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领导者只做三件事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三管五带七抓工作总结美国著名军事家克里奇有一句名言:没有不好的组织,只有不好的领导。
管理中也是如此,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好的领导。
如果能够掌握好的管理方法,刺头员工也会变成千里马。
什么才是好领导?吴起在《吴子·励士》中说:“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
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
”想做一个员工乐闻、乐战、乐死的好领导,需要做好三管、五带和七抓!三管一、管自己1、领导者是引人注目的,是团队的焦点,因此他们必须以身作则。
管好自己,才能带好团队。
2、管好自己需要做到四点:一是管好自己的欲望,二是管好自己的情绪,三是管好自己的行为,四是管好自己的嘴巴。
二、管权力1、领导者不能凭权力树威。
正如艾森豪威尔所言:“你不能靠拍人家头而领导别人,那是侵犯,而不是领导力。
”2、权力不是手中的玩具,而是肩上的责任。
领导必须靠管住权力赢得忠诚,获得信任,争取尊敬。
三、管文化1、任正非说“管理的本质一直没有变,而真正拿不走学不会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有企业文化。
”企业领导者的任务不是管人,而是管文化。
2、马云曾经说,董事长只做三件事,一,确保公司和社会进步是同行的。
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文化建设。
三,公益事业。
五带一、带素养1、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管理的对象应该是能量,而非时间。
能量来自身体、思想、精神、情绪和素养。
”所以,带团队,首先是带素养。
2、什么是素养?它包括思想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
素养的核心就是是非观、价值观。
二、带野心1、有野心的团队才有战斗力,李云龙给部队做动员:“你们每个人只要出去都要给我捞点东西回来,多了我不嫌多,少了我不干!”。
2、经理不只是告诉别人怎么干的家伙,而是要激发队伍产生一定抱负和野心,并朝目标勇往直前。
三、带气场1、松下幸之助说:“评价一个公司有没有竞争力,看看员工的状态就知道了”。
一个好的团队领导,一定具有强大的气场,让整个团队斗志昂扬。
董事长要做的事:做以后、决策、用人、承担责任好的董事长应当只做三件事:看他人看不见的地址,算他人算不清的账,做他人不做的事。
董事长是公司的一把手和公司团队的核心。
我算是中国最资深的董事长之一,20年来我只做过这一个职务,没做过任何总领导之类的职务。
在《公司法》出台之前,我就担任董事长,一直到此刻仍然是那个职位,因此对那个角色的扮演,我有一些自己的观看和体会。
依照《公司法》规定,总领导能够管很多情形,那么董事长该做什么?很少做事或什么事都不做,就挂个名签个字吗?一样来讲董事长并非肯意如此,也不安心;但如果是什么都管,管得超级具体,让总领导没事做了,那也不行。
因此董事长和总领导有一个权利边界,既然在治理结构里规定有这两个角色,那他们之间确信存在不同,同时又有衔接。
法律再怎么规定、文字写得再清楚,人和人之间打交道不可能完全按文字来,有些东西是靠默契。
这就比如两人过日子,你能全数写成条例依照条例过吗?可是相对来讲,有约定划清楚权利范围比没约定要好。
我以为董事长要做的最重要的三件情形,确实是“看他人看不见的地址、算他人算不清的账、做他人不做的事”,其他情形那么能够由总领导去做。
王石和柳传志的不同方向王石强调公司利益(股东利益)要大于个人利益,因此他不成为股东;柳传志到了一按时期却把自己变成了股东,他以为企业若是没有主人,进展就不可能持续。
什么叫看他人看不见的地址?在MBA课堂上把这叫做战略决策,确实是做什么、怎么做、在哪儿做、和谁做、做多少。
而关于战略决策,董事长有两个专门不同的进展方向:一个是王石如此的,一直是洁身自好,有理想,有方式,很自律,很强调公司利益要大于个人利益。
所谓公司利益确实是股东利益,万科公司久远利益大于王石的利益,那个概念超级清楚,如此的益处咱们大伙儿都已看到。
只是,万科的大股东是华润,华润是国企。
若是华润是一个永久稳固的存在,那对万科的久远利益是没问题的,但如果是华润是一个变更的存在,那就可能阻碍万科的久远利益。
企业领导者如何正确扮演管理角色作者:甘元薪来源:《企业文化》2017年第32期摘要:企业领导者扮演的角色对于实现组织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存在于现实中的几种常见角色误区,妨碍或干扰者领导者正确地扮演角色,行使领导职能,应加以纠正。
关键词:领导者;角色;误区领导者定义中包含以下要素应该已成共识:领导者拥有下属;领导者拥有对下属的影响力;领导者通过影响下属来达到组织的目标。
