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实践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6
关于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畜牧兽医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为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如何创新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成为了当前的热点问题。
本文就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创新做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性教学的核心在于实习和实训。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至关重要。
学校应当与实际兽医诊所、养殖场等单位合作,建立起一系列的实习实训基地,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操技能的培训。
通过在实习实训基地的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兽医技术和畜牧养殖相关知识,提高实践操作技能,提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树立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为了促进实践教学的质量,学校需要树立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
首先是要引导学生注重实践,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实验技能大赛、实践技能培训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激发他们对实践的热情。
其次是要建立起一支专业的实践教学团队。
学校可以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和行业内专业人士,组成实践教学团队,提供学生实践指导和技能培训。
三、注重实践案例分析实践性教学不仅仅是操作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分析能力。
学校可以引入真实的实践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兽医技术和畜牧养殖的相关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开展行业实践活动学校应该积极开展行业实践活动,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畜牧养殖企业、动物医院等单位,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养殖生产和兽医临床工作,增强其对畜牧兽医行业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实地参观和体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行业的实际情况,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五、整合资源开展实践教学为了提高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学校需要整合资源,开展实践教学。
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苏五珍罗世民郭青春摘要:畜牧兽医是以动物为学习对象的专业,实践学习也主要围绕动物实验展开,这类实践活动通常具有经费高与操作难的特点,因此许多专科学校的畜牧兽医实践教学质量并不符合标准。
因此,为推动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本文针对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专教育;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教学现状;教学改革在贸易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畜牧行业的劣势逐渐显露,在生产技术落后与专业人才缺乏等因素的制约下,国内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均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这一严峻形式也给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带来了启示,即畜牧兽医人才的培养一定要紧贴生产实际,注重实践教学。
大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专业型人才,因此更应重视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的优化工作,确保该专业学生能在毕业后快速上手工作。
一、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一)理论与实践失衡,教学目标不清当前阶段,大专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失衡的现象十分普遍,理论教学长期霸占着主要的教学课时,实践教学的课时少之又少,甚至有的教师一整个学期只安排一次集体实践的机会,但也只是带领学生去实验室或牧场观看教师的实践操作,学生根本得不到动手实践的机会。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学校会将实践课程集中安排到最后一两个学期,这是许多学生已经遗忘了大部分所学知识,再去实践练习自然也得不到理想效果。
此外,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经常发生教学目标模糊的情况,教师只是带领学生还原教材中的实践操作步骤,或是观察了某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并未总结该类操作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在当前的实际生产中,什么情况下会用到这种操作。
(二)课程体系不完善,考评体系单一当前阶段,严重拖累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因素就是课程体系太过落后,且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在评价学生实践表现时给不出创造性意见[1]。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随着良种与技术引进力度的加大,实际的畜牧生产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各大企业日常使用的生产技术也许教材中并未提及,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自身的了解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对策为了使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能培养出较高理论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能适应企业生产一线需要的目标,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专业现状,指出当前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实践性教学改革对策。
有助于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更符合本专业人才市场需求。
标签:畜牧兽医;实践教学;改革;对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畜牧业也快逮发展,传统畜牧业正向现代化、规模化、工厂化、集约化的畜牧业转型,出现了大批规模化,工厂化的养殖企业,需要大量既掌握畜牧兽医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能够从事动物养殖生产、疾病防治、品种改良、经营及管理等技术工作,综合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然而当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中职毕业生还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生产一线的需要,与市场需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但只有通过分析实践性教学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改革,才能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合畜牧兽医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1 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创新实习安排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夯实实践教学基础。
以技能培养为主线,大力推进理论和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现有机统一。
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联合,把教室搬入企业,初步实现学校与工厂、课堂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徙等合二为一。
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学习,“学生就是工人,工人就是学生”,随学习而实习。
对学校来说,在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情况下学生的实训课有了保证,而学生又通过在企业的实习,将理论知及时转化为技能。
2 优化教材,创设课程模块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使用的教材必须具备新、实、变的特点。
对使用教学教材必须合理选择,从现行的各种教材中选择那些既符合理论教育目标,又能有效指导实践教学的教材。
根据行业发展需求自行编制教材或购买新书和专业杂志整合课程内容,以岗位能力要求划分课程模块。
关于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畜牧兽医是农业领域中重要的专业之一。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兽医医疗水平的提高,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培养任务越来越重。
实践性教学是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与产业实践脱节、缺乏跨学科融合实践等。
为了提升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质量,需要进行创新思考,与产业对接,跨学科融合,结合科技应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更好地满足畜牧兽医产业的需求。
在本文中,将对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希望能够为该领域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2. 正文2.1 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性教学是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实践性教学,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增强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实践性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领域,实践性教学尤为重要。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培养动物饲养管理技能以及学习兽医卫生和防疫知识。
