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腾冲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3月月考化学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40.00 KB
- 文档页数:6
云南省腾冲县第六中学2014—2015上学期教学质量综合检测试卷高一化学(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C-12 N-14 O-16 Na-23 Mg-24 P-31 S-32 Cu-64 Cl-35.5 K-39 Mn-55 Fe-56 Ca-100 Ba-137 Hg-20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粗盐水过滤后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以除去这些杂质。
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③②①⑤④B.②③①④⑤C.①③②⑤④D.③⑤②①④2.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化氢尾气,以防止环境污染。
下列既能吸收尾气,又能防止溶液倒吸的装置是3.在自来水蒸馏实验中,下列操作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蒸馏烧瓶中盛约1/3体积的自来水,并放入几粒沸石B.收集到的液体取少量滴入硝酸银和稀硝酸,无明显现象C.冷水从冷凝管下口进,上口出D.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到蒸馏烧瓶内的自来水中4.用四氯化碳萃取碘的饱和水溶液中的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B.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D.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5.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2-3、OH-三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将三种阴离子依次沉淀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溶液④滴加Ba(NO3)2溶液A.①②④②③B.④②①②③C.①②③②④D.④②③②①6.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可行的是A.加稀盐酸后过滤,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铁粉B.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汽油和煤油C.用溶解和过滤的方法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固体混合物D.将O2和H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以除去其中的H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 gB.1 mol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 g·mol-1C.O2的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1)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D.不同物质的摩尔质量一定不同8.下列关于物质的量及粒子数的叙述,正确的是A.1 mol CO2中含有N A个O2分子B.0.012 kg 12C中含有约6.02×1023个12CC.1 mol CO2中含有1 mol碳和2 mol氧D.1 mol H含有6.02×1024个质子9.下列物质中含分子数最多的是A.1.204×1023个CO2分子B.0.6 mol CO C.32 g SO2D.1.6 g H210.相同质量的SO2和SO3,它们之间的关系是A.所含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C.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 D.硫元素的质量比为4∶5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 L·mol-1B.1 mol H2的质量是2 g,它所占的体积是22.4 LC.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所占的体积都为22.4 L·mol-1D.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 L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是22.4L/molB.20 ℃,1.01×105 Pa,同体积的O2与CO2含有相同的分子数C.1 mol气态物质,当体积为22.4 L时,该气体一定处于标准状况D.2 mol气体体积约为44.8 L13.在标准状况下,由0.5 g H2、11 g CO2和4 g O2组成的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A.8.4 L B.11.2 L C.14.0 L D.16.8 L14.下列示意图中,白球代表氢原子,黑球代表氦原子,方框代表容器,容器中间有一个可以上下滑动的隔板(其质量忽略不计)。
云南省腾冲县第六中学2014—2015上学期教学质量综合检测试卷 高一化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N-14 O-16 Na-23 Mg-24 P-31 S-32 Cu-64 Cl-35.5 K-39Mn-55 Fe-56 Ca-100 Ba-137 Hg-201 选择题(本题包括小题,每题2分共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A.③②①⑤④ B.②③①④⑤ C.①③②⑤④ D.③⑤②①④ 2.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化氢尾气,以防止环境污染。
下列既能吸收尾气,又能防止溶液倒吸的装置是 .在自来水蒸馏实验中,下列操作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蒸馏烧瓶中盛约1/3体积的自来水,并放入几粒沸石 B.收集到的液体取少量滴入硝酸银和稀硝酸,无明显现象 C.冷水从冷凝管下口,上口出 D.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到蒸馏烧瓶内的自来水中.用四氯化碳萃取碘的饱和水溶液中的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B.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 D.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OH-三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将三种阴离子依次沉淀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滴加Mg(NO3)2溶液 ②过滤 ③滴加AgNO3溶液 ④滴加Ba(NO3)2溶液 A.①②④②③ B.④②①②③ C.①②③②④ D.④②③②①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可行的是 A.加稀盐酸后过滤,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铁粉 B.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汽油和煤油 C.用溶解和过滤的方法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固体混合物 D.将O2和H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以除去其中的H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 g B.1 mol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 g·mol-1 C.O2的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1)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 D.不同物质的摩尔质量一定不同 .下列关于物质的量及粒子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CO2中含有NA个O2分子 B.0.012 kg 12C中含有约6.02×1023个12C C.1 mol CO2中含有1 mol碳和2 mol氧 D.1 mol H含有6.02×1024个质子 .下列物质中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A.1.204×1023个CO2分子 B.0.6 mol COC.32 g SO2 D.1.6 g H2 10.相同质量的SO2和SO3,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所含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B.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C.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D.硫元素的质量比为4∶5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 L·mol-1 B.1 mol H2的质量是2 g,它所占的体积是22.4 L C.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所占的体积都为22.4 L·mol-1 D.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 L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是22.4L/mol B.20 ℃,1.0×105 Pa,同体积的O2与CO2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C.1 mol气态物质,当体积为22.4 L时,该气体一定处于标准状况 D.2 mol气体体积约为44.8 L .在标准状况下,由0.5 g H2、11 g CO2和4 g O2组成的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 A.8.4 L B.11.2 LC.14.0 L D.16.8 L .下列示意图中,白球代表氢原子,黑球代表氦原子,方框代表容器,容器中间有一个可以上下滑动的隔板(其质量忽略不计)。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化学试题【新课标】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1. 1928年9月的一天,弗莱明在伦敦圣玛丽医院实验室中发现,一个葡萄球菌培养皿被青霉菌污染后,葡萄球菌菌落变得半透明,最后则完全裂解。
于是,他从该青霉菌分离纯培养物,在培养基上定期传代,一传就是10年……青霉素的问世,救治了大批因战伤感染的盟军战士,当时的英首相丘吉尔非常感慨:“青霉素是同盟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胜的3个重要原因之一。
