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中语文 以小见大 妙笔生花 传记的细节与事件 柳敬亭说书 柳敬亭传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苏
- 格式:doc
- 大小:99.50 KB
- 文档页数:4
柳敬亭说书柳敬亭传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犷.悍/旷.达盱眙./危殆.湍.急/简练揣.摩B.缙.绅/溍.水皖.帅/东莞.戏谑./欢嗢噱.C.文檄./缴.税吾侪./济.南镖.局/耳剽.口熟D.飒.然/五卅.檀.板/龙潭.亥.时/鸟悲兽骇.解析:选D。
A项,ɡuǎnɡ/kuànɡ,yí/dài,tuān/chuǎi;B项,jìn,wǎn/ɡuǎn,xuè/ju é;C项,xí/jiǎo,chái/jǐ,biāo/piāo;D项,sà,tán,h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黧黑倾动慕府凝神定气B.慷慨涕泣喟然屏息静坐C.期月婉娈豪滑使参机秘D.谛听形骸不齿昔奴颜卑膝解析:选B。
A项,慕-幕;C项,秘-密;D项,卑-婢。
3.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癗,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善说书B.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C.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D.然其口角波俏,眼目流利,衣服恬静解析:选B。
目,名词用作动词,看,看待。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B.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干净,并不唠叨C.能使人慷慨..涕泣矣D.简练..揣摩解析:选B。
A项,性情,古义:感情;今义:性格。
C项,慷慨,古义:感慨,叹息;今义:情绪激昂,不吝啬。
D项,简练,古义:选择,熟悉,今义:简要精练。
二、阅读理解(一)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
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
”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柳敬亭说书》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柳敬亭说书》原文及鉴赏【导语】:南京柳麻子, 黧黑, 满面㿬癗, 悠悠忽忽, 土木形骸,善说书。
《柳敬亭说书》阅读答案及译文柳敬亭传明末清初·黄宗羲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①,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
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
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
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
”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②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
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
”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
”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
”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
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
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
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
宁南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
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
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使人来,莫不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
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亡何国变,宁南死。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
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猾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注:①《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两部宋人笔记。
②优孟:楚国的老歌舞艺人,善于讽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姓名不可得闻闻:闻名。
b.然必句性情句:勾画。
c.已能倾动其市人倾:使……折服。
d.可使以其技鸣鸣:出名。
《柳敬亭说书》张岱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柳敬亭说书》张岱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在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柳敬亭说书》张岱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品简介《柳敬亭说书》作品出自:《陶庵梦忆》明代张岱所作散文。
《柳敬亭说书》全文可分为五个段落,首言柳麻子的外形长相,续言柳麻子说书的行情,接著举实例说明柳麻子说书的景况,再以其他说书人的羞愧说明柳麻子之好,最后则是总结他有好行情的原因。
作品原文柳敬亭说书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癗,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善说书。
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
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
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
余听其说景阳岗武松打虎,白文与本传大异。
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干净,并不唠叨夬。
声如巨钟,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洶洶崩屋。
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謈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
闲中著色,细微至此。
主人必屏息静坐,倾耳听之,彼方掉舌;稍见下人呫哔耳语,听者欠伸有倦色,辄不言,故不得强。
每至丙夜,拭桌剪灯,素甆静处,款款言之。
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摘世上说书之耳,而使之谛听,不怕其齰舌死也。
柳麻子貌奇丑,然其口角波俏,眼目流利,衣服恬静,直与王月生同其婉娈,故其行情正等。
——选自《说库》本《陶庵梦忆》作品注释①土木形骸:谓不修饰。
②书帕:指请柬与定金。
③行情人:走红的人。
④白文:即大书,专说不唱。
⑤找截:找,补充;截,删略。
⑥哱夬(bóguài):形容声音雄厚而果决。
⑦謈(bó):大叫。
⑧呫(chè)哔:低声细语。
⑨丙夜:三更时,即夜11时至1时。
⑩齰(zé):咬。
作品译文居住南京的柳麻子,肤色黧黑,满脸瘢疤疙瘩,而倜傥放诞,轻视外物;内心丰富,不重形貌。
高中语文(柳敬亭传)教学案人版(传记选读)【一】教学目标(一)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方法。
