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快速固化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30.02 KB
- 文档页数:2
城市污泥稳定固化填埋技术一、技术背景:污泥是污水处理厂在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质,通常占污水总量的0.5~1%。
污泥的成份非常复杂,是由多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胶团及与其吸附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集合体,除含有大量的水份(可高达99%),还含有难以降解的有机物、重金属和盐类,以及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等,污泥中有机物含量高,极易腐败,并产生恶臭,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泥堆放和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
污泥中含有大量病菌、寄生虫卵及病毒,极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
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处理率的提高和处理程度的深化,污水厂的污泥产生量将有较大的增长,由此引起的二次污染问题已不容忽视。
因此如何合理地处理、处置污泥,已成为城市污水厂和相关部门必需引起重视的问题。
国内外污泥处理与处置的方法很多,一般采用浓缩、消化、脱水、干化、有效利用(多为农用)、填埋及焚烧等,或用其中几个方法组合处置。
应该说,任何一种污泥处置技术其投资都较大,如需彻底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置困难也很大。
所以,寻找一种简单的、经济的,又便于污泥的深度资源化利用的污泥处置技术和方案是目前污泥处置面临的极大地问题。
1. 工作原理污泥固化稳定化技术系针对污水厂脱水污泥(含水率75~85%),通过添加特有的固化/稳定化材料对污泥进行改性,使污泥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趋于稳定的方法。
固化是指通过提高污泥的强度、降低透水性来改变污泥的物理性质的过程。
稳定化是指转化污泥中含有的重金属污染物的形态,构建内封闭系统而改变污泥化学性质的过程。
2. 污水厂污泥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泥状物质,密度在1.0左右,基本性质如下:表1各地污泥的基本性质指标值汇总表(1) 污泥中的水分:自由水:存在与固体颗粒孔隙中的水分,一般在混合搅拌过程中被固化材料吸收结合,在压缩、挤压情况下会析出。
吸着水:被固体颗粒吸附在颗粒的表面,以水膜的形式存在。
细胞结合水:在固体颗粒的团粒中或者细胞膜中结合的水分,在强烈扰动下会析出成为自由水。
淤泥固化方案引言淤泥是一种由沉积于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水分组成的泥状物质。
淤泥的存在常常给河流、水库、港口以及其他水域带来诸多问题,如阻碍航运、水质恶化等。
因此,解决淤泥问题成为了水环境管理部门和工程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介绍淤泥固化的方案,包括物理固化、化学固化和生物固化三种主要方法。
我们将分析每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以便为淤泥固化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
一、物理固化物理固化是通过改变淤泥的物理特性来实现固化的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物理固化方法:1. 水分抽取法水分抽取法是将淤泥中的水分通过机械或热力方法进行脱水,减少淤泥的黏性和流动性,从而实现固化的目的。
常用的方法包括压榨、离心和热解等。
优点是操作简单,可以快速降低淤泥体积和液态含水率,缺点是处理量较小且需要大量能源。
