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系统的抗干扰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5
解决监控视频干扰的二个方法第一:在建设的时候就要考虑视频监控信号传输的传统方式为视频基带传输。
视频基带传输是指视频信号不经过频率变换等任何处理,由图像摄取端通过同轴电缆直接传输到监视端的传输方式。
图像在传输时直接利用同轴电缆的0~6MHz来传输,非常易受到干扰,使图像出现网纹、横纹和噪点影响监视效果。
对于基带传输视频干扰,从干扰源角度分为交流声干扰和空间电磁波干扰,从干扰切入方式分为传导式干扰和辐射式干扰。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在建筑物内的应用越来越多,由于建筑物内的电气环境比较复杂,容易形成各种干扰源,如果未采取恰当的防范措施,各种干扰就会通过传输线缆进入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造成视频图象质量下降、系统控制失灵、运行不稳定等现象。
一、干扰是如何产生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中传输信号的类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模拟视频信号,传输路径由摄像机到矩阵,从矩阵再到显示器或录像机;一类是数字信号包括矩阵与摄像机之间的控制信息传输,矩阵中计算机部分的数字信号。
一般设备成为干扰源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干扰主要通过信号传输路径进入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信号传输路径是,能通过视频电缆和传输控制信号的双绞线耦合进系统的干扰有:各种高频噪声比如大电感负载启停,地电位不等引入的工频干扰,平衡传输线路失衡使抑噪能力下降将共频干扰转成了差模干扰,传输线上阻抗不匹配造成信号的反射使信号传输质量下降,静电放电沿传输线进入设备造成接口芯片损伤或损坏。
具体表现如下:做安防工程,经常遇到的就是干扰问题,现实中的干扰现象越来越多,如果按照工艺要求施工的话,工程量将非常巨大。
所有的管线要地埋或者穿屏蔽,电源线缆与视频线缆要隔开距离传输,另外线缆不能太长,75-5的视频线缆不能超过500米。
另外在布线的过程中暴力布线很严重,往往会将线缆的屏蔽层给损伤,这样就会导致外界干扰信号介入,对视频信号进行干扰,所以综合下来干扰基本出现在:1、电源干扰:由于电源线缆和视频信号线缆平行而导致干扰信号介入。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电磁干扰及抗干扰措施随着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对视频图像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由于建筑物内电气环境复杂,如果设计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恰当的防范措施,各种干扰就会通过传输线缆进入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严重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
因此,研究系统中信号的传输特性及影响方式,以便查找和消除干扰源的影响,对提高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质量,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非常有益。
一、信号的传输类型及方式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中,信号的传输类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模拟视频信号,传输路径由摄像机到矩阵,再从矩阵到显示器或录像机;一类是数字信号,包括矩阵与摄像机之间的控制信息传输,矩阵中计算机部分的数字信号。
视频信号传输的传统方式是基带传输,即视频信号不经过频率变换等任何处理,由图像摄取端通过同轴电缆直接传输到监视端。
二、信号的传输特性1、视频信号的传输特性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中,一般采用同轴电缆并利用其0~6MHz低频段直接传输视频信号。
同轴电缆结构上采用中心内导体外包围一定厚度的绝缘介质,在介质外是管状外导体,外导体表面再用绝缘塑料保护。
信号电流通过电缆时,在中心导体和外导体之间建立起内部电场,方向呈放射状。
而磁场则是以中心导体为圆心,呈多个同心圆,场的方向和强弱随信号的方向和大小变化。
同轴电缆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会对信号不断地损耗。
影响信号损耗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⑴、电阻损耗电阻损耗是电缆所具有的直流电阻和导体高频感应所产生的涡流对信号能量的消耗。
由于导体在传输交流信号时具有趋肤效应,因此,随着传输频率的增加,有效电阻会不断加大,电阻损耗也随之加大。
⑵、介质损耗介质损耗是同轴电缆中心导体与外导体间的电介质对信号的损耗。
同轴电缆的内外导体相当于电容的两极。
由于实用中的电缆电介质有电阻存在,因此,传输中对信号的损耗是必然的。
温度越高,频率越高,介质损耗越大。
介质损耗对低频传输信号(比如0-6MHz的视频)影响不大。
中波发射台视频监控系统的干扰与防护措施摘要:中波广播发射台大都处在偏远地带。
