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酱香型白酒竞争趋势判断
- 格式:docx
- 大小:29.59 KB
- 文档页数:18
2024年酱香型白酒(酱酒)市场调查报告介绍本报告旨在对酱香型白酒(酱酒)市场进行全面调查。
我们通过对市场规模、消费者偏好、市场竞争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研究,为白酒生产企业以及相关研究机构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市场规模分析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酱香型白酒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消费者对高品质酱酒的需求不断上升,推动市场扩大。
目前,中国是最大的酱香型白酒消费市场,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七成以上。
消费者偏好调研我们进行了消费者偏好调研,发现以下几点:1.高品质: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酱酒的品质,对原料、酿造工艺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2.品牌认可度:消费者对知名品牌的酱酒更有信心,更倾向于购买这些品牌的产品。
3.价格敏感度:尽管有些消费者对价格敏感,但大部分消费者愿意为高品质的酱酒支付更高的价格。
市场竞争分析酱香型白酒市场竞争激烈,存在多个主要参与者。
以下是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1.国内知名企业:传统的白酒企业,如五粮液、茅台等。
这些企业凭借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2.新兴企业:一些新兴的酱酒企业通过创新酿造工艺和市场推广策略,快速崛起并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3.地方性品牌:一些地方性酱香型白酒品牌在本地市场有一定竞争力,但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发展趋势展望根据市场调查和行业预测,我们对酱香型白酒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1.品质导向:消费者对酱酒品质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企业需要加大研发力度,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
2.品牌竞争:知名品牌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需通过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来提升品牌认可度。
3.电子商务渠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渠道对酱酒销售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企业需要加强线上销售渠道的建设。
结论酱香型白酒市场持续增长,消费者对高品质酱酒的需求不断上升。
品牌知名度和产品品质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基础。
电子商务渠道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新的销售机会。
酱香型白酒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企业需要加大研发力度和市场推广力度,以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品质要求和多元化需求。
2023年酱香型白酒产业发展现状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3年酱香型白酒产业发展现状报告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白酒行业作为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在这酱香型白酒因其独特的口感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备受消费者喜爱,成为了行业内的一匹黑马。
一、酱香型白酒的市场表现2023年,酱香型白酒在整个白酒市场中的份额逐渐增加,成为了市场上的一匹黑马。
据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酱香型白酒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0%,增速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白酒。
在消费者口味趋向多元化的今天,酱香型白酒的独特口感和文化内涵为其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遇。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白酒企业开始涉足酱香型白酒的生产领域。
不少知名的白酒品牌也纷纷推出了自家的酱香型白酒产品线,希望能够在这个新兴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些专业的酱香型白酒酿造企业也逐渐崭露头角,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选择酱香型白酒作为日常饮酒的首选。
