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生物教学质量检测质量分析表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2
七年级第一次月考检测质量分析报告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根据工作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检测质量分析会。
会议主要目的是以本次考试为依据,我们的教师能准确把握学生,了解自己一个月以来的教学效果,对本科目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疏理思路,为后一阶段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创造条件。
一个多月来,经过年级组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当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现就结合这一个月来七年级学生的表现和这次阶段检测就数据作以分析:一、各任教学科、各班级情况分析1.各科成绩比较分析:2.年级综合合格人数统计:全级三科合格人数76人,合格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37.81%。
全科合格人数72人,占年级总人数的35.82。
通过各班合格人数对比,七1三科合格率、全科合格率均低于七3。
3.整体情况分析:进入全级前20名的学生,一班4人,二班3人,三班7人,四班3人,五班3人,进入全级前60名的学生,一班9人,二班11人,三班15人,四班10人,五班15人。
全级后20名各班人数:一班4人,二班2人,三班6人,四班3人,五班5人。
4.具体科目成绩对比分析:七3语文及格率低于七2 18.4%,七5语文高分率低于七1 7% ;七1数学及格率低于七3 26.8%,七1数学高分率低于七315.8%,七1平均分低于七3 17分;七1英语及格率低于七313.7%,七1高分率低于七3 19.3%;七5政治及格率低于七1,2 ,13%,七4高分率低于七3 20%;七5历史及格率低于七1 11 %,七3高分率低于七215.3%;七1生物高分率低于七513.5%,;七5地理及格率低于七2 26.4%,七4高分率低于七1 36.6%。
综上所述,同级同科成绩发展不平衡,同科班级之间差距较大。
各分数段成绩分布不均匀,各班后进学生居多,优等生成绩较上次期末考试有明显退步,班级整体成绩下滑。
5.年级综合优生人数分析:本次以400分为分界线划出了三档。
七年级生物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没有平日的失败,就没有最终的成功。
重要的是对七年级试卷进行分析。
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生物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七年级生物期末考试质量分析范文一期末考试已经落下帷幕,为了更好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特对本次的生物试卷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地成绩!一、试卷内容分析:本套试卷面向大多数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使坚持正常学习的学生大多数能及格。
在考查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和生物基本技能的掌握的基础上,适当考查学生的生物能力。
试题设计和以往生物试题相比稳中有变,在稳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
1.生物试题量:包括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非选择题6个小题(共计50分)。
2.生物题型:选择题,连线题,识图作答题,资料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
二、试题特点:试卷重视了对学生基本的生物学科素质和学习潜能的考查,对生物试卷的总体评价是:立足基础,注重知识的应用,注重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生物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考查学生对一些生物学实验操作基本技能的掌握;试题设计新颖独特,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师积极参与新的课程改革,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会学习。
具体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突出主干核心知识:本试卷突出了对主干核心知识的考查,较好地发挥了的命题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如对《循环系统》的考查,围绕心脏结构,以及体循环和肺循环。
再如对《泌尿系统》的考查,突出了对“尿的形成”核心知识的考查,识图作答题第27题,第29题分别是对这两方面的检测。
2.注重实验基本技能:本试卷中涉及实验的命题占到了很大比重,主要考查了初中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如第五大题,实验探究题;就是专门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3.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本试卷中的试题注重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
期中考试七年级生物期中质量分析本次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现对七年级生物学科的考试情况进行如下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1、试卷结构本次试卷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识图题和实验探究题等几个部分,题型多样,涵盖了七年级生物上册的多个重要知识点,包括细胞结构、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绿色植物的类群、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
2、知识点分布从知识点的分布来看,试卷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也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
