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动性
- 格式:docx
- 大小:390.22 KB
- 文档页数:17
制动性能定义和评价指标
1.汽车制动性能: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称为汽车的制动性。
2.制动效能:一般用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表示。
它是指汽车在良好的路面上以规定的初始车速和规定的踏板力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
它是制动性能的最基本指标。
3.制动效能的恒定性:是指抗热衰退性能和抗水衰退性能。
4.制动方向稳定性:是指汽车制动过程中不发生跑偏、侧滑以及失去转向能力的性能。
5.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6. 制动效能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综合评价:
1. 行车制动效能
2. 驻车制动效能
3. 应急制动效能
7. 制动效能恒定性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综合评价:
1. 反复制动后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2. 持续制动后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评价指标:制动距离越小,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越大,且两项指标越接近冷态制动效能
值则制动效能越好。
8. 方向稳定性评价方法: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综合评价:
1. 直线行驶制动稳定性
2. 转弯制动方向稳定性
评价指标:选取制动结束后的侧向偏移量和偏航角为直线制动方向稳定性能评价指标。
9. 制动距离:是指从驾驶员开始触动制动系的控制装置开始到车辆停住所驶过的距离。
10. 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
汽车制动性能试验标准汽车制动性能试验是评价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标准之一。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制动系统的性能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安全性和驾驶者的驾驶体验。
因此,对汽车制动性能进行准确的试验和评价,对于提高汽车安全性能和驾驶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汽车制动性能试验应包括制动距离试验、制动灵敏度试验和制动稳定性试验。
制动距离试验是评价汽车制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制动效果。
通过在不同速度下进行制动距离试验,可以得出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制动距离,从而评价汽车的制动性能。
制动灵敏度试验则是评价汽车制动系统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通过对制动踏板的响应时间和制动力的变化情况进行试验,可以评价出汽车制动系统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
制动稳定性试验则是评价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包括制动时的侧滑情况和车辆的稳定性。
其次,汽车制动性能试验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
在进行汽车制动性能试验时,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进行,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的试验结果,才能真实有效地评价汽车的制动性能。
同时,汽车制动性能试验应采用专业的试验设备和仪器,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在专业的试验设备和仪器的支持下,才能得出准确可靠的试验结果。
最后,汽车制动性能试验应定期进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汽车制动性能是一个动态的指标,随着汽车的使用时间和里程的增加,汽车的制动性能会发生变化。
因此,汽车制动性能试验应定期进行,及时发现汽车制动性能的变化情况。
同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汽车的制动性能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综上所述,汽车制动性能试验是评价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标准之一,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进行,采用专业的试验设备和仪器,定期进行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保汽车的制动性能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如何评估一辆汽车的制动性能汽车的制动性能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评估一辆汽车的制动性能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刹车力度、刹车距离和刹车稳定性等。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介绍如何评估一辆汽车的制动性能。