只有通过实践性教学,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为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实践性教学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畜牧兽医产业现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从而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做好准备。
通过实践性教学,学生可以与兽医医院、养殖场等单位进行实习,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为将来的就业选择提供参考和指导。
实践性教学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和就业准备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和教师应当重视实践性教学,不断完善实践性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
关于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是以培养具备一定畜牧与兽医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专业。
随着兽医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畜牧业的蓬勃发展,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胜任。
对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进行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兽医行业和畜牧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对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就业竞争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希望能够为这一领域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中职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在畜牧兽医专业中,实践性教学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创新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以满足社会对畜牧兽医人才的需求。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点:分析当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和目标。
探讨加强实践性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以及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方法、设施和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通过本次研究,旨在为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1.3 研究意义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践性教学的创新,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高水平兽医技术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实践性教学的创新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兽医专业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也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校企合作,加强产教融合,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劳动力支持。
加强中职学校牧医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与途径中职学校牧医专业是培养家畜养殖、动物疾病防治、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与遗传、畜产品加工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专业。
通过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有效理解和实际操作的熟练掌握。
因此,加强中职学校牧医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与途径如下:一、必要性1.适应实际需求加强实践教学能够贴合实际需求,使学生掌握高技能与实践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
2.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能力。
3. 拓宽视野实践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动物的养护、疾病预防以及养殖技术,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途径1. 设立实验室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仪器设备和实践工具,让他们亲手实践并且深度体验到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水平。
2. 密切与当地畜牧业企业合作学校应该积极与当地畜牧业企业合作,探索真实的现实情况,让学生成为实际社会的一员,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一些行业情况。
3. 加强实习环节加强实习环节,开展志愿服务,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使学生和社会互动联系,既是实践环节的延伸也是更好的实现综合素质教育的手段。
4. 建立在线实践平台建立专门的在线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的机会,将学校与产业进行有效的衔接。
这就要求学校在线上教学的配套工作必须做到位,同时加强和线下实践教学的衔接和转移,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总之,加强中职学校牧医专业实践教学,能够更加贴合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拓宽视野。
学校应该设实验室,加强与当地畜牧业企业合作,加强实习环节和建立在线实践平台。
学生应该在实践教学中勇于尝试和创新,将所学知识融入实际操作中,锤炼自身实践操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关于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摘要】本文探讨了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创新的思考。
在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随后在重点讨论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以及现有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专业特点的创新思路,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展示了实践性教学创新的成果。
最后在讨论了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创新的可行性,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并进行了总结。
本研究为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职畜牧兽医,实践性教学,创新,教育,案例分析,效果评估,可行性,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畜牧兽医行业的不断发展,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愈发突显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对实践技能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实践性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
在传统的实践性教学中,学生们往往只能在有限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无法真正面对真实的养殖和兽医场景。
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实际工作时,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急需对实践性教学进行创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创新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畜牧兽医行业打下良好基础。
本文将探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以期为该领域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畜牧兽医专业是培养畜牧兽医相关技术人才的重要专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社会需求。
实践性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践性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技能。
实践性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加强中职学校牧医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与途径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而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和输送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其牧医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畜牧业的发展。
加强中职学校牧医专业实践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必要性和途径两个方面深入探讨。
一、必要性1. 适应畜牧产业发展需求随着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实践技能成为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素养之一。
只有通过实践教学,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养殖、繁育和兽医护理的技能,提高畜牧业实际生产操作水平,适应畜牧产业的发展需求。
