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426.50 KB
- 文档页数:10
《力》运动和力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学》第四章《力》的第二节“运动和力”,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测量、力的分类以及运动与力的关系。
详细内容涉及:1. 力的定义及其在物体上的作用效果;2. 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 力的分类:按照力的作用方式可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4. 运动与力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力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效果;2.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能进行力的分类;3. 掌握运动与力的关系,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的理解,运动与力的关系的掌握;2. 教学重点:力的分类,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演示用小车、滑轮组、多媒体课件;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用弹簧测力计、小车、滑轮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力的概念,例如推门、提水等;2. 新课导入:讲解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引导学生进行力的分类;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测量不同物体的力;4. 例题讲解:讲解运动与力的关系,通过牛顿第一定律进行阐述;5.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力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作用效果;2. 力的分类;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4. 运动与力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2)列举三种力的分类,并举例说明;(3)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记录数据并分析;(4)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物体在运动和静止状态下的受力情况。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力的概念、分类和运动与力的关系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调整;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力的其他分类,如摩擦力、弹力等,以及力的作用效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力与运动的关系》讲义一、力的概念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中,力是一个非常常见但又十分神秘的概念。
当我们推动一辆自行车、提起一个书包或者扔出一个篮球时,我们都在施加力。
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简单来说,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这种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比如,当我们用力推一个静止的箱子,箱子会开始移动,这就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当我们用力挤压一个海绵球,海绵球会变形,这就是力使物体发生了形变。
力的单位是牛顿(N),这是以英国科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
一牛顿的力大约相当于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力有三要素,分别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大小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的强弱;力的方向决定了物体的运动方向或者形变的方向;而力的作用点则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比如,推门时,作用在门把手上和作用在门的边缘,门的转动效果是不同的。
二、运动的描述要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如何描述运动。
我们通常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位移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加速度则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
例如,一辆汽车在一小时内从 A 地行驶到 B 地,行驶的距离就是位移。
如果这辆汽车一小时行驶了 100 千米,那么它的速度就是 100千米/小时。
如果汽车在加速行驶,加速度为 2 米/秒²,这意味着它的速度每秒增加 2 米/秒。
在描述运动时,我们还需要选择一个参考系。
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在不同的参考系中可能会有不同的描述。
比如,坐在行驶的火车上的人,相对于火车是静止的,但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三、力对运动的影响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当物体不受力或者所受合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越不容易改变其运动状态。
比如,一辆重型卡车比一辆小汽车更难停下来,就是因为重型卡车的质量大,惯性大。
环球雅思教育集团学科教师讲义授课日期:________________ 时段:________________ 辅导科目:物理学员姓名:年级:八年级学科教师:江辉课时数:第____次课课题力与运动教学目标●知道运动需要靠力来维持●了解伽利略斜面实验●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能够分别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重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的惯性●二力平衡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学内容【知识点框架导入】【知识点分析】一、牛顿第一定律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也称作理想化实验)。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如果不受阻力,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理解: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第二讲力和运动◆平衡态1.物体平衡状态: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把物体这种状态称为平衡状态.理解:(1)从平衡状态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到,物体静止或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是该物体平衡的标志;(2)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从力的角度来说,其合力必为零;即:物体所受的所有向左的力等于物体所受的所有向右的力,F向左=F向右物体所受的所有向上的力等物物体所受的所有向下的力,F向上=F向下特别提示:静止指的是物体速度为零,且保持一段时间;若只是物体速度为零,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比如,把一个物体向上抛起,在最高点的瞬间,物体速度为零,但不是静止状态,物体是不平衡的.2.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此时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叫做平衡力.3.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而一对平衡力却不具有这样的特点.(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性质相同的两个力.