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经典的组播教程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20
入门级组播原理详解与配置组播(Multicast)是一种在网络中将数据包同时发送给多个目标主机的通信方式。
与单播(Unicast)和广播(Broadcast)不同,组播可以实现一对多的通信效果,适用于许多实时应用,如视频会议、流媒体和在线游戏等。
组播的原理:组播使用IP协议来实现多播通信,在IP协议中,组播地址是一个特殊的IP地址范围,范围从224.0.0.0到239.255.255.255,其中224.0.0.0到224.0.0.255是保留地址用于路由协议和其他网络控制协议的组播通信,其余地址用于应用层的组播通信。
组播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成员加入、组播路由选择和数据转发。
1.成员加入:主机将自己加入到一个组播组中,需要发送一个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报文给与自己相连的组播路由器,表明自己希望接收该组播组的数据。
组播路由器收到IGMP报文后,将其记录在路由表中,并向其他组播路由器传递相关信息,以便它们也能知道有哪些主机加入了该组播组。
2.组播路由选择:组播路由选择是指组播路由器之间的协商和交换,以决定如何将组播数据转发给各个成员主机。
组播路由器通过交换IGMP报文来收集有关成员主机的信息,并建立一棵组播树来确定数据传输的路径。
常用的组播路由选择协议有DVMRP、PIM-DM、PIM-SM等。
3.数据转发:当一个主机发送组播数据时,数据包通过组播树传输到各个成员主机。
组播路由器会根据路由表的信息,将数据包复制并转发到每个出接口。
由于组播数据的传输是基于IP地址的,因此每个主机只需要根据组播地址过滤并接收自己感兴趣的组播数据。
组播的配置:在网络设备上进行组播的配置主要包括IGMP配置和组播路由协议配置。
1.IGMP配置:在路由器上启用IGMP功能,使其能够接收和处理主机发送的IGMP报文。
通常在接口上配置IGMP版本(IGMPv1、IGMPv2或IGMPv3),并打开IGMP Snooping功能,以便交换机能够根据主机的组播报文学习到组播组的信息。
华为ont组播工具教程(最新版)目录1.介绍华为 ONT 组播工具2.讲解如何使用华为 ONT 组播工具配置组播3.分享使用华为 ONT 组播工具的注意事项正文一、介绍华为 ONT 组播工具华为 ONT 组播工具是一款用于配置和管理光纤网络中的组播功能的实用工具。
通过使用该工具,用户可以轻松地对组播进行配置,实现光纤网络中的视频会议、远程教育和多媒体直播等功能。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如何使用华为 ONT 组播工具配置组播。
二、如何使用华为 ONT 组播工具配置组播1.首先,需要将电脑与光猫接为单机模式,打开浏览器输入192.168.1.1(一般家庭网关都是如此),进入光猫登录页面。
2.成功登陆光猫后,点击上方网络,出现下图界面,连接名称处下拉选择 internetbvid41,在 lan 端口绑定将网口 1,3,4 处的勾去掉,点击保存应用。
3.封装类型选择 pppoe,连接模式路由,启用 vlan 出打勾,vlanid 填 41,用户名和密码就是网络服务商提供。
4.配置组播:在“组播配置”菜单下,选择“组播协议”,然后选择“IGMP”。
5.在“IGMP”页面,选择“IGMPv3”,并设置“发送查询”为“手动”,其他选项保持默认。
6.接着,在“组播地址”菜单下,设置组播地址和组播掩码。
7.最后,在“组播成员”菜单下,添加或删除组播成员。
三、使用华为 ONT 组播工具的注意事项1.在使用华为 ONT 组播工具时,请确保您已经正确连接了光猫和电脑,并成功登录了光猫。
2.在配置组播时,请确保您已经正确选择了组播协议和组播地址,并根据需要设置了组播成员。
3.在使用华为 ONT 组播工具时,请勿断开光猫与电脑之间的连接,否则可能会导致配置信息丢失。
通过以上步骤,您就可以使用华为 ONT 组播工具配置组播功能了。
目录第1章 IP组播简介................................................................................................................... 1-11.1 IP组播概述 ........................................................................................................................ 1-11.2 组播地址............................................................................................................................. 1-21.2.1 IP组播地址.............................................................................................................. 1-21.2.2 以太网组播MAC地址 ............................................................................................. 1-31.3 IP组播协议 ........................................................................................................................ 1-41.3.1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 ................................................................................................... 1-41.3.2 组播路由协议........................................................................................................... 1-41.4 IP组播报文的转发 ............................................................................................................. 1-61.5 组播的应用......................................................................................................................... 1-7第2章组播公共配置................................................................................................................ 