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 格式:pptx
- 大小:5.58 MB
- 文档页数:28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定义: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由于栓子进入肠系膜上动脉造成阻塞所引起的疾病。
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口径较大,与腹主动脉呈倾斜夹角,栓子易于进入,故临床上本病较多见,约占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40%--50%.它具有起病急聚,病情凶险的特点,误诊率达90-95%,若延误治疗,病死率高达60-100%。
临床表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便血、腹膜炎体征及休克征象。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治疗早期确诊: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动脉,病情的演变速度与管腔闭塞程度和范围相关。
支持治疗:补足血容量,积极纠正存在的酸中毒,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及安置胃管等;镇痛可用罂粟碱30~60mg/小时输液泵向动脉内持续输入。
抗凝溶栓:主要为尿激酶和链激酶,可以在动脉造影时经导管注入栓塞部位(9小时以内进行,最好在6小时以内),也可以全身使用。
介入治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 (发病12h之内)。
如果已出现腹膜炎症状,则要立即进行剖腹探查。
手术:取栓血管搭桥(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搭桥"手术)肠切除吻合或切除造瘘。
保守治疗疗效不显著,应早行手术探查。
方法有: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若术中发现肠曲已坏死,需做肠切除术。
术后药物抗凝。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护理1、病情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吸氧、皮肤颜色温湿度、出入量,观察患者腹部症状。
腹痛和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以及经过治疗后腹痛、腹胀的变化。
患者有无恶心、呕吐等症状,观察呕吐物的性状、颜色及量。
观察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情况,注意大便颜色、性状等。
体征:患者有无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是否消失。
辅助检查:腹腔穿刺抽出液是否为血性。
如患者出现腹痛、腹胀加重,伴频繁呕吐,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或肛门排出物呈血性,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则提示肠管缺血坏死。
2、活动下肢活动,早期下床活动3、引流管的护理4、皮肤的护理5、防止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记录24小时出入量溶栓后护理: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连接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脉搏,心率,心律变化,有无心律失常的发生,监测血压的动态变化,并应及时复查出凝血时间,警惕发生出血的可能,观察皮肤黏膜,牙龈有无出血。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护理常规相关知识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由于栓子进入肠系膜上动脉造成阻塞所引起的一种危重的急腹症。
栓子多来自心脏,如心肌梗死后的壁栓,心瓣膜病、房颤、心内膜炎等,也可来自主动脉壁上的粥样斑块。
临床表现主要为Bergan三联征:早期症状和体征不对称,器质性心脏病或房颤,胃肠排空障碍如呕吐、腹泻和血便。
该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易导致广泛缺血性肠坏死,且大量血浆渗出,缺血缺氧肠腔内细菌繁殖,易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死亡率高。
护理问题/关键点1 疼痛2 水电解质紊乱3 休克4并发症的观察 5 教育需求初始评估1生命体征2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史3心理、社会、精神状况4家庭支持情况5体重、营养状况6重要脏器功能及过去史、过敏史7腹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疼痛评分,有无腹膜刺激症,有无寒战、高热持续评估1 生命体征和疼痛2 精神面貌及神志改变情况3 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对手术有无思想顾虑,经济承受能力4 专科疾病症状及体征4.1腹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和疼痛评分4.2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量、性状、颜色4.3腹泻的次数,腹泻的量、性状、颜色(多为暗红色血便)4.4肠鸣音的次数,腹部体征,如有无压痛、肌紧张、反跳痛等腹膜刺激症4.5有无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微循环障碍,休克等表现5 实验室检查:注意白细胞分类、计数报告,WBC多在20×109/L~40×109/L,血清LDH、AKP、CK值多有升高6 辅助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是金标准(建议在发病12H内完成),腹部穿刺可见血性液体干预措施1 体位及活动无休克患者宜取半卧位。
2 饮食禁食禁饮。
3 心理护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解除其顾虑,增强信心,使其配合治疗。
4 特殊治疗和药物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抗炎抗凝溶栓对症治疗。
5 胃肠减压的护理5.1观察并记录胃管内引流的颜色、性状、量。
5.2保持负压状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胃管,防止滑脱。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治2例病案汇报1. 引言1.1 引言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罕见但危急的急性腹泻症状。
本文将报道两例患者的病例,以探讨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泻症状,常见于老年人或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的患者。
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腹痛、腹部膨胀、呕吐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确诊。
