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烷烃的系统命名法教案说课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970.00 KB
- 文档页数:6
【烷烃的命名】教学设计(高中化学)青海油田第一中学高中化学组张永龙目录一、教材分析 (2)1.教材地位和作用 (2)2.本节内容的课标要求 (2)3.提前学本节内容的理由 (2)4.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2)二、教学目标分析 (2)(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2)(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2)(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三、教学方法和预期效果分析 (3)(一)教学方法 (3)(二)预期效果分析 (3)四、关于学法的指导 (3)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4)(一) 结合实际,情景导入 (4)(二)归纳总结, 形成概念: (4)(三)尝试探究, 深化规则: (5)(四)分层练习,巩固创新: (6)(五)共同回顾,归纳小结 (6)(六)作业布置,升化所学 (6)六、教学评价及设计理念: (7)附:教学流程图 (7)《烷烃的命名》教学设计青海油田一中化学组张永龙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烷烃的命名》。
我打算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想:在此也深切盼望大家对我的说课内容提出宝贵意见.。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在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机化合物结构复杂,种类繁多,普遍存有同分异构现象。
为了使每一种有机化合物有对应一个名称,所以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每一种有机化合物实行命名。
这是高中化学中唯一较系统地学习的有机物的命名方法,通过命名来区别不同物质,更重要的是利用命名来反映物质内部结构的特殊性和分子组成中的数量关系。
这个节的内容能够说是学生今后学习有机物知识的必要环节。
所以在学习系统命名法时,首先要使学生理解掌握命名法的重要性。
(2)在全章中的地位和作用《烷烃的命名》安排在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一章、第三节。
这部分内容在课本第13页至16页。
是全章内容的重点。
2.本节内容的课标要求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物。
3、提前学本节内容的理由因为有机化合物结构复杂,种类繁多,从有机物的名称理解物质结构,能够初步推断物质的大致性质。
《烷烃的系统命名》教学设计(教案)
学生活动四:考考他(她)——写10个碳原子以内的烷烃,让同学命名。
师生活动五:归纳烷烃系统命名的其它规则
(1)如果有多个取代基,将相同的取代基合并在一起,取代基的位置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用“,”隔开,并在取代基名称前面用汉数字表示取代基的数目。
(2)不同的取代基,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两个取代基之间用短线连接。
(3)选主链时,如果碳原子数相等时,以含支链多的碳链做主链
(4)编号时,当两个相同支链离两端相等时,以离第三个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即使取代基位置之和最小。
学生活动六: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物质命名是否正确?
[注意]在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时,不能出现“1—甲基”、“2—乙基”等名称
课堂练习2、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
(1)3,3—二甲基戊烷
(2)2,3—二甲基—3—乙基戊烷
[小结]烷烃命名的一般步骤:
1、选主链,称某烷:
2、编号位,定支链;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
合并算。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烷烃的命名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烷烃的概念与特点1.1 烷烃的定义解释烷烃的概念,强调其由碳和氢组成,只有单键的链烃。
1.2 烷烃的命名规则介绍烷烃的命名规则,包括选择最长的碳链为主链,编号从离支链近的一端开始,支链的名称按照其碳原子数称为甲基、乙基等。
1.3 烷烃的分子结构描述烷烃的分子结构,强调碳原子之间的单键连接,以及每个碳原子与四个氢原子的共价键。
第二章:简单烷烃的命名2.1 甲烷(CH4)的命名解释甲烷的命名,强调其只有一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
2.2 乙烷(C2H6)的命名解释乙烷的命名,强调其有两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且没有支链。
2.3 丙烷(C3H8)的命名解释丙烷的命名,强调其有三个碳原子,八个氢原子,且没有支链。
第三章:分支烷烃的命名3.1 分支烷烃的概念解释分支烷烃的概念,强调其在主链上存在分支。
3.2 分支烷烃的命名规则介绍分支烷烃的命名规则,包括选择最长的碳链为主链,编号从离支链近的一端开始,支链的名称按照其碳原子数称为甲基、乙基等。
3.3 实例解析提供一些分支烷烃的例子,让学生练习命名,并提供解析。
第四章:多碳烷烃的命名4.1 多碳烷烃的概念解释多碳烷烃的概念,强调其碳原子数目较多。
4.2 多碳烷烃的命名规则介绍多碳烷烃的命名规则,包括选择最长的碳链为主链,编号从离支链近的一端开始,支链的名称按照其碳原子数称为甲基、乙基等。
4.3 实例解析提供一些多碳烷烃的例子,让学生练习命名,并提供解析。
第五章:同分异构体的命名5.1 同分异构体的概念解释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强调其具有相同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5.2 同分异构体的命名规则介绍同分异构体的命名规则,包括根据其结构特点进行命名,如支链的排列顺序、立体构型等。
5.3 实例解析提供一些同分异构体的例子,让学生练习命名,并提供解析。
第六章:命名练习与技巧提升6.1 简单烷烃命名练习提供一系列简单烷烃的结构,要求学生根据命名规则进行命名。
烷烃的命名教案【教案】烷烃的命名一、教学目标:1. 掌握烷烃的命名方法;2. 理解烷烃分子结构和命名规则的关系;3. 能够准确命名给定分子式的烷烃。
二、教学内容:1. 烷烃的定义和特性;2. 烷烃分子结构的组成和命名规则;3. 烷烃的命名练习。
三、教学步骤:1. 热身导入:让学生回顾一下有关有机化合物和碳的基础知识,引出烷烃的概念和特性。