”下列有关青霉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B.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C.它可以用来治疗由病毒引起的疾病D.弗莱明因为发现它而获得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2. 下列物质都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但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用量的是()A.亚硝酸钠B.食盐C.蔗糖D.味精(谷氨酸钠)3. 下列关于阿司匹林的说法错误的是()A.阿司匹林属于羧酸类有机物B.阿司匹林有解热镇痛的作用C.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出现胃肠道的不良反应D.阿司匹林不能水解4. 北京奥运会成功地突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绿色奥运”是指()A.加大反恐力度,并注意营养搭配,使运动员全身心地投入比赛B.严禁使用兴奋剂,使运动员公平竞争C.把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D.奥运场馆建设均使用天然材料,不使用合成材料5.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B.塑料、合成纤维、黏合剂、涂料等是合成高分子材料C.不同高分子材料在溶解性、热塑性和热固性等方面有较大的区别D.造成“白色污染”的聚氯乙烯塑料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来包装食品6. 下列几种铁板, 在镀层被破坏后, 最耐腐蚀的是()A.镀锌铁板B镀铜铁板 C.镀锡铁板 D.镀铅铁板第II卷(非选择题)二、实验题7. 实验室分析白铁(镀锌铁皮)样品成分步骤为: ①称取1.00 g样品放入烧杯中, 加入过量盐酸, 然后用载玻片盖好烧杯. 首先观察到有大量气体冒出, 后来放出气体速率变慢, 最后完全反应. ②接着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过滤分离出灰绿色沉淀, 该沉淀在空气中加热至质量不变, 最后得到1.20 g红色粉末.(1)白铁镀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六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给定两个命题p,q.若¬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则p是¬q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命题P:∃α∈R,sin(π﹣α)=cosα;命题q:∀m>0,双曲线﹣=1的离心率为.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P是假命题B.¬q是真命题C.p∧q是假命题D.p∨q是真命题3.“a=1”是“直线x+2y=0与直线x+(a2+1)y+a+1=0平行”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曲线5x2﹣ky2=5的焦距为4,那么k的值为()A.B.C.或﹣1 D.或﹣5.已知B(﹣5,0),C(5,0)是△ABC的两个顶点,且sinB﹣sinC=sinA,则顶点A的轨迹方程为()A.=1(x<﹣3)B.=1(x≤﹣3)C.=1 D.=1(x>3)6.已知圆O:x2+y2=r2,点P(a,b)(ab≠0)是圆O内的一点,过点P的圆O的最短弦在直线l1上,直线l2的方程为bx﹣ay=r2,那么()A.l1∥l2且l2与圆O相交B.l1⊥l2且l2与圆O相切C.l1∥l2且l2与圆O相离D.l1⊥l2且l2与圆O相离7.设圆锥曲线r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若曲线r上存在点P满足|PF1|:|F1F2|:|PF2|=4:3:2,则曲线r的离心率等于()A.B.或2 C. 2 D.8.若原点O和点F(﹣3,0)分别是双曲线=1(a>0)的中心和左焦点,点P为双曲线右支上的任意一点,则•的取值范围为()A.[8+6,+∞)B.[﹣3,+∞)C.[﹣,+∞)D.[,+∞)9.已知椭圆=1(m>0)和双曲线=1(n>0)有相同的焦点F1,F2,点P为椭圆和双曲线的一个交点,则|PF1||PF2|的值为()A.16 B.25 C.9 D.不为定值10.已知点F(,0),A(﹣1,0),B(1,0),直线x=上有两个动点M,N,始终使∠MFN=45°,三角形MFN的外心轨迹为曲线C,P为曲线C在一象限内的动点,设∠PAB=α,∠PBA=β,∠APB=γ,则()A.tanα+tanβ+tanγ=0 B.tanα+tanβ﹣tanγ=0C.tanα+tanβ+2tanγ=0 D.tanα+tanβ﹣2tanγ=0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1.命题p:∃x0∈R,使x02﹣3x0+2<0的否定是.12.椭圆Γ:=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焦距为2c,若直线y=与椭圆Γ的一个交点M满足∠MF1F2=2∠MF2F1,则该椭圆的离心率等于.13.已知曲线C:x2+y2+2kx+(4k+10)y+10k+20=0,其中k≠﹣1,C过定点.14.已知c是椭圆(a>b>0)的半焦距,则的取值范围是.15.以下四个关于圆锥曲线的命题中:A.设A、B为两个定点,k为非零常数,||﹣||=k,则动点P的轨迹为双曲线B.过定圆C上一定点A作圆的动点弦AB,O为坐标原点,若=(+),则动点P的轨迹为圆C.0<θ<,则双曲线C1:﹣=1与C2:﹣=1的离心率相同D.已知两定点F1(﹣1,0),F2(1,0)和一动点P,若|PF1|•|PF2|=a2(a≠0),则点P的轨迹关于原点对称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三、解答题16.已知p:方程x2+mx+1=0有两个不等的负实根,q:方程4x2+4(m﹣2)x+1=0无实根.若“p或q”为真,“p且q”为假.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17.如图所示,已知以点A(﹣1,2)为圆心的圆与直线l1:x+2y+7=0相切.过点B(﹣2,0)的动直线l与圆A相交于M,N两点,Q是MN的中点,直线l与l1相交于点P.(1)求圆A的方程;(2)当时,求直线l的方程.18.是否同时存在满足下列条件的双曲线,若存在,求出其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渐近线方程为x+2y=0,x﹣2y=0;(2)点A(5,0)到双曲线上动点P的距离最小值为.19.已知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C的右焦点为(2,0),实轴长2.(1)求双曲线的方程(2)若直线l:y=kx+与双曲线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B,且∠AOB为锐角(其中O为原点),求k的取值范围.20.如图,椭圆C:经过点P(1,),离心率e=,直线l的方程为x=4.(1)求椭圆C的方程;(2)AB是经过右焦点F的任一弦(不经过点P),设直线AB与直线l相交于点M,记PA,PB,PM的斜率分别为k1,k2,k3.问:是否存在常数λ,使得k1+k2=λk3?若存在,求λ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x﹣,y),=(x+,y),且||+||=4,(I)求动点Q(x,y)的轨迹C的方程;(Ⅱ)已知定点P(t,0)(t>0),若斜率为1的直线l过点P并与轨迹C交于不同的两点A,B,且对于轨迹C上任意一点M,都存在θ∈[0,2π],使得=cosθ•+sinθ成立,试求出满足条件的实数t的值.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六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给定两个命题p,q.若¬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则p是¬q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命题的否定.专题:简易逻辑.分析:根据互为逆否命题真假性相同,可将已知转化为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进而根据逆否命题及充要条件的定义得到答案.解答:解:∵¬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q⇒¬p,但¬p不能⇒q,其逆否命题为p⇒¬q,但¬q不能⇒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充要条件的判断,其中将已知利用互为逆否命题真假性相同,转化为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解答的关键.2.命题P:∃α∈R,sin(π﹣α)=cosα;命题q:∀m>0,双曲线﹣=1的离心率为.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P是假命题B.¬q是真命题C.p∧q是假命题D.p∨q是真命题考点:特称命题;全称命题.专题:计算题.分析:由于可判断命题p为真命题,而命题q为真命题,再根据复合命题的真假判定,一一验证选项即可得正确结果.解答:解:当时,Rsin(π﹣α)=cosα,故命题p为真命题,∵双曲线﹣=1中a=b=|m|=m,∴c==m∴e==,故命题q为真命题.∴¬p为假命题,¬q是假命题,p∨q是真命题;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命题真假判断的应用,简单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属于基础试题.3.“a=1”是“直线x+2y=0与直线x+(a2+1)y+a+1=0平行”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专题:简易逻辑.分析:根据直线平行的条件,结合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当a=1时,两直线方程分别为x+2y=0与直线x+2y+2=0满足,两直线平行,充分性成立.若直线x+2y=0与直线x+(a2+1)y+a+1=0平行,则a2+1=2且a+1≠0,解得a=±1且a≠﹣1,即a=1,∴“a=1”是“直线x+2y=0与直线x+(a2+1)y+a+1=0平行”的充要条件,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应用,利用直线平行的条件是解决本题的关键.4.曲线5x2﹣ky2=5的焦距为4,那么k的值为()A.B.C.或﹣1 D.或﹣考点:椭圆的标准方程;双曲线的简单性质.专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先把曲线5x2﹣ky2=5化为标准形式,分曲线5x2﹣ky2=5是椭圆和曲线5x2﹣ky2=5是双曲线两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能求出k的值.解答:解:曲线5x2﹣ky2=5化为标准形式,得,∵曲线5x2﹣ky2=5的焦距为4,∴当曲线5x2﹣ky2=5是椭圆时,=2,解得k=﹣1;当曲线5x2﹣ky2=5是双曲线时,=2,解得k=.∴k的值为或﹣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实数k的值的求法,是中档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合理运用.5.已知B(﹣5,0),C(5,0)是△ABC的两个顶点,且sinB﹣sinC=sinA,则顶点A的轨迹方程为()A.=1(x<﹣3)B.=1(x≤﹣3)C.=1 D.=1(x>3)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专题:计算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由正弦定理,得|AC|﹣|AB|=6<10=|BC|,点A的轨迹是以B、C为焦点的双曲线右支,结合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顶点A的轨迹方程.解答:解:∵sinB﹣sinC=sinA,∴由正弦定理,得|AC|﹣|BC|=a(定值),∵双曲线的焦距2c=10,|AC|﹣|BC|=a=6,即|AC|﹣|AB|=6<10=|BC|,可得A的轨迹是以BC为焦点的双曲线左支b2=c2﹣a2=16,可得双曲线的方程为=1(x<﹣3)∴顶点A的轨迹方程为=1(x<﹣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正弦定理的应用,判断点A的轨迹是以B、C为焦点的双曲线一支,是解题的关键.6.已知圆O:x2+y2=r2,点P(a,b)(ab≠0)是圆O内的一点,过点P的圆O的最短弦在直线l1上,直线l2的方程为bx﹣ay=r2,那么()A.l1∥l2且l2与圆O相交B.l1⊥l2且l2与圆O相切C.l1∥l2且l2与圆O相离D.l1⊥l2且l2与圆O相离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专题:直线与圆.分析:用点斜式求得直线l1的方程,与直线l2的方程的斜率对比可得l1⊥l2,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得圆心到直线l2的距离大于半径r,从而得到圆和直线l相离.推出选项.解答:解:由题意可得a2+b2<r2,OM⊥m.∵K OP=,∴l1的斜率k1=﹣.故直线l1的方程为 y﹣b=﹣(x﹣a),即 ax+by﹣(a2+b2)=0.又直线l2的方程为bx﹣ay=r2,k=,故l1⊥l2,圆心到直线l2的距离为>=r,故圆和直线l2相离.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到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大于半径 r,是解题的关键.7.设圆锥曲线r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若曲线r上存在点P满足|PF1|:|F1F2|:|PF2|=4:3:2,则曲线r的离心率等于()A.B.或2 C. 2 D.考点:圆锥曲线的共同特征.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根据题意可设出|PF1|,|F1F2|和|PF2|,然后分曲线为椭圆和双曲线两种情况,分别利用定义表示出a和c,则离心率可得.解答:解:依题意设|PF1|=4t,|F1F2|=3t,|PF2|=2t,若曲线为椭圆则2a=|PF1|+|PF2|=6t,c=t则e==,若曲线为双曲线则,2a=4t﹣2t=2t,a=t,c=t∴e==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圆锥曲线的共同特征.关键是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来解决.8.若原点O和点F(﹣3,0)分别是双曲线=1(a>0)的中心和左焦点,点P为双曲线右支上的任意一点,则•的取值范围为()A.[8+6,+∞)B.[﹣3,+∞)C.[﹣,+∞)D.[,+∞)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专题:综合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先根据双曲线的焦点和方程中的b求得a,则双曲线的方程可得,设出点P,代入双曲线方程求得纵坐标的表达式,根据P,F,O的坐标表示•,进而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得其最小值,则可得•的取值范围.解答:解:设P(m,n),则•=(m,n)•(m+3,n)=m2+3m+n2.∵F(﹣3,0)是双曲线=1(a>0)的左焦点,∴a2+1=9,∴a2=8,∴双曲线方程为,∵点P为双曲线右支上的任意一点,∴,∴n2=﹣1,∵•=(m,n)•(m+3,n)=m2+3m+n2,∴m2+2m+n2=m2+3m+﹣1=m2+3m﹣1∵m≥2,∴函数在[2,+∞)上单调递增,∴m2+3m+n2≥8+6,∴•的取值范围为[8+6,+∞).