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7课时 解决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4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例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50×3= 40×22=20×20= 53×30=学生开火车回答。
2.笔算425 X 32=237 X 12=22 X 40=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设计意图:复习口算知识,为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做好准备;复习笔算知识,为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做好准备,同时熟悉乘法笔算的基本步骤。
】二、探究新知A例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
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160×30= 106×30 =问:这道乘法算式的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1)笔算:展示两种不同的算法:160 160× 30 × 30————————4800 000480————48002)让学生对两种算法发表评价,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
引导学生选择后一种方法4)讨论: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5)小结:笔算末尾有0的乘法,先乘0前面的数,然后看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板书:末尾有0,先算非0,算完再添0;共有几个0就添几个0。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对比选择,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在自主探索中掌握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精品】第2单元第7课时(教案)冀教新课标版(2014秋)-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内容:估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算乘法估算,并学会用乘法估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利用乘法估算计算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运用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乘法估算,感受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学会乘法估算的计算。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法相结合。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师:学校图书馆有6个书架,平均每本书架摆放280本一共能摆放多少本书?学生:280×6=1680(本)答:一共能摆放1680本书。
师:那老师同学们可以在本子上列出算式吗?(学生在本上列竖式)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乘数尾数有0的乘法,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接着一起来探究一下《乘法估算》。
探究新知教师:同学们,学校组织293名学生参观科技展。
门票是6元一张。
学生参观,每张门票优惠1元。
那一张门票是多少钱?学生:5元,学生会优惠1元。
教师:好,同学们估算一下,购买门票大约需要多少元钱?学生:293×5教师:估算大约多少钱就是不用算出准确结果!我们这里可以用约等于≈来代替等号,那同学们你们知道该如何计算估算的式子吗?学生:可以把293看300,300×5=1500(元)教师:对,非常好。
所以我们就直接这样做293×5≈1500(元)答:购买门票大约需要1500元。
教师:王大爷种了4个大棚的西红柿,一个大棚的西红柿卖了1052元。
4个大棚的西红柿大约一共能卖多少钱?学生:1052×4≈?(元)教师:那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这个式子怎么估算呢?学生:可以把1052看作1000进行估算。
1052×4≈4000(元)答:四个大棚大约能卖4000元。
教师:其实这个式子还可以更准确的估算,谁还有他的估算方法?学生:可以把1052看作1050进行估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八课时解决问题_冀教版教学内容教材32~33页解决问题.教学提示学生差不多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本课时要紧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体会,让学生观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做花篮的事例,经历发觉信息、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做花篮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做花篮的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重点:发觉解决问题的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预备教具预备:情形图、课件。
学生预备:利用休息日到花店调查,了解花的名称和价钱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师:我了解到许多同学都去花店做过调查,谁情愿给大伙儿说说你调查的情形和有哪些收成?学生会说到调查的时刻、地点、认识的花及各种花的价钱等。
假如学生说不到花篮,教师可提出。
师:说一说你对花篮都有哪些了解?生:在过节的时候摆放一个花篮,为了增加喜庆气氛。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花店,解决做花篮的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设计意图:教师提供情节,联系学生的生活体会。
引起学生学习爱好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信心。
二、探求新知。
1. 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做花篮情形图。
师:那个地点有许多人在花店买花,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看一看你从情形图猎取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看情形图,猎取的数学信息。
生1:花店里有专门多花和花篮,月季花、百合花、菊花、康乃馨……生2:每枝郁金香9元,每枝玫瑰花6元,每枝剑兰8元……生3:差不多插好一篮花的价格是198元。
师:同学们观看得专门认真。
敬老院的李奶奶病了,阿姨要买花去看望李奶奶,她该买些什么花呢?你们能帮帮阿姨吗?生先独立摸索,再小组讨论。
生1:花篮里多放几种花比较好。
生2:我建议用13枝花装扮一个漂亮的花篮。
这13枝花是:玫瑰花5枝、太阳花6枝、郁金香花2枝。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7课时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模拟做花篮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教学重点】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究,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境交流:“做花篮问题”导入1.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情境图.师:同学们,敬老院的李奶奶病了,王老师带领她的学生去看望李奶奶,想买个花篮送给李奶奶.同学们愿意运用最近学会的乘法知识帮助王老师制定一个做花篮的方案吗?帮忙算一算,看看要花多少元钱.就让我们和她们一起解决问题.学生观察画面,了解相关信息,进行小组交流.教师板书相关信息:粉百合每枝6元、白掌每枝7元、郁金香每枝9元、非洲菊每枝7元、玫瑰花每枝6元、剑兰每枝8元,做好的花篮198元.2.教师提出: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做花篮方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做花篮方案.二、交流探究方案师:让我们大家来看看每个小组设计的做花篮的方案吧!要求篮内不少于3种花,总枝数不低于20枝花.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设计的做花篮方案.教师记录(板书)其中几种不同的方案:1.花篮内放置3枝粉百合、3枝白掌、5枝郁金香、6枝非洲菊、3枝剑兰.3+3+5+6+3=20(枝)6×3=18(元) 7×3=21(元) 9×5=45(元)7×6=42(元) 8×3=24(元)18+21+45+42+24=150(元)2.花篮内放置2枝白掌、9枝郁金香、9枝剑兰.2+9+9=20(枝)7×2=14(元) 9×9=81(元) 8×9=72(元) 14+81+72=167(元)3.花篮内放置9枝粉百合、2枝白掌、9枝玫瑰花.9+2+9=20(枝)6×9=54(元) 6×9=54(元)54+14+54=122(元)这样最省钱!