2. 知识讲解:a. 介绍烷烃的定义和特性,强调碳原子的四价和烷烃的饱和性质;b. 分析烷烃分子的组成,包括碳原子链和氢原子的结构;c. 详细讲解烷烃的命名规则,包括:- 根据碳原子数确定烷烃的前缀(甲、乙、丙、丁等); - 使用数字表示碳原子链的长度;- 添加后缀“烷”表示饱和烃;- 描述分子结构中碳原子链的排列方式;- 解释分子中碳原子的取代情况;d. 举例说明烷烃命名的步骤和流程。
3. 实例演练:a. 准备一些给定分子式的烷烃,让学生在纸上进行命名练习;b. 学生互相交换答案,进行互评与讨论;c. 教师进行点评,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拓展应用:a. 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公式或分子式,让他们根据烷烃的命名规则进行命名;b. 学生分组进行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尽快准确地完成命名。
5. 归纳总结:结合教学过程,归纳总结烷烃的命名规则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
四、教学反馈:1. 随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烷烃命名的掌握情况;2. 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烷烃命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包括其他类型的碳氢化合物和官能团的命名规则。
烷烃的命名一、教材分析《烷烃的命名》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的内容,分为两个课时,课时一是烷烃的命名,本节课的主体是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烷烃的命名在有机物命名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熟悉掌握好烷烃的命名能为接下来学习其他烃类有机物以及烃类衍生物的命名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有机物的学习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本节课是深入认识有机化合物的一个重要过渡过程。
在知识储备上,此前,学生已在必修二中初次了解到与烷烃命名相关的知识,例如知道用天干来表示碳原子数目,而有机物结构复杂、种类繁多,需要一个对有机物命名系统的学习过程,了解烷烃命名的规则和方法,使学生对有机物的认识更深刻,从而起到一个重要的铺垫作用;在能力状况上,高中学生在知识的归纳上具备一定的能力,对于一些容易犯错误的命名,需要学生增加一些耐心和细心的素质;在心理特点上,高中学生求知欲强,且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学习的兴趣较高,有利于展开有机物命名的学习。
三、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展示常见药物说明书中有机物的名称而导入新课,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很亲切,感受到化学与人类生命的紧密联系,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结合例子讲解提供信息归纳总结出烷烃命名的规则和方法系统命名在学习上需掌握大量的规则,因此本节课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自主思考能力,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烃基的概念,学会区分“基”与“根”;2、掌握烷烃命名中习惯命名以及系统命名的原则和规律。
(二) 过程与方法1、 通过练习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2、 通过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的一套记忆烷烃命名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3、通过对错误命名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学习系统命名法的重要性,体会物质分类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烷烃的系统命名2、难点:烷烃的名称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命名原则和方法的有效记忆六、教法与学法分析1、 教法指导:讲授法、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比较归纳法2、 学法指导:观察法、练习法、比较学习法 八、教学过程当堂检测,让一部分进行练习,一部分进行改正和分析归纳讲解易错命名题型,如选错主链等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即学生讨论交流回顾命名的方法,让学生写总结,教师进行查漏补缺【图片展示】【阐述】从图片上可以看到药品说明书上有详细的化学式,还标明了它的通用名称和化学名称。
烷烃的命名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烷烃的基本概念1.1 烷烃的定义解释烷烃是由碳和氢组成的饱和烃类化合物。
强调烷烃的碳原子形成单键,没有双键或三键。
1.2 烷烃的命名规则介绍烷烃的命名是基于碳原子数和分支情况。
解释命名规则包括主链选择、编号规则和支链命名。
第二章:主链的选择2.1 主链的定义解释主链是指烷烃中最长的连续碳链。
强调主链包含最多的碳原子。
2.2 主链的选择规则介绍选择主链的规则,包括优先选择最长链、相同长度chn时选择支链最多、相同长度和支链数时选择支链位置最靠近。
第三章:编号规则3.1 编号的定义解释编号是指在烷烃分子中为碳原子分配数字的过程。
强调编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支链的位置和名称。
3.2 编号规则介绍编号规则,包括从最近的取代基开始编号、选择使取代基编号之和最小的编号方案。
第四章:支链的命名4.1 支链的定义解释支链是指连接在主链上的较短的碳链。
强调支链的命名是基于其长度和取代基的存在。
4.2 支链的命名规则介绍支链的命名规则,包括根据支链的长度命名,如甲基、乙基等,以及当支链含有取代基时的命名规则。
第五章:烷烃命名的综合应用5.1 简单烷烃的命名提供一些简单的烷烃例子,如甲烷、乙烷等,让学生练习命名。
5.2 复杂烷烃的命名提供一些复杂的烷烃例子,如分支烷烃和含有取代基的烷烃,让学生练习命名。
第六章:同分异构体的概念6.1 同分异构体的定义解释同分异构体是指具有相同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强调同分异构体在烷烃命名中的重要性。
6.2 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介绍如何判断烷烃是否存在同分异构体,例如通过改变支链的位置或数量。
第七章:同分异构体的命名7.1 同分异构体的命名规则解释同分异构体的命名需要根据其结构特点进行,通常使用前缀和后缀来表示不同的结构。
强调在命名同分异构体时需要清晰地表达出其结构差异。
7.2 实例分析提供一些具有同分异构体的烷烃例子,让学生练习命名和区分。
