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 第一编 总论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36
知识产权法(实践)复习题第一编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最早将一切来自知识活动的权利概括为“知识产权”的是()A.卡普佐夫B.皮卡第C.鲍加特赫D.雨果二、名词解释1. 知识产权三、简答题1.简述知识产权与有形财产权的区别。
2.简述知识产权的特征。
四、论述题五、案例分析题第二编著作权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著作权的产生是从()A.国家版权局审查批准之日起B.作品发表之日起C.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著作权证书之日起D.作品创作完成时起2.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下列不适用著作权法的作品是()A.小说B.戏剧C.相声D.时事新闻3.《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开始实施的时间是()A.1983年3月1日B.1985年4月1日C.1991年6月1日D.1993年12月1日4.陈某(7岁)在学校美术课上画了一幅“小鸭嬉戏图”,被某画刊登载在1998年第三期,享有著作权的是()A.他的学校B.某画刊C.他的美术老师D.他本人5.1998年1月,甲县话剧团委托自由撰稿人舒某创作一个剧本,准备排练成话剧在建国五十周年大庆时上演,双方没有签订委托合同,舒某于1999年1月完成剧本。
该剧本的著作权人是()A.甲县话剧团B.舒某C.甲县话剧团和舒某D.全体演员6.著作权人寄给图书出版者的两份订单在下列哪个期限内未能得到履行即视为脱销。
()A.2个月内B.3个月内C.6个月内D.12个月内7.于某创作的小说《蓝天白云》,在我国可享有的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A.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30年B.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20年C.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D.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70年8.在我国,下列属于著作权合理使用的情况是()A.公开表演他人未发表的作品B.为教学目的少量复印他人已发表的作品C.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作品D.将韩国文字作品翻译成我国少数民族文字出版9.我国软件著作权在保护期内无合法继承者,除开发者身份权,其它著作权()A.归国家所有B.进入公有领域C.归软件登记中心所有D.归国家版权局所有10.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转让的标的是()A.著作人身权B.著作财产权C.著作权D.作品载体的所有权11.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播或者公开传送其表演,或者录制其表演的行为,是侵犯了著作权中的()A.表演权B.表演放映权C.表演者权D.录像制作者权12.名画家王某的一幅名画在拍卖会上已高价卖给李某。
第⼀编 总论 1、(2000上,单选,1分) 1.就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具有法定保护期的限制是其⼀个基本特征,但并⾮知识产权中每⼀项财产权都具有时间限制。
根据知识产权法的有关规定,正确的说法是() A.⼚商名称权、商业秘密权、商标权均有法定保护期限 B.⼚商名称权、商标权有法定保护期限,商业秘密权⽆法定保护期限 C.⼚商名称权、商业秘密权和商标权均⽆法定保护期限 D.⼚商名称权、商业秘密权⽆法定保护期限,商标权有法定保护期限 2、(2000上,简答,5分) 36.简述知识产权的特征。
3、(浙江2002.07,单选,1分) (1). 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的特点,但下列各项知识产权中,()不具有法定的时间限制。
A. 著作权B. 商标权C. 专利权D. 商业秘密权 4、(浙江2002.07,单选,1分) 15. 知识产权法属于( )的范畴。
A. 经济法B. 民法C. 商法D. ⾏政法 5、(浙江2002.07,单选,1分) 20. 知识产权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但是( )不具有这些特征。
A. 著作权B. 商标权C. 商标秘密权D. 专利权 6、(2003.04卷,单选,1分) 27.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业产权保护范围的是( )A.《⽇出⽇落》电影⽂学剧本B.可⼝可乐商标C.断路器⽣产⼯艺专利D.内联升⼚商名称 7、(2003.07浙江卷,多选,2分) 1.知识产权具有()等特征。
A.国家授予性B.财产性C.地域性D.时间性E.专有性 8、(2003.07浙江卷,多选,2分) 2.知识产权可分成创造性成果权和标记性成果权,其中标记性成果权主要是指()。
A.商标权B.商号权C.地理标志权D.反不正当竞争权E.商业秘密权 9、(2004.04卷,多选,2分) 31.我国《民法通则》第五章第三节所列的知识产权有()A.著作权B.专利权C.商标权D.发现权E.发明权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权 10、(2004.04卷,简答,5分) 38.简述知识产权的时间性。
第一编总论部分一、填空题1、将一切来自知识活动领域的权利概括为“知识产权”,最早见于17世纪中叶的法国学者()的观点,后为比利时著名法学家()所发展。
答案:卡普佐夫;皮卡第2、“知识产权”的英文为“intellectual property”,简称“IP”。
在我国,“知识产权”曾长期被称之为()。
“知识产权”作为正式的法律用语,最早出现在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中。
在我国台湾地区,称之为()。
答案:智力成果权;智慧财产权。
3、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
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
答案:著作权及其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地理标志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
著作权及其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
4、狭义的知识产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包括著作权及其邻接权;另一类是(),主要包括专利权和商标权。
答案:文学产权;工业产权。
5、1474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
该法相当简单和粗糙,带有浓厚的封建特权色彩。
1624年,英国颁布的(),被人们称之为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专利法。
(注:本教材认为该法为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答案:威尼斯;《垄断法规》6、1709年,英国颁布的(),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
答案:《安娜法令》(全称:《为鼓励知识创作而授予作者及购买者就其已印刷成册的图书在一定时期内之权利法》)。
7、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商标制度的国家是法国。
1804年法国颁布的《拿破仑法典》第一次肯定了商标权与其他财产权同样受保护。
1857年法国又颁布了一部系统的《商标法》,该部法律的全称为()。
