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通信协议
- 格式:doc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21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控,通讯协议篇一:中控多媒体通讯协议及代码中控通讯协议及代码波特率:9600数据:8bits奇偶:无停止位:1bit系统控制开系统3b00010100a0070d关系统3b00010000a1070d开始红外读码3b0001000036060d清除红外码3b0001000037060d结束红外读码3b0001000038060d预监入3b0001000039060d预监出3b000100003a060d投影机电脑3b0003000050000d投影机视频3b0003000051000d切出投影3b000300003b000d强电控制部分一、电脑电源(只是电源通断,并不是开关机,要控制开关机请参见弱电控制部分)电脑电源开3b000401008e000d电脑电源关3b000401008F000d二、投影机电源投影机电源开3b0003000052000d 投影机电源关3b0003000053000d 三、设备电源设备电源开3b0004010084000d 设备电源关3b0004010085000d 四、电动幕屏幕升3b00040100b0000d 屏幕降3b00040100b1000d 屏幕停3b00040100b2000d 弱电控制部分一、网络接口控制网络接口通3b0004010086000d 网络接口断3b0004010087000d 二、12V摄像头控制摄像头电源开3b0004010088000d摄像头电源关3b0004010089000d三、12V电控锁电控锁开3b000401008a000d电控锁关3b000401008b000d四、电脑控制电脑开(相当于按电脑的poweron)3b000401008c000d电脑关3b000401008d000d五、音量控制主音量+3b0003000030000d主音量—3b0003000031000d主音量x(静音)3b0003000032000d话筒音量+3b0003000033000d话筒音量—3b0003000034000d话筒音量x(静音)3b0003000035000d全静音开3b0004010090000d全静音关3b0004010091000d信号切换(输入,输出通道切换法)Vga3b000901xxyy070daV3b000902xxyy070dV(视频主输出)3b000903xxyy070da(音频主输出)3b000904xxyy070dxx输入通道Vga信号(01影碟机02数字展台03手提电脑04台式电脑)音视频信号(01预留202预留103卡座04展台05录像。
MMS协议MMS协议(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是一种用于通过移动网络发送多媒体消息的通信协议。
MMS协议能够传输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并且支持群发和接收回执等功能。
下面将介绍MMS协议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功能。
MMS协议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将多媒体消息发送到网络运营商的MMS中心,再由MMS中心转发给接收者。
MMS协议使用了一种名为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的网络技术,通过WAP网关将多媒体消息编码为特定格式的数据包,然后发送到目标设备。
MMS协议的主要功能包括消息的创建、发送和接收。
用户可以使用手机或其他支持MMS协议的设备创建一条包含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内容的消息。
发送方可以选择单个或多个接收者,并设置是否要求回执。
一旦消息被发送,MMS中心将负责将消息转发给接收者。
接收者收到消息后,可以选择查看或保存多媒体内容,并可以回复发件人。
MMS协议还支持群发功能,即用户可以一次向多个接收者发送消息。
这在商业营销、团体活动等场景中非常有用。
MMS协议还可以支持接收回执功能,即发送方可以获得接收者是否已成功收到消息的通知。
这对于重要的通知和沟通非常重要。
MMS协议使用的是一种称为MM1的协议,它定义了消息的传输格式和处理流程。
MM1协议使用了多种技术,包括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和SMTP(Simple MailTransfer Protocol),以确保消息的可靠传送和正确处理。
MMS协议还定义了其他与消息相关的协议,如MM7协议用于消息转发,MM4协议用于消息路由,MM5协议用于用户管理等。
虽然MMS协议在一些国家已经被其他通信协议如SMS和即时通信协议所取代,但它仍然被广泛应用于一些特定的场景,如移动营销、移动广告、移动社交等。
MMS协议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发送大量的多媒体内容,对于一些需要展示丰富信息的场合非常有用。
HDMI协议剖析高清多媒体接口的通信协议HDMI协议剖析——高清多媒体接口的通信协议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是一种数字音视频接口标准,用于在高清电视、电脑等设备之间传输音视频信号。
它采用了一种差分信号传输技术,并且支持高质量的音频和视频传输。
本文将对HDMI协议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通信协议以及相关原理。
1. HDMI接口的发展历程HDMI接口最早由几家主要电子设备生产商共同研发,并于2002年首次发布。
随着高清电视、蓝光播放器等多媒体设备的普及,HDMI接口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目前,HDMI协议已经进化到了第2.1版,提供了更高的带宽和支持更高分辨率的特性。
2. HDMI的物理连接和电气特性HDMI接口采用了19个针脚的连接器,用于传输视频、音频和控制信号。
其中,数据信号是通过差分对方式传输的,这种传输方式可以减少传输时的干扰和信号损耗,从而提高传输质量。
此外,HDMI接口还支持热插拔和自动设备识别功能,方便用户操作和连接各种设备。
3. HDMI通信协议的结构HDMI协议包含了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三个部分。
物理层主要负责信号的传输和电气特性的定义,数据链路层则负责信号的编码和解码,以及信号的稳定传输。
而应用层则定义了各种音视频格式和传输协议,并提供了音频、视频和控制信号的传输方式。
