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播访问管理协议的安全组播访问控制方案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247.93 KB
- 文档页数:4
基于封装和聚集组播的区分服务组播方案
周杰;彭勃;黎明
【期刊名称】《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0(038)007
【摘要】给出一种基于封装和聚集组播的区分服务组播方案:EADSMCast (Encapsulated and Aggregated DiffServ Multicast).通过对基于封装的DSMCast方案的改进,在组播分组头部封装聚集树上核心路由器的转发信息,保持了区分服务域中核心路由器的无状态性和可扩展性;同时,通过对聚集组播的组-树匹配算法的改进,使多个具有相同或相似转发结构的组播组共享一棵聚集树,减小了边界路由器中组播路由表的规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EADSMCast能够支持异构QoS 组播,具良好可扩展性.
【总页数】7页(P7-13)
【作者】周杰;彭勃;黎明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3.07
【相关文献】
1.基于组播访问管理协议的安全组播访问控制方案设计 [J], 郭明;姚远;颜峻;于磊
2.改进的DSMCast区分服务组播方案 [J], 黎明;周杰;高雪松;刘晖;刘淑英
3.区分服务网络端到端服务质量保证的组播方案 [J], 黄程波;周杰;张凌
4.基于区分服务的源特定组播技术研究 [J], 兰艳;刘朝辉;夏利
5.区分服务及其组播环境中的一种接纳控制方案 [J], 黄程波;周杰;张凌;董守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SSM模式的IGMP snooping设计与应用刘成尧;王小海;王文华【期刊名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年(卷),期】2013(030)001【摘要】针对ASM(Any Source Multicast)模式在组播业务中对访问控制机制的不足,讨论基于源特定地址组播SSM(Source Specific Multicast)模式和支持该模式的IGMPv3协议,并在以IPTV部署为应用背景的IPDSLAM系统中实现支持IGMPv3协议的IGMPsnooping功能,初步完成对IPTV源频道(组播业务)的访问控制管理机制.%To address the issue of deficiency of ASM (any source multicast) model on access control mechanism in multicast service,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SSM (source specific multicast) model and the IGMPv3 protocol which supports SSM. With this, the IGMP snooping function supporting IGMPv3 protocol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IPDSLAM system which uses IPTV deployment as the application background, and the initial completion of access control mechanism on IPTV source channels (multicast service) is then achieved as well.【总页数】4页(P267-269,327)【作者】刘成尧;王小海;王文华【作者单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分院浙江绍兴312000;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27;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宽带事业部浙江杭州31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11【相关文献】1.美国基于CCSSM的高中数学课程设计模式 [J], 廖运章2.基于SSM矩阵的销售团队激励模式选择 [J], 崔明;陈继平;晁廷荣3.基于IXP2800处理器的IGMP Snooping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J], 刘金花4.基于IXA架构的IGMP Snooping协议的实现 [J], 石洋5.基于IGMPv3和PIM-SSM协议的源特定组播技术的研究 [J], 林文;蒋泽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组播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摘要)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专业唐海冬指导教师龚俭教授(博士生导师)组播技术(IP Multicast)能够在IP网络上提供单点到多点通信以及多点到多点通信的能力,不仅在节约网络带宽、保证群组通信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特点,而且拓宽了网络应用的范围,目前,组播技术已经在网络多媒体会议、远程教育、网络数据发布、分布式协同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应用。
组播技术已经发展了十多年了,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被认为是Internet未来提供的一种重要服务。
目前许多厂商已经推出了支持组播的网络设备和软件产品,如Cisco公司的IOS已经可以支持多种组播路由协议,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Media、RealNetworks公司的RealPlay等可以提供组播媒体服务和浏览。
