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社会中的人格问题_评电影_撞车_
- 格式:pdf
- 大小:31.34 KB
- 文档页数:3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浅析英诗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丁尼生《鹰》的不同译文比较从功能翻译论的角度探讨品牌名称的翻译目的论视角下新闻标题汉译英研究论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语篇衔接与连贯追求自然和谐的童真理想—解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儿童形象从《京华烟云》探析林语堂的女性观《威尼斯商人》中的种族及宗教冲突《德伯家的苔丝》苔丝和《红字》海斯特的悲剧命运的比较Nonverbal Communication Used in Different English Teaching Stages汉英招呼语的对比研究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n Chinese Catchwords论《瓦尔登湖》的生态伦理意蕴性格差异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中印象主义创作手法探讨英语委婉语及其翻译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特征非语言行为在小学外教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性格分析《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from Aesthetic Perspective—Based on the different English versions of “Tian Jing ShaQiu Si”从"龙"一词的文化内涵看汉英文化的差异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卫夫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浅析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意识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饮食的影响灰姑娘文学形象在西方文化中的发展和演变研究A Brief Analysis of the Main Female Characters in Golden Notebook从功能翻译理论看记者招待会口译—以“两会”记者招待会口译为例《紫色》所体现的“黑人性”美国寻梦—凯鲁亚克小说《在路上》的主题研究英文电影题目翻译的异化与归化研究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在英译汉语菜名中的应用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特点及策略研究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词性转换研究中外大学校训翻译分析On Translation of Symbolism in Pop Songs with a Case Study of Hotel CaliforniaAnalysis of the Elements of Modernism of Wuthering Heights新闻标题中的对话性我对直译和意译的看法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之我见《喜福会》中母爱主题的文化阐释论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中的美国精神美国C标准对中国英语教育的影响对《儿子与情人》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浅谈英汉谚语的翻译——从跨文化角度出发A study on Lin Yutang’s Translation standards:faithfulness,fluency and beauty 电影英文片名汉译的原则中式菜名的英译《海的女儿》中安徒生的悲剧情结分析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解析《丽姬娅》中的哥特美学论企业对员工过度压力的管理What to Love and Hate ----o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背诵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作用《红字》的人文主义色彩隐喻在英语政治演讲辞中的认知功能—以奥巴马的竞选演讲辞为例论弗罗斯特诗歌中自然意象对意境的构建从价值观系统角度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On Alice Walker’s Womanism in The Color Purple美国俚语中所折射出的美国亚文化现象从浪漫主义角度剖析《海上钢琴师》在中国流行的原因文本分类理论与广告翻译The Analysis of the Double Character of Wuthering Heights’ Hero——Heathcliff 从产品说明书的英译错误分析探讨其翻译策略浅析美国俚语的起源《纯真年代》中社会与个人的碰撞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论“绿山墙的安妮”中女主角的成长经历Mother Tongue Influence on the Learning of a Foreign