为了确保发射台广播设施及人身财产安全,大多数台站都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对台站内重要部位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极大减轻了台站安防巡视的工作量。
由于中波发射台存在较强的高频电磁干扰,视频监控系统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干扰问题。
本文结合我台16路监控系统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干扰问题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视频监控系统干扰的根源、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同时论述了有效的抗干扰的措施,为中波发射台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波广播发射台;视频监控系统;高频干扰;防护措施引言我台原有一套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由于传输距离远,本身抗干扰能力弱,图像清晰度差,干扰严重,图像画面也很不理想。
“十九大”召开前夕,为了提高防范,确保重要保障期的“双安”工作不出问题,我台对原有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并将视频监控系统扩充到了16路。
监控范围包括发射机房、办公区域、发射场地、天馈线等重要部位。
由于这些监控部位比较分散,因此采用了分片增加子系统的方式。
在升级改造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问题是高频干扰问题,通过分析论证,查找受干扰的根源,经过一系列的升级改造和技术防护措施,达到了预期效果。
16路监控系统拓扑图如图1所示。
1. 高频干扰的影响及类型中波发射台的发射功率较电视、调频、移动通讯发射功率大得多,单个频率的二次谐波及多个频率之间的交互调制,使得发射天线近场区的电磁辐射强度大且又十分复杂,这些干扰可以说无孔不入,其主要的干扰对象是发射台的电源系统、弱点模拟系统、音频信号源系统、视频监控系统。
如果干扰造成设备控制程序错乱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解决好发射台的抗干扰问题是监控系统稳定性工作的前提条件。
如果这些干扰因素不能很好的解决,就有可能造成信源信号有杂音、电脑运行缓慢或死机、固定电话无法正常通话、弱电设备操作失灵、天线倒换装置误动作、无法登陆互联网等干扰故障。
/
解决干扰视频监控系统的方法
视频监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被干扰的情况,一旦出现干扰将大大降低监控效果,影响客户的使用体验。
如果要解决视频监控系统的干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寻找干扰源
如果出现视频监控干扰,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来查找干扰源。
干扰来源的三大部位是:前端—来自摄像机系统的干扰;中端—来自同轴电缆传输的干扰;后端—来自设备引入的干扰。
二、视频干扰的检查方式
将监视器放在前端与摄像机连接,看图像是否存在干扰,如有干扰则从摄像机本身来解决,如果没有干扰则进入下一步检查。
在监控室里将同轴电缆传输线与视频分配器或硬盘录像机断开,单独连接监视器上看图像是否有干扰,如有干扰则用抗干扰器。
这种干扰叫“环境电磁干扰”,这种干扰较为常见。
如无干扰则说明同轴电缆传输线没有受到干扰。
但与硬盘录像机一连接就出现干扰,说明系统设备之间接地电位差引起干扰,在视频线与硬盘录像机之间加上光电隔离器就能解决。
三、电源的干扰
由于劣质电源引起的视频干扰在前端干扰中,比较常见。
目前开关电源的稳定性已经提高许多,制作精良、用料足的开关电源已成摄像机电源主流。
建议选购应用于监控摄像机的安防监控电源时,尽量对电源进行测试,检查其稳定性、纹波大小等质量指标。
视频监控受高频干扰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监控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但随之而来的,也是一些问题,如视频监控受高频干扰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便和影响。
一、高频干扰问题的原因造成视频监控受高频干扰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源线路噪声。
负载变化导致回路产生电感电流,电感电流产生电磁波辐射的干扰。
2.电气设备开关噪声。
当设备开关瞬间断开和接通时,它们会产生电弧和电火花,电弧和电火花又会产生广播频率的电磁波干扰。
3.高频天线与视频监控设备的距离过近。
当通讯天线在视频监控设备附近或者直接在视频监控设备上时,其辐射的电磁波直接干扰视频监控设备的正常工作。
二、高频干扰问题的危害当视频监控受到高频干扰时,显然,其信号质量会降低,可靠性也会变得不稳定。
不仅会对安防监控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导致监控死角、漏报错报等问题,从而影响到正常监控和防护的效果,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处理高频干扰问题的方法为了解决视频监控受高频干扰的问题,需要采取的措施也比较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电源线路处理。