酱香型白酒不仅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更重要的是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更符合现代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质和文化体验的需求。
虽然酱香型白酒市场发展势头良好,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产品质量问题,一些企业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不择手段地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使得产品质量不尽如人意。
其次是市场竞争激烈,众多品牌争相进入,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战频繁,给行业带来不小的挑战。
再者是消费者口味需求的多样化,白酒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质、口感、文化内涵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酱香型白酒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竞争力。
2023年酱香型白酒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市场份额逐渐增加,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消费者需求也逐步得到满足。
但同时也要正视行业内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创新营销策略,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酱香型白酒近十年市场价格趋势引言酱香型白酒是中国传统的名优白酒之一,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浓郁的香气而闻名。
近十年来,酱香型白酒的市场价格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分析近十年酱香型白酒的市场价格趋势,并探讨影响价格波动的因素。
价格趋势2010年-2015年:稳定上升在2010年到2015年期间,酱香型白酒的市场价格经历了相对稳定但持续上升的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白酒市场蓬勃发展,国内经济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高品质白酒的需求增加。
同时,国际市场对中国酱香型白酒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出口销售量增加。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酱香型白酒的市场价格上涨。
2015年-2017年:暴涨与调整2015年到2017年期间,酱香型白酒的市场价格经历了一次短期的暴涨和调整。
2015年,中国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白酒消费市场出现停滞。
同时,一些品牌商利用市场炒作和投机心理,提高了产品价格,导致价格暴涨。
然而,随后市场出现了过剩的情况,不少消费者转向其他类型的白酒或其他饮品,供需关系紊乱,市场价格迅速回落。
2017年至今:持续波动自2017年起,酱香型白酒的市场价格一直处于持续波动的状态。
这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宏观经济状况: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者购买力受到影响等因素对白酒市场产生直接影响。
当经济状况不佳时,人们对高价位的白酒需求减少,市场价格下降。
2.品牌竞争:酱香型白酒市场上竞争激烈,各品牌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常常会进行价格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价格。
3.政策调控:政府对于白酒行业的监管力度增加,限制了一些市场行为,也对市场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4.外部因素: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以及国际市场的需求波动也会对酱香型白酒的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结论近十年来,酱香型白酒的市场价格呈现出稳定上升、暴涨与调整以及持续波动三个阶段。
价格波动主要受到宏观经济状况、品牌竞争、政策调控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未来市场价格的走势将取决于这些因素的演变。
2023年酱香型白酒行业市场规模分析:国内酱香型白酒市场规模达到2377.4亿元网讯,酱香型白酒是白酒行业的一个细分大类,也是白酒市场的主要类型之一。
近些年来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消费者对于酱香型白酒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份额也不断上涨。
酱香型白酒市场规模酱香型白酒是一种以高粱等为原料,经过糖化、发酵、蒸馏、陈酿等工序制成的白酒。
其特点是香气独特,主要来源于酿造过程中特定的酵母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酱香型白酒通常具有酒体厚重、口感醇厚、回味悠长的特点,含有较高的酒精度数。
酱香型白酒主要应用于宴会、聚会、商务交际等场合,也可以作为送礼和品尝的佳品。
在中国,酱香型白酒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国白酒的高端水平和历史传统。
