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3.2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最终版
- 格式:pdf
- 大小:658.40 KB
- 文档页数:76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1.总则1.1 为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水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政策。
1.2 本技术政策所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以下简称“污泥”),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半固态或固态物质,不包括栅渣、浮渣和沉砂。
1.3 本技术政策适用于污泥的产生、储存、处理、运输及最终处置全过程的管理和技术选择,指导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规划、设计、环评、建设、验收、运营和管理。
1.4污泥处理处置是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污泥处理处置应遵循源头削减和全过程控制原则,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源头控制,根据污泥最终安全处置要求和污泥特性,选择适宜的污水和污泥处理工艺,实施污泥处理处置全过程管理。
1.5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鼓励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
坚持在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前提下实现污泥的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达到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
1.6 地方人民政府是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规划和建设的责任主体;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运营单位负责污泥的安全处理处置。
地方人民政府应优先采购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污泥衍生产品。
1.7 国家鼓励采用节能减排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鼓励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处理处置污泥;鼓励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鼓励研发适合我国国情和地区特点的污泥处理处置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2. 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和建设2.1 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应纳入国家和地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应符合城乡规划,并结合当地实际与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土地利用等相关专业规划相协调。
2.2 污泥处理处置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宜相对集中设置,鼓励将若干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集中处理处置。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出台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建设信息》
【年(卷),期】2011(000)012
【摘要】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编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建科[2011]34号)(以下简称《指南》)于2011年3月14日下发。
《指南》规定,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建设应执行"三同时"原则,即与污水处理设施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运行。
污泥处理处置应根据污泥最终安全处置要求,采取必要的工艺技术措施,强化有毒有害物质的去
【总页数】1页(P1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03
【相关文献】
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研究 [J],
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解读 [J], 孔祥娟;薛重华;任海静
3.三部委出台污水处理费标准污泥处理处置有望破题 [J], ;
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编制情况介绍 [J], 孔祥娟;
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发布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 建城[2009]23号2009-02-18实施)1.总则1.1 为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水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政策。
1.2 本技术政策所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以下简称“污泥”),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半固态或固态物质,不包括栅渣、浮渣和沉砂。
1.3 本技术政策适用于污泥的产生、储存、处理、运输及最终处置全过程的管理和技术选择,指导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规划、设计、环评、建设、验收、运营和管理。
1.4污泥处理处置是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污泥处理处置应遵循源头削减和全过程控制原则,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源头控制,根据污泥最终安全处置要求和污泥特性,选择适宜的污水和污泥处理工艺,实施污泥处理处置全过程管理。
1.5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鼓励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
坚持在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前提下实现污泥的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达到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
1.6 地方人民政府是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规划和建设的责任主体;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运营单位负责污泥的安全处理处置。
地方人民政府应优先采购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污泥衍生产品。
1.7 国家鼓励采用节能减排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鼓励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处理处置污泥;鼓励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鼓励研发适合我国国情和地区特点的污泥处理处置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2.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和建设2.1 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应纳入国家和地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应符合城乡规划,并结合当地实际与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土地利用等相关专业规划相协调。
2.2 污泥处理处置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一、引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迅速增加,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工作负荷也不断增加。
在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泥成为了一个独特的问题。
如何处理和处置城镇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是一个关乎环境与经济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污泥处理和处置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挑战及解决方法。
二、污泥处理技术概述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主要包括活性污泥和淤泥两种类型。
活性污泥是通过生物处理过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有机物降解能力和生物活性。
淤泥是在处理过程中从污水中沉淀而来的固体颗粒物质。
目前,常用的污泥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污泥脱水、污泥干化、污泥焚烧和污泥填埋。
三、污泥处理与处置的挑战1. 污泥产量剧增: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量急剧增加,从而带来大量的污泥产生,传统的处理方法已不能满足需求。
2. 污泥处置成本高:污泥的处理和处置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资金投入,而且尚未形成成熟的经济模式,加大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综合成本。
3. 污泥处置对环境的影响:污泥中存在一些有害物质,需要在处理和处置过程中加以处理,以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四、污泥处理与处置的解决方法1. 污泥资源化利用:将污泥中的有机物、氮、磷等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可以生产有机肥料、生物质能源等产品,从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降低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综合成本。
2. 污泥热能利用:在污泥干化和焚烧过程中收集产生的热能,用于供暖或发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深度脱水技术的应用:采用新型脱水设备,如压滤机、离心脱水机等,提高污泥脱水效率,降低污泥含水率,减少处置成本。
4. 污泥焚烧与填埋的综合处理:对经过干化处理的污泥进行焚烧,产生的余热可用于污泥干化和预处理,减少投入燃料的用量。
焚烧后的污泥灰渣可用于填埋,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五、污泥处理与处置的前景展望在未来,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与处置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 建城[2009]23号2009-02-18实施)1.总则1.1 为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水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政策。
1.2 本技术政策所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以下简称“污泥”),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半固态或固态物质,不包括栅渣、浮渣和沉砂。
