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熨疗法
- 格式:pptx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12
简单的中药热熨,能治疗多种常见病热熨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理,选择适当的中药和辅料,热敷于患处或腧穴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
热熨借助药物温热之力,将药性由表及里,通过皮毛、腠理、经络内达脏腑,疏通经络、温中散寒、镇痛消炎、软坚散结、祛风除湿、调理脏腑,燮理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皮肤、骨伤等各种疾病。
热熨主要用于寒证和发于四肢关节体表证,经外部施药方便的疾病,如增生、结块、肿胀、疼痛等。
热熨的种类很多,现辑介常用的熨法,供大家选择使用。
药包热熨法将药物打碎、炒热、布包,置于患部或腧穴,开始时需时时提起,以免熨伤;待药物温度适宜时,置于治疗部位不动。
也可将药包置于患处边熨边按摩。
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
适用于寒痹、疼痛及寒凝腹痛、呃逆、胃脘痛等。
白酒热熨法平卧,把毛巾平铺于患处,白酒(不可用酒精)适量均匀洒在毛巾上点燃,稍热后立即用另一毛巾熄火,再用热水袋来回熨30分钟,每日1次。
适用于气滞性胸腹胀痛。
操作时动作要敏捷,以免熨伤。
生姜热熨法生姜500克,捣烂纳入布袋内,置于病变部位,上置热水袋1~2小时。
每日2~3次。
适用于心胸痞满、脾胃虚寒、痰饮积滞、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
炒盐热熨法取大小均匀的颗粒食盐500克,入锅炒至55 ℃左右,分装在两个袋子里,置于疼痛处热敷,冷却后换另一个食盐袋。
每日2~3次,每日30分钟。
适用于虚寒性腹泻、腹痛、风湿腰痛、关节疼痛、老年癃闭等。
麦麸热熨法用麦麸或棉籽壳500克炒热,也可加入苍术50克、木香50克、乳香25克、没药25克,再炒1-2分钟。
炒时可加入一些水,使锅内产生热气,以充分发挥药力。
炒好后装入布袋,熨烙患处。
适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急慢性腹痛、腹泻和单纯性因寒而引起的腹痛。
蚕沙热熨法蚕沙、食盐各250克,炒热,装布袋内熨患处。
每日2~3次,每次1~2小时。
适用于风疹、皮肤痒痛、腹痛、吐泻等。
葱白热熨法葱白50克,捣碎,加麝香0.15克拌匀,分为2包。
中医骨科的热熨药疗法
热熨法是一种热疗方法。
临床多选用温经祛寒、行气活血止痛的药物,用布包裹,加热后熨患处,借助其热力作用于局部,适用于腰背躯体熏洗不便之处的新伤、陈伤。
主要有下列几种:
1.坎离砂又称风寒砂。
适用于陈伤兼有风湿证者。
2.熨药俗称“腾药”。
适用于各种风寒湿肿痛。
常用的有正骨烫药等。
3.其他如用粗盐、黄沙、米糠、麸皮、吴茱萸等炒热后装入布袋中加热后熨患处,民间也用葱姜豉盐炒热,布包掩脐上治风寒。
这些方法简便有效,适用于各种风寒湿型筋骨痹痛、腹胀痛、尿潴留等证。
中药热熨防治筋骨病中药热熨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用于防治各种筋骨疾病。
它是利用中药的热毒性能量,通过熨热的方式渗入体内,消除寒湿、活血化瘀,达到治疗筋骨疾病的效果。
筋骨病是一类以肌肉、骨骼和关节为主要发病部位的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腰椎间盘突出等。
这些疾病都与寒湿、气血瘀滞有关,中药热熨正是通过热能量的渗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和关节的疼痛、僵硬等症状。
中药热熨的制作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葱姜熨、垫草熨等。
其中葱姜熨是将新鲜的葱姜切碎,放入干净的袋子中,先用热水稍微煮一下,然后取出,稍微晾凉后敷在病患部位,用毛巾包裹住,保持一段时间。
垫草熨是先将熏衣草或者艾草等中药进行贮存阴干,然后在需要治疗的部位放置中药袋,点燃中药袋,用热气烟熏的方式进行治疗。
中药热熨的疗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中药热熨的热能量能够渗入皮下组织,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环,使血液更加通畅。
这对于治疗筋骨疾病非常重要,因为血液循环的不良会导致寒湿、气血瘀滞,从而加重疼痛和病变。
2. 消除寒湿:中药热熨的热能量可以将寒湿驱散,缓解筋骨疼痛。
寒湿是筋骨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它使得局部组织僵硬、血液循环不畅,疼痛加重。
中药热熨通过渗入和刺激,消除寒湿,使组织得以舒展,疼痛得以缓解。
3. 活血化瘀:中药热熨的作用还可以活血化瘀。
当筋骨疾病发作时,局部会出现血液瘀滞现象,形成淤血、血栓等,加重疼痛和病变。
中药热熨可以通过热能量的刺激,促使血液循环加快,瘀血得以消散,病灶得到疏通和舒展。
中药热熨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治疗筋骨病的方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热熨不能用于急性炎症、皮肤损伤、开放性伤口等情况。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妊娠期、产后妇女等,也要谨慎使用。
