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象髓象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33.30 KB
- 文档页数:2
2023年主治医师之消化内科主治306通关题库(附带答案)单选题(共30题)1、MIS(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患者血象原始细胞为7%,骨髓中原始细胞占25%,此患者应诊断为( )A.RAEB(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B.CMMI(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RAEβ-T(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D.RA(难治性贫血)E.RAS(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答案】 C2、洗肉水血样粪便可见于A.肠结核B.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C.急性肠炎D.溃疡性结肠炎E.阿米巴痢疾【答案】 B3、男性,75岁。
反复上腹痛30年,多出现于餐后约1小时,进食后加重,未系统诊治。
近半年疼痛不规律,食欲欠佳,体重下降约15kg,偶有黑便。
最应该检查A.大便常规+潜血B.HP检测C.胃镜+活检D.全腹部增强CTE.X线钡餐【答案】 C4、关于浅反射正确的是A.腹壁反射和肱二头肌放射B.提睾反射和腹壁反射C.提睾反射和踝阵挛D.桡骨骨膜放射和肛门反射E.肱二头肌反射和肱三头肌反射【答案】 B5、下列哪项不符合由促胃液素瘤引起的消化性溃疡A.常伴腹泻B.基础胃酸分泌过度C.多发生在球后十二指肠降段和横段,或空肠近端D.常规胃手术后不易复发E.易并发出血、穿孔和梗阻【答案】 D6、高血压的病理改变正确的是A.慢性肾功能衰竭不易发生B.高血压不易合并冠心病C.高血压心脏病不易出现左心室肥厚和扩张D.高血压易导致脑卒中E.视网膜小动脉晚期才出现痉挛【答案】 D7、男性49岁,腹胀黄疸8个月,查体腹部膨隆,肝脾肿大,移动性浊音阳性,1天前进食时突然呕吐暗红色液体300ml,肝功能检查显著异常A.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B.食管静脉曲张破裂C.急性胃黏膜损伤D.食管癌E.胃体溃疡【答案】 B8、女性,46岁,间断腹胀、腹痛3年。
胃镜检查示有明显胆汁反流。
治疗上最好选用A.法莫替丁B.吗丁啉C.肾上腺皮质激素D.奥美拉唑E.生胃酮【答案】 B9、属于癌前病变的是慢性胃炎伴有A.幽门腺化生B.脐状突起C.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D.肠化E.黏膜慢性炎症【答案】 C10、下列哪项检查可提高血行播散型结核的诊断率A.胸部超声B.肺弥散功能测定C.高分辨率CTD.肺通气灌注扫描E.普通X线胸片【答案】 C11、复合性溃疡是指A.胃大弯、胃小弯溃疡B.胃小弯与幽门管溃疡C.胃与十二指肠溃疡D.胃体与胃窦溃疡E.胃底与胃小弯溃疡【答案】 C12、男性,55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变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分析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变post MDS-AL临床表现及联合化疗成效。
方法:运用WHO标准开展成效回顾。
结果:62例患者中12例转为急性白血病(AL),主要属于AML,中位转白期限12个月,联合化疗总体有效率为(OR)67%。
结论:MDS高危向AL转化,post MDS-AL治疗难度极大,预后成效不佳。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changes in post MDS-AL MD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Methods: WHO standard was used in effectiveness review. Results: In sixty-two cases of patients, 12 cases changed to AL, primarily AML, the median duration of 12 months to white,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was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OR) 67%. Conclusion: MDS high-risk conversion to the AL, post MDS-AL treatment is extremely difficult, the prognosis is poor performance.[Key words]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Acute leukemia; Chemotherapy; Prognosis本文選取本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确诊的6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开展分析研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确诊的62例MDS开展分析研究,男41例,女21例,年龄跨度12~80岁,平均38.5岁。
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浦杰;陈真;石军;浦权;陆道培【摘要】目的:探讨塑胶包埋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使用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GMA)包埋骨髓活检标本,在HGF和Gomori染色下观察125例MDS骨髓切片中的病态造血和间质细胞异常反应。
并以25例健康人作对照。
结果活检切片可正确判定骨髓增生程度,19例(15.2%)显示幼红细胞簇异位。
103例低危组病例中的64例(62%)显示幼稚前体细胞(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异常定位[ALIP(+)]。
单位面积内的巨核细胞和肥大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
Gomori染色65例示中度增加,其中10例(8.0%)骨纤程度达+++,属纤维增生型MDS。
125例MDS中33例(26.4%)的骨髓活检切片内,可见红系和粒系幼稚细胞的骨髓静脉窦浸润现象。