第八章: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8.1 立体化学的定义解释立体化学是研究分子三维结构及其对化学性质和反应影响的科学。
烷烃的命名教案【篇一:《烷烃的命名》说课稿】《烷烃的命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的第一课时《烷烃的命名》,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中的内容及基本要求本堂课的内容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一课时《烷烃的命名》,此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学会初步应用有机化合物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的烷烃类化合物进行命名。
2、所处地位该部分内容是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进行其它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很多有机知识点都必须以此为基础。
所以是学好本门课的重要前提。
学生必须加深了解并牢固掌握。
二、教学对象分析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基础比较差,虽说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分类、碳原子的结构特征以及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知道了有机物同分异构现象的原因;但是掌握的不彻底,不扎实。
2、学习方法方面:学生不太会归纳总结。
三、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学生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烷烃的习惯命名法以及系统命名法。
2、能根据结构式写出名称并能根据命名写出结构式过程与方法:1、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多讨论、多练习,总结系统命名法的方法。
2、通过烷烃命名的训练,掌握烷烃命名的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
2、通过练习书写烷烃的命名,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热情。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确定与突破方法1、教学重点: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2、教学难点:命名与结构式间的关系,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长、多、近、简、小等)。
突破方法为:练习——讲解——纠正——练习五、设计思想本节内容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烷烃的系统命名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个的有机物的命名方法,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较多讨论、较多练习,尤其要注意抓住学生命名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如选错主链等,以改错的形式使学生明确产生错误的原因。
烷烃的命名1使学生了解烷烃的命名方法重点:烷烃的命名。
难点:烷烃的命名。
讲授、练习烷烃的命名1. 习惯法2.系统命名法系统命名法的命名步骤:(1)(2)(3)(4)P128- 5.(第一课时)〖引言〗通过上一次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烷烃中所含碳原子数越多,它的同分异构体就越多,这也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我们用缩短碳链法来推导一下C6H14的同分异构体。
〖板演〗C6H14有5个同分异构体。
〖讲述〗对于C5H12的三个同分异构体我们还可以用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来命名加以区分。
但对于C6H14的5个同分异构体,或同分异构体再多,结构再复杂的有机物,我们再用这种方法来命名,显然是不适合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三、烷烃的命名1.习惯法〖讲述〗对于同分异构体较少的C4H10、C5H12在丁烷、戊烷前面加上正、异、新以区别直链烃和带支链的烃。
〖板书〗2. 系统命名法〖讲述〗这是国际统一的一种命名法,它可以从名称确切地表示出这种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插入〗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板书〗系统命名法的命名步骤(边讲述以下几项,边写出以C6H14的五个同分异构体为例加以命名)(1)选定分子中最长的链为主链,并按主链上的碳原子数称为“某烷”。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来表示,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就用数字来表示。
)(2)把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用阿拉伯数字给主链上各个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的位置。
(3)把支链作为取代基,把取代基的名称写在烷烃名称的前面,在取代基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烷烃直链上所处的位置,并在数字与取代基名称之间用一短线隔开。
(4)如果主链上有相同的取代基,可以将取代基合并起来,用二、三等数字表示,在用于表示取代基位置的阿拉伯数字之间用“,”隔开;如果主链上有几个不同的取代基,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把复杂的写在后面。
烷烃的命名教案教案标题:烷烃的命名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烷烃的概念,并学会识别烷烃分子结构;2. 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和常用命名法;3. 能够熟练地进行烷烃的命名和写出相应的结构式。
教材和资源:1. 教材:化学课本、化学相关参考书;2. 视频资源:介绍烷烃命名的教学视频;3. 实验室/化学工作室:提供一些实际示例和练习的化学物质。
教学步骤:1. 导入:- 引入烷烃的概念,解释烷烃是由碳和氢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运用互动问答或实物示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烷烃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烷烃的命名方法:- 介绍系统命名法和常用命名法;- 系统命名法:根据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进行命名,例如甲烷、乙烷、丙烷等;- 常用命名法:根据烷烃的分支结构进行命名,例如异丙烷、2-甲基丁烷等。
