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克达拉市概况
- 格式:docx
- 大小:15.72 KB
- 文档页数:1
新疆乡土地理知识要点1.简称:新2.首府:乌鲁木齐3.行政区划:辖3个地级市、6个地区、5个自治州,13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62个县、6个自治县。
①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是沟通新疆南北和连接中国内地与中西亚及欧洲的交通和通信枢纽,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桥头堡和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②克拉玛依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是国家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新疆重点建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克拉玛依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欧亚大陆的中心区域--泛中亚地区的中心区,是世界石油石化产业的聚集区,油气资源储量占全世界的近80%。
③吐鲁番市是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新疆中东部,天山东部山间盆地,又称“火洲”,是中国内地连接中国新疆、中亚地区及南北疆的交通枢纽。
④哈密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新疆东部,是新疆通向中国内地的要道,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和“新疆门户”之称。
⑤昌吉回族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辖自治州,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曾是古代“丝绸之路”新北道通往中亚、欧洲的必经之路,自古为西域咽喉、北疆屏障,是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辖州,“博尔塔拉”系蒙古语,意为“银色的草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边缘,地处欧亚大陆腹地。
⑦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自治州,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地貌分属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东部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等三个地貌区,基本格局呈“U”字形。
⑧阿克苏地区是新疆下辖地级行政区,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天山山脉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是一个以维吾尔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
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辖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地跨天山山脉西南部、帕米尔高原东部、昆仑山北坡和塔里木盆地西北缘,自治州北部和西部分别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1195千米。
第32卷 第3期V o l .32 No .3草 地 学 报A C T A A G R E S T I A S I N I C A2024年 3月M a r . 2024d o i :10.11733/j.i s s n .1007-0435.2024.03.022引用格式:杨 涵,孙慧兰,叶 茂,葛翔宇,等.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草地学报,2024,32(3):859-868Y A N G H a n ,S U N H u i -l a n ,Y E M a o ,e t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V e g e t a t i o nP h e n o l o g y c h a n g e s a n d i t sR e s p o n s e t oC l i -m a t eC h a n g e i n t h eY i l iR i v e rV a l l e y [J ].A c t aA g r e s t i aS i n i c a ,2024,32(3):859-868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杨 涵1,孙慧兰1*,叶 茂1,葛翔宇2,吴 芳1,金晓亮1,伍 蕊1(1.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2.新疆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7)收稿日期:2023-10-07;修回日期:2023-12-06基金项目: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专题(2021x jk k 0406);新疆师范大学青年拔尖人才项目(X J N U Q B 2023-11)资助作者简介:杨涵(1998-),女,汉族,新疆伊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自然资源开发与规划研究,E -m a i l :2236718630@q q.c o m ;*通信作者A u t h o r f o r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 ,E -m a i l :h l s u n x jn u @s i n a .c o m 摘要:本文基于2001 2021年MO D I SN D V I 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T I M E S A T 软件提取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参数,结合S e n 趋势分析㊁M K 检验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气温㊁降水)变化的响应㊂结果表明:伊犁河谷植被生长季始期(S t a r t o f t h e g r o w i n g se a s o n ,S O S )㊁生长季末期(E n dof t h eg r o w -i n g s e a s o n ,E O S )㊁生长季长度(L e n g t ho f g r o w i n g s e a s o n ,L O S )主要集中在45~113d ,290~335d ,186~279d ,海拔每上升100m ,S O S 约推迟1.9d ,E O S 提前1d ,L O S 缩短2.9d ㊂S O S 呈提前的像元占79.91%;E O S 呈推迟的像元占81.64%;L O S 呈延长和缩短的像元占31.89%,26.39%㊂1000m 以下草原S O S 最早且提前天数最多(61.5d );1000m 以上草原E O S 提前天数最多(34.8d ),阔叶林仅提前7.6d ㊂S O S 受2,3月气温及1,2月降水影响,3月气温升高使S O S 提前;E O S 与8月气温正相关,与9月降水负相关㊂本研究为伊犁河谷的植被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㊂关键词:植被物候;气候变化;响应;伊犁河谷中图分类号:Q 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435(2024)03-0859-10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V e g e t a t i o nP h e n o l o g y C h a n g e s a