结论该研究证明,骨髓活检GM A包埋切片有助于MDS的诊断,且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plastic-embedded bone marrow (BM ) biopsy sections in diagnosing 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 .Methods HGF and Gomori stained .Glycolmethacrylate(GMA) embedded BM biopsy specimens were detec-ted from 125 MDS patients with 25 cases in good health ascontrol .Dyshematopoiesis and abnormal stroma cell responses were se-lected as main observed projects .Results Bone marrow biopsy sections gave an exact assessment of cellularity ,19 cases (15 .2% ) showed a decrease of cellularity as hypocellular MDS .66 cases(52 .8% ) of these cases did show abnormal localization of erythro-blastic clusters ,biopsy of 64(62% ) of low risk group 103 cases did show abnormal localization ofimmature precursors such as blasts and promyelocytes(ALIPpositive) .Numeration of megakaryocytes and mast cells within 1mm2 acre of BM tissue were all much in MDS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 .G omori′s stain revealed moderate increase in reticulin fibres in 65 cases ,10cases(8 .0% ) showed degree of myelofibrosis were + + + as hyperfibrotic MDS .Among 125 cases ,33 cases(26 .4% ) of bone marrow biopsies showed different types of erythrocytic and granulocytic immature cells with unusual intrasinusoidal bone marrow infiltration .Con-clusion It is clear that GMA embedded BM biopsy section is helpful in making diagnosis of MDS ,and has important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3页(P257-259)【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作者】浦杰;陈真;石军;浦权;陆道培【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病科,广西桂林541001;上海市市东医院病理科200438;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血液病科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血液病科200233; 复旦大学血液病中心/上海道培医院200032;复旦大学血液病中心/上海道培医院200032【正文语种】中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以无效造血合并一系或多系骨髓病态发育性改变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肿瘤。
《检验与临床》病例分析1、患者男性,15岁。
学生,一年来感头昏、眼花、乏力,近1个月来症状加重而就诊。
体捡:贫血貌心肺(—),肝脾未触及,皮肤未见出血点。
平时喜赤足行走。
Hb72g/L,RBC3.1X 1012/L,Hct0.26,RDW23.3%白细胞8X 109/L,分类:N:61%,L:12%,M:5%,E:22%L小板336X 109/L;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2、患儿女,12岁。
皮肤广泛紫癜伴大量鼻出血1周,病前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体检无特殊发现,实验室检查如下:Hb 80g/L,WBC9.4X 109/L,PLT22X 109/L。
出血时间11分钟, 束臂试验阳性。
APTT PT正常。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和红系基本正常,巨核细胞增多,以幼巨核细胞为主,未见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
3、患者男性,25岁,头晕、眼睑水肿2天,既往体健。
查体眼睑及双下肢中度水肿,心肺(-)、腹部(-)、双肾区叩痛(+), Bp190/100mmHg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尿蛋白(+++)、WBC2~5个/HPF,RBC1个/HPF咽拭子培养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3.2g。
4、患者女性,70岁。
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人院,给予吸氧,青霉素治疗后,热退,咳嗽减轻,但7天后该患者出现腹泻,呕吐,体温复又升高,粪便革兰染色镜检发现大量G+ 球菌,其中夹杂少量G-杆菌。
5、患者女性,40岁。
患者3年前因Graves病行部分甲状腺切除术,最近出现双手痉挛,严重抑郁。
实验室检查:血清Gr80卩mol/L,Ca2+1.38mmol/L,P1.75mmol/L,Alb39g/L,PTH1.3mmol正常1.6~6.9pmol/L),血气分析正常6、患者女性,25岁。
因乏力、面色苍白半个月,近3天来心慌、气短,尿色深黄。
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心肺(一),腹平软,肝未及,脾肋下1.5cm。
实验室检查:Hb82g/L,RBC2.8 X 10H2Hct 0.27,RDW13%,PLT24X109/L,Ret18%尿胆原(++)。