4. HDMI接口的视频传输HDMI接口在视频传输时支持多种分辨率和色彩空间。
它可以传输从标清(SD)到高清(HD)甚至超高清(UHD)的视频信号,并且支持广色域和高动态范围(HDR)的传输。
此外,HDMI还可以传输3D视频信号以及各种音频格式,如立体声、多声道和杜比数字音效等。
5. HDMI接口的音频传输HDMI接口支持多种音频格式的传输,包括立体声、5.1声道、7.1声道以及杜比数字和DTS音效等。
它采用了数字音频传输技术,避免了信号的模数转换,从而保证了音质的高保真度和传输的稳定性。
H协议视频会议通信协议解析在当今信息化社会,视频会议作为一种高效的沟通方式被广泛应用,而H协议视频会议通信协议作为其中的核心技术之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H协议视频会议通信协议进行深入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一、H协议视频会议通信协议的定义与概述H协议,全称为H.323协议,是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一套多媒体通信协议,用于在IP网络上实现音频、视频和数据的传输。
H协议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满足语音、视频和数据通信的需求,并保证通信的质量和可靠性。
H协议的通信过程主要分为建立连接、传输数据和终止连接三个阶段。
在建立连接阶段,通信双方需要进行协议交互,验证身份和能力,并达成约定的通信参数。
传输数据阶段是实际的通信过程,音视频数据通过字节流的方式进行传输。
在终止连接阶段,双方协商结束通话,并释放相关资源。
二、H协议视频会议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H协议视频会议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信令传输和媒体传输两个方面。
1. 信令传输:在H协议中,信令负责传输控制信息,用于协商连接建立、传输参数以及管理通信过程中的状态。
H协议中定义了一些必选和可选的信令消息,如呼叫设置、会话控制和带宽管理等。
这些信令消息通过H协议的信令通道进行传输,通常使用传输控制协议(TCP)进行可靠传输。
2. 媒体传输:H协议中的媒体传输主要负责音频、视频和数据的传输。
音频和视频的传输通常采用实时传输协议(RTP),数据的传输则使用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进行控制。
RTP和RTCP可以在UDP 协议上运行,通过分组化的方式传输音视频数据。
三、H协议视频会议通信协议的应用场景H协议视频会议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企业、政府机构、教育机构以及医疗领域等各个行业。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企业会议:在企业内部,通过H协议视频会议通信协议可以方便地进行远程会议,跨地域的员工可以实时沟通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SIP协议详解1. 引言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是一种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的通信协议。
它广泛应用于语音、视频和即时通讯等实时通信领域。
本文将对SIP协议进行详细解析,介绍其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
2. SIP协议概述SIP协议是基于文本的应用层协议,使用可读的ASCII文本来进行消息交换。
它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S)模型,其中用户代理作为客户端,SIP服务器作为服务器。
SIP消息的格式包括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两种类型。
3. SIP消息格式SIP消息由起始行、头部字段和消息体组成。
起始行包括请求行或状态行,用于表示消息的类型和状态。
头部字段包含了一系列的键值对,用于传递消息的各种参数和选项。
消息体用于传输实际的数据内容。
4. SIP会话的建立与终止SIP协议通过INVITE/200 OK消息实现会话的建立,通过BYE消息实现会话的终止。
当用户A希望与用户B建立一个通话时,用户A向SIP服务器发送INVITE 消息,SIP服务器将该消息转发给用户B。
用户B可以选择接受INVITE消息,然后发送200 OK消息给用户A,表示接受通话请求。
当通话结束时,任一用户可以发送BYE消息,通知对方终止通话。
5. SIP注册与鉴权SIP协议支持用户注册和鉴权机制,以实现用户身份验证和安全通信。
用户在注册时,将自己的身份信息发送给SIP服务器,服务器将该信息保存起来。
当用户发起通话请求时,服务器可以根据用户的身份进行鉴权,确定用户是否具有通话的权限。
6. SIP中继与路由SIP协议支持中继和路由机制,以实现跨网络的通信。
SIP中继允许SIP消息在不同的网络之间传输,保证了用户可以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进行通话。
SIP路由机制允许SIP消息根据特定的规则进行转发,以找到正确的接收者。
7. SIP扩展与应用SIP协议允许进行扩展,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例如,SIP可以与其他协议结合使用,如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用于传输会话描述信息。
多媒体宽带业务服务和使用协议甲方(服务提供商):__________________乙方(用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双方共同达成的关于多媒体宽带业务服务和使用事宜的共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经友好协商,甲乙双方达成以下协议:一、协议范围本协议规定了甲乙双方在使用多媒体宽带业务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
多媒体宽带业务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接入、视频点播、在线游戏、语音通信等服务。
本协议适用于乙方在甲方所获得的所有多媒体宽带业务服务。
二、服务提供1. 甲方应向乙方提供稳定、连续的多媒体宽带业务服务。
2. 甲方有义务在出现故障时及时响应并处理,确保乙方正常使用多媒体宽带业务。