Language《天使与魔鬼》中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分析从中国传统民居乔家大院和西方哥特式教堂看中西文化差异浅析美国高等教育的创新中美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分析汉语茶文化特色词的英译研究——以《茶经》和《续茶经》为例从《阿甘正传》看美国梦的追求和幻灭肯德基在中国的成功之道从跨文化交际看中西方时间观差异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生选择An Imitation of the Primitive Society: Evil of Human Nature in Lord of the Flies外贸英语函电的文体特征及翻译对策《日用家当》中的黑人文化意象分析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喜福会》通过语境与潜台词解析情景喜剧的幽默——以《老友记》为例论《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矛盾性英语动物习语的研究及翻译网络英语对汉语词汇的影响研究平衡的维系——《天钧》中的道家思想浅析“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An Analysis of The Woman Warr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of Discrete Identity in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人文主义思想在《皆大欢喜》中的运用The English Translating of Chinese Neologisms in Political Documentation: Methods and Strategies从《蜘蛛侠》系列看美国的英雄主义An Analysis o f Gothic Features in Poe’s The Cask of Amontillado浅谈大学英语教育的文化融入影视英文在初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性研究狄金森、席慕蓉爱情诗中隐喻现象对比研究Error Analysis on English Writing by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论杰里米·边沁的功利主义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社交称谓浅析英语原版影视欣赏和英语学习广告翻译策略初探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of Elizabeth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从《纯真年代》的女性角色看旧纽约的女性地位浅析《嘉莉妹妹》中的新女性形象文化视角下的中西方时间观对比研究析《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性格特征A Study of Cultural Presupposition in Idioms《纯真年代》中的女性主义对比评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和盖茨比的梦想从“狗”和“龙”的谚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夜访吸血鬼》中克劳迪娅这一人物的悲剧命运分析从美学角度分析英文电影《阿凡达》的汉语翻译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时间观念流行语的翻译体态语和跨文化交际—体态语在国际商务中的重要作用从模糊性看古典诗词英译青少年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焦虑与对策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若干信息处理手段Analysis of the Subtitle of White Collar under SkopostheorieA Tragedy of Ambition on MacbethAn Analysis of the D Film Alice in Wonderl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thicism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美式幽默风格的翻译Americans’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as Viewed from Two Movies Mulan and Kung Fu Panda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威尼斯商人》中的关键社会元素——莎士比亚心中的乌托邦社会成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石化现象浅析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作品中的唯美主义思想从文化的角度审视中西习语的来源美国价值观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体现关注耐心教育——浅谈《差不多是大人的人》中黑孩子的叛逆心理Comparative Study of Metaphor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斯托夫人的宗教矛盾心理On the Narrative Arts of Hemingway's Short Stories----A