2-12.1 组播公共配置简介.............................................................................................................. 2-12.2 组播公共配置 ..................................................................................................................... 2-12.2.1 启动组播.................................................................................................................. 2-12.2.2 配置组播转发报文的最小TTL值............................................................................. 2-12.3 组播公共配置显示和调试 ................................................................................................... 2-2第3章 IGMP配置 .................................................................................................................... 3-13.1 IGMP简介.......................................................................................................................... 3-13.2 IGMP配置.......................................................................................................................... 3-23.2.1 启动IGMP ............................................................................................................... 3-23.2.2 配置IGMP版本....................................................................................................... 3-33.2.3 配置IGMP查询报文间隔 ........................................................................................ 3-33.2.4 配置IGMP查询器存在时间..................................................................................... 3-43.2.5 配置IGMP最大查询响应时间 ................................................................................. 3-43.2.6 配置路由器加入指定组播组..................................................................................... 3-53.2.7 控制接口对组播组的访问......................................................................................... 3-53.3 IGMP显示和调试............................................................................................................... 3-6第4章 PIM-DM配置 ................................................................................................................ 4-14.1 PIM-DM协议简介............................................................................................................... 4-14.2 PIM-DM配置...................................................................................................................... 4-24.2.1 启动组播.................................................................................................................. 4-34.2.2 启动PIM-DM协议................................................................................................... 4-34.2.3 配置接口的Hello报文发送间隔............................................................................... 4-34.3 PIM-DM显示和调试........................................................................................................... 4-44.4 PIM-DM典型配置案例 ....................................................................................................... 4-4第5章 PIM-SM配置................................................................................................................. 5-15.1 PIM-SM协议简介............................................................................................................... 5-15.1.1 PIM-SM协议概述.................................................................................................... 