3. 示范烷烃的命名方法:- 在黑板或投影仪上展示一些烷烃分子结构,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命名这些烷烃;- 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使用系统命名法和常用命名法来命名这些烷烃分子。
4. 实践练习:-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 检查学生的练习答案,及时纠正错误,确保他们对烷烃命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5. 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化学文献或参考资料,了解烷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项目,探索更多烷烃的命名和应用相关的内容。
6. 总结和复习:- 总结烷烃的命名方法,强调系统命名法和常用命名法的应用;- 复习学生学过的知识点,提出课后习题;7. 课后作业:- 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如书面练习题、实验报告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以及对问题的回答和讨论;2. 练习表现: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习题答案,评估他们对烷烃命名的掌握程度;3. 课后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对烷烃命名的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烷烃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化学学科中有机化学部分的内容,主要讲述烷烃的结构、命名以及性质。
烷烃是有机化学的基础,是学习其他有机化合物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作用:通过学习烷烃,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命名方法,为后续学习其他有机化合物打下基础。
(2)地位:烷烃是有机化学的开端,是连接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桥梁,对于学生理解有机化学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3)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小节:1. 烷烃的定义和特点;2. 烷烃的结构与同分异构现象;3. 烷烃的命名方法;4. 烷烃的主要性质:燃烧反应、取代反应等;5. 烷烃的用途。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烷烃的定义、结构、命名方法以及主要性质,了解烷烃的用途。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书写烷烃的分子式、结构式,运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烷烃,分析烷烃的性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烷烃的结构、命名方法以及主要性质。
(2)教学难点:同分异构现象的理解,系统命名法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讲解,同时针对难点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通过举例、练习等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四、说教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突出与其他教法的不同之处:1. 启发法:- 在讲解烷烃的结构与性质时,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烷烃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思维。
- 亮点:我会在启发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寻找答案,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问答法:- 在课堂上,我会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并逐步深入理解烷烃的相关概念。
- 亮点:我的问答法不仅限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还会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提问,形成互动,提高课堂氛围。
3. 对比法:- 通过对比烷烃与无机化合物的性质,突出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加深学生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烷烃的命名规则,包括直链烷烃和支链烷烃的命名方法。
- 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并能正确命名。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烷烃的命名规则,独立完成烷烃的命名练习。
-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分子结构,判断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烷烃的结构与性质2. 烷烃的命名规则- 直链烷烃的命名- 支链烷烃的命名- 同分异构体的命名3. 烷烃的命名练习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烷烃的结构、性质和命名规则。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烷烃的命名过程。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完成烷烃的命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命名中的难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回顾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引出烷烃这一主题。
- 提出问题:烷烃的命名规则是怎样的?2. 讲解烷烃的命名规则- 直链烷烃的命名:从离取代基近的一端开始编号,用数字表示取代基的位置,取代基的名称放在烷烃名称之前。
- 支链烷烃的命名:首先确定主链,然后确定取代基,最后按照命名规则命名。