2. 压实法压实法利用机械设备对淤泥进行压实,增加淤泥的密实度,从而降低流动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滚压、振动和静压等。
优点是处理效率高,可以适用于大规模淤泥处理,缺点是设备成本较高。
3. 过滤法过滤法是利用过滤设备将淤泥中的固体颗粒过滤出来,使淤泥变得较干燥并增加其稳定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压滤和离心过滤等。
优点是固体含量高,适用于淤泥中颗粒较细的情况,缺点是处理能力较低。
二、化学固化化学固化是利用化学物质与淤泥中的成分反应,改变淤泥的结构和性质,使其固化。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化学固化方法:1. 硫酸铁固化法硫酸铁固化法通过加入硫酸铁与淤泥中的水分发生反应,产生铁盐,将淤泥固化。
优点是固化效果好且速度较快,适用于大规模淤泥的固化,缺点是成本较高且需要控制PH值。
2. 水泥固化法水泥固化法是将水泥与淤泥混合,通过水泥的水化反应将淤泥固化。
优点是成本低廉,固化效果稳定,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淤泥,缺点是需要妥善处理固化后的废弃物。
3. 聚合物固化法聚合物固化法利用聚合物与淤泥中的颗粒结合形成固体结构,固化淤泥。
优点是固化效果好且治理成本较低,缺点是需要较长时间达到固化效果。
浅谈生态清淤及快速固化处理一体化技术在城市河道清淤中的应用摘要:在城市水系中,城市河道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城市对水环境要求愈来愈高。
河道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淤积的情况,对河道的行洪,河道水质、水环境造成影响。
城市河道3-5年需要进行河道清淤,恢复河道行洪能力及河道水景观。
快速固化处理一体化技术的优势对河道清淤工程带来方便,使河道清淤工程更加快速,施工期间对城市环境及人民生产生活影响到最低。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清淤;快速固化处理;一体化技术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河道的清淤问题日益凸显。
由于城市河道两岸建筑密集,河道两岸绿地遍布,没有相应宽阔的场地及运输条件,给城市河道面轮浚带来制约。
因此小型化生态清淤设备技术的成熟对河道清淤工程带来了契机。
一、主要施工方法根据该工程底泥的特点和清淤工程量大小,在原有工艺基础上进行改进,扩大生产能力和效率,增加泥浆浓缩沉淀时间,使整个工艺具有针对性,同时提高脱水设备的效率。
主要工艺流程:设备调遣→管道铺设→生态清淤→砂泥分离→机械脱水→淤泥固化→尾水净化→达标排放,工艺流程图如下:工艺流程图1 设备调遣根据工程特点和要求,可合理配备生态清淤船、接力泵船及排泥管线。
施工船舶调遣前,首先详细查勘线路,制定调遣计划及安全措施,并根据当地港监部门的有关规定提前提出申请,在得到有关部门的许可后,立即将具体的调遣线路、时间上报,组织设备的调遣。
2 管道铺设施工布设管道直径Φ300mm、Φ250mmPE管道,以水下潜管为主,配以水上浮管和岸管。
在排泥管线中途,根据实际输送能力串接接力泵船,接力泵船定位固定时在船体迎风浪面打设松木桩竹帘围栏,确保安全稳定。
陆上管道采用埋管和沉管方式,将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
3 加压接力泵站布设按设计规定工程布设水上加压接力泵站即可,调配工程使用的接力泵站额定排距,能满足本工程的需要。
(一) HT污泥固化技术根据以往污泥处理的经验,结合国内外的先进技术,研发了“HT 污泥固化”技术。
经过改性后堆放3至5天即可改善污泥的有关化学和物理的特性、降低其含水率,提高其承载能力,透气性等。
经过处理后的污泥不仅能够满足填埋要求,同时经过进一步的处理还可以作为新建填埋场的地基处理稳定材料以及建筑材料使用。
污泥改性干化的机理是向污泥中加入改性剂,破坏污泥中微生物细胞结构,促使细胞内水的释放,并通过一系列的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如水化反应等),将有毒有害的物质固定在固化形成的网链中,使其转化成类似土壤或胶结强度很大的固体,从而降低污泥的持水性,加速污泥的脱水过程。
污泥物化改性处理技术既可用作特殊工业污泥,如含重金属污泥,含油污泥、电镀污泥、印染污泥等危险废物的固化处理,也可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生产的普通污泥理。