治疗方面,早期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是主要的选择,可有效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描述两例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过程和并发症,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通过本文的报道,希望能够加深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了解,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2. 正文2.1 病史患者1为男性,63岁,主述腹痛3天,腹胀、腹泻、恶心、呕吐1天,无明显诱因。
既往有高血压史,无手术史。
查体:血压140/90mmHg,心率80次/分,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肝脾未及。
两例患者均无特殊诱因,但患者1有高血压史,患者2存在多种合并症,需要进一步详细检查和综合治疗。
2.2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两例患者均表现为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患者1为男性,65岁,疼痛为持续性剧痛,伴有腹胀感,恶心、呕吐,腹部压痛明显。
患者2为女性,50岁,疼痛为阵发性绞痛,局部可触及腹部包块,伴有恶心、呕吐。
两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部压痛和腹部包块。
部分患者还出现腹部血管杂音和脉前压痛现象。
实验室检查显示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指标异常,提示急性腹部情况。
在临床症状上,患者的表现多样,需要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以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2.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本次病例中,患者在入院后立即进行了腹部CTA检查,发现了明显的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征象。
影像学表现包括肠系膜动脉完全阻塞、相应孤立性肠段血供不足、受累肠管肠壁水肿、部分局部坏死等。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治2例病案汇报1. 引言1.1 病案背景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腹痛急腹症,常见于老年人。
本病是因为肠系膜上动脉或其分支的栓子阻塞而引起肠系膜上血管供血不足或中断,导致肠壁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液高凝状态、心房颤动、外伤等。
临床上症状多样,包括剧烈的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肠鸣等,病情急重,预后差。
早期恶性肿瘤也会诱发本病。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例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疾病的严重程度往往由梗阻的程度、持续时间和部位决定,病变发展迅速,病情凶险,发病率较高。
且临床表现多样,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
加强对本病的了解和认识,对上述病例的诊治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2 病例特点病例特点:本研究共收集了2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患者病历资料。
第一例患者为男性,65岁,主要症状为腹痛、呕吐,伴有腹部明显膨隆;第二例患者为女性,50岁,主要症状为腹痛、恶心,查体发现腹部压痛明显。
两例患者均有明显的腹部症状,但具体的发病原因和病史略有不同。
第一例患者平时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史,长期饮食不规律,体重超标;第二例患者则无明显慢性疾病史,生活方式较为健康。
两例患者均在发病后及时就诊,并接受了相应的治疗措施。
病例特点的比较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及特点,为后续的治疗和疗效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2. 正文2.1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两例患者均为中年男性,分别因腹痛和呕吐入院就诊。
患者1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伴有明显的腹部压痛和肌紧张。
体温37.8℃,心率110次/分,血压140/90 mmHg。
患者2则表现为剧烈呕吐、腹部宽阔压痛,伴有明显腹膜刺激征。
体温38.5℃,心率120次/分,血压150/100 mmHg。
两例患者均出现明显的腹胀、胃肠蠕动减弱等症状,提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可能。
患者1经验纳胃管引流、抗感染治疗和保守治疗后症状减轻,但仍有部分肠段无回潮现象。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治2例病案汇报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急性腹痛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肠壁缺血坏死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本文将结合两例病例,介绍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一、病例1
患者张某,女,65岁,因急性腹痛入院。
患者主诉在夜间突发剧烈腹痛,伴有恶心、呕吐,疼痛部位位于脐部周围并向右下腹部放射。
体格检查时发现患者腹壁紧张,压痛明显,肠鸣音减弱。
术前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经过全面检查,患者的CT血管造影显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影响了肠系膜上动脉的供血。
立即进行了介入手术,经过栓塞部位的血管溶栓治疗,术后患者症状缓解,术后恢复良好,出院时腹部压痛缓解,术后1周复查CT显示无明显异常。
二、病例2
经过以上两例病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以及术前检查和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
对于这一疾病,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其相关知识,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三、诊治经验
1. 临床表现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临床表现以急性腹痛为主,常伴有呕吐、恶心等,腹部体格检查可见腹部压痛、肠鸣音减弱等。
2. 术前检查
CT血管造影是明确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重要手段,其能够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的血管情况。
3. 介入手术治疗
对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介入血管外科手术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介入手术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缓解疾病,术后恢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