如作用力是弹力,反作用力一定也是弹力;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一定也是摩擦力等等.而平衡力的性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比如天花板下用轻绳吊着一个重球,重球受向上的力是拉力即弹力,而向下的力是重力,是一种场力,这一对平衡力显然是不同性质的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的一对力,而一对平衡力却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例1】如下图所示,哪个物体受到的两个力是彼此平衡的?()【答案】B【例2】下列说法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A.人推墙的力和墙对人的推力B.人推墙的力和墙受到的推力C.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D.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答案】D【例3】一个人用3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一个重500N的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在这个过程中()A.小车受到的阻力是500N B.小车对地面的压力是30NC.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30N D.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500N 【答案】D【例4】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方向施加外力F=110N,F=2N,木块处于静止状态.若撤去外力F1,则木2块受到的阻力大小为N.【答案】2【例5】铁块质量为7.8kg,重为____N,放在水平地面上,当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49N,铁块受到竖直方向上的合力大小____N.(g取10N/kg)【答案】780【例6】物重200N放在水平桌面上,给物体的向上拉力分别为50N、100N、150N、200N、250N时物体所受合外力分别为多少?【答案】0N;0N;0N;0N;50N◆摩擦力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无论路面多么光滑,总会逐渐变慢,最后停止下来,这是自行车受到摩擦力的缘故.手在桌面上滑过,会感觉桌面在摩擦手.1.摩擦力的定义和分类:(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2)摩擦力可分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静摩擦力: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个物体之间必须接触且有挤压作用(2)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粗糙(3)必须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已发生相对运动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例如:推动放在桌面上的铅笔盒,由于铅笔盒有重力,有向地面掉落的趋势,但桌面却又支持着铅笔盒不让它掉落,它们间就互相挤压,因此推动铅笔盒时,铅笔盒与桌面间就发生了摩擦.如果把铅笔盒与桌子放到宇宙飞船中,使之处于“失重状态”,这时铅笔盒与桌面之间虽互相接触,但不再互相挤压,沿桌面推动铅笔盒也不会发生摩擦,就没有摩擦力存在.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之间充满了摩擦,摩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没有摩擦的世界是难以想象的:手不能拿东西;坐在椅子上的人,稍微一动,便会从椅子上滑下来;铁钉会从桌子中滑出来;街上的行人无法行走.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图甲丙);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图甲乙)(2)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所以它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4.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增大方法:增大压力、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滚动为滑动.(2)减小方法:减小压力、加润滑油、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滚动摩擦约是滑动摩擦的11~2030).【例7】下面关于摩擦的说法,正确的是()A.轴承里加润滑油可消除摩擦B.用滚动代替滑动可大大减小摩擦C.鞋底上的花纹是为了防止摩擦D.如果路面无摩擦,车辆将行驶得更快【答案】B【例8】在用下列笔写字时,笔尖与纸之间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的是()A.圆珠笔B.毛笔C.铅笔D.钢笔【答案】A【例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减小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可以减小滑动摩擦力B.减小物体的滑行速度,可以减小滑动摩擦力C.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D.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答案】D【例10】(多选)对于摩擦力的方向,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B.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C.总是阻碍物体运动D.总是阻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答案】A BC【例11】某同学在水平路面上向东行走,则路面对该同学的摩擦力方向是,与的方向相反.【答案】向东脚运动趋势【例12】如图,一传送带静止,上面放有小木块,当传送带突然向右运动时,小木块也随之运动,画出木块受力的示意图【答案】见上面右图【例13】如图所示,用6N的力握住总重为1.5N的水杯静止不动,若将手的握力增大到8N,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将水杯总重增加到2N,水杯仍然静止不动,则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N.【答案】不变 2【例14】如下图甲所示,同种材料制成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推力F1作用下,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A所受的摩擦力为N;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如下图乙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则推力F2=N.【答案】12 12◆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行驶中的汽车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前倾.常用的锤头松了,把它在凳子上敲几下就好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知识就可以解答这些疑难了……1.牛顿第一定律为什么运动的物体能停下来?如果物体不受力它会怎样呢?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由于宇宙中不可能有不受力的作用的物体,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从实验中直接得出,也不可能由实验直接检验.实际上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是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的,而对定律的检验也是通过检验其推论来进行的.从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可以看出,保持原有运动状态是物体本身的性质,力并不是保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定律中的“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的是:当物体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由于物体在某个时刻只能处于一种运动状态,因而不能将定律中的“或”误写成“和”字.2.