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胎妊娠孕产妇的心理问题和护理干预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7
畸胎妊娠孕产妇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畸胎妊娠孕产妇的心理特征及其护理体会。
方法:分析152例畸胎妊娠孕产妇的心理特征。
结果:152例患者中,心理情况多种多样,心理状态也因人而异,其中悲伤和忧郁是影响孕产妇的主要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均康复出院。
出院时经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有关精神症状原因评估,除4例患者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2分,其余例均2分为精神异常)[2],除4例患者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2分,其余例均<2分,总有效率为97.4%。
5讨论孕产妇由于对畸胎妊娠的有关知识了解不多,缺乏心理准备,故容易产生悲观失望、自卑、忧郁等情绪,孕期的焦虑、忧郁是影向孕产妇身心健康的主要问题[3]。
本组资料显示,畸胎妊娠孕产妇的SCL-90因子分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和總症状指数均高于我国常模,与文献报道一致[4,5],说明畸胎妊娠不仅影响孕产妇的身体健康,而且对其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如不能加以预防,及时得到特别的重视和采取相应的治疗,会给她们及其家属带来各种心理伤害和痛苦。
因此,通过分析畸胎妊娠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加强临床观察,并为其提供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改善不良结局,提高生活质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1]张伟勤.从行为理论谈新时期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11):1308-1309.[2]傅改玲,王焱,金健.未婚早孕妇女心理状况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2):184-185.[3]张军,尤黎明.妊娠中期及晚期焦虑水平的变化[J].中国妇幼保健,1999,14(3):181-182.[4]史婷奇,张健.畸形儿引产孕妇的心理分析与护理[J].现代护理,2005,11(24):2084-2086.[5]陈凌莹,谷宣.异常妊娠产妇分娩前后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6(2):21-23.。
畸胎孕产妇的心理特点及护理畸胎孕产妇的心理特点及护理畸胎孕产妇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摘要】目的:通过对畸胎孕产妇的心理护理,减少不良因素对畸胎孕产妇的影响,促进产妇身心康复。
方法:观察了解47例畸胎孕产妇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
结果:47例患者中悲观、紧张、恐惧、怀疑、抑郁、失望、自卑、自责等心理问题,经耐心、积极的心理护理后均得到缓解、康复。
结论:心理护理对畸胎孕产妇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畸胎孕产妇;心理特点护理我国目前共有先天性畸形患者3000多万人,每年大约有100万左右缺陷婴儿出生(1)。
经产前诊断确诊为畸胎的孕产妇及其家人通常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孕产妇的身心健康。
临床护理过程中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护理,使其顺利通过分娩期,产褥期。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47例畸胎妊娠引产的孕产妇,年龄18~41岁,孕周24~39周,初产妇35例,经产妇12例,畸形分类中脑积水6例,先天性心脏病17例,巴士水肿10例,唐氏综合症3例,四肢短小3例,腭裂2例,多发畸形6例。
2 畸胎孕妇的心理特点2.1 震惊与否认多数的孕妇首先知道胎儿畸形是在产前检查时B超发现的,开始表现为震惊、怀疑、否认,先后到多个不同医院做检查对比,最后结论一致时,才能接受胎儿畸形事实。
2.2 恐惧和痛苦孕妇的胎儿在孕育过程中,承载着孕妇及其家人的许多欢乐与希望。
一经确诊为胎儿畸形,希望变为绝望,又要面临引产手术,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打击,使她们感到非常的恐惧和痛苦。
2.3 焦虑和悲伤对突如其来的噩耗,孕妇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既担心手术给身体带来不良后果,又担心亲朋好友的讥笑和议论,更担心以后怀孕是否还会发生胎儿畸形。
表现为焦虑、忧伤、沮丧、消沉、失眠,食欲下降等。
2.4自责和愧疚由于胎儿畸形而面临引产,将要失去做母亲的喜悦和幸福感,也给爱人和整个家庭带来痛苦和压力,因此孕妇深深地自责,面对父母、爱人期待后的失望更加愧疚。