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方程,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运算、二次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等,考查了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以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运算能力.9.已知椭圆=1(m>0)和双曲线=1(n>0)有相同的焦点F1,F2,点P为椭圆和双曲线的一个交点,则|PF1||PF2|的值为()A.16 B.25 C.9 D.不为定值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专题:计算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先根据椭圆和双曲线有相同的焦点F1、F2,得到m2﹣n2=25;再根据点P为椭圆和双曲线的一个交点结合定义求出|PF1|与|PF2|的表达式,代入即可求出|PF1|•|PF2|的值.解答:解:因为椭圆=1(m>0)和双曲线=1(n>0)有相同的焦点F1、F2,所以有:m2﹣16=n2+9⇒m2﹣n2=25设P在双曲线的右支上,左右焦点F1、F2:利用椭圆以及双曲线的定义可得:|PF1|+|PF2|=2m ①|PF1|﹣|PF2|=2n ②由①②得:|PF1|=m+n,|PF2|=m﹣n.所以|PF1|•|PF2|=m2﹣n2=25.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根据椭圆和双曲线有相同的焦点F1、F2,利用定义化简.10.已知点F(,0),A(﹣1,0),B(1,0),直线x=上有两个动点M,N,始终使∠MFN=45°,三角形MFN的外心轨迹为曲线C,P为曲线C在一象限内的动点,设∠PAB=α,∠PBA=β,∠APB=γ,则()A.tanα+tanβ+tanγ=0 B.tanα+tanβ﹣tanγ=0C.tanα+tanβ+2tanγ=0 D.tanα+tanβ﹣2tanγ=0考点:轨迹方程.专题:三角函数的求值;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根据双曲线的第二定义,求出曲线C的方程为x2﹣y2=1,然后利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MFN=45°,∴MN所对的圆心角∠MNP=90°,∠MPC=45°,即cos∠MPC==,即,则根据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可知,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P的轨迹是以F为焦点,离心率e=的双曲线,其中c=,由e=,解得a=1,b2=c2﹣a2=1,即双曲线的方程为x2﹣y2=1,则y2=x2﹣1,∵P为曲线C在一象限内的动点,设∠PAB=α,∠PBA=β,∠APB=γ,∴设P(x,y),则tan∠PAB=tanα=,﹣tan∠PBA=﹣tanβ=,则﹣tanαtanβ=•==1,即tanαtanβ=﹣1,tan∠APB=tanγ=tan(180°﹣α﹣β)=﹣tan(α+β)=﹣=,即tanα+tanβ+2tanγ=0,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圆锥曲线的方程的求解以及两角和的正切公式的应用,根据双曲线的第二定义,求出曲线C的方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1.命题p:∃x0∈R,使x02﹣3x0+2<0的否定是∀x∈R,x2﹣3x+2≥0.考点:命题的否定.专题:简易逻辑.分析:利用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写出结果即可.解答:解:∵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命题p:∃x0∈R,使x02﹣3x0+2<0的否定是:∀x∈R,x2﹣3x+2≥0.故答案为:∀x∈R,x2﹣3x+2≥0.点评:本题考查命题的否定,注意量词的变化,基本知识的考查.12.椭圆Γ:=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焦距为2c,若直线y=与椭圆Γ的一个交点M满足∠MF1F2=2∠MF2F1,则该椭圆的离心率等于.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椭圆的简单性质.专题:压轴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由直线可知斜率为,可得直线的倾斜角α=60°.又直线与椭圆Γ的一个交点M满足∠MF1F2=2∠MF2F1,可得,进而.设|MF2|=m,|MF1|=n,利用勾股定理、椭圆的定义及其边角关系可得,解出a,c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由直线可知倾斜角α与斜率有关系=tanα,∴α=60°.又椭圆Γ的一个交点满足∠MF1F2=2∠MF2F1,∴,∴.设|MF2|=m,|MF1|=n,则,解得.∴该椭圆的离心率e=.故答案为.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勾股定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椭圆的定义、离心率等基础知识,考查了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13.已知曲线C:x2+y2+2kx+(4k+10)y+10k+20=0,其中k≠﹣1,C过定点(1,﹣3).考点:圆系方程;曲线与方程.专题:计算题;直线与圆.分析:把曲线方程整理为k(2x+4y+10)+(x2+y2+10y+20)=0,把k看作未知数,x与y看作常数,根据多项式的值为0,各项的系数都为0列出关于x与y的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集得到x与y的值,进而确定出曲线方程恒过的定点坐标.解答:解:将x2+y2+2kx+(4k+10)y+10k+20=0整理为:k(2x+4y+10)+(x2+y2+10y+20)=0,∴2x+4y+10=0且x2+y2+10y+20=0,解得:x=1,y=﹣3,曲线C过定点(1,﹣3).故答案为:(1,﹣3).点评:此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系方程的应用,基本知识的考查.14.已知c是椭圆(a>b>0)的半焦距,则的取值范围是(1,].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题意,化简()2,结合椭圆的性质,可得其取值范围;进而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即1<()2≤2解可得,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性质,涉及不等式的有关性质,解题时,要注意椭圆的参数a、b、c 之间的关系及运用.15.以下四个关于圆锥曲线的命题中:A.设A、B为两个定点,k为非零常数,||﹣||=k,则动点P的轨迹为双曲线B.过定圆C上一定点A作圆的动点弦AB,O为坐标原点,若=(+),则动点P的轨迹为圆C.0<θ<,则双曲线C1:﹣=1与C2:﹣=1的离心率相同D.已知两定点F1(﹣1,0),F2(1,0)和一动点P,若|PF1|•|PF2|=a2(a≠0),则点P的轨迹关于原点对称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B.C.D(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考点:圆锥曲线的共同特征.专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A.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判断正误即可;B.定圆C和定点A具体化,利用向量间的关系求出点B和点P的坐标间的关系,再利用B在圆上就可求出动点P的轨迹,然后在下结论即可.C.求出离心率,即可判断;D.化简整理,即可分析其正误.解答:解:A.若动点P的轨迹为双曲线,则|k|要小于A、B为两个定点间的距离.当|k|大于A、B为两个定点间的距离时动点P的轨迹不是双曲线.故A错误,B.设定圆C的方程为x2+y2=9,点A(3,0),B(a,b),点P(x,y),则由=+得动点P为动弦AB的中点,所以有⇒又因为点B在圆上所以有(2x﹣3)2+(2y)2=9,即(x﹣)2+y2=,即动点P的轨迹为圆.故B正确,C.若0<θ<,则双曲线C1:=1中,a=cosθ,b=sinθ,c=1,则离心率为C2:=1中,a=sinθ,b=sinθtanθ,c===tanθ,则离心率为==,则离心率相同,故C正确;D.设P(x,y)为曲线|PF1|•|PF2|=•=a2(a≠0)上任意一点,则P(x,y)关于原点(0,0)的对称点为P′(﹣x,﹣y),∵•=•=a2(a≠0),即P′(﹣x,﹣y)也在曲线•=a2(a≠0)上,∴点P的轨迹曲线•=a2(a≠0)关于原点对称,故D正确,故答案为:B.C.D点评:本题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着重考查圆锥曲线的概念及应用,考查转化思想与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三、解答题16.已知p:方程x2+mx+1=0有两个不等的负实根,q:方程4x2+4(m﹣2)x+1=0无实根.若“p或q”为真,“p且q”为假.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考点:复合命题的真假;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与系数的关系.专题:分类讨论.分析:根据题意,首先求得p、q为真时m的取值范围,再由题意p,q中有且仅有一为真,一为假,分p假q真与p真q假两种情况分别讨论,最后综合可得答案.解答:解:由题意p,q中有且仅有一为真,一为假,若p为真,则其等价于,解可得,m>2;若q为真,则其等价于△<0,即可得1<m<3,若p假q真,则,解可得1<m≤2;若p真q假,则,解可得m≥3;综上所述:m∈(1,2]∪[3,+∞).点评:本题考查命题复合真假的判断与运用,难点在于正确分析题意,转化为集合间的包含关系,综合可得答案.17.如图所示,已知以点A(﹣1,2)为圆心的圆与直线l1:x+2y+7=0相切.过点B(﹣2,0)的动直线l与圆A相交于M,N两点,Q是MN的中点,直线l与l1相交于点P.(1)求圆A的方程;(2)当时,求直线l的方程.考点:圆的标准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专题:直线与圆.分析:(1)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圆的半径,从而求解圆的方程;(2)根据相交弦长公式,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设出直线方程,再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确定直线方程.解答:解:(1)设圆的半径R,则R==2,∴圆的方程是(x+1)2+(y﹣2)2=20;(2)设直线l的方程是x=my﹣2或y=0,∵d圆心到直线==1∴=1⇒3m2﹣4m=0⇒m=0或,y=0不成立,∴直线l的方程是:x=﹣2或3x﹣4y+6=0点评:本题考查圆的标准方程及直线与圆的相交弦长问题.弦长|MN|=2.18.是否同时存在满足下列条件的双曲线,若存在,求出其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渐近线方程为x+2y=0,x﹣2y=0;(2)点A(5,0)到双曲线上动点P的距离最小值为.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专题:计算题;综合题;数形结合;转化思想.分析:根据双曲线和其渐近线之间的关系,设出双曲线的方程,根据点A(5,0)到双曲线上动点P的距离最小值为,转化为双曲线与半径为的圆A相切,联立消去y得,利用△=0即可求得双曲线的方程.解答:解:由渐近线方程为x±2y=0,设双曲线方程为x2﹣4y2=m,∵点A(5,0)到双曲线上动点P的距离的最小值为,说明双曲线与半径为的圆A相切,∵圆A方程为(x﹣5)2+y2=6,与x2﹣4y2=m联立消去y得:4(x﹣5)2+x2=24+m 化简得到:5x2﹣40x+76﹣m=0,△=402﹣4×5×(76﹣m)=0,解得m=﹣4 所以满足条件的双曲线方程为x2﹣4y2=﹣4,即y2﹣=1.或者双曲线的顶点在(5+,0)渐近线为x±2y=0,双曲线方程为:.所以所求双曲线方程为:y2﹣=1,.点评:考查双曲线的简单的几何性质,特别是双曲线方程与其渐近线方程之间的关系,已知双曲线的方程求其渐近线方程时,令即可,反之,如此题设双曲线方程为x2﹣4y2=m,避免了讨论,条件(2)的设置增加了题目的难度,体现了转化的思想,属中档题.19.已知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C的右焦点为(2,0),实轴长2.(1)求双曲线的方程(2)若直线l:y=kx+与双曲线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B,且∠AOB为锐角(其中O为原点),求k的取值范围.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专题:综合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1)利用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C的右焦点为(2,0),实轴长2,求出几何量,即可求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由直线l与双曲线交于不同的两点得k2≠且k2<1,再由∠AOB为锐角,得x A x B+y A y B>0,利用韦达定理结合题设条件进行求解.