血液学检验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较常出现的染色体核型异常为 ( )A、Ph染色体B、-5/5q-,-7/7q-和+8C、21三体D、18三体E、inv(16),del(16)和t(16;16)正确答案:B2.有关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我国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B、多发生在O型母亲的A型或B型胎儿C、Rh型HDN较ABO症状重D、Rh血型不合第一胎常发病E、ABO与Rh之外的血型引起HDN者少见正确答案:D3.下列哪项不符合PAS染色的结果 ( )A、巨核细胞强阳性B、戈谢细胞强阳性C、骨髓转移的腺癌细胞强阳性D、巨幼贫时的红系细胞强阳性E、正常情况下,幼红细胞及红细胞均呈阴性正确答案:D4.多发性骨髓瘤的突出临床特点A、骨骼疼痛B、病理性骨折C、广泛性出血D、反复感染正确答案:A5.骨髓细胞检查以晚幼红增生为主,细胞内铁外铁明显减少或消失,常出现于A、缺铁性贫血B、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地中海贫血正确答案:A6.骨髓检查原始单核细胞35%,原始粒细胞24%,幼稚单核细胞15%,早幼粒细胞8%,A、急非淋白血病M3B、急非淋白血病M5aC、急非淋白血病M4D、急非淋白血病M5b正确答案:C7.巨噬细胞在体内抗肿瘤作用的证据大多是间接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肿瘤的局部引流淋巴液中有巨噬细胞增生反应,反应的强弱与预后的好坏相平衡B、巨噬细胞含量愈多,肿瘤愈易转移C、从肿瘤分离出来的巨噬细胞在体外对该肿瘤细胞有细胞毒性作用D、用Si02毒害巨噬细胞,有利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正确答案:B8.不属于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是 ( )A、奎宁所致B、青霉素所致C、利眠宁所致D、氯霉素所致E、四环素类药物所致正确答案:D9.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下列哪项不正确A、凝血酶原时间延长B、APTT和PT正常C、因子Ⅷ、Ⅸ、Ⅺ后性减低D、纤维蛋白原含量正常正确答案:B10.男,36岁,因时有酱油色尿来就诊。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董雯;李静;王瑞仓;李晓红【摘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异常引起的恶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为贫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极易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治疗效果较差,应用去甲基化药物后患者生存率较前升高,但仍存在去甲基化治疗无效等问题,同时中医中药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治疗中应用逐渐广泛,临床反应较好.现对近年来本病的中医及西医治疗进行阐述,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期刊名称】《河北中医药学报》【年(卷),期】2019(034)002【总页数】5页(P60-64)【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去甲基化;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医辨证分型【作者】董雯;李静;王瑞仓;李晓红【作者单位】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050091;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050091;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050091;河北省中医院血液病科石家庄0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造血干细胞水平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它呈现外周血可见若干系减低,伴有或不伴有骨髓病态造血。
近年来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基因突变、染色体核型异常及铁过载等与发病及预后关系密切,除传统化疗药物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去甲基化药物在临床应用广泛,临床疗效佳;中医中药应用辨证论治,辨析证型的不同,再给予相应治疗,疗效较好。
针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下分别从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这3个角度,对其治疗进展及认知做以综述。
1 中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1 中医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认识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特色,古代医术经典当然没有对此病专有名词的记载,然而,《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麻氏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外感四季之邪气,同时体质较差,伤及骨髓,瘀血内停,造血受阻。
[1]周氏认为脾肾亏虚是本病发病的根本原因,邪毒内蕴为本病发病的关键原因,痰瘀内动为本病的变证。
二、病例分析: (50分)2.26+男性,59岁,因非劳力性心前区钝痛,向左臂放射,伴大汗,轻度恶心入院。
患者近2年中类似症状间断发作,持续20分钟左右,通常由劳累诱发,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自上月以来,发作较为频繁,有时出现在休息时,最近48小时在休息或轻微体力活动时有几次胸痛发作。
体检:BP160/100mmHg HR80次/分,律齐,余未见异常。
心电图:发作时:偶发室性期前收缩V1-3 ST段抬高,T波倒置发作后:V1-3 ST-T恢复正常,室早消失问题:1、诊断及诊断依据(22.5分)2、鉴别诊断(7.5分)3、进一步检查及治疗(20分)二、病例分析: (50分)1、诊断(10分)及诊断依据(12.5分)(1)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或变异型心绞痛心脏不大、偶发早博窦性心律,心功能II级(2)高血压病,(极高危组)依据:(1)反复心前区疼痛,持续20分钟,含硝酸甘油可缓解,劳累、休息均有发作,近48小时仍有发作。
