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梁钢模板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184.00 KB
- 文档页数:4
35m预应力T型梁钢模计算书1、制作工艺钢模每侧由9个独立模扇组成,每一个独立模扇由侧面板、横肋、竖肋三个主要构件组成。
中部模扇的基本长度5m,面板为6mm的钢板,支撑面板的横肋为[8的槽钢,在侧面板上设7道,竖肋为[12与[14b的槽钢,通过平撑、斜撑焊接而成,间距为1m。
2、计算图式侧面板:侧面板的计算图式为支承于相邻两横肋和竖肋之上受均布荷载的板。
横肋:横肋简化为支承于相邻竖肋上的受均布荷载的简支梁。
竖肋:竖肋的计算图式可简化为支承于竖肋顶、底两支点承受各横肋传来的集中力的梁。
3、面板的计算由于4~5小时可浇完全梁砼,所以砼灌注高度等于梁体高度2.25米,γ=25KN/m各点压力P=γHH为点到梁顶的距离取中部模扇为计算对象,按其结构绘制侧压力图如图1P0=25×2.25=56.3KPaP1=25×1.96=49 KPaP2=25×1.81=45.3 KPaP3=25×1.51=37.8 KPa1侧压力图P4=25×1.21=30.3 KPaP5=25×0.91=22.8 KPaP6=25×0.6=15 KPa由压力图分析,竖肋间距1米,横肋间距0.29米之间(0~1区间)的面板承受的侧压力较大。
均布荷载q=(P0+P1)/2 ×b=(56.3+49)/2×1=52.7KN/m考虑振动荷载4 KN/m2q=52.7+4×1=56.7 KN/m考虑到板的连续性,其强度及刚度可按下式计算M max=0.1ql2=0.1×56.7×0.292=0.4768 KN.mW=1/6×bh2=1/6×100×0.62=6cm3σ=M/W=0.4768/6×106=79.5MPa<[σ]=181 MPaf max=ql4/128EI=52.7×294×12/(128×2.1×106×100×0.63 )=0.08<0.15(允许)4、横肋检算(1)求均布荷载横肋按简支梁承受均布荷载计算,计算跨径为1.0米,作用于梁体各横肋的均布荷载可参照图1计算q0=0.49×29/2+2/3×(0.563-0.49)×29/2=7.81KN/mq1=0.49×29/2+1/3×(0.563-0.49)×29/2+0.453×15/2+2/3×(0.49-0.453)×15/2=11.04 KN/mq2=0.453×15/2+1/3×(0.49-0.453)×15/2+0.378×30/2+2/3×(0.453-0.378)×30/2 =9.91 KN/mq3=0.378×30/2+1/3×(0.453-0.378)×30/2+0.303×30/2+2/3×(0.378-0.303)×30/2 =11.34 KN/mq4=0.303×30/2+1/3×(0.378-0.303)×30/2+0.228×30/2+2/3×(0.303-0.228) ×30/2 =9.09 KN/mq5=0.228×30/2+1/3×(0.303-0.228)×30/2+0.15×30/2+2/3×(0.228-0.15)×30/2=6.83 KN/mq6=2/3×0.15×60/2+0.15×30/2+1/3×(0.228-0.15)×30/2=6.03 KN/m 由以上计算可知q3最大,故取横肋3进行强度和刚度检算。
T梁模板计算书本项目T梁长30m,高2m。
T梁模板采用定制的钢模板,面层模板采用6mm钢板,后竖向设60×6mm扁铁作为肋板,间距50cm,横向设[8槽钢,间距0.4m,边角采用∠63×5mm角钢加强,模板间通过φ14普通螺栓连接,侧模骨架采用双拼的[10槽钢,骨架间距为1.0m,在骨架位置设置φ22mm横向间距1m的上下二层对拉螺杆,侧模采用帮包底的方法,下部设三角胶条止浆。
一、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手册》—模板工程2、《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2003)3、《路桥施工计算手册》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5、《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1986)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8、《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4-1983)9、施工图纸二、设计参数取值及要求1、混凝土容重:26kN/m3;2、混凝土浇注速度:1.5m/h;3、浇注温度:15℃;4、混凝土塌落度:16~18cm;5、混凝土外加剂影响系数取1.2;6、设计风力:8级风;7、“龙门吊+吊斗”浇筑工艺。
三、模板验算3.1荷载分析1、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向压力计算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根据测定,随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筑高度达到某一临界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侧压力即为新浇筑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
侧压力达到最大值的浇筑高度称为混凝土的有效压头。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向压力分布见图1。
