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023.10 KB
- 文档页数:136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2007年5月28日现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计算机汇总的残疾人口的地区分布和主要社会经济数据公布如下:一、残疾人口的地区分布据推算,全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6年4月1日零时的残疾人口数及占本省(区、市)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地区万人%北京市99.9 6.49天津市57.0 5.47河北省495.9 7.23山西省202.9 6.04内蒙古自治区152.5 6.39辽宁省224.2 5.31吉林省190.9 7.03黑龙江省218.9 5.72 上海市94.2 5.29 江苏省479.3 6.40 浙江省311.8 6.36 安徽省358.6 5.85 福建省221.1 6.25 江西省276.1 6.39 山东省569.5 6.15 河南省676.3 7.20 湖北省379.4 6.64 湖南省408.0 6.44 广东省539.9 5.86 广西壮族自治区337.5 7.23 海南省49.4 5.95 重庆市169.4 6.05 四川省622.3 7.57 贵州省239.2 6.40 云南省288.3 6.46 西藏自治区19.4 7.00 陕西省249.0 6.69 甘肃省187.1 7.20 青海省30.0 5.54宁夏回族自治区40.8 6.8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06.9 5.31二、有残疾人的家庭户人口全国有残疾人的家庭户共7050万户,占全国家庭户总户数的17.80%;其中有2个以上残疾人的家庭户876万户,占残疾人家庭户的12.43%。
有残疾人的家庭户的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9.98%。
有残疾人的家庭户户规模为3.51人。
三、残疾人口的性别构成全国残疾人口中,男性为4277万人,占51.55%;女性为4019万人,占48.45%。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42。
残疾人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残疾人群体现状和需求分析一、背景说明残疾人是指受到先天或后天的身体、智力或精神功能障碍所限制、影响、困扰的人群。
他们在各个方面都面临着特殊的困难和挑战,因此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残疾人群体的现状和需求,为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提供参考,以制定相关政策和开展相关服务。
三、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共计调查了100名残疾人士,并与部分残疾人士进行了深入访谈。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 残疾类型分布在受调查的100名残疾人中,身体残疾的人数最多,占比45%,其次是智力残疾(30%)、视力残疾(15%)和听力残疾(10%)。
2. 生活及就业状况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残疾人独立生活(60%),但仍有40%的人依赖于家人或专业照护机构的帮助。
就业方面,仅有30%的残疾人有稳定的工作,而且多数是以低技能工作为主。
3. 社会支持需求调研显示,残疾人希望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关注。
有7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培训和就业机会,50%的受访者希望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还有30%的受访者期待改善无障碍环境和公共设施。
4. 社会融入程度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残疾人希望在社会中得到更多的认同和支持,有6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能够参加更多社交活动和文化活动,30%的受访者认为社会对残疾人仍存在歧视和偏见。
五、结论和建议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加大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法规。
2. 提供更多的就业培训和机会,帮助残疾人实现自主生活。
3. 改善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提高医疗保障和康复设施建设水平。
4. 加强无障碍环境和公共设施建设,为残疾人提供便利和安全的出行、生活条件。
5.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减少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
六、参考资料1. 《残疾人權利公約》, 世界衛生組織2.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中国人大网3. 《中国残联2020人口统计资料》, 中国残联发布。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2006年12月1日)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经国务院批准,我国进行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由国家统计局、民政部、卫生部和中国残联等16个部委、团体组成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部署。
经过两年多的充分准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2006年4月1日开始全面调查,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
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调查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抽取734个县(市、区),2980个乡(镇、街道),共5964个调查小区,平均每个调查小区420人左右。
本次调查标准时间为2006年4月1日零时,入户调查时间自2006年4月1日起至5月31日结束。
在各级政府直接领导下,组织了738个调查队、2万余名调查员、近6千名各科医生、730余名统计员以及5万余名陪调员,逐户进行询问登记、筛查和残疾评定,现已全部完成入户调查、复查和调查质量的核查工作。
全国共调查了771797户、2526145人,调查的抽样比为1.93‰。
入户见面210841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3.46%;按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筛查方法》7岁以上疑似残疾人筛出率为15.66%,疑似残疾人检查率达到99.15%。
二、残疾人数及其比例根据调查初步汇总,被调查户中有残疾人的家庭共142112户,确定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和多重残疾共161479人。
其中,视力残疾23840人,听力残疾38370人,言语残疾2510人,肢体残疾48045人,智力残疾10844人,精神残疾11790人,多重残疾26080人。
根据调查数据推算,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5年末全国人口数,推算出本次调查时点的我国总人口数为130948万人,据此得到2006年4月1日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
(抽样检验)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调查过程总
结
附件3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调查过程总结
专家问卷
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号□□□□□
各位专家:
您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现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为进壹步做好总结且推动今后残疾人工作的开展,特进行本调查总结工作。
现请您回顾壹下在本次抽样调查中参和的各项工作,且请逐项独立填写本调查问卷。
非常感谢您在整个调查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谢谢!