n d I t sR e s po n s e t o C l i m a t eC h a n g e i n t h eY i l iR i v e rV a l l e yY A N G H a n 1,S U N H u i -l a n 1*,Y E M a o 1,G EX i a n g -y u 2,WU F a n g 1,J I N X i a o -l i a n g 1,WU Ru i 1(1.S c h o o l o fG e o g r a p h y a n dT o u r i s m ,X i n j i a n g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U r u m q i ,X i n j i a n g 830054,C h i n a ;2.S c h o o l o fG e o g r a p h ya n dR e m o t eS e n s i n g S c i e n c e s ,X i n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U r u m q i ,X i n j i a n g 800017,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 t h i s p a p e r ,b a s e do nMO D I SN D V I d a t a a n dm e t e o r o l o gi c a l d a t a f r o m2001t o 2021,w e e x t r a c -t e d t h e v e g e t a t i o n p h e n o l o g yp a r a m e t e r s o f t h eY i l i R i v e rV a l l e y u s i n g TI M E S A Ts o f t w a r e ,a n d c o m b i n e d t h em e t h o d s o f S e n t r e n d a n a l y s i s ,M -Kt e s t ,a n db i a s c o r r e l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t o s t u d y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v e g e t a t i o n p h e n o l o g y c h a n g e s i nt h eY i l iR i v e rV a l l e y a n d i t s r e s p o n s e t o t h e c h a n ge sof t h ec l i m a t e (a i r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S t a r t o f t h eg r o w i n g se a s o n (S O S ),E n dof t h eg r o w i n g s e a s o n (E O S ),a n dL e n g t ho f g r o w i n g s e a s o n (L O S )o f th ev e g e t a ti o n i nt h eY i l iR i v e rV a l l e yw e r em a i n l y c o n c e n t r a t e d i n 45~113d ,290~335d a n d 186~279d .F o r e v e r y 100mo f e l e v a t i o n r i s e ,S O S w a sd e l a y e db y 1.9d ,E O Sw a s a d v a n c e d b y 1d ,a n dL O Sw a s s h o r t e n e d b y 2.9d .S O S s h o w e d 79.91%o f t h e i m a g e e l e m e n t s t h a tw e r e a d v a n c e d ;E O S s h o w e d 81.64%o f t h e i m a g e e l e m e n t s t h a tw e r e d e l a ye d ;a n d L O S s h o w e d 31.89%a n d26.39%of t h e i m ag e e l e m e n t s th a tw e r e l e n gt h e n e da n ds h o r t e n e d .G r a s s l a n d b e l o w1000mo f a l t i t u d eh a s t h e e a r l i e s t S O S a n d t h e h i g h e s t n u m b e r o f d a y s i n a d v a n c e (61.5d );gr a s s -l a n d a b o v e 1000mo f a l t i t u d eh a s t h eh i g h e s t n u m b e r o f d a ys a h e a d (34.8d )f o rE O S ,a n db r o a d l e a f f o r -e s t s h a v eo n l y 7.6da h e a d .S O S w a s i n f l u e n c e db y F e b r u a r y a n d M a r c ht e m p e r a t u r e sa n dJ a n u a r y an d F e b r u a r y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w i t hh i g h e r t e m p e r a t u r e s i n M a r c ha d v a n c i n g S O S ;E O S w a s p o s i t i v e l y co r r e l a t e d w i t hA u g u s t t e m p e r a t u r e sa n dn e g a t i v e l y c o r r e l a t e dw i t hS e p t e m b e r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T h i ss t u d ypr o v i d e sa草地学报第32卷s c i e n t i f i c b a s i s f o r t h e c o n s e r v a t i o no f v e g e t a t i o n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e c o l o g i-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 t h eY i l iR i v e rV a l l e y.K e y w o r d s:V e g e t a t i o n p h e n o l o g y;C l i m a t e c h a n g e;R e s p o n s e;Y i l iR i v e rV a l l e y植被物候是植被在环境因子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周期性自然现象,植被物候期反映了植物自身不断适应环境变化而形成的生长发育规律[1]㊂I P C C ‘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告[2]指出,全球气温已比工业化水平前高出大约1ħ㊂为了适应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变化,植被物候期也将产生改变,植被对气候变化敏感的响应,使之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3]㊂同时,植被物候不仅反映了植被生长的动态变化,也能揭示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过程㊂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植被物候变化逐渐成为当前地理学研究热点[4-5]㊂因此,研究植被物候的变化特征,并分析物候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有助于明晰植被的变化规律和区域间差异性,加深对植被-气候关系的了解㊂传统的物候观测方法仅针对某个或多物种所进行的定点观测,虽然数据精确度高,但无法进行大尺度的物候观测[6-7]㊂基于遥感技术监测植被物候的研究已经趋向成熟,MO