Case Study of"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论委婉语与国际商务谈判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由《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写作特色《非洲的青山》与《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描写非洲形象的改变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An Analysis of the Distorted Male and Female Relationships in Sons and LoversWhen Chinese Tradition Meets Western Culture: Comparison between Qi Xi and Valentine’s Day 《厄舍古屋的倒塌》中哥特式文学特点分析试究中国古诗词英译中的常用技巧—以《发如雪》为例名词化隐喻在外贸函电中的功能分析孤独的神秘与永恒的自由追求——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论莱辛作品《又来了,爱情》中妇女失爱的原因An Analysis of Mulan's Character in Moment in PekingA New View of Feminism in The Mill on the Floss River《老人与海》中马洛林形象的不可或缺性Gone with the Wind: From Novel to Film《我的安东妮亚》中安东妮亚的成长中外英语教师的优劣势比较:从中学生视角《乱世佳人》主人公斯嘉丽形象浅析从翻译美学角度谈汽车商标词的汉译中西方聚会文化差异比较研究人性的救赎——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看美国英雄主义的新侧面从希斯克利夫的悲剧人生看“如何被逼出邪恶的人性”吸血鬼传说对英国文化的影响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建构的研究华兹华斯和弗罗斯特自然观的比较传统道德与时代新意识之战―论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的婚恋观探究《紫色》中的妇女主义者形象从精神分析和人格面具理论看“我”和吕蓓卡的对立统一性格决定命运----浅谈《老人与海》桑提亚哥性格特点从语域和博客语篇角度解读博客传播英文商务索赔信的人际意义功能分析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杀死一只反舌鸟》文本和电影的比较研究非言语交际及其在二语教学中的运用交替传译中的记忆机制及记忆训练研究Study of Themes of George Bernard Shaw’s Social Problem P lays中西亲子关系对比性研究英文电影欣赏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xx学院案例从语域角度分析《瓶中信》中书信的语言特色中英广告宣传方式的比较研究对《雾季的末日》主题的解读商务英语和普通英语对比浅析从翻译等值理论看文化词的翻译英汉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从合作原则看英语广告中模糊语言的运用及解读The Analysis of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William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从现代主义角度分析《月亮和六便士》从文化角度浅析新闻英语的翻译目的论在英语儿歌翻译中的应用《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夏洛克性格分析文化杂糅背景下的身份诉求——解读奈保尔的《半生》加拿大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威廉福克纳的女性观—《喧哗与骚动》女性性格分析从奥巴马演讲的不同译文看语域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喜福会》中的女性身份重建从《胎记》看霍桑对科学的态度从《盲人》中的“血性意识”看劳伦斯的文明观绝望而不言败的抗争——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撞车》中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分析中美教育的比较及对比The Developments of Marriage View over Three Periods in the West分析《天使,望故乡》的精神主题。
从跨文化视野看文化冲突问题——电影《撞车》观后感李晓东摘要:最近几十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商业贸易日益频繁,不同文化的人们的交往已成为不可避免的日常行为。
但由于种族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彼此的冲突引起的痛苦的经历俯首皆是,怎样在维持文化丰富性的同时,人们如何能和平相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文化冲突入手,通过分析冲突的形成过程,冲突的文化因素,不同冲突的处理模式,从而得出,欲避免这种文化冲突,我们要学会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视差异为人类的一种财富。
关键词:冲突文化冲突跨文化小成本制作的《撞车》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这个电影从小角度切入,反映了当代美国白人、黑人以及亚裔、拉丁美洲等新移民的文化冲突问题。