该方案投资比较低,运行费用低,特别适合做垃圾填埋场覆盖土。
HT固化剂的特点HT污泥深度处理技术就是利用污泥的物化改性的机理破坏污泥中微生物细胞结构,促使胞内水的释放,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如水化反应),将有毒有害的物质固定在固化形成的网链(晶格)中,使其转化成类似土壤或胶结强度很大的固体,从而降低污泥的持水性,加速污泥脱水的进程。
污泥物化改性处理技术既可用作特殊工业污泥,如含重金属污泥,含油污泥,电镀污泥、印染污泥等危险废物的固化处理,也可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普通污泥的固化处理。
污泥与固化剂会发生下列反应,进而到达污泥干化的目的。
1、水化反应固化剂与污泥中的水分发生水化反应,释放出热量使污泥内部温度可升至60~80℃,促进污泥中水分的蒸发速度的同时,还使得污泥中微生物细胞中的水蒸汽压力不断增加,直至破坏细胞结构,释放其中水分。
2、胶结反应(Pozzolanic action)固化剂中的有效成分(CaO)与水发生反应致使污泥含水率降低的同时,污泥中的无机组分比如氧化硅、氧化铝还可以和固结剂中的CaO 发生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等具有胶凝性的物质,从而将污泥粒子固结起来。
污水处理中的硬化处理技术与应用1.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污水处理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环节,其处理技术和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
硬化处理技术作为污水处理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提高水质、保护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硬化处理技术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详细探讨。
2. 硬化处理技术概述硬化处理技术是一种通过对污水中的悬浮物质进行絮凝、沉淀、过滤等过程,使悬浮物质转变为不溶于水的固体,从而实现污水净化的一种处理方法。
硬化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絮凝:通过加入絮凝剂使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发生絮凝,形成较大的絮体。
2.沉淀:絮体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沉降至池底,从而实现悬浮物质的去除。
3.过滤:通过过滤介质对沉淀后的絮体进行拦截,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质。
4.污泥处理:对絮凝、沉淀、过滤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实现资源化和减量化。
3. 硬化处理技术的应用硬化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污水处理:硬化处理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质、有机物和部分重金属离子,提高水质。
2.工业污水处理: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硬化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处理各类工业污水,实现达标排放。
3.农业污水处理:硬化处理技术在农业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去除农药、化肥等污染物,保护水资源。
4.河道污水处理:通过对河道污水进行硬化处理,可以有效去除悬浮物质,改善水质,保护水生态环境。
4. 硬化处理技术的优势与挑战硬化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具有以下优势:1.处理效果好:硬化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质,提高水质。
