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了解德国被动房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15.17 KB
- 文档页数:2
德国phi认证标准
德国PHI认证标准指的是德国通过被动房研究所(Passive House Institute,简称PHI)所设立的建筑能效认证标准。
这一认证标准旨在促进建筑行业向更加节能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以下是德国PHI认证标准的主要内容:
1. 能耗要求:根据德国PHI认证标准,建筑物的能耗必须远低于传统建筑的水平。
具体而言,建筑的空间供暖需求不能超过每平方米不超过15千瓦时/年,总用电需求也应该限制在每平方米不超过120千瓦时/年。
2. 密封性和隔热性:德国PHI认证标准强调建筑物的密封性和隔热性。
建筑外墙、屋顶、地板等部位需要采用高效隔热材料,并确保整体结构具备良好的气密性,以减少能量的损失。
3. 通风系统:德国PHI认证标准要求建筑物配备高效的热回收通风系统,以最大程度地回收室内热量,并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的合理流通。
4. 太阳能利用:德国PHI认证鼓励建筑物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电池板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5. 控制系统和监测:德国PHI认证标准要求建筑配备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和监测设备,以便实时监控和优化能源利用情况,并提供相关数据分析和反馈。
德国PHI认证标准被广泛应用于被动房屋和低能耗建筑项目中。
该认证标准的目标是创建高效、舒适且环保的建筑,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符合德国PHI认证标准,建筑物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德国被动房设计和施工指南1. 介绍被动房是一种能够极大减少能源消耗的建筑设计和施工理念。
德国作为被动房技术领先的国家之一,其经验和指南对于其他国家的被动房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文将详细探讨德国被动房设计和施工的指南要点,并给出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2. 德国被动房设计指南2.1 建筑外部设计德国被动房的外部设计注重保温和密封。
以下是一些设计要点: - 双层或三层窗户:为了提高保温性能,德国被动房常采用双层或三层窗户,并在窗户之间增加通风空间。
- 外墙保温:选择高性能的外墙保温材料,如岩棉、聚苯板等。
- 高效保温材料的使用:使用高效保温材料,如硅酸盐砖、岩棉、聚氨酯等。
- 密封性:严格控制建筑物的空气渗漏,确保建筑的密封性。
2.2 供暖和通风系统德国被动房的供暖和通风系统是确保室内舒适度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一些设计要点:- 热回收:采用热回收系统,将室内空气中带有热能的废气排出,并将热能传递给新鲜空气。
- 地热供暖:利用地热进行供暖,提高能源利用率。
- 机械通风系统:采用智能化的机械通风系统,能够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等条件自动调节通风量。
2.3 采光和日照设计德国被动房的采光和日照设计旨在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
以下是一些设计要点: - 大面积窗户:尽可能采用大面积的窗户,增加采光面积。
- 天窗设计:合理设置天窗,使室内能够获得更多的日照。
- 采光罩设计:采用采光罩等装置,使阳光能够均匀进入室内,避免过度采光或局部阴暗。
3. 德国被动房施工指南3.1 施工材料的选择德国被动房施工注重材料的品质和环保性。
以下是一些选择要点: - 环保材料: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材料,如绿色建材、低甲醛板材等。
- 耐久性:选择具有较长使用寿命和耐候性的材料,减少以后的维护成本。
- 高性能隔热材料:使用高性能的隔热材料,如聚苯板、岩棉等,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
3.2 施工工艺和技术要点德国被动房施工注重细节和工艺。
近零能耗建筑案例那我得给你讲讲德国的被动房啦。
你知道吗?德国有好多这种近零能耗建筑的超棒案例。
就拿被动房来说,从外面看它可能就是个普通的房子,但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去了。
这种房子的墙超级厚,就像给房子穿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袄。
这可不是普通的棉袄,它的隔热性能那是相当厉害。
冬天的时候,外面的冷空气想钻进来,门儿都没有。
夏天呢,外面热得像火炉,屋里却还是挺凉快的。
窗户也是个大亮点。
这些窗户的玻璃都是特制的,好几层呢,就像三明治一样。
它能让阳光照进来,给屋里带来温暖和光亮,但又不会让热量轻易地跑出去或者跑进来。
再说说通风系统。
它可不是那种简单的把外面的空气吸进来就完事了的。