图1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向压力分布图按照《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2003)附录B ,新浇筑的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可按下列两式计算,并取其最小值:式中:F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 2)。
γc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 3),根据设计图纸取26kN/m 3。
T型梁模板计算书一、计算依据1.《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00;4.《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 JGJ74-2003;5.《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81-2002;6.《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第二版)》;7.《钢结构设计手册(上册)(第三版)》;8.《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 GB/T20065-2006;二、设计计算指标采用值1.钢材物理性能指标弹性模量E=2.06×105N/mm2;质量密度ρ=7850kg/m3;2.钢材强度设计值抗拉、抗压、抗弯f=215N/mm2;抗剪fv=125N/mm2;3.容许挠度钢模板板面〔δ〕≤1.0mm,≤L1/400;模板主肋〔δ〕≤1.5mm,L2/500;背楞〔δ〕≤1.5mm,L3/1000。
三、T型梁模板设计计算取T型梁模板最下层中间平模板进行强度校核;面板采用6㎜厚钢板;横向主肋采用[10#槽钢,间距300mm,背楞采用 [10槽钢,拉杆横向间距1000(最大)mm ,对拉杆为PSB785-φ16,上下为T16梯形对拉螺栓。
下面为背楞及拉杆计算截面, 得出数据拉杆间距2500mm (一)荷载计算 水平荷载统计: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水平侧压力标准值。
按照(JGJ74-2003)附录B ,模板荷载及荷载效应组合B.0.2规定:F =Min (F 1,F 2)2/1210122.0Vt F c ββγ=本计算书各工艺参数:γc -----取25 kN/m 3; t 0------初凝时间为4小时; V ------浇筑速度为3m/h ;H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 );取25m ; β1------取1.2; β2------取1.15。
则砼侧压力标准值F 为:F 1=0.22×25×4×1.2×1.15×31/2=52.59 kN/m 2F 2=25×25=625kN/m 2HF c γ=2砼侧压力荷载分项系数为1.2; 有效压头高度为:1.22559.52===c F h γ米 在有效压头高度之外,模板强度验算时采用荷载设计值,为 F*1.2=52.59×1.2=63.108 kN/m 2在有效压头高度之外,模板刚度验算时采用荷载标准值,为 F*1.0 (二)面板计算计算所用软件为《结构力学求解器》2.0版本。
&T梁台座、模板设计数量的计算1、传统计算方法假定需求是均衡的,首先根据整个工期内总生产梁的数量必须不小于总需求数的要求,求出最少的模具数g,然后依次完成一片梁整个施工工序需要的时间T 确定相匹配的梁台数,以保证模具连续周转不空闲。
由于模具的周转周期T =2d,只要有足够的空闲梁台,每天可生产的在制梁数即为g。
最少的模具数g计算如下:g ‘T≥ D 式(1)其中,g’为模具数量;T为桥梁架梁总工期;D表示桥梁总需求梁数。
满足(1)式的最小模具数g 为理论模具数g。
模具数量应为整数,故最少的模具数g为g= celing(g0,1) 式(2)其中,ceiling(•,1)为向上舍人到最接近的1的倍数。
梁台数计算为n= gT12、计算实例例:某工程T梁预制架设总数量为240片,预制架设工期目标为2片每天;单片浇注占用质量台座为7d,占用模板为2d。
由工期目标知模板最少数量=日工期目标*模板周转周期=2*2=4套。
模板为侧模,底模为台座,2幅侧模为一套。
因T梁存在内外边梁翼板宽度加宽,需单独配备外边梁模板。
边梁模板仅加宽侧侧模,单幅T桥梁一般5片每跨、每跨内外边梁各一片,中梁:内外边梁=3:2。
则中梁模板数量为4*3/5=2.4套、边梁模板4*2/5=1.6套。
综合考虑可配备中梁模板4套(即2.4*2+1.6*2=8幅)、边梁模板1套(即1.6取整为2幅),适当宽裕;由工期目标知制梁台座最少数量= 2*7=14座,综合考虑为15个;存量道存梁能力,根据T梁需100%强度满足后架设,最小存梁期为28d,存梁道应满足至少一个月制梁存放即60片,最大存梁能力60+15=75片。
t梁钢筋计算公式详解在建筑工程中,t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它通常用于承重墙、楼板等部位。
在t梁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钢筋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t梁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因此,掌握t梁钢筋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t梁钢筋计算的相关公式及其详细解释。