5-15.1.2 PIM-SM工作原理.................................................................................................... 5-15.1.3 PIM-SM配置前准备工作 ......................................................................................... 5-25.2 PIM-SM配置...................................................................................................................... 5-35.2.1 启动组播.................................................................................................................. 5-35.2.2 启动PIM-SM协议 ................................................................................................... 5-35.2.3 配置接口的Hello报文发送间隔............................................................................... 5-45.2.4 设置PIM-SM域边界................................................................................................ 5-45.2.5 进入PIM视图.......................................................................................................... 5-55.2.6 配置候选BSR .......................................................................................................... 5-55.2.7 配置候选RP ............................................................................................................ 5-65.2.8 配置RP对DR发送来的注册报文进行过滤 ............................................................ 5-65.2.9 配置从共享树切换到最短路径树的阈值................................................................... 5-75.3 PIM-SM显示和调试........................................................................................................... 5-75.4 PIM-SM典型配置案例 ....................................................................................................... 5-85.5 PIM-SM故障处理............................................................................................................. 5-10第6章 MSDP配置 ................................................................................................................... 6-16.1 MSDP简介......................................................................................................................... 6-16.1.1 MSDP概述.............................................................................................................. 6-16.1.2 MSDP工作原理....................................................................................................... 6-16.2 MSDP配置......................................................................................................................... 6-46.2.1 使能MSDP .............................................................................................................. 6-46.2.2 配置MSDP对等体 .................................................................................................. 6-56.2.3 配置静态RPF对等体 .............................................................................................. 6-56.2.4 配置Originating RP ................................................................................................. 6-66.2.5 配置缓存SA状态 .................................................................................................... 6-66.2.6 配置缓存SA的最大数量 ......................................................................................... 6-76.2.7 配置请求源消息....................................................................................................... 