在电源供电端附加一级滤波器,起到滤波和降噪作用,可以有效减轻噪声的影响。
2.增强线路屏蔽措施。
这一方法相对简单,只需要给电线路增加带屏蔽的数据线,有效阻隔外界噪声的传播。
3.天线与监控设备的距离处理。
一般情况下,只要增加天线与设备的距离,或将天线从设备发射器上拆卸下来,就可以迅速解决干扰问题。
4.选择抗干扰性能更好的设备。
针对存在干扰问题的场合,建议选择抗干扰性能更好的设备,在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时,就应该考虑到硬件和软件防护措施,并在必要时增加相应的过滤器件和滤波器来减少干扰。
综上所述,高频干扰问题作为一项关键性问题,在进行视频监控设备的选型和安装时,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只有认真了解产生干扰问题的原因,并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保证视频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安全防护的效果。
电梯监控抗干扰方式内容题要:基于对电梯视频监控干扰产生原理的研究成果,对干扰形成和抗干扰技术合理分析取得了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成果,提供了电梯监控系统设计与施工中更为实用的一些抗干扰技术措施。
本文只涉及电梯监控工程中同轴视频传输的抗干扰技术,供设计和施工参考。
在闭路监控工程中,电梯监控视频干扰问题,一直是最常见、最难对付、也是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阐明:只要掌握了干扰产生原理,电梯抗干扰工程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一、掌握常用同轴电缆类型及特点1. 考虑传输衰减:当楼层很高,距离监控中心又较远的情况下,应慎重考虑传输衰减问题。
选择电缆时,大家都知道粗缆优于细缆,但还应了解SYWV物理发泡电缆优于实心SYV电缆,高编电缆优于低编电缆,铜芯缆优于"铜包钢"缆,铜编网优于铝镁合金编网;2. 关注高频衰减:低频成分的亮度/对比度衰减容易发现和解决,电缆最重要的传输特性就是频率越高衰减越大,高频衰减主要影响清晰度和分辨率,要特别注意总结图像质量的观察方法。
这方面电缆特点和规律是:粗缆优于细缆,发泡优于实心,但同型号的"高编和低编高频衰减一样";3. 考虑电缆寿命:软性电缆优于普通电缆,细缆优于粗缆;还有一个最易被忽视的问题:电缆各层间的粘合力,即当电缆各层之间纵向相反方向受力时,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高层电梯缆长可达100米垂直布线,电缆外护套固定在随行电缆上,这是一种"软固定",固定时不允许电缆变形(破坏同轴性),这样一来,在电梯反复运动中电缆内部层,在重力作用下,会逐渐"下滑",慢慢拉断编织网或芯线,表现为信号逐步减弱,干扰越来越大;目前还没有这项电缆技术标准,简单检查方法是取一米电缆,在一头剥开各层,一人用手握住电缆两端,另一人用钳子拉电缆的内层:依次拉芯线,绝缘层,编织网,体验粘合力的大小,做出合理估计,粘合力差、易滑动的尽量不选用。
多种图像干扰的解决方案(共缆一线通应用方案之三)在常规的安防监控系统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图像干扰,达不到验收标准,为工程的验收工作带来很多麻烦。
本文将从干扰的产生与解决方面,对共缆一线通应用于抗干扰上的杰出作用进行阐述。
一、图像干扰的产生干扰的成因很多,但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三部分产生的:接头、设备、传输。
由接头所产生的干扰,基本表现“拉丝”、“横道”、图像扭曲、闪烁等,这类型干扰,基本上可以通过重新制作BNC头,可以得以解决。
由设备所产生的干扰,例如矩阵,分配器等隔离度差的情况下,会出现图像串位,信号不足等情况,基本上可以通过更换设备得以解决。
而传输过程中所产生的干扰是最难处理的,列举几种常见干扰:1.电磁干扰2.电位差干扰,3.交流电干扰4.线缆损坏干扰。
1.电磁干扰这种干扰是视频监控中最常见的干扰,视频线经过一些大型的用电设备、或是高压变电站、电机等,这类型设备会产生很强的电磁干扰,使视频线上的传输产生偏差,直观来看,就是使图像上混着很多杂波,如杂乱的“横道”、“波纹”、“网纹”或一阵阵杂乱的飞点、刺、线状等。
此种干扰最常发生在工业厂房、电梯、变电站、机站、发射台、住宅、大楼等监控环境里。
2.电位差干扰某些监控系统在用电设计上,采用了就近接电方式,有可能同一个区域中存在着不同的电位差,例如摄像机位置上使用的是A变电器输出的电源,而控制室用电则由另一个B变电器输出的电源,两部分的电位不同步,传输的视频线上带有很大的电位差,对图像也造成滚道干扰。
此种干扰,最常发生在区域较广的场所,如校园、工业区、街道、城市道路监控等。
3.交流电源干扰为解决电位差及保证用电稳定,监控系统的供电设计上,都建议采用集中供电方式:即从控制室内拉一条电源线到各监控点。
集中供电电源有DC12V、AC24V、AC220V等,由于DC12V、AC24V电压低、降压快、传输距离近,所以使用得相对较少,而AC220V是最常用的输出电压,到每个摄像点时,通过变压器转换出设备所需要的电压。
视频抗干扰技术在实际监控系统中的应用一、干扰是如何产生的要谈抗干扰,那么首先要了解干扰产生的原因,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几种闭路监控系统中常见的干扰及产生原因: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中传输信号的类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模拟视频信号,传输路径由摄像机到矩阵,从矩阵再到显示器或录像机;一类是数字信号包括矩阵与摄像机之间的控制信息传输,矩阵中计算机部分的数字信号。
