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X片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2.53 MB
- 文档页数:20
X线胸片能检查出什么疾病?X线胸片是胸部检查的主要项目,具有快捷、方便等特点,可帮助临床医师掌握了解患者胸腔内病变。
X线胸片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文主要分享一些关于X 线胸片的知识,帮助大家正确全面了解X线胸片。
X线胸片X线胸片检查时,受检者保持站立位状态,通常在平静吸气下摒气投照。
心血管常规胸片检查主要包括后前正位、左前斜位、右前斜位(45°~55°)和左侧位照片,其中后前正位的焦-片距离200cm,左前斜位的倾斜度60°~65°,右前斜位的倾斜度45°~55°。
正位胸片可显示出心脏大血管的具体情况,如大小、形态、位置以及轮廓,可观察到心脏与毗邻器官之间的关系以及肺内血管变化,可测量心脏及其径线。
左前斜位片可显示出主动脉的全貌以及左右心室、右心房增大的具体情况。
右前斜位片可观察左心房增大、肺动脉段突出以及右心室漏斗部增大等变化。
左侧位片主要观察心、胸的前后径以及胸廓畸形等变化,且可实现对主动脉瘤及纵隔肿物的鉴别与定位。
X线胸片可检查出哪些疾病?(1)X线胸片是肺部疾病以及纵隔疾病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手段,通过X线胸片判断患者有无伴有肺部炎症、结核、脓肿、肿瘤、支气管扩张、胸膜增厚及粘连、胸腔积液或者气胸等病变,根据不同程度予以相应判断。
(2)X线胸片是利用X射线的荧光效应、穿透性、电离效应等特性对胸部进行外部照射和成像的检查方法。
X线胸片有着多种检查方式,如荧光透视、放射照相、钡餐透视、体层摄影术以及支气管造影术、血管造影等,不仅可观察肺部异常,检查胸膜形态、肋膈角、支气管纹路正常与否,而且可观察胸骨、心脏、纵隔疾病。
(3)X线胸片不仅可作为常规的体检方法,而且可作为住院患者的常规检查手段。
X线胸片可帮助临床诊断肺炎、肺结核以及支气管扩张等疾病。
若患者出现胸痛、气短、咳嗽、咳痰等症状,可接受X线胸片检查诊断病情。
检查得出结果若是肺结核,则需尽快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若发现与肺炎有关,则需要接受抗炎药治疗。
正常胸片报告胸片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检查,通过X射线照射胸部,用于观察肺部、心脏和胸腔内器官的情况。
正常的胸片报告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有肺部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份正常胸片报告的内容和解读。
1. 影像特征。
胸片的影像特征是医生最先关注的部分。
在正常的胸片报告中,影像应该清晰可见,无明显的模糊或伪影。
肺部应该呈现出均匀的透亮度,没有明显的阴影或浸润。
心脏和胸腔内器官的位置和形态也应该正常,没有明显的异常。
2. 肺部结构。
胸片报告中会对肺部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正常的肺部应该呈现出清晰的纹理,肺纹理应该均匀细密,没有明显的增粗或破坏。
肺野应该对称,两侧肺部的结构应该基本一致。
此外,肺门影和横膈的位置也需要在报告中描述,以确保它们处于正常的位置和形态。
3. 心脏和胸腔。
正常的胸片报告还会对心脏和胸腔进行评估。
心脏的大小和形态应该正常,心脏轮廓应该清晰可见,没有明显的增大或异常。
胸腔内器官如膈肌、肋膈角等也需要在报告中描述,以确保它们处于正常的位置和形态。
4. 结论。
最后,正常的胸片报告会得出一个结论,总结出上述所述的各项内容。
结论通常会指出胸片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对于肺部、心脏和胸腔内器官的结构和形态均属于正常范围。
总之,一份正常的胸片报告应该包括影像特征、肺部结构、心脏和胸腔的评估,以及最终的结论。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详细描述和分析,医生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的肺部和心脏健康状况,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正常胸片报告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胸部X光片分析报告患者信息:姓名:XXX年龄:XX岁性别:女性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胸部X光片分析报告:一、检查目的和方法胸部X光片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胸部器官的结构、形态和病变情况。