2.适用范围广:硬化处理技术适用于各类污水处理场景。
3.操作简便:硬化处理技术设备操作简单,易于管理。
4.投资成本较低:与其他污水处理技术相比,硬化处理技术的投资成本相对较低。
然而,硬化处理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一定的挑战:1.絮凝剂的选择与使用:絮凝剂的选择和使用对硬化处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需要根据污水特点进行合理选用。
一步固化法污泥处理技术及其应用一、生化污泥的组成成份与性质污泥由液体和固体两大部分组成;污泥处理的目的就是如何将污泥中的水份尽量脱除;减少污泥的体积;从而才能为后续污泥的无害化处理提供经济可行的基础条件..污泥浓缩和脱水的作用是去除污泥中的大量水分;从而得到污泥体积上的减量..污泥经过浓缩和脱水处理;含水率从99.3%左右降至60——80%;其体积降至原体积的1/10—1/15;有利于运输和后续处理..不同含水率下的污泥相态状态有所不同;以污水污泥为例;如下表所示..污水污泥含水率及其相态虽然不同污泥的含水率、脱水性能、浓缩性能和可压缩性能都不尽相同;但是污泥中水份的存在形式基本一致..根据污泥中所含水份与污泥的结合情况;污泥中所含水份可分为自由水与结合水两大类..自由水Free water or bulk water指的是不直接与污泥结合;也不受污泥颗粒影响的那部分水;这部分水可以通过浓缩去除;污泥中大部分水以这种形式存在..结合水可以分为间隙水、毛细水、水合水..间隙水Interstitial water存在于絮体或有机体的空隙之间;条件变化时如有絮体破坏时可变成自由水;毛细水Vicinal water指的是结合力大;结合紧的多层水分子;重力浓缩时不能去除这部分水;必需用人工干化、机械脱水或热处理的方法去除;..水合水Water of hydration存在于细胞内;只有热处理才能去除这部分水对不同污泥而言;其各种水份的结合能力不同;其结合强度取决于单位水化合力和颗粒的大小..颗粒直径越小;污泥结构中细小絮体越多或则污泥含有越多的胶体颗粒;污泥则难脱水..污泥在不同状态下去除水的能力可以用污泥的浓缩性能、脱水性能和可压缩性能三个指标来衡量..二、生化污泥的产生量与计算方法当污水处理采用二级生化处理时;污水污泥产生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污水水质和生化处理系统的运行条件..污水水质对污泥产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进水有机物和进水悬浮物固体浓度;运行条件有泥龄、负荷、溶解氧等;起关键作用的是泥龄;泥龄的长短将影响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效果和微生物固体的内源衰减量;从而影响污泥的产量..当污水处理采用化学一级强化工艺时;污水污泥产量影响因素除了进水水质外;还有絮凝剂投加量、絮凝剂种类等..计算公式1、美国计算公式:多数污水处理厂采用初沉池;去除污水中可沉淀的固体..初次沉淀提供一种较有效的方法;减低进入二级处理程序的BOD负荷..初沉去除的固体量一般与表面溢流率或水力停留时间有关..与水力停留时间有关的初沉干污泥量可由式①或式②所示..式①Sp=QTssη式②η=Ta+bT式中:Sp—初沉干污泥产量kg/dQ—污水厂的平均日流量m3/dTss—进水总悬浮颗粒浓度kg/m3η—去除率%T—停留时间mina—常数取0.406minb—常数取0.0152该公式由美国18个大型污水处理厂的曲线数据求出..2、国内计算公式几种不同的污泥计算方法与污泥量计算的比较注:1、进水SS 浓度为249.5mg/L;进水BOD 5浓度为179.4mg/L;出水BOD 5浓度为13mg/L;SS 去除率按55%计算;BOD5去除率按70%计算..2、Q 为污水厂的平均日流量m3/d 三、污泥处理处置的基本方法当今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所依循的原则均是“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要求是最终处置时对环境无害..污泥按照最终处置的要求;可经过浓缩、稳定、调理、脱水、灭菌、干化、堆肥、焚烧等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手段组合的处理;可根据污泥的性质、类型和处置方式的不同;污泥的处理工艺可能有多种不同的选择..