一般设备成为干扰源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干扰主要通过信号传输路径进入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信号传输路径是,能通过视频电缆和传输控制信号的双绞线耦合进系统的干扰有:各种高频噪声比如大电感负载启停,地电位不等引入的工频干扰,平衡传输线路失衡使抑噪能力下降将共频干扰转成了差模干扰,传输线上阻抗不匹配造成信号的反射使信号传输质量下降,静电放电沿传输线进入设备造成接口芯片损伤或损坏。
具体表现如下:干扰原因干扰效果随机信噪比干扰表现为雪花干扰,监视器屏幕上会出现雪花状的斑点。
单频干扰表现为网状干扰,监视器屏幕上会出现网状条纹。
电源干扰表现为扭曲干扰,监视器屏幕上图像会出现轻微扭曲、图像不稳定。
脉冲干扰表现为跳动干扰,监视器屏幕上图像会出现跳动、闪烁。
接地干扰表现为黑条纹滚动干扰,监视器屏幕上会出现黑色滚动条纹。
做安防工程的,经常遇到的就是干扰问题,从书上看到的如何解决干扰都是提到要事前规划,包括做设计的时候就要非常注意,但是现实中的干扰现象越来越多,如果按照书上的要求工程量将非常巨大,所有的管线要地埋或者穿屏蔽,电源线缆与视频线缆要隔开距离传输,另外线缆不能太长,75-5的视频线缆不能超过250米,这样就很苛刻了,另外在布线的过程中暴力布线很严重,往往会将线缆的屏蔽层给损伤,这样就会导致外界干扰信号介入,对视频信号进行干扰,所以综合下来干扰基本出现在:1、电源干扰:由于电源线缆和视频信号线缆平行而导致干扰信号介入!2、外界电机等干扰:由于变频电机、空调等而产生的干扰信号;3、控制设备干扰:现在的很多控制设备采用巡检方式,这样就造成0-11mhz之间有很多的干扰波,对视频信号进行干扰;4、地电位不平衡干扰:由于接地点过多而导致视频信号强度产生巨大变化;5、屏蔽层破裂而引入干扰二、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抗干扰方法从干扰源的分析了解到并没有特别的干扰源,消除或者减少上述干扰的理论探讨也有许多,如何针对闭路电视监控工程解决干扰问题,很少有文献涉及,下面就闭路电视监控工种中常见的干扰及解决方法进行些探讨。
监控系统在各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在不同环境、不同安装条件和不同施工人员下,由于线路、电气环境的不同,或是在施工中疏忽,容易引发各种不同的干扰。
这些干扰就会通过传输线缆进入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造成视频图像质量下降、系统控制失灵、运行不稳定等现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质量。
因此了解视频监控系统有哪些干扰,有助于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提高监控系统工程质量,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非常有益。
1.木纹状的干扰这种干扰的出现,轻微时不会淹没正常图像,而严重时图像就无法观看了(甚至破坏同步)。
这种故障现象产生的原因较多也较复杂。
大致有如下几种原因:(1)视频传输线的质量不好,特别是屏蔽性能差(屏蔽网不是质量很好的铜线网,或屏蔽网过稀而起不到屏蔽作用)。
与此同时,这类视频线的线电阻过大,因而造成信号产生较大衰减也是加重故障的原因。
此外,这类视频线的特性阻抗不是75Ω以及参数超出规定也是产生故障的原因之一。
由于产生上述的干扰现象不一定就是视频线不良而产生的故障,因此这种故障原因在判断时要准确和慎重。
只有当排除了其它可能后,才能从视频线不良的角度去考虑。
若真是电缆质量问题,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把所有的这种电缆全部换掉,换成符合要求的电缆,这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2)由于供电系统的电源不“洁净”而引起的。
这里所指的电源不“洁净”,是指在正常的电源(50周的正弦波)上叠加有干扰信号。
而这种电源上的干扰信号,多来自本电网中使用可控硅的设备。
特别是大电流、高电压的可控硅设备,对电网的污染非常严重,这就导致了同一电网中的电源不“洁净”。
比如本电网中有大功率可控硅调频调速装置、可控硅整流装置、可控硅交直流变换装置等等,都会对电源产生污染。
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比较简单,只要对整个系统采用净化电源或在线UPS供电就基本上可以得到解决。
(3)系统附近有很强的干扰源。
这可以通过调查和了解而加以判断。
如果属于这种原因,解决的办法是加强摄像机的屏蔽,以及对视频电缆线的管道进行接地处理等。
电力通信设备实时监控系统中的隔离与抗干扰方案ΞIso lati on and A n ti2in terference M ethod in R eal2ti m e M on ito ring of E lectrical Pow er Comm un icati on Equ i pm en t广东肇庆学院电子工程系(广东肇庆526061) 刘超英中国电信集团内蒙古电信公司网络部(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 巴特儿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0) 赵 煜摘 要:隔离和抗干扰是电力设备和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监测系统可靠工作的保证。