这个通风系统就像房子的小管家,它能把外面的新鲜空气吸进来,同时还能把屋里的废气排出去。
而且啊,在这个过程中,它还能把排出去的空气里的热量“抓”回来,再放到吸进来的新鲜空气里,就这么循环利用,可节能了。
还有丹麦的一些近零能耗建筑。
丹麦那地方风大,有些建筑就充分利用了风能。
在房子顶上装上那种小小的风力发电机,风一吹,就开始发电。
这些电除了供房子里的电器使用,还能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房子的朝向也很有讲究。
在这些近零能耗建筑里,它们就像一个个小向日葵一样,朝着阳光最充足的方向。
这样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
比如说,在朝南的屋顶上铺上太阳能板,大太阳一晒,就产生好多电能。
这些电能不仅能让房子里的灯亮起来,还能让电视、冰箱啥的都正常工作。
这些近零能耗建筑啊,就像是一个个聪明的小生命,巧妙地利用周围的环境和资源,用最少的能源,给人们创造出舒适的居住空间。
被动式节能建筑应用现状及在推广使用的建议被动式节能建筑是指通过优化建筑设计、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和采用高效的能源系统来实现节能的一种建筑模式。
它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源和自然条件,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外界环境的干扰和能源消耗的建筑模式。
被动式节能建筑具有不同于传统建筑的优势,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被动式节能建筑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欧洲国家和美国是被动式节能建筑的先行者和推动者。
德国的“被动房”,采用了高效的隔热材料、三层窗户和热回收系统等技术,实现了建筑自身的低能耗和高效能防护。
瑞士的“被动房”则注重建筑的整体能量平衡和自然通风原理的运用。
美国的“被动房”则主要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和光热发电技术,实现了内外热量的互补利用。
在我国,被动式节能建筑的应用也逐渐得到推广。
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的推动和技术的进步为其应用提供了条件。
被动式建筑的高效隔热材料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些先进的节能建筑项目也在中国得到了推广,如上海的“零能耗大厦”和北京的“被动式办公楼”。
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为被动式节能建筑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范例。
被动式节能建筑在我国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技术和成本的限制,被动式建筑的推广仍然面临一定的难度。
缺乏相关的优惠政策和经济支持也制约了被动式节能建筑的发展。
建筑设计与施工的相关人员在被动式节能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相对不足。
1. 政府应加大对被动式节能建筑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优惠措施,推动被动式节能建筑的应用。
2. 加强对建筑设计和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在被动式节能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 建立被动式节能建筑的示范项目,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宣传推广,增加公众对被动式节能建筑的认知和接受度。
4. 加强对被动式节能建筑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经济可行性。
5. 建立被动式节能建筑的评价体系,对其进行标准化和认证,以保证其质量和效果。
解读国内德国Plus级别被动房它是国内第一个获得德国PHI Plus级别认证的项目;也是国内首个获此殊荣的既有建筑被动房改造项目;它的成功“蜕变”对推动我国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示范性与指导意义。
朗诗华北被动房体验中心,我们带您读懂它的“骄傲”。
朗诗华北被动房体验中心效果图▲1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北京八达岭经济开发区,为被动式超低能耗改造项目。
改造后建筑功能为被动房体验中心。
原有建筑保留主体结构柱、梁、楼板、屋面板和基础,拆除门窗和围护结构。
改造后建筑具有新的功能空间,首层为被动房展厅,建筑面积282.15㎡;二层为被动房体验间,建筑面积286.31㎡。
建筑高度为9.75m。
项目改造目标为获得住建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和德国PHI Plus级别的认证。