本次检查采用的是正位胸片拍摄方法,并通过分析影像结果,提供详细的胸部X光片分析报告。
二、影像结果分析1. 肺部结构通过分析胸部X光片,可以观察到患者双肺采取自然姿势,未见明显异常。
肺野透明度均匀分布,无明显模糊和病灶阴影。
2. 胸廓形态胸廓对称,横径与前后径比例正常。
胸骨、肋骨和锁骨无明显骨质疏松或骨折征象。
3. 心脏和大血管心脏大小、形态正常,位于胸骨后方。
主动脉及其分支走行正常,无明显扩张。
4. 脊柱和胸椎脊柱居中,椎间隙正常,未见明显骨性畸形、脊柱侧凸或骨质破坏。
5. 胸膜和胸腔双侧胸膜清晰可见,胸腔未见积液和胸膜增厚。
6. 腋窝和肋隔腋窝和肋隔未见明显肿块、淋巴结肿大或肋间隔增宽。
三、诊断意见根据对患者胸部X光片的分析,得出以下诊断意见:1. 双肺透明度均匀分布,无明显异常。
2. 胸廓形态正常。
3. 心脏和大血管未见明显异常。
4. 脊柱和胸椎结构正常。
5. 胸膜和胸腔未见异常表现。
6. 腋窝和肋隔未见明显异常。
四、建议与注意事项根据本次胸部X光片分析结果,患者胸部结构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建议继续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均衡,避免吸烟等有害习惯。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或其他不适症状,请及时就医并提供该报告。
请患者持报告与医生沟通,以便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制定。
以上为本次胸部X光片分析报告,请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如有疑问,请与医生进行进一步咨询和解读。
(补充说明:此文为虚构内容,仅用于示范目的)。
胸部常见疾病基本X线诊断总结正常肺部ﻫ胸部得正常X线解剖包括胸廓,气管,肺,纵隔,胸膜与膈肌,胸廓又包括软组织与骨骼。
根据各解剖结构得组织密度不同,在胸片上呈现不同密度得影象,在胸廓与纵隔高密度影得衬托下,双侧肺野呈现含气透亮影。
双侧膈肌将肺与腹部影象分隔开来。
双侧及前后肋膈角均为锐角、胸膜在正常情况下菲薄,光滑,一般不显影、ﻫ正常胸片应该按照一定顺序,对胸片上得影象进行较全面描述得原则,主要包括胸廓对称与否,纵隔结构得位置;双肺野纹理,透过度与肺门大小;心脏得形状,大小及位置情况、最后就是膈肌与肋膈角,忽略对以上任何一项得观察描述都就是不应该得。
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就是主要有肺炎双球菌引起得细菌感染性疾病。
好发于中青年人,起病急,症状重。
按感染时间先后病理分四期,即充血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与消散期、X线表现由于不同时期而不同,但主要改变为肺叶或肺段得大叶实变影,在正侧位象上,可见靠近叶间胸膜得部位境界清楚,实变影内有支气管透亮影。
ﻫ大叶性肺炎主要病理为炎性渗出,X线表现为大片密度增高得实变影,形态与患病肺叶相似。
但为了与肺脓肿,肺不张,中心型肺癌等相鉴别,应强调实变影得密度与体积,同时注意胸腔积液得有无与淋巴结得肿大,并尽可能动态观察病灶得变化。
另外右肺中叶大叶肺炎时上界为水平列,比较清晰,下缘不清晰,而且右心缘一般较模糊。
支气管肺炎ﻫ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就是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及链球菌等致病菌进入呼吸道后所致得支气管及支气管周围肺泡炎症。
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及极度衰弱得患者或为手术后并发症,临床上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为主要症状。
主要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强,模糊,沿肺纹理出现斑片状阴影,同时也可出现肺气肿,空洞及胸腔积液等改变。