(二)了解柳敬亭的生活实践、思想感情同他说书艺术的关系,学习他勤学苦练的精神。
(三)分析作者的感情倾向。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课文的层次结构有什么特点?分析:课文要紧写柳敬亭卓越的说书技艺和取得这种技艺的缘故,赞扬他为提高技艺而用心致志、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的精神。
课文共4段,逐层简析如下:第1段,从回忆说书历史落笔,从而指出柳敬亭在说书史上的地位。
《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记》两部宋人笔记中,详细记载了当时颇为兴盛的说书艺术的情况,南宋时仅汴京和临安两地说书名艺人就有数十人之多。
作者在回忆这一情况之后,笔锋陡转,写道:“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
及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如此,就给了柳敬亭在说书史上极高的地位,即从南宋到清初的三四百年间,像柳敬亭如此闻名的说书艺人,实属不可多得。
因此,作者要为这位造诣高超的闻名说书艺人立传,因此全文也就循着说书这条线展开了。
比起一般的传记文学以“……者,……也”句来开头的写法,本文确是落笔不凡,富有特色了。
第2段,介绍柳敬亭的身世,侧重写他在说书方面的成长过程。
本段描写柳敬亭在说书技艺上的进步,脉络清晰,语言凝练简洁。
自读时应抓住:“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能够得志”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两句细细体会。
这两句话中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即成才的秘诀不但在于刻苦勤奋,而且在于深入实际、揣摩精髓,才能获得突飞猛进的长进。
作者写柳敬亭成名之后,“之扬,之杭,之金陵”,“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寥寥数语,柳敬亭说书名噪一时的盛况,就跃然纸上了。
第3段,写柳敬亭入宁南幕府的情况。
本段着重写柳敬亭为左良玉所赏识,倾动朝野的情况。
作者强调了柳敬亭入宁南幕府后的身价百倍、富贵显赫。
这一际遇使柳敬亭一下子升入“天堂”,真是鸿运高照,登上了人生道路的顶峰。
柳敬亭说书/柳敬亭传《西湖七月半》写自然景色、写人文景观无不意蕴高妙。
,字太冲,号南雷,晚年自称梨洲先生,学家,抗清爱国志士。
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誉。
明亡后,收徒教学,从事学术研究,总结历史经验,对封建制度的某些方面作在某种意义上表达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和愿望。
他一生著述丰富,有《易学象数论》、《柳敬亭说书》先是介绍柳敬亭的外貌特征,然后描写了柳敬亭说书时的神态,最后写出他高超的说书技巧。
文章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柳敬亭传》,作者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既勾画出柳敬亭生平经历的轮廓,又着重勾画出柳敬亭在说书技艺方面不断前进的历程。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1)单音字 黧.黑(lí) 形骸.(hái) 空甓.(pì) 瓮瓮.(wènɡ)婉娈.(luán) 欢咍.(hāi) 喟.然(kuì) 嗢噱..(wà)(jué) 文檄.(xí) 吾侪.(ch ái) 飒.然(sà) 檀.板(tán) 恬.静(tián) 盱眙..(Xū)(yí) 犷.悍(ɡuǎnɡ) (2)多音字 屏⎩⎪⎨⎪⎧屏息屏障强⎩⎪⎨⎪⎧强制倔强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奏⎩⎪⎨⎪⎧争延之使奏.其技动词,表演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动词,上奏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动词,演奏、弹奏(2)当⎩⎨⎧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动词,判处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动词,抵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介词,值、在(3)于⎩⎪⎨⎪⎧名达于.缙绅间介词,在无不当于.心称善也介词,从致敬亭于.幕府介词,到(4)以⎩⎪⎨⎪⎧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介词,凭借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介词,以……的身份(5)而⎩⎪⎨⎪⎧摘世上说书之耳而.使之谛听连词,表承接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连词,表修饰敬亭退而.凝神定气连词,表承接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连词,表转折(6)之⎩⎪⎨⎪⎧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结构助词,“的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动词,“到……去”久之.,过江补足音节的助词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代词,代指柳敬亭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名词活用作动词,看待) (2)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 古义:关键的地方。
《柳敬亭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柳敬亭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柳敬亭传》是一篇人物传记,出自清代文学家黄宗羲之手。
这篇传记通过对柳敬亭说书技艺的描写,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才能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这篇文章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能够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但是,对于古代人物传记这类文体,学生在理解和把握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柳敬亭这一人物可能了解较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翻译等方式,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柳敬亭的形象特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柳敬亭的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学习柳敬亭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理解文章的大意。
(2)分析柳敬亭的形象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作者对柳敬亭艺术成就的评价。
(2)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能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节奏和韵律,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柳敬亭说书》阅读答案及译文篇一:《柳敬亭传》阅读答案及翻译柳敬亭传黄宗羲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记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
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
