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提的故事》的教案(图片)
- 格式:doc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10
《阿凡提的故事》绘本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产生阅读民间故事《阿凡提的故事》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读故事中,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3.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形象,获得阅读的快乐。
教学重点:能产生阅读民间故事《阿凡提的故事》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在读故事中,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播放《阿凡提的故事》电影片段视频。
2.谈话激趣:大家一定知道这位人物——长长的脸,漆黑的眼珠,尖尖的下巴,细长条的身体,两撇山羊胡子,身穿白“袷袢”,头缠大“色兰”,手拿弹拨乐器,倒着骑毛驴,云游四方……对,他就是阿凡提!老师小时候就特别喜欢看阿凡提的故事,经常能在各种民间故事、少数民族传说里读到他的奇闻异事,相信很多人都和我有一样的感觉,正是这位铁齿铜牙,睿智博学,幽默正义,像段子手一样的骑驴大叔,为我们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今天老师就想把这样一本记录了阿凡提趣事的精美绘本推荐给大家——《阿凡提的故事》。
(出示书籍)【设计意图】电影片段和充满激情的语言,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了一种“曲调未成先有情”的氛围。
二、初识魅力1.提问:通过你的课外阅读,你对《阿凡提的故事》了解多少?这本书有哪些独特的地方呢?2.学生交流:预设:(1)我通过看这本书的“封面”“封底”了解了有关这本书的基本信息,比如这本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以及作者成书的过程。
(2)我翻看了目录和书中的插画,大概知道了书中的故事内容,故事讲述了阿凡提嘲笑投机的商人、惩罚贪财的财主,就连国王也很害怕他……(3)我知道这本书是一本有关维吾尔族的民间故事集,主人公阿凡提集智慧幽默、聪明勇敢、乐于助人等等这些美好的品质于一身。
3.小结:是呀,阿凡提最擅长的事就是用自己过人的智慧调侃不地道、欺压劳苦百姓的老爷(地主和达官显贵),嘲笑投机取巧、为富不仁的商人,讽刺不为民着想的贪官。
三年级语文《阿凡提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阿凡提的故事背景,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故事,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故事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道理。
四、教学准备:1.课文《阿凡提的故事》文本。
2.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与学生讨论,引出今天的课文《阿凡提的故事》。
2.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3)分组讨论,深入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3.朗读练习:(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教师指导,纠正发音和语调。
(3)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的情感。
4.表达练习:(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学生讨论,如何将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生活中。
(3)学生分享,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6.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内容。
(2)学生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的学习体会。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故事的魅力。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针对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 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八、课堂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选择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扮演,体会角色的情感。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生活中。