对域间和域内组播路由的研究也使得大规模组播网络建设成为可能。
然而组播并没有象预期那样广泛地应用在Internet上,仍停留在MBone的实验环境下,ISP也缺乏进行组播网络建设和提供组播服务的热情,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对组播网络进行管理,这样就极大地影响了组播技术的推广。
本文针对这样的问题,对当前组播网络管理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对现有组播管理工具和系统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提出了组播网络管理的需求,并从网络管理者角度提出了基于组播频道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框架,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基本网络管理功能的组播网络管理的原型系统。
本文共分为七章,下面对每章进行概要说明。
第一章对组播和网络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简要介绍。
首先介绍了组播的基本概念、组播编址、组播路由以及MBone等相关知识,然后从功能模型、信息模型、关系模型等方面对网络管理进行说明,接着阐述了网络管理的发展方向和热点。
第二章对当前组播网络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首先分析了组播网络管理的特点和难点,并进行了组播网络管理的需求分析;然后对目前在组播环境中使用的网络管理工具和系统从实现原理上进行了分类介绍,分别从IGMP、RTP/RTCP、DVMRP、MRM、SAP、SNMP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总结出这些工具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最后阐述了组播网络管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领域。
一种安全应用层组播协议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组播协议应用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组播技术可以实现一对多或多对多的数据传输,通过一次发送可以同时到达多个主机,解决了广播和点对点传输无法解决的问题。
组播协议在IP网络中广泛应用于视频会议、网络广播、分发流媒体、分发文件等场景,具有突破点对点连接限制、优化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担等优点。
然而,目前存在的组播协议存在一些局限性和问题。
原有的组播协议(如 IGMP 等)存在许多安全问题,如网络拥塞、会议自动化问题、固定组播地址问题、跨平台互操作性问题、播放体验问题等。
这些问题往往会给用户造成不便甚至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网络环境,提高组播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并且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设计一种安全应用层组播协议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文旨在设计和实现一种安全应用层组播协议,实现具有以下特点和功能:1.实现数据流的安全传输:数据包加密传输,保证数据的隐私性。
2.提高传输效率:优化传输过程中的网络拥塞问题,提高传输速率。
3.实现订阅和取消订阅的自动化:提供简单的会议自动化服务,降低用户使用难度。
4.支持分组管理:实现分组功能,支持用户对不同分组的管理。
针对以上目标,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1.确定协议的基本架构、功能和特点。
2.设计协议的数据流格式,采用加密算法对数据流进行保护。
3.实现协议的会议自动化和分组管理功能。
4.在模拟环境中对协议进行测试和性能评估。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的技术路线如下:1.研究组播协议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并总结目前存在的组播协议的优缺点。
2.在深入理解组播协议的基础上,确定本文研究的安全应用层组播协议的基本架构、功能和特点。
3.设计协议的数据流格式,加密算法等,实现数据流的保护。
4.实现协议的会议自动化和分组管理功能,对协议进行集成和优化。
一种安全组播传输策略
曹佳;黎明
【期刊名称】《信息技术》
【年(卷),期】2003(27)12
【摘要】IP组播建立在一个非封闭的传输系统上,为了实现安全组播,除了密钥加密信息,还需要下层的通讯子网提供支持,这样才能彻底实现安全封闭的组播通讯.其中讨论了一些流行的密钥管理框架,密钥更新方案以及用户管理机制.通过这些方案可以防止信息泄漏、Dos攻击、组攻击、伪造信息,从而实现了组播的安全通讯.【总页数】4页(P82-85)
【作者】曹佳;黎明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成都,61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3.08
【相关文献】
1.基于网格的一种安全组播密钥分配策略 [J], 李运发;金海;邹德清;韩宗芬
2.一种基于标签的数据安全传输策略 [J], 张志珂;王丽芳;蒋泽军
3.一种改进的智能卡数据传输安全策略 [J], 付青琴;昂正全;袁艳芳
4.一种新型的安全组播传输协议 [J], 赵安军;郭雷;陈涛
5.一种地理信息服务中的遥感图像安全传输策略 [J], 蔡畅;崔铁军;吴天君;侯一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