2.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畜牧兽医专业属于实用型专业,实践教学对学生就业至关重要。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为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3. 提升牧医专业教学质量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有效途径,实践教学可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学科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还可以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
二、途径1. 加强实验室建设中职学校应加大对牧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投入,更新和完善实验设备,提高实验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只有具备良好的实验条件,才能保证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2. 拓展校外实习渠道中职学校应积极与牧场、养殖基地、兽医诊所等相关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校外实习机会。
通过校外实习,学生可以接触真实的畜牧兽医工作环境,拓宽视野,增强实践技能,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3. 开设创新实践课程中职学校可以结合实际需求,开设创新的实践课程,如兽医护理、动物育种、饲料配制等课程。
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4. 强化实践教学指导中职学校应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注重实践教学的质量。
鼓励专业教师深入实践一线,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实践指导。
!41"!6# 2020$6%!"#$%&Vol41No6 ActaEcologiaeAnimalisDomastici Jun2020欍欍欍欍氥0教学园地氥"h f i学,,},!,,o*(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西藏拉萨850030)[摘要]高职教育供给侧教学改革就是针对人才需求供给失衡矛盾,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AK,fg=NV],!G™@,'e b G。
)™<革理论,以西藏高职教育为例,分析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索西藏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供给侧教学改革,提升培养适应西藏畜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质量。
[;<=]藏;;畜牧业;[>?@AB]S8115[CDEFG]A[CHIB]1005-5228(2020)06-0088-04doi:103969/jissn1673-1182202006017在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主cl“#&*”p G,Hj>面推进供给侧改革,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1]。
这一重要论述为高职教育改革指明了。
高职教育主Ha经发,u O N|p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人才需求缺口。
现实情况是,西藏多数企业尤其是畜牧业面临着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荒,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西藏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企业用人需求,供需关系严重失衡。
鉴于此,西藏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应从供给侧改革的角{教学改,T科学的教学4,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量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技术技能人,P为西藏发。
I西藏高职医教学现目前,从教学体系要素供给情况来看,西藏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内容、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几个方面还存在问题。
II i p E N畜牧兽医的专业素质是学生在行业工作中的生存能力2和畜牧类企业用人的基本准则,也是高职医的人养目标。
目西藏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仍停留在5年前“公务员热”时期,随着本地大批规模化养殖场的建立及内地大的!,!,用人单位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导,学养的人<用人位的位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到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传统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的畜牧生产需求,因此需要将大量的高新技术引入到畜牧业当中,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
现代的职业岗位中的工作都包含有先进的技术,相关的从业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才能够满足岗位的实际需求。
所以高职院校为了培养高级畜牧兽医人才,需要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综合的培养职业从业人员,强化技能训练,成为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高技能型复合应用人才。
一、传统的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1.教学观念落后实践与理论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但是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于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都不够重视,主要是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无法认知到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
在实践教学当中,过分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而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实践内容十分陈旧,主要是为了印证理论而开展实践教学,没有设计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方法和模式单一化在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中,简单的教学方法,单一化的教学模式缺少新意,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开展演示性实验,在一开始就将实验的内容和程序设计好,学生只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步骤简单的进行复制就完成了实践课程,学生并没有从中获取相关的实践操作技术。
在高职院校中,还有较多的实验室没有配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在实际的生产中,不能够及时有效的将诊断案例和典型病例以及动物模型等展示给学生观摩,保守封闭式的实践教学环境导致教学的形式单一化。
受到地域、交通、环境和病例等的因素影响较深,更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有效区分畜牧兽医专业与其他高职专业的教育形式,无法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
3.教学设备仪器陈旧老化实验室的建设较为落后,部分设备和仪器老化,无法正常的开展动物实验,同时实验的经费不足,所以高职院校的实验室的开放次数受到限制,学生的实验课程较少,实验室只会在学生开展相应的实验教学活动时开放,其余时间不得入内,降低了学生提高实验技能的速度。
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实践作者:郭长明孟婷袁橙张步彩武彩红来源:《高教学刊》2017年第16期摘要:当前,我国畜牧业不断转型升级,现代化程度持续提高,需要大量的畜牧兽医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作为支撑。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载体,但是近年来,我国畜牧兽医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日趋明显,急需改革。
高职院校教育供给侧改革是培养畜牧兽医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
文章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介绍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畜牧兽医;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6-0093-03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livestock industry continues to transform and upgrade with modernization steadily improving. Therefore, a large number of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are needed as support.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train high-quality workers. But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which needs urgent reform. The reform of the supply-sid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train qualified personnel with high quality in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Taking Jiangsu Agri-Animal Husbandry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reform of the supply sid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Keywords: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vocational education; supply-side reform; practice2015年,在中央財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1]。
合理的职业教育供给体系对于解决当前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问题至关重要[2]。
目前,我国已发展为畜牧业大国,畜牧业快速发展,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需要大量掌握专业知识,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时代已经来临,众多高职院校都在践行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畜牧兽医专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方面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一)师资力量现状职业院校许多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师,专业理论知识虽然深厚,但缺乏专业实践锻炼,一毕业即进入教学岗位,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往往会影响对学生实践类课程的指导。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纪律差。