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
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
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
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爨逡印S制谠拢�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
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末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
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
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
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
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
宁南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
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
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使人来,莫不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
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亡何国变,宁南死。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
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猾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欲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注:①《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两部宋人笔记。
②优孟:楚国的老歌舞艺人,善于讽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资:资财B.然必句性情句:勾画。
C.已能倾动其市人倾:折服。
D.可使以其技鸣鸣:出名。
[柳敬亭说书]柳敬亭第一篇柳敬亭:柳敬亭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参考柳敬亭传明末清初·黄宗羲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①,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
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
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
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
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②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
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第二篇柳敬亭:柳敬亭说书阅读答案书戴嵩画牛阅读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蚕食羞惭惨不忍睹断壁残垣B、江皋缟素病入膏肓替罪羔羊C、愚氓牛虻对天盟誓蒙混过关D、慰藉界碑戒备森严浑身解数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他是我们学院的学生会主席,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从不拖泥带水。
B、“和平使命——2022”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即将拉开序幕,官兵们厉兵秣马,备战气氛浓烈。
C、日本政府在对华关系上不断制造事端,可是对美国却是亦步亦趋,活脱脱一副要充当世界“二霸主”的嘴脸。
D、文学期刊接连倒闭,许多钟情于文学的读者都不以为意,反映出刊物与读者的隔膜已十分严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们普遍担心,忽视对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导致北大一研究生跳楼自杀的主要原因。
B、有的同学认为,反正老师要讲,课前预习是多余的;有些则认为,反正有些内容看不懂,预习等于“瞎子点灯白费蜡”。
往往这些看法是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之一。
C、在数千名巴勒斯坦安全人员和数万名以色列武装人员的严阵以待之下,犹太居民从8月15日开始撤出加沙地带,从而使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之间的边界再次发生重大的变化。
D、今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到了39.2万人,这叹为观止的数字雄辩地证明了知识的价值。
柳敬亭说书/柳敬亭传简介张岱(1597-1679),字宗子、石公,号陶庵、六休居士。
浙江山阴人。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见长,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导》等。
明亡后隐居剡溪,纵情山水,一生未仕。
张岱是晚明小品文创作的集大成者,其作品取材广泛,描写深入细腻,自然成趣。
其名篇《湖心亭看雪》《西湖七月半》写自然景色、写人文景观无不意蕴高妙。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晚年自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
17世纪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抗清爱国志士。
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
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明亡后,收徒教学,从事学术研究,总结历史经验,对封建制度的某些方面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在某种意义上表达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和愿望。
他一生著述丰富,有《易学象数论》《明夷待访录》《南雷文案》《诗案》《明文海》《宋元学案》《明儒学案》等。
和柳敬亭同时代的著名文人除黄宗羲外,还有吴伟业、周容等人,他们都给他写过传记。
然而黄宗羲认为,这是不伦不类的,他认为柳敬亭是微不足道的人物,给他作传的目的是给后来学者确立写文章的体式标准,所以另给柳敬亭作了传。
《柳敬亭说书》先是介绍柳敬亭的外貌特征,然后描写了柳敬亭说书时的神态,最后写出他高超的说书技巧。