磁隔离和光隔离是目前可用的两种隔离技术,光隔离技术的频带宽、电磁干扰小,但是不能传送能量类信号,磁隔离可以传送能量信号。
文中把电力通信设备的待检测信号分成3类,设计和研制了针对不同信号的隔离变送电路。
还给出了一个多输出前馈式直流—直流隔离电源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隔离;抗干扰;信号变送;实时监控中图分类号:TN9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29171(2004)0920031203电力通信设备完成变电站之间各类继电保护信号、设备运行状态等信号的传输,由于电力变电站大都座落在发电厂附近或城市远郊,当这些用于传输继电保护信号的电力通信设备发生短时性、突发性故障时,一般不容易被记录和发现。
许多故障在发生前会有明显的现象,例如电源电压的波动、收发电平的波动和频率偏移等,因此有必要实现对电力通信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实时监测可提前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从而避免一些故障的发生;通过实时监测还可提高事故排查及设备年检的针对性。
本文结合我国电力系统使用较广泛的ETL281类的电力载波机以及N S40A、NN45音频接口等讨论电力通信设备实时监控系统中的隔离问题和抗干扰问题。
一般来说,计算机是现代实时监控系统的核心。
对于电网来说,安全运行是它的首位要求,也就是说所有信号的采集过程都不应影响原有设备的安全运行。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抗干扰对策摘要: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煤矿行业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由于大部分煤矿开采工作在井下进行,在加上地下环境较为复杂,在开采煤矿过程中,极易受各种不定因素的影响,发生安全事故。
为保障采矿安全,监控系统必不可少,但监控系统极易受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因此,文章重点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抗干扰对策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电磁;干扰;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特点一般,安全监控系统主要是通过对采矿过程中的各类参数进行监控,一旦发现相关参数高于预设值,系统会发出报警信息,以便相关人员及时排除潜在安全隐患。
由于大部分开采工作在井下进行,其地下环境复杂多变,各类电子装置、电压极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各种潜在安全问题。
为保障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需实时监控矿井中的环境湿度、透水情况、气体浓度等,其中气体监测包括对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浓度监测;环境监测包括对井下风压、风速、温湿度、水位等监测;同时,还需实时监测开关、风门和电机运行参数等。
由于煤矿生产与工业生产具有较大的区别,其不管在环境方面还是生产方面均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因此,为保障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煤矿企业在矿山中引进了安全监控系统,其可以有效对井下环境、设备等进行实时监测,以在保障生产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但由于井下环境较为复杂、空间狭小、电压、通信系统稳定性差,且存在严重的电磁干扰问题,需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保障安全监控系统的稳定运行。
2.干扰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因素2.1环境干扰一般,煤矿开采工作在井下完成,由于井下空间有限,敷设的安全监控系统信号线与电力供电线距离较近,一些矿井中甚至存在安全监控系统信号线与电力供电线共用一个电缆支架的问题。
当在执行大型设备的开启和停止操作指令时,电磁与电磁接触后会产生较大的电磁脉冲,这种电磁脉冲会干扰传感器的正常运行。
2.2线路干扰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主要是利用通信线路实现监控功能,其是保障监控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监控图像]监控图像受干扰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监控图像受干扰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一、监控图像受干扰首先应区分是系统内部产生还是外侵干扰,还应区分产生干扰的部位,是摄像机前端、传输系统还是监控中心设备,常用“分割法”、“替代法”区分。
图像干扰的现象及产生原因为:1、杂波干扰。
表现为图像上混有杂乱的“横道”、“波纹”或一阵阵杂乱的飞点、刺、线状干扰,严重时导致图像模糊、扭曲、抖动、翻滚。
此问题的原因多为:(1)视频插头与插座间接触不良,视频线接头压接、绞接点接触电阻变大,视频线屏蔽不好。