1. t梁的基本结构。
在介绍t梁的钢筋计算公式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t梁的基本结构。
t梁是一种横截面呈“T”字形的梁,通常由上翼板、下翼板和腹板组成。
在t梁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受力情况、跨度、荷载等因素,以确定t梁的尺寸和钢筋的配筋。
在t梁的钢筋设计中,通常需要考虑弯矩、剪力、轴力等受力情况,以确定钢筋的数量和布置方式。
2. t梁钢筋计算公式。
在t梁的钢筋设计中,需要用到一些基本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是根据力学原理和结构设计规范得出的。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t梁钢筋计算中常用的公式。
(1) 弯矩计算公式。
在t梁的设计中,需要计算t梁的弯矩,以确定需要设置的钢筋数量和布置方式。
t梁的弯矩计算公式为:M = f S。
其中,M为弯矩,单位为N·m;f为受力情况下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单位为N/mm²;S为t梁的截面模量,单位为mm³。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t梁在受力情况下的弯矩,从而确定钢筋的配筋情况。
(2) 剪力计算公式。
除了弯矩外,t梁在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剪力的影响。
剪力计算公式为:V = f A。
其中,V为剪力,单位为N;f为受力情况下的抗剪强度设计值,单位为N/mm²;A为t梁的截面面积,单位为mm²。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t梁在受力情况下的剪力大小,从而确定钢筋的配筋情况。
(3) 轴力计算公式。
在t梁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轴力的影响。
轴力计算公式为:N = f A。
其中,N为轴力,单位为N;f为受力情况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单位为N/mm²;A为t梁的截面面积,单位为mm²。
T梁模板设计验算书一、荷载计算(一)模板自重:180kg/m2(二)新浇混凝土自重:26KN/m3(三)钢筋自重:2KN/m3(四)人员设备自重:250kg/m2(五)振捣产生的荷载:300kg/m2(六)新浇混凝土最大侧压力:F=0.22γc t0β1.β2V1/2F`=γc.H式中F-----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2)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3)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F=0.22*26*4*1.2*0.85*31/2=40.42KN/m2F`=26*0.8=20.8KN/m2取两者最小值,即F=20.8KN/m2(七)倾倒时产生的荷载:8KN/m2二、侧面模板计算(一)刚面板计算刚面板与纵横肋采用断续焊焊接成整体,刚面板被分成280mm*500mm若干矩形方格,取最不利情况,为三面嵌固,一面简支。
由于Ly/Lx=280/500=0.56,查表的最大弯矩系数:Km=-0.1093,最大挠度系数:Kf=0.00437.(1)、强度验算取1mm宽的板条为计算单元,荷载为:F=20.8+8=28.8KN/m2=0.02088N/mm2q=0.02088*1=0.02088N/mmMmax=Km*qLy2=0.1093*0.02088*2802=178.9N/mmWx=1/6*52=4.17mm3σmax=Mmax/γx*Wx=178.9/1*4.17=42.9N/mm2〈215N/mm2 强度满足要求式中Mmax-----板面最大计算弯矩设计值(N.m)γx-------截面塑性发展系数γx=1Wx-------弯矩平面内净截面抵抗矩(mm3)Σmax-----板面最大正应力(2)挠度验算Bo=Eh3/12*(1-r2)=2.06*10*53/12*(1-0.32)=23.58*10N/mm(3)Vmax=Kf*F*Ly/Bo=0.00437*0.02088*280/23.58=0.552mm[v]=Ly/500=280/500=0.56mm>Vmax=0.552mm Vmax<[v],挠度满足要求。
t梁重量计算公式
在计算t梁的重量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几个重要参数,包括梁的长度、宽度、高度和材料密度。
梁的长度是指梁的端到端距离,宽度是指梁的水平投影宽度,高度是指梁的垂直距离,材料密度是指梁所使用材料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根据t梁的几何形状,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上翼板、下翼板和腹板三个部分。
上翼板和下翼板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一般相同,而腹板的长度通常等于梁的长度减去两个翼板的长度。
因此,我们可以将t 梁的重量分为三个部分来计算。
我们来计算上翼板的重量。
上翼板的体积可以通过将其长度、宽度和高度相乘得到。
然后,将上翼板的体积乘以材料的密度,即可得到上翼板的质量。