孕妇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孕期是一个特殊而敏感的时期,许多女性在怀孕期间会面临着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孕妇本人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胎儿的发育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采取预防与干预措施对孕妇的心理健康进行关注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一、理解孕期心理健康问题在探讨预防与干预措施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孕妇可能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孕期心理健康问题:1. 孕期抑郁:孕期激素的变化、孕吐、体重增加、焦虑等因素可能导致孕妇情绪低落,甚至抑郁。
2. 孕期焦虑:对未来宝宝的担心、孕产过程的恐惧、自身角色与身份的变化等,都可能引发孕期焦虑。
3. 身体形象失调:部分孕妇可能对自己不断变化的身体形象感到不适应,引发自卑和焦虑。
4. 关系压力:与伴侣、家人、朋友等之间的关系变化可能给孕妇带来压力,影响心理健康。
5. 怀孕后遗症:孕期所经历的身体变化、分娩过程以及哺乳等会让一些孕妇产生不安和恐惧。
二、预防孕期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为了预防孕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可行的预防措施:1. 教育与宣传:通过提供专业的孕产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孕妇了解和适应孕期的身心变化,增强心理素质。
2. 阳光心态:鼓励孕妇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注重心理的平衡与舒缓,减轻压力。
3. 营造支持环境:家庭成员、朋友和医务人员应该给予孕妇情感上的支持与理解,帮助她们解决问题和自我调节。
4. 心理咨询:有必要时,建议孕妇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获取专业的支持和指导。
5. 耐心倾听:身边的人应该倾听孕妇的倾诉,给予她们足够的关心和理解,提供安全的情感出口。
三、孕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措施当孕妇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可以帮助她们度过难关:1. 专业干预:建议孕妇及早咨询专业心理医生,接受心理治疗或药物干预,以减轻心理症状。
2. 情绪管理:鼓励孕妇学习适当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放松训练、呼吸法和冥想等,帮助调整心理状态。
超声诊断胎儿畸形后产妇的心理疏导及护理干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超声诊断胎儿畸形后产妇不良心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40例经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畸形需要进行引产的孕妇,分析其心理状况,并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护理干预后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依次为(10.5±2.7)分、(12.6±3.9)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4.8±3.1)分、(31.6±4.5)分(t=22.000,P=0.00014分为有焦虑症状[1]。
1. 4. 2 护理干预前后的抑郁心理采取HAMD评分,包括24个项目,分数越低,抑郁越轻,>20分为有抑郁症状[2]。
1. 4. 3 护理满意度共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评定等级,其中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 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实施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 1 护理干预前后HAMA评分和HAMD评分比较护理干预后的HAMA 评分、HAMD评分依次为(10.5±2.7)分、(12.6±3.9)分,分别低于护理前的(24.8±3.1)分、(31.6±4.5)分(t=22.000,P=0.000<0.05;t=20.180,P=0.000<0.05)。
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前后HAMA评分和HAMD评分比较(x-±s,分)时间例数HAMA HAMD干预前 40 24.8±3.1 31.6±4.5干预后 40 10.5±2.7 12.6±3.9t 22.000 20.180P 0.000 0.000注:两组比较,P<0.052. 2 护理满意度经过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非常满意共有26例,满意13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7.5%。
孕产妇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孕产妇在怀孕期间和分娩过程中经历了身体上的巨大变化和心理上的压力,因此需要特别的心理关怀和支持。