(2)ST段抬高(发作时)(3)高血压中度升高2、鉴别诊断(7.5分):1、急性心肌梗死2、肺梗塞3、急腹症3、治疗(10分):(1)抗血小板、抗凝Asprin 0.1 qd波立维75mg qd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或克赛)0.4ml 皮下注射Bid(2)钙拮抗剂,恬尔心30mg tid或拜心同30mg tid(3)硝酸酯类药5%GS500ml +NG25mg ivdrip 8~10gtt/分(4)吸氧,测Bp Bid进一步检查(10分):1、心酶4项,肌钙蛋白,异常为高危患者。
2、彩超,了解心脏情况,定时ECG监测3、血糖、血脂,血脂↑加用调脂药,如立普妥10mg qd4、冠脉造影,必要时PTCA+支架二、病例分析: (50分)3.26刘某,男,58岁,因持续性胸痛6小时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8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疼痛,疼痛呈持续性,压榨性。
活动时胸痛加重,伴有气促、咳嗽、大汗淋漓,不能平卧,呕吐胃内容物2次。
养标本,共检测出132株大肠埃希菌。
其中血液7株,尿液11株,脓液51株,其他63株。
1.2 细菌鉴定及药敏敏感试验 采用美国DaDe公司Micros Con Panel微生物半自动鉴定系统及Neg combo panel Type CN21板,细菌生化反应、耐药试验一体化完成。
在耐药实验中,对于可疑菌株是否产超广谱β2内酰胺酶(ESBL s),根据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推荐的有关大肠埃希菌产ESBL s初步筛选试验规定,临床分离到大肠埃希菌,若对于头孢泊肟、头孢他啶或氨曲南的最小抑菌浓度值≥2μg/ml,提示产ES2 BL s[2]。
采用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ESBL s检测试剂盒》(纸片扩散法)进行ESBL s检测确证,严格按照操作手册进行,用试剂盒中所附“大肠埃希菌A TCC25922质控菌株”进行质量控制。
2 结 果2.1 132株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见表1。
表1 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抗生素耐药敏感中敏阿米卡星11.6786.67 1.67氨苄西林88.3311.67-氨苄西林/舒巴坦65.0015.0020.00氨曲南40.0055.00 5.00复方新诺明86.6713.33-环丙沙星70.0026.67 3.33哌拉西林88.3311.6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3.3388.338.33庆大霉素73.3326.67-头孢吡肟50.0041.678.33头孢呋肟61.6738.33-头孢曲松60.0038.33 1.67头孢噻吩71.6723.33 5.00头孢噻肟60.0038.33 1.67头孢他啶15.0073.3311.67头孢西丁 6.6788.33 5.00头孢唑啉61.6738.33-妥布霉素53.3325.0021.67亚胺培南(硫霉素)17.2181.12 1.67 注:“-”表示无数据。
2.2 在132株大肠埃希菌中,49株ESBL s阳性,阳性率为37.12%。
3 讨 论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在临床的大量应用,特别是第3代头孢菌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使细菌的耐药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通过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07年4月由临床标本中培养出的132株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进行分析,发现本院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最敏感,敏感率均为88.33%,其次为阿米卡星、头孢他啶,敏感率分别为86.67%和73.33%。
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17.21%,在查阅到的有关报道中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最高耐药率也只有11.1%。
对氨曲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青霉素类耐药率较高,在40%~88.67%间。
在常用头孢类抗生素中,除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外,其余耐药率在50%~61.67%之间。
49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 s,阳性率为37.12%,与有关报道相近[3]。
产ESBL s的大肠埃希菌,尽管在体外试验中,出现对青霉素、头孢菌素、氨曲南敏感,但在临床治疗中可能无效[4]。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关键是进行病原学的诊断,根据药物敏感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前尽可能进行病原学检查和抗生素敏感试验,以达到有效治疗及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目的。
参考文献1俞树荣.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69.2王辉,高屹,陈民钧.简介美国NCCL S药敏试验法规(1999年1月版)的变动部分[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2(5):3182319.3迟明,李静.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应用与细菌的耐药性[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18(2):1612162.4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820.(收稿日期:2007205230)6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象、髓象分析王秋菊,邵根阵(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厦门 361004)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髓象; 血象中图分类号:R551.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29455(2007)112111920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性疾病。