(2)视频接头靠在安装支架或立杆上有松接触。
(3)有些场所电磁环境恶劣,即使无上述缺陷也会出现图像干扰,如工业厂房、电梯轿箱等,需采取相应措施,有些要改变传输方式才能彻底消除干扰。
(4)市电叠加有尖峰、突变、杂波闯入引起干扰。
(5)光缆传输时,尾纤未拧到位或对接面受污。
2、滚道干扰。
表现为图像上叠加了上下缓慢移动的横条,显然这是交流市电或帧频干扰。
此问题的原因多为:(1)视频传输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接地,两地存在交流电位差,如图1所示,干扰信号Vn与输入信号Vi叠加经传输线到达负载Ro,这是最常见的原因。
(2)直流电源不良,如直流稳压电源整流滤波电路内阻变大、电解电容漏液、过负载、电网电压过低等。
直流电源不良常表现为屏幕上两横条干扰(100Hz),其他电源干扰只有一横条(50Hz)。
(3)射频传输时,有时用高频电缆给信号放大器馈送50Hz交流电,传输设备的“交流过电扼流圈”过载磁饱和引起的交调。
(4)射频传输时,系统过载交调,其他频道帧逆程干扰形成滚道,常伴有行逆程斜线干扰。
3、网纹干扰。
表现为图像上叠加了一张移动的细网,常与杂波干扰相伴出现。
此问题的原因多为:(1)无线电波闯入,以中短波广播电台干扰最多,所有引起杂波干扰的原因都可引入网纹干扰。
(2)医疗设备或高频注塑机等大功率高频工业设备、劣质无绳电话及对讲机、遥控设备等高频干扰。
浅谈视频监控中常见干扰抑制和排除法
视频监控在生活中应用的实在是太广泛了,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遇上这
样那样的问题,视频常见监控干扰抑制法
在不同环境、不同安装条件和不同施工人员下,由于线路、电气环境的
不同,或是在施工中疏忽,容易引发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各种不同的干扰。
这些
干扰就会通过传输线缆进入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造成视频1.在级联的视频信号
之间加装视频抗干扰隔离器。
视频抗干扰隔离器是现代高科技专利产品,当视
听设备联接产生各种交条干扰时,在视频线路上串接该产品,能有效隔离各种
干扰信号,使抗干扰隔离器的特点:安装简单,只需串联接入视频电缆接收端
即可;该产品不需要外接电源;采用宽频带、高性能带通滤波器;光电隔离视频信号;有效地抑制因地电位差引起的黑纹滚动干扰;有效地抑制因电源相位引起的高频网纹干扰;亦可抑制线缆绝缘不够引起的高频脉冲干扰;对长距离传输视频信号,具有相位调整、信号放大作用;有效地隔离雷电对系统设备的冲击。
2.对于有条件的地方,级联视频信号和控制信号尽量采用光端机来传输视频,这样通过光隔离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一干扰问题。
但是由于光端机价格相
对来说比较高,且不是每一个地方都具备敷设光缆的条件,因此此方法不是每
个地方都适用。
3.采用调制解调器将信号频率调高后传输。
频率越低传播的距离越远。
这也意味着,频率越低,受到干扰的机会越多,强度越大。
因此,采用将信号频
率调高后传输,在中心再将信号调制并滤波也可大大减少干扰。
常见视频监控干扰现象排除法
由于各监控系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干扰,因此。
电视监控抗干扰设计及方法<经典!!)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CCTV)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由于建筑物内的电气环境比较复杂,容易形成各种干扰源,如果施工过程中未采取恰当的防范措施,各种干扰就会通过传输线缆进入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造成视频图像质量下降、系统控制失灵、运行不稳定等现像。
因此研究闭路电视监控干扰源的性质、了解对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影响方式,以便采取措施解决干扰问题对提高闭路监控系统工程质量,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非常有益。
干扰的来源及影响方式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中传输信号的类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模拟视频信号,传输路径由摄像机到矩阵,从矩阵再到显示器或录像机;一类是数字信号包括矩阵与摄像机之间的控制信息传输,矩阵中计算机部分的数字信号。
一般设备成为干扰源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干扰主要通过信号传输路径进入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信号传输路径是,能通过视频电缆和传输控制信号的双绞线耦合进系统的干扰有:各种高频噪声比如大电感负载启停,接地电位不等引入的工频干扰,平衡传输线路失衡使抑噪能力下降将共频干扰转成了差模干扰,传输线上阻抗不匹配造成信号的反射使信号传输质量下降,静电放电沿传输线进入设备造成接口芯片损伤或损坏。
具体表现如下:由于阻抗不匹配造成的影响在视频图像上表现为重影。
在信号传输线上会将在脉冲序列的前后沿形成震荡。
震荡的存在使高低电平间的阈值差变小,当震荡的幅值再大或有其他干扰引入时就无法正确分辨出脉冲电平值,导致通信时间变长或通信中断。
接地和屏蔽不好会导致传输线抑制外部电磁干扰能力的下降,体现在视频图像就是雪花噪点、网纹干扰以及横纹滚动等;在信号传输线上形成尖峰干扰,造成通信错误。