由此而言,企业领导者要根据上述要素进行其角色扮演。
但是在企业部分领导者身上,存在一些常见的角色误区,这些误区对于领导职能的实现具有各种妨碍。
那么,企业领导者如何走出这些误区?本文就此展开一些探讨。
在打造一个高效的团队,激励下属,提升影响力方面,角色扮演是企业领导者的必修课。
什么是角色呢?角色就是一种行为模式,它是调整人与人关系的一种行为模式,就是你用什么样的关系和行为来调整你的行为模式。
作为一个领导者有几种角色?从大的方面来讲,有两种角色,一个是内部角色,一个是外部角色。
领导者内部角色就是协调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外部角色则是协调企业与其外部的各种关系。
本文只就内部角色进行讨论。
我们看到,企业领导者在内部角色上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承上、启下、平行。
承上角色,要求领导者尽可能从上级与整个组织那里获得比较多的支持。
领导情景理论认为职位权力属于影响领导行为效果的重要情境因素之一。
启下角色,包括较为丰富的内容,也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在下文展开。
平行角色,主要是要协调各部门各方面关系,做好跨部门的沟通。
企业领导者如何扮演“启下”角色呢?领导者通过手中权力来履行职责,扮演角色,领导者手中拥有权力。
那么需要回答两个问题:权力从何来、做何用?权力的本质是什么?权力来自于组织,权力是用来实现组织的使命和任务的。
权力的本质是对组织资源的支配能力。
通常,企业领导者具有六种资源,即人、财、物、时、技、讯。
从一定程度上说,领导活动就是对这些资源进行排列组合,有效配置,合理运用,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身为领导必做哪三件事我做公司这么多年,永远只管企业的战略、资源、文化这三件事,其余的事情都是下属去做。
任何领导把这三件事情做好了,就能为企业带来极大的价值。
作为领导者,不是要你做更多的事情,而是你要做更重要的事情。
因为领导者永远不是做紧急的事情,做越多紧急的事情,就越容易成为“救火队长”。
因此,紧急的事情宁愿把它裁剪,宁愿损失,都要去做重要的事情。
如果一个领导者到处都是重点,说明他什么重点也没有,他什么事情都无法真正做到极致。
我做公司这么多年,永远只管三件事,其余的事情都是下属去做。
任何领导把这三件事情做好了,就能为企业带来极大的价值。
各位读者,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哪三件事情呢?(1)做战略战略是什么?第一,战略是方向,是决策。
战略是十字路口上的下一步选择,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一定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未来才会大有作为。
第二,战略是重点。
有重点就意味着放弃其他不是重点的项目,没有放弃就没有重点;所以,战略的本质就是放弃,放弃某一部分,才能把另一部分做到极致。
第三,战略是全局。
领导者的作用就是确保企业各部分相互协调,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即不能片面追求局部最优化,而应追求企业的整体最优化。
既然是追求总体最优化,就意味着要牺牲某些局部利益。
第四,战略是定位。
定位是确保企业在市场中的位置:放大强势,找到空隙,制造概念,有效区隔。
定位就是要放弃、牺牲一些东西,专门去做客户需要的、对手比较薄弱的、自己非常强势的,重复地去坚守的东西。
通过上面四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企业的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以,作为领导者,必须清楚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第二,做什么才能实现未来,不做什么才不影响我们的未来;第三,变什么和不变什么;第四,变什么才有未来,不变什么未来才有力量。
没有战略的企业,不变是等死,变是找死!战略的本质是什么?战略的本质就是要舍得放弃。
如果你没有学会放弃,就永远明了不了什么是真正的战略。
管理者的任务是什么管理者的任务是什么管理者的四大任务包括:管理现在,创造未来;管理自己,领导他人。
简单吧,就四句话,十六个字。
但真的把这些内涵搞明白了,你肯定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或者说是卓越的领导者。
管理现在。
其实就是把眼下企业的各项事情做好。
这是基础,没有了这个,再好的发展愿景、美好规划也难以实现。
创造未来。
没有规划、没有愿景、没有“野心”的管理者,都只能成功一时,绝不会成功一世。
所谓的百年老店、成功企业,一定有千年规划。
管理者不一定是偏执狂,但一定要有所偏执,一定要有放眼四海,唯我独醒的魄力和胆识。