师:议一议,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好,为什么?指名回答.三、快乐尝试练一练相关习题.板书设计解决问题1.花篮内放置3枝粉百合、3枝白掌、5枝郁金香、6枝非洲菊、3枝剑兰.3+3+5+6+3=20(枝)6×3=18(元) 7×3=21(元) 9×5=45(元)7×6=42(元) 8×3=24(元)18+21+45+42+24=150(元)4.花篮内放置2枝白掌、9枝郁金香、9枝剑兰.2+9+9=20(枝)7×2=14(元) 9×9=81(元) 8×9=72(元) 14+81+72=167(元)5.花篮内放置9枝粉百合、2枝白掌、9枝玫瑰花.9+2+9=20(枝)6×9=54(元) 6×9=54(元)54+14+54=122(元)这样最省钱!教学反思这节课教学设计的优点体现在:能够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节课中,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丰富学生学习的资源.比如让学生发现现实情境中的基本信息,也就是以往课堂中所说的条件,这样,使数学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重复再现,而是让每个学生都融入到了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学生的发现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同时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自觉地麥与到学笱活动中去.。
第七课时乘法估算教学内容教材30~31页乘法估算。
教学提示学生已经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
本课时主要学习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估算。
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正确估算乘法结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简单乘法估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主探索、勇于尝试的勇气,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乘法估算。
难点:正确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情景图、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笔算乘法,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乘法问题。
如果我们对计算的结果要求不十分精确时,可以怎样计算?生:估算。
师:说得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运用估算来解决一些问题。
(板书:乘法估算)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设计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
二、探求新知。
1. 估算(一)课件出示学校组织同学去参观科技展情景图。
师:请学生们观察课件中的示意图,看一看你从情景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情景图,获取的数学信息。
生:参观科技展的门票是每张6元,学生参观,每张门票优惠1元……师:很好,现在学校组织293名同学参观科技展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购买门票大约需要多少元钱?(课件出示问题)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师:谁能说说你们交流的结果?生:学生优惠1元,那么学生的门票每张就是5元,293名同学的门票费就是293个5,,用乘法计算,列式为:293×5。
师:分析完全正确,怎样估算出结果呢?生:估算花多少元钱,多估一些比较好,可以把293看作300来乘,即300×5=1500(元)。
师:怎样想非常好,大家想一想怎样表示这个结果呢?生:对,最后的结果是个近似数,所以用“≈”表示比较好。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案:第2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冀教版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展开。
学生将学习如何将两、三位数与一位数相乘,掌握乘法的基本步骤和计算规则。
通过具体例题,学生将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解析,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尤其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地应用乘法。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讲解来克服。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计算器、乘法表、教学PPT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乘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详细讲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展示计算过程。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练习:通过课后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步骤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具体例题及其解答过程课后练习题作业设计基础练习题: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应用乘法思考题:探讨乘法的其他应用和意义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计算能力进行评估。
同时,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尤其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地应用乘法。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讲解来克服。
补充和说明理解乘法的意义是学生在学习乘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乘法不仅仅是数字的简单相加,它代表了一种重复加的概念。
第七课时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4~15页,整理与复习。
教学提示本课时围绕万以内数的相关知识,设计了3道复习题,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尝试着独立完成练习题,然后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还可以根据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当的增加一些练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所学知识,形成相关技能。
过程与方法:经历系统复习整理单元知识,巩固教育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回顾总结的习惯,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系统复习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 复习热身。
师:同学们,这个单元的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兔博士要考考大家了哦,你能说说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吗?生1:我们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生2:我们认识了一万,知道一万有多少。
生3:我们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生4:我们会用近似数进行加减法的估算。
生5: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记录)2. 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将通过一些练习,来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自然过渡到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上来,而且整个复习的过程完全由学生主导,教师只在一旁引导,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练习巩固,指导复习。
1. 呈现整理与复习第1题。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数位表,和同桌说一说数位表中反映的数学信息。
师:谁来说一说,你从表中读出了什么数学信息?生1:10000读作:一万,是一个五位数,最高位是万位……生2:1084读作:一千零八十四,千位上是1,表示1个一千……生3:3207由3个千,2个百,7个一组成的,读作:三千二百零七。