D I SN D V I等遥感产品为物候研究提供了时间序列长㊁覆盖面积广㊁空间连续性强的数据,使物候研究能够从不同的时空尺度定量分析植被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变化特征,为缺少地面观测的区域提供了数据支持和补充,植被物候研究也从单个植株扩展到了整个植被生态系统[8-10]㊂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了植被物候研究并得到了相应的成果㊂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不同区域植被物候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㊂气候变化在垂直方向以及沿纬度方向都显著影响着植被生长季始㊁末期[11-12]㊂邓晨晖等[13]研究发现,秦岭山地北坡生长季始期较早而南坡较晚,南坡生长季末期比北坡晚,通过结合海拔梯度分析发现,在海拔2700m以上的区域,生长季始期㊁生长季末期及长度均随着海拔升高波动幅度增强;邵周玲等[14]研究发现,米仓山植被物候沿海拔梯度的分布存在明显分界线,2000m以下区域,植被物候随海拔升高而显著推迟或缩短,2000 m以上区域物候变化则较为平缓,植被生长季始期提前主要受3月气温和4月降水的影响,生长季末期提前受10月降水的影响;P i a o等[15-16]发现,我国温带植被生长季始期提早是因为温度不断升高;何宝忠等[17]研究发现,新疆植被生长季始期呈现由南向北逐渐提前的纬向特征,并且随着海拔升高,生长季末期提前,生长季长度缩短,生长季始期受春季气温和上一年冬季降水影响显著,生长季末期受夏秋季降水影响显著㊂因此,在区域尺度上,植被物候变化趋势随海拔分布状况以及受气候变化影响还存在较大差异性和不确定性㊂目前,国内学者利用遥感数据重点针对我国北方[18]㊁中东部[19-20]㊁内蒙古[21]等大范围区域植被物候变化进行了研究,但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小流域范围内长时间序列的植被物候变化研究亦不容忽视㊂新疆伊犁河谷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22]㊂作为典型的山地-绿洲生态系统,伊犁河谷内部植被分布不均且差异较大,存在低海拔区域耕地人为扩张较大,森林草甸显著退化等问题,植被的天然生境状况不容乐观㊂同时, 三山夹两谷 的复杂地貌轮廓㊁内部较大的海拔差异以及受西风带影响,使大西洋㊁巴尔喀什湖等温暖潮湿的气流易进入此地[23],伊犁河谷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极其敏感,使之成为了研究植被物候与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的理想场所㊂因此,本文利用2001 2021年M O D I SN D V I和气候数据,结合S-G滤波法和动态阈值法,提取伊犁河谷植被物候生长季始期㊁生长季末期及生长季长度,揭示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变化趋势,并对不同植被类型㊁不同海拔梯度的植被物候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气象数据分析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伊犁河谷生态环境建设㊁防灾抗旱㊁天然植被的保护提供参考依据㊂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区概况伊犁河谷(80ʎ09'~84ʎ56ᵡE,42ʎ14'~44ʎ50ᵡN)位于中国天山山脉西部,三面环山,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河谷内部海拔落差较大,分为中部低海拔平原区和边缘高海拔山地,包含伊宁市㊁可克达拉市㊁霍尔果斯市㊁伊宁县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中简称察县)㊁霍城县㊁巩留县㊁新源县㊁昭苏县㊁尼勒克县,全域总面积约5.5ˑ104k m2㊂河谷内气候温和湿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4ħ,年降水量417.6m m㊂受春季西风气流影响,水汽遇冷,在山前地带形成丰富的降水,迎风坡可达到600~800 m m,而西部的河谷平原区的平均降水也在200~068第3期杨 涵等: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350m m ,因此伊犁河谷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㊂伊犁河谷也是亚欧大陆干旱地带的一块 湿岛 ,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草原辽阔,森林面积18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6%,享有"塞外江南"之美誉㊂图1 研究区地形与主要植被类型分布F i g .1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t o p o g r a p h y a n dm a j o r v e g e t a t i o n t y p e s i n t h e s t u d y ar e a 1.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1.2.1 N D V I 数据 本文利用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 o r m a l i z a t i o nd i f f e r e n c ev e g e t a t i o ni n d e x ,N D V I )提取植被物候㊂M O D I SN D V I 数据来源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 A S A )提供的M O D 13Q 1数据集,时间跨度为2001年1月 2021年12月,空间分辨率为250m ,时间分辨率为16d ,共483幅影像㊂对数据进行掩膜㊁裁剪等预处理,并重采样至1k m ㊂1.2.2 气象数据 为了评估植被物候对气候的响应,采用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24-25]提供的中国逐月平均气温㊁降水数据集,空间分辨率为1k m ,时间跨度为2001年1月 2021年12月,共252期数据㊂利用掩膜提取与N D V I 范围相同的数据集㊂1.2.3 高程数据 本文采用地理空间数据云(h t -t p://w w w.G s c l o u d .c n )提供的A S T E R G D E M 30m 分辨率高程数据,对数据进行掩膜㊁裁剪等预处理,并重采样至1k m ㊂1.2.4 植被类型数据 本文采用的植被类型图为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h a t t p:w w w.r e s d c .c n )提供的‘1ʒ1000000中国植被集“,经掩膜提取及重分类,获得伊犁河谷植被类型分布图㊂1.3 研究方法1.3.1 植被物候提取方法 首先,选择值域在5%~95%区间的N D V I 数据,利用S G (S a v i t z k yG o l a y)滤波法对伊犁河谷2001 2021年MO D I S N D V I 数据平滑降噪处理㊂再利用T I M E S A T [26]软件中动态阈值法提取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参数,将N D V I 增长或下降到当年N D V I 振幅一定比例的时间定义为生长季始期或生长季末期,在此将该比例设为20%[19,27]㊂依据这种方法逐像元提取伊犁河谷2001 2021年植被物候参数,即生长季始期(S t a r t o f t h e g r o w i n g se a s o n ,S O S )和生长季末期(E n dof t h eg r o w i n g se a s o n ,E O S ),生长季末期与生长季始期之差即为生长季长度(L e n g t hofg r o w -i n g s e a s o n ,L O S )㊂采用儒略日[28]对伊犁河谷植被物候期进行换算,即植被各物候表示为距当年1月1日的实际日数㊂1.3.2 植被物候时空变化 T h e i l S e n M e d i a 