各种处理处置工艺的说明如下表所示..污泥调理中增加用水调理;有利于消化污泥农用;降低污泥中的盐分..我国污泥处理与处置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全国现有污水处理设施中有污泥稳定处理设施的不到1/2;处理工艺和配套设备较为完善的不到1/10;能够正常运行的为数更少;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污水处理率的提高;污泥的处理处置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中面临的日益紧迫和严峻的问题..据估算;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每年排放的污泥量干重大约为130万吨;而且年增长率大于10%;特别是在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镇和地区;污泥出路问题已十分突出..如果城镇污水全部得到处理;则将产生污泥量干重为840万吨;湿污泥量占我国总固体废弃物的3.2%以80%含水率计..从我国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来看;污泥处理工艺大致可归纳为表中所示的18种工艺流程※未注明的污泥均为活性污泥污泥浓缩、污泥稳定、污泥脱水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处置技术..我国污水处理厂所采用的污泥浓缩多采用机械浓缩、气浮浓缩、重力浓缩其比例分别为21.4%、7.1%、71.5%;限于我国的经济状况;且污泥中有机物含量低;所以重力浓缩仍将是今后主要的污泥减容手段..我国现有的污泥脱水措施主要是机械脱水;而自然干化场由于受到地区条件的限制很少被采用..我国目前常用的污泥稳定方法有厌氧消化、好氧消化和污泥堆肥其比例分别为38.04%、2.81%、3.45%;并且污泥堆肥正处于不断研究阶段;而热解和化学稳定方法由于技术原因和经济、能耗的原因而很少被采用..由此可见;我国城镇污泥中有55.7%没用经过任何稳定处理;未经稳定处理的污泥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就我国现有的经济能力和技术条件;厌氧消化后的污泥具有易脱水、性质稳定等特点;所以今后污泥稳定仍将以厌氧消化为主..而污泥好氧堆肥是利用好氧微生物作用进行好氧发酵;将污泥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堆肥后污泥稳定性、无害化程度高;是经济简便、高效低耗的污泥稳定化无害技术;在我国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污泥最终处置方法为农业利用、园林绿化利用、土地填埋、与垃圾混合填埋、焚烧、建筑材料利用等..这些处理与处置的比例都是在特定条件下估算的;剧统计;我国用于污泥处理处置的投资约占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20%—50%;可见污泥处理处置仍处于严重滞后状态..随着污泥处理处置问题在大城市中表现的日益突出;我国对污泥问题开始关注;但关注焦点仍停留在技术层次..2003年开始;我国主要大城市;开始进行污泥处理处置规划研究;对其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如:广州市采取污泥制砖;深证市已完成污泥专项规划;各污水处理厂拟采取污泥处理工艺如下表所示;上海则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处理分散化、处置集约化、技术多元化的方针;天津市计划建设3座污泥处理场;采用污泥消化发电工艺;但尚无污泥最终处置方法;北京市污泥处置专项规划还未经审批;土地利用将是主要发展趋势..深圳剩余污泥处置工艺规划四、污泥的填埋处置技术污泥填埋的优点是投资量少、处理量大、效果明显;对污泥的卫生学指标和重金属指标要求比较低..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场地不宜寻找;污泥运输和填埋场建设费用较高;填埋容量有限;有害成分的渗漏可能会造成地下水污染;填埋场的卫生、臭气会造成二次污染;污泥中含有的营养物质会使大量病原菌繁衍等..