3. 甲方保留在必要时对服务进行升级、改造或调整的权利。
三、用户权益与义务1. 乙方有权使用甲方提供的多媒体宽带业务服务,并确保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甲方制定的相关规定。
2. 乙方在使用多媒体宽带业务过程中,应保证信息安全,不传播违法、违规内容。
3. 乙方有义务妥善保管账号和密码,对因账号和密码保管不当导致的损失承担全部责任。
4. 乙方应按照约定的方式和时间支付多媒体宽带业务费用。
四、业务费用1. 乙方使用多媒体宽带业务的费用根据服务类型、用量和使用时间等因素确定。
2. 甲方有权根据市场情况和业务发展需要调整业务费用,调整时甲方应提前通知乙方。
3. 乙方应按约定时间和方式支付业务费用,逾期未支付的,甲方有权暂停服务。
五、保密条款1. 甲乙双方应对在合作过程中获知的对方商业秘密及机密信息予以保密。
2. 未经对方许可,任何一方不得向第三方泄露对方的商业秘密及机密信息。
六、违约责任1. 若甲方未按照本协议约定提供服务的,应向乙方承担违约责任。
2. 若乙方违反本协议约定,如传播违法、违规内容或逾期未支付业务费用等,应向甲方承担违约责任。
3. 违约方应承担因违约造成的全部损失。
七、争议解决1. 本协议的履行、解释及争议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mms协议格式MMS(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是一种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多媒体消息的通信协议。
它允许用户通过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发送包含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内容的消息。
MMS协议格式是指MMS消息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它决定了消息的各个部分如何组织和传输。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MMS协议格式的相关内容。
1. MMS消息的头部:每条MMS消息都包含一个头部,用于描述消息的一些基本信息和参数设置。
头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重要字段:- 消息类型:指示消息的类型是发送或接收。
- 发送者和接收者:指明消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的信息。
- 主题:描述消息的主题或标题。
- 时间戳:记录消息的发送或接收时间。
- MMS版本:标识当前消息所采用的MMS协议版本。
2. MMS消息的主体:MMS消息的主体部分是实际的多媒体内容。
它可以包括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数据。
主体以一种特定的编码方式进行传输,常见的编码方式有二进制编码和Base64编码。
对于文本内容,可以直接以Unicode或ASCII编码形式进行传输。
而对于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媒体文件,需要将文件按特定的格式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按照固定的标识放入消息主体中。
3. MMS消息的附件:MMS消息还可以携带附件,用于包含一些额外的数据或者文件。
附件可以是任意的文件类型,如图片、音频、视频、文档等。
通常,附件的传输是通过将文件按照特定的格式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放入消息的附件部分。
在MMS协议格式中,附件的信息会被包含在消息的正文中,通过特定的标识和描述信息进行区分。
4. MMS消息的传输方式:MMS消息的传输方式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来实现,如GPRS、3G、4G等移动通信网络。
不同的传输方式可能会影响到消息的传输速度和质量。
通常情况下,MMS消息会通过移动通信网络的消息网关进行中转和传递。
消息网关会负责将消息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并在传输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转码和解码操作。
多媒体宽带业务服务和使用协议3篇篇1多媒体宽带业务服务和使用协议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多媒体宽带业务的服务和使用,维护用户和运营商之间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协议。
第二条多媒体宽带业务是指基于宽带网络提供的具有多媒体功能的信息传输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网络电视、网络电话、视频点播、云存储等服务。
第三条用户在使用多媒体宽带业务时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不得利用该业务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破坏社会公共秩序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第四条运营商应当建立健全多媒体宽带业务的服务体系,提供稳定、高效的服务。
第二章服务内容第五条多媒体宽带业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网络电视:提供多个频道的视频直播服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观看的节目。
2. 网络电话:提供语音通信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宽带网络进行语音通话。
3. 视频点播:提供各种类型的视频资源,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观看。
4. 云存储:提供在线存储空间,用户可以将个人文件存储在云端,随时随地进行访问和管理。
5. 其他附属服务:如在线购物、在线支付等。
第六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业务服务,同时也可以根据运营商的要求选择相应的资费方案。
第三章使用规则第七条用户在使用多媒体宽带业务时,应当遵守以下规则:1. 用户应当妥善保管自己的账号和密码,不得将账号和密码泄露给他人。