3. 创意展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与故事相关的创意展示,如海报、手抄报等。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1课《阿凡提的故事(剧本)》原文及教案【原文】【第一幕】时间:某日上午人物:阿凡提、喀孜(kāzī)老爷、饭店店主阿木提、外地商人阿地力、众衙役(yì)、看热闹的人若干一个小城镇的衙门里。
喀孜:谁在外面喧哗(xuānhuá)?衙役:老爷,是告状的!喀孜:哈哈!左眼跳,有吉兆(zhào)。
盼财神,财神到!快叫进来!阿木提拽(zhuái)着阿地力走进来,阿凡提和一群看热闹的跟在后面。
喀孜:谁告状啊?快快讲来!店主:小人状告阿地力欠债(zhài)不还!商人:大人,小人冤枉(yuānwɑng)啊!喀孜:那他为什么告你?商人:小人是外地商人。
三年前在他店里吃了一只鸡、两个鸡蛋。
当时说好下次来时还他饭钱。
今天过来还钱时,他竟然开口要二百块银元,这不是敲诈(zh à)吗?求大人为小人做主!喀孜:大胆!一只鸡、两个鸡蛋竟然敢要二百块银元。
店主:大人……喀孜:(厉声)有话快说!店主:大人,这是我的状纸,求大人为小人做主!店主走到喀孜身边,悄悄掏出一个布包,递了过去。
喀孜抓着布包,轻轻捏了捏里边的银元,脸上顿时乐开了花。
他装模作样地看了看状纸。
g),从状纸上看,你要二百块银元还是有道理的。
这样吧,你再给大家说说你的理由吧!店主:(得意地)大人,他是在三年前吃的我那只母鸡和两个鸡蛋。
您想,三年来,那只母鸡每年至少要下一百个蛋;这些蛋又可以孵(fū)出一百只小鸡;小鸡长大后再下蛋,再孵小鸡,三年能孵多少只鸡,现在该是多大一群哪!小人就是一只鸡收他一块银元,现在收他二百块银元也不多呀!喀孜:(捋(lǚ)着胡须,点了点头)有理,有理!不多,不多!(转过头呵斥(hēchì)商人)你都听到了吗?人家只收你二百块银元,够便宜的了!还不快把钱付给人家,不然,我就把你关起来!阿凡提:(上前)等一等,大人!阿地力是冤枉的,我愿意替他辩(biàn)护。
三年级语文《阿凡提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阿凡提的故事》,了解阿凡提的聪明才智和他的助人精神。
2.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学会通过故事中的情节,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
4. 能够运用故事中的知识和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学会通过故事中的情节,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2. 能够运用故事中的知识和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阿凡提的故事》的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准备《阿凡提的故事》的书籍或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阿凡提的故事》。
2. 询问学生对阿凡提的印象和认识。
二、课堂阅读(10分钟)1. 学生自读《阿凡提的故事》中的一段情节。
2.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情节的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三、讨论和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四、角色扮演(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情节进行角色扮演。
2. 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表演情节。
3. 教师和同学对表演进行评价和欣赏。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 学生分享自己从故事中学到的知识和智慧。
3.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如何运用故事中的知识和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延伸: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阿凡提的故事进行研究,深入了解阿凡提的其他故事和他的助人精神。
2. 学生写一篇关于阿凡提的故事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故事的内容和寓意,是否能够运用故事中的知识和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也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语文《阿凡提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复述故事《阿凡提的故事》。