惯性(1)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2)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运动状态下都有惯性,即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物体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无论是否受力等,都有惯性.(3)惯性有害亦有利.例如,急刹车时,由于惯性,车不能马上停止,往往造成交通事故,是惯性危害最典型的例子;而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用“拍打法”除去衣服上的灰尘、用铁锨往锅炉里投煤等则是利用惯性的例子.(4)惯性有大有小,实验表明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惯性的大小描述的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能力,惯性越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能力越大,当其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其运动状态的改变也就越困难;惯性越小,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能力越小,当其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其运动状态的改变也就越容易.例如,一辆空车和一辆装满货物的车,在相同的牵引力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空车的质量小,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达到某一速度,运动状态容易改变,而装满货物的车质量大,要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达到相同的速度,运动状态难以改变,所以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惯性小.注意:(1)惯性的大小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无关.(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不是力,不能说“克服物体的惯性”“物体受到惯性的作用”等.【例15】 (多选)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 )A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B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D .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与力无关【答案】 A C【例16】 下列现象中由于惯性造成的是( )A .向上抛石块,石块出手后会上升得越来越慢B .向上抛石块,石块出手后最终会落回地面C .在百米赛跑中,运动员不能立即停在终点处D .船上的人向后划水,船会向前运动【答案】 C【例17】 对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叫惯性B .惯性必须在一定条件下产生C .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速度小的物体惯性小D .大卡车的惯性比小轿车的惯性要大些【答案】 D【例18】 放在一辆足够长的表面光滑的平板车上的两个物体,随车一起在水平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这两个物体在车上将会(不考虑空气阻力)( )A .一定相碰B .一定不相碰C .若12m m =时,一定相碰D .若12m m >时,一定相碰【答案】 B【例19】 一辆匀速运动的汽车,向右急转弯时,坐在汽车座位上的乘客会感到向 倒,这是因为乘客和汽车在未转弯时处于 ,汽车向右急转弯,乘客的脚和下半身受到车和座位的作用,改变了运动方向,随车向右转弯.而乘客的上半身由于 ,还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乘客会感觉向 倒.【答案】 左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 左练习巩固【练1】 放在竖直的磁性黑板上的小铁片,虽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但它却不会掉下来,其原因是( )A .它受到磁性黑板的吸引力B .它受到磁性黑板的静摩擦力C .它对磁性黑板有吸引力D .它受到磁性黑板的滑动摩擦力【答案】 B【练2】 小孩从滑梯上滑下的过程,受到的力有( )A .下滑力、摩擦力B .重力、下滑力、摩擦力C.下滑力、摩擦力、重力、支持力D.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答案】D【练3】关于汽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总是有害的B.紧急刹车时,摩擦力的主要作用是改变轮胎的形状C.汽车沿直线匀速上坡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D.废旧轮胎没有回收价值,可以直接烧掉【答案】C【练4】一根质量为m、长为L的均匀长方体木料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现用水平推力F把木料推向桌边,到木料掉下桌边之前,桌面对木料的摩擦力大小()A.逐渐减小到零B.保持不变C.先增大后减小D.先增大后保持不变【答案】B【练5】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桌面上的物体,使其匀速直线滑动.以下叙述中的两个力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A.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答案】B【练6】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静止时不容易被推动,所以物体静止时比运动时惯性大B.物体在高速运动时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当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故不受力时才有惯性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答案】D【练7】汽车在快速行驶,突然前方有行人横穿马路,司机紧急刹车,坐在副驾驶位置的人幸亏系着安全带,才没有破窗飞出.请你解释这一现象.刹车前人和车都是________的.刹车后车速突然减慢,坐在副驾驶位置的人由于________要保持原来的_________状态.因此,若不系安全带就可能会破窗而出.【答案】运动惯性运动。
学生:科目:科学第一阶段第 2 次课教师:课题力与运动教学目标掌握力的基本性质及力与运动的关系重点、难点力的概念、三要素、力的图示、摩擦力的有无与方向的判定;惯性与惯性定律;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考点及考试要求1、力的概念、三要素、力的图示;2、力的分类;3、力与运动、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
教学内容知识框架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
(1)力的物质性:(2)力的相互性:2、力的图示:①力的三要素:力的、、和,可以用力的图示把力的三要素表示②力的图示: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使线段的长度与力的大小成正比,并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示意图:只需要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
不必强求线段的长度与力的大小成正比。
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从静止到运动,从运动到静止,速度大小的改变)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的改变静止②物体运动状态不变匀速直线运动4、力的种类力可以用两种方法分类,按性质分有、、等;按效果分有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对重力、弹力、摩擦力,中考主要要求知道它们产生的原因,会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并能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
(1)重力概念及三要素:(2)弹力概念及三要素:(3)(难)摩擦力概念及三要素: a、当两个相互挤压的物体间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的力,这种力称为摩擦力。
摩擦分为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和接触面的 . 方向: 摩擦力的方向有时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有时则相同。
作用点:接触面上。