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计算下翼板的重量。
接下来,我们来计算腹板的重量。
腹板的体积可以通过将其长度、宽度和高度相乘得到。
然后,将腹板的体积乘以材料的密度,即可得到腹板的质量。
将上翼板、下翼板和腹板的质量相加,即可得到t梁的总重量。
这个重量可以用公式W = W上 + W下 + W腹来表示,其中W上、W下和W腹分别表示上翼板、下翼板和腹板的重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工程中,t梁的重量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
梁的连接件、附加荷载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对t梁的重量产生影响,因此在具体计算过程中需要进行综合考虑。
总结起来,t梁的重量计算公式为W = W上+ W下+ W腹,其中W上、W下和W腹分别表示上翼板、下翼板和腹板的重量。
通过计算各个部分的重量并相加,我们可以准确评估t梁的总重量,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梁、钢模板、侧模设计计算(荷载及荷载组合)1. 荷载计算模板及其支架的荷载,分为荷载标准值和荷载设计值,后者应以荷载标准值乘以相应的荷载分项系数。
1)荷载标准值hHF(2)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可按下表采用:222)荷载设计值(1) 计算模板及其支架的荷载设计值,应为荷载标准值乘以相应的荷载分项系数:模板工程属临时性工程。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临时性工程的设计规范,所以只能按正式结构设计规范执行。
a. 对钢模板及其支架设计.其荷载设计值可乘以0.85系数予以折减,但其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取1.0。
b. 采用冷弯薄壁型钢材,由于原规范对钢材容许应力值不予提高,因此荷载设计值也不予折减,系数为1.0。
c. 对木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当木材含水率小于25%时,其荷载设计值可乘以0.9系数予以折减。
d. 在风荷载 作用下,0.8系数予以折减。
2. 荷载组合侧压力计算分布图:其中:h 为有效压头高度h=F /γc (m )梁、钢模板、侧模设计计算说明:本程序中包含了梁侧模板所有计算参数,您无需查阅规范和相关手册,就能进行计算,您对哪个参数不清楚时,点击红色方框,系统会自动弹出提示对话框,当计算结果不能满足要求时你可以,返回,重新修改设计参数,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钢管肋的截面特征值钢模板的截面特征值钢管肋截面模量W惯性矩I板长板宽截面模量W惯性矩 I双根cm3cm4cm cm cm3cm42 5.08 12.2 15030 6.36 29.91参数名称符号单位设计参数参数名称符号单位设计参数板面均布恒载加活载q kN/m27.60 内肋均布恒载加活载q kN/m55.20 刚度验算荷载q kN/m25.92 刚度验算荷载q kN/m51.84 竖向内肋间距L a m0.60 拉杆竖向间距y m0.60 横向外肋间距L b m0.60 拉杆水平间距x m0.60说明: a主、次肋均按三跨连续梁计算;b主次肋交点处设置穿墙螺杆或外部支撑作为主次肋的支座,其他部位拉杆未按支座考虑,可以设置简易拉条作为辅助措施,本设计未考虑节点外拉条的作用。
铁路T梁模板计算书编制:校核:审核:目录一、前言 (3)二、侧压力计算 (4)三、侧模强度验算 (6)1、面板:采用6mm 热轧钢板................................................................................................................................................772、纵肋:、纵肋:[12[12......................................................................................................................................................................................................993、桁架受力计算:....................................................................................... (1313)一、前言本次力学计算是结合PKPM软件进行计算。
PKPM力学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如果程序中数字变成红色字眼,即表示此处材料达不到受力要求,本计算书中将出现的图片是在使用PKPM计算过程中自动生成切的屏,请大家参照图片查看。
在计算桁架的稳定性时,由于PKPM软件会自动生成《配筋包络和钢结构应力比图》根据此图可以判断桁架稳定性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图片中的数字出现红色字眼的地方即表示该处达不到受力要求,反之则表示此桁架稳定性符合要求。
二、侧压力计算1、混凝土浇筑时侧压力的标准值:由式F c =0.22r c t o β1β2ν½取⑴r c =25KN/m ³⑵t o =5.71(h)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按实测确定。