未来是美好的,每天这样激励自己的员工,也让自己笑对现在的困难和挫折。
管理自己。
其实这是最难的。
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要善于严于约束自己。
特别是在眼下的中国,必须要慎微、慎独、慎言,我倒不赞成慎行,如果想好的事,有益于企业、有益于员工、有益于社会的事,为何不放开手脚去做呢?!管理好自己的行为,举止要大方得体些;管理好自己的说话,谈吐要文明礼貌些;管理好自己的习惯,一定不要为大家难接受;管理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地为企业发展工作;管理好自己的关系,共同努力为企业谋福祉。
领导他人。
领导,就是率领并引导。
领导他人,要求你必须有好的工作能力和人格魅力,有手下愿意跟你赴汤蹈火,愿意跟你冲锋陷阵,愿意困难时跟你不离不弃,胜利时与你一醉方休。
领导他人,还要求你必须是个好老师,不仅自己能干,还要教会手下会干。
你必须是“狼王”,才能带领群狼脱离一个又一个险境,你的队伍还必须越来越强大。
让对手望而生畏,让手下迅速生长。
许小年先生说,国有企业没有企业家,只有管理者。
老牛对这句话也比较认同。
国有企业领导人,一定意义上只是国有资产的管理者,担负的经济增加值责任更重一些,社会责任少一些,他没有私营企业家那种与企业生死与共、血肉相联的深情厚爱,因此,他的作为、他的贡献,就是做了自己分管时的应尽职责,唱好了自己那个角色。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国有企业工作者,更应该好好品味这四句话,好好对标自己的言行举止,看自己的差距在哪里,看自己的努力方向在何方,为此,方能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
新时期党员干部如何做人、做事、做官有位智者说过,“人的一生只在做两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
对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还有第三件事,那就是做官。
下面,我把自己对如何做人、做事、做官的一些粗浅想法、体会谈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关于如何做人“人”字的结构只有一撇一捺,但是真正写好却非易事。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按照周恩来同志说的“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要求,通过不懈的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宽厚善良的人、一个正直无私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个谨言慎行的人。
一是做一个宽厚善良的人。
宽厚善良是一种胸怀,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作为党员干部,要有宽容之德、厚道之品、善良之心。
宽容之德,就是要心胸宽广,容人容言。
“将军额头可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你越是宽容他人,就越容易获得尊重。
我们要善于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给他人以足够的时间和改过的机会,不斤斤计较,不胡搅蛮缠。
厚道之品,就是要以诚为根、诚实守信。
我们常说,做事必须精明,处世必须厚道。
厚道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雅量。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具备厚道的品性,才能真正让群众发自内心地拥护你、支持你。
善良之心,就是要以善为贵、慈悲为怀。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素昧平生之人有难,拔刀相助,是谓小善;国家危难之际,赴汤蹈火,舍生取义,是谓大善。
但是不管是小善还是大善,只要永远有一颗善心,便足以让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二是做一个正直无私的人。
正直,就是一个人无论在任何时刻、任何情况下和任何人在一起,都忠于自己,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
人生在世,只有把自己这个“人”字写正了,才会有服众的底气和被尊敬的资格,真正做到“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业,做到上无愧于国家,下对得起百姓。