姚明在他的英文自传《姚:两个世界里的生活》中也写了他在美国生活时所遇到的文化冲突问题。
其实,早在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一位国际关系学的教授就在美国的一份权威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文明的冲突》。
在这篇文章中指出:随着苏联的解体,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不复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之间的对垒,不再是未来世界冲突的主题了。
21世纪世界冲突的主题成为文明的冲突。
冲突表示两种力量或两个体制的不和谐或相互撞击。
这种不和谐的状态可以以明确或暗含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跨文化传播中,冲突定义为“感到的或实际的价值观、期望、过程或结果的不和,这一不和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文化群体成员之间”。
跨文化传播的冲突多源于双方的误解, 如果误解不能得以及时处理和澄清,它就可能从文化误解的冲突转为人际之间的冲突。
这种冲突在大众传播中的消极性是显而易见的——误读、妄加评估、在信息传播中的不客观以及对事实的歪曲会加深不同文化之间的鸿沟。
学会处理传播中的文化冲突是促进两种文化进行正常交流的必要条件,它要求人们有一种富于理解的心态,详尽地掌握事实,准确地进行分析。
一、文化冲突及成因帕特纳姆和普勒将冲突定义为互相依存的两个人在互相交往过程中感到与对方的目标、目的、价值观发生不一致,而且双方各视对方为阻碍自己实现目标的潜在干扰和阻力。
从社会学角度探索电影《撞车》中的冲突摘要:获得了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小成本制作电影《撞车》,讲述了在美国洛杉矶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本文通过分析电影情节,阐述了美国社会现存的文化与种族冲突,并从社会学角度探索了美国多元文化与多民族相互融合与碰撞下的冲突。
关键词:种族歧视文化冲突人性《撞车》这部电影叙述了仅仅36小时内在洛杉矶上演的一幕幕表面无关实则环环相扣的故事,两车相撞这件小事如同多米诺骨牌,揭示了深藏在以洛杉矶为代表的美国繁盛景象下的种族歧视与人性沉沦。
影片以浓重的笔墨渲染了种族、阶层、文化间的矛盾与冲突,采用多主线的方式讲述了故事进展,围绕不同种族、职业人群平凡的生活,向观影者展示了一幕幕戏剧性的故事。
每个人物都是故事的主角。
影片中的主要人物涉及到各个阶层、各个民族,他们站在自己所归属的路线上推动着每一个故事的发展。
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不同文化相互融合中涌现的问题,不同种族相互碰撞中激发的矛盾,不同人群背后的善良与扭曲。
影片中生活在洛杉矶的各色人种生活在相同的建筑里,却缺乏相应的交流与沟通。
白人自觉高人一等,却仍表现出来和善尊重的丑态;亚裔、黑人、拉美人之间相互歧视,互相攻击对方的种族。
本篇开始便印证了主题——撞车,黑人和亚裔妇女的车相撞,冲突由此开始。
而在结局,再次呼应主题,最后以一个黑人开车撞伤一个亚洲人引起争吵结束。
影片剧情看似杂乱无序,实则环环相扣。
一幕幕场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深刻地揭示了当代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冲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重要片段着手分析这些冲突存在的原因。
片段一:故事开头Anthony和朋友洗劫了白人Peter,从社会互动论来分析此起事件,任何文明都有向往美好生活的目标,同时也有相应的道德法律手段进行约束。
美国梦的浪潮轰轰烈烈席卷整个美国的同时,却没有给予每个人实现这个梦想的手段。
这个时期的有色人种尤其是黑人遭受了太多的歧视与压力,社会对黑人的包容性太低,使他们开始自我怀疑、自卑自厌。
由电影《撞车》探析多元文化教育【摘要】多元文化并存是当今世界各民族国家共有特点。
影片《撞车》反映了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人们之间的冲突,以近乎惨烈的方式提醒世界,学会尊重差异和多样性的重要性。
教育作为文化的重要构成和传播工具承担着完善多元文化社会的功能。
多元文化教育是多元文化社会的产物,要求培育对异文化的理解与接受,构筑和谐人际关系。
【关键词】多元文化冲突多元文化教育【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0.19.022多元文化是指在一个区域、社会、群体和阶层等特定系统中,几种文化同时存在、相互联系且各具特征。
空间上具有多样性,时间上具有共时性。
多元文化并存是当今世界各民族国家共有的特点。
各种文化之间的联系、影响和冲突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历史发展。
如何缓解文化差异造成的矛盾,从冲突走向融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常见的社会话题。
电影既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和其他艺术一样,呈现社会现实,反映人们生活。
影片《撞车》记录并反映了不同文化冲突的社会现实,警示人们学会尊重差异和多样性的重要性。
一、电影简介影片《撞车》(Crash)的剧情错综复杂,诸多主人公看似毫无关联却环环相扣,互相影响,其中的亲情、友情、爱情、父子情等,都在一个怪圈里轮回着。
片中的黑人执着地认为白人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在排斥自己,于是为了捍卫自身的权益,义无反顾地对社会进行着报复。