改造前实景图▲住建部被动式超低能耗示范项目能耗目标①公共建筑供暖、空调和照明能耗(计入可再生能源贡献)应在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基础上降低60%以上;②气密性指标应符合≤0.6次/h (50 Pa) ;③室内环境标准应达到《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中的Ⅰ级热舒适度;德国PHI标准有三个级别:Classic、Plus和Premium,三个级别对建筑认证所要达到的要求依次增高。
德国PHI认证标准体系▲Classic基础版要求建筑可再生一次能耗每年不得超过60kWh/m²,而对其产能没有任何要求。
而Plus进阶版要求建筑的年可再生一次能耗要低于45kWh/m²,同时年产能至少为60kWh/m²以上。
朗诗华北被动房体验中心PHI认证证书▲本示范项目实现两个认证目标,将对推动我国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示范性与指导意义!2核心技术01围护结构节能技术①非透明围护结构外墙:200mm 加气砌块+250mm石墨聚苯板+涂料,传热系数0.13 W /㎡•K;屋面:120mm 厚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上铺300mm 厚挤塑聚苯板,板下粘贴100mm 厚岩棉,传热系数0.10W/ ㎡•K;地面:采用140mm厚挤塑聚苯板,传热系数0.10 W /㎡•K;屋面,墙面,地面保温措施▲局部梁板、开敞阳台的挑梁、阳台板四周均粘贴50mm厚真空绝热板,与土壤接触的地下外墙基础、柱子基础外粘贴250mm挤塑聚苯板保温,传热系数≤0.14W/(㎡•K)局部梁板、开敞阳台的挑梁、阳台板保温措施▲②外窗类型介绍塑钢窗:传热系数K= 0.8 W/(㎡•K),SHGC≥0.45;铝包木窗,传热系数K= 0.8 W/(㎡•K),SHGC≥0.45;木索结构窗传热系数K= 0.8 W/(㎡•K),SHGC≥0.45。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基础与应用一、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
在这一背景下,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Passive Low Energy Building,简称PLEB)作为一种创新的建筑设计理念,正逐渐受到全球建筑界的广泛关注。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通过优化建筑设计、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实现建筑在无需主动供能系统的情况下,仍能满足室内环境舒适度和节能要求。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基础主要包括建筑热工设计、自然通风设计、太阳能利用、建筑遮阳、建筑材料的选择等方面。
这些设计策略旨在通过提高建筑本身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能耗、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从而实现建筑的超低能耗目标。
同时,这些设计策略也强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注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住宅、办公楼、学校、医院等各类建筑类型。
其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地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难题、成本问题等。
在推广和应用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以实现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介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基础和应用实践,通过对相关理论和案例的分析,探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策略、技术方法和实施效果。
同时,本文也将展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以期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定义与背景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Passive UltraLow Energy Building),简称被动房,是一种以节能、环保、舒适为核心的建筑理念。
它通过高标准的保温隔热、气密性能,以及优化的建筑设计,大幅降低建筑对主动式供暖和制冷系统的依赖,实现全年室内环境的舒适与稳定。
被动房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球建筑节能领域的重要趋势。
欧洲超低能耗建筑和被动房的标准、技术及
实践
欧洲超低能耗建筑和被动房的标准、技术及实践,是为了减少建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而制定的。
标准:
欧洲超低能耗(Nearly Zero-Energy)建筑指的是建筑的能源需求极低,使用可再生能源供应能源需求的建筑,其标准为:
1. 新建筑:建筑能源需求低于或等于125千瓦时/平方米每年。