答案:《关于以使用原则和不审查原则为内容的制造标记和商标的法律》二、判断题1、知识产权的性质属于公权。
(×)2、知识产权的发生、行使和保护,适用于民法。
民法的精神和制度,决定着知识产权的面貌。
(√)3、把知识产权置于何种法律中,是在经济法中,还是在民法中,或者在行政法中,甚至在国际经济法、国际法中,使用民事的、行政的、刑事的或者国际法的手段来解决知识产权问题,这些属于不同的立法技术或处理手段以及法律编纂问题,并不能改变知识产权的民事权利属性。
知识产权法规全文要说中国的大大小小的法律法规那是数不胜数,其中各领域有其最主要的法律规范,然后根据主要的法律再去制定其他具体、细化的法规,避免过于抽象。
那么知识产权法规全文是怎样的?下面我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知识产权法规全文的相关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知识产权法规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作品,根据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
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四)美术、摄影作品;(五)电影、电视、录像作品;(六)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七)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八)计算机软件;(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第四条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
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第五条本法不适用于:(一)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二)时事新闻;(三)历法、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第六条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第七条科学技术作品中应当由专利法、技术合同法等法律保护的,适用专利法、技术合同法等法律的规定。
第八条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著作权管理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著作权管理工作。
第二章著作权第一节著作权人及其权利第九条著作权人包括:(一)作者;(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
知识产权法讲义整理(第一章)一、知识产权总论摘要:知识与财产知识产权的概念与范围知识产权的特征和性质知识产权侵权救济的程序保障第一节:知识与财产从字面来看“知识产权”指“对知识的产权”,而“产权”指法律意义上的财产权,因此“知识产权”表面上可被理解为“对知识的财产权”。
换言之,知识是一种法律意义上受保护的财产。
以这种方式去理解“知识产权”的结果,任何知识都成了法律上的财产。
那么,是否任何知识都是法律上的财产呢?或者有哪些形态的知识才是法律上的财产呢?在人类历史的长河,法律上的“财产”长期以来指有形财产。
波斯纳等学者认为:法律上的财产必须符合三方面的条件:一因稀缺而具有价值。
二能够归属于某一特定主体拥有,该主体能够排除他人的共享和干涉。
三可以以一定价格让渡给他人。
显然,据这三条件,有体物最容易成为法律上的财产。
发明创造和文艺作品在古代是不是法律上的财产呢?以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为例,它显然具有巨大的价值。
但指南针在当时能够被称为法律上的财产吗?那么在古代社会,由于不能对发明创造成果进行排他性控制,智力成果不具备成为法律上财产的条件,更谈不上所谓的财产权了。
作品在古代也是如此。
作品创作完成之后,一旦流传出去就会被广泛传抄。
作者对此也是无力控制的。
发明创造、文艺作品等由信息构成的成果究竟是如何最终成为法律所承认并保护的财产的呢?著名科学家伽利略曾在17世纪发明了一种灌溉机。
他向当时的威尼斯国王写了一封信。
信中写道:“陛下,我发明了一种只用很简单的方法和很少的费用,而使用非常方便的扬水灌溉机械,仅用一匹马的力量,即可使二十个管口不断地向外喷水。
我费了很大力气,花了很大代价才完成了它。
因此像这样的发明,如果变成所有人的共同财产,是不能被容忍的。
所以恳求您除我和我的子孙或从我的后代手中获得这种权利的人以外,在四十年内或在规定的期间内,不允许任何人制造和使用我所发明的新机械,即使是制造了,也不准使用。
第一编知识产权总论一、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其具体表现为(P6):1、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2.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3.不发生消灭智力成果的事实处分4. 不发生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二、知识产权应用的重要性体现在:1、知识产权是一种重要的财富2.知识产权贸易正在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贸易形式3.知识产权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4.知识产权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非关税壁垒第二编著作权法一、我国《著作权法》体现的主要原则有:1.保护作者权益的原则2.鼓励优秀作品传播的原则3.与作者利益与公众利益协调一致的原则4.与国际著作权发展趋势保持一致的原则二、著作权与所有权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权利的标的不同2. 权利的完整性不同三、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种类(P146)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47、48条的规定,有下列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行为:(一)侵犯著作权人的著作权的侵权行为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
2、未经合作作者的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的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
3、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
5、剽窃他人的作品。
6、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设置电影的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7、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
8、未经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人许可出租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在此要注意的是该种侵权行为侵犯的客体仅是针对视听作品、音像作品和计算机软件作品.出租传统的图书.期刊作品不构成侵权。
9、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权利人为其作品采取的保护著作权技术措施的,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10、未经著作权人,故意删除或者改变作品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1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编知识产权法总论第一章知识产权概述通过本章的学习,需要大家了解知识产权概念的来源和知识产权的范围,掌握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明确知识产权的法律性质。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知识而依法享有的权利。