6-76.2.8 配置对源信息的处理................................................................................................ 6-76.2.9 配置MSDP全连接组............................................................................................... 6-96.2.10 配置MSDP连接重试周期 ................................................................................... 6-106.2.11 关闭MSDP对等体 .............................................................................................. 6-106.2.12 复位MSDP .......................................................................................................... 6-106.3 MSDP显示和调试............................................................................................................ 6-116.4 MSDP典型配置案例........................................................................................................ 6-126.4.1 配置静态RPF对等体 ............................................................................................ 6-126.4.2 配置Anycast RP ................................................................................................... 6-136.4.3 MSDP综合组网案例 ............................................................................................. 6-16第7章 MBGP组播扩展配置 .................................................................................................... 7-17.1 MBGP组播扩展简介.......................................................................................................... 7-17.1.1 MBGP组播扩展概述 ............................................................................................... 7-17.1.2 MBGP为组播扩展的属性........................................................................................ 7-17.1.3 MBGP的运行方式与消息类型................................................................................. 7-27.2 MBGP组播扩展配置.......................................................................................................... 7-37.2.1 启动MBGP组播扩展协议....................................................................................... 7-37.2.2 指定MBGP组播扩展要通告的网络路由 ................................................................. 7-47.2.3 配置MBGP对等体/对等体组 .................................................................................. 7-47.2.4 配置MBGP路由聚合 .............................................................................................. 7-77.2.5 配置MBGP引入IGP的路由信息............................................................................ 7-87.3 MBGP显示和调试 ............................................................................................................. 7-87.4 MBGP组播扩展典型配置案例 ........................................................................................... 7-9第8章组播静态路由配置......................................................................................................... 8-18.1 组播静态路由简介.............................................................................................................. 8-18.2 组播静态路由配置.............................................................................................................. 8-18.2.1 配置组播静态路由 ................................................................................................... 8-28.2.2 配置组播RPF路由选择策略 ................................................................................... 8-28.3 组播静态路由显示和调试 ................................................................................................... 8-38.4 组播静态路由典型配置案例................................................................................................ 8-3第1章 IP组播简介1.1 IP组播概述当信息(包括数据、语音和视频)传送的目的地是网络中的少数用户时,可以采用多种传送方式。