(2)理解故事内容,了解阿凡提的形象特点,能够简要描述阿凡提的聪明才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阅读理解的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复述故事《阿凡提的故事》。
(2)理解故事内容,了解阿凡提的形象特点,能够简要描述阿凡提的聪明才智。
2. 教学难点:(1)对故事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故事《阿凡提的故事》的内容,了解阿凡提的形象特点和故事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具,如故事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故事《阿凡提的故事》,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2)准备笔记本和文具,以便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音频、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对阿凡提的形象产生兴趣。
(2)简要介绍阿凡提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阅读理解:(1)分段朗读故事,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生自读,边读边思考,理解故事内容,体会阿凡提的聪明才智。
3. 讨论与表达:(1)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自愿分享,表达对故事和阿凡提的看法。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的主题和阿凡提的形象特点。
五、作业布置1. 复述故事《阿凡提的故事》给家长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 写一篇关于阿凡提的聪明才智的小作文,可以是故事续写或心得体会。
3. 选择一个阿凡提的故事相关话题,进行小组讨论或家庭讨论,记录讨论过程和结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表达等。
三年级语文《阿凡提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阿凡提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2 通过学习阿凡提的故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3 引导学生学习阿凡提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阿凡提的故事简介2.2 阿凡提的故事精选2.3 阿凡提的故事解析三、教学重点3.1 阿凡提的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3.2 阿凡提的聪明才智的挖掘和启示四、教学难点4.1 阿凡提的故事情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4.2 阿凡提的聪明才智的深度理解和应用五、教学方法5.1 讲授法:讲解阿凡提的故事情节和背景,解析阿凡提的聪明才智。
5.2 案例分析法:分析阿凡提的故事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学习阿凡提的思维方式。
5.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阿凡提的故事,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六、教学准备6.1 阿凡提故事的文本材料6.2 多媒体教学设备6.3 阿凡提故事相关图片或插图6.4 学生阅读记录表七、教学过程7.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阿凡提的形象,激发学生兴趣。
7.2 故事讲述:教师讲述一个阿凡提的故事,注意语速和情感的把握,让学生充分感受故事的魅力。
7.3 故事解析:引导学生关注阿凡提的聪明才智,分析故事中的问题和阿凡提的解决方法。
7.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阿凡提的其他故事,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7.5 分享与总结: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故事进行分享,教师总结阿凡提故事中的智慧和教育意义。
八、课堂练习8.1 学生根据所学故事,完成阅读记录表,包括故事梗概、角色理解、智慧点等。