ﻫ支气管肺炎因为就是支气管及支气管周围肺泡炎,故典型表现为沿增强纹理分布得小斑片状阴影,与呈叶段分布得大叶性肺炎之大片阴影不同,而且无支气管象。
支气管扩张ﻫ支气管扩张就是指支气管内径得病理性扩张,可分为先天性与继发性两种类型。
胸部正位片及肺X线解剖(图文)
1.肺野
在X线胸片上充满气体的两肺表现为均匀一致较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为便于指明病变的部位,常将两侧肺野分别在左右第2、4肋骨前端下缘划连线,将肺部分为上、中、下三野;再分别沿侧胸壁的弧线纵分,将两肺分为三等分:即内、中、外三带。
此外,第1肋圈以内的部分称肺尖区,锁骨以下至第2肋圈外缘以内的部分称锁骨下区。
两侧肺野内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
肺纹理主要是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淋巴管及少量间质组成。
在正位胸片上,肺纹理自肺门向外延伸,且逐渐变细,至肺野外带几乎不能辨认。
两侧肺野透明度基本相同,其透明度与肺内所含气体量成正比(图2)。
2.肺门
在X线正位胸片上,两中肺野內带第2~4前肋间长条状的密影称为肺门。
肺门影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组织等构成,其中以肺动脉为主要成分。
左肺门略高。
两侧肺门可分上、下两部,上、下两部相交所形成的夹角,称肺门角,右侧显示较清楚。
在侧位胸片上,两侧肺门大部分重叠,表现为一尾巴拖长的“逗号”影,其拖长的尾巴为两下肺的动脉干构成(图2)。
A.正位
B.左侧位
图2 正常胸部正侧位X线像。
影像基础:如何看胸部平片看到一张胸片时,要有这样的意识,这是一张三维物体的二维写照。
因此,高度和宽度与实际物体是一致的,但深度却无法通过观察得出。
胸片上的左侧是其实是人体的右侧,反之亦然。
胸片上,脂肪呈灰色,软组织及水分呈浅灰色阴影,骨骼及金属元素呈白色。
越紧密的组织,射线越不易穿透,它显示在胸片上的颜色就越白越亮;反之,较松散的组织易被射线穿透,胸片上的颜色就略暗。
常用(正侧位片):胸片的标准角度是正位,这种片称为胸部正位片,又叫PA胸片。
正位片是指X射线从病人身体后方穿透到前方。
该片拍摄时要求病人直立,吸气,然后屏气,X射线源与片子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为1.8米。
拍摄胸部侧位片时,病人胸部左侧正对X光机(从左侧拍摄是因为心脏在左侧,这样心脏的图就像更清晰,大小也更真实)。
侧位片拍摄时片子同样距离X射线源1.8米左右。
正位片侧位片阅片步骤:1、看标记:“L”代表左,“R”代表右,“PA”代表正位,“AP”代表前后位等等。
并明确病人相应的体位:平躺、直立、侧卧、斜卧。
2、看胸片质量:曝光、移位、转位等;曝光过度的胸片比正常胸片暗,不易看清细节;而曝光不足的胸片则比正常胸片亮,导致部分区域浑浊不清。
3、有序看:肺野、肺门、气道、骨骼、心脏、胸膜、心膈角、胃泡、膈下……侧位片:右侧水平裂黄线,右侧斜裂绿线,左侧斜裂紫线;正位片:绿线肺野分带,肺内、中、外带与上、中、下肺野纵隔分区女性:乳房(黄)乳头(红); 男性:胸大肌(箭头)白色箭头:心包脂肪垫;蓝色箭头:小儿胸腺(右肺上中下叶、左肺上下叶)下图蓝色为右肺上叶下图为小儿右肺上叶大叶性肺炎下图蓝色为右肺中叶下图为右肺中叶肺炎下图蓝色区域标注为右肺下叶。
胸部健康透视:X光报告解读案例一:正常胸部X光片在正常情况下,胸部X光片显示两侧肺部和胸腔内的器官。
肺部应该是清晰、均匀的透亮度,没有实变、肿块等异常现象。
胸腔内可见心脏、胸导管、主动脉等结构。
案例二:肺炎患者男性,50岁,出现发热、咳嗽、胸痛等症状,经过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于是进行了胸部X光检查。
X光片显示右下肺野外带有一片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界模糊,周围有模糊的渗出性改变。
这是典型的肺炎表现,根据病史和X光片,医生诊断为细菌性肺炎,并调整了治疗方案。
案例三:肺结核患者女性,35岁,出现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经过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无改善,遂进行胸部X光检查。
X光片显示左上肺尖后段有一约2cm的圆形肿块,边缘清晰,周围有卫星灶和空洞。