2. 用户不得利用该业务从事违法、违规活动,如盗版、色情等内容。
3. 用户在网络使用中不得干扰、破坏网络设备,不得利用该业务进行攻击他人网络。
4. 用户应当遵守网络礼仪,不得发布侮辱、诽谤他人的信息。
5. 用户在使用该业务时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
第八条用户如有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运营商有权随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暂停服务、停止服务等。
第九条用户应当对自己在使用多媒体宽带业务中产生的费用承担全部责任。
第四章服务保障第十条运营商应当提供稳定、高效的服务,并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
h.323协议H.323协议。
H.323协议是一种用于实时语音、视频和数据通信的通信协议。
它最初是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旨在为互联网上的多媒体通信提供一个标准化的解决方案。
H.323协议已经成为实时通信领域的重要标准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内部通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和视频会议等领域。
H.323协议的核心是一个综合性的多媒体通信系统,它包括了一系列的标准和建议,用于实现语音、视频和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H.323协议定义了终端设备、网关、控制器和网关控制器之间的通信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信令和媒体传输方式。
通过H.323协议,用户可以在不同类型的网络之间进行实时通信,包括传统的电话网络、局域网和互联网。
H.323协议的体系结构包括终端设备、网关、网关控制器和多点控制单元(MCU)。
终端设备可以是IP电话、视频会议终端或者软电话等,它们负责采集、编码和发送音视频数据。
网关用于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比如将IP网络和传统电话网络进行互联。
网关控制器负责协调和管理网关之间的通信,确保信令和媒体能够正确传输。
MCU用于多点会议的管理,可以实现多方视频会议的召集、控制和管理。
H.323协议的信令部分采用ITU-T定义的H.225.0协议,用于建立、管理和释放通信会话。
它包括呼叫建立、呼叫保持、呼叫转移、呼叫释放等功能,以及媒体传输控制和协商。
H.323协议的媒体传输部分采用RTP/RTCP协议,用于音视频数据的传输和同步。
H.323协议在实时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为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了高质量、低成本的多媒体通信解决方案。
在远程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和视频会议等领域,H.323协议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带宽的提升,H.323协议在实时通信领域的地位将会更加突出,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通信体验。
总的来说,H.323协议作为一种多媒体通信标准,为实时语音、视频和数据通信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案。
MMS协议书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MMS(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多媒体消息服务)协议的特点、结构和功能,以便开发人员能够理解和使用该协议来实现多媒体消息的传输。
MMS协议是一种用于发送、接收和存储包含多媒体内容的消息的通信协议。
2. MMS协议概述MMS协议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通信协议,旨在实现多媒体消息的传输。
与短信相比,MMS允许用户发送包含图像、音频、视频和文本等多媒体内容的消息。
MMS消息可以通过手机网络或者互联网发送和接收。
3. MMS消息结构MMS消息由多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可以包含不同类型的内容,如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
以下是MMS消息的结构:•MMS头部:包含了消息的元数据,如发送者、接收者、主题等。
•消息体:包含了消息的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多个部分。
•消息附件:包含了与消息相关联的文件,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4. MMS协议功能MMS协议提供了以下功能:•多媒体消息的发送和接收:MMS协议允许用户发送包含多媒体内容的消息,并能够在接收端解析和显示该消息。
•消息编码和解码:MMS协议定义了消息的编码和解码规则,以便发送和接收端能够正确地解析和处理消息内容。
•附件处理:MMS协议支持发送和接收附件,如图片、音频和视频等。
接收端可以根据支持的媒体类型来处理附件。
•消息存储和检索:MMS协议定义了消息的存储和检索规则,可以将消息保存在手机或者服务器上,并允许用户按照不同的条件来检索消息。
5. MMS协议通信流程MMS协议的通信流程如下:1.发送端创建MMS消息,包括消息头部、消息体和附件等。
2.发送端使用MMS协议将消息发送到接收端。
3.接收端使用MMS协议接收消息,并进行解析和显示。
4.接收端可以选择保存消息到本地设备或者服务器上。
5.用户可以随时使用MMS协议来检索、删除或转发已收到的消息。
6. MMS协议的扩展性MMS协议具有较高的扩展性,可以支持不同的媒体类型和多媒体内容的特性。
多媒体传输协议在数字化时代,信息传递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尤为重要。
多媒体传输协议是保证音频、视频等数据高效、稳定传输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多媒体传输协议,包括它们的特点、应用场景及工作原理。
实时传输协议(RTP)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RTP)是一种面向流媒体的传输协议,提供了端到端的音视频传输解决方案。