1. 刹车力度刹车力度是指刹车时刹车踏板所需的力量大小。
刹车力度越大,则刹车的效果越好。
评估一辆汽车的刹车力度可以通过实际测试来进行,通常可以在汽车的制动测试场地上进行。
测试时可以逐渐增加刹车力度,观察刹车踏板的行程和刹车效果,以此来判断刹车力度的大小。
2. 刹车距离刹车距离是指汽车在刹车时从行驶速度到完全停下所需要的距离。
刹车距离越短,则刹车效果越好。
评估一辆汽车的刹车距离可以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实地测试,例如在空旷的道路上进行测量。
测试时可以以一定的速度行驶,然后突然刹车,通过测量停车的位置来评估刹车距离的长短。
3. 刹车稳定性刹车稳定性是指在刹车时汽车是否出现抖动、偏斜或者失去控制等情况。
刹车稳定性好的汽车在刹车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平稳性和方向稳定性。
评估一辆汽车的刹车稳定性可以通过在各种路况下的行驶测试来进行,包括直线行驶、急转弯等。
观察刹车过程中车辆的运动状态,判断刹车稳定性的表现。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可以考虑以下因素来评估一辆汽车的制动性能:4. 刹车系统刹车系统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制动性能。
优质的刹车系统包括刹车盘、刹车片、刹车液等部件,这些部件的质量和配套性能对制动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可以通过查看车辆制动系统的规格和品牌,以及了解该品牌的性能和口碑等方面来评估刹车系统的质量。
5. 制动辅助系统一些汽车配备了制动辅助系统,如ABS(防抱死刹车系统)、EBD (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等。
这些系统可以提供额外的刹车支持和辅助,提高制动性能和稳定性。
评估一辆汽车的制动性能时,可以了解其是否配备了这些系统,并了解其性能和功能特点。
总结起来,评估一辆汽车的制动性能需要考虑刹车力度、刹车距离和刹车稳定性等方面,同时还需关注刹车系统和制动辅助系统的质量和性能。
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汽车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其制动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
那么,如何评价一辆汽车的制动性呢?这就需要依靠一系列的评价指标。
制动性,简单来说,就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能够迅速减速直至停车的能力。
而评价汽车制动性的指标主要包括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以及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这三个方面。
首先,制动效能是衡量汽车制动性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标。
它通常用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来表示。
制动距离,指的是汽车从开始制动到完全停止所行驶的距离。
这一距离越短,说明汽车的制动效能越好。
影响制动距离的因素众多,比如汽车的行驶速度、制动系统的性能、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等等。
一般来说,车速越高,制动距离就会越长;而制动系统的制动力越大、轮胎的抓地力越强,制动距离就越短。
制动减速度则是指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其数值越大,意味着汽车能够更快地减速。
制动减速度同样受到制动系统性能、车辆重量、轮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接下来,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指标。
在长时间或频繁制动的情况下,制动系统可能会因为温度升高而导致制动效能下降。
比如,制动盘和制动片在高温下可能会出现热衰退现象,使得制动力减弱。
因此,良好的制动系统应该具备稳定的制动效能,即在各种工况下都能保持较好的制动效果。
为了保证制动效能的恒定性,汽车制动系统的散热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些高性能的汽车会采用通风式制动盘、高性能的制动液等措施来增强散热,以减少热衰退的影响。
最后,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也是评价汽车制动性的关键指标之一。
当汽车制动时,如果出现跑偏、侧滑或者失去转向能力等情况,都可能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
影响制动方向稳定性的因素较为复杂。
车辆的悬架系统、轮胎的磨损情况、制动系统左右轮制动力的分配等都可能对其产生影响。
例如,如果车辆左右轮的制动力不均衡,就容易在制动时发生跑偏现象;而轮胎磨损不均或者悬架系统出现故障,也可能导致车辆在制动时侧滑。