解答:解:(1)∵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C的右焦点为(2,0),实轴长2,∴,∴双曲线的方程为;(2)将y=kx+代入双曲线消去y得(1﹣3k2)x2﹣6kx﹣9=0.由直线l与双曲线交于不同的两点得即k2≠且k2<1.①设A(x A,y A),B(x B,y B),则x A+x B=,x A x B=.由∠AOB为锐角,得x A x B+y A y B>0,即x A x B+y A y B=x A x B+(kx A+)(kx B+)=(k2+1)x A x B+k(x A+x B)+2=>0.②,∴综上: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能力,具体涉及到轨迹方程的求法及直线与双曲线的相关知识,解题时要注意合理地进行等价转化.20.如图,椭圆C:经过点P(1,),离心率e=,直线l的方程为x=4.(1)求椭圆C的方程;(2)AB是经过右焦点F的任一弦(不经过点P),设直线AB与直线l相交于点M,记PA,PB,PM的斜率分别为k1,k2,k3.问:是否存在常数λ,使得k1+k2=λk3?若存在,求λ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椭圆的标准方程.专题:压轴题;转化思想;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1)由题意将点P (1,)代入椭圆的方程,得到,再由离心率为e=,将a,b用c表示出来代入方程,解得c,从而解得a,b,即可得到椭圆的标准方程;(2)方法一:可先设出直线AB的方程为y=k(x﹣1),代入椭圆的方程并整理成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设A(x1,y1),B(x2,y2),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得x1+x2=,,再求点M的坐标,分别表示出k1,k2,k3.比较k1+k2=λk3即可求得参数的值;方法二:设B(x0,y0)(x0≠1),以之表示出直线FB的方程为,由此方程求得M的坐标,再与椭圆方程联立,求得A的坐标,由此表示出k1,k2,k3.比较k1+k2=λk3即可求得参数的值解答:解:(1)椭圆C:经过点P (1,),可得①由离心率e=得=,即a=2c,则b2=3c2②,代入①解得c=1,a=2,b=故椭圆的方程为(2)方法一:由题意可设AB的斜率为k,则直线AB的方程为y=k(x﹣1)③代入椭圆方程并整理得(4k2+3)x2﹣8k2x+4k2﹣12=0设A(x1,y1),B(x2,y2),x1+x2=,④在方程③中,令x=4得,M的坐标为(4,3k),从而,,=k﹣注意到A,F,B共线,则有k=k AF=k BF,即有==k所以k1+k2=+=+﹣(+)=2k﹣×⑤④代入⑤得k1+k2=2k﹣×=2k﹣1又k3=k﹣,所以k1+k2=2k3故存在常数λ=2符合题意方法二:设B(x0,y0)(x0≠1),则直线FB的方程为令x=4,求得M(4,)从而直线PM的斜率为k3=,联立,得A(,),则直线PA的斜率k1=,直线PB的斜率为k2=所以k1+k2=+=2×=2k3,故存在常数λ=2符合题意点评:本题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考查了分析转化的能力与探究的能力,考查了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本题综合性较强,运算量大,极易出错,解答时要严谨运算,严密推理,方能碸解答出.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x﹣,y),=(x+,y),且||+||=4,(I)求动点Q(x,y)的轨迹C的方程;(Ⅱ)已知定点P(t,0)(t>0),若斜率为1的直线l过点P并与轨迹C交于不同的两点A,B,且对于轨迹C上任意一点M,都存在θ∈[0,2π],使得=cosθ•+sinθ成立,试求出满足条件的实数t的值.考点:轨迹方程;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专题:综合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I)||+||=4符合椭圆的定义,利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即可;(Ⅱ)用参数确定M的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可得x1x2+4y1y2=0,利用韦达定理,即可求出满足条件的实数t的值.解答:解:(I)∵,且,∴动点Q(x,y)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为4,∴轨迹C是以为焦点的椭圆,方程为(II)设A(x1,y1),B(x2,y2),直线AB的方程为y=x﹣t,代入,消去y得 5x2﹣8tx+4t2﹣4=0,由△>0得 t2<5,且,∴y1y2=(x1﹣t)(x2﹣t)=设点M(x,y),由可得∵点M(x,y)在C上,∴==4(cos2θ+sin2θ)+2sinθcosθ(x1x2+4y1y2)=4+2sinθcosθ(x1x2+4y1y2)∴2sinθcosθ(x1x2+4y1y2)=0,又因为θ∈[0,2π]的任意性,∴x1x2+4y1y2=0,∴,又t>0,得t=,代入t=检验,满足条件,故t的值是.点评:定义法是求圆锥曲线中轨迹方程的重要方法,直线方程与圆锥曲线方程联立,利用韦达定理是我们常用的方法.。
云南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CO 2、甲烷都属于温室气体B .用甘蔗生产的乙醇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利用乙醇燃料不会产生温室气体C .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源属于新能源D .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2.下列反应中,其放出热量的是①NaOH 溶液中加入盐酸 ②由乙醇制C 2H 4 ③铝热反应 ④由氯酸钾制O 2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D .①④3.已知:H 2(g)+F 2(g) === 2HF(g) ΔH =-270 kJ·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 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 氢气与1 L 氟气吸收270 kJ 热量B .1 mol 氢气与1 mol 氟气反应生成2 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C .在相同条件下,1 mol 氢气与1 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 热量4. 25℃、101 k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1,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kJ·mol -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2H +(aq)+SO 42— (aq)+Ba 2+(aq)+2OH -(aq)===BaSO 4(s)+2H 2O(l) ΔH =-57.3 kJ·mol -1B .KOH(aq)+1/2H 2SO 4(aq)==="1/2" K 2SO 4(aq)+H 2O(l) ΔH =-57.3 kJ·mol -1C .C 8H 18(l)+25/2O 2(g)===8CO 2(g)+9H 2O(g)ΔH =-5518 kJ·mol -1D .2C 8H 18(g)+25O 2(g)===16CO 2(g)+18H 2O(l)ΔH =-5518 kJ·mol -15.S(单斜)和S(正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云南省腾冲县第六中学14—15学年高二3月月考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50分)1.下列化合物不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淀粉B.油脂C.纤维素D.蛋白质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通常蔗糖和淀粉都不显还原性B.普通肥皂是油脂经皂化作用制得的C.可溶性铜盐可以使蛋白质产生盐析D.纤维素分子是由葡萄糖单元组成的,可以表现出一些多元醇的性质3.科学家研制的一种使沙漠变绿洲的新技术,即在沙漠中喷洒一定量的聚丙烯酸酯COORCH2-CH n与水的混合物,使其与沙粒结合,形成既能阻止地下的盐分上升又能拦截、蓄积雨水作用。
下列对聚丙烯酸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聚丙烯酸酯的单体的结构式为CH2=CHCOORB.聚丙烯酸酯没有固定的熔沸点C.聚丙烯酸酯能发生加成反应D.合成聚丙烯酸酯的反应属于缩聚反应4.表示一个原子在第三电子层上有10个电子可以写成()A.310B.3d10C.3s23p63d2D.3s23p64s25.下列不能形成配位键的组合是()A.Ag+、NH3B.BF3、NH3C.Co3+、CO D.Ag+、H+6.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汽车使用清洁燃料。
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压缩天然气(CNG),另一类是液化石油气(LPG)。
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分都是( ) A碳氢化合物 B. 碳水化合物C氢气D醇类7.甲酸甲酯分子内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种数(即核磁共振谱的峰数)为( ) A.1 B.2 C.3 D.48.下列物质中,属于酚类的是( )9.一种新型的灭火剂叫“1211”,其分子式是CF2ClBr。
命名方法是按碳、氟、氯、溴的顺序分别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相应元素的原子数目(末尾的“0”可略去)。
按此原则,对下列几种新型灭火剂的命名不正确...的是( )A. CF3Br ── 1301B. CF2Br2── 122C. C2F4Cl2── 242D. C2ClBr2── 201210.利用红外光谱对有机化合物分子进行测试并记录,可初步判断该有机物分子拥有的( )A.同分异构体数B.原子个数C.基团种类D.共价键种类11.有8种物质:①乙烷;②乙烯;③乙炔;④苯;⑤甲苯;⑥溴乙烷;⑦聚丙烯;⑧环己烯。
2015-2016学年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六中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苯的结构式可用来表示,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苯主要是以石油为原料而获得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C.苯分子中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D.苯可以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它们褪色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淀粉、纤维素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蔗糖属于多糖,能发生水解C.碘酒滴到土豆片上,可观察到土豆片变蓝D.蛋白质、油脂、糖类是三大基本营养物质3.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汽车使用清洁燃料.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压缩天然气(CNG),另一种是液化石油气(LPG),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份都是()A.碳氢化合物B.碳水化合物C.氢气 D.H2和CO4.有机物的天然提取和人工合成往往得到的是混合物,假设给你一种这样的有机混合物让你研究,一般要采取的几个步骤是()A.分离、提纯→确定化学式→确定实验式→确定结构式B.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化学式→确定结构式C.分离、提纯→确定结构式→确定实验式→确定化学式D.确定化学式→确定实验式→确定结构式→分离、提纯5.“茶倍健”牙膏中含有茶多酚,期中没食子儿茶素(EGC)的结构如图所示.关于EGC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15H12O7B.EGC可在强碱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C.1molEGC最多消耗6molNaOHD.1molEGC可与4molBr2发生取代反应6.据报道,近来发现了一种新的星际分子氰基辛炔,其结构式为:HC≡C﹣C≡C﹣C≡C﹣C≡C ﹣C≡N.对该物质判断正确的是()A.晶体的硬度与金刚石相当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不能发生加成反应D.可由乙炔和含氮化合物加聚制得7.如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则该物质不具有的性质是()A.使紫色石蕊变红B.与钠反应C.发生酯化反应 D.发生氧化反应8.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的混合物共10g,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5.使混合气通过足量溴水,溴水增重8.4g,则混合气中的烃分别是()A.甲烷和乙烯B.甲烷和丙烯C.乙烷和乙烯D.乙烷和丙烯9.按系统命名法:CH3CH2C(CH3)2CH(C2H5)CH3的正确名称是()A.3,3﹣二甲基﹣4﹣乙基戊烷B.3,4﹣二甲基﹣4﹣乙基戊烷C.2,3,3﹣三甲基戊烷D.3,3,4﹣三甲基已烷10.