要正派为人,严于律己,对于自己的过失和错误,要积极开展自我批评,有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努力完善自我的勇气。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和优秀的领导者,都只做一件事!人生苦短,但凡成事的人,往往都是集中所有资源,只做一件事。
最近跟一位朋友聊天,交流了许多问题的看法,不可避免地聊到了彼此公司的状况,我们在交谈中无意提到大名鼎鼎的马库斯•白金汉(Marcus Buckingham),这倒让我联想起白金汉曾经说过的两个很有意思的观点。
白金汉说:伟大的经理人只做一件事,发现人的不同之处,并加以利用。
白金汉还说:伟大的领导者也只做一件事,发现人的共同之处,并加以利用。
这是根据英文原文直译过来的,英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还是有点不大适合中国的国情。
在中国,管理者也好,领导者也罢,不管有多牛,是不会使用伟大这个词来形容的,那是形容民族英雄和国家领袖的,商界人士顶多也就说成优秀。
而且,对公司人员,中国人也绝不会说出利用二字。
所以,这句话必须要再意译一次:白金汉有两个观点,优秀的管理者,只做一件事,用人所长;优秀的领导者,只做一件事,凝聚人心。
关于白金汉的背景,稍微交代一句。
马库斯•白金汉,是目前管理学界久负盛名的人物,曾在盖洛普公司工作17年,然后单飞创办了自己的顾问公司。
他出过不少畅销书,最有名的两本书是《首先,打破一切常规》和《现在,发现你的优势》。
这两本书的影响力很大,没读过的朋友建议去读一读。
回到正题。
白金汉的这两句话,对我们而言,还是有点启发性的。
优秀的管理者,只做一件事,用人所长。
其实,中国人并不缺乏这样的智慧。
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主张,我们平时挂在嘴边的知人善任,表达的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关键问题是,说说当然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是相当难的。
我个人认为,用人所长至少要把握两条基本原则。
第一个基本原则,要想用人所长,请先容人所短。
人就是这样,智商很高的人,情商一般不会太高。
电视电影里,最顶尖的科学家一般都是怪伯伯,天才在年轻时一般都是问题青年,就是这个道理。
这可不是艺术手法上的胡编乱造,而是源自生活。
跟这类人打交道,就得学会主动屏蔽一些东西,多看多方的优点,少看对方的缺点。
老板只需做好三件事导读:企业的三个重要问题企业的方向是什么?商战要往哪里打?怎么打?企业作战团队组合是怎样的?由哪些人才组成合适?企业作战的经费从哪里来?它们是事关企业成功的三个关键问题。
能解决好这三个问题,企业的成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老板是一个高水平设计师,对企业未来发展进行精准的规划,对策略精准制定;同时,老板又是一个资源整合高手,能把实现规划、落实的人、财、物等关键资源进行配置、整合,才能取得成功!一、企业家第一该做的事情是融资没有资金,一切都没法玩!都只能停留在想象状态!商场如战场,和战争一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明战争中粮草物资的重要性。
在战争,所需的物资——枪炮设备、供给需要等物资,如果不够,战争是没法打的,这些都需要资金,没有资金没法启动,没有资金、没法持续。
商战中,同样如此,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无法开始,没有足够的运作资金,商业活动无法开展,没有足够的持续资金,商业运作无法持续。
因此,企业家第一该做的事情是:融资。
融资不单是指筹备企业成立之初的启动资金,还包括为企业发展筹集备用资金。
如应对紧急事件的备用金,到期帐款准备金,战略转型所需要的资金投入等等。
筹资的渠道各种各样,包括个人举债、银行贷款、私募基金、风险资本、发行股票债券、吸纳新的战略投资者等。
而能否及时筹集到所需资金,则是考验企业家本领的关键。
所以,企业家平时修炼、社交应该多往这些方面靠近,形成自己的圈,也许打高尔夫是你最佳选择。
当今社会的大企业家,都是顶尖级的资本玩家。
二、企业家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用人有资金没有优秀的人才不行。
商场的竞争是团队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能否具备扭转乾坤、竞争力的人才,往往成为竞争成败的关键,能否打造出具备超强竞争力的团队,也是成败的关键。
1、要想在商业竞争中取得成功,一个优秀的团队必须具备以下:1)良将:能独当一面,能将所负责部门打造出色的人才。
2)良材:具备潜力,可以培养,能将本质工作做好,并且具备上升潜力的人才3)梯队化人才建设:团队人才持续培养、不会出现断层、断档现象,保证人才持续不断,以免影响市场推进和企业正常运作4)激励的团队:要能激发起团队的士气,时刻保持旺盛的斗志。
(1)做战略
战略是什么?