它通常与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一起使用,以监控服务质量并实现多参与者之间的同步。
RTP广泛应用于视频会议、网络电话和在线直播等领域。
特点:- 支持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传输模式。
- 提供时间戳、序列号等信息,确保音视频同步。
- 不依赖于具体的网络地址格式。
应用场景:- IP电话(VoIP)。
- 视频会议系统。
- 在线直播服务。
实时消息传输协议(RTMP)实时消息传输协议(Real Time Messaging Protocol, RTMP)最初由Macromedia公司为Adobe Flash播放器设计。
它是一种专为Adobe Flash播放器设计的协议,可用于传输音频、视频和数据。
虽然Flash逐渐被淘汰,但RTMP仍被用于一些场景。
特点:- 支持低延迟传输。
- 可以加密通信内容。
- 支持多种编解码器。
应用场景:- 在线视频平台。
- 游戏直播。
- 网络电视服务。
HTTP Live Streaming(HLS)HTTP Live Streaming(HLS)是由Apple公司开发的流媒体网络传输协议。
它通过将媒体文件分割成小块,通过HTTP进行传输,客户端可以动态选择不同质量的视频流进行播放。
特点:- 基于HTTP,兼容性好。
- 自适应比特率流,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
- 支持多种设备和平台。
应用场景:- 移动设备上的音视频播放。
- 网页内嵌视频。
- 企业级视频分发。
MPEG-DASHMPEG-DASH(Dynamic Adaptive Streaming over HTTP)是一种国际标准,旨在通过互联网提供高质量的音视频传输。
IMS协议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是一种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子系统,它提供了语音、视频、消息和数据等多种服务,并支持实时和非实时通信。
IMS协议是用于在IMS网络中进行通信和协调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IMS协议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以及应用场景。
1. IMS协议的基本原理IMS协议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多媒体服务和IP网络进行融合,实现统一的通信平台。
它采用了开放的、标准化的IP协议栈,使得不同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IMS网络进行互联。
IMS协议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IP网络IMS协议基于IP网络,利用互联网协议来传输多媒体数据和控制信息。
IP网络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实现跨越地域和网络的通信。
通过IP网络,IMS可以提供实时的语音和视频通话,以及其他多媒体服务。
1.2 会话控制IMS协议采用了会话控制协议,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
会话控制协议可以实现终端设备之间的信令交换,并控制通话的建立和结束。
常见的会话控制协议包括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和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1.3 终端设备IMS协议支持各种终端设备,包括手机、电脑、智能电视等。
不同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IMS网络进行互联,实现多媒体通信和服务。
终端设备需要支持IMS协议栈,以便与IMS网络进行通信。
2. IMS协议的组成部分IMS协议由多个组成部分组成,分别负责不同的功能和任务。
下面是IMS协议的主要组成部分:2.1 P-CSCFP-CSCF(Proxy-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是IMS网络的入口节点,负责处理终端设备的注册请求,并将它们引导到正确的服务节点。
P-CSCF还负责对消息进行路由和转发,以及终端设备的鉴权和计费等功能。
2.2 S-CSCFS-CSCF(Serving-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是IMS网络的核心节点,负责处理终端设备之间的信令交换和会话控制。
H248协议H248协议是一种通信协议,用于在互联网协议(IP)网络上管理语音、视频和数据传输。
它是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标准Q.248定义的,旨在为电信运营商提供一种灵活的方式来控制和管理网络中的多媒体资源。
概述H248协议是一种客户端/服务器协议,用于控制和管理基于IP网络的语音和多媒体通信。
它定义了一种通信模型,其中有一个中央控制器(Media Gateway Controller,MGC)控制着一个或多个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MG),以及其他相关设备,如会话边界控制器(Session Border Controller,SBC)。
H248协议的主要功能包括:•定义媒体网关与中央控制器之间的通信流程和消息格式。
•支持多种媒体传输,如语音、视频和数据。
•提供用户和设备管理功能,包括设备注册、鉴权和配置。
•支持呼叫控制功能,如建立、修改和终止通信会话。
•支持媒体流控制,如媒体编解码器的协商和传输参数的配置。
协议结构H248协议采用基于文本的消息格式,其结构由消息头和消息体组成。
消息头包含了协议版本、消息类型等信息,而消息体则根据消息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消息类型H248协议定义了多种消息类型,用于不同的功能和操作。
常见的消息类型包括:•设备管理消息(Device Management Message):用于设备注册、鉴权和配置。
•媒体控制消息(Media Control Message):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通信会话。
•媒体流控制消息(Media Stream Control Message):用于媒体编解码器的协商和传输参数的配置。