趋势分析计算长时间序列伊犁河谷物候参数S O S ㊁E O S 和L O S 的变化趋势[29],M a n n K e n d a l l 统计检验广泛应用于长时间序列的数据检验中,具有能够排除较多的异常值干扰并且无需检验数据的分布等特点[30]㊂S e n 趋势分析和M K 检验在MA T -L A B 中运算㊂本文利用S e n 趋势分析对伊犁河谷植被生长季始期㊁末期和生长季长度进行划分(TS e n )㊂当T S e n >0,表明植被物候期呈推迟或延长趋势;反之T S e n <0,表明植被物候期呈提前或缩短趋势㊂同时,结合M K 显著性检验(99%,95%置信区间),将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年际变化趋势划分为以下等级:极显著提前或缩短(T s e n <0,P <0.01);极显著推迟或延长(T s e n>0,P <0.01);显著提前或缩短(T s e n<0,0.01<P <0.05);显著推迟或延长(T s e n>0,0.01<P <168草 地 学 报第32卷0.05);不显著提前或缩短(T s e n <0,P >0.05);不显著推迟或延长(T s e n >0,P >0.05);无变化(T s e n =0,P >0.05)㊂1.3.3 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本文利用MA T L A B 对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参数与季前和年均气温㊁降水进行偏相关分析㊂多元相关分析中,简单的相关分析无法真实反映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偏相关能够在排除其余变量的影响下计算两个变量间的相互关系㊂公式如下:R x y =ðni =1[(x i -x -)(y i -y )]ðni =1(x i -x )2ðni =1(yi -y )2式中,R x y 为气候因子与植被物候的线性相关系数;x i 与y i 分别为x ,y 两变量第i 年的值;x 和y 分别表示两变量n 年的平均值;n 为累积年数㊂基于线性相关系数的计算结果,偏相关系数计算公式:R x y ,z =R x y -Rx z R y z(1-R 2x z ) (1-R 2y z )式中,R x y ,z 为自变量z (降水或气温)固定后因变量x (物候)与自变量y (降水或气温)的偏相关系数㊂2 结果与分析2.1 伊犁河谷植被多年平均物候期为研究伊犁河谷植被物候的空间变化格局,计算了2001 2021年植被S O S ㊁E O S 以及L O S 的多年平均值(图2)㊂结果表明,伊犁河谷植被S O S 集中在45~113d ,平均为70.6d㊂其中,可克达拉市㊁伊宁市㊁霍尔果斯市南部㊁伊宁县南部㊁察县北部㊁巩留县东北部㊁尼勒克县西南部和新源县西北部㊁特克斯县北部等地部分河谷低海拔区域植被S O S 开始较早,集中于63d (3月初)之前;昭苏县大部分㊁特克斯县南部㊁新源县东南部㊁尼勒克县东北部㊁伊宁县东北部等中等海拔区域植被S O S 集中于63~85d (三月);河谷边缘高海拔区域植被S O S 开始较晚,集中在85d (三月底)之后㊂由此看出,伊犁河谷多年平均植被S O S 呈现出由中部低海拔地区向边缘高海拔山地逐渐推迟的趋势㊂从(图2b )可以看出,伊犁河谷植被E O S 集中于290~335d ,平均为319.8d ㊂其中,低海拔地区植被E O S 较晚,集中于320d 之后;尼勒克县㊁新源县东部㊁特克斯县南部及昭苏县等边缘高海拔山地植被E O S 较早,表现为290~320d 之间㊂就植被L O S 而言,全区域植被L O S 集中于186~279d ,平均为244.4d ㊂呈现出由边缘高海拔山地向中心低海拔平原逐渐延长的规律(图2c )㊂表现为植被L O S 大于252d 主要集中在部分低海拔地区;边缘高海拔山地植被L O S 基本小于222d㊂伊犁河谷植被物候期与海拔密切相关,在D E M 中随机选取13883个样点,使这些样点均匀的分布在伊犁河谷不同高程上,提取每个样点对应的海拔㊁对应像元的S O S ㊁E O S ㊁L O S 值,通过线性拟合得到伊犁河谷植被物候期随海拔分布的规律(图3)㊂结果表明,伊犁河谷植被S O S 随着海拔升高而推迟,根据线性回归结果可知,海拔每上升100m ,S O S 约推迟1.9d ;E O S 与L O S 呈现相同趋势,随着海拔每升高100m ,E O S 提前大约1d ,L O S 缩短2.9d㊂图2 伊犁河谷植被多年平均物候期F i g .2 M u l t i -y e a rm e a n p h e n o l o g i c a l p e r i o do f v e g e t a t i o n i n t h eY i L iR i v e rV a l l e y268第3期杨 涵等: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图3 植被物候期随海拔分布规律F i g .3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p a t t e r no f v e g e t a t i o n p h e n o l o g y wi t ha l t i t u d e 2.2 伊犁河谷植被物候期年际变化利用S e n 趋势分析在逐像元尺度上分析伊犁河谷2001 2021年植被物候变化趋势,同时结合M a n n K e n d a l l 方法对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㊂结果表明,植被S O S 大部分像元(79.91%)呈现提前趋势(表1),其中,极显著提前㊁显著提前的区域分别占0.32%,3.77%,主要分布在尼勒克县,新源县东北部㊁昭苏县,特克斯县中部以及察县南部高海拔山地(图4a )㊂植被S O S 推迟的区域共占7.82%,其中极显著推迟占0.47%,显著推迟占0.58%,主要集中在察县北部㊁巩留县东北部㊁伊宁县南部等区域㊂植被E O S 主要呈推迟趋势(81.64%),其中极显著推迟㊁显著推迟分别占0.78%,7.28%,集中分布在昭苏县㊁特克斯县㊁巩留县南部㊁新源县㊁尼勒克县东部㊁察县南部等高海拔山地,在低海拔区域如可克达拉㊁伊宁市内也有零星分布(图4b ),植被E O S 极显著和显著提前的区域共占0.13%,主要分布在察县㊁巩留县北部等地㊂植被L O S 呈极显著㊁显著延长的区域分别占0.95%,3.40%,主要集中在察县㊁昭苏县㊁特克斯县㊁巩留县南部㊁新源县东部㊁尼勒克县等地的高海拔山地;极显著㊁显著缩短的区域占2.81%,2.28%,主要集中在可克达拉市㊁察县㊁巩留县北部等地(图4c)㊂图4 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年际变化F i g .4 I n t e r a n n u a l v a r i a t i o no f v e g e t a t i o n p h e n o l o g y i n t h eY i l iR i v e rV a l l e y2.3 伊犁河谷不同植被类型的物候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探究不同植被类型的植被物候期沿海拔分布的规律,将伊犁河谷地区海拔以1000m 为间隔,划分为(<1000,1000~2000,2000~3000,3000~4000,>4000m )五个垂直梯度㊂根据伊犁河谷植被的垂直分布,分析主要植被类型中的S O S㊁E O S 及L O S 在垂直梯度上的物候特征(表2)㊂伊犁河谷地区植被主要分布在1000~4000m ,占总面积的69.84%,1000m 以下占3.49%,4000m 以上占0.55%㊂伊犁河谷主要的植被类型为草甸和草原,分别占总面积的36.86%和19.50%,其次是高山植被和针叶林,分别占总面积的8.58%和7.44%㊂368草 地 学 报第32卷表1 植被物候期年际变化像元统计表T a b l e 1 M e t a -s t a t i s t i c s o f i n t e r -a n n u a l v a r i a t i o n i nv e g e t a t i o n p h e n o l o g y单位:%生长季始期(S O S)生长季末期(E O S)生长季长度(L O S)极显著提前/缩短E x t r e m e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a d v a n c e /s h o r t e n i n g0.320.012.81显著提前/缩短S i g n i f i c a n t a d v a n c e /s h o r t e n i n g 3.760.122.58不显著提前/缩短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a