由于污泥填埋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和城市用地减少等因素;世界各国对污泥填埋处置技术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例如;所有欧盟国家在2005年以后;有机物含量大于5%的污泥都将禁止填埋也就意味着;污泥必须进过焚烧处理才能满足填埋要求;而这显然违背了污泥填埋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初衷..在这样的形势下;全世界污泥填埋的比例正在逐步下降;美国和德国的许多地区甚至已经禁止了污泥的土地填埋..从具体数据上来看;据美国环保局估计;今后几十年内美国6500个填埋场则将有5000个被关闭;英国污泥填埋比例则已经由1980年的27%下降到1995年的10%;到2005年预计将继续下降到6%.根据在我国国情和现有的经济条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脱水污泥填埋仍将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过渡性处置途径..以前我国有大量污泥堆场采用的是非卫生填埋方式;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这种处置方式正逐渐被摒弃..目前我国的填埋形式一般采用污泥与城市生活垃圾混合卫生填埋;北京高碑店污水厂将脱水污泥运到生活填埋场与垃圾混合填埋;但由于污泥的含水率较高;给填埋作业带来很多困难..污泥单独卫生填埋国内应用不是很多;1991年上海在桃浦地区建成了第一座污泥卫生填埋场;将曹杨污水处理厂脱水后运至填埋场处置;该填埋场占地3500㎡;2004年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建成污泥专用填埋场;占地43k㎡;天津咸阳路污水厂也拟建污泥专用填埋场;占地13.2k㎡;日处理规模720m3/d..在污泥与城市生活垃圾混合填埋场中;一般脱水污泥与垃圾的混合比例小于1:10;在该比例下污泥一般不会影响填埋体的稳定..但根据德国的资料;当脱水后的污泥和垃圾混合填埋时;仍然要求污泥的含固量必须大于35%;抗剪切强度必须大于25kN/㎡;为了达到这一强度;必须投加石灰进行后续处理;增加了污泥填埋成本..1、堆放式掩埋掩埋是将污泥直接堆置在地面上;再覆盖一层泥土的处置方法;此方法适合于地下水位较高或土层较薄的场地;其对污泥含固率没有特殊的要求;但由于操作机械在填埋表层作业;因此填埋物料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合稳定性;污泥单独填埋往往达不到上述要求;通常需要混入一定比例的泥土一并填埋..覆土的时间间隔由污泥的稳定性决定;对于相对稳定的填埋物料;并不一定需要填填覆土..掩埋可分为堆放式掩埋area fill mound和分层式掩埋area fill layer..堆放式掩埋要求污泥含固率大于20%;污泥通常现在场内的一个固定地点与泥土混合后再去填埋;泥土与污泥的混合比例一般在0.5—2:1之间;这由所要求的污泥稳定度和承载力决定..混合堆料的单层填埋高度约为2m;中间覆土层厚度为0.9m;表面覆土层厚度为1.5m..堆放式掩埋的土地利用率较高;填埋量通常为5700—26400m3/ha;但其操作费用由于泥土用量较大而较贵..2、分层式掩埋分层式掩埋对污泥的含固率要求可低至15%;泥土与污泥的混合比一般在0.25—1:1之间..混合堆料分层掩埋;单层掩埋厚度约0.15—0.9m;中间覆土层厚度0.15—0.3m;表面覆土层厚度为0.6—1.2m..为防止填埋物料滑坡;分层式掩埋要求场地必须相对平整..它的最大优点为填埋完成后;终场地面平整;所需后续保养较堆放式掩埋少;但其掩埋量通常较小;约3800—17000m3/ha..3、堤坝式掩埋堤坝式填埋是指在填埋场地四周建有堤坝;或是利用山谷等天然地形对污泥进行填埋;污泥通常由堤坝上山顶向下卸入;因此堤坝上需具备一定的运输通道..堤坝式填埋对填埋物料的含固率要求与宽沟填埋相类似;地面上操作时;含固率要求为20—28%;堤坝内操作时;含固率要求为大于28%..对于覆土层厚度的要求;地面上操作时;中间覆土层厚度0.3—0.6m;表面覆土层厚度为0.9—1.2m;堤坝内操作时;需将污泥与泥土混合掩埋;泥土和污泥混合比为0.25—1:1;中间覆土层厚度0.6—0.9m;表面覆土层厚度1.2—1.5m..它的最大优点是填埋容量大;规模为15—30m;长30—60m、深3—9m的堤坝式填埋场的填埋容积为9100—28400m3/ha;由于堤坝式填埋的污泥层厚度大;填埋面汇水面积也大;产生渗滤液的量亦大;因此;必须铺设衬层和设置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4、污泥专用填埋场填埋工艺流程国内以往的污泥填埋往往采用脱水泥饼直接填埋的形式;但污泥泥饼的特性决定了它不能直接进入填埋场填埋..