文章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柳敬亭传》,作者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既勾画出柳敬亭生平经历的轮廓,又着重勾画出柳敬亭在说书技艺方面不断前进的历程。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黧.黑(lí)形骸.(hái)空甓.(pì)瓮瓮.(wènɡ) 舌(zé)疤癗.(lěi)婉娈.(luán) 欢咍.(hāi) 喟.然(kuì)嗢噱..(wà)(jué) 文檄.(xí) 吾侪.(chái) 飒.然(sà) 檀.板(tán) 恬.静(tián) 盱眙..(Xū)(yí) 犷.悍(ɡuǎnɡ) (2)多音字屏⎩⎪⎨⎪⎧ bǐnɡ屏息pínɡ屏障强⎩⎪⎨⎪⎧ qiánɡ强制jiànɡ倔强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奏⎩⎪⎨⎪⎧争延之使奏.其技动词,表演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动词,上奏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动词,演奏、弹奏 (2)当⎩⎨⎧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动词,判处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动词,抵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介词,值、在 (3)于⎩⎪⎨⎪⎧ 名达于.缙绅间介词,在无不当于.心称善也介词,从致敬亭于.幕府介词,到 (4)以⎩⎪⎨⎪⎧ 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介词,凭借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介词,以……的身份(5)而⎩⎪⎨⎪⎧ 摘世上说书之耳而.使之谛听连词,表承接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连词,表修饰敬亭退而.凝神定气连词,表承接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连词,表转折(6)之⎩⎪⎨⎪⎧ 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放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结构助词,“的”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动词,“到……去”久之.,过江补足音节的助词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 代词,代指柳敬亭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名词用作动词,看待) (2)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 古义:关键的地方。
柳敬亭传原文及翻译柳敬亭传原文:《柳敬亭传》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
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
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
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
”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
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
”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
”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末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
”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
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
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
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
宁南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
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
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使人来,莫不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
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亡何国变,宁南死。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
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猾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欲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柳敬亭传翻译如下:我读了《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记》两部宋人笔记,(知道)两宋说书艺人多达数十人。
从那以后,说书艺人的姓名,就不为人们所知了。
只是近几年来,人们才异口同声称赞柳敬亭的说书技艺。
柳敬亭是扬州府泰州人,原姓曹。
十五岁时,(因为)蛮横凶悍,刁钻不讲道理,触犯刑法,应当处死刑,(因此他)改姓柳,逃到盱眙城里,给人们说书。
柳敬亭说书柳敬亭传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犷.悍/旷.达盱眙./危殆.湍.急/简练揣.摩B.缙.绅/溍.水皖.帅/东莞.戏谑./欢嗢噱.C.文檄./缴.税吾侪./济.南镖.局/耳剽.口熟D.飒.然/五卅.檀.板/龙潭.亥.时/鸟悲兽骇.解析:选D。
A项,ɡuǎnɡ/kuànɡ,yí/dài,tuān/chuǎi;B项, jìn,wǎn/ɡuǎn,xuè/jué;C项,xí/jiǎo,chái/jǐ,biāo/piāo;D项,sà,tán,h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黧黑倾动慕府凝神定气B.慷慨涕泣喟然屏息静坐C.期月婉娈豪滑使参机秘D.谛听形骸不齿昔奴颜卑膝解析:选B。
A项,慕-幕;C项,秘-密;D项,卑-婢。
3.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癗,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善说书B.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C.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D.然其口角波俏,眼目流利,衣服恬静解析:选B。
目,名词用作动词,看,看待。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B.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干净,并不唠叨C.能使人慷慨..涕泣矣D.简练..揣摩解析:选B。
A项,性情,古义:感情;今义:性格。
C项,慷慨,古义:感慨,叹息;今义:情绪激昂,不吝啬。
D项,简练,古义:选择,熟悉,今义:简要精练。
二、阅读理解(一)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
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
”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
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
”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
”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
”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
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
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
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
宁南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
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
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使人来,莫不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
