诗》等大量的绘画题跋和题鉴。
此外还有一部分碑刻书法作品。
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
瘦金体---亦称“瘦金书”或“瘦筋体”,也有“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一种。
他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
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
现代美术字体中的“仿宋体”即模仿瘦金体神韵而创。
二、宋徽宗创立的画学赵吉在美术史上最为有影响的并非是他的绘画,而是他对艺术教育的贡献,他本人不仅是个画家,而且还是个艺术教育家、画院的组织者和教授,他还编选了上千册的《宣和睿览集》,在其当政期间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画家。
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设立了绘画的专业学院――画学,宋国子监画学是中国古代绘画教育史上惟一国立而属学校性质的专科绘画教育机构。
(一)招生考试画院招收学生的时候,无论贵族子弟出身的士流,还是中小地主阶级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杂流,只要合格通过太学法的考试,都可以入学。
其中也会吸收个别优秀的、有一定艺术成就的画工入学。
入学考试多为“诗眼”、“摘悉句”为题的命题创作,考校技法的同时,更注重其画作的气韵和内涵。
要求“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具若自然,笔墨高简为工。
”“夫以画学之取人,取其意思超拔者为上。
”如一命题为“踏花归去马蹄香”。
获得第一名的画家,最能体会诗意,画一群蜂蝶追逐飞奔的马蹄,得意于马蹄之香。
(厉鹗《南宋院画录》)又如“嫩绿枝头一点红,恼人春色不在多。
”其时画手有画花树茂密以描写盛春光景者,然不入选。
惟一人画危亭,美人依栏干而立,口脂点红,傍有绿柳相映,遂入选。
(《兰亭续考》)“野水无人渡,孤舟尽自横”,自第二者下,多系空舟岸侧,或拳鹭于舷间,或栖鸦于蓬背。
独魁则不然,画一舟人,卧于舟尾,横一孤笛。
其意为非无舟人,止无行人耳,且以见舟子之甚闲也。
(邓椿《画继》)“竹锁桥边卖酒家”。
众皆向酒家上著功夫,惟魁但于桥头竹外挂一酒帘。
上喜得锁字意。
(厉鹗《南宋院画录》)“乱山藏古寺”。
魁则画荒山满幅,上出幡竿,以见藏意。
余人乃露塔尖或鸱吻,往往有见殿堂者,则无复藏意。
(邓椿《画继》)“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
应试者多难绘其意趣,此题盖欲形容苏武远使匈奴,梦想归汉之一段情景。
入首选者画苏武牧羊于北海,被毡枕节而卧,双蝶飞飏其上,又画林木扶疏,上有子规,月正当中,木影在地。
(邓椿《画继》)这类试题都需要应试者体会诗中幽邃的意境,准确把握主题,再以精妙的画技将其表现于画面。
这种强调构思奇妙、含蓄的评判规则绝非一般墨守成规的画家所能够达到的。
所以虽应试者摩肩接踵于汴道,“多有不合而去者”,而中魁者往往是能用形象艺术语言表达诗中的神趣,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
这种考试方法虽然出于上层统治者愉悦玩赏的需要,但在客观上促进了宋代绘画艺术文学化的进程,也开启了在绘画中有意识表达一定思想的风气。
北宋末,画中表达的还是古人的意境,经南宋入元,逐渐演变为表达画家自己的思想和心境。
而中国画也由“无我之境”渐变为“有我之境”。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画学和太学里的其它学科一样,在学校里有一套完整系统的教学内容,设置了专业实践课、专业创作课和必修文化课,还设有选修课目。
专业课按《宋史·选举志》记载说:“‘画学’之业,曰佛道、曰人物、曰山水、曰鸟兽、曰花竹、曰屋木(即界画)”等六个专业。
精于绘事的宋徽宗,既是画院的院长,又亲自教授。
他在教学中即严格又具体,他要求学生通过绘画实践课,必须达到一定的目的和要求。
赵佶十分注重如实观察描绘客观事物。
从实践课反映到创作课上来,他提倡对客观事物的描绘达到“形似”。
《画继》中记载这样一件事:“徽宗建龙德宫成,命侍诏图画宫中屏壁,皆极一时之选。
上来幸一无所称,独顾壶中殿前柱廊拱眼斜枝月季花,问画者为谁,实少年新进。
上喜,赐绯,褒赐甚宠;皆莫测其故。
近侍尝请于上,上曰:‘月季鲜有能画着,盖四时朝暮花蕊叶皆不同,此作春时曰中者,无毫发差,故厚赏之。
’”赵佶在实践课和创作课中,十分注重起稿构图的过程,要求画必有稿样。
赵佶在治画学时也比较重视名师指导和临摹名画,他不仅亲授其法,而且“每旬日蒙恩出御府图轴两匣,命中贵押送院以示学人。
”大大增加了学生观摩临画的学习机会。
在必修文化课一环,“以说文、尔雅、方言、释名教授。
说文则令书篆字著音训,余书皆设问答,以所解意,观其能通画意与否。
”使学生掌握字的正确发音,明白、理解诗文的涵义。
除有必修的文化课外,还设有选修课,但在选修课的安排上就出现了鲜明的等级色彩,由于士流和杂流出身的不同,他们可选择的科目也不相同,士流出身的学生可以选择大经或小经。
但杂流出身的学生不能选大经,只能选一小经或律考。
(三)升级制度画学生在画学中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年级设置和升级制度,和太学规定基本一致,其学制班次分成三舍三等,初入学的为外舍,外舍学完后可通过考试升入内舍,再通过考试由内舍升为上舍。
考题和入学时所采用的方式基本一致,也是从古诗中选出佳句来命题考试。
(四)学生待遇通过考试,画院画家按其水平分别授以画学正、待诏、祇侯、艺学、画学生等职位,特别恩宠者赐“绯紫”和“佩鱼”,有的还授以官衔。
宋代统治者对画院画者的待遇比较好,尤其是宋徽宗,对画人的待遇尤为优异。
邓椿《画继》卷十云:“本朝旧制,凡以艺进者,虽服绯紫,不得佩鱼。
政、宣间独许书画院出职人佩鱼,此异数也。
又诸待诏每立班,则画院为首,书院次之,如琴院、棋、玉、百工皆在下。
(中略)又他局工匠支钱,谓之食钱,惟两局则谓之俸,直勘旁支给,不以众工待也,睿思殿日命侍诏一人能杂画者宿值,以备不测宣唤,他局皆无之也。
”课下作业:论述宋代“画学”对比当代美术教育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