汽车制动性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汽车制动性能的测试和分析,探究汽车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和工作性能,为汽车制动系统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汽车制动系统主要由制动踏板、主缸、助力器、制动分泵、制动油管、制动器等部分组成。
当驾驶员踏下制动踏板时,制动踏板通过杠杆作用,将力量传递给主缸,主缸产生液压压力,通过助力器将压力传递到制动分泵。
制动分泵将液压压力传到制动油管中,使制动器产生摩擦。
汽车制动性能实验主要测试制动距离、制动力和刹车灵敏度。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1.实验车辆2.制动测功机3.测距装置4.数据采集仪5.计算机6.手动测量工具7.实验软件四、实验步骤1.车辆准备将实验车辆停稳在测试区域内,并调整车辆制动系统,保证制动系统正常工作。
2.实验装置安装将制动测功机固定在地面上,并与车辆制动系统相连。
安装测距装置,并调整到适当位置。
3.数据采集仪和计算机设置将数据采集仪连接到实验车辆的传感器上,并设置合适的参数。
连接计算机,并打开实验软件。
4.实验操作驾驶员踏下制动踏板,使车辆减速。
实验软件会自动记录制动距离、制动力和刹车灵敏度。
5.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计算平均制动距离、平均制动力和平均刹车灵敏度,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平均制动距离为X米,制动力为X牛顿,刹车灵敏度为Xms-2经过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制动距离与制动力成正比,即制动力越大,制动距离越短。
2.刹车灵敏度越高,车辆制动反应时间越短,制动效果越好。
3.制动系统的可靠性与制动距离和制动力密切相关,需要对制动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六、实验结论通过对汽车制动性能的测试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制动距离与制动力成正比,刹车灵敏度对制动效果有重要影响。
2.制动系统的可靠性与制动距离和制动力密切相关,需要定期维护和检查。
汽车制动性实验报告(一)引言概述:
汽车制动性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后能够迅速减速并停下来的性能。
为了验证汽车的制动性能,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动实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汽车制动性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正文:
1. 制动能力测试
- 布置实验设备和测量仪器
- 选择合适的测试路段和条件
- 测定汽车在各种速度下的制动距离
- 记录制动距离与刹车力的关系曲线
- 分析不同车速下的制动性能差异
2. 制动灵敏度测试
- 选取不同施加刹车力的实验组
- 测试汽车对不同刹车力大小的响应时间
- 分析制动灵敏度与刹车力之间的关系
- 比较不同车辆的制动灵敏度表现
3. 制动平衡测试
- 利用制动力测试仪测定四个车轮的制动力
- 分析制动力的分布情况
- 检测车辆在制动过程中的左右平衡性
- 针对不平衡情况提出调整建议
4. 制动热衰变测试
- 使用测温仪测量制动器片和制动盘的温度
- 进行连续制动实验并记录温度变化
- 分析制动热衰变的过程和速率
- 探讨制动器的热衰变对制动性能的影响
5. 制动安全性测试
- 模拟紧急制动情况,观察车辆的反应
- 测试ABS(防抱死刹车系统)的效果
- 比较不同车辆的制动安全性能
- 分析制动性能的改善方向和建议
总结:
通过上述五个方面的实验研究,我们对汽车的制动性能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制动能力、灵敏度、平衡性、热衰变和安全性都是衡量汽车制动性的重要指标。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该车辆的制动性能良好,但在某些条件下仍存在改进空间。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帮助提升汽车制动性能,从而更好地保障驾驶人的安全。
第4章 汽车的制动性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制动性的评价指标;掌握制动时汽车的受力情况以及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地面附着力之间的关系;掌握汽车制动距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对制动跑偏和制动侧滑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熟练分析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在各种路面上的制动过程;了解自动防抱死系统的原理。
为了保障汽车行驶安全和使汽车的动力性得以发挥,汽车必须具有良好的制动性。
对于行车制动而言,汽车的制动性能是指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在下长坡时能维持较低车速的能力。
汽车的制动性是汽车的主要性能之一。
制动性直接关系到交通安全,重大交通事故往往与制动距离太长、紧急制动时发生侧滑等情况有关,故汽车的制动性是汽车行驶的重要保障。