2. 既有建筑:建筑能源需求低于或等于100千瓦时/平方米每年。
技术:
1. 能量回收系统:利用建筑内部的废热进行恒温室内供暖等。
2. 高效隔热材料:采用高效的隔热材料减少室内能量散失。
3. 通风系统:利用新风与室内空气的交换和过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 太阳能:利用太阳能光伏板和太阳能热水器产生清洁且可再生的能源。
实践:
欧洲多国已经在实践超低能耗建筑和被动房的建造,例如:
1. 德国:被动房的建设在德国得到广泛推广,减少了室温过低或过高等不适情况。
2. 法国:2005年时,其国家新建筑的能量消耗只有1992年的一半,2010年更进一步减少了28%。
3. 瑞典:该国现已有50%的新建筑符合几乎为零的能源需求标准,其领导设置了2015年几乎为零能耗建筑的目标。
总体而言,欧洲超低能耗建筑和被动房的标准、技术及实践,可以作为全球建筑节能方面的典范,值得其他国家和地区借鉴和学习。
【绿建之窗大讲堂】第四期主讲人:刘思敏,简介: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中国被动房研究与促进中心执行主任。
中国被动式集成房屋材料产业发展联盟执行秘书长。
嘉宾主持:何森嘉宾主持:“被动房”建筑的概念是在德国上世纪80年代低能耗建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88年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的阿达姆森教授(Bo Adamson)和德国的菲斯特博士(Wolfgang Feist)首先提出这一概念,他们认为“被动房”建筑应该是不用主动的采暖和空调系统就可以维持舒适室内热环境的建筑。
1991年在德国的达姆施塔特(Darmstadt)建成了第一座“被动房”建筑(Passive House DarmstadtKranichstein),在建成至今的十几年里,一直按照设计的要求正常运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目前在中国推广的国外被动房技术有德国,有美国。
目前在国内各个省也在实施被动房实验项目。
最有名的是河北秦皇岛在水一方,住建部领导多次去视察。
不仅在北方地区,南方的湖南省也在做被动房的项目试点。
这将是对被动房技术的一次挑战。
被动房技术在国内是一个新事物,一种新的建筑评价方式。
目前国内被动房项目带动了许多新的产品,门窗、真空玻璃、高性能新风设备、以及低污染材料。
被动房用到很多新技术高性能材料,如果被动房得到大规模推广,这些材料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中包括:高保温门窗、真空玻璃、气凝胶保温(真空保温板)、还有特殊的材料。
主讲人:被动房在很多国家都有应用,只是德国将被动房技术进行了系统整理与推广,今年德国总理穆克访华时与李克强总理签约,我国引进了德国的被动房技术。
被动房不是一个能量标准,而是确保建筑最高舒适的水平综合概念。
确切的说被动房是建筑物的节能表现形式,建筑的热舒适度仅通过新风后的后采暖或后制冷获得,无需额外空气循环就可以取得优质的室内空气质量。
被动房是一个全功能的定义,在所有气候区都符合,这是一个基本概念。
“被动房”技术在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中的应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对能源利用的重视,绿色建筑已经成为现代建筑领域的热点之一。
相较于新建绿色建筑,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更有意义,因为这些建筑在使用寿命尚未结束之前就进行改造,可以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新材料的使用。
在现有绿色建筑技术中,“被动房”技术无疑是一种非常值得借鉴和应用的技术。
本文将从“被动房”技术的特点和原理出发,结合实际案例,探讨“被动房”技术在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中的应用。
一、“被动房”技术的特点和原理“被动房”是一种源于德国的建筑理念,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建筑本身的设计和构造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实现建筑的自给自足。
它的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是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
在实际的设计和施工中,被动房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超强保温:采用高性能保温材料和有效的保温结构设计,减少室内外热量的传递,降低采暖和制冷能耗。
(2)严密的气密性:通过严密的建筑结构设计和高质量的施工工艺,减少建筑内外空气的交换,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3)热桥控制:通过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和热桥的隔离,减少建筑结构中的热量传导,保持室内舒适度。
(4) passivhaus标准:使用严格的标准和技术规范,达到建筑能源消耗的极致化,实现建筑的“零能耗”。