师:读数时,应该注意什么?生:读四位数时,要注意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和计数单位,每一级的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是三年级上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是表内乘法的进一步发展,是进一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重要基础。
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学生切实掌握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为学生今后学习多位数乘法做好铺垫。
本单元在编排上注重原有知识对新知识的推动作用,在引导学生探讨笔算的同时,重视口算。
在教学中要把口算贯穿于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中,解决问题强调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和趣味性,通过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特别是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应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本着体现计算教学新理念的原则,重视学生经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逐步地去感悟并掌握计算的方法并能有效的迁移。
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乘法的算理,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单元计划用9课时完成教学课题课时第一课时口算乘法1课时第二课时两位数乘一位数1课时第三课时笔算乘法1课时第四课时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1课时第五课时一位数乘中间有0的三位数1课时第六课时一个数乘末尾有0的三位数1课时第七课时乘法估算1课时第八课时解决问题1课时第九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一课时口算乘法教学内容教材18~19页口算乘法.教学提示学生已经认识一位数乘一位数。
本课时主要学习一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
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观察、找出知识间的联系,正确口算乘法结果。
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三位数乘一位数的难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首先进行“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教学,然后再教学“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学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解决了乘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根据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相信大部分学生会用旧知迁移新知,个别学生计算或书写上会有困难。
二.教学目标1.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结合具体情景,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一)重点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二)难点理解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口算:(小黑板出示)5×20 600×2 4×60 7×30 50×7 100×3 400×80+5 5+0 0+0【设计意图:用“小黑板”出示口算题的情景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衔接后面的数学问题。
使得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过渡顺畅自然。
】2.揭示研究问题:有关0的乘法(二)探索新知1.探索理解“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1)出示:小猫钓鱼情境图。
师:小黄猫、小红猫、小蓝猫又去河边钓鱼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今天又有什么收获呢(出示小猫钓鱼图)师: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你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回答。
师: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吗?板书:0+0+0=0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指名汇报,学生回答。
板书:0×3=0或3×0=0师:你是怎么知道得数是0的?学生答出:因为3个0相加等于0,所以0×3=0。
2.“试一试”中的算式:0×7= 8×0= 0×0=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3.小结: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7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模拟做花篮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
2、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点】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究,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交流:“做花篮问题”导入 .
1.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敬老院的李奶奶病了,王老师带领她的学生去看望李奶奶,想买个花篮送给李奶奶。
同学们愿意运用最近学会的乘法知识帮助王老师制定一个做花篮的方案吗?帮忙算一算,看看要花多少元钱。
就让我们和她们一起解决问题。
学生观察画面,了解相关信息,进行小组交流。
教师板书相关信息:
粉百合每枝6元、白掌每枝7元、郁金香每枝9元、非洲菊每枝7元、玫瑰花每枝6元、剑兰每枝8元,做好的花篮198元。
2.教师提出: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做花篮方案。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做花篮方案。
二、交流探究方案
师:让我们大家来看看每个小组设计的做花篮的方案吧!
要求篮内不少于3种花,总枝数不低于20枝花。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设计的做花篮方案。
教师记录(板书)其中几种不同的方案:
1.花篮内放置3枝粉百合、3枝白掌、5枝郁金香、6枝非洲菊、3枝剑兰。
3+3+5+6+3=20(枝)
6×3=18(元) 7×3=21(元) 9×5=45(元)
7×6=42(元) 8×3=24(元)
18+21+45+42+24=150(元)
2.花篮内放置2枝白掌、9枝郁金香、9枝剑兰。
2+9+9=20(枝)
7×2=14(元) 9×9=81(元) 8×9=72(元) 14+81+72=167(元)3.花篮内放置9枝粉百合、2枝白掌、9枝玫瑰花。
9+2+9=20(枝)
6×9=54(元) 6×9=54(元)
54+14+54=122(元)这样最省钱!
师:议一议,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好,为什么?
指名回答。
三、快乐尝试
练一练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花篮内放置3枝粉百合、3枝白掌、5枝郁金香、6枝非洲菊、3枝剑兰。
3+3+5+6+3=20(枝)
6×3=18(元) 7×3=21(元) 9×5=45(元)
7×6=42(元) 8×3=24(元)
18+21+45+42+24=150(元)
4.花篮内放置2枝白掌、9枝郁金香、9枝剑兰。
2+9+9=20(枝)
7×2=14(元) 9×9=81(元) 8×9=72(元) 14+81+72=167(元)5.花篮内放置9枝粉百合、2枝白掌、9枝玫瑰花。
9+2+9=20(枝)
6×9=54(元) 6×9=54(元)
54+14+54=122(元)这样最省钱!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设计的优点体现在:能够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这节课中,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丰富学生学习的资源。
比如让学生发现现实情境中的基本信息,也就是以往课堂中所说的条件,这样,使数学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重复再现,而是让每个学生都融入到了具体的情境中。
通过学生的发现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同时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自觉地麥与到学笱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