酱香型白酒在中国市场占据了50%的份额,是最大的白酒品类。
依据酱香型白酒行业市场分析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酱香型白酒市场规模达2197.6亿元,同比2022年增长了26.86%,国内酱香型白酒渐渐走出2022年疫情冲击的阴影。
2022年国内酱香型白酒市场规模达到2377.4亿元。
酱酒消费传导快速,主流酒企主要实行梯次化开发模式,加快渠道全国化布局。
全国大部分省份的酱香型白酒消费范围已经形成,北京、河南、山东、江苏、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广西等省份酱香型白酒消费人群从5年前的10%左右上升到如今的20%左右,增长约一倍。
酱香型白酒行业分析酱香型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传统酒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酱香型白酒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和礼仪密不行分,因此也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和宠爱。
酱香型白酒市场是中国白酒市场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以浓郁的酱香味道而闻名。
据酱香型白酒行业市场分析统计,2022-2022年,中国酱香型白酒产能整体呈上升的进展趋势,2022年产能约为60万千升,和2022年基本持平,约占我国白酒总产能的8.4%。
相比2022年,2022年酱香型白酒产能之所以没有增长,主要缘由是:仁怀(茅台镇)产区受环保整治等综合缘由影响,导致仁怀(茅台镇)产区整体减产约20%,在肯定程度上抵消了习水、古蔺、金沙、遵义和其它产区的增产量。
2024年酱香型白酒(酱酒)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酱香型白酒,又称为酱酒,是中国传统的名优白酒之一。
酱香型白酒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深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
本报告旨在对酱香型白酒市场进行分析,揭示市场的发展态势和现状。
2. 市场规模及趋势目前,酱香型白酒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根据行业数据,过去几年,酱香型白酒的年销售额保持了一个较高的增长率。
市场份额方面,酱香型白酒一直稳居白酒市场的主导位置。
3. 市场竞争格局当前,酱香型白酒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主要的竞争者包括知名白酒品牌和地方白酒厂家。
这些竞争者通过品牌推广、产品创新和渠道拓展等方式展开竞争,争夺市场份额。
4. 消费者需求与趋势酱香型白酒的消费者需求主要集中在品质和口感方面。
消费者对于酱香型白酒的品牌信誉、酒质口感以及包装形象有较高的要求。
此外,随着年轻消费者的增加,消费者对于时尚包装和个性化酒品也表现出了越来越大的兴趣。
5. 市场发展机遇与挑战酱香型白酒市场存在着一些机遇和挑战。
机遇方面,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白酒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对于高端品牌白酒来说。
挑战方面,消费者口味的多样化和健康意识的提升为酱香型白酒带来了竞争压力。
6. 市场发展策略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酱香型白酒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市场发展策略。
首先,企业应注重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声誉。
其次,企业应加大产品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口感体验。
此外,企业还应积极开拓线上线下渠道,拓展市场份额。
7. 结论酱香型白酒市场在持续发展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通过制定合理的市场发展策略,企业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酱香型白酒的市场前景值得期待,但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浅析贵州的酱香型白酒在全国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一、酱香型白酒的起源与贵州白酒的历史背景1. 酱香型白酒的起源及发展历程2. 贵州白酒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二、贵州酱香型白酒的特点与风味1. 酿造工艺及原材料选用2. 风味与品质评价3. 与其他地区白酒的比较三、贵州酱香型白酒产业现状1. 产业规模与产值2. 企业数量与市场竞争3. 产业集群的地理分布和特点四、贵州酱香型白酒的市场发展情况1. 国内市场现状及趋势2. 出口市场状况与前景3. 贵州酱香型白酒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与不足五、贵州酱香型白酒未来发展趋势1. 创新与技术升级2. 品牌建设与营销策略3. 合作发展与跨界融合4. 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探索与实施5. 贵州酱香型白酒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与支撑措施总结:贵州酱香型白酒的未来发展还有广阔空间,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共同支持和创新,旨在将白酒产业发展成为贵州省方兴未艾的支柱产业,同时为全国的酱香型白酒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酱香型白酒起源于中国,最早出现的可追溯到汉代。