欲除去混在苯中的少量苯酚,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A.分液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C.加入过量溴水,过滤D.加入FeCl3溶液后,过滤11.用丙醛(CH3﹣CH2﹣CHO)制取聚丙烯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类型为()①取代②消去③加聚④缩聚⑤氧化⑥还原.A.①④⑥B.⑤②③C.⑥②③D.②④⑤12.充分燃烧某液态芳香烃X,并收集产生的全部水,恢复到室温时,得到水的质量跟原芳香烃X的质量相等.则 X的分子式是()A.C10H14 B.C11H16 C.C12H18 D.C13H2013.下列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书写正确的是()A.3﹣甲基丁醛 B.TNT C.硬脂酸甘油酯D.乙酸甲酯14.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①乙烷与氯气制备一氯乙烷②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③苯和硝酸反应制备硝基苯④乙烯与氧气在银催化作用下生成环氧乙烷(C2H4O)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5.按如图装置,持续通入X气体,可以看到a处有红棕色物质生成,b处变蓝,c处得到液体,则X气体是()A.H2B.CH3CH2OH(气)C.CO2D.CO和H216.拟除虫菊酯是一类高效、低毒、对昆虫具有强烈触杀作用的杀虫剂,其中对光稳定的溴氰菊酯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对该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芳香烃B.属于卤代烃C.在酸性条件下不水解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17.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的是()A.环已烯B.苯C.丙烷 D.丙炔18.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可以推知(CH3)2CHCH2CH2OH有多少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A.6 B.5 C.4 D.3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6分)19.有下列几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1)属于同系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2)官能团位置不同的同分异构体是 .(3)官能团类型不同的同分异构体是 .20.(1)按系统命名法命名①有机物CH 3CH (C 2H 5)CH (CH 3)2的名称是 .②在有机物分子中若某一个碳原子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则这种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C 7H 16的同分异构体中具有“手性碳原子”的有2种,名称分别为 .(2)写出下列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①2,3﹣二甲基﹣4﹣乙基已烷②支链只有一个乙基且式量最小的烷烃 .21.有机物A 可由葡萄糖发酵得到,也可从酸牛奶中提取.纯净的A 为无色粘稠液体,易溶于水.为研究A 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实 验 步 骤 解 释 或 实 验 结 论(1)称取A 9.0g ,升温使其汽化,测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 2的45倍. 试通过计算填空: (1)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将此9.0gA 在足量纯O 2充分燃烧,并使其产物依次缓缓通过浓硫酸、碱石灰,发现两者分别增重5.4g 和13.2g .(2)A 的分子式为: .(3)另取A 9.0g ,跟足量的NaHCO 3粉末反应,生成2.24LCO 2(标准状况),若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则生成2.24LH 2(标准状况). (3)用结构简式表示A 中含有的官能团:.(4)A 的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4)A 中含有种氢原子.(5)综上所述,A的结构简式,若有手性碳原子,请在结构简式上用*标出手性碳原子23.A、B、C、D、E、F、G、H、I、J均为有机化合物.根据以下框图,回答问题:( l ) B和C均为有支链的有机化合物,B 的结构简式为;C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反应只能生成一种烯烃D,D的结构简式为:;(2)G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G的结构简式为;(3)⑤的化学方程式是;⑨的化学方程式是;(4)①的反应类型是,④的反应类型是,⑦的反应类型是.2015-2016学年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六中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苯的结构式可用来表示,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苯主要是以石油为原料而获得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C.苯分子中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D.苯可以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它们褪色【考点】苯的性质;苯的结构.【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A、根据苯的来源判断;B、苯中的化学键是一种特殊的键;C、苯中的化学键是一个大π键;D、根据苯的结构分析其性质.【解答】解:A、苯主要是以煤为原料而获得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故A错误;B、苯中的化学键是一个大π键,它既不同于碳碳单键也不同于碳碳双键,故B错误;C、苯中的化学键是一个大π键,所以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故C正确;D、苯中的化学键是一个大π键,它没有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所以和溴水、酸性高锰酸钾不反应,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苯的结构和性质,难度不大,注意苯中的化学键是既不同于碳碳单键也不同于碳碳双键的大π键.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淀粉、纤维素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蔗糖属于多糖,能发生水解C.碘酒滴到土豆片上,可观察到土豆片变蓝D.蛋白质、油脂、糖类是三大基本营养物质【考点】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蔗糖、麦芽糖简介;淀粉的性质和用途.【专题】糖类与蛋白质专题.【分析】A.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有机化合物为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分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纤维素、蛋白质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多糖是由糖苷键结合的糖链,至少要超过10个以上的单糖组成的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C.土豆的成分是淀粉;D.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解答】解:A.淀粉、蛋白质、纤维素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A正确;B.蔗糖属于二糖,不是多糖,故B错误;C.土豆的成分是淀粉,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故C正确;D.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难度不大,注意蔗糖属于二糖,不是多糖.3.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汽车使用清洁燃料.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压缩天然气(CNG),另一种是液化石油气(LPG),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份都是()A.碳氢化合物B.碳水化合物C.氢气 D.H2和CO【考点】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化石燃料与基本化工原料.【专题】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分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乙烯、乙烷、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都属于碳氢化合物,据此进行判断.【解答】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乙烯、乙烷、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A、天然气和和液化石油气都是烃类物质,属于碳氢化合物,故A正确;B、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都属于烃类物质,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不是碳水化合物,故B错误;C、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中不含氢气,故C错误;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都属于烃类物质,不含氢气和一氧化碳,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组成,较为简单,注意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成分及组成是解题的关键.4.有机物的天然提取和人工合成往往得到的是混合物,假设给你一种这样的有机混合物让你研究,一般要采取的几个步骤是()A.分离、提纯→确定化学式→确定实验式→确定结构式B.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化学式→确定结构式C.分离、提纯→确定结构式→确定实验式→确定化学式D.确定化学式→确定实验式→确定结构式→分离、提纯【考点】测定有机物分子的元素组成;有机物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专题】有机物分子组成通式的应用规律.【分析】从天然资源提取的有机物,首先得到是含有有机物的粗品,需经过分离、提纯才能得到纯品,再进行鉴定和研究未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一般先利用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实验式,再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最后利用波谱分析确定结构式.【解答】解:从天然资源提取的有机物,首先得到是含有有机物的粗品,需经过分离、提纯才能得到纯品,再进行鉴定和研究未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一般先利用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实验式,再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因为有机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所以最后利用波谱分析确定结构式,故对其进行研究一般采取的研究步骤是: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确定、有机物研究方法等,比较基础,注意有机物研究的一般步骤.5.“茶倍健”牙膏中含有茶多酚,期中没食子儿茶素(EGC)的结构如图所示.关于EGC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15H12O7B.EGC可在强碱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C.1molEGC最多消耗6molNaOHD.1molEGC可与4molBr2发生取代反应【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判断有机物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可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该有机物中含有酚羟基,可发生取代、显色反应,含有醇羟基,可发生消去、取代、氧化反应,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由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5H14O7,故A错误;B.