一、基本情况
二、调查方案的科学性
您认为本次调查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如何,请对以下各方面进行评价。
三、调查方案的可行性
您认为本次调查方案的可行性如何,请对以下各方面进行评价。
四、调查实施的难度
您认为调查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各项工作开展的困难程度如何,请对以下各项工作难易程度分别进行打分。
(注:1分为最容易,8分为最难)
五、调查工作的满意度
您对本次调查各项工作的满意程度如何?请对以下各项工作满意程度分别进行打分。
(注:1分为最不满意,8分为最满意)
六、对今后残疾人调查的建议[调查到此结束,谢谢!]。
三一文库()/总结报告/调研报告关于市残疾人需求分析调研报告你们知道关于市残疾人需求分析调研报告应该要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市残疾人需求分析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根据XX市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全市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调查研究月活动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市残联组织开展了走进社区(村),走近残疾人为主题的大??、大调研活动。
活动分成领导干部小组,各处室、中心分别为1个小组,共计7个小组,采取从主要领导到普通工作人员,每人负责1个社区(村)等方法在全市对30个社区(村)进行调查。
此次调研,我结合全市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调查研究月活动和市残联开展的走进社区(村),走近残疾人为主题的大学习、大调研活动,对XX区新孔社区、浦北村和XX县瓜安村等283名残疾人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谈、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得到如下结论:(1)调查的283名残疾人中197名残疾人有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残疾人医疗服务与救助、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辅助器具、法律援助与服务、教育费用补助与减免、职业教育与培训、就业安置与扶持、无障碍设施与信息无障碍等需求,占调查的残疾人总数70%。
(2)选择需求的残疾人依次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残疾人医疗服务与救助、残疾人生活服务、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无障碍设施与信息无障碍等需求较大,对残疾人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原因和问题。
(3)本调研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大政方针政策、省、市惠残政策,推动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经济支持等对策建议。
两个体系建设是中央7号文件的核心内容之一。
随着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正在逐渐完善,而残疾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还刚刚开始。
为了更好地了解残疾人的需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合全市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调查研究月活动和市残联开展的走进社区(村),走近残疾人为主题的大学习、大调研活动,我此次主要对XX市残疾人需求问题进行调查。
2022年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2022年残疾人抽样调查是由国家统计局组织开展的全国性调查,旨在了解我国残疾人的基本情况、生活状况、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情况,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本次调查分为预调和正式调两个阶段,本人作为正式调查的核查员,完成了对抽样户数据的核查、采集和录入。
二、工作收获2.学会了如何详细、准确、及时地记录数据。
在调查过程中,我需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审核,将数据录入电脑系统中。
因此,我必须仔细地对每一条数据做出判断并记录,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
这种方法不仅在工作中非常有效,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能派上用场。
3.增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调查过程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困难和意外情况。
例如,有时候抽样家庭未开门、家中没有人等等。
在遇到这些情况时,我必须果断应对,及时转移任务,寻找其他抽样家庭的,确保工作按时完成,这也增强了我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工作心得1.严格遵守工作规定。
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规范的操作流程,正确操作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同时还要积极向上级汇报工作,避免出现漏报、错报等问题。
2.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与被调查对象沟通时,我始终保持礼貌、耐心、真诚的态度,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理好与回答者之间的关系,让被调查者放心协助调查工作,顺利完成数据采集任务。
3. 排解疲劳压力。
调查工作锻炼了我顽强的意志、平衡心态和身心健康。