华为组播V L A N配置教程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华为组播VLAN配置教程组播VLAN复制功能可以使三层设备只需把组播数据传送给该组播VLAN,而不必再为每个用户VLAN都复制一份组播报文,减少带宽浪费。
组播VLAN全称Multicast VLAN,用于将接收到的相同的组播数据在不同的用户VLAN进行复制分发。
二层组播侦听功能很好的弥补了组播数据如果到达的是二层广播网络,就会进行广播的缺陷。
但是这种功能是基于一个广播域,即基于VLAN来实现的。
如果不同VLAN的用户有相同的组播数据需求时,上游路由器仍然需要发送多份相同报文到不同VLAN中。
通过在二层设备上配置组播VLAN功能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实现了在二层网络设备上进行跨VLAN组播复制。
在二层设备上部署了组播VLAN功能后,上游路由器不必在每个用户VLAN 内都复制一份组播流,而是数据流在组播VLAN内复制一份后发送给二层设备。
这样就避免了组播流在上游路由器的重复复制,不仅节省了网络带宽,又减轻了上游路由器的负担。
1、基于用户VLAN的组播VLAN图1 基于用户VLAN的组播VLAN示意图交换机支持将用户VLAN与组播VLAN进行绑定,实现在不同的用户VLAN 间进行组播报文复制。
基于用户VLAN的组播VLAN功能提供了组播VLAN复制功能中最核心的功能:上游设备只需要向配置了组播VLAN的交换机上发送一份组播数据,然后交换机再将其复制分发到有相同组播需求的不同用户VLAN中,从而减少了上游设备与交换机之间的带宽浪费,即如上图1所示。
2、基于接口的组播VLAN交换机支持在用户侧接口下配置用户VLAN与组播VLAN进行绑定,不仅能够实现组播数据在不同用户VLAN间进行复制,还可以实现基于接口的组播业务隔离。
图2 基于接口的组播VLAN示意图如上图2所示,组播业务批发给了ISP1、ISP2两个服务商,用户VLAN (UVLAN)中的HostA、HostB定制的是ISP1提供的服务,HostC、HostD定制的是ISP2提供的。
秒开IPTV组播输出设备要求
要求:从服务器到终端都要有支持组播设备,例如支持组播的交换机
IGMP组播协议分为v1 v2 v3
所有交换机最好都支持同种版本组播协议
服务端设置:
Web登录设备,直播管理-频道管理,点击添加频道,在IP栏选择“组播输出”,会出现一个组播地址,最好将所有频道设置同一个段内,例如这里的239.9.9.x
系统设置-静态路由配置,添加一条新的静态路由,设备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这里eth0为接内网的网卡
支持组播设备以华为5700为例
<Quidway>sys 进入特权模式
[Quidway]igmp-snooping enable 开启组播管理控制
建立VLAN X,并进入VLAN X
[Quidway-vlanX] igmp-snooping enable 开启vlan内组播管理控制
所有组播设备设置同一个VLAN,服务器和各个终端都在同一个VLAN内
终端用新版APK默认带有支持组播播放功能
注意:组播流量与在线观看用户数关系不大,与播放组播的频道数有关,无论是否有人观看都会占用组播带宽,频道越多组播输出流量越大。
组播报文流程嗨,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超有趣的话题——组播报文流程。
这就像是一场神奇的信息之旅,有好多奇妙的事儿呢!咱们先得知道啥是组播。
组播啊,就好比是在一个超级大的社区里,有一群人对某个特定的事情特别感兴趣,比如说喜欢看某种特别的球赛。
于是呢,就有一个消息源,就像那个球赛的直播电视台,想要把球赛的消息发给这群感兴趣的人,而不是整个社区的所有人。
这就是组播的基本概念啦。
那组播报文是怎么开始它的旅程的呢?想象一下,在一个网络的世界里,有一个发送者,我们就叫他小李吧。
小李就像是一个充满热情的导游,他有一些超棒的旅游信息(也就是组播报文)要分享给特定的游客们。
小李先得确定他要发给哪些游客,这就是确定组播组的过程。
这个组播组就像是一个有特殊标记的旅行团,只有符合这个标记的游客才会收到小李的信息。
小李准备好报文后,就把它发送到网络里啦。
这时候,网络里的设备就像一个个的小驿站,要对这个报文进行处理。
比如说路由器,它可是个很重要的小驿站哦。
路由器就像一个聪明的交通指挥员,它得看看这个报文的目的地是哪里。
当它看到是组播报文的时候,它可不会像处理单播报文那样简单地把报文送到一个特定的地址。
它得知道哪些接口连接着那些对这个组播感兴趣的设备呢。
这就好比交通指挥员要知道哪条路通向那些想去特定景点(组播组)的游客所在的地方。
然后啊,在这个网络里还有一种设备叫交换机。
交换机看到组播报文的时候,也得做点事儿。
它有点像一个快递分拣员,要根据报文里面的一些信息,决定把报文送到哪些端口去。
这可不是随便乱送的哦,它得按照之前设定好的规则,就像快递分拣员得按照包裹上的地址标签来分拣一样。
如果它送错了端口,那就像把本该送到喜欢看球赛的人家里的球赛直播信号,送到了对球赛一点兴趣都没有的人家里,那可就乱套啦!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些设备要对组播报文进行复制呢。
为啥要复制呢?因为可能有好多个对这个组播感兴趣的设备在不同的地方呀。
这就好比导游小李的旅游信息,要发给旅行团里的好多游客,那就得复印好多份一样。
组播⼀、组播概述:(基于UDP)在IP⽹络中,节点之间的通信通常采⽤点到点的⽅式。
点到多点的传输:使⽤⼴播:占⽤不必要的带宽,不需要的⼈,也会接收到。
数据源发送⼀份数据包链路上传输⼀份数据包所有主机都会接收数据包使⽤单播:需要向每⼀个接收者单独发送⼀份数据,当接收者数量增加时,发送源复制的⼯作负荷会⽐例增加,当接收者数据巨⼤时,⼀些接收者接收数据的延时⼤⼤增加,对延时敏感的应⽤如多媒体会议、视频监控。
数据源发送多份数据包链路上传输多份数据包只有数据接收者才会收到数据包使⽤组播:数据源发送⼀份数据包链路上传输⼀份数据包只有数据接收者才会收到数据包组播优缺点:只要是组播都是⽤UDP优点:增强效率,控制⽹路流量,减少服务器和CPU的负载优化性能,消除流量冗余分布式应⽤,使多点传输成为可能缺点:尽最⼤努⼒交付(UDP),不会重传⽆拥塞控制(qos),⽆法保证优先传输数据包重复数据包的⽆需交付组播典型应⽤:多媒体会议、IP视频监控,QQ共享⽩板等多对⼀。
组⽹技术需求:组播地址:224.0.0.0-- 239.255.255.255(没有什么⼴播地址和⽹络地址)本地协议预留组播地址:224.0.0.0--224.0.1.255(保留给某些协议具体使⽤)仅供本地⽹段上的⽹络协议使⽤。