平衡传输线路失衡也会在信号传输线上形成尖峰干扰。
静电放电除了会造成设备损坏外,还会影响存储器内的数据,使设备出现些莫名其妙的错误。
抗干扰的方法从干扰源的分析了解到并没有特别的干扰源,消除或者减少上述干扰的理论探讨也有许多,如何针对闭路电视监控工程解决干扰问题,很少有文献涉及,下面就闭路电视监控工种中常见的干扰及解决方法进行些探讨。
监控系统的抗干扰方法
干扰不可怕,怕就怕不管三七二十一,干完了再说;
解决也不难,难就难在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得要领;
工程抗干扰四大基本要领——“一防,二避,三抗,四补”
一防:“防”:对干扰设防,把干扰“拒之门外”。
常见的有效措施:
A)传输线缆,穿镀锌铁管,走镀锌铁皮线槽,深埋地下布线等,给传输线缆一个屏蔽电磁干扰的环境,这是最基本最有效的防止干扰“入侵”的手段,包括变电站超高压环境下的安全传输,都是有效的。
不足之处是成本较高,不能架空布线,施工较麻烦;
B) eie双绝缘双屏蔽抗干扰同轴电缆,是抗干扰技术的一项自有知识产权的新成果,其原理与穿铁管基本相同,外层是干扰屏蔽层,提供内部无干扰的传输环境,内屏蔽层是同轴传输回路的实际信号地,干扰在外屏蔽层上产生感应电动势,通过接“大地”屏蔽干扰,内外屏蔽层绝缘,使干扰感应电动势与视频信号传输回路绝缘,有效防止了干扰的“入侵”。
优点是布线简单方便,成本低,在不能准确判断是否会有干扰的情况下,基本可以实现“防干扰盲目布线”;
C) 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设防首先是应该考虑的;
二避:“避”:避开干扰,另选一条“路”
改变源信号传输方式,属于这异类的技术有:光缆传输(模拟调制解调和数字调制解调技术),射频,微波,数字变换等各种传输方式,都属于“信息调制和变换”方式,或“频分方式”,它能有效避开源信号传输中,0-6M频率范围的直接干扰;这种方式抗干扰很有效。
目前也有一些不肯介绍原理的产品,如采用编码和向上移动信号频带的方法等,大概也属于这一类产品。
采用“避”的技术,工程中还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成本和复杂度的提高,二是变换损失—
—失真和信噪比的降低,不要一个矛盾掩盖另一个矛盾;
三抗:“抗”:视频信号传输过程中,如果干扰已经“混”进视频信号中,使信噪比(指信号/干扰比)严重降低,必须采用抗干扰设备,抑制干扰信号幅度,提高信噪比。
目前主要技术措施有:
A) 传输变压器抑制50/100Hz低频干扰:有一定效果,但局限性较大,通用性较差,应用面还较少;
B) “斩波”技术,原理上是吸收或衰减干扰信号频率分量。
问题是难以应付工程中千变万化的干扰频率,对于谐波分量丰富的干扰(如变频电机干扰)抑制能力较差,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办法在吸收干扰的同时,也吸收掉一部分有用信号,造成新的失真;
C)视频预放大提高“信号/干扰”比(信噪比)技术:原理是:线路干扰大小是不会再变的,可以在线路前端,先把摄像机视频信号大幅度提升,从而提高了整个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干扰”比(信噪比),在传输末端再恢复视频源信号特性,达到抑制干扰的目的。
理论上实践上这种抗干扰技术都应该是可行的,有效的。
问题是具体技术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市场上有一种这类产品,确实有一定的抗干扰效果。
但没考虑线缆传输失真、放大失真问题,没有真正解决视频信号的有效回复问题,图像传输质量没有真正解决。
D) eie实验室在长期研究加权放大和抗干扰技术的基础上,于2005年初成功的推出了含有两项专利技术的新产品——“加权抗干扰器”,他同时具有抑制干扰和视频恢复双重功能,可有效抑制从50Hz到10MHz的广谱干扰,加权技术的成功应用,使频率越高抗干扰能力越强,进一步提高了高频干扰的抑制能力,并继承了加权视频放大专利技术高质量的视频恢复功能
四补:抗干扰是提高图像质量的措施之一,还要同时考虑到补偿传输线缆和设备引入的衰减和失真,恢复视频信号原有特性,确保图像质量。
“加权抗干扰器”和“视频恢复主机”,都具有图像质量控制恢复功能。
抗干扰四大基本要领,是从不同的技术侧面采取的不同措施,掌握了它们的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在工程中灵活运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关于抗干扰四大基本要领,这种提法还只是个人意见,不一定确切。
目的是对工程抗干扰技术措施的认识和选择,力求探讨出一种清晰明了概念和要领。
不再茫然,不再无所适从,不再为误导宣传所左右,做出更多、更高水平的样板工程。
解决干扰,判断干扰部位——事半功倍
干扰部位]——指干扰产生在“前、中、后”哪个大部位。
排除干扰,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分清部位,缩小范围,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前——摄像机系统,包括摄像机电源部分——用监视器直接观察视频信号,用直流小监视器观察可避免交流电路干扰影响;
中——传输线路部分,电缆,电缆头和电缆中间接点质量;用加权抗干扰器“有效,无效”可以准确判断;
后——指传输末端设备(分配器、分割器、矩阵、硬盘录像机等相关相联设备),末端供电系统和接地线路引入的干扰;用12V电池供电的摄像机信号,直接送给末端设备判断;
不同部位的干扰解决的方法不同:只有中间传输部分的干扰,属于常见的“环境电磁干扰”,用各类视频抗干扰器解决,一般都有一定的效果。
选择抗干扰器原则是:抗干扰带宽是否够?残余干扰程度(干扰抑制能力)大小?是否具有
传输补偿(衰减和失真)能力?