在工作繁忙时,我会安排时间休息,缓解疲劳压力,让自己充满精力地投入到工作中。
四、工作建议1.加强宣传,提高调查对象的理解和配合。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的调查对象拒绝接受询问和调查,或者不配合调查,导致有些数据缺失。
因此,我们需要做好宣传工作,让调查对象深刻理解本次调查的重要性和意义,以便得到更加准确、全面的调查数据。
2. 多方联合,提升工作联动效应。
本次调查涉及到多个部门,包括公安、卫生、残疾人联合会等,如果能做好各单位之间的协作,将有助于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从而真正实现数据的全面、准确和及时。
有关残疾人的调研报告调研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主要为残疾人及其家属、残疾人组织、残疾人服务机构及社会工作者等,以了解不同群体在残疾人领域的需求、问题和挑战。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发放,分为残疾人调查问卷和家属调查问卷,共发放了500份,收回了456份,回收率达到了91%。
在访谈环节,我们采用了目的性抽样的方式,选择了多个残疾人服务机构和社区服务中心作为访谈的对象。
共进行了20次深度访谈,访谈对象包括残疾人、残疾人家属、社会工作者等。
调研结果残疾人生活现状调研结果显示,残疾人的生活质量较低。
在经济、就业、教育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
其中,在就业方面,残疾人的就业率较低。
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在求职过程中,经常会遭遇拒绝和歧视。
这不仅仅会对残疾人的心理造成伤害,同时也会对他们的经济生活造成重大困扰。
在教育方面,虽然政府对残疾人提供了很多便利和支持,但残疾人仍然面临着较多的教育问题。
许多残疾人和家庭选择让残疾人就读特殊学校,但少数特殊学校存在着重视体能而轻视智能的问题。
除此之外,许多普通学校也缺乏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支持,对残疾人的无障碍教育提供了不少阻碍。
残疾人服务现状调研发现,残疾人服务现状尚需改善。
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表示对提高残疾人服务质量有着极大的需求。
首先,在服务机构方面,受访者普遍反映残疾人服务机构的硬件设施、器材设备等方面过于落后。
与此同时,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也存在一定问题,如处理残疾人问题的能力、针对不同残疾类型提供的服务质量不一等。
据调查,一些服务机构面临着人力不足和资金不足等问题,难以为残疾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同时,在社会扶持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
虽然社会对残疾人进行了很多关注和扶持,但仍需提升情感支持与救助保障两个方面。
在情感支持方面,社会需要更多的关爱和理解,更应该采用更加平等尊重的言谈方式对待残疾人。
广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引言广西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是中国南方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为了解和分析广西残疾人的现状和需求,广西举行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本文将介绍该调查的目的、方法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
调查目的广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如下:1.了解广西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和人口特征。
2.掌握广西残疾人的就业状况和收入状况。
3.分析广西残疾人的教育情况和接受教育的机会。
4.研究广西残疾人的医疗保障和健康状况。
5.评估广西残疾人的社会融合和生活满意度。
调查方法广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采用了以下方法:1.抽样方式: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首先将广西划分为城市和农村两个层次,然后在每个层次上进行随机抽样。
2.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广西残疾人户籍人口,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残疾人。
3.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残疾情况、教育状况、就业状态、收入水平、医疗保障、社会融合等方面。
4.数据收集: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调查问卷的填写和收集。
调查结果根据广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和结论:1.残疾人人数:广西共有残疾人XX万人,其中城市残疾人XX万人,农村残疾人XX万人。
2.残疾类型:广西残疾人中,以视力残疾和听力残疾为主,分别占XX%和XX%。
3.就业状况:广西残疾人的就业率为XX%,其中城市残疾人就业率为XX%,农村残疾人就业率为XX%。
4.教育状况:广西残疾人中,接受过初等教育的人数占XX%,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XX%。
5.收入状况:广西残疾人的平均收入为XX元/月,其中城市残疾人的平均收入为XX元/月,农村残疾人的平均收入为XX元/月。
6.医疗保障:广西残疾人中,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占XX%,享受医疗救助政策的人数占XX%。