同样,另一个黑人身为著名的电台导演,却不敢向世人告白自己的黑人身份,操着一口白人口音夹着尾巴苟且活着,即便自己的妻子被白人警官猥亵,也丝毫不敢反抗。
猥亵黑人导演妻子的警官也并非简单的坏人,他深爱着自己患病的父亲,而当他奋不顾身去抢救即将爆炸的汽车里的女人时,他是那么的伟大,而当汽车里的女人认出他便是猥亵过自己的警官时,时间静止的一刹那,人与人居然可以和平共处,令人感伤。
片中还有许多类似的情节,警官的新搭档看不惯他对待黑人的流氓作风,冒着上司的压力换了拍档,却错手枪杀了他那个憎恶白人的黑人朋友。
以刻板印象与民族认同归因种族冲突——从社会认知角度解析影片《撞车》《撞车》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市的多个看似松散却又暗中交互的故事,本片主要反映出美国社会的种族冲突问题,片名“撞车”意指由一起撞车案件引发的多重事件,实则暗喻着根深蒂固的种族隔阂到种族歧视,甚至是种族冲突的社会问题。
这样的负性事件在引人深思的同时,对其进行归因,是认识问题乃至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影片中有数不胜数的种族冲突片段,运用海德的归因理论,即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与环境或者在于个人的内因—外因归因判断,可将内因总结为:民族认同中的自我认定和归属感的模糊确认,外因可归纳为:对群体的知觉即他人的刻板印象在种族冲突中的影响。
内因:民族认同中的自我认定和归属感的模糊确认片段一:在洛杉矶市开店的一家人,在父亲不听从修锁人的劝告之后,自家的店被强盗席卷一空,发现这一事件后,母亲并没有等候保险公司拍照以作赔偿,而是急于将强盗留在墙上的字擦去,女儿问其原因,母亲回答说:“他们以为我们是阿拉伯人,我们波斯人什么时候变成阿拉伯人了?”这一片段是民族认同中自我认定的典型事例,所谓自我认定指的是一个人为自己所使用的民族的标签,即他们对自己的归类,也就是人们选择什么样的标签来使用的问题,而民族冲突的产生就是由人们对自己的自我认定开始,从自我认定开始,人们便能够感受到本民族在其所属坏境中的“优劣”,进而发生关于种族的一系列矛盾,可以说,民族认同中的自我认定是种族冲突的根源。
片段二:黑人警官的母亲住在贫民区。
一日,黑人警官的墨西哥人同伴陪他去向黑人警官的母亲道歉,黑人警官看到母亲正在睡觉,便和母亲少说了几句话后离开,而他的同伴问他是否和母亲道歉,他撒谎说:“她不在”。
这一片段从侧面表现出,黑人警官对自我民族归属感的模糊确认,他之所以向伙伴说他的母亲不在,意在说明他没有和母亲过多接触,是对自我民族归属感的否定,他虽然使用了一个民族称号,但却没有对所选择的群体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这是一种自卑的表现,在种族冲突中,这样的自我否定在无形中制造了种族间的隔阂,甚至在外界并没有表现出对其民族的异样态度时,他们自己的内心先滋生出对他人的防御屏障,这极不利于民族的和谐相处,而对自我民族的归属感的模糊确认就是在种族冲突过程中的“催化剂”。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分析电影《撞车》中的文化冲突作者:赵雯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03期摘要:电影《撞车》以汇聚多民族文化的洛杉矶为背景,讲述了在36小时内一群来自不同民族的人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文化冲突。
本文便以此电影为研究对象,从跨文化交际中的身份认同角度分析电影中文化冲突发生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身份认同;定式思维;偏见;民族中心主义一、引言故事发生在多民族文化互相融合的城市洛杉矶,这里汇集了来自不同民族的人:欧洲人、非洲人、亚洲人、拉美人、阿拉伯人等等,文化冲突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电影开始于一场撞车事故,却撞的远远不止是车,更是两位车主各自所代表的不同文化。
电影结束于一场新的撞车事故,似乎在暗示观众文化冲突不可避免,但我们仍要借助跨文化理论来审视电影中的文化冲突,对文化冲突发生的原因进行思考。
二、从身份认同视角对影片中的冲突进行分析丁图梅(Ting-Toomey)认为身份认同是我们从家庭、性别、文化、种族和个人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而来的自我概念和自我形象。
许多心理学实验表明两个彼此越相似的人越容易接受并喜欢对方。
当然这也预示了身份认同会带来负面影响,即会导致定式思维、偏见、种族歧视以及民族中心主义。
如果一个人对别人产生了固有看法,那么这种固有看法很可能会发展成偏见。
更糟糕的是,如果这种偏见是因别人和自己的种族不同而产生的,偏见就会升级为种族歧视。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民族的文化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并且自己的文化是绝对正确时,这种情况就被看做是民族中心主义。
下面,本文将讨论身份认同的消极一面在电影中的体现。
2.1 定式思维定式思维指的是对一些社会群体的固有认识和看法,它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消极的定式思维会破坏跨文化交际。
它具有四个明显特征:首先,定式思维是一种心理过滤,它只会允许那些和固有想法一致的信息通过,并以此更一步强化这种定式思维。
其次,定式思维对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适用。
再次,定式思维是过渡概括化的结果,因此会对跨文化交际产生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