例如,在选择题中,较多地涉及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等基础知识;在填空题中,考查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生态系统的组成等重要概念;识图题则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细胞结构、叶片结构等的识图能力;实验探究题则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3、难度分析整体来看,试卷难度适中。
基础题约占 60%,中等难度题约占 30%,较难题约占 10%。
这样的难度设置既能够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够区分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学生成绩分析1、整体成绩概况本次考试,全年级的平均分为_____分,优秀率为_____%,及格率为_____%。
从成绩分布来看,呈现出正态分布的趋势,说明试卷的区分度较好。
2、不同班级成绩对比通过对不同班级成绩的对比分析发现,班级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其中,_____班的平均分较高,优秀率和及格率也相对较好;而_____班的成绩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
3、学生个体成绩分析在学生个体成绩方面,高分段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而低分段的学生则存在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答题不规范等问题。
同时,部分学生在考试中表现出粗心大意、审题不清等情况,导致不必要的失分。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选择题选择题的答题情况总体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判断出基础知识的对错。
七年级生物期末试卷质量分析报告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生物期末试卷质量分析报告)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生物期末试卷质量分析报告的全部内容。
七年级生物期末试卷质量分析报告本试卷的命题是以以《人教版七年级(下)生物教材》为蓝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重点,以学生现有的学业水平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推行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为落脚点,在命题上立足于“基础性、应用性、创新性、导向性、科学性”,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识图作答、分析概括、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试题的覆盖面广,题型灵活,能较好地适应新课标下对学生学习生物情况的考查.一、试卷结构本试卷共两大题47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其中,第一大题为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分值为60分;第二大题为非选择题,共7小题,主要由读图题和实验题组成,分值为40分.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概念不清。
如第13小题(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第35小题(人类特有的反射——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
反映出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缺乏基础知识的积累。
2、应用生物知识迁移的能力较弱,不会将学到的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
如第6、30、34、42等小题都是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需要学生知识迁移、“学以致用”来完成作答。
3、缺乏对平时学习的零碎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理论体系。
如第42小题都需要学生对章节知识融会贯通.4、识图能力有限,缺乏技能训练。
本次考试有5题读图题,均不是课本上的原图,单考查的知识点是一样的,学生的思维局限,不懂得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所以失分较高,特别是第44小题。
七年级生物教学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二、试题范围:七年级下册生物课本
三、全卷共有8页,其中单项选择题25题(共计50分),非选择题11题(共计50分)
四、试题突出基础性,加强探究性、应用性。
题量适中,结构科学合理,难易程度基本适中
六、考试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注:本次考试全试卷并不难,但学生想做对却也不容易,通过分析说明以下问题: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太差、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能力较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读题分析能力差,基本概念不清,容易混淆,迁移能力、探究能力差
3、没有形成基本技能,多数同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过关,说明平时训练力度不够
4、学生学习习惯差,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七、今后教学中教师努力的方向
1、加强深化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更新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恰当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深入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然后按需而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
4、改变、设计习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探究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