消息流程H248协议中的消息流程通常由以下步骤组成:1.设备注册:媒体网关在启动时向中央控制器注册自己的身份和能力。
2.鉴权和配置:中央控制器对媒体网关进行鉴权,并配置其相关参数和功能。
3.呼叫建立:用户通过发送呼叫请求消息,请求建立通信会话。
HDMICEC协议简介HDMICEC(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 Consumer Electronics Control)是一种用于多媒体设备之间通信和控制的协议。
它允许用户通过单个遥控器或设备来控制多个连接的设备,如电视、音响、投影仪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HDMICEC协议的基本信息、功能和应用。
一、协议概述HDMICEC协议是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标准的一部分,旨在简化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和控制。
它使用HDMI电缆中的一对额外的信号线来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
HDMICEC协议支持多种功能,如设备控制、系统状态查询、一键开关等,使用户可以方便地控制和操作多个设备。
二、协议特点1. 简化操作:通过HDMICEC协议,用户可以使用单个遥控器或设备来控制多个连接的设备,避免了使用多个遥控器的繁琐操作。
2. 自动识别:HDMICEC协议支持设备的自动识别和配置,当新设备连接到系统中时,它可以自动加入控制网络,无需手动设置。
3. 系统互通:HDMICEC协议允许不同厂商的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和控制,实现了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
4. 扩展性:HDMICEC协议支持多种功能和命令,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和定制。
三、功能和应用1. 设备控制:HDMICEC协议允许用户通过遥控器或设备来控制电视、音响、投影仪等多个设备。
用户可以使用单个遥控器调整音量、切换输入源、控制播放等操作。
2. 系统状态查询:HDMICEC协议支持查询设备的状态信息,如电源状态、音量级别、输入源等。
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或设备查询系统中各个设备的状态。
3. 一键开关:HDMICEC协议允许用户通过单个按钮实现多个设备的开关操作。
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按下电视遥控器上的电源按钮,同时关闭电视、音响和投影仪。
4. 系统配置:HDMICEC协议支持设备的自动配置,当新设备连接到系统中时,它可以自动获取和配置相关参数,无需手动设置。
sip 协议讲解SIP协议是一种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实时通信会话的协议。
它是一种应用层协议,用于在互联网上传输多媒体通信数据。
SIP协议的全称是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它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一种简单、灵活、可扩展的通信协议,以便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进行实时通信。
SIP协议的核心思想是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型的,其中有两个重要的角色:用户代理(User Agent)和SIP服务器。
用户代理可以是一个软件应用或硬件设备,它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并将用户的请求发送到SIP服务器。
SIP服务器则负责处理这些请求,并根据请求的内容来建立、修改或终止通信会话。
SIP协议定义了一系列消息格式,包括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
请求消息用于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而响应消息则是服务器对请求的回应。
这些消息可以通过网络传输,以实现通信会话的建立和管理。
SIP 协议还定义了一些重要的功能,如呼叫转移、呼叫等待和呼叫会议等。
在建立通信会话时,SIP协议使用统一资源标识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URI)来标识参与通信的各方。
URI是一种用于唯一标识资源的字符串,它可以是一个电话号码、一个电子邮件地址或一个网址等。
通过URI,SIP协议可以将不同的通信终端连接起来,实现实时通信。
SIP协议还支持会话描述协议(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SDP),用于描述通信会话的参数和能力。
SDP可以包含音频、视频和其他媒体的编码格式、传输协议和网络地址等信息,以便各方能够正确地进行媒体数据的传输和解码。
总的来说,SIP协议是一种强大而灵活的通信协议,它可以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实现实时的多媒体通信。
它的设计目标是简单易用、可扩展和高效可靠的。
通过SIP协议,我们可以实现语音通话、视频通话、实时消息和在线会议等多种实时通信应用。
SIP协议的发展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互联网通信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
多媒体宽带业务服务和使用协议5篇篇1甲方(服务提供商):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用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拥有并运营多媒体宽带业务,乙方对甲方的多媒体宽带业务有需求,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协议:一、协议范围1. 本协议规定了乙方使用甲方多媒体宽带业务的服务内容、费用、权利义务、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方面的内容。
2. 乙方在使用甲方提供的多媒体宽带业务时,应当遵守本协议的各项规定。
二、服务内容1. 甲方提供的多媒体宽带业务包括:宽带接入、在线影视、音乐、游戏、阅读等多媒体服务。