在使用中药热熨之前,最好先咨询一下医生或中医师,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中药热熨是中医治疗筋骨病的传统疗法之一,通过热能量的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寒湿,活血化瘀,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药热熨疗法的原理
中药热熨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它通过使用特定的中草药材沉积在特定穴位上,然后用火烤熨来治疗疾病。
它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药材热能刺激:中药热熨疗法将特定的中草药材放在特定的穴位上,然后用火烤熨。
这样可以将药材的热能传递给穴位,刺激穴位周围的神经末梢和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2. 穴位调理:中药热熨疗法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能够调理经络,平衡气血,调整脏腑功能。
根据中医理论,通过正确的热熨穴位,可以调理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恢复机体的自身调节功能。
3. 消散寒湿:中药热熨疗法对于寒湿症状特别有效。
寒湿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病理因素,可以导致经络阻滞,气血不畅,从而出现各种疼痛和炎症。
中药热熨可以温煦经络,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疼痛和炎症症状。
4. 药物渗透:中药热熨疗法中使用的草药一般都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这些成分可以通过渗透皮肤进入人体内部,发挥药理作用,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热熨疗法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病症和个体差异来选择合适的草药和穴位,同时也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热熨疗法巧治痛症痛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如风湿痛、风寒疼痛、关节痛等。
利用吸收热力的物体或拌上某些使用药物,加热熨在身体上疼痛处来进行治疗的方法叫“热熨法”。
热熨法是中医简易外治疗方法之一。
为此,笔者根据临床工作经验,特别搜集并整理了几种热熨法,供对中医有兴趣的朋友们参考。
晚蚕砂熨。
晚蚕砂熨的适应证是因感受风、寒、湿所致的风湿痛、四肢关节麻痹、活动不便,或兼疼痛者。
使用药物:晚蚕砂500克,黄酒30毫升。
治疗方法:把晚蚕砂与黄酒拌匀,分别装入两个布袋内,放在铁锅内竹篦上蒸10分钟,把袋取出趁热熨四肢关节麻痹(或疼痛)处;也可改蒸为炒,把晚蚕砂炒热后,兑人黄酒再略加拌炒,装入两个布袋热熨,每次30分钟,每天1次。
透骨草熨。
透骨草熨的适应证是风湿痛、腰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所致的疼痛。
使用药物:透骨草60克,当归、独活各30克,草乌15克,共均研成细末;另取大青盐500克,陈醋500毫升。
治疗方法:先把大青盐放人铁锅内急火爆炒,再拌炒上述五味药2分钟,最后将陈醋均匀洒人100毫升,略炒一会,急装人纱布袋内热熨疼痛处。
每次20分钟,早晚各1次(每次要炒盐2次,加人陈醋200毫升)。
大青盐熨。
大青盐熨的适应证是感受风寒所致的风湿痛、头痛、腹痛、腰痛、四肢关节疼痛以及慢性腹泻、痛经等。
使用药物:大青盐500克。
治疗方法:把大青盐放人铁锅内,急火爆炒后,把大青盐装入布袋内,然后把布袋放在肚脐(或上述疼痛处)进行热熨,每次30分钟,每天1次。
如大青盐渐渐冷却,可重新炒热再熨。
大葱熨。
大葱熨的适应证同上。
使用药物:大葱白(切丝)500克,大青盐500克。
治疗方法:先把大青盐放人铁锅内急火爆炒,再兑人大葱白,略炒1~2分钟,等到大葱白发出香味后,再装入布袋内热熨,每次30分钟,每天1次。
新砖熨。
新砖熨的适应证是感受风寒所致的腰背部疼痛,或胃肠痉挛性(阵发性)疼痛,以及风湿痛。
使用药物:新砖(红砖或青砖,不要用水泥、煤渣砖)两块,把一块放在炉火旁边烧热,另一块备用。
热熨疗法课件一、引言热熨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我国古代,热熨疗法就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防治,具有简便、安全、疗效显著等特点。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热熨疗法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与传承,成为中医学中独具特色的疗法之一。
本课件旨在介绍热熨疗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适应症及注意事项,为广大患者和中医爱好者提供参考。
二、热熨疗法的基本原理1.温通经络:热熨疗法通过温热作用,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使经络得以疏通,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消除疲劳的目的。
2.散寒除湿:热熨疗法可以驱散体内的寒湿邪气,对于寒湿痹证、关节疼痛等症状具有很好的疗效。
3.调和气血:热熨疗法通过温热作用,可以调和人体的气血运行,对于气滞血瘀、经血不调等症状具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4.消肿止痛:热熨疗法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对于各种炎症、外伤等症状具有很好的疗效。