- 同分异构体的命名:根据分子结构,判断同分异构体的种类,然后按照命名规则命名。
3. 案例分析- 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烷烃的命名过程,加深对命名规则的理解。
4. 实践操作- 让学生独立完成烷烃的命名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
5. 互动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命名中的难题。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6. 总结与反思-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烷烃的命名规则。
-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独立完成烷烃命名练习的情况。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授课对象:大学化学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烷烃的组成、结构和通式。
2. 掌握烷烃的命名原则和方法,包括习惯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
3. 学会运用命名规则对简单烷烃进行命名。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烷烃的命名原则和方法。
2. 系统命名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烷烃同分异构体的识别和命名。
2. 系统命名法在复杂烷烃命名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有机化学教材2. 多媒体课件3. 烷烃结构模型4. 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烷烃的组成、结构和通式。
2. 提出问题:如何对烷烃进行命名?二、讲解烷烃的命名原则和方法1. 习惯命名法:-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烷烃,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
- 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烷烃,用汉字十一、十二、十三等表示。
- 有同分异构体时,根据取代基的位置和种类进行命名。
2. 系统命名法:- 选择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
- 编号:从离取代基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
- 取代基:按照字母顺序排列,并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其在主链上的位置。
- 取代基名称:烷基、烯基、炔基等。
- 如果主链上还有其他官能团,则官能团名称放在取代基之前。
三、实例分析1. 以甲烷、乙烷、丙烷为例,讲解习惯命名法。
2. 以戊烷、己烷为例,讲解系统命名法。
四、课堂练习1. 对给出的烷烃结构,运用习惯命名法进行命名。
2. 对给出的烷烃结构,运用系统命名法进行命名。
五、讨论与总结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命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师总结学生在命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2. 查阅资料,了解烷烃同分异构体的命名。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的正确率。
2.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3. 学生对烷烃命名方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2.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烷烃的命名教学设计(教案)章节一:烷烃的概念与特点1.1 烷烃的定义1.2 烷烃的分子结构1.3 烷烃的命名规则1.4 烷烃的化学性质章节二:烷烃的命名原则2.1 选择最长的碳链为主链2.2 确定支链的位置和数量2.3 支链的命名规则2.4 多个支链的存在时的命名规则章节三:简单烷烃的命名3.1 甲烷(CH4)的命名3.2 乙烷(C2H6)的命名3.3 丙烷(C3H8)的命名3.4 丁烷(C4H10)的命名章节四:复杂烷烃的命名4.1 多碳原子的烷烃命名4.2 含有多个支链的烷烃命名4.3 含有环状结构的烷烃命名4.4 含有立体结构的烷烃命名章节五:烷烃的命名练习5.1 命名练习题5.2 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5.3 常见错误分析与纠正5.4 课后作业布置章节六:同分异构体的概念与判断6.1 同分异构体的定义6.2 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方法6.3 同分异构体的命名规则6.4 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实例分析章节七:同分异构体的命名7.1 同分异构体的命名原则7.2 含有多个支链的同分异构体命名7.3 含有立体结构的同分异构体命名7.4 烷烃同分异构体的命名练习章节八:有机化合物命名规范8.1 IUPAC命名法简介8.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步骤8.3 常见官能团的命名规则8.4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练习章节九:烷烃命名综合练习9.1 综合命名练习题9.2 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9.3 常见错误分析与纠正9.4 课后作业布置章节十:总结与评价10.1 本章内容总结10.2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10.3 教学反思与改进10.4 课后拓展作业布置章节十一:案例分析与实际应用11.1 烷烃命名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11.2 实际案例分析:复杂烷烃的命名解析11.3 学生小组讨论与分析11.4 教师点评与讲解章节十二:化学实验与烷烃命名12.1 实验目的与意义12.2 实验步骤与方法1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章节十三:烷烃命名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3.1 烷烃命名在有机化学研究中的应用13.2 烷烃命名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13.3 学生小组研究项目设计与展示13.4 教师点评与指导章节十四:拓展学习与研究14.1 烷烃命名相关的前沿研究领域14.2 自主学习资源推荐14.3 学术文章阅读与讨论章节十五:课程回顾与期末评价15.1 课程内容回顾与总结15.2 学生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15.3 期末考试设计与安排15.4 教师教学反思与改进计划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烷烃的概念与特点:理解烷烃的定义、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教案