d v a n c e /s h o r t e n i n g 75.834.0221.00不显著推迟/延长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e l a y /e x t e n s i o n 6.7773.0627.54显著推迟/延长S i g n i f i c a n t d e l a y /ex t e n s i o n 0.587.83.40极显著推迟/延长E x t r e m e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e l a y /ex t e n s i o n 0.470.780.95无变化I n v a r i a b l y12.2714.7341.72表2 各海拔梯度上不同植被类型面积占比T a b l e 2 P e r c e n t a g e o f a r e a o c c u p i e db y d i f f e r e n t v e g e t a t i o n t y pe s o ne a c he l e v a t i o n g r a d i e n t <1000m1000~2000m2000~3000m3000~4000m>4000m针叶林C o n i f e r o u s4.0022.261.27阔叶林B r o a d l e a f f o r e s t0.960.96灌丛S c r u b 0.392.330.87草原G r a s s l a n d s 2.6745.437.582.17草甸M e a d o w16.2727.6664.7039.313.28高山植被A l p i n e v e ge t a t i o n 0.031.4743.3336.98不同植被类型在各海拔梯度带上的物候期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㊂不同植被S O S 均呈现随着海拔升高而推迟的现象,但不同植被的变化趋势略有差异㊂在<1000m 的海拔梯度上,伊犁河谷主要植被类型为草原和草甸,其中草原S O S 比草甸早,且随着海拔上升S O S 推迟天数不断增大,从<1000m (48.5d )到3000~4000m (110d)的梯度带上共推迟了61.5d ㊂在1000~2000m 的海拔梯度上阔叶林S O S 最晚,相较于针叶林㊁灌丛㊁草原㊁草甸和高山植被,植被生长季始期分别晚2.2,6.1,8.8,1,8.2d ㊂在1000~4000m 之间的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不同植被S O S 间的差距有所减小㊂在>4000m 处草甸S O S 早于高山植被㊂随着海拔梯度的上升,各植被类型E O S 均呈提前趋势,阔叶林在1000~3000m 的海拔梯度上提前7.6d ,提前天数最少;草原在<1000~4000m 的梯度上提前天数最多,共34.8d ㊂整体而言,在1000~4000m 植被主要分布的区域中,随着海拔升高,植被E O S 提前程度增大㊂不同海拔梯度间植被E O S 间差异逐渐增大,极差分别为6.6,6.4,9.7,12.4,29.2d ㊂随着海拔升高,各植被类型间L O S 呈缩短趋势,且缩短天数在17.9~49.2d ,说明在高㊁低海拔间,植被L O S 相差30d 以上㊂其中针叶林㊁阔叶林㊁灌丛㊁草原㊁草甸及高山植被在<1000~4000m 之间L O S 均呈现随着海拔升高,缩短程度扩大,而在4000m 以上的区域草甸和高山植被,相比3000~4000m 区域,S O S 开始较早,E O S 结束较晚,L O S 相对较长㊂这可能与4000m 以上高海拔山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小,对植被的破坏程度低,水热条件适宜草甸和高山植被生长㊂表3 不同植被类型在各海拔梯度带的物候期T a b l e 3 T h e p h e n o l o g i c a l p e r i o do f d i f f e r e n t v e g e t a t i o n t y p e s a c r o s s t h e a l t i t u d i n a l gr a d i e n t b a n d s 单位:d<1000m1000~2000m2000~3000m 3000~4000m>4000mS O S E O S L O SS O S E O S L O S S O S E O S L O S S O S E O S L O S S O S E O S L O S针叶林C o n i f e r o u s66.3322.4256.179.0314.9235.9102.2300.8198.6阔叶林B r o a d l e a fF o r e s t68.5320.8252.482.4313.2230.8灌丛S c r u b 62.4323.9261.585.2312.2227.0117.1296.6179.5草原G r a s s l a n d s 48.5335.1286.659.7325.3265.675.3314.8239.5110.0300.3190.3草甸M e a d o w 59.2328.5269.367.5318.9251.488.0309.8221.8110.8300.4189.673.0327.3254.2高山植被A l p i n eV e ge t a t i o n 60.3325.3265.0102.5305.2202.7108.6312.7204.191.3356.5265.32.4 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对气候因子的响应2.4.1 生长季始期对气温、降水的响应 从植被S O S 与上一年12月至当年3月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偏相关分析中可以看出(图5)㊂对于气温而言,植被S O S 与1月平均气温主要为负相关,这表明随着气温升高,植被S O S 将会提前,而与2月平均气温主要为正相关,上一年12月的气温与植被S O S 正负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均匀㊂对于降水而言,1月㊁2月降水量大多在伊宁县北部㊁尼勒克县㊁新源县㊁巩留县㊁特克斯县及察县南部与植被S O S 为正相关,在察县㊁巩留县北部及新源县西部等部分区域与S O S 为负相关,说明对于高海拔山468第3期杨涵等: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地而言,随着降水量增加,植被S O S将提前;对于低海拔平原则相反㊂上一年12月的降水量与植被S O S正负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均匀㊂伊犁河谷植被S O S与2㊁3月平均气温偏相关系数显著的像元为10.87%,31.49%;与1㊁2月平均降水偏相关系数显著的像元为27.13%,28.71%,说明伊犁河谷植被S O S主要受2,3月气温及1,2月降水影响㊂图5植被S O S与气温㊁降水的偏相关系数空间分布F i g.5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s k e w e d c o r r e l a t i o n c o e f f i c i e n t s o f v e g e t a t i o nS O Sw i t h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2.4.2生长季末期对气温、降水的响应植被E O S对气温和降水响应不同(图6)㊂对于气温而言,植被E O S与7月及8月平均气温主要为正相关,其中植被E O S与8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温度升高,植被E O S推迟;而与9月㊁10月气温多为负相关㊂对于降水而言,植被E O S与7月㊁10月平均降水主要为正相关,其中,植被E O S与10月平均降水呈正相关,说明降水量增加,植被E O S推迟;与9月降水主要为负相关,6月㊁8月平均降水与植被E O S的正负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均匀㊂从显著性水平来说,伊犁河谷植被E O S与8月平均气温偏相关系数显著性达58.55%;与7月㊁10月平均降水偏相关系数显著性为4.58%, 6.74%,说明伊犁河谷大部分地区植被E O S主要受8月平均气温影响,此外,7月㊁10月平均降水对部分地区具有显著影响㊂图6植被E O S与气温㊁降水的偏相关系数空间分布F i g.6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s k e w e d c o r r