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化学与材料研制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24
课题2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本课题与前两课题的内容联系不大,但学习方法类同,所以学生在学习本课题时也应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
本课题包括化学与能源利用和化学与能源开发两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学习化学与能源利用了解到化学在能源利用和开发上的应用。
第二部分从回顾石油资源里的利用出发出发,主要介绍了通过反学反应对石油资源进行物质转化,得到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材料,并介绍了一些新型材料。
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以及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教材还介绍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应用优势,使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立足教材、立足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教学媒介,通过具体、直观材料,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长。
课题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课型新授课素养目标1.了解化学对能源的利用的重要意义。
2.了解高分子材料、合成材料等概念。
3.认识常见的合成材料。
4.了解不同种类的材料的性质及应用领域。
教学重点1.化学对能源的利用的重要意义。
2.高分子材料、合成材料等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化学对能源与材料等技术发展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课前预习1.化合物主要有两大类: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比如甲烷、乙酸等。
有机物大多不易导电,熔点低,易燃烧。
2.有机化合物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又可分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和有机小分子化合物。
备课笔记课前预习 3.有机高分子材料包括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新课导入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探索太空世界,都离不开能源和材料。
能源的利用和开发、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与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紧密相连。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得最多能源是化石能源、利用最多的是有机合成材料。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第2课时) 学习目标与要求§1.2.2化学研究些什么学习目标双向细目表 A B C 1.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2.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核变中元素变) √3.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4.知道化学研究哪些方面,能区分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5.规范书写常见元素符号√新课准备1.预习课本第l3~16页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中的内容。
2.预习课本第73页表3—4,将下列元素的符号书写在四线格中并背熟(注意字母的大小写):磷碘银铝汞新课引入我们通过对物质性质的研究来了解物质,从而合理的利用物质。
化学除了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外,还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用途与制法。
活动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交流讨论各种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
例如,在“点燃蜡烛”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蜡烛是一种白色固体,它具有硬度小、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能燃烧、受热熔化、蜡烛油或石蜡蒸汽遇冷能凝固等性质。
这些性质有的是在石蜡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能表现出,例如;有的我们直接就可以观察到,例如;有的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出但也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例如。
归纳小结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陛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性质,如、、、、、、等。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性质,如、等。
实践应用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冰块来降温B.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能裁玻璃C.用金属铝制饮料罐D.灼热的金刚石可以在液态氧气中燃烧2.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的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的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
据此推测四氯化碳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不支持燃烧B.容易燃烧C.密度比空气大D.容易汽化3.酒精是我们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燃料,这是利用了酒精具有的化学性质,你知道的酒精的物理性质有、等。
活动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知识链接科学家发现虽然世界上的物质有成千上万种,组成物质的基本要素——元素却只有100多种。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第2节新型材料的研制沪教版巩固辅导第二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化学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主要存在血液中B、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但不能和硫酸铵混合使用C、塑料都有热塑性,可以反复加工,多次使用,有会造成“白色污染”D、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由它的着火点决定,而与氧气的浓度无关【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灼烧法鉴别羊毛线和棉纱线B、用点燃的木条鉴别氯酸钾和氯化钾C、用肥皂水鉴别蒸馏水和氯化钙溶液D、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使用清洁能源B、使用无氟冰箱C、提倡使用私家车D、提倡垃圾分类【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A、硬水和软水——明矾B、氯化钾和氯化铵——氢氧化钠C、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闻气味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回收废弃塑料是非常重要的,下列属于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 A、B、C、D、【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A、AB、BC、CD、D【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关于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合成纤维能用于制作服装B、铝合金能用于制造门窗框架C、合成橡胶能用于制造汽车轮胎D、葡萄糖能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全部能量【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共享单车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下列自行车所用材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合金车架B、尼龙护套C、塑料把手D、橡胶轮胎【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化学与生活生产有着紧密联系.“佝偻病”是因为人体缺少______元素造成的;建筑上应用较多的钢材,其钢的性能比纯铁优良,因为它是铁和一定量的碳及少量其它元素形成的______;塑料食品包装袋的材料为(选填序号):______.①天然高分子材料? ②有机合成材料? ③无机非金属材料? ④功能复合材料? ⑤金属材料.A、钙B、合金C、②【答案】:【解析】:第10题【综合题】2016年10月17日,我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航天员在太空驻留33天,请回答下列问题:长征二F型火箭使用的是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推进剂,偏二甲肼是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天宫二号”上的太阳电池翼使用了铝锂合金,该合金具有耐热性和抗腐蚀性,金属铝也具有抗腐蚀性,其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航天员的食品非常丰富,有100多种,如:酸奶、酱牛肉、面条、果汁等,吃饭时把脱水食品加上水,与其他食品一起放进舱壁上的小电炉或烤箱中加热即可,在酸奶、酱牛肉、面条、果汁等食品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舱外服中的废气处理系统保障者航天员的生命,第一步让呼吸产生的废气进入装有活性炭的滤网,这一过程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性;第二步,用氢氧化锂吸收二氧化碳.