T梁钢模板计算
一、说明:
梁高1.56m,面板采用6mm钢板,横肋8#槽钢,支架立柱14#槽钢,其他10#槽钢。
25米箱梁内、外梁
内边梁外边梁
R=250
说明:1.面板采用6mm厚钢板,架子立柱采用14#槽钢,其他采用10#槽钢。
2.加固肋采用8#槽钢,振动板采用10mm钢板。
3.法兰采用10mm厚钢板,采用M18螺栓连接。
4.内外边梁个加工4块5米、1块2米、2块2.27米、4块边跨用2.27米板。
二计算
1.荷载设计值
1)混凝土侧压力
①混凝土侧压力标准植:按《施工手册》,混凝土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
其中γ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5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m/h;
H -- 模板计算高度,取1.56m;
β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
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
计算结果分别为F1=61.34kN/m2、F2=64kN/m2,取较小值F2=61.34kN/m2。
荷载组合:F S=1.2F+1.4*4=79.2 kN/m2
2.面板计算
1)面板强度验算
面板采用6mm 钢板,按3跨连续梁进行计算。
面板的截面系数W=bh 2/6=1*62/6=6mm 3 I=bh 3/12=18mm 4
取1mm 宽的板条作为计算单元,荷载为:
q=0.0792×1=0.0792N/mm
M max =0.1*ql 2=0.1*0.0792 l 2≤1290N ·mm
l ≤404mm
2)挠度验算
W max =0.677*ql 4/100EI=5.36*10-4l 4/EI ≤l/500
l ≤242mm
考虑面板实际受力为自上至下均匀
取l=300mm 进行验算。
W=0.677*ql 4/100EI=5.36*10-4*3004/EI=1.15mm
3、横肋的计算
根据面板跨度确定横肋间距为300mm ,采用80mm 槽钢,
荷载q=Fh=0.0792×300=23.76N/mm
80mm 槽钢的截面系数W=25325mm 3,惯性矩I=1.013×106mm 4:
横肋被支架分为几段,按两端悬臂500mm ,跨度1000mm 的三跨连续梁计算,受力图如下:
q=23.76N/mm
图1M max =3000000N ·mm
1)强度验算
σmax =W M max =25325
3000000=118N/mm 2<215 N/mm 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悬臂部分挠度
w=EI ql 84
=65410013.1101.2850076.23⨯⨯⨯⨯⨯=0.87mm l w =50087.0<500
1 满足要求。
跨中部分挠度
w=)245(38424
λ-EI
ql =65410013.1101.2384100076.23⨯⨯⨯⨯⨯×[5-24×(1000
500)2]=-0.29mm
3192ql 4、支架的计算
支架按简支梁计算,
支架的计算跨径l=1560mm ,支架承受的载荷P 为横肋的支点反力,近似的取均布荷载进行计算。
图2 支架受力简图
如图分析:
q=0.0792*1000=79.2N ·mm
R a =ql/6=79.2*1560/6=20592N
R b =ql/3=79.2*1560/3=41184N
=12364349N ·mm (距底部560mm 处)
M max =
1)强度验算
支架采用[14槽钢及[10槽钢通过平撑焊接而成,其计算截面简化如图3所示。
查常用型钢截面特性表,槽钢的截面特性为:
[10截面面积:A=1274mm 2
截面惯矩:I x = 1.983×106mm
4 [14a 截面面积:A=1851mm 2
截面惯矩:I x =5.637×106mm
4
组合截面的惯性矩计算:
4
8214
826224
826210792.210167.1245185110637.510625.1355127410983.11mm I I I mm a A I I mm a A I I x x ⨯=+=⨯=⨯+⨯=⨯+=⨯=⨯+⨯=⨯+=
截面抵抗矩:
358
1086.7355
10792.2mm W ⨯=⨯= 最大应力:
225max max /215/73.1510
86.712364349mm N mm N W M <=⨯==σ 合格 2)挠度验算
mm EI ql w 05.010792.2101.238415602.792153845854
4
max =⨯⨯⨯⨯⨯⨯⨯==
梁端总变形量:w=1.15+0.87+0.05=2.07mm<3mm 合格
梁中总变形量:w=1.15+0.29+0.05=1.49mm<3mm 合格
5、对拉筋计算:
上下部均以1000mm 间距设置对拉螺栓。
对拉螺栓所受拉力分析如下:
对拉杆所受拉力即为各支点的支点反力,则
R a = 20592N
R b =41184N
参见《钢结构设计手册》第33页,轴心受拉构件的计算公式为:
σ= R n /A n <[σ]
[σ]—钢材容许应力,新钢模板及配件计算采用175MPa ,取1.5倍的安全系数(参见《路桥施工计算手册》第177页表8-7);
A n ≥R n /[σ]
A a ≥20592*1.5/175=177mm 2 上对拉选Ф16圆钢(A=201.1m 2)
A b ≥41184*1.5/175=353mm 2 下对拉选Ф22的圆钢(A=380.1 m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