汉代时期,人们便开始使用酿造技术来制造白酒。
随着时间的推移,酱香型白酒成为中国最具原生态文化特色之一的酒,其独特的风味使其成为白酒中的重要品类之一。
酱香型白酒是在大曲、小曲等多种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通过酵母发酵、酒精发酵和生物酵化,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香味。
同时,酱香型白酒具有一定的酒液透明度和独特的低醇度口感,更适合中国人的饮用习惯和口味。
而在中国各大酒类主产区里,贵州白酒是其中的佼佼者。
贵州白酒产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遵义酱香酒,而从20世纪初开始,贵州白酒逐渐形成自己的酒类品牌。
贵州白酒酒体香醇、纯正,因被实验验证出酸度低、甘、糯等特征,长期以来被认定为世界上一流的佳酿之一。
在贵州,酿酒师们坚持着手工酿造、自然发酵的工艺,十分注重选材和工艺。
“古法、老酒、天然、绿色、安全”和“匠心、品质、创新、发展”成为全省酿酒业的核心价值观。
当前,贵州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酱香型白酒生产基地,贵州茅台、五粮液、黔系列白酒等著名品牌也成为了中国白酒行业的代表。
正文目录1. 数据解读:品牌化、高端化、集中化、全国化1.1行业情况:凭借占行业8%的产能,撬起行业40%的利润1.2产业情况:一二梯队酱酒稳健发展,三梯队酱酒普遍翻倍增长1.2.1收入端:一二梯队酱酒稳健发展,三梯队酱酒普遍翻倍增长1.2.2产能端:20 年产能端承压明显,预计22 年酱酒产能将释放引言:在酱酒热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近期浙商食饮组在多次实地走访了贵州省仁怀市、参加了春季糖酒会基础上,通过切身感受(深刻感受到品牌化、高端化、集中化、全国化为大趋势),撰写了本篇2020年酱酒行业发展态势及发展趋势展望报告(此前曾发布《酱酒深度报告:一峰独立群峰竞秀,酱酒品类强势崛起(20201018)》)。
具体来看,我们认为酱酒行业四大核心趋势分别为:1)强升级背景下,白酒二次替代效应显现逻辑正逐步被印证;2)酱香消费流行趋势无法逆转,部分地区酱化率已超50%,势头迅猛;3)大品牌为集中化本质,目前酱酒已进入品牌力竞争时期;4)千酱品牌大战杀出重围的核心竞争力为:品质优质、跑马圈地的速度、运营能力、产能充足。
1. 数据解读:品牌化、高端化、集中化、全国化1.1行业情况:凭借占行业8%的产能,撬起行业40%的利润酱酒凭借占全行业8%的产能,实现收入及利润26%、40%的占比。
在消费者端、经销商端、厂商端、资本端共同推动下(逻辑可详见《【浙商食饮】酱酒深度报告:一峰独立群峰竞秀,酱酒品类强势崛起(20201018)》),近年来酱酒热愈演愈热。
酱酒行业规模方面,据权图酱酒工作室研究最新数据显示,2020 年酱酒行业产能在较去年占比提升1 个百分点的情况下,收入、利润占比分别提升3、2 个百分点,酱酒在行业中愈加重要。
具体来看:产能:2020 年中国酱香酒产业实现产能约60 万千升,同比增长约9%,约占中国白酒行业产能740 万千升的8%。
收入:实现行业销售收入约1550 亿元,同比增长14%,约占中国白酒行业销售5836亿元的26%;剔除茅台酒后,实现收入约605 亿,同比增长约22%,约占白酒收入10%。
酱香型白酒(酱酒)市场发展现状引言酱香型白酒,俗称酱酒,是中国的传统白酒之一。
作为中国白酒的重要品类之一,酱酒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浓郁的香气在国内外市场都备受瞩目。
本文将就酱香型白酒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市场的动态和趋势。
市场概况随着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品质和口感的追求,酱香型白酒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据统计,近年来,中国酱酒市场的销售额逐年攀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在国内,酱香型白酒主要有四川、贵州、山西等地的品牌,其中以五粮液、剑南春等知名品牌最为著名。
市场特点独特口感酱香型白酒以其独特的口感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其口感丰富醇厚,回味悠长,具有较高的陈酿价值。
这种口感是由于酱香型白酒采用传统的酿造工艺,通过长时间的陈放和发酵过程形成的。
酱香型白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
酱香型白酒在各种文化活动和节日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交流和庆祝的媒介。
品牌竞争激烈随着酱香型白酒市场需求的增加,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品牌竞争对手。
各个品牌通过不同的营销策略和产品特色争夺市场份额。
这种激烈的竞争对于市场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市场发展趋势健康与品质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他们对于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酱香型白酒市场应积极响应这一趋势,加强质量管理,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品质。
此外,针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推出低度酒和其他健康饮品也是市场发展的一大趋势。