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特点和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对于保障她们的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
1.情绪波动:孕产妇在怀孕期间由于激素的变化和身体状况的改变,经常会出现情绪波动的现象。
她们可能会经历兴奋、焦虑、恐惧、疲惫、忧虑等情绪,甚至出现产前抑郁和焦虑症状。
2.自我身份重建:怀孕和分娩是一个重要的生命经历,孕产妇需要面对对自己身份和角色的重新认知和调整。
她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身体形象、母亲的角色和能力产生负面的情绪和自我怀疑。
3.对未来的焦虑:孕产妇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会产生焦虑。
她们可能会担心分娩的风险、育儿能力的不足、对宝宝的照顾和养育的困惑等问题。
4.婚姻关系的变化:孕产妇的婚姻关系可能会受到孕期情绪波动、身体状况的变化、育儿压力的增加等因素的影响。
她们可能会和丈夫产生矛盾和冲突,需要适当的支持和理解。
为了帮助孕产妇应对这些心理特点,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心理护理措施:1.提供信息和教育:提供全面和准确的产前和产后知识,帮助孕产妇了解身体变化、分娩过程和育儿知识,以减少其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和焦虑。
3.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鼓励孕产妇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如运动、放松训练、与他人分享感受等,以应对情绪波动和压力。
5.夫妻关系的维护:教育孕产妇和丈夫如何应对孕期的情绪变化和身体状况的变化,鼓励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理解,加强夫妻关系的稳定。
总之,孕产妇的心理健康对于她们和家庭的幸福至关重要。
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帮助她们应对情绪波动、调整自我身份、减轻焦虑和担忧,有助于促进孕产妇的身心健康和积极的育儿体验。
孕产妇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孕产妇是指怀孕或分娩期间的女性,她们在这个阶段经历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因此具有一些特点和需求。
对于孕产妇的心理护理,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技巧,以帮助她们应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提供支持和关怀。
一、孕产妇的心理特点:1.情绪波动:孕产妇由于激素水平的改变,常常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如焦虑、抑郁、易怒等。
这些情绪的波动可能是由于身体的不适、对待婴儿未知的担心和压力等因素引起的。
2.对自我形象的改变:怀孕和分娩过程中,孕产妇的身体外貌和体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可能会对她们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造成影响。
3.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孕产妇可能会对将来作为母亲的角色和责任感到不安和担忧。
对于初为人母的女性来说,她们可能会面对育儿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缺乏,这也会增加她们的不确定性和焦虑感。
4.更多的依赖和支持需求:孕产妇常常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关爱,特别是来自家人、朋友和医护人员的支持。
她们需要理解和尊重,以及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
二、孕产妇的心理护理:1.提供信息和教育:医护人员可以向孕产妇提供关于怀孕、分娩和育儿等方面的信息和教育,帮助她们理解和应对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
这包括提供有关生活方式、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建议,以及育儿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医护人员应与孕产妇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倾听她们的需求和担忧,理解她们的心理状态。
这可以通过亲切的交流、关心和理解来实现,让孕产妇感到被关注和支持。
3.提供情感支持:对于情绪波动的孕产妇,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倾听、表达理解和关心的话语来提供情感支持。
他们可以鼓励孕产妇与亲人和朋友进行沟通,寻求支持和分享感受。
4.建立自尊和自信:医护人员可以帮助孕产妇建立自尊和自信心,鼓励她们关注自身的成长和进步,提醒她们重视自己的价值和优点,帮助她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5.促进社交互动:孕产妇可以通过参加孕产教育班、产前瑜伽等活动,与其他孕妇和新妈妈进行交流和互动。