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飞船返回舱在重返大气层时,因与空气剧烈摩擦,船体表面温度会急剧上升,因此,返回舱表面必须有良好的防高温措施,下列有关返回舱外覆盖材料的说法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a.高温条件下,能与大气层中的氧气发生剧烈燃烧b.高温条件下,能发生吸热反应带走热量c.高温条件下,可熔化或升华带走热量d.有阻热性,可阻断热量侵入舱内.【答案】:【解析】:第11题【综合题】现有八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A、活性炭?B、酒精?C、熟石灰D、聚乙烯塑料E、钛合金?F、石墨?G、小苏打H、一氧化碳______可用于制食品包装袋A、D______可用于制铅笔芯A、F______可用于制造人造骨A、E______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A、C______可用于吸附冰箱内的异味A、A______是有毒气体A、H______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A、G______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A、B【答案】:【解析】:第12题【综合题】活学活用化学知识:用化学用语表示:铵根离子______;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化学与材料研制【教学目标】1.了解普通玻璃的生产原理,知道几种常见的新型玻璃,体会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将用途小的物质转化为用途大的物质。
2.了解塑料的特性,知道高分子材料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的,并能用分子聚合的观点认识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形成过程。
3.通过对玻璃钢制造原理的分析,知道使用混合的方法可以改变物质的性能、扩展物质的应用范围,增强对复合材料的开发与研制的重要性的认识。
4.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增强“化学使生活更美好”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1.化学材料的分类、性质和用途。
2.“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认识材料发展史,了解各种材料的重要应用。
4.识别几种常见塑料制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细玻璃管、酒精喷灯、食品包装袋、饮料瓶、试管、试管夹。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投影]你们认思考并回答问题,小组交流。
从日常用品的制作材料入手,增强学生对化学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的认识,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热情。
识这些物品吗,它们是什么材料制成的?这些材料来自哪里?[讲解]材料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制造这些用具的材料都是通过一定化学变化产生的。
所以化学科学的发展与材料的研制密切相关。
化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导入新课]材料研制与化学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今天学习化学与材料研制。
[揭示目标]投影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师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具体的任务,知道学习时的重点和难点。
[投影]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材料,还有同学们课前搜集的材料,可以分哪几类?[讲解]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开发利用的材料很多,除金属材料外,还有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合作探究:一、用途广泛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演示实验]取一根玻璃管,置于燃着明确学习目标。
对课前搜集的材料讨论分类。
记忆:材料的分类: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观察、思考、回答:玻璃受热、变软,可拉细。
第2节铝及其化合物考纲定位要点网络1。
掌握铝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2.掌握铝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铝单质的性质及制备知识梳理1.铝的结构和存在铝位于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ⅢA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铝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丰富,仅次于氧、硅。
自然界中的铝全部以化合态存在。
2.铝单质的主要化学性质(写出有关方程式)②2Al+3Cl2错误!2AlCl3④2Al+2OH-+6H2O===2[Al(OH)4]-+3H2↑⑤Fe2O3+2Al错误!2Fe+Al2O3⑥2Al+3CuSO4===3Cu+Al2(SO4)33.铝热反应实验探究(1)铝热反应的实验装置及试剂作用:(2)原理:利用Al的还原性较强,高温下把金属氧化物中的金属置换出来。
(3)现象①镁带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白光,氧化铁与铝粉在较高温度下发生剧烈的反应;②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
(4)应用①冶炼难熔金属,如Cr、Mn、V、W、Cu、Fe等;②金属焊接,如野外焊接钢轨等。
注意: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是加少量KClO3,插上镁条并点燃。
4.工业电解熔融Al2O3制备Al(1)电极反应错误!(2)总反应方程式2Al2O3(熔融)错误!4Al+3O2↑。
注意:电解Al2O3时Na3AlF6的作用是作助熔剂。
[辨易错](1)除去氧化膜的铝箔在空气中加热,铝箔熔化但不滴落,说明铝易氧化形成氧化膜保护铝.(2)铝制容器可以用于盛装浓硫酸和浓硝酸,说明铝不与二者反应。
()(3)能与Al反应生成H2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4)Al在高温下与MgO发生铝热反应制备Mg。
(5)加入Al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可能存在Al3+、NO错误!。
[答案](1)√(2)×(3)×(4)×(5)×◎命题点1铝的性质及应用1.镁、铝性质相似,下表中对两者的对比不正确的是()铝镁A.与非金属反应能被Cl2、O2氧化能与N2、O2反应B。
6.2化学与材料研制【学习目标】1、知道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了解材料开发应用与化学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2、认识硅酸盐材料(玻璃)、合成材料(塑料)、复合材料(玻璃钢)的生产与应用||。
3、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体会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将用途小的物质转化为用途大的物质||。
增强对材料开发和研制重要性的认识||。
【学习重点】化学材料的分类、性质和用途;“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
3认识材料发展史||,了解各种材料的重要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法自学讲解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细玻璃管、酒精喷灯、食品包装袋、饮料瓶、试管、试管夹||。
【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导入新课:出示几幅图片||,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它们是什么材料制成的?这些材料来自哪里?[讲解] 材料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制造这些用具的材料都是通过一定化学变化产生的||。
所以化学科学的发展与材料的研制密切相关||。
化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板书课题]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揭示目标]投影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师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具体的任务||,知道学习时的重点和难点||。
[讲解]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开发利用的材料很多||,除金属材料外||,还有非金属材料、有思考并回答问题||,小组交流明确学习目标||。
对课前搜集的材料讨论分类||。
记忆:材料的分类: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从日常用品的制作材料入手||,增强学生对化学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的认识||,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热情||。
介绍材料发展的历程感受化学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
机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活动一、用途广泛的非金属材料[演示实验]取一根玻璃管||,置于燃着的酒精喷灯上||,把玻璃管拉成两支尖嘴管||。
[提问] 大家看到了什么?[过渡]实验室里的胶头滴管就是这样制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