e l a t i o n c o e f f i c i e n t s o f v e g e t a t i o nE O Sw i t h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568草地学报第32卷3讨论研究河谷地区植被物候变化能够加强对植被生长动态的了解,有利于揭示河谷地区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㊂过去21年中,伊犁河谷植被S O S 集中在45~113d,平均为70.6d,中部平原地区植被S O S早于85d,边缘山地植被S O S开始于100d 左右(85~113d),这一结果与何宝忠等[17]对新疆植被物候时空变化的结果一致㊂河谷内平原地区可克达拉市㊁伊宁市㊁霍尔果斯市南部㊁伊宁县南部㊁察县北部㊁巩留县东北部㊁尼勒克县西南部和新源县西北部㊁特克斯县北部等地水热条件较边缘高海拔区域好,春季回暖较快可能是使平原地区植被S O S较早的原因㊂与姚荣鹏等[31]对中国西北地区植被物候的研究及李岳峰等[32]对新疆天山雪岭云杉植被物候变化的研究结果相似的是伊犁河谷植被E O S 集中于290~335d,平均为319.8d㊂但伊犁河谷植被E O S要晚于中国北方[33]植被E O S,可能是因为相比南方及沿海地区,我国北方深居内陆,受气温㊁降水等气候条件限制明显,而伊犁河谷因其 三山夹两谷 独特的地理位置削弱了来自北冰洋的寒潮㊁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热气流以及蒙古-西伯利亚反气旋的影响,同时向西开口的独特地势,有利于巴尔喀什河及里海的暖湿气流进入[34],给植被带来了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㊂本文与以往植被物候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发现,本文结果与前人[17,32]包含伊犁河谷地区的物候研究结果较为一致,说明所提取出用于分析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变化特征的参数是合理可行的,但目前,基于遥感数据对物候的研究存在数据㊁方法及研究区范围等不同,导致研究间对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未来需要建立物候观测网加强地面物候观测和遥感数据的整合㊂伊犁河谷植被物候的差异主要由植被类型㊁海拔㊁气候等因素综合形成㊂不同植被具有不同的生长习性,使物候有较大差异㊂然而,物候在垂直梯度上具有显著差异是因为海拔梯度形成了不同的水热条件㊂同时,全球气候变化,中纬度地区温度上升,都有可能造成植被生长季始期提前[35]㊂当前,已有研究表明,新疆地区植被S O S,E O S,L O S随着海拔升高呈现推迟㊁提前㊁提前的趋势[17]㊂整体而言,伊犁河谷植被物候期与新疆整体物候研究保持一致㊂但本文发现伊犁河谷4000m以上草甸和高山植被的物候期与3000~4000m相比,植被S O S提前㊁E O S推迟,L O S延长㊂原因可能是高海拔山地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同时,高海拔地区降水量丰富,给予植被生长期充足的水量㊂此外,4000m以上具有充足的光照,也是影响植被物候的重要因子㊂植被物候的变化是具有持续性和周期性的动态过程,影响其变化的因子众多[36],其中温度㊁降水是较为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37]㊂随着温度升高,S O S 会呈现提前的现象[38-40]㊂伊犁河谷植被S O S与2月㊁3月平均气温偏相关系数显著的像元为10.87%,31.49%,温度升高能够为植被发芽提供充足的热量使S O S提前[41],并且当温度升高时促使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加快,土壤养分更易矿化被植物吸收,促进植被生长[42]㊂同时本文也发现随着气温升高,植被S O S亦呈推迟现象,P i a o等[43]认为气候持续变暖可能不会形成更早的S O S,这是由于更温暖的冬季植被休眠期时接收到的低温累积量减少,会造成植被对积温需求的增加,使植被S O S推迟㊂伊犁河谷部分高海拔山地植被S O S与1月㊁2月平均降水偏相关系数显著的像元为27.13%, 28.71%,说明在部分高海拔山地,降水的增加能够使植被拥有充足的水分和湿润的生长环境,提高生长速率,促进S O S提前[44]㊂P i a o等[15]发现,干旱半干旱区域植被以旱生植物为主,温度与降水会同时影响植被生长,在热量充足时,降水对生长季末期的影响尤为重要[45],因为降水能够缓解水分胁迫,使生长季末期推迟[46-47]㊂本文发现9月降水与生长季末期呈负相关,即降水增加导致部分区域植被E O S提前,这可能是因为土壤湿度增加影响了植被光合速率和加速羟基化作用,促使植被快速完成生长,进而导致E O S提前[48]㊂由于不同植被的生理特征具有差异性,该地区物候对气候响应变化更加复杂,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关注植被个体的物候变化特征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㊂同时,本文在研究植被物候与气候变化间关系时,仅选取气温㊁降水两种因素研究植被物候的响应,但除了温度㊁降水对植被物候变化具有影响之外,其余例如海拔梯度㊁太阳辐射㊁C O2浓度㊁光照等[49-51]地形㊁环境因子对植被物候的影响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㊂4结论伊犁河谷植被S O S,E O S,L O S主要集中在45~113d,290~335d,186~279d;S O S呈现出由中部低海拔平原区向边缘高海拔山地逐渐推迟的规668。
可克达拉在改变模样作者:毕亮来源:《新疆人文地理》2017年第05期从我居住的伊宁市往西,从山东路直驱,就是可克达拉市的七一七大道。
途中要拐个弯,然后眼前就是蔓延的树。
本来想写成“满眼”,输入法里提示第一条备选词语却是“蔓延”。
抬眼望去,“蔓延”用在此处是合适的。
林木蔓延。
一座城市,楼厦和林木一起落地,可克达拉的树真多。
此时还只是初春,绿色正在准备万绿齐放,一个月后再来,大概又是另一番景色。
这里的人,以后的生活只怕是人在城中,城在绿中。
可克达拉市还很年轻,年轻得还来不及有一本属于她的志书。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介绍如此简洁:可克达拉市于2015年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4月12日正式揭牌,是新疆自治区直辖、由兵团管理的第八座城市。
可克达拉市东临伊犁州首府伊宁市,西接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南拥国家一级陆路口岸都拉塔,北依天山支脉科古琴山。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辐射中亚、西亚、南亚乃至东欧各国的东联西出国际大通道。
可克达拉市行政区划主要由六十三团、六十四团、六十八团全域,六十六团部分区域(清伊高速以南)、六十七团部分区域(都拉塔分场以北、都拉塔口岸以东区域)组成,总面积为979.71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设在六十六团、六十八团。
市域现有人口7.5万人,其中城区人口2.72万人,至2030年,市域总人口预计达到30万人。
因为可克达拉市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所建,所以本地人尤其是兵团人习惯称之为四师可克达拉市。
很显然,我不厌其烦地转述这份简短的介绍,只因我们对她的了解还太少。
即便我和她毗邻而居,也还是第一次走近。
在已有雏形的城区街巷溜达,到处都是工地和林立的树木,树还都不小,绿后应是浓荫遍地。
这是一片插上枝条都能成林的土地。
我眼里见到的是,种树的人多于工地上的工人。
这个城市的人,都在忙着种树,给自己一片浓荫。
“这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佳地”被印在了可克达拉市官方的宣传、招商手册上。
我虽不喜欢文人墨客这个词,但我不得不承认这里确实适合文化生根发芽,大概以后也会和种下的林木一样长得苍天,因为以下这三个镜头:镜头一:路边墙上,偶尔见有售房广告:现房,三室两厅,价格面议,还附有电话号码。
