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四)思考问题: 仁、礼和中庸的关系?
28
礼
秩序
中庸
仁
爱人
礼:等级规范 仁:人际关系 礼有仁无 ——矛盾激化 礼无仁有 ——尊卑模糊
“礼中有仁,仁中有礼”,维护既贵贱 分明又社会安定的统治秩序
●
协调礼和仁的方法:中庸 a、中庸的含义:处理任何事情都不 偏不倚,恰到好处,“恰如其 分”。 b、达到中庸的做法:“和而不同”
礼、仁、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 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30
里
表
为政以礼
杏坛说仁
中庸之道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来!民鲜久矣。”
——《论语.雍也》
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最高的吧!人们缺乏 这种道德已经很久了。
32
孔子“中庸之道”的应用?
政治:为政宽缓,纠之以猛。
义利:见利思义。 审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4
仁的内涵
(1)子曰: 仁者爱人。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15
“礼”的含义: “周礼”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 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对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 会规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 ” 个人修养
16
不 知礼 为政以 礼 , 无 以 立 也 孔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对社会 。 子
3
二.孔子的社会思想
(一)复习 1、孔子生于何处? 2、孔子生于何时?
4
名丘,字仲尼 公元前551-前479年 鲁国陬邑(zouyi)人, 今山东曲阜 (fu)
5
释迦牟尼(公元前624年--公元前544年), 属于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人 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 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 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 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印度有释 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 (卡尔 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 目标》, 194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