8.2 教师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尝试创作自己的阿凡提小故事。
九、作业布置9.1 让学生选择一个最喜欢的阿凡提故事,回家后与家人分享,并记录家人的反应和评价。
9.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阿凡提故事进行绘画创作,下节课分享。
十、教学反思10.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1 阿凡提的故事(剧本)【第一幕】时间:某日上午2人物:阿凡提、喀孜(kā zī)老爷、饭店店主阿木提、外地商人阿地力、众衙役(yì)、看热闹❶的人若干段导读:点出时间及人物,这是舞台说明。
3一个小城镇的衙门❷里。
[①这句话起什么作用?]喀孜:谁在外面喧哗(xuān huá)?衙役:老爷,是告状的!4喀孜:哈哈!左眼跳,有吉兆(zhào )。
盼财神,财神到!快叫进来![②从喀孜的话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段导读:我们从喀孜的话里便可判断出他是个贪官,有人告状他就想着发财。
5阿木提拽(zhuài )着阿地力走进来,阿凡提和一群看热闹的跟在后面。
[③这个句子起什么作用?]喀孜:谁告状啊?快快讲来!店主:小人状告阿地力欠债(zhài )不还![④“小人”指谁?]商人:大人,小人冤枉(yuān w ɑng )啊![⑤“大人”“小人”分别指谁?]喀孜:那他为什么告你?商人:小人是外地商人。
三年前在他店里吃了一只鸡、两个鸡蛋。
当时说好下次来时还他饭钱。
今天过来还钱时,他竟然开口要二百块银元,这不是敲诈(zhà)吗?6求大人为小人做主![⑥“竟然”一词说明了什么?]1☜ 2 ❶热闹:这里指热闹的场面。
❷衙门:旧时官员办公的机关。
3①点明舞台背景。
4 ②他是一个唯利是图、见钱眼开的小人。
5③是舞台说明,点明出场的人物。
④重点句解析:“小人”是店主的自称。
⑤“小人”是商人的自称,“大人”是商人对喀孜的称呼。
段导读:商人向喀孜讲述店主向他索要二百块银元的敲诈行为。
喀孜:大胆!一只鸡、两个鸡蛋竟然敢要二百块银元。
7店主:大人……[⑦这里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喀孜:(厉声)有话快说!8店主:大人,这是我的状纸❸,求大人为小人做主!段导读:喀孜也用一个“竟然”,说明他也认为店主是敲诈。
店主明知无理,不去申辩,而是用“状纸”这一形式让喀孜看,肯定有阴谋。
店主走到喀孜身边,悄悄掏出一个布包,递了过去。
《阿凡提的故事(二则)》教案
菲律宾怡朗华商中学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志愿者 余荔荔
教材:《阿凡提的故事(二则)》选自由北京中国语言文化学
校编写,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第十一册第七课。
教学对象:菲律宾怡朗华商中学中四的学生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词,掌握它们的音、形、义,对于重点生词
还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它们说句子。
2、 学会使用“再三”的用法。
学会单音节动词“A 了A ”的重叠形式。
学会“哪知道”的用法。
3、 熟读课文,能根据图片提示复述课文。
4、 教育学生遇事要善动脑筋,用智慧和一些邪恶的人做斗
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词:动词:(道谢、尊重、陪、行礼)
量词:套
重点语言点:再三、单音节动词的“A 了A ”形式、哪知道
难点:单音节动词的“A 了A ”形式
教具
字卡、句条、图片
课时
5课时(生词2课时、语言点2课时、课文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生词教学(2课时)
一、
组织教学:环顾四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注
意到已经开始上课了。
二、
复习检查旧知识
㈠认读以前学习过的词语
与本课有关的
㈡认读以前学习过的句型
与本课有关的
三、 学习新课
㈠名词
1皇帝:古时候在一个国家最大的人(皇后)
2老板:商店里面最大的人
3宴会:晚会
4毛驴:一(只)毛驴
5钱币:钱
6响声:声音(一声响声)
7穷人:没有钱的人(富人)
8饭馆:饭店(一家饭馆)
9铜钱:用铜做的钱
10帐:付账、算账、结账
例句:买了东西之后我们就需要(付账、算账、结账)。
㈡动词
1道谢:谢谢。
常用“向…道谢”。
我向妈妈道谢。
(√)
我道谢妈妈。
(×)
练习:老师常常帮助我,所以你们要?我要向老师道谢。
父母给你们食物,所以你们要?我要向爸爸妈妈道谢。
2尊重:
尊重父母、尊重老人、尊重别人
尊重别人的工作、尊重同学的主意
扩展成句练习
我们必须尊重(父母、老人、别人)。
我们必须尊重别人的工作。
3肯:愿意
肯不肯、肯说、肯帮忙
扩展成句练习:
我有一件事不明白,不知道你肯不肯帮忙?
他不肯说为什么他迟到了。
4求:
我想求你一件事,不知你肯不肯帮忙?
5告:告诉、告
你偷了我的东西,我要去法院告你。
6陪:和…一起
陪着奶奶、陪着老师、陪着朋友
陪奶奶去医院、陪老师去图书馆、陪朋友去逛街
把以上词组做问答扩句练习:
奶奶生病了,你会怎么做?
星期天你常常做什么?