多元化市场需求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酱香型白酒市场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口味和包装形式的酱酒产品,以迎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酱香型白酒也开始与其他食品进行深度融合,推出酒糟饼干等酒类食品,以拓展市场份额。
随着中国酱香型白酒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品牌国际化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营销策略的改进,酱香型白酒品牌将有更大的机会进军海外市场,并与国际知名品牌竞争。
在中国白酒产业体系中,以茅台、习酒等为典型代表的酱香型白酒独具一格,占据重要的位置[1]。
地处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游的仁怀市,是酱香型白酒最为集中和知名的产区。
2018年上半年,仁怀市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产量11.54万kL ,产值341.38亿元,同比大增24.8%;全市白酒产业实现销售364.87亿元[2]。
在仁怀,绝大多数企业从事酱香型白酒生产和销售,仅有极少数企业涉足其他香型白酒[3]。
在现有针对酱香型白酒产业发展的研究中,或从营销角度切入[4],或对其发展态势进行分析[5]。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 )创立的五力分析模型,聚焦于产业进入壁垒、替代品威胁、买方议价能力、供应商议价能力和产业内部竞争程度[6]。
“五力模型”能够有效分析产业竞争环境,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国内已有研究者将其运用到葡萄酒产业价值链分析[7]。
本文基于波特“五力模型”,对中国(尤其聚焦于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产业竞争环境进行分析,以期为其研究的推进和行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1酱香型白酒产业的进入壁垒加入酱香型白酒产业的新对手,往往带来充裕的资源。
近年海航集团入驻怀酒(2011年)、娃哈哈集团入驻仁怀开发领酱国酒(2013年)、劲牌有限公司创设劲牌茅台镇酒业有限公司(2017年),无论是否曾涉足酒业,都为酱香型白酒产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
就酱香型白酒产业竞争环境而言,新进入者虽带来一定的威胁,但还受制于诸如产品差异化、资金需求、转换成本、对渠道的掌控、政府政策、原有企业的竞争与反击等因素的制约。
1.1规模经济就酱香型白酒产业发展而言,规模经济表现为在特定时期内,产品单位成本随总产量的增加而降低。
酱香型白酒生产以其高成本而著称,成本控制尤显重要。
规模经济基于“五力模型”的中国酱香型白酒产业竞争环境分析郭旭1,周山荣2(1.贵州商学院经济学院,贵州贵阳550014;2.仁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贵州仁怀564500)摘要:酱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中独具特色的一大品类,主要出产在赤水河中游川黔两省交界地域。
2024年酱香型白酒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酒类市场不断壮大。
作为中国酒类市场的重要品种之一,酱香型白酒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本文通过对酱香型白酒市场的分析,旨在了解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市场规模近年来,酱香型白酒市场经历了持续增长。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白酒市场总产量达到XX万千升,其中酱香型白酒占比约为XX%。
而预计到2025年,中国酱香型白酒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元。
3. 消费群体(1)地域分布:酱香型白酒在中国各地市场都有一定的消费群体,但主要集中在陕西、山西、四川、四川等地。
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对酱香型白酒有较高的偏好,并形成了一定的消费习惯。
(2)年龄层次:酱香型白酒的消费者年龄主要分布在30-50岁之间,占比约为XX%。
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者对酱香型白酒的认识提高,年轻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4. 市场竞争(1)品牌竞争:酱香型白酒市场上,国内知名品牌如茅台、剑南春等一直占据着领导地位。
这些老字号品牌凭借其独特的工艺和传统的生产方式,一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同时,一些新兴品牌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逐渐形成自己的市场份额。
(2)价格竞争:酱香型白酒市场上的价格竞争也非常激烈。
一方面,高端品牌的酱香型白酒价格较高,主要面向高收入人群;另一方面,一些低端品牌通过降低产品价格吸引消费者,争夺市场份额。
5. 市场发展趋势(1)品质提升:随着消费者对白酒品质要求的提高,酱香型白酒市场也不断朝着更高品质发展。