②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a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B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变光滑),加润滑油,变滑动为滚动,气垫法。
5、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二、力与运动1、运动和能的形式 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机械运动: 机械能 势能 被举高声运动 声能 发生形变①运动的多种形式 光运动 光能 能的形式热运动 热能电运动 电能 各种燃料中生命运动 化学能 食物中②说明:一个物体有时可能具有多种形式的能,如:高空的飞机(有动能和势能),雷电(含有声能、光能、电能、热等能量)2、机械运动①要客观的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
运动和力(讲义)考点分析一、考点一:力学概念及辨析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1)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施力、受力物体)而存在(2)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相互作用力:A 对 B 的力与 B 对 A 的力。
3.力的三要素:、、。
物体的运动状态。
、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4.力考点二:重力和弹力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大1.重力的定义:由于;作用点:;方向:。
小:2.弹力的定义:由于物体发生而产生的力。
大小: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弹性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
考点三:运动和力的关系及辨析1.力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状态或状态。
3.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不变的性质。
,不是;惯性注:惯性是所有物体都具有的一种有关;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惯性的大小表征了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大小;或者说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状态。
或4.平衡状态:平衡状态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相互作用力AA 对B 对B,考点四:摩擦力的产生及方向1.摩擦力的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②接触面;③两物体间有或。
方向相反;或方.2 向:与与物体对地运动方向无必然关系;页 1 第当f 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为;反之,为。
考点五: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实验原理:;物理方法:。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大摩擦力的方法:.增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考点六:摩擦力大小的计算1.滑动摩擦力:(1)若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根据二力平衡求解;(2)若不是,则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分析。
2.静摩擦力:。
考点七:受力分析1.确定研究对象(受力物体)2.注意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和题目所给特殊条件3.判断力的有无、方向、大小4.一般顺序:重力、弹力、摩擦力二、真题演练【考点一、二:力】1.以下关于力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B.两个物体必须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C.受力物体一定不对其他物体施力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2.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它是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D.用力把铅球推出3.打篮球是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
运动和力(讲义)
一、 知识点睛
1. 牛顿第一定律: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或 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 不变的性质。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大小:任何情况下,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3)惯性的利用与防范:利用有益,防范危害。
2. 二力平衡:
(1)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 、 ,并且作用
在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1)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力是____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 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则处于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则说明受到平衡力作用。
(4)物体受非平衡力时,处于非平衡状态。
二、精讲精练
【板块一】牛顿第一定律
1.用绳子拉着重物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当重物速度达到v时,绳子突然断裂。
绳子断裂后,重物的速度将()
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立即变为零D.保持v不变
2.秋千荡到最高点时,如果受到的力全部消失。
下列猜想正确的是()
A.保持静止状态B.做匀速直线运动
C.继续来回摆动D.做匀速圆周运动
3.小明同学通过绳子拉着一个石块,使石块在水平面上匀速转动。
他想,若石
块受到的力都消失了,石块将()
A.立即停止运动B.落到地面上
C.继续匀速转动D.做匀速直线运动
4.氢气球用绳子系着一个重物,共同以10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当到达某
一个高度时,绳子突然断开,这个重物将()
A.继续上升一段,然后下落
B.立即下落
C.以原来的速度一直上升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如图所示,小车上的木块突然向左倾倒,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小车突然向左运动
B.小车突然向右运动
C.向右运动的小车突然停下
D.以上原因都有可能
6.如图所示,飞机投放救灾物资时,如果发现目标在飞机正下方才投下,能准
确地投放到指定地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
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
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小球会不会相碰呢?请给出解释。
(设车无限长,其他阻力不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为农用扬场机的示意图。
谷物脱粒后,谷粒、糠皮及少量碎石的混合物
在快速转动的轮形和皮带的带动下被抛出,谷粒、糠皮、碎石落地的远近不同,从而形成1、2、3三堆,达到分离的目的。
其中1是_________,2是___________。
从惯性的角度解释它们运动过程中能够分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目前,新型轿车驾驶员前方都装有“安全气囊”,请从力学角度谈一谈它的
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块二】运动和力的关系
10.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一种实验方法,下列图中是分别用照相机拍摄
(每0.1s拍摄一次)的小球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的频闪照片,其中小球受平衡力作用的是()
A.B.C.D.