为了下一步“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更有目的性,平时要多与学生接触,多反思教学,多钻研教材,多研究结业考试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力争让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2013——2014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质量分析
半学期过去了,七年级上学期是小学生转化为中学生的关键时间,万事开头难,这个转变快,学生很快就适应中学的老师、教法、思维方式,成绩会延续小学的好。
转化的慢会出现小学学习好,上初中就变样的现象。
所以这学期很关键。
我校师生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把这个转化完成的很好。
本学期共组织两次大型考试,期中和期末。
下面是两次考试的成绩分析表:期中满分740分,期末满分720分。
分析原因:
1、教师方面
七年级的教师教学积极性都很高,每天抓的也都很紧,七年的教师配合得更默契,基本实现学科成绩均衡发展。
英语和
生物学科发展的稍弱,也有学科特点的问题。
但七年级是基础,培养习惯很重要。
希望下学期任课教师更努力。
学生方面
(1)、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虽然家长很重视,但由于条件太优越,所以孩子本身不肯付辛
苦,贪图玩乐、享受,学习目的不明确,不重视学习,厌学心理严重,能主动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少,大多数都是奴隶性的被动学习,所以导致师生为了学习都很疲惫,而效果却事倍功半。
(2)、有的学生基础很差,导致学习下一个学段的内容很吃力,老师教起来当然更吃力。
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学校学校教务处在下学期一定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协同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齐抓共管,改变学科成绩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进一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转变学习态度,同时加大查课力度和对学
生的管理,思想、铁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努力把学校的成绩提高上来。
教务处2014.01.12。
七年级生物试卷质量分析初一生物试卷分析七年级生物试卷质量分析|初一生物试卷分析本学期第一次月考已经结束,现将考试情况做如下分析:一、基本情况:本次月考试卷共计两个小题,考试内容为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最高分96分后,最低分12分后,全年级参照人数人,不及格人数,平均分69.63,及格率84.25%,良好率23.15%,优秀率2.63%。
此次考试包含填空题和选择题。
题型深浅适度,合乎新课程考核建议,且试题牵涉的内容广为,存有课本内的,也牵涉至课本外的科学知识。
主要考查学生的观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试卷结构及试题赋分1、试卷的试题深浅比为7:2:12、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考题内容占75%左右。
3、第一小为题基础部分,第二小为题基础知识、探究能力和综合能力部分。
4、试卷结构较合理,难度适中,既考核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也考查评价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梯度。
三、根据评卷及学生成绩情况分析:第一大题单选题60分:考察基本概念和知识技能及学生身边生活经验知识,45%左右考生得分48分以上,15%左右考生得分54分以上,失分主要在2、10、11、22、24、27等小题上。
第二小填空题,学生得分率不低,安打主要分散在32、33(3)、34、35等小题上,得分率在50%左右。
学生对课本科学知识必须心智的基础知识掌控不牢,学生把生物科学知识应用领域至生活经验上的能力极差。
四、对今后教学的反思1、教师必须在平时多用教法唤起学生自学生物的兴趣,必须注重“双基科学知识”,即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强化。
2、教师在教学中多和学生交流合作,把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多联系,要重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归纳分析能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注要轻课本基础知识点的教学,搞好填空题型。
著重培育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应用领域科学知识的能力。
4、学生的错别字较多,教师要加强文字的书写,尤其是一些概念或名称中不经常使用的文字的书写。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生物教学质量检测(一)第Ⅰ卷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类和人猿的共同祖先是A.大猩猩B.黑猩猩C.长臂猿D.森林古猿2.人体发育整个过程是从下列哪项开始的A.卵细胞产生B.精子产生C.受精卵形成D.婴儿出生3.男性生殖系统中,产生雄性激素的结构是A.前列腺B.输精管C.睾丸D.附睾4.泰国的“人妖”其实是男性,他们的体态之所以像女性,是因为身体注入了A.雌性激素B.雄性激素C.卵细胞D.卵巢5.王师傅日常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一到夜晚就看不清东西。
这种症状叫A.近视B.远视C.沙眼D.夜盲症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消化腺的是A.唾液腺B.胆囊C.胰腺D.肝脏7.下列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与温度关系的是A B C D8.马铃薯的成分主要是淀粉在人体内最终被消化的场所和最终消化产物分别是A.口腔和麦芽糖B.小肠和麦芽糖C.小肠和葡萄糖D.口腔和葡萄糖9.缺少下列哪种无机盐时,会出现头晕乏力的贫血症状A.铁B.磷C.钙D.碘10.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A.肠液B.胆汁C.唾液D.胃液11.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有时幼儿只喝牛奶也会缺钙,原因可能是幼儿体内缺少A.含铁的无机盐B.维生素D C.蛋白质D.维生素A 12.合理膳食是指A.能供应高能量的膳食B.最易消化的膳食C.必须含有水分的膳食D.比例适中而含有各种营养素的膳食13.四位同学在运动会前,各准备了一些补充能量的食物。
甲准备了一些葡萄糖,乙准备了一些牛肉干,丙准备了一些水果,丁准备了一些蛋糕。