改善汽车的制动性始终是汽车设计制造和使用部门的重要任务。
节 制动性的评价指标制动性主要用以下三方面指标来评价:4.1.1 制动效能。
包括制动减速度、制动距离、制动时间及制动力等。
制动效能是指在良好路面上,汽车以一定初速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肩速度。
它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
4.1.2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包括抗热衰退和水衰退的能力。
汽车高速行驶或下长坡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保持的程度,称为抗热衰退性能。
因为制动过程实际上是把汽车行驶的动能通过制动器吸收转换为热能,所以制动器温度升高后,能否保持在冷状态时的制动效能已成为设计制动器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此外,涉水行驶后,制动器还存在水衰退问题。
4.1.3 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指制动时汽车按照驾驶员给定方向行驶的能力,即是否会发 生制动跑偏、侧滑和失去转向能力等。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常用制动时汽车按给定路径行驶的能力来评价。
若制动器发生跑片、侧滑或失去转向能力,则汽车将偏离原来的路径。
节 制动时车轮受力 4.2.1 制动器制动力在轮胎周缘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μT (N ·m)所需的力,称为制动器制动力,用μF (N)表示,显然rT F μμ=式中 r ——车轮半径(m)。
由此可知,制动器制动力是由制动系的设计参数所决定的。
即取决于制动器型式、尺寸、摩擦系数、车轮半径。
它与制动系的油压或气压成正比。
4.2.2 地面制动力图 车轮在制动时的受力情况图为在良好的硬路面上制动时,车轮的受力情况。
图中滚动阻力偶矩和减速时的惯性力、惯性力矩均忽略不计。
xb F 为地面制动力,W 为车轮垂直载荷,P F 为车轴对车轮的推力,Z F 为地面对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从力矩平衡得P xb F rT F ==μ地面制动力是使汽车制动而减速行驶的外力,但是,地面制动力取决于两个摩擦副的摩擦力;一个是制动器摩擦副间的摩擦力;另一个是轮胎与地面间的附着力。
4.2.3 制动器制动力、地面制动力及附着力之间的关系图 制动过程中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及附着力的关系制动器制动力、地面制动力及附着力三者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可见,制动器制动力可以随制动系油压的增大而增大,而地面制动力xb F 在达到附着力ϕF 的值后,就不再增加了。
此时若想提高地面制动力,以使汽车具有更大的制动效能、只有提高附着系数。
由此可见,汽车的地面制动力,首先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但同时又受到地面附着条件的限制。
所以,只有汽车具有足够的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地面又能提供高的附着力时,才能获得足够的地面制动力。
4.2.4 附着系数ϕ与滑动率s 的关系前面曾假设附着系数在制动过程中是常数。
但实际上,附着系数与车轮的运动状态,即滑动程度有关。
滑动所占的比例为滑移率,用符号s 表示,其表达式为%1000⨯-=WWr W u r u s ω式中 0r r ——自由滑动的车轮动态半径(m); W u —车轮中心的速度(m/s) W ω——车轮的角速度(rad/s)。
不同滑动率时,附着系数是不一样的。
图为试验所得的车轮附着系数曲线,即ϕ-s 曲线。
图上除了纵向附着系数曲线外,还给出了侧向附着系数曲线。
侧向附着系数是研究制动时侧向稳定性有关的参数。
图s -ϕ曲线图 各种路面上的s -ϕ曲线图车速对附着系数曲线的影响图和图分别表示了不同路面上和不同行驶车速时滑动率与附着系数的关系。
节 汽车的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 4.3.1 制动过程分析及制动距离图示出一次制动过程分成的几个阶段:图 制动过程示意图(1)驾驶员反应时间1t :指从驾驶员识别障碍,到把脚力P F 加到制动踏板上所经历的时间。
其中包括驾驶员发现、识别障碍并作出决定;把脚从加速踏板换到制动踏板上;消除制动踏板的间隙等所需要的时间(图4.6a)。
这段时间一般为~。
(2)踏板力增长时间b t 。
包括脚力P F 由零上升到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图4.6a)。
(3)协调时间21t 。
从施加踏板力到产生制动力,从而产生负加速度x&&-的时间。
其中包括消除各铰链和轴承问间隙的时间,以及制动摩擦片完全贴靠在制动鼓或制动盘上需要的时间(图。
(4)负加速度增长时间22t 。
在此期间,负加速度增加到它的最大值。
(图。
(5)持续制动时间3t 。
脚力假定是一常数,负加速度max j -(m ax j >0)也不变(图。
如果忽略驱动部件的制动作用,则在1t +21t 时间里,车速将等于初速度A u 不变。
如图4.6c 所示,这段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相对来说较长 (图。
对给出的负加速度瞬态过程进行积分,即得速度和距离的瞬态过程(图4.6c 和d)。
由图可见,制动距离由下列部分组成:(1)21t 时间内驶过的距离1S 。
