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版老教材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学案:专题一一百家争鸣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01.50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时空坐标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

家、墨家、法家的主要代表

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

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的重

要贡献。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

面形成的原因。

4.百家争鸣对当时和后世产

生的重要影响。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百家争鸣: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了剧烈变化。

(2)含义:一批杰出的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2.孔子的思想及贡献:

(1)政治思想。

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

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贡献: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编订文化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成为儒家基本文献。

3.孟子的思想:

(1)提出道德规范:仁、义、礼、智。

(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

(3)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这一“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4.荀子的思想:

(1)在天人关系上,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2)提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二、道家、法家、墨家思想

(一)老庄之学

1.特征: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2.老子的思想(请正确连线)。

3.庄子的思想:

(1)把“道”作为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2)提出“齐物”的思想。

4.影响:老庄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

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法家思想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2.思想特点:奖励耕战,实施法治。

3.代表人物及主张(请正确连线)。

4.历史影响:

(1)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2)汉代以来,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

工具。

(三)墨家的主张

1.政治主张: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进一步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2.贡献:

(1)认识论:墨子认为,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

(2)逻辑学:建立了“类”“故”等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建立了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

3.发展演变:墨子死后,“墨辩”学派形成,也称后期墨学。汉代以来,墨家学派逐渐湮没失传了。

·核心概念

仁和仁政

(1)“仁”是一种道德概括,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具体的生活方式。

(2)“仁政”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仁政”要求首先使百姓得到温饱,称之为“小康”。

·情境思考

上图孔子创办私学,有何影响?(历史解释)

提示: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官学垄断局面。

·核心概念

1.“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 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2.法家的“法”“术”“势”:

(1)“法”是公布于众的法令、法规、法律,是臣民必须遵守的。

(2)“术”是指君主驾驭群臣的统治之术,包括以才能授予官职,要求做官的言行一致,恪尽职守。君主用这样的要求来考察官吏,不称职的罢免,称职的、有能力的奖励或提升。

(3)“势”主要是指“权重位尊”的权势、威势。韩非等认为只有大权在握,有了权势才能做到“令行禁止”。有了权势也要造势,形成威严、威势。

·易错点拨

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的不同

(1)从范围看:前者的范围狭窄,主张“克己复礼”为仁,讲究阶级性;后者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

(2)从代表的阶级利益看:前者代表统治阶级利益,后者代表小生产者利益。

【关键能力·素养探究】

主题一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其意义

一、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其意义

1.原因: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思想氛围宽松,新的统治阶级还没有形成绝对的权威。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因各诸侯国具有富国强兵的愿望,又能礼贤下士而受重用。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学术下移,私学兴办。

2.意义:

(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2)“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此后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

二、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

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

基础。

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

史料一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

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1)史料一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时空观念、历史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