这四位同学谁准备的食物能更快地补充能量A.甲B.乙C.丙D.丁14.青春期身体发育的显著特征是A.身高突增B.喉结突出C.第二性征出现D.脑重量增加15.小明经常皮下、牙龈出血,他应多吃下列哪种食物最好A.牛奶和豆浆B.鱼和瘦肉C.新鲜蔬菜和水果D.鸡蛋和牛奶16.下列食物的营养成分中,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的一组是A.水、无机盐、维生素B.蛋白质、糖类、脂肪C.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D.维生素、糖类、脂肪17.在如下四种食物中,若以哪种食物为主食,最易患佝偻病18.有些药物常被封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免对胃产生刺激。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试卷结构及特点:本次七年级考试题,是以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和七年级生物(上)的有关教学内容为依据,力图体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探究性学习”“课堂三为主”的教学理念,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命题以检测学生了解或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为主,兼顾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题型新颖,部分题目比较灵活,突出考查了学生在具体的题意环境中进行思维的能力,内容相对比较丰富,注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不是死记硬背。
题量较小、难度较大、内容有些重复。
本次考试命题实行50制,考时60分钟。
试卷结构与特点:设有(A)、选择题---15个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对教材的一些重点内容的了解或掌握情况,涉及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B)、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2分,计30分,考查的内容也较广,重点是考查学生对一些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的识记和理解,其中的第16--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18---科学探究器具的归类,第19题—细胞的分裂、分化与生长,这三题属于分析填空,既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能力要求较高的题;(C)科学探究说明题的设置。
三、学生答卷分析:从成绩统计中可以看出,本次考试的成绩不太理想,平均分,及格率较低,说明本次命题的难度偏高。
班级间成绩不平衡,有一定差异。
从统计数据来看,学生个体差异很大,学生两极分化较严重。
这也证明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对生物课产生兴趣。
绝大部分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或实验室都强调过、训练过,但大部分学生不能把大部分分数拿下,学生完成情况不好。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共15题 30分)。
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题型较活,注重基础,学生获得的最高分是28分最低分是8分。
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七初中生物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3一、试题结构分析(章节知识点)题号分值模块合计分值及所占比例走近细胞22必修ⅰ18分组成细胞的分子12细胞的基础结构474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细胞的生命历程基因的本质62必修ⅱ16分基因与染色体关系遗传因子的发现82基因实变及其他变异9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02动物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136必修ⅲ16分种群与群落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06二、测试结果统计分析统计显示学生失分的原因及主要的典型错误有:1、基础知识不牢固,理解不透彻。
2、概念模糊、推理不明如第8题,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组合类型推断显性性状,考查学生对显隐性性状概念的理解以及二者关系在杂交过程的推断,不少考生由于对显隐性性状的概念及二者关系不明确,不能从“无中生有”(即本题的“圆×圆产生皱”后代)悟出“有”(即本题的“皱”)在亲代为隐藏的性状即隐性从而得出其相对性状即为显性(即本题的“圆”)。
3、审题不清,随意答题4、专业术语不专,答题不准确如第50题第(3)小题应答“逐级减少”而很多考生都写成“逐渐减少”“减小”“变小”或“越来越少”等等。
又如第49题第(1)小题应写“等位基因”而不少同学只写“基因”、还有的写“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遗传物质”等等。
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和建议1、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基础知识训练,培养基本技能就肥西考区情况分析来看,本次学业水*测试生物试题结构合理,题量适中,难度适宜,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今后教学应围绕课标,对课程资源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应强化训练达到熟练掌握,同时避免只顾少数“尖子生”而进行“深挖洞”,应集中有限精力面向全体学生,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
2、把握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读懂教材,领悟课标要求。
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创造条件进行科学实验,倡导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得出科学结论,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也使学生学而有趣,学而有乐,学而有成,使学生找到成就感,从而主动愿意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