1.3 本技术政策适用于污泥的产生、储存、处理、运输及最终处置全过程的管理和技术选择,指导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规划、设计、环评、建设、验收、运营和管理。
1.4污泥处理处置是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污泥处理处置应遵循源头削减和全过程控制原则,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源头控制,根据污泥最终安全处置要求和污泥特性,选择适宜的污水和污泥处理工艺,实施污泥处理处置全过程管理。
1.5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鼓励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
坚持在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前提下实现污泥的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达到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
1.6 地方人民政府是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规划和建设的责任主体;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运营单位负责污泥的安全处理处置。
地方人民政府应优先采购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污泥衍生产品。
1.7 国家鼓励采用节能减排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鼓励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处理处置污泥;鼓励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鼓励研发适合我国国情和地区特点的污泥处理处置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2.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和建设2.1 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应纳入国家和地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应符合城乡规划,并结合当地实际与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土地利用等相关专业规划相协调。
2.2 污泥处理处置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方案研究摘要:实施污泥无害化处理,推进资源化利用,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
本文基于目前污泥处置现状,介绍污泥处置的方式和应用范围,对不同处置进行优缺点和适用性分析,以期为各地的污泥处置工作合理选择处理路径和技术路线提供参考。
关键词:污泥处置污泥土地利用污泥焚烧污泥填埋引言近年来,城镇污水处理得到了迅速发展,城镇水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但是,城镇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大量污泥还未普遍得到有效处理处置。
这些污泥会对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成为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的威胁。
污泥的处理和处置污泥的处理处置是指将污泥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降解其中的有机物、杀灭细菌,使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稳定化:减少污泥中的有机物,避免产生二次污染问题;减量化:降低污泥含水率,减少污泥体积,并减少污泥处置费用;无害化:减少污泥中的有害物质,杀灭病虫卵,达到卫生化的要求;资源化:利于污泥中的可用物质,化害为利。
对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一般分为前处理、中间处理和最终处置三个阶段:污泥前处理一般在污水处理厂进行,有浓缩、消化、脱水等工艺;中间处理一般有堆肥、干化、碱性稳定和焚烧等工艺;污泥最终处置方式主要有土地利用、卫生填埋、建材利用等。
污泥处置方式分类根据2009年颁布执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分类》(GB/T23484-2009),以及2011年3月我国建设部和发改委联合颁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污泥处置方式包括以下几大类:土地利用、焚烧及建材利用、填埋等。
1、污泥土地利用是指经过堆肥处理产生的污泥产品应用于园林、绿地、土壤修复及改良。
目前国内的处理处置技术在污泥制肥方面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将污泥制成有机颗粒肥、有机复混肥和有机微生物肥料施用于绿化,不仅解决了污泥出路,还使得污泥利用资源化,产生了经济效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1.03.14
•【文号】建科[2011]34号
•【施行日期】2011.03.1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
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
(建科〔2011〕3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局),发展改革委,北京、天津、上海市水务局,重庆市市政管委,海南省水务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发展改革委:
近年来,各地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城镇污水处理得到迅速发展,城镇水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但同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大部分未得到无害化处理处置,资源化利用相对滞后。
为指导各地做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组织编制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执行过程中的有关情况和意见请及时反馈我们。
附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四日。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建城号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建城[2009]23号二〇〇九年二月十八日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1.总则.为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水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政策。
.本技术政策所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以下简称“污泥”),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半固态或固态物质,不包括栅渣、浮渣和沉砂。
.本技术政策适用于污泥的产生、储存、处理、运输及最终处置全过程的管理和技术选择,指导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规划、设计、环评、建设、验收、运营和管理。
.污泥处理处置是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污泥处理处置应遵循源头削减和全过程控制原则,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源头控制,根据污泥最终安全处置要求和污泥特性,选择适宜的污水和污泥处理工艺,实施污泥处理处置全过程管理。
.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鼓励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
坚持在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前提下实现污泥的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达到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
.地方人民政府是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规划和建设的责任主体;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运营单位负责污泥的安全处理处置。
地方人民政府应优先采购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污泥衍生产品。
.国家鼓励采用节能减排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鼓励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处理处置污泥;鼓励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鼓励研发适合我国国情和地区特点的污泥处理处置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2.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和建设.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应纳入国家和地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附件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行业保护标准HJ/T ××××—200×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政策(试行)(征求意见稿)XXXX-XX-XX 发布XXXX-XX-XX 实施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前 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防治城镇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水污泥对地表水环境、地下水、土壤、大气等污染,引导并规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应用和发展,为相关管理和应用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特制订本技术政策。
本技术政策为首次发布。
本技术政策由国家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技术政策主要起草单位:清华大学、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本技术政策国家环境保护部2○○×年××月××日批准。
本技术政策自2○○×年××月××日起实施。
本技术政策由国家环境保护部解释。
1总则1.1为引导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及水污染防治技术发展,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水平,防治环境污染,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政策。
1.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以下简称污泥)系指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净化过程中产生的初沉污泥、剩余污泥、消化污泥及其混合污泥等,不包括栅渣和沉砂池砂砾。
1.3本技术政策适用于污泥的产生、贮存、处理、运输到最终处置全过程的管理和技术选择,指导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规划、环评、设计、建设、验收、运行和管理,并引导相关产业的发展。
1.4城市应在城镇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指导下,制定与污泥处理处置相关的区域性规划和专项规划,合理确定污泥处理处置方式、设施布局和规模,保障最终的安全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