心理健康辅导如何应对孕期和产后的心理变化孕期和产后是女性生命中极为特殊的阶段,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巨大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女性会面临各种心理困扰和挑战。
因此,心理健康辅导在孕期和产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如何应对孕期和产后的心理变化,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技巧。
一、了解心理变化的原因首先,在处理孕期和产后心理变化时,了解这些变化的原因至关重要。
孕妇和产妇在身体上经历着荷尔蒙水平的剧烈变化,这会影响她们的情绪和情感状态。
此外,怀孕和生产也带来了巨大的责任感和压力,因为她们需要照顾新生儿的各个方面。
对于一些人来说,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焦虑、抑郁和其他不适应性反应。
二、建立支持系统孕期和产后的女性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支持系统。
这可以包括家人、朋友、医生、心理咨询师等。
通过分享感受和拥有人们的支持,她们可以更好地面对心理变化。
与亲密的人交谈,诉说内心的烦恼和焦虑,可以减轻负担,并获得理解和支持。
三、保持积极的心态保持积极的心态在孕期和产后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尽量避免过度担心和消极思维。
发现自己有不安或负面情绪时,尝试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积极自我对话是一种有效的应对策略。
鼓励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优点。
重视积极的生活事件和情感体验,并努力寻找开心和放松的方式。
四、与专业人士寻求帮助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师在孕期和产后的心理变化中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他们有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引导妇女们处理情绪困扰和挑战。
进一步,他们可以提供一系列应对技巧和策略,包括呼吸练习、放松技巧、良好的睡眠习惯和积极的自我对话,以帮助母亲们更好地适应变化和负面情绪。
五、参加支持小组或课程参加专门针对孕期和产后心理变化的支持小组或课程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这些小组或课程通常由专业机构或组织组织,提供安全的环境让妇女们分享经验和情感,获得支持和理解。
这种支持性环境可以促进心理成长和自我接纳,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女性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六、自我关爱和放松在孕期和产后,给自己一些放松和自我关爱的时间是很重要的。
孕妇心理健康的关注与干预孕妇心理健康一直被广泛关注,因为良好的心态对产妇和胎儿的健康都至关重要。
为了提升孕妇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关注和干预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孕妇心理问题的影响、关注孕妇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干预的方法与技巧。
一、孕妇心理问题的影响孕妇在怀孕期间往往面临着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恐惧等。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对孕妇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也会直接影响到胎儿的发育和健康。
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过度持续的状态会导致孕妇产生激素分泌失调,进而影响到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可能会增加胎儿出现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系统发育不全等疾病的风险。
二、关注孕妇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孕妇心理健康是孕期管理的重要一环,对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关注孕妇心理健康可以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一些研究表明,孕期心理压力过大和心理疾病的征兆与产后抑郁有密切关系。
其次,良好的心理健康可以提高孕妇的免疫力,减少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对孕妇而言,心理健康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母婴关系,提升育儿能力。
三、心理干预的方法与技巧1. 提供信息支持及时、准确地向孕妇提供有关孕育、分娩、母婴保健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她们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和焦虑。
2.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与孕妇建立互信的沟通渠道,充分关注她们的感受和需求,积极倾听,给予恰当的支持和鼓励。