211t u S A =(2)22t 时间内驶过的距离2S 。
22t 时间内,汽车做的是变减速度运动,任一时刻减速度为速度为t t j x 22max=&&(t 从图中“1”点开始计) 速度为222max 22max 2t t ju tdt t j u u A A +=+=⎰所以 322max 22026t j t u udt S A t ss+==⎰(3)3t 时间内驶过的距离3S 。
这段时间里汽车做的是匀减速运动,而2u (图4.6c)是这段时间始端速度,也就是前一段时间的末端速度,由式得22max22t j u u A += )4(212)2/(22max 2222max 2max max 222max 3t j u t j u j j t j u S A A A ++-=+-=28222222max max 2t u t j j u A A ---=由公式、、,得制动距离为2222max max 22221321242)2(t j j u t t u S S S S A A +-+=++=一般情况下,22t 较小,故可略去其平方项2222max 24t j ,若车速以单位km/h 表示,时间以单位s 表示,则制动距离S (m)为max2222192.25)2(6.31j u u t t S A A -+= 4.3.2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前述制动效能指标,是在冷制动下,即制动器温度在100℃以下讨论的。
汽车下长坡制动及汽车高速制动的情况下,制动器的工作温度常在300℃以上,有时竟高达600~700℃。
这使制动器的摩擦力矩显着下降,汽车的制动效能会显着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制动效能的热衰退现象。
抵抗热衰退的能力,常用一系列连续制动后,制动效能与冷制动时相比较下降的程度来表示。
制动器的热衰退和制动器摩擦副材料以及制动器结构有关。
一般制动器是以铸铁作制动鼓,石棉摩擦材料作摩擦片组成的。
在制动鼓的合金成分、金相组织、硬度、工艺等要求合格的条件下,摩擦片对摩擦性能起决定作用。
在一般情况下制动时,石棉摩擦片与制动鼓的摩擦系数约为~。
此时摩擦系数是稳定的。
在连续强 烈制动及高速制动的情况下,摩擦片温度过高,其内含的有机物发生分解,产生了一些气体和液体。
它们在两接触面间形成有润滑作用的薄膜,使摩擦系数下降,而出现了热衰退现象。
制动器的结构型式对抗热衰退的能力有较大的影响。
常用制动器效能因数与摩擦系数的关系曲线来说明各种制动器的效能及其稳定程度。
制动器效能因数ef K 是单位制动泵推力P F 所产生的制动器摩擦力F ,即rF T F FK P P efμ==。
图是具有典型尺寸的各种型式制动器制动效能因数与摩擦系数的关系曲线。
由图可知;双向自动增力蹄及双增力蹄式制动器,由于结构上的几何力学关系产生增力作用,具有较大的制动效能因数。
摩擦系数变大时,制动效能按非线性关系迅速增加。
故摩擦系数的微小变化,能引起制动效能的大幅度改变,即制动器工作的稳定性差。
双减力蹄式制动器因为有减力作用,制动效能因数低,但制动效能因数随摩擦系数变化而改变的量很小,即稳定性较好。
增减力蹄式介于两者之间。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盘式制动器。
盘式制动器的制动效能没有鼓式的大,但其稳定性最好。
高强度制动时摩擦系数虽因热衰退而有所下降,但对制动效能的影响却不大。
图 制动效能因数曲线1— 双向自动增力蹄制动器 2—双增力蹄制动器 3—增、减力蹄制动器 4—双减力蹄制动器 5—盘式制动器汽车涉水后,由于制动器被水浸湿,制动效能也会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制动效能的水衰退现象。
为缓解这种现象,汽车涉水后,应踩几脚制动踏板,使制动蹄与制动鼓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使制动器迅速干燥,使制动效能恢复正常。
节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制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制动跑偏、侧滑,使汽车失去控制而离开规定行驶方向。
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维持直线行驶能力,或按预定弯道行驶的能力,称为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4.4.1 制动跑偏制动时原期望汽车按直线方向减速停车,但有时汽车却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这种现象称为“制动跑偏”。
跑偏现象多数是由于技术状况不正常造成的,经过维修调整是可以消除的。
产生制动跑偏的主要原因是在制动过程中,左、右轮地面制动力增大的快慢不一致,左、右轮地面制动力不等。
特别是前轴左、右轮制动力不等,是产生制动跑偏的主要原因,如图所示。
图 制动跑偏时受力图 4.4.2 制动侧滑侧滑是指汽车制动时,某一轴的车轮或两轴的车轮发生横向滑动的现象。
最危险的情况是在高速制动时,后轴发生侧滑,这时汽车常发生不规则的急剧回转运动,使之部分地或完全失去操纵。
侧滑产生的原因,是在制动过程中,地面制动力达到附着极限后,继续增加制动力,车轮将处于抱死拖滑状态,此时,侧向附着系数为零,即该轮抵抗侧向干扰的能力为零,这时,即使车轮受到任何一点侧向力,都会引起沿侧向力方向的滑动。
紧急制动过程中,常出现一根轴的侧滑。
实践证明,后轴侧滑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可以使汽车掉头;前轴侧滑对汽车行驶方向改变不大,但是已不能用转向盘来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