第一,战略是方向,是决策。
战略是十字路口上的下一步选择,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一定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未来才会大有作为。
第二,战略是重点。
有重点就意味着放弃其他不是重点的项目,没有放弃就没有重点;所以,战略的本质就是放弃,放弃某一部分,才能把另一部分做到极致。
第三,战略是全局。
领导者的作用就是确保企业各部分相互协调,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即不能片面追求局部最优化,而应追求企业的整体最优化。
既然是追求总体最优化,就意味着要牺牲某些局部利益。
第四,战略是定位。
定位是确保企业在市场中的位置:放大强势,找到空隙,制造概念,有效区隔。
定位就是要放弃、牺牲一些东西,专门去做客户需要的、对手比较薄弱的、自己非常强势的,重复地去坚守的东西。
通过上面四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企业的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以,作为领导者,必须清楚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第二,做什么才能实现未来,不做什么才不影响我们的未来;
第三,变什么和不变什么;
第四,变什么才有未来,不变什么未来才有力量。
没有战略的企业,不变是等死,变是找死!战略的本质是什么?战略的本质就是要舍得放弃。
如果你没有学会放弃,就永远明了不了什么是真正的战略。
(2)做资源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企业能够直接运用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只有有效地整合相关资源,才能保证企业立于不败。
资源包括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
如何做好内部资源的配置和外部资源的嫁接?如何有效地嫁接和放大内外部资源?如何把资源变成资产?如何把隐性资源变成显性资产?这些都是领导者要重点去做的。
可以说,资源整合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一家企业能够在多大范围、多高层次、多强密度去组织资源,决定了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发展边界。
(3)做文化
文化是什么?文化是自然的影响力,是一种非制度的强大推动力,文化是渗透人心最重要的力量,它可以不断繁衍。
你不需要雇佣同仁躯体,你只需要抢占同仁心智,而心智只有透过文化才能抢占。
文化和制度是企业管理的“两手”,一只手硬,一只手软。
而且文化为制度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依据,因此制度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形成独特的企业内涵。
再者,通过文化的力量,可以消除同仁对制度的负面信念,增加正面信念,激发整个企业自动自发地去完成工作,拿到结果!所以,一个企业制度建设得再好,但如果没有足够吸引人的文化,下属也很难自动自发地工作,产生的结果也就不会很理想。
企业的文化只有从第一领导者亲自践行,才能引领更多的人。
谁是企业的第一领导者?当然是你。
你是整个企业的精神领袖,而精神领袖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就是他的精神能够引领团队,让团队心悦诚服地跟随,这就是企业当中最大的力量。
随机读管理故事:《河边的苹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
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
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
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
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
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
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
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
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
但真正的智慧还要在河边做一件事情: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一个苹果。
历览古今,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
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