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亡何国变,宁南死。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
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滑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必句.性情,习方俗 句:勾画 B .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 简:简单 C .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 目:看待 D .援.古证今,极力为之 援:引用 解析:选B 。
简:选择。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 B.⎩⎪⎨⎪⎧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宁南以.为相见之晚 C.⎩⎪⎨⎪⎧如优孟摇头而.歌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 D.⎩⎪⎨⎪⎧闻其.使人来其.豪滑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 解析:选A 。
A 项,到,到……去。
B 项,用;认为。
C 项,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
D 项,代词,他,代宁南;指示代词,那些。
7.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柳敬亭说书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①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 ②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 ③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 ④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 ⑤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A .①③④B .②④⑤C .①②⑤D .③④⑤解析:选C 。
③是侧面描写。
④不是表现说书技艺。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柳敬亭机智灵活,后来又在莫后光的指导下,说书技艺经过三重境界的提升,达到了精妙的程度。
B.柳敬亭说书技艺达到精妙程度后,先后到了盱眙、扬州、杭州、金陵等地,名声显扬于达官贵人之中。
C.宁南侯结识柳敬亭后,感觉相见恨晚,并且让他在府中担要职,因此军中官员也不敢轻视柳敬亭。
D.宁南死后,柳敬亭上街头重操旧业,他结合在军中的见闻,使得说书造诣超过了莫后光所说的那种境界。
解析:选B。
时序颠倒,到盱眙是在柳敬亭说书技艺达到精妙程度前。
(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董解元王刚董解元这位在戏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至今连名字也不为人知晓,所谓“解元”,是当时对一般读书人的尊称,未必就是科举中的乡试第一名。
元代戏曲家钟嗣成的戏剧史料专著《录鬼簿》中记载:“董解元,金章宗时人。
以其创始,故列诸首云。
”这是现今关于董解元生平的几乎唯一可靠的资料。
历史资料如此匮乏,我们不得不从《西厢记》诸宫调的本身来寻找作者生活和思想的某些痕迹。
《西厢记》诸宫调开篇的“引辞”和“断送引辞”中说:“携一壶儿酒,戴一枝花。
醉时歌、狂时舞、醒时罢。
每日价疏散不曾着家”([整金冠])。
“四季相续,光阴暗把流年度。
休慕古,人生百岁如朝露。
莫区区,好天良夜且追游,清风明月休辜负!但落魄一笑,人间今古,圣朝难遇”([般涉调·耍孩儿])。
当然,这些曲子也不能作为信史看待,因为诸宫调作品的开端,大约都有一些劝人及时行乐的片断,用以招徕观众。
《西厢记》诸宫调的题材,源于唐代元稹带有自传性质的传奇《莺莺传》。
在《莺莺传》问世后的四百年间,各种文学体裁竞相描摹,但情节、思想仍没有超出《莺莺传》的范畴。
只有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的问世,才使这古老的故事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在《西厢记》诸宫调中,张生不再是“始乱终弃”的负情人,而是一个对爱情始终不渝的追求者;崔莺莺也不再是一个自怨自艾、逆来顺受的弱女子,她经历了痛苦的心理过程,在爱情的感召下最终与张生双双出走。
董解元还加强了红娘在故事中的分量,作为崔、张爱情的推动和促成者,受到作者的热情歌颂。
崔老夫人在《莺莺传》中几乎没有任何活动,而在《西厢记》中则像一片阴影,时刻笼罩和威胁着崔、张爱情,体现了封建势力对青年男女爱情自由的束缚。
《西厢记》诸宫调创造了自己的整体语言特色:古朴而不失风韵,典雅而不失通俗,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成为诗词之后,语言上一种新的突破,成为有元一代效法的榜样。
可以说,没有《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就没有其后王实甫《西厢记》杂剧的成就。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解元的名字无人知晓,因为史料匮乏而无从查考。
B.“解元”的称谓,不一定实指科举乡试的第一名。
C.元稹的《莺莺传》自创作以来,至《西厢记》诸宫调之前,许多文学体裁的模仿都未能有所突破。
D.钟嗣成也是戏剧家,且所处的时代与董解元相去不远,所以他的记载比较可信。
解析:选A。
是因为没有可靠的历史资料记载他的生平、名字。
10.从《西厢记》诸宫调开篇的“引辞”和“断送引辞”,能看出《西厢记》作者生活和思想的哪些痕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阅读第二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归纳概括。
答案:比较落魄,没有做官;生活疏懒、散漫,对现实不满;致力于创作诸宫调。
11.简要概括《西厢记》诸宫调取得的成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西厢记》诸宫调源自元稹的《莺莺传》,但经过董解元的再创作,面貌焕然一新。
人物形象更为鲜明丰满,故事情节更为曲折。
语言上有了新的突破,成为有元一代效法的榜样。
阅读第三、四、五自然段,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两个方面归纳。
答案:①思想内容上:改变了《莺莺传》中张生的“始乱终弃”,使得人物形象更丰满,故事情节更为曲折。
②创造了自己的整体语言特色:古朴、典雅,达到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成为诗词之后,语言上有了新的突破,成为有元一代效法的榜样。
三、语言运用12.(2012·高考天津卷)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
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答案:与岑参同赏“梨花”与柳永泛舟钱塘13.提取下面文字的内容要点,概括为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14个字)日前,美国《哈佛商业评论》原执行主编尼古拉斯·卡尔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指出:“我们的思维控制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正在被互联网所摧毁。
”卡尔这番话随即在美国引发一场“互联网是否改变了我们的思维”的探讨,109位哲学家、神经生物学家和其他领域的学者为此争论不休。
2011年,是个人电脑(PC)诞生30周年,而在这个本值得人类庆幸的时间点上,更多人却在担忧:在丢掉了报纸杂志,丢掉了传统生活方式之后,被网络“毒化”的人类恐怕正在丢掉头脑。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系的阿布贾乌德在其新书《虚拟的你》中指出,网络营造的虚拟空间让人们沉迷其中。
对一些人来说,人们沉迷网购、社交网络和游戏的“网瘾”不亚于酗酒,已不是简单的追求娱乐。
长此以往,人们容易沉醉在弄虚作假、自欺欺人当中,易形成“E -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