7.社会融合:广西残疾人中,有XX%的人表示在家庭中得到了充分的关爱和支持,XX%的人表示在社区中获得了帮助和支持。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xxxx\广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内容提要200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我国进行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整个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从2004年开始准备,到2007年结束。
调查的标准时点为2006年4月1日零时。
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按照全国统一的调查方案,广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组织实施了我区的调查。
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努力,如期完成了各项调查。
本报告主要内容:一、广西从2005年初开始调查准备,2006年4月1日入户调查,继而对资料的处理、分析,至2007年基本结束,历时近三年。
投入调查的人员5420多人。
二、本次调查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在我区抽取25个县(市、区),100个乡(镇、街道),共200个调查小区,平均每个调查小区400人左右。
实际调查了22569户、80712人,调查的抽样比为1.73‰。
调查结果,被调查户中有残疾人的家庭共5066户,确定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和多重残疾共5837人。
其中视力残疾911人,听力残疾1467人,言语残疾68人,肢体残疾1425人,智力残疾324人,精神残疾304人,多重残疾一三38人。
这一结果显示,我区残疾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23%。
据此推算,2006年4月1日零时,我区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337.5万人。
其中,视力残疾52.7万人,占一五.61%;听力残疾84.8万人,占25.一三%;言语残疾3.9万人,占1.16%;肢体残疾82.4万人,占24.42%;智力残疾一八.7万人,占5.54%;精神残疾17.6万人,占5.21%;多重残疾77.4万人,占22.93%。
三、残疾人的基本特征:广西残疾人口中,男性为167.22万人,占49.55%;女性为170.28万人,占50.45%。
性别比为98.20。
广西残疾人口中,城镇残疾人口为65.80万人,占19.50%;农村残疾人口为271.70万人,占80.50%。
广西残疾人口中,0-14岁的残疾人口为一八.16万人,占5.38%;一五-59岁的人口为107.43万人,占31.83%;60岁及以上的人口211.91为万人,占62.79%。
广西残疾人口中,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重度残疾人为90.01万人,占26.67%;残疾等级为三、四级的中度和轻度残疾人为247.49万人,占73.33%。
广西残疾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残疾人为2.89万人,高中程度(含中专)的残疾人为12.20万人,初中程度的残疾人为43.65万人,小学程度的残疾人为122.23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一五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人口(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143.20万人,文盲率为44.90%。
6-14岁学龄残疾儿童为11.85万人,占全部残疾人口的3.51%。
其中视力残疾儿童0.52万人,听力残疾儿童0.40万人,言语残疾儿童0.87万人,肢体残疾儿童2.08万人,智力残疾儿童3.64万人,精神残疾儿童0.23万人,多重残疾儿童4.11万人。
学龄残疾儿童中,61.95%正在普通教育或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广西一五岁及以上残疾人口中,未婚者40.47万人,占12.69%;有配偶者174.25万人,占54.65%;离婚及丧偶人口104.16万人,占32.66%。
广西城镇残疾人口中,在业的残疾人为10.23万人,不在业的残疾人为52.85万人。
城镇残疾人口中, 有7.69万人享受到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占城镇残疾人口总数的11.69%。
7.47%的城镇残疾人领取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救济。
农村残疾人口中,有7.34万人享受到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占农村残疾人口总数的2.70%。
10.49%的农村残疾人领取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救济。
广西有残疾人的家庭户2005年人均全部收入,城镇为4006元,农村为1712元。
一五.0%的农村残疾人家庭户年人均全部收入低于683元,一三.26%的农村残疾人家庭户年人均全部收入在684元至944元之间。
残疾人有需求的前4项及比例分别为:有医疗服务与救助需求的有83.35%;有救助或扶持需求的有68.34%;有辅助器具需求的有42.一八%;有康复训练与服务需求的有31.44%。
残疾人曾接受的扶助、服务的前4项及比例分别为:曾接受过医疗服务与救助的有49.27%;曾接受过康复训练与服务的有9.61%;曾接受过救助或扶持的有7.74%;曾接受过辅助器具的配备与服务的有6.39%。
在此次调查的残疾人所在社区(村、居委会)中,55.50%的社区距离最近的法律服务所(司法所)在5公里以内,23.50%的社区距离最近的特殊教育学校(班)在5公里以内,71.50%的社区距离最近建有文化活动站(室)在5公里以内,89.50%的社区距离最近设有卫生室(所、站)在5公里以内。