”(P2)二、知识产权法的范围知识产权的范围在广义上主要有两个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所界定。
(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界定的范围(P2--3)1、关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权利;2、关于艺术家的表演、录音和广播的权利;3、关于发明创造的权利;4、关于科学发现享有的权利;5、关于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权利;6、关于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商号、商业标记的权利;7、关于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权利;8、关于在工业、科学、文学、艺术等一切领域的智力创作活动所产生的权利;(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界定的范围(P3)1、版权与邻接权;2、商标权;3、地理标志权;4、工业品外观设计权;5、专利权;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拓扑图)权;7、未公开的信息专有权(主要是商业秘密权)。
三、知识产权的法律性质(P4---5)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这是知识产权的法律性质。
四、知识产权的特征(P5---8)(一)知识产权的法律确认性(二)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三)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四)知识产权的时间性第二章知识产权法概述本章需要大家掌握知识产权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明确知识产权法的功能和中国知识产权法的渊源,了解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执法体系和法律服务机制。
一、知识产权法的概念(P9)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以及在确认、保护和行使智力成果所有人的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我国已经制定颁布实施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
(P13)我国已经加入的知识产权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
《知识产权法》参考答案第一编知识产权法总论第一章知识产权法总论【课后复习】一、选择题1.A;2.B;3.C;4.ABCD;5.ABCD;6.ACD。
第二编著作权法第二章著作权法概述【法律应用】【案例一】泥塑被合法转让后,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仍享有著作权。
【案例二】本案的“一稿多投”不违反著作权法。
【课后复习】一、选择题1. C;2.B;3. ACD;4.AC;5.ABD;6. ABC。
第三章著作权的客体【法律应用】【案例一】(1)甲描述客观事实的诗具有独创性。
(2)八个字可以构成作品。
【案例二】(1)临摹行为不是著作权法上的创作。
(2)临摹是著作权法上一种复制的形式。
(3)临摹品不构成著作权保护的对象。
【案例三】(1)张某演奏的华彩乐段属于音乐作品。
(2)李某对张某的乐曲进行记录的行为在著作权法上应当属于复制行为。
(3)李某对于所记录的乐谱进行的改动,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或侵犯修改权,或侵犯改编权。
综上,李某的记谱行为在法律上属于复制行为,其擅自将所记录的乐谱以自己名义发表,侵犯了张某的著作权。
在具体内容方面,不仅侵犯了前述各项权利,还侵犯了张某的署名权和著作财产权。
【案例四】这张照片不应该展览。
本案主要涉及对摄影作品的著作权与肖像权冲突的问题。
【案例五】(1)《乌苏里船歌》属于编曲。
(2)《乌苏里船歌》的权利主体是赫哲族。
【案例六】(1)电视节目预告表不是时事新闻。
(2)电视节目预告表不具有独创性。
(3)不适用著作权法保护并不等于不受法律保护【课后复习】一、选择题1.A;2. C;3. B;4. D;5.B;6.AB;7. BCD;8.ABD;9. AC; 10. ABCD; 11.BCD。
五、案例分析题(1)原告制作的“中国拟建和在建项目库”是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
理由如下:原告制作的“中国拟建和在建项目库”是一个数据库,其对数据库内容的选择、编排付出了创作性的智力劳动,具有独创性,符合著作权法保护作品的独创性条件,因此对其享有著作权。
《知识产权法》复习题第一编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知识产权是一种财产权;B.知识产权是一种人身权;C.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无形的,无法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D.知识产权具有期限性和地域性。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两项相同的智力成果上,可以存在相同的知识产权;B.商业秘密权也属于知识产权;C.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所在;D.我国学者对知识产权的范围是否包括发明权、发现权等科技成果权存有异议。
3.知识产权的客体是()A.与人身有关的财产或利益;B.人身非财产利益;C.特定的行为; D. 智力成果;4.将一切来自知识活动的权利概括为“知识产权”,最早见之于17世纪中叶的()A.法国学者;B.英国学者;C.德国学者; D. 日本学者。
5.知识产权法属于()A.经济法的范畴; B. 行政法的范畴;C.民法的范畴; D.商法的范畴。
答案: 1.D; 2.A; 3.D; 4.A; 5.C.二、多项选择题1.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其具体表现为()A.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B.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C.不发生消灭智力成果的事实处分;D.不发生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 E.没有物质载体。
2.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财产权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A.国家授予性; B. 相对性; C. 地域性;D.时间性; E. 专有性。
3.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A.著作权; B.专利权; C.商标权;D.发现权; E. 邻接权。
4.所谓工业产权,主要是指()A.商标权; B. 著作权; C.邻接权;D.专利权; E. 发现权。
答案: 1.ABCD; 2.CDE; 3.ABCE; 4.AD.三、名词解释1.知识产权2.工业产权3.知识产权法四、简答题1.知识产权法包括哪几种法律制度?2.简述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
3.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五、论述题:试论知识产权的特征。