2. 乙方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使用甲方提供的多媒体宽带业务。
三、费用1. 乙方使用甲方提供的多媒体宽带业务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
具体费用标准按照甲方的规定执行。
2. 乙方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方式支付费用。
如乙方未按时支付费用,甲方有权暂停或终止乙方的服务。
四、权利义务1. 甲方的权利义务:(2)有权要求乙方遵守本协议的各项规定。
(3)有权对乙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
(4)有权在必要时对服务内容进行更新或升级。
2. 乙方的权利义务:(2)遵守本协议的各项规定。
(3)保护甲方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
(4)按照约定支付费用。
五、违约责任1. 如乙方违反本协议的规定,甲方有权采取以下一种或多种措施:暂停服务、终止服务、追究法律责任等。
2. 如甲方未能按照协议向乙方提供多媒体宽带业务服务,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承担违约责任。
六、保密条款1. 双方应对与本协议相关的商业秘密予以保密。
2. 未经对方许可,任何一方不得向第三方泄露对方的商业秘密。
七、争议解决1. 如双方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发生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2. 如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八、其他1.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2.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3. 本协议的修改和补充应以书面形式进行,作为本协议的一部分。
多媒体通信协议实验报告实验成绩多媒体通信协议实验报告实验一颜色一、实验目的了解颜色的表示方法。
二、实验原理1. RGB表示法人们在生活中,用红、橙、黄、绿、青、蓝和紫等名词来描述彩色的大致范围。
如果再进一步细分,红色则有深红、浅红、大红、粉红等。
即使这样细分,仍然不能把颜色表达得十分准确。
根据德国科学家格拉兹曼所总结的法则,任何一种彩色都可由另外的不多于三种的其他彩色按不同的比例合成。
这意味着,如果选定了三种人所共知的标准基色(标准基色必须是独立的,即其中一种不能由其他两种产生),那么任何一种彩色,可以用合成这一彩色所需要的3种基色的数量来表示。
例如,选择波长分别为700nm、546:1nm和435:8nm的红、绿、蓝光作为基色,用不同比例的三基色光可以配出任何一种彩色。
三种光的能量之和决定了合成光的亮度,而三种光强之间的比例关系决定了合成光的色调(颜色)和饱和度(颜色深浅)。
一个任意光(A)和三基色光之间的关系可以写成下式(A) = ra(R) + ga(G) + ba(B) (1)式中带有括号的大写字母只代表某种光,如(R)只代表红光,并不具有数量和量纲的含义,数量由它们各自的系数代表。
式(1)表明,在基色光(R)、(G)和(B)选定以后,任何一种彩色(A)都可以用三个相应的数ra、ga和ba来表示。
这事实上已经解决了用数学的方法严格地定义彩色的问题。
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发现,这样的三个数有时相互之间在数量上可以相差个数量级,以至于有的数值小到在进行色度计算时可以忽略,而它在光的合成中却起着明显作用,又不能忽略。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用合成某种标准白光(如等能白光)所对应的三个系数值,分别作为三种基色光的1个计量单位。
以此计量单位度量的任意彩色(A)的三个系数称为三色系数,用R、G、B表示。
2. matlab的imshow()函数imshow()是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中用于显示图像的函数。
imshow()函数有几种用法,其中一种用法是imshow(RGB)参数RGB是一个m _ n _ 3的矩阵,矩阵中的每个元素是0 _ 1之间的小数。
多媒体通信协议实验报告三、实验内容请用imshow()函数画出类似图1的图形。
Figure 1: 颜色四、实验结果及分析代码如下:close all;clear all;clc;R = [1, 2, 1];G = [1, 1, 2];B = [0, 0, 1];M = [0.5, 0.5, 0];Z = 512;多媒体通信协议实验报告A = ones(Z+10, Z+10,3);for r = 0:0.25:(Z-1);for g = 0:0.25:(Z-1-r)b = Z-1-g-r;P = [r, g, b]/(Z-1);x = round((P - R)*(G - R)'/norm(G - R)*(Z-1)/sqrt(2)) + 1; y = round((P - M)*(B - M)'/norm(B - M)*(Z-1)/sqrt(2)) + 1; A(x, y, :) = P;endendimshow(A);效果图如下:多媒体通信协议实验报告实验二图像压缩一、实验目的1.熟悉JPEG标准;2.了解JPEG2000标准。
二、实验原理1.JPEG静止图像压缩标准JPEG(ISO/IEC10918)是由ISO和ITU-T组织的联合摄影专家组(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 Group)为单帧彩色图像的压缩编码而制定的,图像尺寸可以在1 _ 65535行/帧、1 _ 65535像素/行的范围之内。
采用这一标准可以将每像素24比特的彩色图像压缩至每像素1 _ 2比特仍具有很好的质量。
JPEG定义的4种模式:(1)顺序(Sequential)方式,其基本算法是将图像分成8 _ 8的块,然后进行DCT、量化和熵编码(霍夫曼码或算术编码);(2)渐近(Progressive)方式,所采用的算法与方式(1)相类似,不同的是,先传送部分DCT系数信息(例如低频带系数,或所有系数的近似值),使收端尽快获得一个“粗略”的图像,然后再将剩余频带的系数(或所有系数的低比特位数据)渐次传送,最终形成清晰的图像;(3)无损(Lossless)方式,采用一维或二维的空间域DPCM 和熵编码,由于输入图像已经是数字化的,经空间域的DPCM之后,预测误差值也是一个离散值,因此可以不再量化而实现无损编码;(4)分层(Hierachical)方式,在此方式中,首先将输入图像的分辨率逐层降低,形成一系列分辨率递减的图像,先对分辨率最低的底层图像进行编码,然后,将经过内插的低层图像作为上一层图像的预测值,再对预测误差进行编码,以此类推,直至顶层。