品牌企业积极加强生产工艺和技术研发,推出更加绿色、健康、高品质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2)市场细分:酱香型白酒市场将进一步细分,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例如,一些品牌将推出年轻化、口感更为柔和的产品,以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还有品牌将推出中档价格的产品,以满足中等收入群体的需求。
(3)线上销售: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线上销售渠道在酱香型白酒市场的份额也在增加。
2024年酱香型白酒市场规模分析引言酱香型白酒作为中国传统白酒中的一种,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在过去的几年中,酱香型白酒市场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对酱香型白酒市场的规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市场潜力。
市场规模分析1. 行业背景酱香型白酒是中国传统酒文化的代表之一,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在过去,酱香型白酒主要在江苏、四川和陕西等地盛产和销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酱香型白酒逐渐扩大了市场覆盖范围,并成为了国内外消费者追逐的对象。
2. 市场容量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酱香型白酒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酱香型白酒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市场容量的增长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因素:•中国酿酒业的发展。
随着国内酿酒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工艺的改进,酱香型白酒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消费者对其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品牌推广和市场宣传。
大型酿酒企业通过加大品牌推广和市场宣传力度,提高了消费者对酱香型白酒的认知度,进一步促进了市场的扩大。
•消费升级浪潮。
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消费观念也从数量消费转向品质消费。
酱香型白酒作为高品质的酒类产品,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3. 市场竞争格局当前,中国酿酒行业竞争激烈,酱香型白酒市场也是如此。
市场上存在着众多酿酒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等。
这些企业在品牌知名度、产品质量和价格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形成了多样化的市场竞争格局。
4. 市场发展趋势未来几年内,酱香型白酒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主要原因包括:•消费升级的持续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品质的酱香型白酒将会受到更多消费者的追捧。
•城乡市场需求的增加。
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改变,酱香型白酒在农村市场的需求将会持续上升。
•品牌竞争格局的进一步优化。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将会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推出更多高品质的酱香型白酒产品,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2022年中国酱香酒行业发展现状、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建议分析一、行业发展现状1、白酒行业发展现状中国白酒历史悠久,至今已两千多年历史,是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也是一种特殊的食品。
白酒也是我国的文化符号代表,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2017-2021年,中国白酒行业“马太效应”明显,规模企业数量下降,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中,提品质、塑品牌、强市场”发展新征程。
截止2021年中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1015家,较2017年减少578家。
近五年来,中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总产量近乎“腰斩”,2021年,中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总产量从2017年的1198万千升下降至716万千升。
2021年,随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两项白酒"新国标,白酒行业逐渐走向行业规范化;在疫情和政策的双重影响下,白酒企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2021年中国白酒销售收入6036亿元,占中国酒类销售收入的69.5%;利润总额1701亿元,占中国酒类销售收入的87.3%。