本地管理组地址:(私⽹)239.0.0.0--239.255.255.255⽤户组播地址:(公⽹)224.0.2.0--238.255.255.255组播MAC地址:以太⽹:01-00-5e-xx-xx-xx组播IP地址到组播MAC地址的映射:组播中:32个IP地址对应⼀个MAC组播MAC地址,第⼀个字节的最后⼀位为1。
单播MAC地址,第⼀个字节的最后⼀位为0。
⼆、组播组管理协议:(1)IGMP简介:是运⾏在主机和路由设备之间的协议→ 主机通过组播组管理协议加⼊或离开某些组播组→ 路由设备通过组播组管理协议管理和维护本地的组播组信息常⽤的组播组管理协议为IGMP(管理和维护本地组的信息)加⼊、查询、离开离开时,得表⽰⾃⼰是不是最后⼀个⼈,如果是最后⼀个⼈,路由设备得删除组播组信息(2)、组播分发树模型(路由器和路由器之间)是组播数据的转发路径根据树根位置的不同,组播分发树模型分为:→ 最短路径树模型:源到每⼀个接收者的最短路径(⽐较耗资源)→ 共享树模型:源到每⼀个接收者的路径不⼀定是最短的(3).组播转发机制:组播转发机制和单播转发机制不同:→ 单播转发关⼼报⽂到哪⾥去(只关⼼报⽂的⽬的地址)→ 组播转发关⼼报⽂从哪⾥来组播转发机制-----当收到两个数据包,会通过单播路由表查询到组播源最短的路径,从⽽确认收哪个数据包,不收哪个数据包,所有没有单播路由表,就不可能有组播转发表。
华为ont组播工具教程(一)华为ONT组播工具详细教程1. 介绍本教程将教您如何使用华为ONT组播工具,以实现高效的组播通信。
2. 准备工作在开始使用华为ONT组播工具前,您需要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 确保设备上已安装最新版本的华为ONT组播工具。
- 确保设备已正确连接至网络,并具备访问互联网的能力。
3. 启动华为ONT组播工具按照以下步骤启动华为ONT组播工具: 1. 打开设备上安装的华为ONT组播工具应用。
2. 在工具界面上,点击“启动”按钮。
4. 配置组播参数按照以下步骤配置组播参数: 1. 在华为ONT组播工具的主界面上,点击“配置”按钮。
2. 在配置界面上,输入组播地址和组播端口。
3. 根据需要,设置其他可选参数,如TTL值、数据包大小等。
5. 添加组播成员按照以下步骤添加组播成员: 1. 在华为ONT组播工具的主界面上,点击“添加成员”按钮。
2.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成员IP地址和端口号。
3. 点击“确定”按钮,完成添加。
6. 发送组播消息按照以下步骤发送组播消息: 1. 在华为ONT组播工具的主界面上,输入您要发送的消息内容。
2. 点击“发送”按钮,将消息发送至组播成员。
7. 监控组播通信状态通过华为ONT组播工具,您可以实时监控组播通信状态: 1. 在华为ONT组播工具的主界面上,点击“监控”按钮。
2. 在监控界面上,您可以查看组播成员的连接状态、接收质量等信息。
8. 结束组播通信当您需要结束组播通信时,按照以下步骤执行: 1. 在华为ONT 组播工具的主界面上,点击“停止”按钮,以停止发送组播消息。
2. 关闭华为ONT组播工具应用,以结束组播工具的运行。
9. 总结使用华为ONT组播工具可以使您更加高效地进行组播通信。
通过本教程,您已经了解了如何启动、配置、发送组播消息,并可以监控组播通信状态。
希望本教程能对您有所帮助!10. 常见问题解答10.1 如何确定设备上是否已安装华为ONT组播工具的最新版本?您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确认: - 打开华为ONT组播工具应用。
第1章附录组播软件VLC使用指南
1.1 作为服务器
安装完后,桌面会有图标:,执行后出现如下界面:
选菜单:文件/打开文件,在如图对话框选择文件名,可以支持MPG、AVI、
WMV、ASF等多种文件格式
然后选择级选项的“串流/保存”,并点击设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UDP作为输出,并输入设定的组播地址和端口号
本地播放为可选操作,勾选后会在服务器端播放视频或语音文件
接着,最重要的必须设定下TTL值,如设置成255。
否则缺省TTL=1,
就只能在LAN内组播了。
1.2 作为客户端
双击,执行后出现如下界面:
选菜单:文件/打开网络串流,并输入组播IP地址,及端口号即可。
注意:如果先运行了客户端,后运行服务器的话,要先暂停后播放。
组播程序的操作范文组播(multicast)是一种在计算机网络中同时发送数据包到多个目的地的通信方法。
它可以提供广播(broadcast)和单播(unicast)之间的折中方案,同时具有广播的高效和单播的可靠性。
组播程序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的协议和技术来实现组播通信。
要操作一个组播程序,需要实现以下几个步骤:1.创建组播组:组播组是一组共享相同组播地址的主机,这些主机可以接收组播数据包。
在创建组播程序时,首先需要选择一个组播地址,并根据选定的地址创建一个组播组。
组播地址是一个特殊的IP地址范围,通常位于224.0.0.0-239.255.255.255之间。
2.加入组播组:要在组播组中接收组播数据包,程序需要加入该组。
加入组播组的过程通常需要使用网络套接字接口,通过调用特定的API函数来完成。
在加入组播组时,需要指定接收数据包的网络接口和端口号。
3. 发送组播数据:一旦加入了组播组,程序就可以开始发送组播数据包。
发送组播数据包的过程与发送普通单播数据包类似,但需要使用组播地址作为目标地址。
可以使用套接字接口中的sendto(函数发送组播数据包。
4. 接收组播数据:接收组播数据包的过程类似于接收普通单播数据包。
需要创建一个套接字,绑定到组播地址和端口上,并使用recvfrom(函数接收数据包。
收到的组播数据包可以通过解析数据包的头部信息来获取发送者和数据内容。
5.路由设置:组播数据需要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因此需要进行路由设置。
在组播通信中,网络路由器会自动复制和传播组播数据包。
为了使组播数据包能够正确地进入和离开组播组,需要进行路由设置,指定数据包的路径。
6.组播管理:组播程序可能需要进行一些管理操作,例如加入或离开组播组、更改组播地址等。
这些管理操作通常依赖于特定的组播协议,可以使用相应的API函数来实现。
总的来说,操作组播程序需要实现创建组播组、加入组播组、发送组播数据、接收组播数据、设置路由等步骤。
组 播一、组播概述组播简介作为一种与单播(Unicast)和广播(Broadcast)并列的通信方式,组播(Multicast)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的问题,从而实现了网络中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送,能够节约大量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
利用组播技术可以方便地提供一些新的增值业务,包括在线直播、网络电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电台、实时视频会议等对带宽和数据交互的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信息服务。