2.JPEG2000联合摄影专家组于2000年年底又制定了一个新的静止图像压缩标准JPEG2000(ISO/IEC15444-1或ITU-T Rec.T.800),它比JPEG有更高的效率。
JPEG20001与JPEG的主要不同之处有如下几个方面:(1)高效的编码方法。
JPEG2000采用小波变换和高效的数据组织方式EBCOT代替8 _ 8DCT,并采用算术编码,使得在同样比下编码性能比JPEG提高约2dB。
(2)ROI编码。
在有些应多媒体通信协议实验报告用中,图像的某个区域比其它区域(背景)具有更高的重要性,这个重要区域常称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
JPEG2000支持对ROI进行比背景质量更高的编码。
(3)可伸缩性编码。
JPEG2000支持类似于分层方式的空间分辨率可伸缩性和信噪比可伸缩性编码。
后者意______味着可以在已编码流的不同点截断,以获得信噪比不同的重建图像。
三、实验内容(1)选择一幅灰度bmp图片。
(2)将图片转化成jpg格式,压缩质量分别选择80,50,20,5。
(3)记录不同压缩质量的jpg文件的文件大小。
(4)为不同压缩质量的jpg文件添加主观评分(5,4,3,2,1)。
加主观评分(5,4,3,2,1)。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代码:RGB=imread('test2.jpg');I=rgb2gray(RGB);imshow(I);imwrite(I, 'test2.bmp', 'bmp')多媒体通信协议实验报告test2.bpmtest2.jpg多媒体通信协议实验报告test2^1.jpgtest2^2jpg多媒体通信协议实验报告test2^3.jpg多媒体通信协议实验报告实验三音频压缩一、实验目的1.熟悉常见的音频压缩标准2.了解音频压缩算法的性能二、实验原理音频压缩编码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在给定编码速率的条件下,如何能够得到尽量好的重建语音质量,同时应该尽量减少编解码延时以及算法的复杂程度;或者说在给定编码质量、编解码延时及算法复杂度条件下,如何降低所需的比特流。
这四个因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不同的应用中对各方面的侧重要求也有所不同。
音频信号通常可以分为话音(人的说话声音)和一般声音(如音乐)两类。
语音编码技术在近十几年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实用的高质量的语音编码算法。
针对不同的应用,国际电联ITU、MPEG标准化组织以及一些地区标准协会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主意编码标准。
三、实验内容1.选择一个单声道的.wav文件,记录该文件采样率,采样点数2.将这个文件转换成不同质量的MP3文件3.比较.wav文件与.mp3文件的大小4.将.mp3文件再转回为.wav文件,计算信噪比公式中x0表示原始音频信号,x1表示压缩再解压的音频信号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多媒体通信协议实验报告2. 代码如下[y, Fs, nbits]=wavread('TwoChannel'); wavwrite(y(:, 1), Fs, nbits, 'oneChannel');具体内容见电子稿3.比较.wav文件与.mp3文件的大小多媒体通信协议实验报告实验四UDP性能测试一、实验目的1.了解传输层协议TCP和UDP;2.理解UDP是一种不可靠的传输协议,但是其简单高效;3.测试以态网中的UDP协议性能二、实验原理TCP/IP的传输层有两个不同的协议,是(1)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2)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UDP协议为用户提供不可靠的传输服务,TCP协议为用户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
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它规定了网络如何建立和释放连接,如何用重传的机制处理差错,如何进行网络流量控制等。
UD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协议,它比TCP协议简单,因此也比TCP协议高效。
用户如果使用UDP协议传输数据,则可以选择在应用层添加实现可靠传输的功能。
数据最终都要转换成物理信号在物理信道上进行传输。
不同网络的数据链路层支持的MTU的长度是不一样的(关于MTU,可参考教材229页以加深理解)。
如果据在链路层进行封装时需要频繁地进行拆分(超出MTU的长度)或填充(小于最小帧长或数据包是定长的),则会影响传输效率。
三、实验内容1.阅读本实验的源文件,理解代码的功能。
2.生成可执行文件。
3.查看网络的MTU:“netsh interface ipv4 show subinterfaces”。
4.运行程序,设置数据长度为256,计算传输延时。
5.多次运行程序,计算平均传输延时。
6.用同样的方法,计算数据长度分别为512、1024、2048、4096时的平均传输延时。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多媒体通信协议实验报告5发送传输延时:接收传输延时:平均传输延时:1.0007402556数据长度为512接收传输延时:多媒体通信协议实验报告发送传输延时:平均传输延时:0.9996589275数据长度为1024接收传输延时:多媒体通信协议实验报告发送传输延时:平均传输延时:0.9995999325数据长度为2048接收传输延时:多媒体通信协议实验报告发送传输延时:平均传输延时:0.9987775775数据长度为4096接收传输延时:多媒体通信协议实验报告发送传输延时:平均传输延时:0.9996010475分析:在传输过程中,必要因为网络上的各种因素,在机与机之间的传输会有延迟,而且机与机之间的延迟还要发送方跟接收方的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多媒体通信协议实验报告实验五SIP协议一、实验目的1.掌握搭建SIP通信网络;2.掌握SIP会话的建立过程;3.熟悉网络数据包的抓取与分析。
二、实验原理IETF针对在IP网上建立多媒体会话业务面制定了一组协议,这组协议包括:会话发起协议SIP、会话描述协议SDP、会话发布协议SAP和简单会议控制协议S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