施工导流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1、项目区概况新疆可克达拉市位于新疆西北部天山支脉科古尔琴山南麓、伊犁河谷地区的中部,东连伊宁市,西、北接霍城县,南与察布查尔锡伯锡自治县相邻,中心城区东距察布查尔县县城12km,距乌鲁木齐690km,西距都拉塔口岸37.6km,南距木尔扎特口岸300km,西抵西北地区最大的陆路口岸霍尔果斯80km,北至欧亚大陆桥精河火车站255 km,距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338km,地理范围为东经80051’~81005’北纬43054’~44004’。
伊犁河流经六十六团的河段K147+570~K161+170,总长度为13.6km,六十六团北依天山支脉,南傍伊犁河与六十八团相望,东与伊宁市英也尔乡毗邻,西和霍城惠远乡接壤,团场现有土地总面积357292亩(含山区牧场229832),其中耕地总面积79967亩。
团部驻地界梁子镇,东距伊宁市22km,西距霍城县21km,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本项目对可克达拉市给水厂取水首部进行围护,通过围护,使伊犁河通过透水堤渗流至拟建自来水厂集水坑,供拟建扬水站使用,为扬水站的可持续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2、工程设计依据(1)设计工作遵循以下依据:1)伊犁河及主要支流兵团第四师2012年六十六团河段(K148+870~K151+920段)防洪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
(2)设计工作遵循以下规范:1)《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2)《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2013);5)《防洪标准> GB50201-94;6)《碳素结构钢> GB/T700-2006;3、工程建设任务及规模(1)工程建设任务本工程拟对可克达拉市给水厂取水首部进行围护。
通过围护,使伊犁河通过透水堤渗流至拟建自来水厂集水坑,供拟建扬水站使用,为扬水站的可持续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与可克达拉市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7.01•【字号】伊州政办发〔2018〕37号•【施行日期】2018.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划地名正文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与可克达拉市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伊州政办发〔2018〕37号伊宁市、霍尔果斯市、霍城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民政府,自治州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与可克达拉市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工作实施方案》经自治州人民政府2018年第1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8年7月1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与可克达拉市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工作实施方案为切实做好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与可克达拉市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工作,根据国务院《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开展勘定省、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结合伊犁州、兵团四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勘界工作在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聚焦总目标为统领,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实事求是、顾全大局、互谅互让”的原则,依法勘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可克达拉市边界地区概况可克达拉市辖区有4条边界线,分别涉及伊宁市、霍尔果斯市、霍城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三、工作任务和目标在2016年部分埋设界线界桩的基础上,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设立县级可克达拉市的批复》(国函〔2015〕53号)精神,以2014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霍城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签订的行政界线协议及其附图为依据,全面完成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与可克达拉市的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工作任务,同时助推可克达拉市设镇工作。
四、工作基本原则和方法(一)以国务院《关于开展勘定省、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和《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处理条理》为依据,以行政区域管辖现状为基础,坚持实事求是,顾全大局,互谅互让的原则,友好协商,共同勘定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与可克达拉市行政区域界线。
新疆兵团第四师拟设可克达拉市城市品牌研究和城市形象策划(2015-03-12 09:01:11)转载▼分类:新疆兵团城镇规划建设标签:房产新疆兵团第四师拟设可克达拉市是当前兵团设市工作的重点,今年(2015年)2月下旬国务院民政部已对拟建兵团四师可克达拉市审核意见上报国务院待批,可克达拉市有望在今年3月获批建市。
可克达拉市东距察布查尔县城12公里,距伊宁市大于40公里,距乌鲁木齐690公里;西距都拉塔口岸37.6公里,建市中心城区靠近新疆新兴的陆路口岸——都拉塔口岸。
拟设可克达拉市市域范围横跨伊犁河两岸,行政区域包括规划范围:新疆兵团农四师63团、64团、66团、68团全部区域,67团以及都拉塔口岸以东,四个移民安置点一线以北的部分区域;察布查尔县的农三队、农四队、和布战四队。
市域面积约为1174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察布查尔县约90平方公里。
可克达拉的城市规划区(即中心城区)位于待建伊阿高速以东的66团与68团全部区域以及察布查尔县布站村范围,规划区面积约为26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98.67平方公里。
为提升广大干部职工对兵团第四师拟设可克达拉市的认同感、自豪感,吸引投资者、人才以及旅游者,带动城市产业群的形成,兵团第四师开展了城市定位、宣传口号等方面的城市品牌研究和城市形象策划。
具体研究和策划内容如下:一、拟设可克达拉市战略定位北疆边境的维稳戍边重镇伊霍经济圈重要枢纽节点伊犁河畔的生态新城伊宁市的“后花园”“卫星城”兵团四师城镇集群的核心中国薰衣草之乡拟设可克达拉市作为兵团城市,维稳戍边是我们重要的职责使命,也是兵团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锁住“兵团记忆”的重要特性。
随着建市的推进,经济发展上与伊宁市、霍尔果斯市形成城市集群,有利于促进兵地共同发展。
作为地处“塞外江南”的一座新城,人们对舒适、宁静、安适的要求越来越高,依托伊犁河畔的生态优势和伊宁市人口、旅游资源,将可克达拉市打造成旅游消费之地、身心休憩之乡、生态宜居之所,以此来聚集产业和人气,成为可克达拉的必然选择。
初三地理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北纬30°中国行》从浙江舟山群岛出发,自东向西一直拍摄到西藏的阿里地区,沿途穿越9个省市自治区,节目展现了北纬30°沿线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社会发展在内的全景式图画。