三、热熨疗法的操作方法1.准备工具:热熨疗法常用的工具有热水袋、热敷包、艾灸盒等。
2.选择合适的热熨材料:常用的热熨材料有生姜、葱、盐、米、艾叶等。
3.操作步骤:(1)将热熨材料放入布袋中,扎紧袋口。
(2)将热熨材料放入热水中加热,使温度达到适宜的热熨温度。
(3)将热熨材料从热水中取出,用毛巾包裹,避免烫伤。
(4)将热熨材料敷于患处,根据病情调整热熨时间和次数。
四、热熨疗法的适应症1.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关节疾病。
2.腰肌劳损、颈椎病、肩周炎等肌肉骨骼疾病。
3.胃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4.咳嗽、哮喘、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
5.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6.轻度烫伤、扭伤等外伤。
五、热熨疗法的注意事项1.热熨温度要适宜,避免烫伤。
2.热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
3.孕妇、皮肤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热熨疗法。
4.热熨疗法应结合患者具体病情,遵循医嘱进行。
六、总结热熨疗法作为一种简便、安全、疗效显著的中医外治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现代中医外治疗法之中药热熨疗法
现代中药热熨法原理,是使用加热袋熨于中药包上在体表进行热熨。
每次30~60分钟,每天敷1次。
加热带的温热效应可祛风散寒除湿,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治疗外感风寒、阳虚内寒、寒凝血瘀诸证,现代医学认为温热可以使皮肤温度升高,细胞间隙扩大,药物透入加快;使人体局部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增强代谢,改善营养;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促进渗出液的吸收,消除局部肿胀;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使痛阈升高而缓解疼痛;缓解肌肉组织痉挛,软化瘢痕;中药作用可通过皮肤进行吸收,起到抑制渗出、收敛止痒、消肿止痛、控制感染、促进皮肤愈合等作用。
药物升温后将加快向肌体透入的效果,因而作用更快,疗效更著。
根据所选用的药物和热熨部位不同,可发挥通经活络、温里散寒、祛风除湿、疏利气机、活血化瘀、消肿镇痛等功效。
热熨所使用的药物,均选用辛温性热、芳香透窍之品,如姜、葱、花椒、艾叶、附子、芥子、小茴香等。
这类药物借助火热之力,辛香走窜,由表入里,循经通络,或施效于局部,或贯通至周身,祛邪扶正,恢复机体的正常机能。
现代医学认为热熨所用药物通过透皮吸收,迅速提高局部血药浓度,不仅消除局部病灶,还可由循环、辐射等途径进入机体,改善体内环境,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
如骨性关节炎患者存在高凝血症和前血栓状态等血液循环变化,使用川芎、红花、当归、丹参等活血化瘀中药,可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血黏度、降低骨内压、促进炎症吸收与组织的修复再生。
52快乐养生 2013.04简易热熨熨走病痛⊙ 程菊珍热熨疗法是用一些中草药或其他传热的物体,加热后用布包好,放在人体一定部位上,作来回或旋转移动的一种方法。
热熨疗法不仅具有温通经脉、驱寒除湿、活血消淤、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代谢等作用,而且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实用等特点,因此很适合于家庭使用。
下面介绍几种热熨方法及适应病证,供大家在必要时选用。
盐(米)熨 取食盐或大米500克,置锅内大火炒热,然后用布包扎好,反复热熨病患处。
胃脘、腹部冷痛、喜揉喜按者,可熨胃脘、腹部;肩臂腰膝畏寒怕冷、麻木酸疼者,热熨患处能温经散寒止痛;运动、劳累之后,腰酸腿软、肌肉酸痛者,热熨可消除疲劳,令人轻快;热熨双足心,能引火归源而治虚火牙痛;妇女痛经,可熨小腹、腰骶部,收效迅速;风湿性关节疼痛者也适宜此热熨法。
盐葱熨 取250克新鲜葱白(即葱的白色茎干),切细后与适量的盐同放锅内用大火炒热,然后用布包好热熨患处,有疏风散寒、调畅气机的作用。
风寒感冒、头痛鼻塞者,可热熨前额;经络、筋骨受风着凉引起肢体酸麻痹痛者,可熨患处;落枕后颈部僵痛可熨颈部;老人气虚、妇女产后小便不通,热熨肚脐及小腹部,有较好疗效。
盐醋熨 将盐250克炒热,洒入适量陈醋,再炒片刻后用布包好即可热熨。
妇女经前或经期涉水感寒,或过食生冷使寒湿凝滞经脉引发痛经、闭经时,热熨小腹、腰骶部疗效较好;打针后臀部有硬疙瘩,熨局部能消散硬结;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可熨患处。
盐酒熨 将盐250克炒热后洒入适量白酒,再炒片刻后用布包好即可使用。
本法有较强的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的作用,适合因扭伤、挫伤、闪跌引起的淤血肿痛(编者注:新发的淤血肿痛在24小时内不宜热熨,以免加重病情),对气滞血淤型痛经、闭经也很适宜。
盐艾熨 将适量的盐、艾叶同炒热,用布包好,热熨肚脐、小腹、腰骶部,可治妇女虚寒性白带过多,带下清稀、绵绵不断。
盐姜熨 将生姜捣烂后与盐同炒热,然后用布包好。
风湿痹痛、淤血肿痛者,可用其熨痛处;因中寒、伤食引起的胃脘胀闷、呕吐吞酸等,可熨上腹部;感冒风寒可熨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