三种信息传输方式的比较1.单播方式的信息传输如图1所示,在IP网络中若采用单播的方式,信息源(即Source)要为每个需要信息的主机(即Receiver)都发送一份独立的信息拷贝。
图1单播方式的信息传输假设Host B、Host D和Host E需要信息,则Source要与Host B、Host D 和Host E分别建立一条独立的信息传输通道。
采用单播方式时,网络中传输的信息量与需要该信息的用户量成正比,因此当需要该信息的用户数量较大时,信息源需要将多份内容相同的信息发送给不同的用户,这对信息源以及网络带宽都将造成巨大的压力。
从单播方式的信息传播过程可以看出,该传输方式不利于信息的批量发送。
2.广播方式的信息传输如图2所示,在一个网段中若采用广播的方式,信息源(即Source)将把信息传送给该网段中的所有主机,而不管其是否需要该信息。
图2广播方式的信息传输假设只有Host B、Host D和Host E需要信息,若将该信息在网段中进行广播,则原本不需要信息的Host A和Host C也将收到该信息,这样不仅信息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而且会造成同一网段中信息的泛滥。
因此,广播方式不利于与特定对象进行数据交互,并且还浪费了大量的带宽。
3.组播方式的信息传输综上所述,传统的单播和广播的通信方式均不能以最小的网络开销实现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的问题,IP组播技术的出现及时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图3所示,当IP网络中的某些主机(即Receiver)需要信息时,若采用组播的方式,组播源(即Source)仅需发送一份信息,借助组播路由协议建立组播分发树,被传递的信息在距离组播源尽可能远的网络节点才开始复制和分发。
组播学习笔记一、基础知识1、组播的概念:使用组播的好处:一个源可以利用组播向多个目标发送数据(如:IGP的无类路由协议使用的组播)使用组播可以节省带宽和设备的cost…………组播的缺点:组播是基于UDP发送的。
(数据层面)2、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因为组播是基于UDP的,其传输是无序的,为了解决接受数据时有序的,就需要对数据的实时传输。
3、由于是基于UDP的所以他的传输和UDP一样都是尽力的传输。
没有拥塞避免机制。
因为是无序传输,需要利用RTP来解决。
在冗余拓扑中,可能让接受者收到多个一样的报文,可以通过PIM来解决。
4、组播应用的类型,a、1对多b、多对多(视频会议)c、多对 15、组播的专用名词。
First-hop:第一跳路由器Last-hop:最后一跳路由器IGMP:典型的个人PC和路由器之间沟通的协议。
6、行的IGP没有关系。
7、ip地址的分类回顾:A类:0~127 B类:128~191 C类:192~223 D类:224~239其中D类是组播地址,不能被配置在设备的接口上。
在A类地址中127是被保留的特色地址,也就是我们常用的本地环回地址。
8、组播地址不能被当做源地址,只能被当做目标地址。
9、组播地址的细分:A、保留的本地链路地址:224.0.0.0~224.0.0.255B、公网组播地址:224.0.1.0~238.255.255.255保留的公网组播地址SSM(source specific multicast)指定源的组播(在CCSP中会涉及)这种协议时PIM的高级协议(232.0.0.0~232.255.255.255)GLOP地址(233.0.0.0~233.255.255.255)就是申请一个BGP的AS号会送一段组播地址,这段地址就是GLOP地址。
这个地址是可以根据AS号来算出来的,如下所示:如果AS:64521,那么所得组播地址是??1、将64521转化成十六进制的数FC092、将FC09从中间断开得到FC 093、将FC和09 分别转化成两个十进制的数得到252 94、分别将这两个数字放在GLOP地址的第二位和第三位。
组播源使用方法
1. 创建组播源:首先需要创建一个组播源,这可以通过编程实现。
具体的实现方式取决于你使用的编程语言和网络库。
一般来说,你需要创建一个发送组播报文的套接字,并将其绑定到一个组播地址。
2. 发送组播报文:一旦组播源创建成功,你就可以开始发送组播报文了。
你可以通过调用套接字的发送函数来发送数据,目标地址使用组播地址。
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发送的数据包都必须包含源IP地址和端口号,以便接收端能够正确地识别数据包的来源。
3. 接收组播报文:接收端需要使用一个能够接收组播报文的套接字。
在接收端,你需要将套接字绑定到一个组播地址,并加入到该组播组中。
一旦套接字加入到组播组中,它就能够接收到来自该组播源的组播报文。
需要注意的是,组播的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协议,例如IGMP协议和组播路由选择协议等。
在使用组播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网络配置和安全问题,例如防火墙的设置、访问控制等。
因此,在使用组播之前,需要充分了解相关的技术和协议,并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
组播流程.txt26选择自信,就是选择豁达坦然,就是选择在名利面前岿然不动,就是选择在势力面前昂首挺胸,撑开自信的帆破流向前,展示搏击的风采。
服务器端:1.WSAStartup();2.WSASocket()3.setsockopt() //可多个4.bind()5.WSAIoctl() //可多个6.WSAJoinLeaf()7.WSASendTo()8.WSACleanup()客户端:1.WSAStartup()2.WSASocket()3.setsockopt() //可多个4.bind()5.WSAIoctl() //可多个6.WSAJoinLeaf()7.WSARecvFrom()8.WSACleanup()WinSock 2的多址广播APIWSAEnumProtocols()检测多址广播支持WSASocket()指定多址广播类型WSAJoinLeaf()加入一个多址广播组并指定角色(发送者和/或接收者)WSAIoctl() SIO_MULTICAST_SCOPE设置IP生存时间WSAIoctl() SIO_MULTIPOINT_LOOPBACK禁止内部回送(loopback)函数WSAEnumProtocols()返回当前系统中安装的协议的详细描述,这些信息存放在一个协议信息结构(WSAPROTOCOL_INFO)的数组中。
在其中的域dwServiceFlags1中的一些标识指示此服务由IP/UDP协议提供,并且位标识XP1_SUPPORT_MULTIPOINT指示该服务支持IP multicast。
为了适用不同的多址广播模式,WinSock 2定义了数据平面(data plane)和控制平面(control plane)两个概念,每一个平面都可以是“有根(rooted)”的或“无根(non-rooted)”的。
关于这些概念的详细解释,参见WinSock 2规范附录B。
IP multicast是一种无根的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