(1)A地区耕地类型为__________,舟山群岛所在海域为我国的__________海。
(2)节目组经过C处主要地形区是__________。
(3)B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为__________,在B地修建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是__________。
【答案】(1)水田,东(2)四川盆地(3)高寒,青藏铁路【解析】(1)读图可知,A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南,耕地类型是水田,舟山群岛所在海域为我国的东海.(2)C处是四川盆地,被誉为“紫色盆地”.(3)读图可知,B地区是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为高寒,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考点】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2.印度每年旱涝灾害严重,影响其主要原因是A.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B.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为高原C.西南季风强弱不同,降水季节不稳定D.全年高温多雨【答案】C【解析】印度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不是印度旱涝灾害的成因,A不符合题意;印度的地形不是旱涝灾害严重的影响因素,B错;西南季风的强弱不同容易给印度带来旱涝灾害: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晚,势力强,容易造成涝灾;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势力弱,容易造成旱灾,C正确;印度一年分旱雨两季,D错,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
3.下列地区,属于世界人口稀疏区的是()A.亚洲东部B.极地地区C.欧洲西部D.北美洲东部【答案】B【解析】世界人口分布的四个稀疏地区为:气候过于寒冷的极地地区、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和气候过于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
4.(2015•扬州)图中的数字代表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关于各区域传统生产、生活习惯的叙述,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我们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可克达拉市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是一个典型的干旱地区。
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降雨量和温度变化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拟对可克达拉市降雨量和温度变化进行详细介绍,并进行总结分析。
一、可克达拉市降雨量变化1. 降雨量概况可克达拉市年降水量较少,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
在这样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农作物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
2. 降雨季节变化可克达拉市主要的降雨季节集中在夏季,尤其是7月至9月。
而冬季降雨极少,甚至几乎没有降水。
这种降雨季节的不均匀性也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挑战。
3. 年降雨量变化趋势近年来,可克达拉市的降雨量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在气候变化影响下,降雨量的减少可能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甚至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二、可克达拉市温度变化1. 温度概况可克达拉市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特殊高温和低温天气时有发生,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2. 季节温度变化可克达拉市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温度高,夜晚则较低。
在夏季,日最高气温可超过40摄氏度;而冬季最低气温常常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
3. 年平均温度变化趋势经过数据分析发现,可克达拉市的年平均气温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
这种气温变化趋势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生长产生一定影响。
三、降雨量和温度变化的影响1. 生态影响降雨量和温度变化对可克达拉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降雨量减少可能导致当地植被退化,而温度升高也可能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2. 农业影响降雨量和温度变化直接影响着可克达拉市的农业生产。
降雨量减少和气温升高可能导致农作物的减产甚至绝收,对当地居民的生计造成一定影响。
3. 社会影响气候变化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高温天气可能导致人们的健康问题,降雨量减少可能导致用水困难等。
四、应对措施针对可克达拉市降雨量和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植被恢复,减缓土壤侵蚀等问题。
可克达拉市概况
新疆兵团农四师拟设可克达拉市中心城区东距察布查尔县城12公里,距伊宁市大于40公里,距乌鲁木齐690公里;西距都拉塔口岸37.6公里,建市中心城区靠近新疆新兴的陆路口岸——都拉塔口岸。
拟设可克达拉市市域范围横跨伊犁河两岸,行政区域包括规划范围:新疆兵团农四师63团、64团、66团、68团全部区域,67团以及都拉塔口岸以东,四个移民安置点一线以北的部分区域;察布查尔县的农三队、农四队、和布战四队。
市域面积约为972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察布查尔县约90平方公里。
可克达拉的城市规划区(即中心城区)位于待建伊阿高速以东的66团与68团全部区域以及察布查尔县布站村范围,规划区面积约为26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98.67平方公里,首期实施的北区21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北疆边境的军垦戍边重镇,伊霍经济圈重要枢纽节点,伊犁河畔的生态宜居新城,师域一级中心,垦区中心城市。
城市职能:垦区西部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以食品、放置、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综合性城区。
发展目标:可克达拉市将建设成为新疆兵团现代经济发展的前沿和窗口,伊犁州直的二级城市,承接伊宁市与霍尔果斯口岸辐射,并与之联动发展,全师的整治、经济、文化中心。
辐射全师与伊犁州直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屯垦文化城、生态环保城和节能宜居城。
规划城市规模:近期(2020年)市域预测人口20万人,中心城区12万人,远期(2030年)市域预测人口30万人,中心城区2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