这是典型的肺结核表现,根据病史和X光片,医生诊断为浸润型肺结核,并制定了抗结核治疗方案。
案例四:肺结节患者男性,45岁,体检时发现胸部X光片上有一约5mm的磨玻璃密度影,边界清晰。
经过随访观察,结节逐渐增大,直径达到10mm。
医生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如CT、PET等,以评估结节的性质。
最终诊断为良性肺结节,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
案例五:心脏增大患者女性,60岁,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经过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心脏增大。
为了进一步评估心脏增大程度和原因,进行了胸部X 光检查。
X光片显示心脏阴影增大,心影边界模糊,肺动脉段突出。
根据病史和X光片,医生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并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胸部X光报告解读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在实际工作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胸部X光报告,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如果您对胸部X光报告有任何疑问,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解读胸部X光报告时,有几个重点细节需要特别关注。
这些细节包括:异常阴影的形态、位置、大小和边界,以及伴随的其他影像学特征。
下面,我将结合案例一和案例二,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详细补充和说明。
24个字母(A-X)系统读片法,可以减少漏诊。
胸部X线片系统读片原理
A(Airway)气道在胸上部,看它是否居中,脊柱是否直线经过,气管有无移位,有无纤维组织牵拉使肺容积缩牵、过度充气及压迫。
有无支气管气管巨大症,肺叶开口压迫、狭窄、隆突受压等支气管肺癌征象。
B(Bone)肋骨距是否某侧缩窄,肋骨有无缺损,如第一肋骨上缘缺损,有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
第7~9肋骨下缘缺损示主动脉狭窄,见于儿童先天心脏病;法乐氏四联症可见左肋下缘缺损。
咳嗽所致骨折,可见于6~9肋,第7肋腋后线可见叉形肋。
鸽胸与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相关,也见于儿童哮喘症或脊柱侧凸严重时伴通气功能降低者。
骨脱钙可见于类固醇治疗患者、老年、肾病、或其他代谢病者。
C(Cor)心脏右缘有两弓,左缘有四弓。
右两弓消失见于漏斗胸、右中叶萎缩、肺炎。
形状变化或心脏扩大,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D(Diaphragm)膈肌右高于左半个肋间隙,一侧高,考虑胸部肿瘤、纤维组织牵拉、膈下脓肿。
半侧膈肌升高考虑外伤、中风、颈部感染或肿瘤、肺炎或放射治疗后。
右侧可见膈肌伴弯刀征。
医学.教育网原。
创
E(Esophagus)食管位于气管右,若有空气液面,考虑食管不能松驰或狭窄。
F(Fissures)肺裂将各肺分为各叶,左右各有一斜裂,右侧有横裂,斜裂下端止于膈肌,决不止于前胸壁,有异常时示有病变。
G(Gastric bubble)胃泡在左侧,若在右,考虑内脏转位,胃泡不见,考虑食管不能松驰。
胃泡在心右可能为膈疝。
H(Hila)肺门移位示肺部分萎缩、过度充气等,肺门区扩大可能是肺癌转移、肺内感染、免疫疾病或结节病。
I(Interstitium)间质性浸润分两型,间质型看上部心前区,下部可因妇妇女乳房影加重。
肺泡型浸润,因肺泡灌注水、脓、血或蛋白质样物质,见于Goodpasture氏征、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鳞状上皮脱落间质性肺炎等。
观察咳出物对鉴别诊断有用。
医学教。
育网原.创
J(Junction lines)连接线是垂直的,仅见于纵膈,有右脊柱旁、右主动脉旁、右心旁线,左脊柱旁、左主动脉旁、左心旁线,前后连接线等,一般看不见。
若看见或突出时,为有块状病推移。