该有机物不含有氯、溴等原子,不能在强碱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故B错误;C.分子中含有5个酚羟基,则1molEGC最多消耗5molNaOH,故C错误;D.5个酚羟基共有4个邻位H原子可被取代,则1molEGC可与4molBr2发生取代反应,故D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侧重于有机物的官能团的性质的考查,易错点为A,注意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判断,把握有机物的成键特点.6.据报道,近来发现了一种新的星际分子氰基辛炔,其结构式为:HC≡C﹣C≡C﹣C≡C﹣C≡C ﹣C≡N.对该物质判断正确的是()A.晶体的硬度与金刚石相当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不能发生加成反应D.可由乙炔和含氮化合物加聚制得【考点】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A.氰基辛炔由分子构成,属于分子晶体,硬度较小;B.含C≡C键,能被高锰酸钾氧化;C.含C≡C键,能发生加成反应;D.加聚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该物质为小分子.【解答】解:A.氰基辛炔由分子构成,属于分子晶体,硬度较小,而金刚石属于原子晶体,硬度较大,故A错误;B.含C≡C键,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则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正确;C.含C≡C键等不饱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故C错误;D.加聚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该物质为小分子,则不能由乙炔和含氮化合物加聚制得,不符合加成聚合反应的特点,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注意把握有机物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来解答,熟悉炔烃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7.如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则该物质不具有的性质是()A.使紫色石蕊变红B.与钠反应C.发生酯化反应 D.发生氧化反应【考点】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通过题意结合图片知,该物质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为乙醇,根据乙醇的性质来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通过题意结合图片知,该物质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为乙醇,A.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乙醇呈中性,所以不能使石蕊变红,故A选;B.钠能和乙醇反应生成氢气和乙醇钠,故B不选;C.乙醇能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故C不选;D.乙醇能与氧气在铜或银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故D不选;故选A.【点评】本题以比例模型为载体考查了乙醇的性质,正确判断化合物及其具有的官能团是解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8.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的混合物共10g,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5.使混合气通过足量溴水,溴水增重8.4g,则混合气中的烃分别是()A.甲烷和乙烯B.甲烷和丙烯C.乙烷和乙烯D.乙烷和丙烯【考点】有机物的推断.【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有机物分子组成通式的应用规律.【分析】根据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5,故混合气体中一定有甲烷,混合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4mol.该混合气通过Br2水时,Br2水增重8.4g,8.4g为烯烃的质量,所以甲烷的质量为1.6g,物质的量为0.1mol,故烯烃的物质的量为0.3mol,结合烯烃的质量和物质的量来确定烯烃的摩尔质量,再根据烯烃组成通式确定烯烃.【解答】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5,烯烃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5,所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甲烷,混合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4mol,该混合气通过Br2水时,Br2水增重8.4g,8.4g为烯烃的质量,所以甲烷的质量为10g﹣8.4g=1.6g,甲烷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故烯烃的物质的量为0.4mol﹣0.1mol=0.3mol,所以M(烯烃)==28g•mol﹣1,令烯烃的组成为C n H2n,则14n=28,所以n=2,故为乙烯,所以混合物为甲烷、乙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烯烃的性质等,难度中等,根据平均摩尔质量确定含有甲烷是解题的关键9.按系统命名法:CH3CH2C(CH3)2CH(C2H5)CH3的正确名称是()A.3,3﹣二甲基﹣4﹣乙基戊烷B.3,4﹣二甲基﹣4﹣乙基戊烷C.2,3,3﹣三甲基戊烷D.3,3,4﹣三甲基已烷【考点】烷烃及其命名.【专题】有机物分子组成通式的应用规律.【分析】判断有机物的命名是否正确或对有机物进行命名,其核心是准确理解命名规范:(1)烷烃命名原则:①长﹣﹣﹣﹣﹣选最长碳链为主链;②多﹣﹣﹣﹣﹣遇等长碳链时,支链最多为主链;③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④小﹣﹣﹣﹣﹣支链编号之和最小.看下面结构简式,从右端或左端看,均符合“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的原则;⑤简﹣﹣﹣﹣﹣两取代基距离主链两端等距离时,从简单取代基开始编号.如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2)有机物的名称书写要规范;【解答】解:A、依据命名原则,正确的名称为:3,3,4﹣三甲基己烷,选项中的名称主链选错,故A错误;B、依据命名原则,正确的名称为:3,3,4﹣三甲基己烷,选项中的名称主链选错,故B错误;C、依据命名原则,选项中的名称主链选错,名称不符合命名原则,故C错误;D、依据命名原则,3,3,4﹣三甲基已烷符合命名原则,名称正确,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烷烃的命名方法的应用,注意主链选择,位置编号的正确选择.10.欲除去混在苯中的少量苯酚,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A.分液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C.加入过量溴水,过滤D.加入FeCl3溶液后,过滤【考点】苯的性质;苯酚的化学性质.【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A、分液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B、苯和苯酚互溶,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苯酚钠,溶于水,但苯不溶于水,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C、苯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溴、苯酚以及三溴苯酚都能溶于苯中;D、铁离子与苯酚生成的络合物与苯互溶.【解答】解:A、苯与苯酚混溶,不能用分液方法将将二者分离,故A错误;B、苯中混有苯酚,加入NaOH后生成可溶于水的苯酚钠,但苯不溶于水,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B正确;C、加浓溴水,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和溴都能与苯互溶,不能将二者分离,并引入新的杂质,故C错误;D、铁离子与苯酚生成的络合物与苯互溶,不能将二者分离,并引入新的杂质,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为解答该题题目的关键之处,注意把握相关知识的积累.11.用丙醛(CH3﹣CH2﹣CHO)制取聚丙烯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类型为()①取代②消去③加聚④缩聚⑤氧化⑥还原.A.①④⑥B.⑤②③C.⑥②③D.②④⑤【考点】有机物的合成.【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可用逆推法分析:[CH2﹣CH(CH3)]n→CH2=CH﹣CH3→CH2OH﹣CH2﹣CH3→CH3﹣CH2﹣CHO,以此判断可能发生的反应.【解答】解:要制取[CH2﹣CH(CH3)]n,可逆推反应流程:[CH2﹣CH(CH3)]n→CH2=CH﹣CH3→CH2OH ﹣CH2﹣CH3→CH3﹣CH2﹣CHO,则从后往前推断可发生加成(还原)、消去、加聚反应,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根据有机物的官能团的变化结合有机物的性质用逆推法判断.12.充分燃烧某液态芳香烃X,并收集产生的全部水,恢复到室温时,得到水的质量跟原芳香烃X的质量相等.则 X的分子式是()A.C10H14 B.C11H16 C.C12H18 D.C13H20【考点】有机物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专题】计算题.【分析】设该烃的化学式为C x H y,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xHy+(x+)O2xCO2+H2O,因得到水的质量跟原烃X的质量相等,进而求出该烃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解答】解:烃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xHy+(x+)O2xCO2+H2O,12x+y 9y因得到水的质量跟原烃X的质量相等,即12x+y=9y,得x:y=2:3,分析选项只有C中C12H18的原子个数比是2:3.故选C.【点评】本题是对化学式判断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找到信息中的等量关系,进而判断出化学式中两原子的个数比,从而判断其化学式.13.下列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书写正确的是()A.3﹣甲基丁醛 B.TNT C.硬脂酸甘油酯D.乙酸甲酯【考点】结构简式.【专题】化学用语专题.【分析】A.醛基的结构简式为CHO,据此解答即可;B.TNT:甲苯中甲基邻、对位氢原子易被硝基取代生成2,4,6﹣三硝基甲苯,其结构简式为:;C.硬脂酸甘油酯为硬脂酸与甘油形成的酯,结构简式为:;D.乙酸甲酯可以写为:CH3OOCCH3,也可以写为:乙酸甲酯 CH3COOCH3.【解答】解:A.醛基的结构简式为﹣CHO,D中为﹣COH,故A错误;B.TNT:甲苯中甲基邻、对位氢原子易被硝基取代生成2,4,6﹣三硝基甲苯,其结构简式为,A中左边硝基应是N原子与苯环相连,故B错误;C.硬脂酸甘油酯为硬脂酸与甘油形成的酯,结构简式为:,故C错误;D.乙酸甲酯可以写为:CH3OOCCH3,也可以写为:乙酸甲酯 CH3COOCH3,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注意官能团的正确表示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属于中等难度题目.14.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①乙烷与氯气制备一氯乙烷②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③苯和硝酸反应制备硝基苯④乙烯与氧气在银催化作用下生成环氧乙烷(C2H4O)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考点】绿色化学.【专题】有机反应.【分析】化学反应“绿色化学”就是要求原料物质中的所有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物中.根据题干要求,要从反应的原子利用率方面进行考虑分析.【解答】解:①乙烷与氯气制备一氯乙烷为取代反应,有副产品HCl、二氯乙烷、三氯乙烷等生成,故①不符合;②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为加聚反应,原料利用率为100%,故②符合;③苯和硝酸反应制备硝基苯,有副产品H2O生成,故③不符合;④乙烯与氧气在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环氧乙烷,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环氧乙烷从理论、经济、环保及操作等方面都很好,符合绿色化学思想,故④符合;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绿色化学,明确实质是反应物全部反应生成所需的产物,不造成浪费、污染,根据题目信息解答.15.