“被动房”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建筑本身的特性和各种技术手段来实现室内舒适度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其核心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密性和通风:精确控制室内外空气的交换,避免能量的浪费和室内污染,通过新风系统实现室内空气质量的提升。
(4)可再生能源利用: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降低建筑的对外部能源的依赖程度。
以上特点和原理使得“被动房”技术成为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重要技术途径。
在现有建筑绿色改造中,引入“被动房”技术可以带来诸多益处。
“被动房”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也叫被动房,起源于德国,是国际认可的一种集高舒适度、超低能耗、经济性于一体的节能建筑技术。
它应用了卓越的保温性能、气密性能和高效新风热回收等技术,按现行建筑节能标准计算,节能率高达90%以上,在达到节能环保的同时,实现了体感更舒适、空气更新鲜的居住梦想。
我们知道,在冬天要保证室内温暖舒适的效果,我国北方是采用集中供暖模式靠暖气片给所有房间输送热量;炎热的夏季,要得到凉爽的室内环境,就得靠空调制冷来实现。
这些采暖制冷方式,以及当前流行的一些其他的暖通技术,都是“主动”的供暖制冷技术,都是需要有设备机组来实现的。
那么,如果不采取这些设备机组,仅仅靠建筑物本身的蓄热蓄冷防热保温的措施,同样的达到室内冬暖夏凉的效果,这类建筑就是“被动式建筑”,所采用的技术措施就是被动式技术。
被动式技术中的卓越的保温隔热性能和高效的热回收系统使得整个建筑几乎整年都不需要主动采取任何供暖或制冷措施,就能保证室内舒适。
这需要较高的初投资,而在使用和维护时只需要较低的投入,即达到了节能的目标。
被动式安全装置、被动式过滤装置、被动式制冷以及被动式房屋,都是被动式原理的典型成功案例。
当然,实际建成投入使用的“被动房”也并非严格意义的“被动”,或多或少的还是存在一些“主动”因素,因为“被动房”也不是完全没有能耗。
被动式的应用,更多强调的是一种设计理念,一种智能的设计,以最小限度的利用复杂系统和不可再生能源达成建筑节能目标,而不是一堆技术的堆砌组合。
被动房在细节控制方面达到精益求精,彻底规避常规建筑的质量缺陷。
比方说,我们担心窗户渗水,被动房的建筑原则是采用高气密高防水外窗+外挂式安装+防水雨布双层辅助+金属窗台板+膨胀止水密封带。
被动房这种把防水做到极致,比方说针对墙体的渗水、结露、发霉,被动房的高保温+断热锚固件以及阳台的断热处理,都是为了规避结露的发生。
被动房以其各种高品质技术打造了高品质房屋,用智能化引领生活,你居住在房子里,不再需要操心它的能耗问题,不用担心温湿度问题,也不用担心热桥发霉结露问题,因为被动房全给你解决了。
被动式建筑(Passivhaus, Passive House)概念在德国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
世界第一幢被动式标准的建筑是位于德国中南部城市达姆施塔特市(Damrstadt) Kranichstein城区的一幢普通的三层高居住建筑,1991年经过节能改造以后投入使用,年终端耗能(Endenergie)降低了约78%,从年能耗略高于160千瓦时每年每平米(kWh/m2a)(按照德国热保护条例95标准建造)降到1992年以后的年均约35千瓦时每年每平米。
实测结果除1992年因墙体升温等原因略高之外,其余各年均达到了被动式建筑设计标准参数。
建筑节能与气候保护的紧密关系更加确立了其在能源战略中重要地位,被动式建筑概念也随之开始走红,并在德国开始大面积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德国海德堡市(Heidelberg)火车总站南侧的新城区Bahnstadt、总面积达到116公顷。
这个城市发展项目将全部采用被动式建筑标准建设,2009年开始地面施工,项目开发期为15到20年,目前是欧洲乃至世界最大的被动式建筑群。
其口号为“核心社区、能源高效、自然绿色”。
我个人有幸参与一个由德国教育科研部(BMBF)资助的大型中德科研项目(2008-2013),并透过实践经验观察到德国的建筑节能众多案例,同时也注意到中国建筑节能的喜人进步。
被动式建筑是一个理念,关键还是看我们怎么做,所以我把这个题目叫做“被动式建筑中的主动式生活”。
前面的话:写这篇系列杂文『An active life in a passive house 被动式建筑中的主动式生活』完全来自于个人兴趣爱好。
希望通过我在这个领域工作经历、科研成果和个人见解能带给大家一个建筑节能的不同视角。
其目的是:理性探讨、进步;求知同行、互勉。
其形式是系列杂文,也是希望通过较为轻松的形式讲述一个正在逐渐走进每个家庭的生活现实。
说实话,第一次接触到『被动式建筑』这个概念的时候觉得有些异样,颇有丈二和尚摸不到头的感觉,之后参加了德国教育科研部在中国乌鲁木齐市的科研项目和几次国际会议,更是众说纷纭。
建筑学绿色化趋势发展案例咱来唠唠建筑学绿色化趋势发展的案例哈。
一、德国的被动房。
1. 啥是被动房。
德国那可是在绿色建筑方面走在前沿的国家。
就说被动房吧,这名字听起来就很特别。
简单说呢,被动房就像是一个超级节能的小堡垒。
它主要是靠自身的建筑构造来实现冬暖夏凉的。
比如说,它的墙体超级厚,就像给房子穿了一层厚厚的棉袄。
这墙体可不是普通的墙,里面有很多隔热保温的材料,像岩棉之类的。
冬天的时候,外面的冷空气很难钻进来,屋里的热量也不容易跑出去。