K(Kerley`s lines)克氏线原来只有B线,现又有A、C线,克多B线在肺周边底部,为1mm宽,1~2cm长,短而直的水平线,由胸膜面来,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征。
其他线尚有争论。
L(Lobes)肺叶萎陷为支气管阻塞结果,可因内生肿块、结核缩窄、支气管外伤断裂、淋巴结或心脏扩大压迫,或粘液栓塞等造成肺萎陷。
有右中叶综合征,有时见于哮喘症或其他变态反应病,有肺裂移位、膈肌上升、气管偏移、心脏向右、肋间隙缩窄、代偿性过度充气、肺门移位。
右上叶萎陷时,横裂向上,全叶向纵隔旁。
左上叶萎陷,移向前,主动脉结消失。
舌叶萎陷左心界消失,左下叶下半部移向前。
右下叶萎陷,移位向下向左向内向脊柱,右心缘可见。
左下叶萎陷移位方向如右下叶,左心缘看得清楚,Felson氏称为“象牙心”,从心看不见肺纹理,并为白色心影。
M(Mediastinum)纵隔为胸腔的一部分,现于两肺之间,其中有心、大血管、迷走神经、膈神经、肺门淋巴结和其它脂肪垫等。
分为前、中、后纵隔,每部分都有几种器官存在,纵隔中某项组织长大或肿块损害,可作为诊断线索。
空气入纵隔,称纵隔气肿。
N(Nodules)结节有良性、恶性两种,直经小开1cm或有钙化点,多为良性,1~6cm 结节多为恶性。
结节1~6cm,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者为钱币病灶。
如有旧片,应比较以定结节是否长大,长大者多为恶性。
若为组织包浆菌病灶,为良性。
结节有时见空洞,常为鳞状上皮癌、结核球、球状孢子菌病、Wegener氏肉芽肿等。
有时空洞内有霉菌菌落形成的霉菌球。
医学教.育网原创
O(Over-aeration)过度充气有两种:非阻塞性过度充气(如气肿性肺泡或肺大泡、肺气肿);和阻塞性过度充气(如肺癌、异物、张力型自发气胸等)。
P(Pleura)胸膜病普应观察肺周边部,观察有无胸膜增厚、肿块样变、肋膈角变钝等。
肋膈角钝时,示胸腔积液。
膈肌瘤又称间皮瘤,极少见,常发生在肺野的侧边部。
判断肿块样变是来自肺还是胸膜,有两个最好原则:胸膜为底的病变和胸膜成钝角,且竖径大于横径。
肺下积液时不成钝角,膈肌扁平并直向侧胸壁,膈影高。
Q(Question of name plate)片上姓名是否属于该病人,读片时认真核对,避免张冠李戴。
R(Respiration)呼吸运动可直接影响心脏的体积,和位置变化。
深吸气时,膈可下降至第6前肋,第10后肋,小于此时,考虑为病态。
小量气胸可用呼气、吸气两片证实。
猛吸试验,看膈肌是否麻醉。
S(Segments)肺段定位,对浸润损害是重要的,用侧剪影片,即黑色轮廓征识别哪段受损,避免浸润遮盖了结构的分界线。
右肺10段,左肺8段,各有其特殊地点和形状,应熟悉它的解剖及段内的结构变化。
T(Thoracic Calcifications)肺内钙化灶常示良性病变,蛋壳状钙化在肺门淋巴结,常见于矽肺、石棉肺、结节病和其他肉芽肿病。
肺动脉钙化和主动脉很相似,可见于重度肺动脉高压症。
肺内钙化常见于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霉菌病、结核病、水痘肺炎、肺吸虫病、尘肺,也见于肺泡微石症,其肺内朋多数的微小白色似暴雪状钙化表现,还有胸膜征,在周边部边缘有黑色细线。
U(Under perfusion)血液灌注低下使肺部分血管丧失,和肺栓塞有关。
在肺栓塞处,悔罪管纹理丧失,也可见于Swanz-Gauz氏导管放置时错位,导管本身为栓塞的工具,阻塞了血流。
还有Mclead与Swyer-James氏综合征,乃周围小血管丧失,充气不良,肺门变小或正常。
此征常继发于婴儿急性支气管肺炎,类似单侧肺发育不良。
V(Volume)肺容积和估计较重要,右肺占55%,略大于左肺,反之有问题。
医学教育网原.创
W(Women`s breast shadows)妇人乳房掩盖了肺下部,并增加在其后的肺纹理。
缺少乳房,胸片示过度充气,或因作外科切除。
乳头可表现为小的钱币病灶,可用标记后再照片,和前片作比较后,可以确诊。
X(“X-tra”densities)X线以外的阴影,如子弹或其他异物。
放射性暗影染料,有时可以看见。
外科夹钳,如过去用于止血的,也可以观察到。
以上24个字母,便于记忆,可全面观察胸片各个解剖部位的结构的正常与异常阴影,借以了解病变特点,得出诊断。
每一天都在看不同的胸片,每一天都在聆听上级医师的精彩分析,疑惑有之,羡慕亦有之....
发觉自己的拙,唯有笨鸟先飞,决定在短时间内恶补之,不希冀一飞冲天,但求学有所获,更求学有所用!
一)基本知识的准备----
【心胸比率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