按如图装置,持续通入X气体,可以看到a处有红棕色物质生成,b处变蓝,c处得到液体,则X气体是()A.H2B.CH3CH2OH(气)C.CO2D.CO和H2【考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专题】有机反应.【分析】图示装置,持续通入X气体,可以看到a处有红棕色物质生成,a处放的是氧化铜,a处有红棕色物质生成,说明有金属铜生成,b处是硫酸铜白色粉末,b处变蓝是硫酸铜白色粉末遇水生成五水合硫酸铜变蓝,c处得到液体是易液化的气体遇到冰水混合物会变为液体,所以X气体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易液化的气体,乙醇符合,据此即可解答.【解答】解:图示装置,持续通入X气体,可以看到a处有红棕色物质生成,a处放的是氧化铜,a处有红棕色物质生成,说明有金属铜生成,b处是硫酸铜白色粉末,b处变蓝是硫酸铜白色粉末遇水生成五水合硫酸铜变蓝,c处得到液体是易液化的气体遇到冰水混合物会变为液体,所以X气体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易液化的气体,A.氢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H2+CuO Cu+H2O生成铜和水,a处有红棕色物质生成,b 处硫酸铜白色粉末遇水生成五水合硫酸铜变蓝,但c处得不到液体,故A错误;B.乙醇和氧化铜反应CH3CH2OH+CuO CH3CHO+Cu+H2O,a处有红棕色物质生成,b处硫酸铜白色粉末遇水生成五水合硫酸铜变蓝,乙醛的沸点20.8度,所以c处气体遇到冰水混合物,得到液体是易液化的乙醛,符合题意,故B正确;C.二氧化碳和氧化铜不反应,a处不会有红棕色物质生成,故C错误;D.CO和H2都能和氧化铜反应,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水,a处有红棕色物质生成,b处硫酸铜白色粉末遇水生成五水合硫酸铜变蓝,二氧化碳低温下容易变固体,所以c处气体遇到冰水混合物得不到液体,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乙醇的性质,掌握乙醇的催化氧化的反应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6.拟除虫菊酯是一类高效、低毒、对昆虫具有强烈触杀作用的杀虫剂,其中对光稳定的溴氰菊酯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对该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
云南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家庭装修中常用的板材、涂料、石材、布艺或多或少都存在毒性,其毒性来源为 A .甲烷 B .甲酸 C .甲醇 D .甲醛2.1993年由中国学者和美国科学家共同合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碳氢分子,其一个分子由1334 个碳原子和1148个氢原子构成.关于此物质,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 A .属烃类化合物 B .常温下是固态 C .可发生氧化、加成反应 D .可能含381个碳碳叁键3.维生素C 的结构简式为,有关它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碱性溶液中能稳定地存在B .易起氧化及加成反应C .可以溶解于水D .是一个环状的酯类化合物4.中草药秦皮中含有的七叶树内酯,具有抗菌作用。
若1mol 七叶树内酯,分别与浓溴水和NaOH 溶液完全反应,则消耗的Br 2和NaOH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A .3mol Br 2;2mol NaOH B .3mol Br 2;4mol NaOH C .2mol Br 2;3mol NaOH D .4mol Br 2;4mol NaOH5.有机物丁香油酚结构简式为:其可能具有的性质是:① 能发生加成反应,②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③ 能发生取代反应,④ 能与三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⑤ 能发生中和反应,⑥ 能发生消去反应 A .全部 B .仅① ② ③ ④ C .除⑥ 外都能 D .除④ ⑥ 外都能6.具有相同分子式的一溴代烷,其水解后的产物在红热铜丝催化下,最多可能被氧化成四种不同的醛,则该一溴代烷的分子式可能是 A .C 3H 7Br B .C 4H 9Br C .C 5H 11Br D .C 6H 13Br7.已知乙炔(C 2H 2)、苯(C 6H 6)、乙醛(C 2H 4O )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则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84% B .60% C .91% D .42%8.某物质中可能有甲酸、乙酸、甲醇和甲酸乙酯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云南省腾冲县第六中学2014—2015上学期教学质量综合检测试卷 高二化学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所需原子相对质量:H:1 K:39 C:12 O:16 N:14 Na:23 S:32 Mg:24 Al:27 Cl:35.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C.D. 2.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键的是A.NaOH B.Na2O C.MgCl2 D.H2O2 3.下列 A.还原性:Na>Mg>Al>Fe B.碱性:Al(OH)3 >Mg(OH)2 C. D.2SO3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SO2、O2、S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B.O2和SO3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 C.SO2、O2、SO3的分子数之比为2∶1∶2 D.单位时间生成2n mol SO2,同时生成n mol O2 6.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 B.Fe与盐酸的反应放出H2:Fe + 2H+=Fe2++ H2↑ C.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放出CO2气体:CO32- + 2H+=CO2 ↑ + H2O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 H2SO4 反应:Ba2+ + SO42-=BaSO4↓ 7.反应4NH3+5O2 4NO+6H2O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下列反应速率正确的是 ( ) A.V(O2)=0.01mol·L-1 ·s-1 B.· L-1 ·s-1 C.V(H2O)=0.015mol ·L-1 ·s-1 D.V(NH3)=0.002mol· L-1 ·s-1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是一氯甲烷和氯化氢 B.苯分子中含有三个C-C键和三个C=C键 C.乙烯与氯气加成反应的产物是Cl—CH2—CH2—Cl D.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必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9. 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一定是活泼的金属 B.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 C.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D.1 molY单质跟足量水反应时,有1mol电子发生转移 10.下列有机物中,属于烷烃的是( )A.CH2=CH2B.CH3CH2CH2CH2Cl D. 11.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既能进行加成反应,也能进行取代反应,并且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是() A.乙烷 B.乙烯 C. D.苯.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13. 已知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 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 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 1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B.蒸馏时,冷却水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 C.用分液漏斗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配制1.00mol/LNaCl溶液时,将称好的NaCl固体直接放入容量瓶中溶解 15.下列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B.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的Al2O3制备Al C.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 D.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5) 组是同一物质。
云南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 .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C .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D .吸热反应只能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进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只表示分子的个数B .热化学方程式中只需标明生成物的状态C .反应热指的是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D .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3.在2A +B= 3C +4D 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 (A) = 0.5mol·L -1·S -1B .V (B) =" 0.3" mol·L -1·S -1C .V (C) = 0.8mol·L -1·S -1D .V (D)=" 1" mol·L -1·S -14.能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 A .升高温度 B .扩大容积的体积C .增大压强D .增加浓度5.已知反应A + 3B =" 2C" + D 在某段时间内以A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1mol/(L·min ),则此段时间内以C 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A .0·5mol/(L·min ) B .1mol/(L·min ) C .3mol/(L·min ) D .2mol/(L·min )6.在标准状况下,将11.2L 氢气在氯气中完全燃烧,放出92.4KJ 热量,下列所示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H 2(g)+Cl 2(g)=1/2HCl(g) ΔH=92.4KJ/mol B .H 2(g)+Cl 2(g)=1/2HCl(g) ΔH=-92.4KJ/mol C .H 2(g)+Cl 2(g)=2HCl(g) ΔH=-184.8KJ/mol D .H 2(g)+Cl 2(g)=2HCl(l) ΔH=184.8/mol7.在25℃、1.01×105Pa 时,1gCH 4燃烧时生成CO 2与液态H 2O ,放出55.6kJ 的热量,则CH 4的燃烧热为 ( ) A .55.6kJ/mol B .444.8kJ/mol C .889.6kJ/mol D .-889.6kJ/mol8.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H 2 + I 22HI 对于下列示意图所表示的涵义解释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时,容器中投入了H 2、I 2、HI 三种气体B .0到t 1时刻,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C .t 1时刻后,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D .t 1时刻后,H 2、I 2、HI 三种气体的浓度达到相等9.肯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方法是 ( )①升高温度②加入催化剂③增加反应物浓度④将固体块状反应物磨成粉末 A .② B .①② 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0.已知某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A(g)+2B(g)C(g)+D(s)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云南省腾冲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3月月考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50分)1.下列化合物不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淀粉B.油脂C.纤维素D.蛋白质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通常蔗糖和淀粉都不显还原性 B.普通肥皂是油脂经皂化作用制得的C.可溶性铜盐可以使蛋白质产生盐析D.纤维素分子是由葡萄糖单元组成的,可以表现出一些多元醇的性质3.科学家研制的一种使沙漠变绿洲的新技术,即在沙漠中喷洒一定量的聚丙烯酸酯COORCH2-CH n与水的混合物,使其与沙粒结合,形成既能阻止地下的盐分上升又能拦截、蓄积雨水作用。