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疏于管理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
很多教学团队欠缺协作能力,较难汇成合力。
(二)课程设置现状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对畜牧兽医人才的知识更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职业院校一些课程设置却变化不大,没有与行业现状接轨。
首先,一些课程设置较为陈旧,不能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需求;其次,部分课程设置墨守成规,缺乏对学生专业兴趣的发现与培养。
与行业发展脱节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首先要安排大量培训,才能让其从事相关工作。
(三)教学手段现状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仍是职业院校的主要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欠佳。
在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中,一部分属于直观性强的形态学科,学生需要通过直观性、形象性来获取专业知识[3]。
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以语言讲述PPT为主,辅以挂图、教学模型等,教学效果参差不齐,无法让学生记忆深刻,掌握教学难点重点[4]。
近几年,很多职业院校正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如微课、慕课、在线课程、信息化课堂等,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畜牧兽医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显著升高。
目前,我国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稳步提升。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畜牧兽医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但是,我国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育却存在多种弊端,如课程设置与岗位要求存在脱节现象,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等等,急需改革。
此外,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畜牧兽医教育在线培训的国外资源不断增多,也给国内畜牧兽医专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近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狂犬病等多种人畜共患病发生机率的增大,严重威胁人畜健康。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伴侣动物、宠物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许多新的问题出现在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育面前。
职业院校现有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水平、课程设置等则相对滞后。
因此,片面的教学改革很难全面提高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只有通过全面教育教学供给侧改革,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三、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一)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战略2016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信息化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
我院在完善教学基础设施配置的同时,注重实施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工程。
实施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计划,是顺应“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院应用信息化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开发了《动物病理》、《动物外产科》等课程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掌握重点与难点。
另外,我院积极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目前已经建成了面向宠物类职业教育教师、宠物类专业学生、宠物养殖企业、宠物食品饰品生产经营企业、宠物医院、宠物养殖场、宠物养殖爱好者的“辅教辅学”现代宠物技术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现代宠物技术教学资源库。
我院还建设了《牛羊生产》、《家禽生产》、《动物病理》、《动物检疫技术》等一大批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并且在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在此基础上,我院2016年在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江苏省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3项,在第三届全国农业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4项。
(二)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高校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常态,国际化是现代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育只有通过加快国际化步伐,才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要的本土人才[2]。
教育的国际化可将世界领先的工艺流程和管理方法,以及产品、技术、服务标准等与教学内容接轨。
高职院校通过与涉及国际业务的大型企业联合办学,共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可以发挥职业院校国际化专业、双语化课程和“双师”型教师优势。
近三年,我校《动物解剖生理》、《猪生产》课程被确定为“江苏高校省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动物微生物》获得“江苏高校省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培育课程”。
我院在注重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与办学。
2016年学院留学生源国家达8个,共招收留学生133人,在校留学生达208人。
我院同时选派59名学生赴境外学习实践,邀请了5批境外专家为我院师生进行讲座和授课,派出60人次教师赴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印尼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学习交流。
我院不断提高合作层次和深度,成功召开了国际农牧业职教联盟筹备会议,来自全球8个国家的18所高校代表共商联盟筹备事宜,提高了我院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
我院被省教育厅评为“留学江苏培育学校”,被省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研究会评为“2016年度留学生工作先进单位”,成為省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紧跟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步伐,我院积极探索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主推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下:1. “工学研融合”模式我院构建了“四融合”项目化课程体系,将文化素质课程与畜牧文化、企业文化课程融合,将职业技术课程与现代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融合,将职业拓展课程与教师研发项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企业技术项目融合,将企业顶岗实习与科技服务融合。
“工学研融合”模式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2. “双元一体化”模式我院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适应现代畜牧业岗位能力发展需求,构建生产与教学“双元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现代畜牧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双元一体化”模式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3. “现代学徒制”模式“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创新的职教模式,我院依托合作企业,实施学生教学由学校和企业“双导师”负责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在畜牧兽医等主干专业进行深入实践,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岗位技能需求为依据,调整教学内容,既满足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也使学生的自我发展同现代畜牧行业的发展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4. “前店后校”模式我院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以教学动物医院、江苏省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宠物美容保健中心等校内真实职业岗位为基础,建立“前店后校”的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模式。
“前店”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岗位训练环境;“后校”为学生提供了与生产实际接轨的教学内容。
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产学相互融合促进,充分提升了学生职业素养。
(四)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我院不断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性教学,建立了江苏现代畜牧业职教体系,充分发挥学院集团化办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