3. 心理疏导技巧采用放松训练、情绪管理、认知重建等心理疏导技巧,帮助孕妇调整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
4.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孕期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帮助孕妇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效应对和处理策略,同时还要加强家庭的支持与关爱。
5. 参与支持组织活动鼓励孕妇参与社区或医院组织的孕妇互助小组、临床心理支持小组等活动,加强她们之间的交流,分享经验和情感。
6. 个体化干预措施根据每位孕妇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心理干预计划,及时介入并持续跟进。
四、小结孕妇心理健康的关注与干预是保障产妇和胎儿健康的重要举措。
畸胎妊娠孕产妇的心理问题和护理干预(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畸胎妊娠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
方法对2002年1月—200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6例畸胎妊娠孕产妇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及护理。
结果56例孕产妇存在多样的心理问题,经过积极的护理措施后均得到良好的恢复。
结论畸胎妊娠严重地影响了孕产妇的身心健康,积极而合理的护理措施对畸胎妊娠孕产妇的心理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畸胎妊娠;心理问题;护理干预
近年来,受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影响,我国畸胎妊娠发生率有所上升,畸形儿的产生不仅给家庭背负了沉重的负担,也给畸胎妊娠的孕产妇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
积极做好畸胎妊娠孕产妇的心理护理,对于降低畸胎妊娠孕产妇的心理伤害,提高畸胎妊娠孕产妇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2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畸胎妊娠孕产妇56例,年龄20~38岁,平均28.5岁。
妊娠20~36周38例,37~40
周18例。
初产妇41例,经产妇15例。
56例畸胎妊娠中41例经彩超确诊后行引产术,15例为足月妊娠分娩后确诊。
其中无脑儿10例,脑积水8例,脑脊膜膨出10例,唇腭裂13例,多指5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唐氏综合征1例,外耳畸形1例,生殖器官畸形3例。
2 畸胎妊娠孕产妇的心理问题
2.1 怀疑和否定40例孕产妇有此心理,她们不能接受胎儿畸形这一现实,反复要求复查,幻想这一诊断可以改变。
2.2 过度焦虑和恐惧56例孕产妇接受畸胎妊娠的事实后,出现烦躁易怒者12例,严重焦虑者14例,20例孕产妇对分娩过程感到恐惧,16例孕产妇担心引产手术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2.3 预期性哀伤这是畸胎妊娠孕产妇最突出的问题,56例孕产妇均有此心理问题。
畸胎妊娠的孕产妇播种的是喜悦和希望,得到的却是失望与悲伤,导致巨大的心理落差,产生悲伤、忧郁、失望等负面情绪。
2.4 矛盾心理32例孕产妇存在矛盾心理,既舍不得胎儿,又怕得到一个畸形的孩子自己背负沉重的负担,孩子也要承受痛苦的人生。
2.5 性格变化50例存在羞怯心理,33例有自卑倾向。
她们担心受到亲戚朋友的讥笑,害怕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畸胎妊娠的事,从而不愿和外界接触,甚至某些性格开朗的人也变得沉默寡言,看到朋友家的正常孩子会更加感到自卑、自责。
2.6 角色认知冲突孕产妇对畸胎妊娠的心理负担很重,在乎家
属特别是丈夫的看法,同时对再一次妊娠能否孕育一个健康的孩子感到茫然。
15例孕妇对畸形胎儿的生长发育及日后的手术整形效果感到忧虑,在15例娩下婴儿的产妇中,有4例不能进入母亲的角色,对婴儿很淡漠,拒绝哺乳。
2.7 渴望被关怀与支持畸胎妊娠的孕产妇受到身心的沉重打击,入院后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更容易产生惧怕心理,感到无所适从。
这时她们渴望家人与医护人员给予情感支持与理解,与她们共渡难关。
3 护理措施
3.1 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科门诊、院内宣传栏等地方张贴常见畸形儿的类别、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图片和资料,让孕妇了解在孕早期对外界致畸因素最敏感,要预防感冒,预防病毒侵袭,禁接触有害性化学物质和放射线,禁吸烟、酗酒,忌乱用药,忌养宠物,忌每天浓妆艳抹,刚装修的房屋不要马上入住等,对不同文化层次的孕妇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
3.2 产前护理
3.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取得成效的关键,融洽的护患关系会造就良好的心理氛围和情绪反应[1]。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精湛的护理技术,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当孕妇被确诊为畸胎妊娠后往往会有很大的情绪波动,时而悲伤忧郁,时而烦躁不安,会感到孤独无助。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她们交谈,语气缓慢轻柔,鼓励她们