11.下列函数图像描述物体沿直线运动的情况,其中受到非平衡力的是()
A.B.
C.D.
12.下列物体中,受平衡力的是()
A.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文具盒
B.向上抛出的皮球
C.沿滑梯加速下滑的小孩
D.减速行驶的火车
13.如图所示,弹簧所受重力不计,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小球,处
于静止状态,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天花板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
B.球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球的拉力
C.弹簧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D.球对弹簧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14.如图所示,一个物体静止地放在水平桌面上。
(1)画出物体所受各力的示意图。
(2)试推证: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
15.空中匀速下降的两只降落伞,其总质量相等。
甲的速度是3m/s,乙的速度是
5m/s,求:甲、乙两降落伞所受阻力F甲、F乙之比。
16.“蹦极”是一种很有挑战性的运动。
如图所示,某人身系弹性
绳从高空P处自由下落,做蹦极运动,图中a是弹性绳原长的
位置,c是人所到达的最低点;运动到b点时弹性绳弹力等于
人的重力,不计空气阻力。
请分析人由o点到a点,由a点到b点,由b点到c点过程中
各个阶段的运动状态,并推测到达最低点之后的运动情况。
17.电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输工具。
质量为50kg的小明站在电梯内的
压力计上,上下楼时观察压力计的示数变化。
请根据压力计的示数分析小明的运动状态。
(1)压力为525N (2)压力为500N (3)压力为475N
(4)压力为475N (5)压力为500N (6)压力为525N
三、回顾与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睛
1.(1)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2)原来运动状态
2.(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条直线上
(2)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二、精讲精练
1. D
2. A
3. D
4. A
5. B
6.不能。
因为飞行的飞机和救灾物资都向前运动,投放后,救灾物资由于惯性
继续向前运动,如果在投放目标正上方投下,救灾物资会落在目标前方。
7.车停止前,两个小球和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两个小球和小车具有
共同的速度,当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小球在光滑接触面上,小球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不变,一定不会相碰。
8.糠皮;谷粒;谷粒、糠皮、碎石的质量不同,惯性大小不同,保持原来运动
状态的能力不同,水平运动的距离不同。
碎石质量最大,惯性最大,运动的最远。
9.人和汽车一起高速行驶,在车子发生严重撞击时,人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
运动状态,继续前行,此时安全气囊自动充气弹出,阻止人继续前进,不会撞到车上。
10.A
11.D
12.A
13.C
14.(1)
(2)证明:由于物体静止(即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由于支持力和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根据题
意可得,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相等;因此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
15.F甲:F乙=1:1
16.由o点到a点,只受重力,做向下的加速运动;
由a点到b点,重力大于弹力,做向下的加速运动;
b点时,弹力等于重力,速度最大;
由b点到c点,弹力大于重力,做向下的减速运动;
到达最低点c点时,速度为零,弹力大于重力,开始向上加速运动。
由c点到b点,弹力大于重力,做向上的加速运动;
b点时,弹力等于重力,速度最大;
由b点到a点,弹力小于重力,做向上的减速运动。
a点以上,只受重力,向上减速运动。
到达最高点,开始下落。
是一个上下循环往复的运动。
17.(1)向上加速;(2)向上匀速;(3)向上减速;
(4)向下加速;(5)向下匀速;(5)向下减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