《有机化学(第三版)》第二章第一节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xx学院
xx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授课对象:xx专业大一学生
使用教材:张坐省《有机化学(第三版)》
授课章节:第二章第一节
具体授课内容: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
授课教师:xx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系统命名法在烷烃命名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的重点:系统命名法命名烷烃的步骤
教学内容的难点:系统命名法的命名原则
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将系统命名法应用于其他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如醇、酚、醚等。
教学方式:教师讲解与学生练习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
主要参考资料:
农业基础化学,彭翠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
有机化学,李如梅,航空工业出版社,2014年3月
有机化学,张金海,航空工业出版社,2012年9月
具体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及内容时间分配
一、回顾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普通命名法的概念:根据分子里所含碳(C)原子数的数目命名;普通命名法的方法:(1)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2)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烷烃,用汉字十一、十二、十三···表示;(3)有同分异构体的烷烃,用“正”、“异”、“新”来区别。
二、导入
思考:用普通命名法能否给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命名呢?(学生回答导入系统命名法)
讲解: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父母为了便于称呼会给大家取一个名字,但是中国有十几亿的人口,难免会出现重名的情况,这时就有了具有唯一标识的身份证号码;对于烷烃的名称来说也是一样的,人们为了能方便称呼,因此就有了普通命名法命名的烷烃。
但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即使同一分子式,也有不同的同分异构体,普通命名法已不能适用,这时就需要一个完整的命名方法来区分各个化合物-系统命名法。
系统命名法是中国化学会结合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命名法的命名原则和中国文字特点而制订的。
由此导入系统命名法的具体学习。
三、烃基的概念
讲解:在正式进入学习系统命名法的步骤之前,我们要先学习一个新的概念-烃基。
烃基是从烷烃分子中去掉一个氢原子(H)后所剩下的基团。
以甲烷、已烷为例,去掉一个氢原子即变成甲基和乙基。
随后说明烃基在系统命名法中的应用。
四、系统命名法的步骤
在学生已熟悉普通命名法、烃基概念的前提下,利用3-甲基己烷的实例讲解系统命名法的步骤
(一)选主链,称“某烷”。
选定分子里最长的碳链为主链,并按主链上碳原子数目称为“某烷”。
PPT展示:
(二)编号位,定支链。
把主链里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用1、2、3等数字给主链2分钟3分钟3分钟20分钟
的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所在的位置。
PPT展示:
(三)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连短线。
命名时把取代基的名称写在烷烃名称的前面,在取代基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烷烃主链上的位置,并在号数后用“–”隔开。
PPT展示:
(四)不同基,简到繁。
(以2-甲基-4-丙基庚烷为例讲解)如果有几个不同的取代基,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烷基的大小顺序是: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异戊基<异丁基<异丙基。
PPT展示:
(五)相同基,合并算。
(以2,3,4-三甲基戊烷为例讲解)当有相同的取代基,则相加,然后用大写的二、三、四等数字表
示写在取代基前面。
但表示相同取代基位置的阿拉伯数字要用“,”
隔开。
PPT展示:
五、辅以实例总结系统命名法的命名原则(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1. 最长原则:主链最长;
2.最近原则:起点离支链最近;
3. 最近原则:支链(取代基)所在位置的数值之和要最小;
4. 最简原则:当有两条相同碳原子的主链时,选支链最简单(或
最多)的一条为主链。
六、讲解系统命名法的注意事项
1.命名步骤:
(1)找主链----最长的碳链
(2)编号----靠近支链(简、近、多)的一端
(3)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
2.名称组成:
支链位置----支链名称----母体(主链)名称
3.数字意义:
阿拉伯数字----取代基位置
汉字数字----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七、学生练习
根据所给烷烃的结构式用系统命名法写出其名称(实例为4-乙
基庚烷、2,2,3-三甲基丁烷、3-甲基-5-乙基庚烷、2,3-二甲基-4-乙基
己烷)
八、课后作业和下次课的安排
布置课后作业:课本第62页的第3题
下次课我们将通过对课后作业的评讲,来继续复习和巩固系统命
名法在其他有机化合物命名中的应用。
5分钟
2分钟
8分钟
2分钟
唐诗三百首
《感遇·其一》
作者: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解】:
1、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韵译】:
泽兰逢春茂盛芳馨,
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
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
闻香深生仰慕之情?
花卉流香原为天性,
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评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