表现为多相性造血功能紊乱、病态造血和白血病进展为特征。
FAB协作组1982制订的MDS分型方案一直沿用至今,随着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过渡,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 HO)关于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方案[1]对MDS提出新型分类与方案,包括:难治性贫血(RA)、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RARS)、伴多系异常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RCMD)、伴环状铁粒幼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RCMD2 R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2Ⅰ型(RA EB2Ⅰ)、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2Ⅱ型(RA EB2Ⅱ)、不能分类的MDS(MDS2 U)、单纯cleL(5q)相关的MDS(5q2综合征)。
笔者对本院2000~2006年间64例确诊的MDS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本院2000~2006年间确诊的64例MDS的病历资料,血常规、外周血、骨髓涂片细胞分类计数,以及形态学的观察记录。
64例MDS,男41例,女23例,年龄18~74岁,中位数46岁。
全部病例首发症状均有:贫血、头晕、乏力、心悸。
体征:发热(以低热为主)15例、有出血倾向10例。
肝肿大8例、脾肿大11例、淋巴结肿大5例、胸骨压痛7例、四肢关节痛4例。
2 结 果2.1 诊断分型 64例MDS均符合1982FAB分型标准[2],其中RA19例、RAS6例、RA EB26例、CMML5例、RA EB2T8例。
并按1999年,W 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方案[1]重新分类,结果原FAB诊断的MDS64例中,经W HO新标准重新确定为53例。
其中RA5例、RARS2例、RCMD14例、RC2 MD2RS4例RA EB2Ⅰ11例、RA EB2Ⅱ17例。
2.2 MDS外周血象和骨髓象 见表1。
表1 MDS外周血象和骨髓象项目RA RARS RCMD RCMD2RS RA EB2ⅠRA EB2ⅡWBC(×109/L) 2.4~6.8(4.6) 2.2~3.4(2.8) 1.1~3.7(2.4)0.8~3.6(2.2) 1.4~7.3(4.4) 1.5~13.6(7.6) Hb(g/L)62~80(71.0)52~84(68.0)35~95(65.0)38~73(55.5)42~102(72.0)37~96(66.5) PL T(×109/L)61~128(94.5)54~70(62.0)40~86(63.0)21~96(58.5)26~53(39.5)19~87(51.5)有核红细胞偶见偶见可见可见常见常见骨髓增生程度活跃2-5146明显活跃3293711病态造血一系52----二系--4154三系--103613外周血原始细胞--0~10~21~43~10骨髓原始细胞1~21~31~41~35~911~17环形铁粒幼细胞百分比-≥15%2例-≥15%4例-- 注:“-”表示无数据。
3 讨 论3.1 MDS为克隆性血液病,多见于男性老年人,平均年龄> 50岁,国内报道偏低,平均年龄>40岁,本组平均年龄46岁,与文献报道接近。
该病渐渐低龄化可能与环境污染有因果关系。
3.2 MDS的主要症状为贫血,本组64例均有不同程度贫血。
明显骨痛或胸骨压痛。
多见于RA EB2Ⅰ、RA EB2Ⅱ患者。
血象可一系、二系或全血减少,骨髓增生多数为活跃或明显活跃,常表现为红系增生明显。
3.3 病态造血是MDS的基本特征,也是形态学诊断的主要依据。
粒系表现为:早幼粒下面各阶段易见巨幼样变,核浆发育不平衡,特异性颗粒减少或缺如,假PEL ger2Huet(P2H)核异常,核分叶过多,核叶形状异常。
红系表现为:血片出现有核红细胞、嗜碱点彩、大卵圆形红细胞,骨髓有核红细胞巨幼样变、多核、核碎片、核形异常,胞质着色不均,有不规则缺染区,豪一若小体。
巨核系表现为: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单圆核、多圆核小巨核细胞、多分叶巨核细胞。
血小板体积增大,也可见星形、钩形、带状等畸形血小板。
判断各系别是否发育异常的定量标准为该系有形态异常的细胞≥0.10,但迄今尚无公认的MDS最低形态学诊断标准[3]。
对于难确定的MDS。
要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尤其是难以治疗的贫血。
在病态造血中以淋巴样小巨核。
PeL ger畸形等具有诊断意义。
3.4 MDS的分型随着细胞遗传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1999年W HO关于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提出MDS新型分类方案[1]:(1)将MDS归类于髓系肿瘤,骨髓原始细胞>20%成为划分AML和MDS的标准;(2) RA或RARS由两系以上发育异常修订为单纯累及红系发育异常;(3)RA EB分为Ⅰ型和Ⅱ型;(4)取消了RA EB2T并将其归于AML范围;(5)将CMML归类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不能分类(MDS2U)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5q异常。
本文8例RA EB2T因6例原始细胞>20%划为AML,2例虽然可见Auer小体,但原始细胞<20%则归入RA EB2Ⅱ型,5例CMML归入(MDS/MPD),19例患者分别被重新分为单纯红系异常的RA5例,和伴有多系增生异常的RCMD14例,MDS 两型,因本组例数少,且多数未作细胞遗传学检查,未能确定5q综合征例数及MDS各型核型分析。
新分型对髓系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预后价值有待于今后统计更多病例来说明,同时也对从事骨髓细胞形态工作的实验诊断医生提出新的任务和课题。
参考文献1姚尔固.关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FAB和W HO的分类标准[J].白血病,2003,12(2):107.2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59.3肖志坚,郝玉书.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治疗[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4,25(1):61262.(收稿日期:2007206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