7谈:谈话、谈一谈
练习:每天晚上,爸爸都要喝我谈话。
下课以后,我要和你谈一谈。
8付:付钱、付账
9行礼:向…行礼、行了个礼
练习:我们都要向老师行礼。
(√)
我们都要行礼老师。
(×)
见到老师的时候,我们要行礼。
阿凡提见到法官,行了个礼。
10掏:拿(两个动作:从钱包里拿出钱、从口袋里掏出钱,
让学生理解“拿”和“掏”的不同。
)
㈢形容词
恭敬:很有礼貌的
恭恭敬敬
阿凡提恭恭敬敬地从皇帝手里接过这块布。
㈣量词
套:用于成组的事物,如《哈利波特》的1、2、3、4本就
是“一套书”
一套衣服、一套邮票、一套房子
㈤其它
1当:当时
2唉
四、
新课巩固
1、 快速朗读生词(中英文)。
2、 朗读句条上的句子。
五、 布置作业:生词抄写和朗读
第二部分 语言点教学(2课时)
一、 组织教学:环顾四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注意
到已经开始上课了。
二、 复习巩固上节课的生词:朗读生词以及组词,对于重点
词语还要说出其使用方法。
三、 新课教学
1再三:“再”是又,“三”在中国表示很多,所以“再三”
的意思是反复很多次,一次又一次。
展示句条,让学生逐条朗读。
①老师再三告诉我们上课的时候禁止吃东西。
②爸爸再三说:“你要努力学习。
”
③小美再三请我去她家做客。
④皇帝送给阿凡提一块毛驴背上的布,阿凡提再三向皇帝道
谢。
让学生从语句里体会“再三”的意思,并且强调一下“再三”
在句中的位置,让学生总结出“再三+动词”的结构。
做“再三”替换练习。
①妈妈每天都对我说:“一定要尊重老师。
”
②奶奶每星期都要去好几次教堂。
③明天要考试,老师说了三四次“回家一定要好好复习”。
④我们的老师非常好,我的父母一次又一次地谢谢老师。
2哪知道:没有想到,很意外
展示句条,让学生逐条朗读。
①这个商店的又小又旧,哪知道东西那么贵。
②这里原来是一片草地,哪知道现在是学校了。
③我以为他是中国人,哪知道他是菲律宾人。
④小文原来是一个很好的学生,哪知道现在这么糟糕。
⑤我只是在饭馆的门口站了一会儿,哪知道饭馆的老板要我
付钱。
让学生从语句里体会“哪知道”的意思,并且强调一下“哪
知道”在句中的位置,让学生总结出“哪知道+句子”的结
构。
做“哪知道”造句练习。
①小文常常戴帽子,…
②在中国有四个季节,…
③他平时身体很好,…
④她长得很漂亮,…
3单音节动词重叠“A 了A ”的形式
㈠旧知识导入:单音节动词的AA ,A 一A ,表示动作短,含
轻松的意思,用于动作未完成。
看看 想想 说说 跳跳
看一看 想一想 说一说 跳一跳
展示句条,让学生逐条朗读。
①这本书很有意思,你看看(看一看)。
②星期天去逛街吗?让我想想(想一想)。
③现在请小文同学给大家说说(说一说)阿凡提的故事。
④大家站起来跳跳(跳一跳)。
㈡新知识与旧知识比较
①他看了看这本书,觉得很有意思。
②我想了想,星期天不去逛街了。
③小文给大家说了说阿凡提的故事,大家都觉得阿凡提很聪
明。
④我跳了跳,现在不想睡觉了。
让学生总结出“A 了A ”表示动作已经完成了。
【老师总结】所有的可以用一个字就表示动作的单音节动词
都有“A 了A ”结构。
如:求、谈、掏
问答练习
①昨天晚上你做什么了?
②上星期天你们做什么了?
四、 新课巩固:熟读例句
五、 布置作业:练习册的第四题,预习课文
第三部分 课文讲解(1课时)
一、 组织教学:张贴一张阿凡提觐见皇帝的图片。
环顾四周,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 复习旧知识:
㈠朗读生词
㈡语言点复习
提问:上课的时候,老师再三说什么?
刚才还有太阳,哪知道…
我掏了掏口袋,…
㈢认读重点句子
①阿凡提恭恭敬敬地从皇帝手里接过这块布,再三向皇帝道
谢。
②我想求你一件事,不知你肯不肯帮忙?
③昨天我只在饭馆的门口站了站,哪知道饭馆的老板就向我
要钱。
三、 新课教学
⑴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休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
是一个很聪明的日本小和尚。
在中国,也有一个非常聪明的
人,他的名字叫阿凡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阿凡
提的故事。
⑵课文朗读
①领读课文
②学生朗读课文
③分组分角色朗读
④分角色表演
⑶展示问题
①皇帝送给阿凡提什么?
②收到皇帝的礼物,阿凡提说了什么?
③饭馆的老板为什么向穷人要钱?
④阿凡提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⑷复述课文
第一个故事 皇帝的衣服
皇帝请很多人参加宴会,皇帝送给每个人一套衣服,但
是送给阿凡提的是一块披在毛驴背上的布。
阿凡提恭恭敬敬
地从皇帝手里接过这块布,再三向皇帝道谢。
阿凡提说皇帝
很尊重他,因为皇帝送给他的是皇帝自己的衣服。
第二个故事 饭菜的香味和钱币的响声
有一个穷人在饭馆的门口站了站,饭馆的老板说穷人闻
了他饭馆里饭菜的香,所以要穷人付钱。
穷人求阿凡提帮忙。
阿凡提让饭馆的老板听了听钱币的响声,这样穷人和饭馆老
板的帐就算清了。
四、 新课巩固
1、 说说阿凡提是一个怎样的人。
2、 阿凡提的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完成练习册第五、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