夏天呢,外面的热气也被这厚厚的墙给挡住了,屋里就比较凉快。
2. 实际的例子。
像德国达姆施塔特的被动房小区。
在这个小区里,房子的窗户也很有讲究。
窗户都是那种双层甚至三层玻璃的,中间还充了惰性气体,就像给窗户加了好几层防护。
这样一来,热量通过窗户散失的就很少了。
而且啊,这些房子的朝向也经过精心设计。
大部分的房间都能很好地利用阳光,冬天的时候,阳光可以直接照进屋里,这就相当于免费的暖气啊。
在这个小区里,基本上不需要传统的暖气设备,或者只需要很少的辅助加热设备,就能让屋里保持舒适的温度。
电费、取暖费啥的比普通房子省了一大截呢。
二、新加坡的绿色组屋。
1. 组屋的绿色化特点。
新加坡大家都知道,地方不大,人口还不少。
他们的组屋是很多老百姓住的房子。
现在呢,这些组屋也越来越绿色化了。
在屋顶上,很多组屋都有绿色屋顶。
这绿色屋顶可不是光为了好看,它有很多作用呢。
比如说,绿色屋顶可以吸收雨水,就像一块大海绵。
下大雨的时候,雨水被屋顶上的植物和土壤吸收一部分,这样就减轻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而且,绿色屋顶还能隔热。
新加坡天气炎热,有了绿色屋顶,屋里就不会像蒸笼一样。
植物在屋顶上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就像给房子装了一个天然的空气净化器。
2. 居民的体验。
住在这些绿色组屋的居民可幸福了。
有个老奶奶说啊,以前夏天的时候,屋里热得像烤箱,得一直开着空调,电费可高了。
自从有了绿色屋顶,屋里凉快多了,空调都不用开那么长时间了。
“被动房”外窗安装施工技术浅析【摘要】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是集高舒适度、低能耗于一体的高效节能建筑:一方面优化建筑围护结构,最大限度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和气密性能,并通过新风系统的高效热(冷)量回收利用,显著降低建筑的采暖和制冷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有效利用自然通风、采光、太阳能辐射和室内非供暖热源得热,实现舒适的室内温度、湿度和采光环境,最大限度降低对主动式采暖或制冷系统的依赖。
因此该类建筑对外墙的气密性、水密性要求极高,而外窗部位的气密性、水密性是整个外墙的薄弱环节,“被动房”外窗安装施工技术,通过对不同的外窗安装方式进行尝试、检测,寻求外窗框与基层墙体连接部位气密性与水密性的最优处理方案,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
【关键词】被动房;节能;建筑气密性能;防水透气膜;防水隔汽膜引言威海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2#主题教育馆为威海市首个中德合作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外墙保温采用200厚石墨聚苯板,外门窗采用传热系数≤1.0W/(㎡K)的高效PVC塑钢门窗,外窗与基层墙体之间的连接件以及外窗框与基层墙体之间通过加设防水透气膜、防水隔汽膜达到外窗防水、密封的效果(如图)。
一、被动房外窗施工工艺(一)、施工工艺流程图复核窗洞口尺寸→工厂加工→进场→防水隔气膜粘贴→固定件安装→窗框悬挂固定→防水透气膜粘贴→防水隔气膜与窗内墙体粘贴→窗台板安装→外保温施工→成活。
(二)、操作要点1.外墙砌体施工时,窗洞口四周均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进行构造加强,避免窗框直接与外墙砌体连接;2.窗框与基层墙体通过规格为L70×70×7的镀锌角钢进行连接固定,角钢的位置距窗端头、中竖挺、中横挺150-200mm,间距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不得大于600mm(如图3);角钢与墙体采用2根M10的镀锌膨胀栓固定,角钢与墙体间垫设50mm厚的橡胶隔热垫片,隔热垫片尺寸为90mm*120mm(如图4);窗框下部设置楔形木块,间距500mm,用于支撑窗体。
三分钟了解德国被动房技术
你们的房子是不是都有暖气、公开室或者壁炉?可能还有中央空调或者窗式空调?但你有没有想过它们能否有必要?
1991年,奥地利的菲斯特博士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栋被动房。
下面来看看他都做了些什么。
1.良好的建筑隔热性能。
就像穿上一件白色冬衫夹克,同样的原理我们也应用于被动房。
2.优秀的建筑气密性。
减少室内热量分发到室外,无论有多少。
3.无冷热桥。
冷热桥对热量来说就像一条通道。
热量由此直接穿过墙体分发。
而事实上,大多数的房子都有冷热桥,室内热量很容易经过冷热桥分发到室外。
除此以外,被动房还需求专用的窗户类型,普通情况下,采用三层中空玻璃。
被动房还需求肯定正确的朝向。
保证冬季的采暖和夏季的遮阳效果。
经过高效带热回收的新风系统(HRV)。
为室内提供新颖空气的同时不损失室内热量。
把以上一切措施叠加起来,你的房屋就已不再要暖气或空调了。
那么,房屋采暖的热量来自哪里呢?
被动房降低了90%的能耗。
你身体分发的热量就满足一部分采暖需求。
阳光、家电、照明以致电视机也可以提供采暖所需热量。
让我们减少建筑采暖的需求,共同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与欧美绿色建筑一起走进被动房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