如果是前端和后端设备干扰,用加权抗干扰器的结果都应该是“无效或效果不明显”;这类干扰包括两种:一是设备故障和问题,包括摄像机本身问题、电源问题、电压降低问题,后端设备、电源、板卡本身问题等,解决办法是查找和排除设备故障;第二种干扰属于
“传导干扰”:包括监控设备之间通过连线和电源线相互耦合的干扰,监控设备通过供电系统、接地系统传导引入的各种干扰;排除这类干扰,有一定难度,更主要的是因为“想不到”,总结和交流的实践经验也很少;
有关工程抗干扰四大基本要领,将抽空写点分析材料,供大家讨论或参考:
谈“防”——选择高编电缆属于“四大基本要领”中的“设防措施”吗?
高编电缆——习惯上一般指96编以上的同轴电缆叫高编电缆,高编电缆一般大都是多层结构;
不能说对干扰没有“防范意识”,不少人设计初期,就是出于“抗干扰”的目的,选用高编电缆,甚至认为高编电缆是抗干扰电缆。
这里谈几点看法,共朋友们参考,讨论。
1)和低编电缆(如64)比较,高编电缆(如128)屏蔽层的低频电阻小,干扰感应电流形成的感应电动势也要小,所以对视频形成的干扰信号也要低,从这一点上讲,高编电缆抑制低频干扰的能力要高于低编电缆。
“抑制低频干扰的能力”高多少?有没有一个数量级的概念?——有。
假定:用相同长度的两根同型号电缆,128编电缆屏蔽层的直流电阻是64编电缆的1/2,可以大致估计,抑制低频干扰的能力最多高6db;举例说,低编电缆如果形成的干扰信号幅度是100mv,那128编电缆形成的干扰信号幅度大约是50mv以上;
2)对于0-6M频带内的高频干扰来说,“屏蔽层的高频电阻(阻抗),高低编电缆是一样的”这是高频“趋肤效应”的结果,对于正常视频信号的传输衰减——高低编电缆是一样的,对于高频干扰信号“高低编电缆的抑制能力也是一样的”。
3)上述“低频和高频”的分界线是多少?试验测试的研究结果是200-300KHz 左右;在0-6M视频带宽范围内,高编电缆有一定优势的低频范围只占4.17%,而体现相同特性的高频部分占95.83%;
4)了解上述结果,考虑到高低编电缆的价格,工程中就应该考虑“投入产出比”了;
5)所以,选用高编电缆,如果说属于“防”,显然防的范围太小,如果说属于“抗”,显然抗的能力又太低。
作为比较) EIE品牌的加权抗干扰器,可使电缆抑制干扰能力提高10倍以上,如原电缆形成的干扰信号幅度是100mv,加抗干扰器以后,干扰信号幅度低于10mv;频率越高抑制能力越强,6M要达到20倍。
2) 双绝缘双屏蔽抗干扰同轴电缆,低频干扰抑制能力高于60db, 高频干扰抑制能力:20-40db。
3) 镀锌铁管,马口铁线槽,高低频抑制能力,一般设备很难测出来——基本上属于“高枕无忧”类设“防”措施;所以,建筑物内的监控系统,应尽量说服甲方,同意穿铁管或走线槽。
——顺便提一下:薄壁钢管,冷轧薄钢板线槽,性能不如“纯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