说出心中的不安,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帮助患者释放精神上的压力,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的关心,消除陌生感,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从而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和配合治疗。
3.2.2 消除家属的偏见,尊重病人的隐私在本组病例中有42例来自农村,文化水平偏低,其家属对孕产妇怀上畸胎认为是见不得人的事,或是认为遭到了什么报应,难免对其产生不满情绪,甚至言行过激。
护理人员应以科学的态度、通俗的语言向家属解释畸胎妊娠发生的原因及预防的方法,消除家属心中的误解,让家属理解患者,给患者更多的关心与支持。
畸胎妊娠的孕产妇均有不同程度的自卑、羞怯心理,不愿让同病区其他人知道。
这时,护理人员应操守职业道德,保护患者的隐私,不把患者的情况随意告诉其他无关人员,应尽量安排她们单独一个房间,减少不良的外界刺激。
3.2.3 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由于多数孕妇对分娩的过程感到恐惧,而畸胎妊娠的孕产妇又不能预知生下来的畸形儿的样子,所以精神承受更大的压力。
孕产妇所经历的焦虑、恐惧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焦虑和恐惧会导致对疼痛的敏感性,而使身体释放出较多的儿茶酚胺,使身体倍感压力,而不断重复上述的机转,导致子宫收缩不良、产程延长等状况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耐心细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孕产妇讲解分娩的过程,使孕妇对分娩过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消除心中的恐惧与不安。
3.3 分娩期的护理(1)疼痛是最主要的护理问题。
疼痛的表现与程度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护士应准确掌握产妇的个性、生活习惯、
家庭和文化背景等方面资料,对不同的产妇做出具体分析。
对于耐受力强的孕妇应给予支持和鼓励,对于耐受力弱的孕妇应给予更多关心与安慰,并进行舒适抚摸,使产妇拥有温馨的分娩环境,耐心细致的讲解分娩的过程,使其在产程过程中做到心理适应。
在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产程的进展情况,要保持尊重的态度,善用屏风与窗帘,保护孕妇的隐私,提供舒适的环境。
(2)进入活跃期后,可指导产妇做呼吸训练,掌握正确的腹式呼吸和屏气。
同时护理人员通过抚摸子宫下段,按摩腰骶部酸痛处,以减轻产妇的疼痛感。
宫缩过强过频时,通过听轻音乐、与产妇交谈等方法以分散其对疼痛的注意力。
在宫口开全时,指导产妇正确用力,在宫缩时屏气用力,在宫缩间歇期间保持体力,进食高热量食物,如牛奶、巧克力,使其精神振奋,应对下一次宫缩来临。
要时常鼓励产妇重复正确的行为,使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没有孤独感,减轻对分娩的紧张与恐惧。
畸形胎儿娩出后,无论其外形如何,医护人员绝不能表现出害怕、惊讶、好奇等神情,更不能围观。
多数产妇也急于知道自己娩下的是什么样的畸胎,这时助产士不应让产妇立即看到,而是待胎盘胎膜娩出,子宫收缩良好,产妇情绪稳定时再告知真相,避免给产妇以刺激而造成产后出血等情况的发生。
3.4 产后护理产后应严密观察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指导产妇多饮水,产后4~6h要鼓励产妇及时排尿以防尿潴留及子宫收缩乏力而发生产后出血。
产后每日2次用碘伏棉球擦洗会阴,及时更换会阴垫和床单。
对于情绪低落的产妇护理人员应给予正确疏导,引导家
属给予产妇更多关爱、鼓励与支持,使产妇感到家庭的温暖,使她们树立信心,消除心理障碍。
对于15例足月妊娠娩下畸形婴儿的产妇,应加强婴儿喂养的指导,指导母亲正确掌握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知识和方法,鼓励产妇及家属给予缺陷儿更多的关爱,积极主动与新生儿科联系,使畸形新生儿得到及时诊疗。
对于引产的产妇,产后要及时采取退奶措施,以减轻产妇的痛苦。
3.5 出院指导指导产妇出院后应保持愉快的心情,合理饮食,注意休息及个人卫生情况,产褥期禁止性生活及盆浴,预防盆腔感染,产后42天复查。
指导产妇再次妊娠时应定期检查,孕前及孕期应避免接触各种有害化学物质,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孕前抽取静脉血检测致畸四项(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
如孕妇超过35岁,第1胎为先天愚型或有家族史者;孕妇有先天性代谢障碍或染色体异常的家族史者;孕妇曾分娩过神经血管畸形胎儿者,有以上任何情况之一的孕妇应作产前诊断。
4 结果
经过积极的护理措施,本组孕产妇自信心均得到增强,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顺利渡过生理、心理不适期,恢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 陈燕珊,郭实贤.与畸胎妊娠孕产妇的沟通.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