下列对聚丙烯酸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聚丙烯酸酯的单体的结构式为CH2=CHCOORB.聚丙烯酸酯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C.聚丙烯酸酯能发生加成反应D.合成聚丙烯酸酯的反应属于缩聚反应4.表示一个原子在第三电子层上有10个电子可以写成()A.310 B.3d10 C.3s23p63d2 D. 3s23p64s25.下列不能形成配位键的组合是( )A.Ag+、NH3 B.BF3、NH3 C.Co3+、CO D.Ag+、H+6.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汽车使用清洁燃料。
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压缩天然气(CNG),另一类是液化石油气(LPG)。
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分都是 ( ) A碳氢化合物 B. 碳水化合物C氢气 D醇类7.甲酸甲酯分子内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种数(即核磁共振谱的峰数)为 ( ) A.1 B.2 C.3 D.48.下列物质中,属于酚类的是 ( )9.一种新型的灭火剂叫“1211”,其分子式是CF2ClBr。
命名方法是按碳、氟、氯、溴的顺序分别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相应元素的原子数目(末尾的“0”可略去)。
按此原则,对下列几种新型灭火剂的命名不正确...的是 ( )A. CF3Br ── 1301B. CF2Br2── 122C. C2F4Cl2── 242D. C2ClBr2── 201210.利用红外光谱对有机化合物分子进行测试并记录,可初步判断该有机物分子拥有的( )A.同分异构体数 B.原子个数 C.基团种类 D.共价键种类11.有8种物质:①乙烷;②乙烯;③乙炔;④苯;⑤甲苯;⑥溴乙烷;⑦聚丙烯;⑧环己烯。
其中既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也不能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的是( )A.①②③⑤B.④⑥⑦⑧C.①④⑥⑦D.②③⑤⑧12.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或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
下列各项的事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C.苯酚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丙酮(CH3COCH3)分子中氢原子比乙烷分子中氢原子更容易被卤素原子取代13.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K2Cr2O7酸性水溶液遇乙醇迅速生成蓝绿色的Cr3+。
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 )①乙醇沸点低②乙醇密度比水小③乙醇有还原性④乙醇是烃的含氧衍生物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1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苯中的少量苯酚可先加适量的浓溴水,再过滤而除去B.苯酚晶体易溶于水C.苯酚的酸性很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但可以和NaHCO3反应放出CO2D.苯酚有毒,但其稀溶液可直接用作防腐剂和消毒剂15.为探究一溴环己烷()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发生的是水解反应还是消去反应,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甲: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稀硝酸中和NaOH,然后再滴入AgNO3溶液,若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溴水,若溶液颜色很快褪去,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若溶液颜色变浅,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其中正确的是( )A.甲B.乙C.丙D.上述实验方案都不正确16.已知:2H2(g)+ O2(g)=2H2O(l) ΔH=-571.6KJ· mol-1CH4(g)+ 2O2(g)=CO2(g)+2H2O(l) ΔH=-890KJ· mol-1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 B.1∶3 C.1∶4 D.2∶317.已知:CH4(g)+2O2(g)→CO2(g)+2H2O(g) ΔH=-Q1 kJ/mol;2H2(g)+O2(g) == 2H2O(g) ΔH=-Q2 kJ/mol;H2O(g) == H2O(l) ΔH=-Q3 kJ/mol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H2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A. 4Q1+0.5Q2 B. 4Q1+Q2+10Q3 C. 4Q1+2Q2 D.4Q1+0.5Q2+9Q318.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A.2H2(g)+ O2(g)== 2H2O(l);△H1 2H2(g)+ O2(g)== 2H2O(g);△H2B.2S(g)+ O2(g) == 2SO2(g);△H1 2S(s)+ O2(g) == 2SO2(g);△H2C.C(s)+1/2O2(g)== CO(g);△H1 C(s)+ O2(g)== CO2(g);△H2D.H2(g)+ Cl2(g)== 2HCl(g);△H1 1/2H2(g)+ 1/2Cl2(g)== HCl(g);△H219.已知:2CO(g)+O2(g)=2CO2(g) ΔH= -- 566 kJ/molNa 2O 2(s)+CO 2(g)=Na 2CO 3(s)+ 1/2O 2(g ) ΔH= --226 kJ/mol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O 的燃烧热为283 kJB .右图可表示由CO 生成CO 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C .2Na 2O 2(s)+2CO 2(s)=2Na 2CO 3(s)+O 2(g) ΔH < --452 kJ/molD .CO(g)与Na 2O 2(s)反应放出509 kJ 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2×6.02×1023 20.一定条件下,用甲烷可以消除氮氧化物(NO x )的污染。
已知:① CH 4 (g)+4NO 2 (g)=4NO (g) +CO 2 (g)+2H 2O (g) △H =―574 kJ·mol -1② CH 4 (g)+4NO (g)=2N 2 (g)+CO 2 (g)+2H 2O (g) △H =―1160 kJ·mol 一1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CH 4 (g)+2NO 2 (g)= N 2 (g)+ CO 2 (g)+2H 2O (l) ;△H =―867 kJ·mol -1B .若0.2 mol CH 4还原NO 2至N 2,在上述条件下放出的热量为173.4 kJ21.有机物X 、Y 分子式不同,它们只含C 、H 、O 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若将X 、Y 不论何种比例混合,只要其物质的量之和不变,完全燃烧时耗氧气量和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也不变。
X 、Y 可能是( )A 、C 2H 4、C 2H 6OB 、CH 4、C 2H 4O 2 C 、CH 2O 、C 3H 6O 2D 、C 2H 2、C 6H 622.由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物,体积为10ml 。
与过量的氧气混合再充分燃烧,将生成物通过浓H 2SO 4气体体积减少15ml ,再通过碱石灰气体体积又减少20ml (气体体积均为同温同压下)。
混合烃的组成可能为( )A 、C 2H 4和C 2H 2B 、C 2H 6和C 2H 4 C 、CH 4和C 3H 4D 、C 4H 10和C 2H 423. (CH 3CH 2)2CHCH 3的正确命名是( )A 2-乙基丁烷B 2-甲基戊烷C 3-甲基戊烷D 3-乙基丁烷24.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 .2,2一二甲基丙醇和2一甲基丁醇B .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C .2一甲基丁烷和戊烷D .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25.手性分子是指在分子结构 中,当a 、b 、x 、y 为彼此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称此分子为手性分子,中心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
下列分子中指定的碳原子(用*标记)不属于手性碳原子的是( )A .苹果酸B .丙氨酸C .葡萄糖D .甘油醛二、填空题(共50分)26.(10分) W 、X 、Y 、Z 是周期表前36号元素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 、Y 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X 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个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Z 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Z 2O 和黑色的ZO 两种氧化物。
(1)W 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 ,它的沸点比PH 3的沸点 ,(填“高”或“低”)W 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H 2O(g)____ ____(填“强”或“弱”)。
(2)Y 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 ______,Y 的第一电离能比X 的______ __(填“大”或“小”)。
(3)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Z 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已知下列数据:2OH OH C H 3CH COOHNH 2Fe(s)+12O 2(g)===FeO(s) ΔH =-272.0 kJ·mol -1 2X(s)+32O 2(g)===X 2O 3(s) ΔH =-1 675.7 kJ·mol -1 X 的单质和FeO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7.(8分)已知有机物A 分子中有3个碳原子,有关它的某些信息注明在下面的示意图中(1 )A 、F 、G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生成H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4分)下列各化合物中,属于同系物的是 ,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填入编号)29.(6分)写出支链上共含有3个C 原子,主链上含碳原子数最少的烯烃的结构简式。
30.(12分)某混合气体由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组成,在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3,在标准状况下,将56.0L 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溴水,溴水质量增重35.0g ,通过计算回答:(1)推出混合气体中气态烷烃的化学式:依据题意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 ____,则烷烃一定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