填埋工艺流程如下:20KPa;而黏聚力决定着抗剪切强度的大小..在排水固结后;污泥的抗剪切强度可以得到提高;但由于其透水性差;持水性强;当应力改变时;孔隙水渗出的速度相对缓慢;抗剪切强度的增长也很缓慢..污泥填埋首先需要考虑的久是减低污泥的含水率;以提高污泥的抗剪切强度;避免发生流变现象..在污泥中掺入一定比例的含水率较低的改良剂;如黏土、矿化垃圾或生活垃圾等;可以大幅度降低污泥的含水率..相对而言;矿化垃圾含水率最低;也更容易获得;且符合以废治废的目的..五、污泥作为生活垃圾填埋场覆盖材料1、填埋场覆盖土源的缺乏现状生活垃圾填埋场在按照卫生填埋工艺标准进行作业时;需要大量的覆盖材料对垃圾表面进行及时覆盖;避免垃圾与环境的直接接触..覆盖的作用表现在减少地表水的渗入;避免填埋气体无控制的向外扩散;减轻感观上的厌恶感;避免小动物或细菌孽生;便于填埋作业设备和车辆的行驶;同时为植被的生长提供土壤..填埋场覆盖材料的用量与垃圾填埋场量的关系一般为1:4或1:3;其中日覆盖一般按填埋场垃圾总体积的12%—15%计算;按照这个比例和全国每年生活垃圾的填埋量计算;填埋场覆盖材料的需求量非常巨大..因此;包括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场在内的国内众多垃圾填埋场的现实情况是由于受地理环境等条件限制;周边难以找到可以满足覆盖层要求的大量土壤表土;或者填埋场所在当地根本不允许开采珍贵的泥土资源;因此;开发替代材料一直为垃圾填埋场所重视..以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场为例;自1991年建成使用以来;曾尝试用海滩淤泥和塘泥堆肥作为替代材料;结果都不大理想;因而找到合适的符合国家标准的黏土或替代材料是解决覆盖材料问题的关键..实际上;上海并不十分缺乏黏度资源;例如浦东区就普遍分布着一层表层黏性土;厚度一般为 1.0—3.0m之间;但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土地资源非常珍贵;征地开挖根本不现实..而且就在前不久;上海市政府颁发了一项禁止使用和制造黏土砖的地方性法规;其宗旨就是为了保护珍贵的土地资源;征地开挖黏土显然违反这一法规..由于泥土供应量的限制;就覆盖工艺而言;老港填埋场一直以来并没有按照卫生填埋标准进行作业;造成很多环境问题;如渗滤液量大、地表径流污染、夏季填埋场苍蝇成灾等;这种状况已严重制约了老港填埋场按照卫生填埋工艺标准的实施作业..所以;寻找既满足环境保护要求;有适合上海实际、投资省、运行维护费用低;而且来源有保证的填埋场覆盖材料以及合理的工程应用实施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污泥作为填埋场覆盖替代材料的研究现状目前;填埋场覆盖材料的研究尚未呈现系统性的特点;一般的研究方法还停留在某种或几种拟作为替代覆盖的材料同泥土、土工薄膜等常规覆盖材料在作为日覆盖、中间覆盖或终场覆盖等方面性能的分析与比较;并没用形成合格的替代覆盖材料标准..国外由于卫生填埋一般比较到位;因此对替代覆盖材料的研究偏重于一些废弃物质的资源化处理;而国内众多填埋场则往往是由于泥土的缺乏;日覆盖、中间覆盖、终场覆盖等卫生填埋工序很难到位;对替代覆盖材料的研究倾向于寻找能在部分功能上替代泥土进行覆盖的材料.. 六、一步固化法污泥处理技术与多种功能材料的规模生产综上所述;污泥是一种商业收益甚微;处理难度高;传统处理方式投资巨大;能耗较高的一个世界性难题..本部针对以上问题;经长达三年的反复研究实验;利用硅酸盐、铝酸盐、水合固化原理;将污泥一步固化成具有一定强度、一定硬度;并且还具有抑制杀灭垃圾病毒、虫卵;大幅度降低填埋场臭气的块状物质;十分方便、经济的解决了污泥的干化处理;并为垃圾填埋场的覆盖材料提供了实用、可靠的解决途径..本工艺按最终成型物要求分为以下两种工艺方案: 1、一步固化发泡成型工艺 工艺流程:每m3污泥固化时间20—30分钟;固化后的块状物抗压强度1.5—2.5Mpa;含水率10—20%;体积密度500—800kg/m3、pH10—112、一步固化压制成型工艺 工艺流程50每m320—30的块砖抗压强度 4.0—6.0Mpa;含水率8—15%;体积密度900—1200kg/m3;pH10—11.3、一步固化法与其它处置工艺的技术经济指标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