头部集中化,产区名酒企业的“竞合”,助推白酒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中国茅台营收为1094.6亿元,市场份额为17.6%,营收同比增长11.7%,利润总额为524.6亿元,同比增长12.3%;五粮液营收为662亿元,市场份额为11.0%,营收同比增长15.0%,利润总额为223.5亿元,同比增长17.0%;洋河营收为253.5亿元,市场份额为4.9%,营收同比增长20.1%,利润总额为75.1亿元,同比增长0.3%;泸州老窖营收为203.8亿元,市场份额为3.5%,营收同比增长22.4%,利润总额为78.5亿元,同比增长30.7%;汾酒营收为199.7亿元,市场份额为3.4%,营收同比增长42.8%,利润总额为53.1亿元,同比增长72.6%。
从中国白酒消费者购买渠道分布来看,疫情推动了白酒消费的线上化进程,扩大了网络平台的影响力,白酒消费者在线上平台购买白酒的占26%;在酒类专营店购买白酒的占73%;在超市百货购买白酒的占47%;在烟酒店购买白酒的占46%;在餐饮渠道购买白酒的占17%;在小卖部购买白酒的占14%。
中国酱香型白酒竞争趋势判断一个白酒香型崛起离不开三个重要基础条件:第一、强大的消费市场支持。
缺乏强大的消费市场,就不可能有强大的产业动能!无论是浓香型白酒,还是清香型白酒,其产业扩张都是建立在强大消费市场基础之上。
大华北市场丰富的白酒消费基础,培育了中国清香长达十数年的酒业辉煌;同样道理,大中原白酒消费者变化,则创造了宝贵的中国浓香时代。
从酱香型白酒发展趋势看,酱香型白酒具备战略崛起基础。
研究表明,2011年度,中国酱香型白酒综合销售收入首次超越450亿元规模,已经占到中国白酒15%比重,这意味着中国酱香型白酒从过去的“小众市场”进入快速成长“大众市场”,同时,中国规模化酱香省级市场已经从过去1—2个扩展至10以上规模省级市场,酱香型白酒从“酱香机会”迈向“酱香扩张”时代。
第二、成熟的技术支持与活跃的技术创新。
浓香型白酒之所以能够长达数十年盘踞中国白酒消费市场前列,不能不说与浓香型白酒成熟的技术保障息息相关。
不仅如此,面对日趋激烈竞争环境,浓香型白酒产品技术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技术交流日益频繁,从一定意义上推动了浓香时代不断走向深入。
对于酱香型白酒来说,2011年12月1日实施的酱香国家标准有利于培育健康、可持续的酱香白酒产业版图,而酱香白酒技术创新与技术突破必将带来中国酱香型白酒空前繁荣!第三,板块出现核心企业,以及围绕核心企业构建的大产区版图。
目前,中国酱香型白酒已经出现了销售收入超过237亿元贵州茅台集团;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四川郎酒集团等。
不仅如此,中国酱香型白酒出现了宝贵的第二梯队,如销售收入突破17亿元(非官方)四川潭酒,销售收入突破15亿元贵州习酒(含浓香),以及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贵州国台酒业等等。
同时,中国酱香型白酒还拥有一批品牌价值很高,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异常活跃的崭新酱香势力,如贵州珍酒,湖南武陵等等。
这些核心企业出现,对于中国酱香板块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在资本大面积介入,产业集聚扩张过程中,中国酱香型白酒能否建立起高水平产业平台?名酒研究中心认为:惟有推动大酱香产区建设,才能够确保酱香白酒形成稳定产业平台,推动酱香型白酒产业体系成型。
未来5---10年,是酱香型白酒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无论酱香产区内核心企业,还是酱香产区内政府机构,无论是行业媒体,还是行业协会,都有义务推动大酱香产区建设,为酱香型白酒奠定坚实战略基础。
从现实来看,中国酱香型白酒竞争必将越来越接近肉搏战!谁将成为中国“酱香型白酒季军“品牌?谁将占据”贵州酱香白酒第二“宝座?让我们循着中国酱香型白酒十二五战略规划以及中国酱香白酒产区发展路径,寻找中国酱香型白酒未来5—10年发展趋势与竞争规律,助推中国酱香型白酒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一、风生酱起:中国酱香白酒十二五规划预示着未来酱香型白酒市场竞争将异常激烈。
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确立,代表着健康、品味、价值、稀缺的酱香型白酒,十二五期间将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
酱香型白酒无论市场总体规模,还是品牌产品结构都将出现巨大变化。
从已经出台的贵州十二五“烟酒“发展战略规划以及中国骨干酱香型白酒企业发展规划中,可以一窥未来中国酱香型白酒可能面临残酷竞争局面。
首先,产能指标是衡量白酒产业发展重要指标之一,从酱香重度产区贵州,新兴产区四川,与贵州、四川同属于长江流域的湖南常德,相对独立于珠江水系的广西丹泉酒业均可以看出,产能扩张已经成为未来5年酱香型白酒发展的主旋律。
一直以来,酱香型白酒受制于产能因素影响,无论是原酒价格,还是品牌酒价格均处于高速上升通道。
十二五期间,贵州产区白酒产能将从16万吨/年大幅度提升至80万吨/年,产能实现五倍速增长。
而贵州产区酱香型白酒占据贵州白酒产能约90%规模,据此测算,十二五末,贵州酱香型白酒产能将达70万吨/年左右。
可以预见,贵州酱香型白酒将从产能短缺期迈向产能释放期。
不仅如此,四川产区酱香产能规模也将有较大幅度提升,四川郎酒产能规模至少达到50000吨/年,四川潭酒产能规模至少有40000吨/年,四川五粮液酱香产能应该可以维持10000吨/年,而沱牌舍得酒酱香产能可能突破3000吨/年,加上四川本土多如牛毛的原酒厂转型酱香产品,其产能规模不会少于10000吨/年,总体来看,整个四川酱香产能规模将达到9---10万吨/年。
除此之外,中国名酒·湖南武陵酒有限公司明确提出,十二五末产能规模达到10000吨/年标准,而由广西丹泉集团并购的广西丹泉酒业酱香产能在十二五末也将达到10000吨/年规模,整个中国酱香型白酒产能规模将从十一五末的30多万吨/年直接扩充至90---100万吨/年,产能规模巨大扩张是否意味着酱香白酒异常惨烈市场竞争?其次,销售规模与产能结合则很容易发现该香型白酒产品结构。