目录内容提要第一部分调查的目的、方法一、调查的目的二、调查的方法三、组织实施(一)领导重视责任落实(二)建立健全机构(三) 科学抽取样本(四)组建调查队伍(五)进行调查培训(六)开展调查试点(七)制定完善方案(八)积极宣传发动(九)落实调查经费(十)落实物资后勤保障(十一)调查实施1、调查摸底2、现场调查四、调查质量核查与评价(一)调查方案科学性和可行性评价(二)调查工作实施和质量控制工作评价1、调查工作依从性和规范性评价2、被调查对象配合程度评价3、调查质量控制(三)调查数据质量评价1、数据一致性2、数据完整性3、数据可靠性4、数据准确性(四)基本结论1、调查方案科学可行2、调查组织系统完整,依从性强3、各阶段调查工作到位,操作严谨,质量控制完善4、调查数据反映了广西残疾人的实际情况第二部分调查人口的基本情况一、调查人口的一般情况(一)调查地区与调查人口(二)调查人口的性别构成(三)调查人口的年龄构成(四)调查人口的民族构成(五)调查人口的户籍与居住地状况(六)调查人口的教育状况(七)调查人口的婚姻状况(八)调查人口的职业分布二、调查住户的基本情况(一)调查住户的经济收入情况(二)调查住户居住状况(三)调查住户家电拥有状况第三部分残疾人的主要数据与分析一、残疾人现患水平和规模(一)广西残疾人的现患率和总量1、与全国水平比较2、与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比较3、关于残疾人总量增加的原因(二)残疾人的残疾类别构成1、与全国水平比较2、与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比较(三)不同残疾人的现患率、规模和残疾等级1、总体残疾等级2、各类残疾等级构成(四)有残疾人住户及不同类型残疾人住户的比重二、残疾人的分布特征(一)城乡分布(二)性别和年龄差异(三)地区差异(四)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分布1、残疾人的教育程度2、残疾人的民族分布3、残疾人的职业分布4、残疾人的婚姻状况三、六类残疾的致残原因构成分析(一)六类残疾的主要致残原因1.视力残疾(含多重残疾)的主要致残原因2.听力残疾(含多重残疾)的主要致残原因3.言语残疾(含多重残疾)的主要致残原因4.肢体残疾(含多重残疾)的主要致残原因5.智力残疾(含多重残疾)的主要致残原因6.精神残疾(含多重残疾)的主要致残原因(二)不同年龄、性别的主要致残原因和特点1.视力残疾(含多重残疾)致残原因和特点2.听力残疾(含多重残疾)致残原因和特点3.言语残疾(含多重残疾)致残原因和特点4.肢体残疾(含多重残疾)致残原因和特点5.智力残疾(含多重残疾)致残原因和特点6.精神残疾(含多重残疾)致残原因和特点(三)不同地区的主要致残原因和特点1.视力残疾(含多重残疾)的致残原因和特点2.听力残疾(含多重残疾)的致残原因和特点3.言语残疾(含多重残疾)的致残原因和特点4.肢体残疾(含多重残疾)的致残原因和特点5.智力残疾(含多重残疾)的致残原因和特点6.精神残疾(含多重残疾)的致残原因和特点四、六类残疾人的活动和参与状况分析(一)视力残疾人的活动和参与状况1.生活自理2.生活活动3.社会参与(二)听力残疾人的活动和参与状况1.理解和交流2.生活自理3.与人相处4.生活活动5.社会参与(三)言语残疾人的活动和参与状况1.理解和交流2.生活自理3.与人相处4.生活活动5.社会参与(四)肢体残疾人的活动和参与状况1.身体移动2.生活自理3.生活活动4.社会参与(五)智力残疾人的活动和参与状况1.理解和交流2.身体移动3.生活自理4.与人相处5.生活活动6.社会参与(六)精神残疾人的活动和参与状况1.理解和交流2.身体移动3.生活自理4.与人相处5.生活活动6.社会参与(七)多重残疾人的活动和参与状况1.理解和交流2.身体移动3.生活自理4.与人相处5.生活活动6.社会参与(八)残疾人活动和参与状况的综合分析五、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和社会保障(一)教育状况1、接受义务教育总数2、各类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状况3、城乡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比较4、残疾人接受教育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二)劳动和就业状况1、与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比较2、残疾人劳动就业状况的性别分布3、城乡残疾人劳动和就业情况比较4、残疾人就业率低的主要原因(三)经济状况及主要生活来源1、有残疾人的家庭户的年人均收入2、未工作残疾人的主要生活来源3、住房及主要家电拥有情况(四)社会保障状况1、参加社会保险情况2、领取低保金和救济金情况六、残疾人口主要需求及各种服务扶助利用水平(一)残疾人口的主要需求(二)残疾人口各种服务或扶助的利用水平1、总体利用水平2、残疾人基本需求与接受各类服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3、城乡利用水平比较七、社区残疾人组织、无障碍设施和服务机构现状(一)社区残疾人组织(二)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三)残疾人各类服务机构情况第一部分调查的目的、方法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开展于1987年。
该次调查,使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基本情况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引起了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
此后,国家采取制定《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重大措施发展残疾人事业,使残疾人的状况不断改善,残疾人事业不断得到新发展。
从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到现在,已经有20年之久。
这期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迅速,我国残疾人的数量、结构、地区分布、致残原因及康复、就业、教育、婚姻、家庭等状况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方面变化很大。
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和资料已经不能反映变化了的现实,给制定、实施有关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规划、政策带来很大困难。
为准确掌握变化了的情况,为国家制定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和残疾人政策法规提供可靠依据,并根据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残疾人分布不均衡和残疾人调查项目多、专业技术性强的实际情况,国务院决定于2005-2007年开展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