从十一五末贵州酱香型白酒产能规模与综合收入可以看出,贵州酱香型白酒在整个中国白酒产业链中超强高端结构能力。
2011年度整个贵州产区白酒销售收入约400亿元,其中酱香型白酒销售收入达350亿元左右,以16万吨/年*90%=14.4万吨标准计算,贵州酱酒吨酒均价接近25万元,也就是125元/500ml。
而十二五末,贵州白酒销售收入要跃上1000亿元以上规模,意味着贵州白酒不仅产能上实现五倍速增长,销售收入也将实现三倍速以上增长!贵州酱香型白酒结构上必然出现巨大的两极分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全国酱香型白酒品牌来说,未来的五年将是关键的生死时速五年,如果不能在品牌价值,市场布局建立起自身战略地位,则很难成为引领酱香型白酒核心企业!第三、市场布局深度与广度对白酒香型市场培育、消费者教育十分重要。
目前,真正意义上实现全国化高端市场布局主要是贵州茅台酒,而真正实现全国化广度与宽度布局的则是四川郎酒。
随着酱香型白酒快速崛起,谁率先完成深度布局,则谁就有可能在未来酱香大战中占据有利位置。
贵州白酒品牌敢于说全国市场布局微乎其微,特别是酱香型贵州白酒,基本上处于机会型市场操作,缺少系统的全国化布局思路与方法。
目前比较活跃的贵州白酒品牌,如贵州青酒,贵州云峰酒业,贵州酒中酒,贵州百年糊涂酒业等均为浓香主导型的贵州酒,贵州酱香型白酒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从全国酱香型白酒格局来看,至少我们能够感受到四川潭酒始终不渝跟进四川郎酒做全国化布局;而随着联想入主武陵酒,武陵必将加大全国化市场布局力度,来自于山东酱香型白酒企业则立足山东,深耕基地,中国酱香型白酒将有可能迎来南北同时启动的局面。
其四、品牌历史与品牌塑造能力是决定酱香型白酒能够走多高,走多远关键指标之一,而品牌与品类高关联度则决定了品牌塑造难易程度。
面对酱香风起云涌,贵州仍然有很多白酒品牌选择酱、浓、兼等多香型扩张,其在未来酱香大战中将被边缘化。
而执着于酱香的产区品牌将引领酱香白酒美好未来。
过去相当长时间里,贵州白酒企业出于经营战略需要纷纷选择了浓香型白酒作为市场主导型产品,随着酱香型回归与崛起,贵州白酒开始集体聚焦酱香。
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企业脚踏两只船,甚至于脚踏三只船。
如贵州安酒,同时拥有浓香、兼香、酱香;如贵州湄窖酒,跨越浓香、酱香、茶香等,这些跨品类白酒企业品牌价值与未来市场发展前景不会太好。
历史上,由浓香转型做酱香型白酒,其品牌优势也不明显,如贵州青酒、贵州匀酒等等传统浓香白酒品牌。
新兴的酱香型白酒品牌面临的是品牌战略定位与品牌价值塑造问题。
目前来看,新兴品牌如贵州国台,虽然在产能,或者销售规模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如果不能根本上解决品牌价值定位,其未来战略地位必然存在很大变数。
中国酱香型白酒品牌中最有价值的品牌只有3个,即同为中国名酒的贵州茅台、四川郎酒、湖南武陵,从品牌价值面看,未来的中国酱香白酒是否会形成中国酱香白酒金三角?武陵酒会否成为中国酱香最大潜力品牌?值得酱香白酒品牌高度关注!产能快速扩张,结构日趋稳健,市场全国布局,品牌价值凸现是未来中国酱香型白酒发展四个典型化特征。
可以看出,未来5年,中国酱香型白酒将呈现出流派纷呈,竞争激烈,市场饱和,渠道精细特点,同时,外来资本以及企业与企业间战略整合也将明显加剧。
十二五期间酱香型白酒这种内外兼修态势对整个中国白酒竞争格局都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贵州酱香第二:谁将率先获得酱香重度产区贵州省----“贵州酱香第二”品牌殊荣?2009年11月24日,华致酒行完成了对贵州珍酒有限公司全资并购。
华致酒行在完成对珍酒并购之后明确提出:贵州珍酒要成为”中国酱香第二”,并且永远甘愿做酱香第二。
很显然,当时的华致酒行考虑到了贵州茅台对于贵州珍酒来说,绝对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随着媒体对贵州珍酒战略定位的传播,华致酒行可能明显感觉到来自酱香领域另外一个巨头----四川郎酒,以及酱香阵营产能大户----四川潭酒的压力,于是,华致酒行开始将自己定位调整为:贵州珍酒要成为”贵州酱香第二”。
也就是从那时起,谁将成为”贵州酱香第二”成为行业热炒的话题。
实际上,要成为有规模、有结构的”贵州酱香第二”品牌并不是一个轻松的目标:贵州毕节金沙窖酒业有限公司已经有超过5亿元销售规模;而新兴酱香白酒企业----贵州国台明确将自己定位为“酱香新领袖”,其2011年度约10亿元;不仅如此,潜伏在贵州酒企背后的各路资本更是虎视眈眈着”贵州酱香第二” 战略地位,如贵州海航怀酒有限公司,携海航集团庞大的资金实力与巨大的政商平台,会不会运用这些资源快速进行全国化布局?如贵州鸭溪窖酒业是否会借助银基商贸超级高端平台,快速实现产品营销全国化?如贵州贵酒有限公司是否借助其在贵阳积累丰富人脉,集中打造贵阳基地市场?更不用说贵州茅台集团所属的贵州习酒已经开始强势进入酱香领域,势头十分强劲!让我们将目光投注到贵州酱香型白酒领域,判断谁将具备更加持久的后发优势。
以贵州国台2011年约10亿元销售规模,以贵州珍酒创造的398元最低销售价格,以贵州金沙窖酒开创的稳健基地市场作为判断标准,欲成为”贵州酱香第二” 至少需要满足四个条件:第一个条件,销售规模稳定在15亿元左右。
其实,如果以单体公司计算,贵州习酒2011年整体销售规模已经超越15亿元,由于习酒含有一部分浓香型白酒,故2012年度酱香型白酒销售规模满足15亿元应该可以成为当之无愧的”贵州酱香第二”,这也是贵州国台一路狂奔将2012年销售目标锁定15亿元重要原因。
第二个条件,起点终端零售价格不低于398元。
欲成为”贵州酱香第二”品牌,必须在产品结构上有较大体现。
目前,贵州习酒产品结构上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贵州国台价格稳定性也面临考验;贵州金沙窖则很难在结构上超越398元价格带。
不仅如此,要承载这样的价格体系,必须有非凡的商业模式支撑,而贵州酱香型白酒可能还没有寻找到成熟的商业模式支撑这种价格体系。
第三个条件,稳健的贵州基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